假期过半到浙12家高颜值图书馆,为自己充充电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假期过半到浙12家高颜值图书馆,为自己充充电吧~?,第1张

“五一”第三天

假期已过半

放假前立的flag你完成了多少

快来康康这是不是假期前的你

↓↓

减肥变美版☟

一心想减肥

少吃零食和小吃

多吃水果和蔬菜

节后变男神女神

规律作息版☟

不痴迷于手机

不醉心于游戏

早上七点起

晚上十二点前睡觉

陶冶情操版☟

学舞蹈,学乐器

练书法,做手账

挖掘自己的兴趣

丰富自己的技能

然而,假期过半

猛然惊醒

理想全都是泡沫

还剩两天

总得做些什么

才能不辜负了这美好的假期

图书馆,考虑一下?

浙江图书馆+11地市公共图书馆

高颜值+丰富馆藏

就在家门口

绝对让你趁兴而去,兴尽而返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是国内创办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总馆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国家一级图书馆,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馆舍5处,总建筑面积551万平方米。

浙江图书馆实行全年免费开放。馆藏文献700余万册(件),以珍贵古籍丰富、地方文献齐全为特色。

杭州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2008年迁址钱江新城新馆。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馆藏文献76370万册(件),是副省级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浙江省首批省级古籍修复中心。

自2003年起,杭图就率先在全国推出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推出免证阅览,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

宁波图书馆

诗咏古今,书载四明。有着90余年发展历程的宁波图书馆目前有新馆、永丰馆两个馆舍,以其315万册丰富的馆藏量服务浙东地区的读者,不断提升读者借阅体验,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努力谱写着宁波“书香之城”新篇章。

温州市图书馆

温州市图书馆始建于1919年5月9日,现有馆舍面积42202平方米,年接待读者近600万人次,年外借文献近500万册次,现有馆藏量621万余册。

每年举办各类公益性讲座、展览等读者活动3000余场。系十家“全国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试点单位”之一,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城市书网”开创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先后被授予“全国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国家一级图书馆”“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荣誉。

湖州市图书馆

湖州市图书馆系国家一级图书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仁皇山新区,占地40亩,建筑面积15395平方米。现有各类馆藏文献110余万册(件),数字资源110TB。

湖州市图书馆发挥地区中心图书馆核心作用,年接待读者超百万人次,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一百余场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嘉兴市图书馆

嘉兴市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目前已建成包括1个总馆、2个区分馆、18个乡镇(街道)分馆、32个村(社区)分馆、31个智慧书房、1个汽车图书馆及300多个图书流通站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拥有藏书280多万册,年活动量超过5000场,持续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

绍兴图书馆

绍兴图书馆前身为绍兴乡贤徐树兰先生于1902年创建的古越藏书楼,开创了国内公共图书馆之先河;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

秉承“存古开新,平等共享”的办馆宗旨,绍兴图书馆以地方文献与数字服务并行发展为特色,突出新理念、新服务、新内容,持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金华市图书馆

金华市图书馆,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永康街288号,历史悠久。馆内所有文献均免费开放,实现图书馆藏、阅、借、咨询、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金华市图书馆努力打造10分钟城市阅读文化圈,已建成12家“悦读吧”自助图书分馆。同时,作为国家军民融合试点单位,建设了3家“悦读吧”自助图书馆武警分馆。新馆已进入规划启动中。

衢州市图书馆

衢州市图书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衢州市文献收藏和服务中心。实行免费开放,开展图书借阅、报刊阅览、信息咨询、电子阅览、送书下乡等服务,同时举办各类型读者活动,包括报告会、讲座、展览等。

衢州市图书馆藏有各类文献资料近86万册,少儿读物10万余册。

舟山市图书馆

舟载智慧,山纳书香。舟山市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位于新城海天大道610号,馆舍面积16万平方米,有开架图书22万余册、报刊1500余种、数据库42个,电子资源154T,电脑125台,阅览席位数672个。

舟山市图书馆实行全年免费开放,不断提升图书服务质量,传播先进文化,沉淀城市底蕴,构建精神家园,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台州市图书馆

台州市图书馆系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开放型公共图书馆。

自2010年开放以来,台州市图书馆一直致力于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利,丰富图书馆内涵,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努力让“阅读”潜移默化地融入市民的生活中。

丽水市图书馆

丽水市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外观建筑通透大气,取义“丽水三宝”之青田石印章,内部装修生态灵动,象征蜿蜒瓯江水的景观楼梯和中庭帆影,尽显丽水特色。内部设有二十余个多功能区块,是一个集图书馆、城市绿地公园、城市地下停车场“三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

浙江还有哪些超赞的图书馆

欢迎留言告诉大家哦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杭州旧书市场

体育场路529号晓风书屋

文化气息浓厚,新旧书兼售,并且价格比较合理。难得的是在内屋玻璃书柜中有古籍出售,虽没有惊世善本,但还是值得一探。

二百大古玩市场

去过两次,主要卖些古玩,古籍很少可以看见,有的也就一些残本。精刻佳椠至今未曾碰见。

荣宝斋杭州河坊街151号

去过一次,主要售卖新书和一些再造线装古籍。

枫林晚文三路54号

据称为杭州地标书店,拥有旧书专区。未曾亲临不知质量如何。

浙江省图书馆前的周末旧书市场

基本可以不去,主要兜售新书二手书,以低价吸引书友。鲜有好书出现。

博库书城三楼旧书坊

主要提供一些再造线装古籍,我感觉属于附庸风雅之士赠人所用。价格也比较高。

杭州图书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1958年7月,老馆地处青年路、浣纱路,1994年曾在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一级图书馆、全国文明图书馆。2008年10月新馆在钱江新城落成,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其中新馆438万平方米),新馆是目前国内外开放比例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将近90%的面积用于对接待读者。馆藏文献达210余万册,其中古籍善本4481册,已初步形成以文史哲、艺术、法律、旅游、教育及电子为特色的藏书体系。现为副省级公共图书馆,2003年成为国际国联成员馆。

你说的应该是一篇论文吧?以下请你参考:

在宋代谁的雕板印刷的普及和图书编撰的繁荣是私人建造藏书楼指缝

两宋雕版印刷黄金时代中的杭州刻书业研究

提 要:两宋时期,凭借吴越国、南宋两次建都以及商业繁华、手工业发达之便利,杭州成为全国4大刻书中心之一。笔者试就杭州刻书业兴盛的成因,南宋定都临安后官、私、坊3大刻书业中,尤其是“坊刻”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卓越贡献,以及两宋杭州刻本的风貌与特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两宋 杭州 刻书业

作者仇家京,杭州图书馆专题文献中心古籍地方文献组副研究馆员(邮政编码 310006)。

宋代享国300余年,面对北方的威胁,军事上的失利,自靖康之祸,中原沦陷、继而高宗渡江、向金称臣,蒙受了耻辱,但在刻书印刷业方面却成绩卓著。元人吴澄云:“宋三百年间锓板成市,布满天下,而中秘所储莫不家藏而人有。无汉以前耳授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读者事半而功倍,何其幸也!”这就是张秀民在《中国印刷史》一书中誉之为“宋代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960—1279年)”,而杭州刻书业则是处于两宋雕版印刷黄金时代中的佼佼者。宋代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称“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即是此意。笔者试就两宋杭州刻书业的成因、南渡后杭州雕版印刷业趋于繁盛以及刻书特点进行阐述。

一、杭州雕版印刷素负盛名的成因

杭州自五代以来,雕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吴越王钱鏐在“天下大乱,豪杰蜂起”的五代十国纷争之际审时度势,采取“与其闭门作天子,不如开门为节度”的保境安民以至纳土归宋的策略,换来了“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的太平局面。钱氏诸王恪守钱鏐遗愿,谨慎守土,发展经济,为杭州的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吴越钱鏐及其子孙信奉佛教,统治杭州期间,兴建佛寺佛塔,尤其是吴越王三世钱俶,先后在显德三年(956年)、乙丑(965年)、乙亥(975年)3次大规模主持刻印佛经,印数达20余万卷。其中藏于杭州雷峰塔塔砖之内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即刻于宋开宝八年(975年)。从这些存世的经卷实物来看,纸墨俱佳、刻印精良,已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宋承五代之后,生产力的发展已至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水平,开辟了我国刻书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代。浙江手工业发达,商业兴盛,又盛产纸张,具备发展雕版印刷业的有利条件,而杭州在五代时已是良工聚集,雕版技术颇负盛名。北宋国子监除了遍刻儒家经典以外,还大量校刻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诗文总集。这些监本虽发行于汴梁(开封),但大都在杭州雕版。如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所称:“浙本字体方正,刀法圆润,在宋本中实居首位。宋国子监刻本,若《七经正义》,若史、汉三史,若南北朝七史,若《资治通鉴》,若诸医书,皆下杭州镂版。北宋监本刊于杭者,殆居大半。”北宋时,杭州不仅承担朝廷刻书,“市易务”等公私刻书也很多。地方官刻书,有景祐四年(1037年)杭州通判林冀等衔名,经杭州详定官重详定的《白氏文集》72卷;张君房知钱塘时刻印《云笈七签》《乘异记》《丽情集》等;翟昭应知仁和县时将《刑统律疏正本》改为《金科正义》镂版印卖。私人刊印者有临安陈氏万卷堂、钱塘颜氏、杭州沈氏等。坊肆刻书有杭州晏家与钱家。寺院刻书则有淳化、咸平间龙兴寺刊《华严经》,明教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刻《韩昌黎集》等。

宋代提倡文治,实施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统治者为宣传封建文化,大力提倡读书、刻书。如宋蒙学课本《神童诗》所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时成为社会价值取向,更使得图书需求量与流通量的激增。朝野的官僚、士子亦以读书、劝学为重,地方官刻书成为时尚。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张栻等百余人在各处做官之处无不刻书。他们刊刻自己的著作,或刻其祖先著作,或刊乡贤名宦著述。公余之暇,会同属吏以校雕刻书为美绩。至于各地士大夫刊其师友著述,或将家藏善本付梓流通者,更是不胜枚举。两宋的学术活动空前发展,科学、文化、历史、哲学著述丰富,编撰成绩斐然,这又促进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官私刻书蔚成风气,这就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营造了巨大的出版业市场。而活字印刷的出现,则是雕版印刷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宋括在《梦溪笔谈•技艺》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1042—1048年)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印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娄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尽管至今还没有发现上述泥活字印刷品的实物,但是通过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所透露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950多年前,毕升所创制的泥活字印刷技术,从制字、排版、印刷、贮字等工序上已具备了后世铅字排版印刷术的基本原理。《梦溪笔谈》中泥活字印刷工艺,或为杭州籍科学家沈括亲见并记载,而毕升所遗活字及排印器具亦为沈括子侄所得,曾有学者推测毕升是杭州人,虽缺乏文献佐证,但也足见杭州与活字印刷术的渊源。

二、宋室南渡后杭州雕版印刷业趋于极盛

绍兴八年(1138年),自高宗“车驾驻跸临安”起,终南宋之世,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等九帝,达140年之久。自高宗迁都临安后,随着中央政权的南移,财政收入增多,都城人口骤增,商市繁华,官府衙署的相继修建,杭州更是一跃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所谓“辇毂驻跸,衣冠纷集,民物阜藩,尤非昔比。”南宋时,手工艺有了更高水平的发展,两浙又是全国的造纸中心,印刷物料尤其纸墨的质量与产量超越前代,为杭州刻书印刷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北宋亡,汴梁的一部分雕版刻印业南迁杭州,杭州成了当时全国雕印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方。

南宋经济繁荣,文化进步迅速,著述人才辈出,科举制度的勃兴,更为杭州刻书业推波助澜,公私刻书两旺。至南宋高宗末、孝宗、光宗、宁宗、理宗时,杭州雕版印刷业趋于极盛。南宋得“行在所”之便,在乾道五年(1169年)至咸淳四年(1268年)的100年间,曾3次纂修、刊印府志,这就是被誉为方志之上驷的《临安三志》,折射出当时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与刻书业的兴盛。史载,嘉泰三年(1203年),来杭投考太学者37000人。来京应试的各路生员及京城的各类学生与官员士大夫自然都有大量的书籍需求,更是推动了官、私、坊3大刻书业的繁荣。

南宋官刻本,除了国子监、秘书省可以印刷书籍以外,其他官刻本有德寿殿、左廊司局、修内司、太医局、临安府、临安府府学、浙漕司等,刻印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各类之书。杭州寺院刻本,有南山慧因讲院、北关接待妙行院、西湖净慈寺、菩提教院、净戒院刻印的佛教经籍。坊刻本,据张秀民《中国印刷史》统计,杭州书坊可考的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宅书籍铺、临安府洪桥子南河西岸陈宅书籍铺、临安府鞔鼓桥南河西岸陈宅书籍铺、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临安府众安桥南街东开经书铺、要求贾官人宅、临安府修文坊相对王八郎家经铺、钱塘门里车桥南大街郭宅经铺、保佑坊前张官人诸史子文籍铺、橘园亭文籍书房、杭州积善坊王二郎、行在棚前南街西经坊王念三郎家、杭州大街棚前南钞库相对沈二郎经坊、临安赵宅书籍铺、临安李氏书肆、杭州猫儿桥河东岸开笺纸马铺、钟家、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荣六郎家等20家,其中有的是从汴京迁来。

当时临安城中有御河,河有棚桥,有长街,分南棚、中棚、棚北大街。这一带书坊所刻之书,为宋以后的历代藏书家所珍视,称之为“书棚本”。在杭州诸多书坊中,尤值得称道的是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起父子陈宅书籍铺。20世纪60年代,北京图书馆编印的《中国版刻图录》收录全国公藏单位的189种存世宋版书中,浙江刻本75种,其中杭州刻本就达45种,且多为坊刻本。今为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唐女郎鱼玄机诗集》一书,卷终镌“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为历代递藏者所宝,钤印累累,即为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

陈起(亦名陈彦才、陈道人),字宗之,号芸居,著名出版家、图书编撰家。据有关学者考订,陈起当生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左右,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4朝。陈起有藏书楼名“芸居楼”,酷爱读书,有《芸居乙稿》行世。从时人“生来稽古心,文士独知音”“成卷好诗人借看”“每留名士饮”的说法,甚或被文士誉为“知音”,可见其在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方回、刘克庄、吴文英等许多著名作家都与他交游唱和。所刻书自有一般书商不能企及的学术与市场眼光,且校印精审,为世人所重。陈起一生刻印过大量图书。据统计,陈起编刻唐诗别集在50家之上,如初唐四杰《王勃集》《杨炯集》《卢照邻集》《骆宾王集》《唐女郎鱼玄机》《唐贯休诗集》等;编刻宋江湖诗人作品总集达111家之多,《四库全书》收有《江湖小集》《江湖后集》,前者收有62家作品,后者收有49家作品;陈起编印的其他图书,据《四库全书》《增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等书著录,还有汉刘熙《释名》、宋邓春《画继》、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宋赵与时《宾退录》等。陈解元为陈起的儿子,名续芸,既称解元,似应中过举,也是有学问的人。陈起死后,他继承父业,从现存的书棚本来看,他刻书的数量甚至超过乃父。如王国维在《两浙古刊本考》中所称:“宋季临安书肆若陈起父子编刊唐宋人诗集,有功于古籍甚大。”

三、两宋杭州刻本的风貌与特点

从两宋官、私、坊3大刻书业的形成与发展不难看出,杭州的刻书业在政府重视与地方官的提倡之下,刻书地点十分普及。加之刻书印书有利可图,即所谓“细民亦皆转相模锓,以取衣食”,纷纷设立书坊。至于私家宅塾以及寺庙,莫不有刻。处于雕版印刷黄金时代的两宋杭州刻本,既有时代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风貌特点。

(一)从写本过渡到“化身于亿万”的刻本时代

在历代刻本中,人们对宋刻本倍为推崇。从诸如“百宋一廛”“皕宋楼”等藏书楼名可以看出,明清以来藏书家将收藏宋本视同拱璧,甚或有“佞宋”一说。撇开宋刻本经济价值日见昂贵诸因素不论,主要原因在于经籍是依据蜀石经刊刻外,其他的古籍大都直接根据唐人或唐以前的写本刻印,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古书、古注的原貌。随着古写本的濒临绝迹,宋本记载的材料也最为可靠,它不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是订正明以后因辗转刻印而产生的妄改或讹舛错脱的最重要的校本。两宋时期,杭州雕版印刷术的普遍应用,使得古写本化身于亿万赖以流传至今而免遭泯灭,为古代文化的流传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所举杭州睦亲坊陈起遍刻唐宋人别集、总集即是一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元和江标辑《唐人五十家小集》,即是根据陈起刻本翻刻行世。

(二)官、私刻本大都校勘精审

宋朝政府重视古文献的整理,无论官刻本或私刻本大都校勘精审。北宋时设有专门收藏、整理、编撰书籍的中央所属机构。如崇文院(包括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3部分),曾经整理过许多书籍。宋代官刻书在未刻之前必须精加校勘。据《事实类苑》载,凡一书校勘既毕,送复勘官,复勘既毕,送主判管阁官,复加点校,经过3道手续成定后,方可镂版。以国子监为代表的官刻,其质量自不待言,因以将所刻书作为民间范本,即便私家乃至许多有识之士主持的书坊也是如此。如上述南宋杭州书坊主陈起、陈续芸父子,本人就是文学家,能诗善文并且识书,陈起在编刻书籍的过程中,忠于原著,并非随意删改。叶德辉在《郋园读书志•李群玉诗集》云:“明郎瑛《七修类稿》言陈道人刻诗,于缺字处多以意补,今观此集,缺而未补者正多。”清杨守敬《日本访书志•披沙集》云:“盖陈氏在临安刊书最多,而且精也。今观此本,刻印雅洁,全书完美无缺,信可宝也。”可见陈起编刻之书,实事求是且校勘精良,为世人所赞誉。

(三)纸墨俱佳,写刻精良

宋代文化发达,物力充足。官刻本、监刻本开本弘朗,纸白如玉,字大如钱,墨黑如漆;且装潢典雅,工艺之精美,素为后世称道。宋刻本率由善书之士亲写上版,字体大都继承唐代的欧、柳、褚、颜诸家风格,间架波磔,浓纤得中,端庄凝重,读之赏心悦目。明高濂《燕闲清赏笺》云:“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清代孙从添《藏书纪要》云:“若果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可见,大部分宋本的雕印十分精美,其本身就是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版式特征亦成为明、清雕版印刷的楷模,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版本学资料。

杭州不但写刻精工,而数量也多,有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可证。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云:“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始不减杭州,而纸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从这一段话中可以得知,宋代京师(开封)、杭州、蜀与福建4大刻书中心,其他3处的刻书质量都不能与杭州刻本相比。就刻书的数量而言,入元后,在全国知名的书院中,尤以杭州西湖书院刻书最为有名,其原因就是西湖书院为宋时太学故址,原藏经、史、子、集四部书版多达20余万,几乎是浙江版刻总汇。从这个侧面可看出南宋杭州雕版印刷业的空前盛况。

参考文献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杭州:浙½­古籍出版社,2006年。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陈先行:《打开金匮石室之门·古籍善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1989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