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是谁发明的
中国天眼是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1993年,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他们期望,在全球电信号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多收获一些射电信号。建造FAST的动机肇始于此。
1994年7月,FAST工程概念提出。在这一背景下,原北京天文台提出了利用中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建造阿雷西博型LT的中国方案,最初起名为KARST。
2016年7月3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
扩展资料:
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其设计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
它将在基础研究众多领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学、物质深层次结构和规律等方向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也将在日地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设将推动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FAST的天线口径为500米,将是国际上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提高约10倍。如果天体在宇宙空间均匀分布,FAST可观测目标的数目将增加约30倍。
与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高225倍,而且Arecibo 20°天顶角的工作极限,限制了观测天区,特别是限制联网观测能力。可以预测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并将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前沿科研课题,成为国际天文学术交流中心。
参考资料:
中国天眼,一般是指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属于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而兴建这类项目,一般都需要论证、立项、批准、实施、验收等多个标准过程,才能得以实现。
中国天眼,选址非常优秀,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洼地,不仅使得工程开挖量降为最低,而且因其地貌接近FAST的造型,整体工程造价也大幅下降;平塘县克度镇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质,而喀斯特地质最大的特点,就是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这使得望远镜被雨水腐蚀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大量节约了日常维护成本;射电望远镜需要没有各类信号干扰,而“大窝凼”附近5公里之内,都没有一个乡镇,相对人口分散,是最佳的无线电环境。
中国天眼,天线口径500米,是全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同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提高约10倍而与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高225倍,而且Arecibo 20°天顶角的工作极限,限制了观测天区,特别是限制联网观测能力。仅从技术指标来看,中国天眼确实领先于世界,相比世界各国的大型望远镜相比,都要更为先进。
中国天眼,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而中国天眼在众多领域开展研究,在日地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推动了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天眼不仅证明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更展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天眼”包括多种含义,比如:侦察卫星名称、查询网络软件、中国无人机名称、数字远程监控系统、iOS软件等。
1、天眼(侦察卫星名称)
天眼,侦察卫星,被称为“天基空间监视卫星”(SBSS),主要用于监控地球周遭的物体及太空陨石。
2、天眼(查询网络软件)
百度天眼可以根据用户地理位置显示周围天空中航班实时飞行信息。用户通过下载APP,点击小飞机图标,可查看具体航班的航班号、出发地、目的地以及当前的海拔、航速、经纬度等信息。同时,用户也可以在搜索框中直接输入想要查询的航班号,可以进入到该航班的具体信息界面。
扩展资料:
“天眼”是中国设计师邱良军发明的一款无人机的名字。无人机(uav)使用大口径的枪或“第三只眼”枪无人机发射火箭到战区,通过减速伞减速后速度无人机(uav)和分离的有效载荷,转子,手机相机开始侦察任务,发现目标后使用激光指示器光源,指导激光制导武器攻击和评估伤害效果,确定目标被摧毁后,寻找下一个目标,设备自毁电池用完后启动自毁装置。
“天眼”数字远程监控系统通过企业内部互联网和国际互联网实现远程视频监控,主要适用于连锁店、幼儿园、家庭、工厂、公安消防、银行、军事设施、高速公路、商场、酒店、旅游景点、社区、医院、监狱、港口等场所。摄像头可远程控制,通过客户端网络观看,可设置报警、录像、旋转等功能。
中国天眼是谁发明的
本文2023-10-26 06:52: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