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的发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1收藏

青蒿素的发现,第1张

青蒿素是屠呦呦发明的,1972年8月,屠呦呦带队在海南岛开展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疗效试验期间,倪慕云设计了色谱柱分离的前处理,使青蒿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的抗疟作用再次得到提高钟裕蓉从文献获知硅胶柱分离中性化合物。

青蒿素是屠呦呦发明的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

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冥冥中注定,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黄花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从而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疟疾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瘴气该病是由雌性按蚊。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证实了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1975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协助下,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化学结构其后发现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强10倍,目前医药领域生产的均为双氢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并不是非常的那么容易,因为青蒿素是生长在山石上的青蒿类型,青蒿素含量比较高,普通的野草是从民间走进古籍,又从古籍走向世界,青蒿素是从青蒿当中所提炼出来的,在开花期的时候,青蒿素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

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是11971年5月21日~6月1日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后,北京中药所重新组织了研究小组,屠呦呦仍任组长,与组员钟裕蓉继续提取中药,郎林福和刘菊福做动物试验根据北京中药所。

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科研征程的第一步揭示我们接下来要进入下一步创造,把自然界的分子转变为药物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

屠呦呦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屠呦呦从罗浮山古医书里发现青蒿素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其重要灵感来源于曾在广东惠州罗浮山修道的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在罗浮山景区内有一个专门为纪念葛洪突出贡献的青蒿园,并。

后来屠呦呦团队又发明了片剂药物,但是在给病人服用之后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不适感所以屠呦呦又将青蒿素改为了胶囊,这才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青蒿素的发现为大家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屠呦呦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

摘要青蒿素的发现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继麻黄素之后的第二大医学贡献,屠呦呦研究员由于在青蒿素的发现中作出重大贡献而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和化学结构确定的简单介绍谈几点教学思考关键词青蒿素。

这是一种能够在医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抗疟药,所以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青蒿素的发现,为何是屠呦呦带给世界的巨大礼物和贡献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其实这是因为青蒿素挽救了世界上数百万人的生命,下面我们具体。

在这次报告中,屠呦呦提出应研发复方青蒿素以防止和延缓抗药性出现的设想,但并未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中国开始自行研发复方药物,开发出复方蒿甲醚等系列复方药2005年,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发表文章,指出研究发现使用单方。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青蒿素概述 4 青蒿素的来源 5 青蒿素的临床研究 6 青蒿素药典标准 61 品名 611 中文名 612 汉语拼音 613 英文名 62 结构式 63 分子式与分子量 6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65 性状 651 熔点 652 比旋度 66 鉴别 67 检查 671 有关物质 672 干燥失重 673 炽灼残渣 68 含量测定 6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682 测定法 69 类别 610 贮藏 611 版本 7 青蒿素说明书 71 青蒿素的别名 72 外文名 73 青蒿素的适应症 74 用量用法 75 注意事项 76 规格 附: 青蒿素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qīng hāo sù

2 英文参考

artemisia annu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青蒿素概述

青蒿素亦称黄花蒿素。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中分离的抗恶性疟疾的一种过氧化物倍半萜类成分。无色针状结晶。

4 青蒿素的来源

存在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叶。

5 青蒿素的临床研究

对疟原虫红内期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组织期无效。对实验动物毒性很低,在机体内吸收快、分布广、排泄快。其抗疟机理是干扰了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的功能。本品治疗间日疟、恶性疟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快于氯喹,临床治疗中未见毒副作用,特别在抗氯喹原虫株地区治疗恶性疟和脑型疟更显示出其优越性。通过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造,找到了新的衍生物——甲基青蒿素和青蒿酯钠,前者口服剂量只需青蒿素的l/6~1/8,且无苦味;后者易溶于水,可用于凶险型疟疾的静脉注射抢救。

6 青蒿素药典标准 61 品名 611 中文名

青蒿素

612 汉语拼音

Qinghaosu

613 英文名

Artemisinin

62 结构式

6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5H22O5    28234

6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 H吡喃[4,3j]1,2苯并二塞平10(3H)酮。按干燥品计算,含C15H22O5应为980%~1020%。

65 性状

本品为无色针状结晶,味苦。

本品在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中易溶,在甲醇、乙醇、稀乙醇、乙醚及石油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

651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150~153℃。

652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75°至+78°。

66 鉴别

(1)取本品约5mg,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后,加碘化钾试液04ml,稀硫酸25ml与淀粉指示液4滴,立即显紫色。

(2)取本品约5mg,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后,加盐酸羟胺试液05ml与氢氧化钠试液025ml,置水浴中微沸,放冷后,加盐酸2滴和三氯化铁试液1滴,立即显深紫红色。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220图)一致。

67 检查 671 有关物质

取本品,加丙酮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05ml,置100ml量瓶中,用丙酮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1);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 5ml,置10ml量瓶中,用丙酮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2);另取青蒿素对照品和双氢青蒿素对照品,加丙酮溶解并释稀制成每1ml中含青蒿素10mg和双氢青蒿素01mg的混合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沸程60~90℃)-丙酮-冰醋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15cm以上,取出,晾干,喷以含2%香草醛的20%硫酸乙醇溶液,在85℃加热10~20分钟至斑点清晰,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应显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各自的清晰斑点。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深于对照溶液(2)主斑点颜色(025%)且不深于对照溶液(1)主斑点颜色(05%)的斑点不得多于1个,其他杂质斑点均不得深于对照溶液(2)所显主斑点的颜色(025%)。

672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80℃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673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68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6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取本品和双氢青蒿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1mg的混合溶液,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双氢青蒿索呈现两个色谱峰,青蓠素峰与相邻双氢青蒿素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理论板数按青蒿素峰计算不低于3000。

682 测定法

取本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青蒿素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69 类别

抗疟药。

610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6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青蒿素说明书 71 青蒿素的别名

黄蒿素;黄花蒿素 ,青蒿素

72 外文名

Arteannuin ,Artemisinin

73 青蒿素的适应症

青蒿素为我国首次从黄花蒿提出的一种新的抗疟有效成分。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药,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有良效。青蒿素对血吸虫亦有杀灭作用。

74 用量用法

1深部肌注:第1次200mg,6~8小时后再给100mg,第2、3日各肌注100mg,总剂量500mg(个别重症第4日再给100mg),或连用3日,每日肌注300mg,总量900mg。小儿每千克体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内注完。

2口服:先服1g,6~8小时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疗程3日,总量为25g。小儿每千克体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内服完。

75 注意事项

1注射部位较浅时,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块。

2个别病人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及轻度皮疹。

3少数病人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加治疗亦可很快恢复正常。

76 规格

片剂 :50mg,100mg

有很大关系。因为青蒿素就是从黄花蒿里提取出来的,在中药方子里原本记载的青蒿就是黄花蒿,屠呦呦团队也正是在翻阅中医药古籍时偶然发现一段疟疾治疗的记载,之后便筛选出上百种中药、数百次失败及亲身人体试验后,青蒿素才终于问世。

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从2000余种中医方剂中筛选出640种抗疟药,历经380多次失败,最终只找到一株青蒿素,并成功地用青蒿取代了古籍中的青蒿,用于治疗疟疾2000多年的中药有64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传统中药,可以看出中医中药才是研究之源。

再从屠呦呦的发展经历也不难看出青蒿素和中药的关系。毕业后,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研究所的中医研究所工作,他被任命为中医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小组组长,并带领四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虽然,西医研究的领导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最终还是中医研究组的屠老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医药被否定的次数太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逐渐发现它的松散性和太多经验性操作,这些操作没有西医严格。但现在仍有许多中医药处方在使用,中药的许多有效成分也已被系统检测和鉴定,并能有效提取,有效成分已被准确命名,但仍然无法改变它们曾经曾是传统中药的事实。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不能完全视为中药,它只能被视为“在中国研究和命名的药物”,但它是弘扬和证明中医有用性的论点。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是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宝贵发明。

就从最基础的来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灵感就是来自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屠呦呦的胜利再次证明了神奇的中医有太多的宝库值得挖掘。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扩展资料:

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

1973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又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在青蒿素结构中过氧是主要抗疟活性基团,在保留过氧的前提下,羰基还原为羟基可以增效,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

参考资料:

屠呦呦- 青蒿素-

你要知道从中药中发现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是多么的困难,分离出来的一大堆白色或者其他颜色的粉末需要花很久的时间去纯化分离并鉴定,然后需要去筛选它的药理活性,如果成功并且之前没有人报道,那么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新药或者创新药物的开发。

这个真的很难。

而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加以完善用以治疗疟疾,还不够牛吗?具体中间的困难我就不说了,我就知道我们做一个小实验都需要毅力,耐力,体力结合才可以成功。

在古籍当中记载了使用青蒿也有叫黄花蒿。 生绞获取。 屠呦呦 最终使用了这一方案,获得成功。 但这并不能够证明 所有中医是有效的。 这仅仅是一个个例。 并且屠呦呦所有使用的方法以及测量鉴定都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 本质上获取青蒿素与 与中医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能说这一个力启发了他她。

其次 青蒿治疗瘟疫,和云南白药,金鸡双钠等一样。是使用 某一特殊药品针对某一特殊疾病,展开的。 这和中医学 阴阳平衡的 治疗思路是有所不同的。 其着力点仍然是在病原体和病症方面。 中医的核心思路是对准人的。 是通过调节人的体质,来完成对疾病的治疗。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讲, 青蒿素的所有抗生素一样都会有 未来抗药性的出现。 只要是针对病原体开发的药品,都会存在这个问题。 但是真正的中医学所使用的药物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中医并非是中国的医学。 而是基于平衡阴阳,中庸思想来进行治疗的一种医学。 所以我们只能称云南白药是中药,并不能称之为中医学的结晶。

屠呦呦在青蒿素方面获得成功。 只能说明受到中医典籍的启发。 不能证明中医有效,也不能证明中医无效。 并且青蒿素除了针对 疟疾以外。 在其他瘟疫方面并没有突出的表现。 比如在本次新冠疫情面前,青蒿素和双黄连是一回事儿。面对新冠都是无效的。 因为本质上他们都不是中医。

青蒿素的发现

青蒿素是屠呦呦发明的,1972年8月,屠呦呦带队在海南岛开展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疗效试验期间,倪慕云设计了色谱柱分离的前处理,使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