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猴子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关于猴子资料,第1张

  猴子

  猴是一个俗称。灵长目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原猴亚目颜面似狐;无颊囊和臀胼胝;前肢短于后肢,拇指与大趾发达,能与其他指(趾)相对;尾不能卷曲或缺如。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大趾有的退化;尾长、有的能卷曲,有的无尾。按区域分布或鼻孔构造,猿猴亚目又分为阔鼻猴组,又称新大陆猴类;狭鼻猴组,又称旧大陆猴类。本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温暖地带。大多栖息林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狨,体重只有70克。

  灵长类的大多数头骨具大的颅腔,呈球状,这是由于颌部变短,脸部变扁所致;眶后突发育形成骨质眼环,或全封闭形成眼窝;多数种类鼻子短,其嗅觉次于视觉、触觉和听觉,某些低等种类在脑中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中枢,并在很大程度上靠嗅觉行动。某些狐猴有较长的鼻部。金丝猴属和豚尾叶猴属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长鼻猴属的鼻子大又长。这些特殊的类型是因肌肉或软骨发育而形成的。脚的拇趾和它趾能对握,使得手和脚成为抓握器官。原猴类的5指只能同时屈伸,不能个别运用。掌面与□面裸出,有指、趾纹,纹路形态不一。具有非常软或宽的足垫,除黑猿外,皆为□行性。多数种类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一般前后肢长相差不大,唯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后肢长得多。猿类和人无尾,在有尾的种类中,其尾长差异很大,从只有一个突起到超过身体长。卷尾猴科大部分种类的尾巴具抓握功能,有“第五只手”之称。一些旧大陆猴(如狒狒)的脸部、臀部或胸部皮肤具鲜艳色彩,在繁殖期尤其显著。臀部有粗硬皮肤组成的硬块,称为臀胼胝。

  多数种类在胸部或腋下有1对乳头,而指猴的1对乳头在腹部。雄性的阴茎是悬垂形,多数具阴茎骨,而眼镜猴、绒毛猴、人和某些种类不具。精巢包于囊中。雌体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体被毛,有的柔软细密,有的粗硬,或在局部很长,或在毛上具异色环节。有的头顶毛很长,形成丛状毛冠,或甚短,呈平顶,或秃顶无毛。有的在两颊或颌下具长毛,形如胡须。有的两肩、后背、臀部被以长毛。有的体毛非常艳丽。

  绝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营不同形式的树栖或半树栖生活,只有环尾狐猴、狒狒和叟猴地栖或在多岩石地区生活。通常以小家族群活动,也结大群活动。多数能直立行走,但时间不长。多在白天活动,夜间活动的有指猴、一些大狐猴、夜猴等。大倭狐猴和倭狐猴在干热季节夏

  眠数日至数周。

  大多为杂食性、吃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如指猴善于抠食树洞或石隙中的昆虫。猩猩的食量很大,几乎把绝大部分的活动时间用以觅食。疣猴科胃的构造特殊,大部种类吃粗纤维多的植物性食物。

  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数可多到3仔。幼体生长比较缓慢。哺乳期多抓爬在母体胸、腹部或骑在母背上,由母带着活动。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经,雄性能在任何时间交配。只有低等猴类,如狐猴、懒猴、指猴具有一定的交配、繁殖季节。

  树□科的头骨特征与某些十分原始的原猴类颇相似,许多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曾把它包括在灵长类内,但其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却与灵长类有很大差异,因此,现代分类学家已把它独立成树□目。

  灵长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和欧洲、亚洲的古新世至渐新世地层中,在非洲和欧洲发现于中新世,而在南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则发现于更新世。灵长类的进化已有6000万年历史,从世界各地发现的早期灵长类化石属原猴类,其中60多属现已绝灭。现在美洲已没有原猴类,只是在亚非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一些岛屿上,还生存着少数与5000万年前的原猴类极为相似的种类。猿猴类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5000万年以前,大约在1500~2000万年以前,猿类的祖先就已遍布欧、亚、非三大洲,但现今却仅残存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

  在我国古籍中,猴子的别称有禺,果然,独,狨等。据《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侯,是等待、观望的意思。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山区,每年5月7日是“敬猴节”。而泰国的北部山区,每年的11月1日是“猴子运动节”。

1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

2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3藏羚羊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印度拉达克地区。

4黑颈鹤

黑颈鹤(学名:Grus 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体羽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头顶前方裸区呈暗红色,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拉达克,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飞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可达10000米。

5娃娃鱼

中国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新华社华盛顿2018年5月21日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俗称“娃娃鱼”的濒危物种中国大鲵并非一个种,可能存在5-8个种。

参考资料-黑颈鹤

-娃娃鱼

-藏羚羊

-大熊猫

-扬子鳄

生物器官的特点,这个问题太笼统,但是谈到生物,基本上就要提到达尔文的进化论。

生物器官虽然位置不同,但都发挥一定作用,遵循进百化论中的“用进废退”的特性。

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导致进化,不经常使用的器官会慢慢退化,失去原来的功能。

器官是动物或度植物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如心、肾、叶、花)问,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并与其他分担共同功能的结构一起组成各个系统。植物的器官比较简单,最高等的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而其他的植物并不是都有这六大器官的。动物的器官十分复杂,数不胜数,很难具体地列出有哪些器官。

动物或植物的每个器官都有不答同的特点,比如动物的足,特点就是底部与地面接触部分因环境不同而不同,软垫、硬化等等,足本身有一定的平衡作用,必须有强有力的跟腱和足骨。

动物如何配

这幅紫外线增强图展示了两只维持姿势的千足虫 。 :STEPHANIE WARE

在昆虫学家眼中,千足虫(马陆)不仅因为它们数量众多的对足而出名,更神秘的是它们扑朔迷离的过程。此前,昆虫学家尝试利用它们脱落的外壳研究千足虫的过程,但一直未能成功。现在,昆虫学家索性拿起了更的成像技术直接记录它们的…

去年夏天,演化生物学家Xer Zahnle邀请研究千足虫(学名马陆)的同事一起开展了一项可视化研究。当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博士生Zahnle刚刚出了雄性Pseudopolydeus serratus千足虫(或称肢)罕见的内部结构的数字化图像。Zahnle的合 仔细研究了这来之不易的,并试图一个已经提出了数十年的问题:雄性千足虫是如何释放的?

之所以这个问题如此难以回答,是因为千足虫的过程很难被观察到——的具体细节会被晃动的足所隐蔽。雌性千足虫的位于从头部向后的第三体节处。在准备时,雌性千足虫会将其从足下推出。这时,雄性千足虫会用自己的许多对足抓住雌性千足虫,用两个长度仅为1毫米的肢卡住雌性千足虫,然后将一个肢表面的短管雌性千足虫体内。

早在1931年,研究千足虫的学者就提出假设:千足虫肢中一个叫做细精管的导管可以直接将通过细管运送至雌性千足虫体内。Zahnle团队在2022 年的一篇 Pseudopolydeus属千足虫的综述中也对该观点表示了支持。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够证实该观点。

这幅3D 模型是利用显微CT的,展示了雌性的(绿色-青绿色)和雄性的(橘)。 :XAVIER ZAHNLE

为了用事实证明上述猜想,Zahnle和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博物馆蜘蛛与多足动物副馆长Petra Sierwald以及其他同事决定使用更精湛的成像技术,例如扫描电子显微术和紫外荧光成像。他们直接在菲尔德博物馆的馆样品中应用了这些技术,其中就包括在一对正姿势的P serratus千足虫样品。得益于此,研究团队对千足虫的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观察千足虫内部结构的过程中,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起到了重要作用,该通过对样本进行X线照射,能产生一系列不同灰度的,而密度较高的部位,在中会更亮。与之配套的还有一套电脑程序,可以将这些编译为像素区块,这样研究人员就能指示程序对不同结构的区块着色,构建出样品的3D复制品。研究员可以从“各个角度”对样品的模型进行研究,Zahnle说:“你真的可以感受到部位是如何构成的,哪里挨着哪里都很清楚。”

Zahnle的显微CT图像显示,雄性千足虫释放的方式远比之前预想的要曲折,细精管并不会笔直地通向短管的出口。根据图像,当通过细管后,会被释放到一个腔隙中,然后,才会被释放出细管。Zahnle说,细精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这完全是千足虫有意为之的”,并且 “这和我们在2022 年发表的 中提到的观点完全相反。我们错了。”他和研究团队在今年年初,将全新的结果发表在了在《节肢动物结构与发育》上。

Jer Alba-Tercedor是格拉纳达大学的水生生物学家,虽然他并未参与这项研究,但他表示Zahnle的研究“是利用Micro-CT开展研究的优秀案例。”Alba-Tercedor曾利用Micro-CT开展研究过奖项,他说,在此过程中最耗费时间的还是对不同结构着色的环节。但一旦完成了这一步,其他研究者就可以利用这一数据库对样本的新结构进行研究。

事实上,Sierwald认为Micro-CT改变了对千足虫的研究。她早在1997年就开始研究千足虫,但当时Micro-CT还非常罕见,更别说用在昆虫学研究中了。她最初计划通过脱下的外壳对雌性千足虫的部位进行研究,但由于“千足虫会吃掉它们蜕下来的壳”,这项研究失败了。没有Micro-CT,“就意味着需要许多千足虫来进行解剖,”她说。然而有了Micro-CT,就不需要解剖这些昆虫了。也就是说,因实验而死掉的千足虫数量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还可以对完整的动物进行研究。“这是很酷的一件事。”她还说,Micro-CT极大地帮助了她了解昆虫的如何工作。

Sierwald说,长久以来,团队都希望成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区分千足虫的种群, 展示它们的地理分布,并且了解不同种类的千足虫是如何与其它类别的千足虫产生 的。

Thomas Simosen是丹麦奥尔胡斯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学研究员和馆长。他说,这项新研究“非常棒”,并且同样认为该可以帮助到千足虫研究。他认为,对于“认识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和进化”而言,形态学研究与DNA研究一样重要。

Zahnle现在将 点放在了雄性千足虫上。对他来说,千足虫向人们展示了无数的外观形式和自身功能。它们不只是有很多条“腿”,他表示,这些对足的形态从“扁平的到柱形到细小绒毛样的”都有。在利用Micro-CT取得突破性研究后,Zahnle发现自己这个领域存在大量优秀的科学家,而采用Micro-CT的昆虫学研究员也在日益增多。他想知道,其他物种是否也有像雄性P Serratus千足虫一样的闭环管道,他说,“我想要用图像将这些结构都展示出来。”

以上就是与动物如何配相关内容,是关于动物的分享。看完动物是怎么配的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剖动物一般有四步1、用热水浸烫拔毛,仰卧于解剖台上;

2、从喙腹侧开始,沿颈部、胸部、腹部到泄殖孔剪开皮肤,并向两侧剥离到两前肢、后肢与躯干相连处;

3、在头部暴露口咽,将吸管插入喉或气管,慢慢吹气到腹部鼓起,小心分离部分腹壁肌肉,观察腹气囊;

4、从胸骨后缘两侧、沿肋骨中部剪开,打开胸腔,剪除胸骨和肌肉,观察主要内脏器官。

兔的内部解剖学特性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区别:

1 消化系统:兔是单胃动物,只有一个胃部,而其他动物(如猫、犬等)有两个胃部(腺胃和肌胃)。这使得兔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

2 胸腔结构:兔的胸腔中央有一个纵隔,将胸腔分为左、右两部,互不相通。纵隔由膈胸膜和纵隔胸膜两层纵隔膜组成。

3 盲肠发达:兔的盲肠发达,这是由于它们以植物为食,需要通过盲肠内的微生物帮助消化植物纤维。

这些特点反映了兔在消化、循环和呼吸等系统中的独特生理机制。

关于猴子资料

  猴子  猴是一个俗称。灵长目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