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毁,专家打算对其修复时,意外找到五万多件文物,在哪找到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1收藏

圆明园被毁,专家打算对其修复时,意外找到五万多件文物,在哪找到的?,第1张

“落后就要挨打”,清朝在我国的历史中是最屈辱的一段历史,掌权者刚愎自用,落后于世界上强国的发展。清政府的国力不强,任人打骂,成为了世界列强欺辱的目标,清朝时的典型建筑圆明园也被那些强盗洗劫一空。

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成灰烬,圆内的诸多宝物也流落海外,它的毁坏是世界文明史中的一个重大灾难。在被毁150年之后,专家计划修复圆明园,进行多次挖掘,意外发现了五万多件文物。

“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是从康熙帝时开始修建的,本来打算建一座小园子,赐给他的皇四子。康熙帝赐名“圆明”二字,表达了传统帝王对万民苍生的希冀。在圆明园的建筑过程中,康熙皇帝厌倦了皇宫里四方天空,想突破束缚。便打算把圆明园扩建。可是没等圆明园修建完成,康熙帝就驾崩了。

等到雍正时期,为了建立皇家夏季避暑之地,雍正对圆明园进行扩建。建成之后,雍正和太后、后妃移居圆明园。在圆明园中有雍正帝处理政务的宫殿,也有设宴待客的地方。圆明园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园林,也为之后的它成为“万园之园”奠定了基础。

乾隆登基后,在圆明园中增添了建筑组群,圆明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圆明园中主要的建筑有600座,亭台楼阁数不胜数。乾隆在在园林设计上有些研究,圆明园的建筑组群都是按他的心意建成的,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乾隆时期,有西方传教士远洋而来,向乾隆描绘了西方的建筑风格。乾隆为了追求乐趣,引进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具体操作由西方传教士指导,建立了西洋楼,成为圆明园中的独特风景,圆明园集美景与佳趣于一体。

圆明园的建筑在我国历史上首屈一指,其中的珠宝字画也是在历史中有名的。圆明园中有数处喷泉,其中的“十二铜兽首”喷泉是最有名的。十二个兽首在不同的时辰相应的兽首就会喷水,是中国建筑的集大成者。圆明园建成后占地面积约35平方千米。因为其建筑规模宏大、构思精巧、宝物众多,所以圆明园有着“万园之园”的美称。

遭遇浩劫,辉煌不复存在

1860年,落后的清政府无法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几次反抗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英法联军攻入首都,清政府抛弃紫禁城逃跑。圆明园的美称曾经传到侵略者的耳中,他们觊觎宝物已久,所以攻城之后英法联军就将目标瞄向圆明园。圆明园的侍卫寡不敌众,再加上联军有着先进的武器不是侍卫的棍棒能比得上的。

英法联军侵占圆明园之后,被其中的财宝迷了眼,进行肆无忌惮地掠夺。圆明园中精巧的摆件,华丽的装饰,贵重的艺术珍品都没有逃过他们的毒手。大型的家具、镜子、大花瓶等都被他们砸毁。这些珍品都是我国历史中的文化瑰宝,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灾难。

10月9日时,英法联军暂时撤离圆明园,撤离时带走了洗劫的财物,只留下满目疮痍的圆明园。据法国当时参与掠夺的士兵回忆,圆明园的华丽衣服很多,被士兵们毫不怜惜扔在地上,他们抢夺的丝绸织物堆满了仓库。

联军撤离之后,与清政府谈交易的条件。清政府软弱无能,只能同意屈辱的合约条款。本来清政府认为,一时的屈辱能换回圆明园的安全。可是就在清政府签下屈辱条款之后,英国却在11日再次进入圆明园,搜刮财物。在确保没有什么能带走之后,放火烧了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将天空都映成红色,从此“万园之园”不复存在,只剩下被火烧后的废墟。火烧之后清朝官员进入圆明园查核损失。圆明园中的珠宝尽失,地上还有许多瓷器碎片,许多园林建筑都被火烧成废墟。圆明园损失巨大,丢失的珠宝不计其数。

同治为政时期打算修复圆明园,那时清政府的国力依旧不强,国库中银子也不多,但是慈禧太后下达了命令要进行修复。圆明园劳民伤财的修复就开始了,但是开工不到十个月就因为财力问题修复计划被迫搁置。

1990年八国联军攻入首都,依旧没有放过满目疮痍的圆明园。圆明园里面已经没有什么珍贵的物品了,只有些从火烧中幸存下来的树木。丧心病狂的侵略者将残存的房梁、桥墩、古木据倒并放火烧。圆明园中种植的古木也变成了灰烬。

虽然圆明园的建筑、树木都不复存在了,但是圆明园中还有许多宝贵的石头。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石头遭到了军阀的巧取豪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洗劫,就只剩下了空壳。

文物修复刻不容缓

在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计划对圆明园进行修复。对它进行了三次考古挖掘,前后发现了大约50000件文物,其中有近三万件碎片。多亏了考古专家的挖掘才能让这些埋了百年的文物重见天日。挖掘出来的文物中有玉器,佛像等,大多数是瓷器的碎片。

专家们按照历史资料,修复了西洋楼遗址。因为西洋楼建设时使用的是石头,抵挡了风雨的侵蚀,所以才得以保存。西洋楼的建设是第一次西方建筑在中国的尝试,所以修建时设计了许多图纸。专家依靠这些图纸用石膏对西洋楼进行修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许多流落海外的文物被送回祖国,还有一些被陈列在外国的博物馆中。但还有许多被毁坏的宝物,文物修复工作刻不容缓,那些宝物是我国历史中的瑰宝,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如果能修复完成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笔财富。

由于清政府的刚愎自用,导致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才有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也惨遭侵略者的毒手,其中的珍宝都被洗劫一空,不易搬运的瓷器都被砸毁,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打算对它进行修复时,意外挖掘出来近50000件文物,那些文物都是国家历史的见证。

1900第二次火烧圆明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扩展资料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1860年12月25日火烧圆明园

历史上的1860年12月25号,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投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火烧圆明园修复

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

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

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圆明园恐怖

圆明园恐怖

圆明园恐怖,圆明园在我们的印象中是非常经典的一个文化遗产,圆明园的文化定义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一样的方向,圆明园之间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下面介绍圆明园恐怖。

圆明园恐怖1

屋是游乐场里一种常见的游玩项目,现在只要是个游乐场,就有大大小小的屋。里面阴森不堪,多以医院、丛林和古墓为主题。惊悚地让人迈不开步,很多人出来后吓得脸色苍白,因为素飙升的感觉也会让人上瘾,很多人到游乐场只玩屋!日本有一家屋,堪称亚洲最,名字叫慈急综合医院,这个地方本来就是一家医院,荒废后改成了屋,里面各个科室、病房、CT室和收费处都一应俱全。很多器械和试管什么的,都是当年遗留下来的。

它背后的故事原型源于日本一个都市传说!讲的是一个无良院长,在利益的驱使下拿人做实验,造成很多病人死亡,死去的病人在医院里下了,整个医院都成了窟!

国内的屋,大都是排队进去,排队出来,中间弄点道具,弄俩人扮演一下!这个屋每次能进2到3人。它是个真实的医院,里面跟迷宫一样,从科室到病房再到化验室,相信走完之后,你会对医院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不迷路,直接跑出来的话,要四十分钟!要穿过190道门,而且进去的时候,你什么都看不见,三个人共用一把手电筒,你自己去找灯的开关!中间会有医生和满脸鲜血的挡住去路,都是会动的,你要用手他们走过去,很多人坚持两三分钟就直接从入口出去了,不想再体验了。

科室走完,在即将进入病房区的时候,一个医生,会突然把手电筒抢走,剩下的一段路要靠摸瞎往前走了!这里没有规定的路线,想往哪走都行,有时会直接跟撞个满怀,胸碰胸,脸碰脸,四目相对,剩下的自己脑补吧!

最的一段是停尸房,能走到这个位置的都属于“胆大包天”的人了。前面不再是有帘子,全是逼真的。

屋在第二次升级装后,对外招募,单人挑战屋,成功走出者奖励50万美元。美国曾经有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陆战队军人,认为这个简直是送钱,他就是走到这一段时不敢再往前走了,挑战失败。因为屋的单人比多人10倍,胆小的真能被吓死。

屋里所有的都是由来扮演的,他们招募时,都会做心理测试,只要“性格阴暗的人”,俗称“老阴X”。然后经过专业的风格的模拟培训,才能上岗,保证个个都是影帝、影后级的!即便是心理阴暗的人,这个工作也没人能干时间长,因为即便是“”也觉得:这太特么吓人了。

总之,不建议大家去体验,我曾在深圳世界体验过一次屋,那个屋是一个美国团队临时搭建的!我们是很多人一起排队进去的,有很多人出来后,都吓掉了,真不是开玩笑,这个屋有个特色,就是从游客队伍里抓人,然后把人跟关笼子里,这是随机的,那些吓得神志不清的,大多都是被关笼子里的“倒霉蛋”。。

不少友都表示:给一亿也能不去,这不是钱的事,出来吓怔了,还要钱有什么用!

你们玩过最的屋是什么样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以上就是与一张吓死1亿人相关内容,是关于屋的分享。看完圆明园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恐怖2

澹泊宁静圆明园,中国曾经最为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主要由圆明、长春、绮春三个园林组成,总占地面前5200多亩,水面面积2100亩。圆明园有着“万园之园”之称,1860年的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之后各种石料遭到盗掘,最终成为一片废墟。

方壶胜境圆明园从修建到最终完工,历经6位皇帝,历时长达150多年。建筑特点除了典型的中国建筑风格,如典型的样式雷外,还引进了大量欧洲风格的建筑,比如大家熟悉的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等景点。

海岳开襟史书记载,圆明园最初是康熙赐予皇四子胤_的花园,当时已经初具规模,康熙四十八年赐名“圆明园”。不过,圆明园正式开始大规模扩建,要从雍正三年说起,雍正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使得圆明园占地面积由原来的600亩直接扩大到3000多亩。

汇芳书院有人说从复原照也能感受到当年圆明园的奢华,其实大家都小看了当年的圆明园。历史的圆明园奢华的难以想象,可以用美到极致,堪称人间仙境来形容。乾隆在位期间,正值清朝国力最强盛时期,他大肆修建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牡丹台牡丹台就是圆明园四十景中的“镂月开云”,它位于后湖东岸,南临曲溪。殿为三间,殿前以文石为坡,种植牡丹数百棵。牡丹台如此出名,最大的原因就是康乾雍三帝当年在这里首次见面,一时传为佳话。

同乐园大戏楼关于圆明园被毁,实在令人叹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评价道,“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

谐奇趣谐奇趣是圆明园里第一座欧式水法大殿,因此清朝官员都没有见过欧洲喷泉的样子,都对处景点产生质疑。当时,郎世宁坚持向乾隆表示,“水法是不可思议的,非常震撼的,从未有过的体验。”

海晏堂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圆明园里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正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圆明园兽首铜像。这是圆明园知名度最高的景点,目前12尊兽首中有7尊已经回归。当年,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依次喷水,分别代表全日不同时分。到了正午时分,十二兽首会同时喷水,无比壮观。

大水法喷泉“猎狗逐鹿”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边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非常壮观,故称“猎狗逐鹿”。

正大光明正大光明位于圆明园大宫门之内,是圆明园四十景之首。正大光明为圆明园正殿,正前方是贤良门,左右有东西配殿五楹,分别是茶膳房、御书房、清茶房和军机处。正殿是皇帝在园内举行朝会、接见外使的地方。

圆明园被毁前照片吓死人

旷世神作,气势磅礴;圆明园是整个大清最辉煌的象征,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从康熙时期到咸丰时期,经历了6位帝王,大约150年的时间不断修葺完善。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掳掠了150万件文物之后,一把火让这座“令人神往,如同日月城堡”一样的建筑化为了乌有!

断壁残垣,破不尽国之耻辱;血流成河,流不尽万世芳华;金戈铁马,抵不住洋枪铁炮最后,残破的圆明园成为了我国近代史一段屈辱的历史象征,没有了奢华的房屋,没有了珍贵的文物,在历史上圆明园已死!

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遗憾,看不见是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是所有人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71岁的老人徐文荣斥资300亿重建圆明园,被人骂“痴心妄想”;技术人员用3D技术根据博物馆当年的建筑图纸复原圆明园效果图,那气势磅礴、巧夺天工的建筑令人震撼,但终究不是实景!

唯一能让人窥探圆明园当时最真实风貌的是一张照片,在圆明园被烈火焚烧之前,一名英国人来此参观,被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深深震撼,拿起相机记录了当时的风貌,如今这张照片变得十分珍贵,售价值20万英镑。

在北京西郊,有连绵不断的秀峰,遍地皆是的自流泉,大大小小的清澈湖泊,这里有山有水,形成了最美的自然景色,当年大辽就在此建造过玉泉山行宫,在明代时期,不少达官贵人争先恐后的抢着在此地建造别墅;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此建造了“京国第一名园”清华园。

到了清朝,康熙同样也看中了这块“绝世宝地”,1709年,想在这么好的地方修建一座园林送给自己第四子胤_,并取名“圆明园”,“圆明”二字的含义为:“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人也。”也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境界很高。

1724年,圆明园开始了它第一次扩建,雍正帝让内务府负责,带人去热河围场采伐林木,1725年又派人去不长生办采伐石料,并且朱批:“于长生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由此可见,雍正对这座父亲送给自己的院子有多在意!

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占地也达到了3000亩左右,等到乾隆继位之后,又对圆明园进行了增建、改建、以及修缮。后来在嘉庆、道光、咸丰年间,也一直在修建圆明园,哪怕国库空虚,修建圆明园这件事情却不能落下。

园中一切应有尽有,所用的石料多为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盖琉璃瓦,假山、人工喷泉、方亭都设计的别具匠心,园林建筑600多座,个个不重样。同时,圆明园又是中西结合风格,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豪华大气,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凡尔赛”!

1860年,英法联军带走了数不清的宝物,最后还纵火焚烧,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着北京城,久久不能消散,不管是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还是价值连城的名画佳作,都被付之一炬,里面的宫女、太监、匠人,因为事发突然,来不及逃走,其中有300人丧生于此。

1900年,圆明园再遭劫难。随着清政府的走向灭亡,1910年~1937年,园内的石料、木材、琉璃瓦等能用的东西相继被人拖走,用于私人豪宅的建设,甚至还有人每天都从这里面拖走许多石料,然后拿出去倒卖,几十年下来,圆明园真的不剩下什么了,在“十年运动”时期,圆明园继续被破坏,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已经满目疮痍。

100多年过去,圆明园遗迹“修”与“存”的问题依旧被争辩不休。有人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如今残破的圆明园遗迹不应该修,用来警示后人;也有人认为,如今国家强大,应恢复往日民族的光荣,抚平这段伤疤,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

为什么不修复圆明园

为什么不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修圆明园?

其一,文物的最大价值在于展现历史面貌。

如果圆明园是因为意外失误,或者被雷电、地震、洪水等原因所毁,是可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的。

但是,非常遗憾,圆明园被毁就是因为历史事件,因为晚清羸弱的国力。所以,保持圆明园原址最好的状态就是维持现状;

其二,不重建的警示作用明显。如果我辈不努力,则悲剧很可能再次发生,圆明园就是最好的例子。让国民警醒是圆明园最好的作用;

其三,重建成本过高。圆明园整个园林面积350多公顷,总面积相当于85个故宫,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大小共150余景。

清朝最繁盛的康雍乾三朝才将圆明园修建完成,可以说是举国之力。里面的奇珍异宝,来自五湖四海、异国进贡,价值不可估量。所以,横店300亿的大成本砸下去,也只是皮毛而已。

想想慈禧挪用军费,修了一下颐和园都劳民伤财,骂名背到现在,就知道重建圆明园有多费钱了。

1、景泰蓝麒麟

景泰蓝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景泰蓝”这个名字是一般俗称的名字,学术上的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

景泰蓝麒麟是清朝时期的珐琅器,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2015年3月1日清晨6点遭窃,下落未明。

2、龙首,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原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铸造于清朝乾隆年间。资料显示,该系列兽首均由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宫廷匠师制作。

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并火烧圆明园,自此,十二兽首铜像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海外流落历史。

3、猪首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流失海外143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之一的猪首铜像,2004年03月17日下午乘专机由北京顺利抵达广州白云机场。21日起它将免费供羊城市民参观。

4、圆明园印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5、圆明园菊花迷宫图

《圆明园菊花迷宫图》是由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绘制得绘画作品。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1856年,在沙皇和美国的支持下,英国联合法国,对着当时弱不禁风的清朝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次,并没有像上次那样进行谈判,而是直接闯进了北京城!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在当时中国最为豪华的建筑群中,制造了惨无人道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

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之后,在这里展开了强盗氏的掠夺,不,还有屠杀,当时圆明园内的太监宫女不止千人,全被他们放了一把火,活活烧死在一个被锁死了门的宫殿中!经过这一场浩劫之后,圆明园之中,大半金银珠宝都落入了他们的口袋!但是,这是历史上圆明园第一次被毁!圆明园被毁之后,清朝很快就和他们达成协议,最后英法联军退出了北京城!

火烧圆明园

到了同治皇帝的时期,他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能够恢复圆明园的模样,在他当皇帝的期间,曾经多次针对圆明园进行修复,光是规划图,就做出三千多间房屋,但是毕竟力不从心,这件事情还是被搁置!后来,慈禧太后修了颐和园,同时还针对圆明园做了最大可能的恢复!

八国联军

恢复工作进行了大半,家具装饰都已经开始送进园中,可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八国联军又进了北京城!八国联军到来后,毫无意外的又一次闯进圆明园,对这里进行了又一次掠夺,古董,家具,珠宝,只要能 够拿走的,他们一件都不留!但是,相对于上一次的英法联军,显然要文明了很多!并没有对圆明园的建筑造成多大的毁坏!

卖命于八国联军的中国人

但是,当时的皇帝和太后已经不在京城,整个北京,成了一块无人要的地方!八国联军抢掠圆明园的时候,北京的老百姓没有进行阻挡,八国联军退出圆明园之后,北京的老百姓竟然和八国联军一样,闯进了圆明园,对里边剩余的东西进行了第三次洗劫,有些人甚至连园中的树木和铺地的砖瓦都不放过,全部搬回自己的家中!等到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城的时候,圆明园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想要再一次修复它,变成了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老百姓

1912年,清朝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国的历史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北京城中军官遍地,他们奔走相告,又一次冲进圆明园,对这里做了最后一次清理!许多人在园中的旧址上随便圈地,建立自己的别墅和庄园,作为玩乐的场所!比较富裕的老百姓更是各种托关系,加入到圈地建房的运动当中,圆明园仅存的砖瓦,木材,柱子,都被他们一洗而空,拿去建造自己的房屋,变成了自己家里边的东西!

北洋时期的军阀

历经抗日战争,直到建国之后,当初无比浩大的园林,就只剩下那么几座残垣断壁放在那里了!若说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是强盗是土匪的话,那么那些趁火打劫的老百姓,那些火上浇油的军阀们又该如何定义呢?总有人说,圆明园空前绝后,怎么被外国人抢掠一次就成了这几根柱子?我想,答案应该就在这篇文章里边了!

国家重视文物回归主要是为了能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以及自信力。圆明园被毁,文物流失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悲伤的记忆。由于国家早年间的贫困衰弱导致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些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运回中国。不过这些年随着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也使得中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也因此很多流失海外的文物渐渐的回归了中国。可以说每一次圆明园的文物回到中国,都能够引起中国老百姓的极大反响。

因为很多中国老百姓在上学的时候就了解了圆明园那一段悲惨的历史,而且我们也看到这些年有很多的爱国企业家在通过自己的个人方式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买下,然后送往中国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因为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化在某一刻的记忆。一旦这些珍贵文物被毁或者是丢失的话,就会导致中华文化缺少重要的载体。

这些年圆明园文物的大量回归,也让很多中国人为之自豪。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全体中国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人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文物的回归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圆明园文物的大量回归也和国家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我们也看到国家希望能够实现了阶段性的胜利。

而对于这些珍贵文物,我们也应该要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文物永久留在中国的土地,更重要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也能够教育下一代的年轻人,一定要珍惜中国的文化以及历史的传承,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中国迎来真正的发展以及崛起。

“生机盎然的荷花池上,伫立着宏伟的君庙,一尊琉璃宝塔屹立于侧,清风流云下还有诗情画意的昙花阁。”

这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并不出自于当今任何园林,也不出自于**布景,更不是什么神话仙境。

它仅仅来源于一张有着160年 历史 的照片,至于照片中的园林,则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伤痛——圆明园

纵然照片是黑白色,却依旧挡不住圆明园气宇轩昂,湖水潺潺的神霄绛阙之景。

法国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如此评价过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雨果的这句话,让世人认识到曾经圆明园的辉煌,不仅仅停留在美景层面,其所绽放的艺术光芒同样耀眼。

可就是这样的人间仙境,却在一百多年前被付之一炬,仅留下如今惹人幻想和悲痛的残垣断壁。

至于先前所说的这张引世界瞩目的照片,则就要说到2016年的一次海外拍卖了。

2016年9月,世界知名艺术品拍卖行—英国苏富比拍卖行,在完成了一众珠宝和文物的拍卖后,突然推出了一组黑白照片。

只见台上,拍卖员简单开始介绍起,是一组拍摄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照片,就让在场的大部分文物收藏家,当即失去了兴趣。

他们有的与友人交谈,有的则自顾自地玩起了手机。

大家对于这组 历史 老照片,都没有太多兴趣,唯有一些对 历史 感兴趣的富豪,等待着照片亮相。

可拍卖员对此并不着急,他没有一丝波动的表情上,透着某种难以理解的自信,仿佛对于这组照片的热度根本不担心。

下一刻,他点亮了身后的大屏幕,展示出了这一组照片的一些细节,随即还喊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起拍价:

“这一组十九世纪的黑白照片,起拍价18万英镑!”

这让不少心不在焉的竞买人都提起了精神,要知道18万英镑,用来衡量珠宝文物或许是少了点,但要是用来买下一组黑白照片,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天价”了。

所以,全场的竞买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大屏幕上,他们都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组照片,竟然能拍出如此“天价”。

由于一组照片总共有十二张,为了保证未来买家对照片内容的唯一知情权,苏富比拍卖行并没有展示所有照片。

他们只有挑选了几张照片的细节进行展示,一些细节之外的内容,甚至还被拍卖行刻意模糊化,隐隐透露着无限的神秘感。

但饶是如此,依然没能遮掩住照片中园林的仙景,纵横相交的宫殿建筑,星罗棋布的荷花湖畔,更有纷红骇绿的花木围绕,当今世上没有一座园林能与之媲美。

在场的竞买人见状,内心不禁起了几分怀疑:

“这是十九世纪的园林吗?怎么看着有点像现代电脑合成啊。”

尽管有人对此抱持怀疑态度,但在场的华裔和华人买家还是迅速认出了这一组照片中的园林,它就是清代的圆明园。

那中西结合的园林景观设计,加之富丽堂皇的中国风布局,这不正是曾经圆明园的辉煌盛景吗?

而拍卖人随后的一句话,也彻底对这一组照片,进行了“定性”:

“这些照片是著名摄影家费利斯·比特的作品,都是真实取景”

有了如此铺垫后,照片的拍卖变得十分迅速,先后几位竞买人叫价,最终被一位神秘的买家,以二十万英镑的天价拍走。

2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就高达176万元了,这一举创下了英国苏富比拍卖行的照片类拍价记录。

随着拍卖锤的落下,在场华裔和华人也一同回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曾有人这样说过, “一座圆明园,半部清朝史”。

这句话听起来虽有几分夸张,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我们要知道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那可是历任的清朝皇帝。一座历经数任皇帝建成的皇家园林,其本身就已经足以体现出相当的 历史 分量了。

何况圆明园的建设,那可是“真材实料”的典范,其中不仅有无数珍稀花木,所藏的名贵书画,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连建设用的材料也用过真金白银,装饰品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几乎清一色的金银珠宝翡翠,根本找不出一件凡品。

不过,这样一座恢宏的圆明园,最开始建造其实不过是一座父亲赠予儿子的“小”花园而已。

圆明园始建设于1707年,此时康熙看着这座百亩大小的新建园林,深远地感受到一股新兴之气,遂为这座园林题了字: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圆”和“明”两字的释义:

“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而“明”则是政治业绩光明普照,有明智之意,与顺治皇帝所写的“正大光明”同意。

这一座园林也由此更名“圆明园”,成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晚年时,直接将圆明园赠予了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这在一众朝中老臣眼中,其实就是“册立国本”之意,说明康熙相中的就是这位“四阿哥”。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康熙最终在1722年时,选择传位于胤禛,缔造了康雍乾盛世中的雍正帝。

雍正即位后,并没有忘记父亲曾经赠予自己的这座圆明园,他一登基就将圆明园设为“御园”,后在1725年时,开始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

他先是在圆明园中设立了“如意馆”,该馆专门用于作画设计,为此雍正在全国范围内网罗了不少名家画师,将他们全部放到如意馆中。

这些画师平日的任务,就是把雍正的一些遐想变为现实,按照现在的机构设置来看,如意馆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建筑设计院。

有了如意馆的助力后,雍正对圆明园的设计走向了一个更高的纬度,无数构思新颖的园林布景大多也都是出自如意馆之手,使圆明园成为了雍正最喜爱的后院。

这也正如大家在《甄嬛传》中所看到的桥段,雍正帝三天两头就要“举家”到圆明园避暑,对圆明园可谓是“爱至深处”了。

而正史也确实如此,有了圆明园的雍正帝,几乎可以说是清朝最“宅”的皇帝:

他一生从未南巡,也很少走出京城,但圆明园却是每个夏天必去的场所。

为了能够在圆明园中待得久一点,雍正还在圆明园中按父亲曾说得“明而普照”,建立了正大光明和勤政殿,用于事务办公。

但一个人批折子,终究是不能与紫禁城朝议相媲美的,所以雍正帝进而又设立内阁、六部、军机处值房,几乎在圆明园内建立了一个小朝廷。

如此完备的办公机构,使得雍正每次入园就能住不少时日,就连最后也是在圆明园中殡天。这种种可见,雍正对于圆明园的喜爱。

雍正死后,圆明园交到了继任者乾隆帝手中,或许是对亡父的追忆,乾隆对圆明园的建设,完全可以用“变本加厉”来形容。

他亲自搬进圆明园中,主持了十七年的圆明园建设,其间耗费如流水,千万白银都“砸”进圆明园的修缮。

同时,乾隆帝不仅对圆明园内部进行了升级改进,还在圆明园外修缮了长春园,而后又扩修并入了绮春园,让圆明园正式形成了如今所说的“圆明三园”的规模。

除此之外,乾隆帝还是一位善于总结和“移植”的设计师。

他多次下江南南巡,都会命人将一些江南园林的设计记录下来,等回到京城后,就直接将记录的景观,在圆明园中进行重塑。

而且,乾隆帝总是要求如意馆和工匠把景观移植做得更大、更奢华,这使得圆明园不仅是集全国之大成的园林,还是所有景观极致的体现,比如“圆明园四十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乾隆帝也是所有清朝皇帝中最“新潮”的,他在位期间对西洋文化十分痴迷,这其中也就包括着西洋的景观设计。

乾隆在位期间,笼络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画师王致诚、蒋友仁等西洋专业画师,组成了一个西洋设计团队。

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在1747年至1760年间建起了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让圆明园成为了当时唯一与国际接轨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实力并不弱,在他们的操刀下,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极具西方特色,甚至可以比肩西方本土园林。

半拱门的西洋园林大门,两面弯曲的上升楼梯,以及美轮美奂的欧式喷泉,让一位到访的法国传教士直呼:

“完全可以和法国凡尔赛宫媲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帝对于圆明园的扩建是极具决心的,在他手上,圆明园完成了质的飞跃。

而圆明园的发展同时也映射出了康雍乾盛世的变革,从康熙传园于雍正,到雍正常驻圆明园勤政,再到乾隆花重金对圆明园的改进。

圆明园,就像三位皇帝治下的清国一样: 康熙创盛世,雍正积国力,乾隆扬国光。

不过,这其实也代表着清国也将如圆明园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地绽放。

1856年时,英法两国借着“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腐朽的清王朝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海军炮舰的掩护下,英法联军对广州发起了进攻,并最终占领了广州,之后一路北上,软弱的清政府害怕英法联军的攻势,赶忙派人议和。

此战英法联军不仅攻下了北京城,甚至还直捣圆明园而去,将此地守军击败后,直接占领了圆明园。

之后,英法联军就开启了一场有组织的劫掠。

英法士兵在满园范围内搜刮金银珠宝,将一应名家书画撕下带走,就连花瓶瓷器也不曾放过,而遇到带不走的花瓶瓷器,他们就直接就地摔碎。

整个圆明园四处都是被撕毁的名画和瓷器碎片,部分地方甚至还能看到满地散落的金银首饰。

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抢劫士兵已经眼花缭乱了,当年《泰晤士报》,就曾有这样一篇对士兵的采访报道:

“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重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有的时候,为了一些珍品的抢夺,联军之间还会发生冲突,甚至已经上升到了械斗的层面。

而且,英法联军在完成了宝物的抢劫后,并没有放过这座皇家园林,在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的授意下,英法联军点燃了摇摇欲坠的圆明园。

这是一场掩盖掠夺暴行的纵火,也是圆明园的第一场大火,这场罪恶的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

在这焚烧的三天之内,那些被烧毁的灰烬残渣都被吹向了天空,如此遮天蔽日的场景,让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一片地狱般的阴影之下。

而且,这场大火不仅焚尽了圆明园的盛景,还将留守在圆明园中的300名宫女太监的性命一并夺走了。

但英法联军对此却不以为然,下令纵火的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甚至扬言:

“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在他眼中看来,焚烧圆明园根本就不是罪恶的行为,反倒成为了他们扬名立威的资本,此意图足以令华夏后世憎恶。

然而,对于圆明园而言,它的苦难却仍没有结束,英法联军巧取豪夺后,同治帝曾下令对圆明园进行整修。

可开工才十月有余,就因国家财力衰竭而被迫停工,同时在修复工作停滞之后,听闻英法劫财成功的八国联军,又一次攻入了北京。

他们首要第一步就是重返圆明园,并效仿当年英法联军,再次对刚刚被修复的圆明园,展开了新一轮的抢劫。

在抢劫后,甚至也同样放下了一把大火,夺走了圆明园最后一丝生气。最令人震惊的是,圆明园的劫难其实并非全来源于“外人”。

在八国联军掠夺之后,清王朝彻底走向了末路,之后革命党和军阀混战,由于战事吃紧,当时驻守圆明园的陆军第十三师,想到了运石卖做军饷。

于是生气全无的圆明园,迎来了一场“石劫”,十三师在盗卖这些石头,发下了一笔横财,军中人人都因此获益。

此举惹到其他驻军眼红,所以大家纷纷加入到了这场**石头的行动中,而且随着军队的发财, 社会 各界也逐渐加入其中。

比如公府秘书长王兰亭和北洋政治家刘梦庚,就曾公然拉取圆明园的石头前去售卖。

一时间,圆明园废墟就宛如一个石料厂一样,各方势力都在开采石料。

甚至在数十年后的1940年,圆明园仍惨遭侵华日军的蹂躏。

一方面,是日军对最后的石料和木料进行掠夺;另一方面则是伪满洲国,为了解决粮食危机,竟鼓励当地农民到圆明园中开荒种田。

使得圆明园的园湖景观遭受了灭顶之灾,不复当年盛景。

直到解放军进驻北京城,这才让圆明园终于获得了保护。

但等圆明园获得保护时,这里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了。

无论是珍稀花木,还是从前的宝物都已经荡然无存,这对于我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溥仪在宣布退位时,其紫禁城中的文物多达150万件,有人据此进行估算,认为历经康雍乾三代皇帝修缮的圆明园,其中宝物不会少于150万这个数字。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保留住的圆明园文物却只有500件而已,甚至连150万的零头都没有,这意味着大量文物都已失散海外。

而这也确实是事实,今天的大英博物馆内,就针对中国文物设立了东方艺术馆。

其中,有不少文物就是当年圆明园的文物,这些都是英军在掠夺后对皇家女王的“献礼”。

除了大英博物馆外,英国还有不少收藏家保有圆明园宝物,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 放山居”。

英国富豪、收藏家威廉·贝克福德,在那个时代,借着手中资金收敛了不少市场上的中国文物,并将它们统一收藏于该园中。

这使得“放山居”三字,在英国几乎成为,圆明园文物的代名词。

除了英国外,法国欧也妮王后也曾用这些掠夺来的文物,在枫丹白露宫建造了一座“中国馆”。而其中收藏的近千件文物,则全部来自于圆明园。

无疑,英法的一系列行径,让我国深感文物追回的困难。

但作为新中国而言,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无论追回工作多么困难,都是必须要进行的。

在文物追回工作中,最惹人注目的,就当属十二生肖兽首的追回了。

先是央企保利集团出手,以拍卖形式追回了猴首、牛首、虎首,让祖国迎回了第一批圆明园文物。

之后是“澳门赌王”何鸿燊,凭借一己之力直接买回了马首和猪首,还将它们全部捐献给了祖国,让我国获得了十二生肖中的五生肖。

最后是法国皮诺家族,他们在拍卖会中买下兔首和鼠首,并将两首无偿捐献给我国,使得我国终于凑齐七生肖。这也让我国在追回文物这件事上信心倍增。

如今,虽然仍有五生肖下落不明,但我国已经抱定决心,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将它们全部带回“家”。

同时,在对于圆明园的重建上,我国也将引入文化和 科技 因素。

首先是在遗址的建设上,我国主张是保留“废墟”,以此向后世警示腐朽王朝的危害,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永远铭记这一笔血债。

然后是圆明园的重建,北京市政府决定采用数字化重建,这样就能让文化宣传与盛景重现两不误。

如今,圆明园数字化重建,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圆明园的全貌,就将以模拟3D的形式与大家重新见面,让世人再度瞻仰,这集园林文化大成的“千古一园”。

作为华夏子孙,对于这段屈辱的 历史 ,每一位国人都应该始终将其铭记于心。

更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让中国在各行各业上,都保持着向上的活力。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从而才能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让后世子孙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奋进的劲头。

而在这种劲头的趋势下,中华民族终将迎来伟大的复兴,让世人听闻那来自东方的“巨龙之声”。

应该重建:圆明园是集中国历史、文化、建筑等之大成的巅峰园林建筑,其中的文物、建筑等,在今天又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按这个方向演绎就行了)

最好保留原址,另地重建。这样既有纪念意义,又可以一睹圆明园的宏伟。

第一、现存的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是世

世代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对其修复会使历史文

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

第二、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

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被侵略者焚毁后留下

的耻辱,现在的遗址才具有真正的文物价值。

第三、进行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与现行的

国家文物保护法相背。

第四、修复圆明园无论在建筑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

无法达到原有的水平,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

观,而且会变得不伦不类。

另:专家谈之一:

2004年10月28日

圆明园不能再“毁”一次

□杨耕身

今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44周年,来自各界的20多名专家齐聚园内,共商遗址公园建设大计。有专家提出,圆明园有必要复建部分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据10月19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让专家们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建设献计献策。

众多“专家”都众口一辞地倡言“复建”圆明园,而没有一丁点的“杂音”,这使得不论怎么看,这次“研讨会”都堪称是一次组织得力的“复建吹风会”。但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为在我国,关于“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争论已不下十数年,“主修派”与“保留派”之争一直未曾有过决断,因此此次研讨会出现如此统一的“口径”,便着实有些出人意料。也正因此,我在看罢报道之余首先想到的是:叶廷芳、李学勤、邓友梅、梁从诫诸人士如今安在?

之所以想到上述诸人士,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对重修圆明园持反对意见者。不止是他们,还包括更多人士。我们不妨追溯至1999年全国“两会”时,“主修派”与“保留派”的一次交锋。此事可见诸1999年3月31日《中国青年报》之报道。当时针对一份“重现圆明园景观”的提案,包括上述诸人士在内的49位全国政协委员上书提案,表示坚决反对。也就是在此次“交锋”中,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之子、梁启超之孙梁从诫先生坦承:我这已经是好几次反对重修圆明园了!———我奇怪的是:未必到了今天,他们都没话可说了?

当年的那桩“公案”,也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反对重修圆明园的理由。作为那份提案“牵头人”的叶廷芳先生在当时就指出:第一,现存的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对其修复会使历史文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第二,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被侵略者焚毁后留下的耻辱。第三,进行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与现行的国家文物保护法相悖。第四,修复圆明园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观,而且会变得不伦不类。

历史的天空风来雨过,圆明园也经历了两度劫难。1860年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作为清朝的皇家园林,其废墟一直完整地保存到1900年。清政府放弃管理以后,圆明园成为无主的园林,她又遭受第二次大规模的洗劫。也正因此,梁从诫先生曾经非常激动地喊道:“不能再毁圆明园了!”是的,不能让人为的重修或复建再将圆明园“毁”一次了。

1999年圆明园的重修之争之后,随着2002年10月17日《北京市公园条例》的颁行,我们又一度认为,圆明园不再重建能够从法律中得到确认。因为该条例规定:“对无法以人力再造和无法再生的自然景观或者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禁止改变原有风貌和格局。”我注意到,此条例出台后,许多媒体都以“圆明园不重建写入法中”为题做了报道。然而谁曾料到,条例也并没有阻止新一轮的、雄心勃勃的重修计划?

很难说,在此番“研讨会”之后,圆明园的命运将是怎样,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切并不像这次“研讨会”所制造的众口一词、人心所向的假象那样;也想表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古代建筑遗迹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缺乏一种清醒的认识。当然,我更想表明的另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就是:我深信在我们这个社会,不是所有的专家都会轻易地放弃其思想与良知。

当年的“主修派”提出的是“以企业行为重现圆明园景观”,现在的“主修派”则打出了“申报世界遗产”这样一个令人心动的理由,然而不论怎样,当一切都泥沙俱下,我仍将相信那些最坚硬的品质不会有丝毫改变,一段最疼痛的历史更不会在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中变得无足轻重。

截止到2020年11月17日,圆明园丢失的文物有一部分已经回到中国了,还有很多文物流落在海外。以马首铜像为例,2019年1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

活动现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为马首铜像揭幕,并向其捐赠者何鸿燊先生的代表何超琼女士颁发荣誉证书。之后,马首将与牛首、猪首等六尊已回归祖国的圆明园兽首铜像,在《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共同展出。

扩展资料:

圆明园马首铜像,为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主要构件之一,已漂泊异乡159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

马首铜像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以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神态栩栩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2007年8月,消失多年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浮出水面。国家文物局获悉马首铜像即将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消息,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良好意愿。

人民网——今天,圆明园流失文物马首铜像回家了

圆明园被毁,专家打算对其修复时,意外找到五万多件文物,在哪找到的?

“落后就要挨打”,清朝在我国的历史中是最屈辱的一段历史,掌权者刚愎自用,落后于世界上强国的发展。清政府的国力不强,任人打骂,成为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