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常见的可食用的野菜名称及图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野外常见的可食用的野菜名称及图片?,第1张

春风送暧,万物萌生,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些喜好尝鲜的人们,常三五结伴,挎着菜蓝,手拿剪刀,涉足野外,采摘那些青绿柔嫩的时蔬珍品——野菜。在此介绍几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物价值高,又有补气和调济作用的常见野菜,供选择食用。好似灵丹——荠菜F>) 又叫地菜、清明草等。荠菜作为一种野菜珍受人们赞颂。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呤咏,词家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名句。荠莱营养丰富,据化学分析,每千克菜中含蛋白质424克,糖类18克,脂肪32克,粗纤维112克,磷058克,钙336克,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铁、钾、锰、镁等元素;它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它的蛋白质含量在叶菜、瓜果类蔬菜中数一数二,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不相上下,维生素C比西红柿还高,无机盐中的钙、铁、锰钾等的含量也都较高。%J%&D

荠菜不但营养价值高,有独特的美味,而且药用作用也好。现代医学实验表明,它有多种医疗功能:能止多种出血,如内伤吐血、产后子宫出血、便血、尿血、化道溃疡出血、视网膜出血等;能降低血压;能治疗泌尿系统的乳糜尿,泌尿系统结石、肾炎水肿等病;对消化系统可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还可治疗目疾,如目赤肿痛、结膜炎、夜盲眼等。山菜之王——蕨菜H

蕨菜,民间也叫皋头菜或如意菜。属凤尾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先开花后生叶。分布于我国境内凡有山林之处的广阔地域里。据植物学家确定,蕨类植物,是二亿多年前在古生代二叠纪就有的植物,足见其历史悠久,所以有人誉蕨菜为古老的山菜王。据陆矶《诗经》注云,周秦时代,蕨是当作祭品用的,而今蕨菜不仅是山里人喜爱吃的山野菜,也是城里人的美味佳蔬。据分析,每100克蕨菜中含水分86克,蛋白质16克,胡萝卜素168毫克,抗坏血酸35毫克、脂肪04克,纤维素13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04克,钙24毫克,铁07毫克,可在人体内产生50千卡的热量。蕨菜制成菜肴,其味鲜美清香,沁人肺腑,风味独特,是席上佳肴。cku^,

蕨菜不仅营养价值颇高,而且又可以入药,李时珍对蕨菜之评价是:“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我国医学认为:蕨菜味甘、微苦、性寒。具清热、利湿、利尿、滑汤、益气、养阴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高热神昏,筋骨疼痛,肠风热毒,小便不利,妇女湿热带下,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等。现代研究证明,蕨菜有降压、清火、健胃之作用天然抗生素——马齿苋

马齿苋是一种古籍上早记载的对人类有贡献的野生佳蔬。它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称五行草。由于它鲜食干食均可,作草当粮都行,而且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因此我国民间又叫它“长寿菜”、“长命菜”。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马齿苋含有大量去甲基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含有丰富的二羟乙胺、苹果酸、葡萄糖、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经常食用马齿苋,不仅可以补充身体营养,而且绝无增高胆固醇之忧,实为天然佳蔬良药。

马齿苋除可作蔬菜食用外,由于它肥嫩多汁,性寒味酸,具有清热利湿,止痢消炎,解毒疗疮等功效,因此也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经药理实验证实,它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金**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都有较强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在夏秋之季,用它治疗的病症有:肠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湿疹、皮炎、赤白带下,各种痈肿、疮疖、乳痛、痔疮出血、毒蛇蛟伤以及肺结核等。早春佳蔬——薄菜

薄菜为香蒲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另名有蒲笋、蒲草等。它的形状和特征,《咏蒲》诗,描绘声绘色:“离离水上上蒲,结水散为珠。间而秋菡萏,出入春凫雏。初萌实雕俎,暮蕊朵椒涂。所悲堂上曲,遂乐黄金躯 薄菜野生于河旁、塘边及浅水滩上。

薄菜被称为“抗金菜”,曾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南宋末年,梁红玉独自在湖边饮啃起薄菜来,居然又嫩、又甜、又脆、又香,随即命部下掘取代粮,终于挫败了金兵 薄菜,在我国的食用历史也很悠久,《诗经》中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周礼》中也有:“加豆之实……”的叙述,意思是说盘中装的蒲菜和肉酱。现在人们食用蒲菜。是取蒲的嫩根茎,剥皮浸泡,次日即可食用。可以炒、炖,可以作馅,也可以炖肉、做汤,荤素皆宜。据营养学分析,蒲菜全草含多量维生素B1、B2和C等。具有散风湿,开心窍等功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颈冲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臂臑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颈冲 1 拼音

jǐng chōng

2 英文参考

Bìnào LI1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颈冲为经穴别名[1]。见《备急千金要方》。即头冲,是臂臑的别名[1]。

穴位 臂臑 汉语拼音 Binao 罗马拼音 Pinao 美国英译名 Elbow Bone 各

号 中国 LI14 日本 14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4 富耶氏 德国 DI14 英国 Li14 美国 LI14

臂臑为经穴名(Bìnào LI1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头冲,颈冲、背臑、臂脑。属手阳明大肠经[2]。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4 颈冲的别名

头冲(《备急千金要方》),颈冲(《千金翼方》),背臑[3],臂脑[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臂臑,在肘上七分(寸),腘肉端。

6 特异性

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

7 穴名解

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

《说文》:“臂,手上也。”上肢统可称为臂。凡肉不著骨之处,可由肉上下通透者,即称“臑”。本穴正当上膊肉不著之处,故名之。[3]

8 所属部位

上臂[4]

9 臂臑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5][6]。

臂臑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7寸,当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7]。

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臂臑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臂臑穴的位置(肌肉)

臂臑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自然垂臂,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横平臑会,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取穴[8]。

11 穴位解剖

臂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有旋肱后动、静脉的分支,及肱深动、静脉。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富胃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三角肌中点。该肌由臂丛后束腋神经支配。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2]。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6]。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外侧皮神经和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和胸肩峰动脉分布[6]。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

臂臑有通络明目作用[2]。

臂臑有清热明目,通经通络的作用。

13 主治病症

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目疾、颈项拘挛[6]。

臂臑主要用于颈项肩臂及眼睛疾患等:如颈项拘急、颈淋巴结核、瘿气、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瘰疬、上肢瘫痪、目疾等[2]。

臂臑主治肩臂疼痛,颈项强急,瘿气,瘰疬;以及肩关节周围炎,急性结膜炎等[7]。

臂臑穴主治颈项拘急,颈背肩臂痛,瘰疬;目赤肿痛,迎风流泪[8]。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

其它:眼病,颈淋巴结核,头痛。

臂臑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2]。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6]。

一般直刺05~10寸,或针尖向肩部方向斜刺08~12寸[2]。

直刺05~1寸[7]。

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1~15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肩部传导[8]。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或向上斜刺1~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注意:不可深刺,凡肉腠大郄之处,其灵感传导功能亦大,须防其影响其他部分也[3]。

142 灸法

可灸[2][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柱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

15 配伍

臂臑配肩髃治肩臂痛[2]。

臂臑配臑俞、肩髃、肩贞,治肩臂不可举[8]。

臂臑配曲池、天宗、肩髃,治上肢不遂[8]。

臂臑配手五里治瘰疬[2]。

臂臑配睛明、承泣治眼病[2]。

臂臑配太阳、耳尖放血治急性结膜炎[2]。

臂臑配合谷、光明、二间,治目疾[8]。

臂臑配强间,有行气缓筋,活络止痛作用,主治颈项强。

臂臑配手三里、大迎,有豁痰行瘀,温经散结作用,主治颈部淋巴结核。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颈疬,肩臂不可举,臂臑俞主之。

《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针灸大成》:主寒热,臂痛不得举,瘰疬,颈项拘急。

17 研究进展

常见的野菜如下:

1荠菜,十字花科植物,非常特别的春天味道。包饺子煮汤都是极好的,但是不适合清炒,稍显涩味儿;

2草头,也就是苜蓿幼苗了,豆科植物。上海菜中非常看重草头;

3槐花,特指刺槐(洋槐)的花朵,非我国本土产的国槐的花朵,豆科植物;

4榆钱,春末的野菜,榆树的幼嫩翅果,拌上白面玉米面蒸熟就成榆钱饭,配蒜汁吃相当爽口;

6香椿芽。这种楝科植物的特殊味道是极其特殊的春天味道,极爱香椿煎鸡蛋的滋味。香椿芽切细,加少许盐和鸡蛋一起调匀,旺火热油,蛋液下锅等蛋饼略成形,转小火,烤至两面金黄即可。

7车前草:车前草有清热利尿、明目、祛痰功能。主治小便不通、咳嗽、多痰、尿血。嫩叶用开水烫后食用,对治疗尿路感染、水肿、高血压均有疗效;

8蒲公英:蒲公英其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果胶、菊糖、胆硷等。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多种肿瘤;

参考资料:

野菜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背臑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臂臑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背臑 1 拼音

bèi nào

2 英文参考

Bìnào LI1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背臑即臂臑[1]。见《黄帝内经太素》杨注。

穴位 臂臑 汉语拼音 Binao 罗马拼音 Pinao 美国英译名 Elbow Bone 各

号 中国 LI14 日本 14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4 富耶氏 德国 DI14 英国 Li14 美国 LI14

臂臑为经穴名(Bìnào LI1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头冲,颈冲、背臑、臂脑。属手阳明大肠经[2]。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4 背臑的别名

头冲(《备急千金要方》),颈冲(《千金翼方》),背臑(《黄帝内经太素》杨注),臂脑[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臂臑,在肘上七分(寸),腘肉端。

6 特异性

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

7 穴名解

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

《说文》:“臂,手上也。”上肢统可称为臂。凡肉不著骨之处,可由肉上下通透者,即称“臑”。本穴正当上膊肉不著之处,故名之。[3]

8 所属部位

上臂[4]

9 臂臑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5][6]。

臂臑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7寸,当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7]。

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臂臑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臂臑穴的位置(肌肉)

臂臑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臂臑位于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缘处[2]。

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自然垂臂,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横平臑会,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取穴[8]。

11 穴位解剖

臂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有旋肱后动、静脉的分支,及肱深动、静脉。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富胃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三角肌中点。该肌由臂丛后束腋神经支配。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2]。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6]。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外侧皮神经和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和胸肩峰动脉分布[6]。

12 臂臑穴的功效与作用

臂臑有通络明目作用[2]。

臂臑有清热明目,通经通络的作用。

13 主治病症

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

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目疾、颈项拘挛[6]。

臂臑主要用于颈项肩臂及眼睛疾患等:如颈项拘急、颈淋巴结核、瘿气、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瘰疬、上肢瘫痪、目疾等[2]。

臂臑主治肩臂疼痛,颈项强急,瘿气,瘰疬;以及肩关节周围炎,急性结膜炎等[7]。

臂臑穴主治颈项拘急,颈背肩臂痛,瘰疬;目赤肿痛,迎风流泪[8]。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

其它:眼病,颈淋巴结核,头痛。

臂臑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2]。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6]。

一般直刺05~10寸,或针尖向肩部方向斜刺08~12寸[2]。

直刺05~1寸[7]。

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1~15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肩部传导[8]。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或向上斜刺1~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注意:不可深刺,凡肉腠大郄之处,其灵感传导功能亦大,须防其影响其他部分也[3]。

142 灸法

可灸[2][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柱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

15 配伍

臂臑配肩髃治肩臂痛[2]。

臂臑配臑俞、肩髃、肩贞,治肩臂不可举[8]。

臂臑配曲池、天宗、肩髃,治上肢不遂[8]。

臂臑配手五里治瘰疬[2]。

臂臑配睛明、承泣治眼病[2]。

臂臑配太阳、耳尖放血治急性结膜炎[2]。

臂臑配合谷、光明、二间,治目疾[8]。

臂臑配强间,有行气缓筋,活络止痛作用,主治颈项强。

臂臑配手三里、大迎,有豁痰行瘀,温经散结作用,主治颈部淋巴结核。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颈疬,肩臂不可举,臂臑俞主之。

《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针灸大成》:主寒热,臂痛不得举,瘰疬,颈项拘急。

17 研究进展

野外常见的可食用的野菜名称及图片?

春风送暧,万物萌生,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些喜好尝鲜的人们,常三五结伴,挎着菜蓝,手拿剪刀,涉足野外,采摘那些青绿柔嫩的时蔬珍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