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药该怎么熬-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熬中药该怎么熬-熬中药的正确方法,第1张

熬中药该怎么熬-熬中药的正确方法2017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知道中药在治疗疾病上不仅副作用小,还能够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帮助人们解除疾病困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体感到不适都愿意选择中药治疗,尤其针对慢性病,在煎熬药方上很多大医院都提供了中药代煎服务,但是有些药方需要我们自己回家煎熬,那么中药怎么熬呢熬中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熬中药的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 煎熬中药前不宜清洗中药

 有少部分患者拿到中药后觉得中药不干净,在熬中药前会先用清水洗一洗,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已经经过了一系列炮制,包括去杂质、晒干等一系列程序,卫生条件已经达标了,不必再用水清洗。此外,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后,这些有效成分必将有一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有的药材如醋制元胡、蜜炙麻黄、酒制大黄、胆南星等,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蜂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影响治病效果。不过习惯性的在熬药前检查下药品的质量这是好的,一旦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

 二、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陶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切忌不能使用铁锅、铜锅,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熬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疗效。现在市场上有专门熬药的药罐,患者可根据需要进行购买。

 三、 煎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煎药用水: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有污染的自来水就行,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熬中药。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告知患者使用开水煎熬或用冷水煎熬。

 煎药加水量: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熬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熬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至于煎药前药品是否需要浸泡请遵医嘱。

 煎药火候: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煎药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左右,具体煎熬时间请遵医嘱。

 煎熬次数:以多次煎熬比一次长时间煎熬的效果好。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一剂药经2~3次煎熬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一剂中药一般服用两天,有的只能一天,具体服药次数请遵医嘱。

 四、 服药方法

 具体服药时间和服药剂量应根据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请遵医嘱。一般情况下:

 服药剂量:每次服用100毫升。

 服药次数:一日三次。

 服药时间: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40分钟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服药禁忌:服药期间禁吃生冷辛辣食物,每次服药应将药液加温,忌不可服用冷药。

 熬药服药看似简单,其实蕴藏了不少养生知识,了解和掌握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才能让你尽快治愈疾病、摆脱健康隐患。

 中医提醒:不同种类的中药,其煎熬方法会有区别,请患者谨遵医嘱。

;

  中药煎服方法简介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特 殊 煎 法 要 切 记

  对一些性质特别的药物,根据病情需特殊煎煮的,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负责调配处方的药师也会特别嘱咐病家,并予以单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先煎: 对于矿石类、动物角甲、贝壳药物、有毒类药物,如生石膏、龟板、乌头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钟;

  后下: 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包煎: 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质地较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的如车前子等,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烊化: 对于某些胶质或粘性较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饴糖等,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溶化: 对于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药液中溶化;

  另煎兑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

  冲服: 对于牛黄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药汤冲下。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贵重药材应另煎。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二、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三、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二煎时间:10~15分钟

  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二煎时间:20~2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二煎时间:15~20分钟

  四、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2、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3、服药剂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

  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千万别用铜或铁具。

 虽然现在医学发到,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检查到人体各个部位的情况,但是从治疗上来讲,很多人还是比较信赖中医中药的可是你知道怎么煎熬中药吗下面和我一起来了解下!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一:

 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滤出药渣。

 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继续浸泡,煎熬。

 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喝中药有时候是需要忌口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要求不一样,在喝中药之前不妨咨询医生,要遵医嘱,效果才会好。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二:

 准备好砂锅等器皿,刷洗干净。

 把中药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

 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边,不要熬没了汤,有剧毒的。

 中药煎好后,要用过滤网或者拿根筷子挡住药渣,把药慢慢倒出。

看了“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的人还看:

1 养生壶使用方法

2 中医教你如何正确煎中药

3 灵芝的药用及食用方法

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乃是我国人民常用的治病方法。在煎煮中药方面,也有许多讲究。

盛器的选择往往是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中药里含有不少鞣酸或其他生物碱,遇到铁或其他金属时,可使中药成分发生生物化学变化,轻则减轻药的效力,重则生成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应选用砂锅煎药为最好,或用搪瓷器具也是可以的。对于铁器则要忌用,铝制品也要避免应用。

煎煮中药前,通常要检查一下,认清哪些是先煎的,哪些是冲服的,不能混在一起煎煮。有些中药,如磁石、龙骨、牡蛎、龟板等较为坚硬的中药,要敲碎后再煎。

祖国医学曾讲究用井水或泉水煎煮中药,而现在普遍认为,用干净的凉水即可,不清洁的河水与池塘水不可应用,有些人爱用开水煎药也是不妥当的。

中药煎煮前,通常要浸泡一下,用于慢性疾病的滋补药品,常要先浸泡半小时至1小时,对一些急性病症,尤其是一些风寒表证的用药,常常是随泡随煎,夏天或气温高的地方,中药也不能久泡。

每剂中药的加水量要参考中药配方数量的多少、煎煮时间的长短灵活掌握,一般加水要超过药面2~3厘米为好,使煎成的药汁为150~200毫升。煎煮中药的火候也很重要,总的原则是小火慢煎,家用电炉煎药,常常不易掌握火候,不宜选用。煎煮的时间通常根据医嘱来定,一般地说,不同的中药或不同的疾病,所要求煎煮中药的时间而不尽相同,风寒解表药、急症,要急火快煎,一般5~10分钟;强壮滋补药,慢性病症,煎煮中药时间要长,可达1~2小时。例如应用中药金银花、菊花、紫苏叶、地丁、鱼腥草、大青叶、马齿苋、车前草等以花、叶为主的中药,或者是肉桂、陈皮、砂仁、藿香等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不宜久煎,约10分钟左右即可,而黄芪、党参、当归、龟板、鳖甲、巴戟天、肉苁蓉等药品,应煎半小时至1小时。有的老中医认为,人参应以微火煎蒸,长达2~3小时更好;有些中药如南星、半夏、附子等含有毒性,要先行煎煮,可以减少毒性;有些粉剂(青黛)、小颗粒药品(车前子、莱菔子)要选用纱布包好,才能煎煮。一般的中药均需分煎2次(头煎和二煎),有人早晚各煎1次,随煎随服,有人连煎2次,将药液兑混在一起,分2次服用。

煎煮中药的要求,应结合地区、季节及家庭的具体条件,还要遵照中医师的嘱咐,以保证中药得到合理的应用,发挥应有的效力。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包括选择煎药器皿,中药浸泡,煎药火候和时间等。

1、选择煎药器皿

在煎中药时一定要选择专门熬中药的砂锅,或者用瓦罐煎药,同时也可以采用搪瓷锅等器皿,不可以用铁,铝铜等器皿,否则会出现化学反应,影响药物效果。

2、中药浸泡

在煎中药时,需要将中药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同时中药放入器皿中,加入以高出药面维度的水量浸泡。

3、煎药火候和时间

在煎药时要注意火候,先大火煎开,然后改为小火继续煎熬,大概煎熬30分钟左右,然后再关火,将药汁从器皿中倒出,加入适量的水,再进行第2次煎药,先用大火再改为小火熬制20到30分钟左右。

煎中药的注意事项

煎药方法不同,中药药效不同。中医对中药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

不同的药煎法大不同,这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对于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这类药物性轻扬发散,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长时间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挥发殆尽。所以煎药时间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

对于滋补调理药,烹煎时间则需延长,并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头煎从汤沸后再熬30~60分钟,滤出药汤;二煎则在沸后再煮20~30分钟。文火慢熬,能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于汤汁之中,可使药效达到最佳。

提起中药很多人都知道,只是中药一般需要熬制服用,如果方法不对,可能就没什么药效了,需要了解中药的熬制方法,那么如何熬制中药吃了才最有效呢?

1、洗药的程序不可省

很多患者为了方便快捷,都忽略了洗药的程序,认为药材中即使是碎渣,也是具有一定药效的。其实,药材若不经过泡洗,是会严重影响服用效果的。因为,中药在炮制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接触灰尘、细菌等致病源,而且在装袋、运输到中医柜台前的过程中,也会陆续被双手、包装袋等污染。

所以,熬煮中药前,应该先将药材进行泡洗,以10分钟为宜,并且清除掉上面漂浮的药物碎渣及不适宜煎煮的部分,以避免药汁因为水分蒸发而浓缩后,药罐底部存留下大量的残留物,造成熬煮糊锅等现象,影响药效。

2、是否焖熬,不搅动,因药材而异

有的患者在熬药时,不喜欢搅动,认为只有将药罐的盖子盖好,连一点水蒸汽都不允许它释放出来,才能让药效百分之百的熬出来!然而,还有的患者在熬制中药的过程中,总是担心水添得过少,会出现糊锅,很害怕服用这样的中药会中毒,所以就不停的在熬制过程中,用筷子搅动药材,更有甚者会干脆敞着药罐的盖子,以方便搅动。

其实,中药是否焖熬,是因药材而异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采用焖熬的方式,也需要在熬制过程中,搅动3-5次,以避免药材沉底糊锅。通常情况下,具有挥发性质的中药,应该在短时间内焖熬好,如薄荷、藿香、紫苏叶等;体积小、重量轻,容易漂浮的药材,也应避免焖熬,防止其溢出损失药效。

3、不要怕浪费时间,有些药材要“熬透”

有些滋补性的中药,是需要耗费患者大量时间进行熬制,才能保证药效全部发挥无余的,如补肾、补心类药材,人参等。而且,对于质地坚韧、有毒、珍贵、难以熬出药效的药材,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先泡、再煎、另煎、久煎等方法,才能使药汤浓厚而有效果。比如:川乌、石膏、附子等。所以,患者熬制中药不应该害怕浪费时间,毕竟慢工出细活,久熬、用心熬出的中药,才会有最大疗效。

4、煎药中的注意事项

1、水的用量

煎中药,一般水要高出药材面3厘米-5厘米,不同的汤药,要更加医师的嘱咐用量,在煎煮中药的时候不要随意加水。

2、煎煮的时间

有些人认为中药煎的时间越长,煎出来的中药越浓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中药煎到一定时间药液有效成分达到最高值,如果在不断的煎煮,反而会让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降低药效。过浓的药汤服用后还会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所以,煎煮时间也不要太长。

3、先武后文

这里的武、文指的是用火,在中药煮沸前要用武火,中药煮沸后要用文火,用文火的好处就是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又可以保持沸腾的状态,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4、煎药时要经常搅动

煎药并不是药材放锅里开火烧就可以了,煎药过程中药经常观察煎药情况,要经常搅动,避免将中药煮糊或煎干。

中药怎么熬-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中药养生法一直是大家所喜欢的中医疗法,对于治病来说,中药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人们解除疾病困扰很多人熬中药都用中药煎药机,其实中药怎么熬,大家真的都知道吗熬制中药也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怎么熬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1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代社会的人们熬制中药,都是打开自来水直接使用,而自来水大多都是经过氯消毒的,里面或多或少会有残留,同时里面还会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容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2 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后煎”就是将药煎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久煎无效,像钩藤等。有些芳香带味药,久煎减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还有些药久煎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四十分钟,好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 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

 在搅拌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最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样能够使药材充分溶解在里面,这样熬出来的中药效果更好,大约每10分钟翻动一次。

 4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补药,猛火时间短是指通便药、伤风感冒药。煎药最好用砂锅,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这些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5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药的时候,药汁多少是非常关键的,前3次,每次煎18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既要做到药效的充分保留,也不能形成浪费。普通的药方这么煎就可以了。

 服药方法也是中医中重要的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

熬中药该怎么熬-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熬中药该怎么熬-熬中药的正确方法2017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知道中药在治疗疾病上不仅副作用小,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