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4收藏

古玩收藏,第1张

呵呵,这里我要说两点:1,如果你的古玩的收藏级别很高,并且有足够的眼力判定正品,那么你需要到拍卖行才能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当然国家禁止买卖的例外---比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历代石器文物等是连国内都禁止买卖的,还有就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比如古籍收藏中,乾隆以前的书籍、以及各时期的罪证、等等都是如此的。

2,如果你自己有销售渠道的话,销售后的资金自然是你的合法所得洗钱除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洗钱早就涉及到古玩行业了;到拍卖公司的话,你的费用开支可就大多了-----有鉴定费、提成、所得税

当然了,正如楼上所说,你假如是出入古玩的话,基本上要交一段时间学费的,这儿的水很深的。你像是我所在地的文化市场内的销售类古玩(在市面上的)几乎是99%的仿品,那个1%你也不要设想捡漏,那都是残品劣品。

我国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的通知》,7月至10月将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

我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及刑法等法律法规对文物流通作了明确规定,倒卖文物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通知明确了专项整顿行动内容。首先是对古玩(文玩)和旧货市场、涉及文物经营活动的特色商业街、文物旅游景区等进行检查,督促市场开办者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并执行市场管理各项制度;对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假托“文物”名义售假坑骗、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对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进行检查,对文物商店未经许可销售文物及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文物拍卖企业未经许可拍卖文物及从事文物购销经营,以及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销售文物未依法备案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经营“旧物”“古玩(文玩)”等的互联网网站,此次也将对这些网站进行检查。

对于涉及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要进行广泛宣传,认真处理群众举报,向社会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非法经营文物行为的高压态势。

关于《永乐大典》的12个知识点

01

《永乐大典》小传

《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编撰于明代永乐年间,这部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七八千种,所收录内容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地理、宗教及各种技术等。

《永乐大典》全书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并目录六十卷,分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全书约三亿七千万字。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典籍渊薮“。

02

《永乐大典》的编排方式

一部体量如此巨大的书,怎么编排是个大问题。《永乐大典》巧妙地采用了“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排方式,真正做到了“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

举个例子,这一页的“一东”,指的是“东”韵,它用“东”韵来统“颂”字,然后解释“颂”的读音、意义。

接下来是“事目”,即我们所说的“词条”。接着再引书,就是把出现这个事目的内容抄录下来。

将当时所能找到的古今书籍七八千种,一字不改地放到各个事目下面,就编成了一部大书。

03

《永乐大典》的编修原则

《永乐大典》编撰之初,明成祖朱棣就定下规则:“毋厌浩繁。”一句话,不怕书多,只要有书都收进来。这才有了这部卷帙浩繁的旷世奇书。

04

《永乐大典》的书本装帧

《永乐大典》皆用明**丝绢包面,开本阔大,极具皇家富贵气象。纸张采用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主要原料的皮纸,“茧素灿如雪”,是书写的极佳用纸。全书正文用明代官用楷书“台阁体”抄写,书法秀丽工整,还配有大量插图,形象逼真。

今天,如果你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会经过一扇“凌花双龟背”纹样的铜制大门,大门上的纹样便出自《永乐大典》“真”字部“门”字册。

05

《永乐大典》的修撰过程

《永乐大典》的修撰前后历时五年,第一次修书时,朱棣让解缙担任监修,解缙用了一年多时间修成,朱棣看过之后不满意,下令重修。重修的时候,他任命姚广孝、刘季篪、解缙等人监修,整合了两千余人,可谓“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全天下的英才都聚在一起干这一件事,可见对这部书的重视。

06

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说到《永乐大典》的修撰,有个人不得不提,就是陈济。陈济虽然只是一介布衣,但“读书过目成诵”,被称为“两脚书橱”。朱棣听说了这么个人才,就把他请进京师,“以布衣召为都总裁”,成为制定《永乐大典》凡例的重要人物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在修撰过程中,“执笔者有所疑,辄就济质问”,大家碰到什么问题都问他,而陈济也随时随地都能“应口辨析无滞”。

07

《永乐大典》的“真爱粉”

虽然《永乐大典》为明成祖朱棣下令所修,但完成后一直深藏于禁中秘府,他自己也并未直接利用过此书,倒是嘉靖皇帝十分喜爱,将其作为自己的案头之书,常备一二帙随时翻阅。

08

《永乐大典》的重录

明嘉靖三十六(1557)年,紫禁城大火,奉天门和三大殿被烧毁。当时《永乐大典》只有一套正本,因怕大火殃及大典,嘉靖皇帝曾一夜之间传谕三四次下令搬迁。为防止不测,嘉靖于1562年下令开启了这部旷世宏编的重录工作。

自此,大典有了“永乐正本”和“嘉靖副本”之分,如今存世的均为“嘉靖副本”。

09

被锦衣卫保护的“修书人”

由于重录工作对书写水平有较高要求,吏部和礼部为此特主持“糊名考试”,最终招收109位善书人负责抄写誊录。朝廷为这些人员提供了优厚的待遇,还由锦衣卫拨送巡禁,保障安全。将主要负责皇帝侍卫亲军和仪仗队的锦衣卫调去保护《永乐大典》的重录人员,由此可见朝廷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10

《永乐大典》正本之谜

令人痛心的是,《永乐大典》副本录毕之后,文献中几乎再难寻到有关大典正本的记述。经历了五六百年的岁月风雨,正本至今下落不明,副本更是星散飘零,百存一二。截至2017年底,《永乐大典》副本仅发现有418册,即便是这400余册,也散落在世界各地。

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永乐大典》馆藏最多的地方,现存224册,堪称“镇馆之宝”,只字片纸都弥足珍贵。

11

世人对于正本下落的种种猜测

12

珠还合浦,历劫重光

《永乐大典》历经劫难、几经散佚,又不断回归的故事,被称为“珠还合浦,历劫重光”。

乾隆五十九(1794)年,曾对大典所存册数做过一次详细统计,那个时候还剩九千多册,丢失一千多册;

光绪十八(189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册数就只剩下了八百七十多册,短短百年时间,《永乐大典》从九千多册只剩下八百多册;

清朝末年,中国积贫积弱,列强巧取豪夺,大典屡遭散佚。

到了1912年,在鲁迅先生的努力下,第一批《永乐大典》64册入藏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永乐大典》的回归。一代代读书人、藏书人、护书人继续书写着《永乐大典》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故事:

1951年,在张元济先生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将历经了抗日战争烽火幸存下来的21册《永乐大典》,捐献给了国家。

郑振铎先生一贯重视《永乐大典》的收集,自从他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局长以来,更是竭心尽力为国家征集大典、保存大典。

1951年,周叔弢先生以个人名义,将珍藏已久的《永乐大典》捐献了出来……

大典珠还合浦的故事,仍在继续。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永乐大典》遗册的面世。

图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自《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国家图书馆”公众号等

一部《永乐大典》,让我们看到了

六百年前修篆之人对于文化的坚守,

也让我们领悟到,

后世无数护典人对于中华文脉的护佑。

而蕴藏着中国精神之源的典籍瑰宝,

又何止一部《永乐大典》呢?

“先贤以典籍为灯,照亮文化之路;

今人借典籍作舟,畅游文明之河。”

何以中国?

面对这个问题,

就让我们

用册册典籍为“是以中国”作答!

准确的来说已经违法了。古玩他带了个玩字,就是买来玩赌有真有假,古玩一个玩的东西不违法,你一鉴定成真的了,这就叫文物,售卖就是倒卖文物,但是你个人售卖那就不归这节目管了,你卖出去多些钱节目也不分你钱他也不担责任,但是国家允许拍卖行拍卖文物,你上拍卖行不就不违法了,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古董市场你问他这东西是真的不,他保证说真的,他也不傻,但是如果确定是真的,经手的全部都得判刑,之所以没怎么听过因为倒卖文物判刑的那是因为没人查,你说说这是文管所还是警察的事,文管所没权,司法又是很不明确,警察也管不了,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话不是白说的,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这里边水多深没人弄得懂,一件东西好了都上亿,你说这水能浅了吗,就算你什么环节都过了,拍卖行这关门道也不小,话说回来,跟人有关的哪个门道小了

古玩收藏

呵呵,这里我要说两点:1,如果你的古玩的收藏级别很高,并且有足够的眼力判定正品,那么你需要到拍卖行才能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当然国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