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要怎么才能读懂啊,需要哪些工具呢?
您好,我就是中文系毕业的,我来回答你吧。要读懂古文,语感很更要,就像我们学英语一样。如何培养语感呢?当然是多读古文,多背经典文章,这方面的书我首推《古文观止》,你每天研读一篇,最好熟读成诵。但学习古文光有语感还不行,你还得理解古文语法、句式。这方面的书我推荐王力先生的《古汉语语法》。如果你的古文功底实在太差,我建议你先从浅文言入手,读读四大名著,这是最基础的。
学习古文没有工具书也不行,我遇到的最全的、收录字数最多的古汉语字典应该改是王力先生的《王力古汉语字典》。
古文学习主要是字和句,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句读”,是古人启蒙教育的开始。我建议你平时多读古文,不多读这类的文章,你就是工具书再多也没用。送你一句,师说里面的“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或否焉?”。
唐晓敏
二十世纪前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学渊源。
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是秀才,四五岁时,祖父就给他讲授《四杰出人才成长的书》、《春秋》、《诗经》。6岁时梁启超读完了“五经”。在少年时代,梁启超就能背诵《史记》、《纲鉴易知录》中的很多文章。
余嘉锡的父亲是清光绪二年进士,官于河南商丘。嘉锡出生于父亲任所,自幼禀受庭训,立志著述,十四岁作《孔子弟子年表》,十五岁注《吴越春秋》。
汤用彤的父亲汤霖是光绪十五年进士。
张岱年的父亲张濂是光绪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
李叔同父亲李筱楼是同治四年进士,当过吏部主事。
徐志摩是世家子弟,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胡小石的父亲胡季石出于清末著名学者刘熙载门下,家学甚厚。
赵朴初的五世祖赵畇34岁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国史馆编修,实录馆总裁,广州、潮州知府等职,清帝光绪御赐匾额“四代翰林”耀其门庭。赵朴初的父亲赵炜如曾受教于大儒严复,善诗词书画、闻名乡里。范敬宜的父亲范承达是上海交大的毕业生,与邹韬奋是同班同学,母亲蔡佩秋出身书香门第,曾师从章太炎、吴梅。
叶嘉莹的父亲叶廷元,幼承家学,熟读古籍,工于书法,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叶嘉莹3、4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她常听伯父与父亲吟诵和谈讲诗歌,引发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常读《唐诗三百首》并吟诵。
钱仲联的祖父钱振伦是道光十八年(1838)二甲进士,与三甲进士曾国藩为同年,是晚清著名骈文家。父亲钱滮,曾与钱玄同跟随钱恂(钱先生之堂伯父)留学日本。
李赋宁的李仪祉曾留学德国,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曾主持治理黄河、扬子江,主办导淮和陕西泾惠、洛惠-渭惠等灌溉工程,功勋卓著。
游国恩的族祖游东升是清顺治年间进士,祖父游士桢是前清秀才。他三岁时,祖父就教他识字。在祖父长达7年的严格管教下,熟读了经、史、子类和《古文辞类纂》等书,许多篇章都背得烂熟。
程千帆的曾祖父程霖寿、伯祖父程颂藩、叔祖父程颂万都有著作。他曾短期进过武昌圣约瑟中学附属小学和汉口振华中学,但大部分时间是随其堂伯父程君硕先生学习,读的经典有《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礼记》、《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等。
这些大师、名家,自幼接受了父亲、母亲或祖父、外祖父的教育:
刘师培在母亲李汝谖的教授下,他8岁开始学《周易》辨卦,12岁读完四书五经。
邹韬奋刚满6岁的时候,便由父亲“发蒙”,读“三字经”。
朱光潜少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私塾,15 岁上孔城高小(在今孔城镇桐乡书院内),半年后升入桐城中学。
吕思勉八岁时母亲开始给他讲解《纲鉴正史约编》。他的父亲又给他讲授顾炎武的《日知录》、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
朱东润五岁时观《三国演义》绣像,父亲为之讲解,从父识字始。
周一良八岁在天津入家塾读书,总共十年。首先是读《孝经》,接着是《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古文辞类纂》等,绝大部分所读皆能成诵。
张舜徽自七岁发蒙,其父以王筠的《文字蒙求》为课本,稍长即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
竺可桢从2岁开始认字,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
杨振宁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
茅以升3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
缪钺八岁时从外祖父邹蘅衫公读《论语》、《孟子》。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博学多才,母亲章兰娟开朗贤惠。还不到上学读书的年龄,母亲就在家中教他读书、识字,3岁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
这就是二十世纪前期人才成长的的家学渊源。那时的 社会 ,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书,距今不很遥远,文章不很难懂。学好高中文言文,就差不多能读下来。
向你当地刚毕业的高中生借一套高中语文课本,以及与之配套的练习题,买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认真学习其中的文言文课文。记住课文下所有重要实词虚词的意思。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背下来。把高中必须掌握的180多个实词和15个虚词的常用义项记住。勤查古汉语字典。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用法,了解常见的通假字的使用,了解古汉语4大常见特殊句式(也就是古人行文的语法特点)。掌握了这些,基本差不多了。还要做一些必要的练习,检验学习掌握的情况。
其次,还要了解一下古代的文化知识,比如历法、职官、礼仪、避讳、习俗等,对于理解文章也很有用。
(记得必须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办法看似笨拙,其实很有用。起码也要熟读)
个人看法。
本文2023-08-03 18:32: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