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西藏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智慧在西藏是什么意思,第1张

您应这样问:智慧在佛经里是什么意思?

般若,被翻译为“智慧”;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略说如下:

“智慧”是靠意识心。

其一,意识心具有“起心动念”的功能:

就算入了禅定,出定之后还是会“起心动念”,真心却是:永不触六尘,永不自知有我,是“如如不动”的;而《地藏菩萨本愿经(利益存亡品第七)》云:“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

因为这些罪,导致众生生死轮回。而轮回的“空间区域”(三界),就名为“世间”,因此,意识心也可以叫做“世间心”。

其二,意识心具有“分别了知”的功能:

因为这个功能,就能由分别进而进行学习,研究,整理,思维,决策,计划等等复杂的“思维活动”。也能在一定领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相互佐证。所以,在这些领域内,深入修学,就能具有“智慧”。但是,这些“学问”都不可能令学人解脱生死,还在三界之内受生,还是“世间”。

因此说为“世间才智”。

“般若”是靠自心流露:

在佛教里面,需要“开悟明心”才能发起“般若中观智”。未悟之人,称为“凡”;就算修成“阿罗汉”,因未能证悟自己的“真心”,未能发起般若智慧’所以称为“愚”。开悟明心之后,更兼眼见佛性;进而转依真心修学“道种智”。因此名为“通达大乘”。这就是初地以上菩萨了(菩萨摩诃萨)

这样的菩萨,即使没有阅读过某些大乘经典,也能一闻即解。当学人问起法义的时候,能在一切事相上现观真心的运作,就象“现场直播”一样,问到哪里就能说到哪里,问到什么就能回答什么。这种智慧,是“般若智慧”不是“思辨智慧”。因而无须利用意识心去学习“佛教理论”,也无需查阅经典,思维整理而说。故名为“直心”。一切“因学而得”的佛教知见,一出口他就知道是对是错,如法不如法。

综上:

世间智永在三界之内,不能了生死;般若智能令有情出离三界,不受生死,乃至究竟成佛。

世间见解不能触及“诸法实相”,名为“颠倒见”;出世间见解能依“诸法实相”,名为“如实见”。

世智智慧皆是因修学而得,专赖学问之高深浅薄;般若智慧则是因开悟而转依真心,因真心本来自在,既是“修学而致”也是“非修而得”。

世智智慧因思维而有;般若智慧是自心流露。

再略答楼主提问:

如上略说“般若”,开悟明心的“七住位菩萨”即能发起般若智慧,但是,只是个“总相”。初地以上菩萨逐渐深利,直至成佛。不同的层次都是围绕“真心”这个中心。佛地的般若智慧,是“正遍知”,等觉菩萨也不可尽知。

“无智亦无得”并非是说意识心,意识心必定有所得,不离“能”“所”;“真心”却是完全不知有我,远离见闻觉知,哪里能“有所得”?其次,意识心的“所得”,包括意识心本身(我)以及除真心以外的一切法,都是“生灭法”,都不能脱“成住坏空”,因而虚妄不实,是“暂时有”“暂时得”,所以也可以讲“无所得”。而真心却具有“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体性。凡能得之法,因缘散坏时必定坏灭;唯有“无所得法”,才有可能永不坏灭,性如金刚。这样的法,才有意义。

因而,楼主所说“无智无得”,“求知欲”“心”“降伏”等等,一切“能”,一切“所”。都是在妄心层面上。是误解了佛法。

不仅楼主,很多佛教“大师”,也混淆了真妄两种心。

一个根本不用去“降伏”,他永远不触六尘,不分别;另一个除非在“熟眠无梦”“闷绝”“正死位”“灭尽定”“无想定”等“五位”中暂断;否则必定分分秒秒分别,攀援,犹如瀑流。

“降伏”这个心,外道也能够(外道能得四禅八定,但是不能了生死),非佛教独有。因而不是佛法的中心。如上所说的“真心”(也叫心,佛,法,如来,真如,涅磐,法身,如来藏,非心心,阿赖耶识,涅磐本际,诸法实相,本来面目,拖死尸者等等几十种名称)却“不共外道”,甚至“不共二乘”(在声闻乘,缘觉乘中,真如并未明示,只是“隐说”),是佛法第一义。

愿楼主建立正知见,早日触证此此心,早日了脱生死,尽未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经中的“智慧”,两个字是分开的,智是智,慧是慧。智是慧的体,慧是智的用。我们平常所说的智慧都是从表面上的现象去评定其某一个人的行为状态,在佛经中佛祖认为众生的智体是相同的,都可以与佛一样具备所有的慧用。但为什么现实世间会有种种差别相,原因就是出在其智体的慧用上(就如一台电脑中了毒运行缓慢而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用,众生如果中“毒”,其反应表现就是行行色色的人类世界),从而揭示出了众生行为状态差别的根本原因。

附“智”与“慧”的术语解释,供您参考:

〔智〕

佛教术语。音译若那、阇那。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也称智慧,但佛教认为智与慧有区别。按《大乘义章》卷九的解释:“言智慧者,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又谓正在观察、分别抉择事物时,称之为慧(无间道),已经对事物作出决断并通达明了时,名之为智(解脱道)。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由愚昧无知(无明)、不知诸法(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及其真性,妄起颠倒执着而造种种恶业,因而流转生死轮回,受诸苦恼逼迫身心。断除无明烦恼而得解脱即是智慧。佛教经论中有把智比作利剑、利箭、灯光的。如《维摩经·菩萨行品》有“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大智度论》卷十有“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等语。诸经论中还把智慧比作大海,广大渊深难测,并将其分为很多类别。

二智 即胜义智和世俗智。1、胜义智,又名如理智、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和实智。指圣者无漏智缘真如境,或以理智观察胜义谛之理证得真谛所生的智。2、世俗智,又名如量智、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和偏智。因在根本智后而生起的智,或以比量观察世俗一切事物而生的智。这是佛教观察一切事物的总方法。

三智 即一切相智、道相智和一切智。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观察一切事物、证得真如、断除烦恼的三种能力。1、一切相智。为佛智。又称一切种智、一切智智。能了知一切法如其所有之体性,及尽其所有之形相,以及了知菩萨和声闻一切道相。2、道相智。为菩萨智。又名道种智、道种慧和道慧。菩萨为了度众生成佛应当了知世间一切善恶业道之行相及其种类差别,了知声闻、缘

觉所行的一切相以及世间出世间的种种所行之相貌差别。3、一切智。是声闻、缘觉智。声闻、缘觉为证涅盘应证知内外一切法体空无我。内即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处,外即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处,合为十二处。《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称:“知是十二入故,名为一切智。”

四智 1、大圆镜智。显现法界之万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色像,遍照法界之理事。2、平等性智。了达一切法无我平等之理,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成就诸法体性平等作用之智。3、妙观察智。为分别善妙诸法而观众生之机说法断疑之智。4、成所作智。为成就自利利他妙业之智,为利益一切凡夫二乘种类而成种种变化之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凡夫”八识,经过“转依”而成为四智,名为“转识成智”。即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眼等前五识成“成所作智”。

五智 密教大日如来具有的五种智慧。即除上述四智外,加法界体性智。法界指整个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及其所依之体性。密教立五智配五方佛。法界体性智表为中央大日如来;大圆镜智表为东方阿 如来;平等性智表为南方宝生如来;妙观察智表为西方阿弥陀如来;成所作智表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十智 有大小乘之别。小乘立十智总摄一切智。《俱舍论》卷二十六称:“智有十种摄一切智,一世俗智,二法智,三类智,四苦智,五集智,六灭智,七道智,八他心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大乘也有十智,即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碍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间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

此外尚有二十智、四十八智、七十七智等。

〔慧〕

瑜伽三卷七页云:慧云何?谓即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简择诸法性。或由如理所引,或由不如理所引,或由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又云:慧作何业?谓於戏论所行染污清净,随顺推求为业。

二解 瑜伽五十五卷三页云:慧云何?谓于彼彼境界,随顺趣向,简择诸法;或如理观察,或不如理观察,或非如理非不如理观察。慧为何业?谓于言论所行染污清净,随顺考察为业。

三解 瑜伽八十二卷十一页云:此中慧者:是智见、明、现观等,名之差别。简择法相心所有法,为其自性,训词者:简择性故,治无智故;名之为慧。又各品别,能了知故;名之为慧。又能显了诸聪慧者,是聪慧性,故名为慧。

四解 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所言慧者,谓已证得出世间慧后时所得世间妙慧。

五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慧者:谓俱生生得慧。

六解 显扬一卷四页云:慧者:谓即于所观境,简择为体。如理,不如理,非如理非不如理,悟入所知为业。如经说:简择诸法,最极简择,极简择法,遍了、近了、黠了、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

七解 成唯识论五卷二十页云: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德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于非观境愚昧心中,无简择故;非遍行摄。有说:尔时亦有慧起。但相微隐。天爱宁知。对法说为大地法故。诸部对法,展转相违。汝等如何执为定量。唯触等五,经说遍行。说十,非经。不应固执。然欲等五,非触等故;定非遍行。如信贪等。

八解 摄论二卷二十五页云:又能除遣一切见趣,诸邪恶慧;及能真实品别知法;故名为慧。

九解 杂集论一卷十一页云:慧者:于所观事,择法为体;断疑为业。断疑者:谓由慧择法,得决定等。

十解 五蕴论二页云: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十一解 广五蕴论五页云:云何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即于彼者:谓能观事。择法者:谓于诸法自相共相,由慧简择,得决定故。如理所引者:谓佛弟子。不如理所引者:谓诸外道。俱非所引者:谓余众生。断疑为业。慧能简择;于诸法中,得决定故。

十二解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慧、谓于法能有简择。

十三解 大毗婆沙论九十五卷四页云:云何为慧?答:六识相应慧。此有三种。谓善、染污、然覆无记。广如前说。

十四解 品类足论一卷三页云:慧云何?谓心择法性。

十五解 品类足论二卷十六页云:慧云何?谓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遍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为慧。

十六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七页云:慧、谓于法能有拣择:即是于摄相应成就诸因缘果自相共相八种法中,随其所应,观察为义。

十七解 发智论七卷四页云:云何为慧?答:六识相应慧。

十八解 界身足论上三页云:慧云何?谓于法简择,最极简择,极简择法,了相、近了相、等了相、聪睿、通达、审察、决择、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慧。

学会文言文就能无障碍的阅读古籍了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都是文言文写作的。我们阅读这些宝贵的古籍,肯定是需要文言文功底的。但是光是学会了文言文,阅读古籍还是有困难的。因为古籍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又因为古人在引用,转述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往往比较随意,并不是依据原文内容来引用的。这与我们现在的学术论文引用有天壤之别。我们在阅读时,不能仅仅认为学会了文言文就能阅读古籍。文言文的精髓在于他的一些特殊句式,重点实词的多种意思。掌握了特殊句式,积累了足够的词义才算是基本掌握了文言文。

要想学会文言文之后无障碍阅读古籍,还需要在基本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外,仍然需要借助前人的注释。比如《孟子》一书对《诗经》的引用。孟子在《孟子》中引用《诗经》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诗经》原来的意思。如果我们按照我们现代的阅读习惯,那就是每段话都很懂,但是不知道在表达什么?这需要历代专家学者的解读,比如对于《孟子》我们可以阅读东汉赵歧的《孟子》注,还有南宋朱熹的《孟子章句》,以及近代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而对于其他古籍也是如此。

一些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类文化现象很繁琐,学无止境,我们需要大量的积累。所以即使懂了文言文,也不一定能看懂古籍。如何能看懂这些古籍呢?我们就需要翻阅前人的注解。在前人了解的基础上,多方考证,最终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点击此处添加说明 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智慧已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

什么是智慧?

日日知心,日日知行,是“智”

心性稳定如山,意志坚定,物质精神双丰收,是“慧”!

智慧的本质是什么?

动中取静,静中生定,定中生慧,慧中生巧,巧中生明!

智慧本质源于心灵深处的高层次的意境,全然洞察细微深处潜藏的事物本质真相,能感知事情背后起心动念和心声,在应用时那种巧妙和明智!

智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智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用处非常大,遇到烦恼可以可以迎刃而解,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被动巧妙化解为主动,皆大欢喜,世事圆满!

所以有了智慧的人生,才是圆满的人生!

怎样修出自己的智慧?

智慧不在身外环境中,在于自己内在的心性和灵性中!

要修出自己的智慧,要在身心灵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生活中修好“心、口、意”,要有自己的信仰,以此“信、愿、行”在日常生活的起心动念中修出智慧。

1、能量养身体

开经络,回本元,在生活中掌握养生之道,激活身体能量,打开身体关窍释放身体宝库中的能量,恢复身体本来的元气,这个是修出智慧的基础!

因为身体的三脉七轮还有一些关窍,其中包括膻中部位的智慧信息库,就在心轮位置,如果不能用能量把心门打开,智慧从何而来?

2、正念养心性

关窍打开能量元气充足,必然会涌现信息库各种信息,有各种各样的幻听幻觉,牵引着自己各种不同的情绪,不只是有正能量还有各种负面能量,这种负面情绪就会扰乱我们的心性,所以我们要有正知正念才能稳定心性,化解并消除负面情绪!

正念就是稳定心性的一股正能量,是正气和精神意志!不修心性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3、积德养灵性

身体需要食物作为粮草,灵性需要德作为粮草!

厚德载物,就是要在生活中行善积德,德厚则福深

“莫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的起心动念皆与德相关!德厚则粮草丰厚灵性就会活灵活现,在工作生活中灵感不断!

行善积德,无念则成!不要为了积德或者行善而行善,为了积德而行善助长的只是有求之心,积不了德反而贪心日盛!只是做了自觉愿意做的事情,无愧于心就好,不必到处宣传说出口来!

小结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懂得了信仰,学会感谢,懂得感恩,真心忏悔,入大道!入道以后就能觉照自心,就可以一步一步见到自己的“贪嗔痴慢”,见到自己的贪嗔痴慢就是明心见性!

智慧就在我们的自性中,人性、佛性、魔性皆是自性,乃我们心字上的三点!

欢迎大家了解爱奇力文化,我们分享在生活中修出来的智慧,帮助更多人释放心灵枷锁,点燃心灯,修出正知正念,找到心中信仰,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意义的人!

没有成卦的年月日时具体的日子,就凭一个卦象问什么结果,还真不好说,在五行不同的月份,可有不同的结果。主卦二爻寅木财持世化进神卯木财,三爻父母辰土阳动化进神父母丑土,动爻是全卦的核心,父母爻代表文书合同、证书文凭、是印星;应爻是官鬼午火不动。如果月日是寅卯木,则世爻财临月日,必是大富之命,父母文书是签了合同做生意,应爻是官方,世爻生应爻是官方发财。如果是别的月日则要另解了。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婚姻卦,结果不错,女方生男方,感情好。结果太多了,没法全写下来。主卦天山遁,走动之相,隐遁之意。变卦泽山咸,是婚姻庆祝之卦。卦意是:婚姻没有决定的意思,后经过父母、媒人的说和,最后终于成功联姻。

智慧在西藏是什么意思

您应这样问:智慧在佛经里是什么意思?般若,被翻译为“智慧”;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略说如下: “智慧”是靠意识心。 其一,意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