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凡人修仙传韩立全部通天灵宝+伪灵宝名称
神秘小瓶——大坑,你懂的。
1、玄天斩灵剑——混沌万灵榜排名第三的玄天灵宝,老魔雪藏的大杀器,威能巨大,能破开虚空。
2、玄天残刃——玄天灵宝玄天如意刃的三分之一残刃,威力极大。
3、混元尺——混沌万灵榜上有排名,通天灵宝,攻击型法宝,威力极大,与玄天残刃相当,伴有幻象分身攻击,真假难辨,防不胜防。
4、虚天鼎——据说为混沌万灵榜上,通天灵宝,辅助型法宝,可收人,收兽,收法宝,储存丹药;但我想其最重要功能其实是炼丹。已归还。
5、元磁神山——巨大板砖,虚空瞬移攻击,附带元磁神光和空间神通。将来可能炼制元合五极山材料之一。
6、太乙青山——元合五极山材料之一
7、五魔寒焰玄玉手——喷出五色寒焰冰封敌人敌宝。
8、天外魔甲——超强防御力,防御力未知……
9、风雷翅——提升遁术,能遁入虚空,神行万里……
10、天罡印——板砖2号。
11、黑色巨刃——攻击类法宝,有可能为通天灵宝,威能堪比混元尺。
已经养肥了小半年么看了,情报恐有落后
4灵:麒麟、凤凰、龟和龙
4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凶:混沌、穷奇、梼杌、饕餮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说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是长翅膀的蜥蜴。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
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在《鬼谷子阴符七术》里面讲到:养志法灵龟。也就是培养意志要学习龟的意思。
灵龟是人们在动物图腾中发现的一种常寿的动物,因此是长寿的代名词。
张衡在《灵宪》中有一番描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因此,灵龟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做为一种灵兽出现在记录中。是“龙凤麟龟”四大神兽之一。
神龙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 初,先人官 长安府 ,於西城 汉高祖 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 三代 宝器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刺猬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分别
混沌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
梼杌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夔牛(kui)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夔与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只 以上是第一只 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 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业 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赤焰兽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农氏后裔,在一次大战中,骑火龙的祝融大获全胜,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河水倾泻人间,为平衡水火之力,祝融派火龙游走于地下,这火龙后裔的一支便是赤焰兽。由于泛滥四野的洪水是凡水,祝融收走火龙身上的三昧真火,作为其后裔的赤焰兽,便不再身具神火。即使如此,钢筋铁骨周身烈火的赤焰兽仍不是凡人所能打败的。
《神魔志异灵兽篇》赤焰兽 ∶万火之精玄火鉴之守护异兽,周身赤焰,火毒汹涌,中人立死。传闻
有异教密法,上古凶神,以赤焰魔兽催持八凶法阵,至为诡异。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
重明鸟
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
毕方
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为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古风》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楚辞(离骚)》有载。
烛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又名烛阴,也写作逴龙。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认为,烛龙为北方龙图腾族的神话,其本来面目应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蜕变而来。其产生晚于女阴崇拜时代。
《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参阅龚维英《原始崇拜纲要》。
《楚辞天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赦只。”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淮南子·地形训》)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①)
《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 ,行南时大 ,行北时严杀。(《易纬乾坤凿度·卷上》)
《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诸说大同小异,显系本自《海外经》和《大荒经》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谛听
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金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逢凶化吉,终成佛法。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
谛听集群兽之瑞像于一身,聚众物之优容为一体,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形态别致,想象丰富。世人珍之为“镇宅之宝”、“庙堂之尊”、“天地精灵”和“万兽征物”,广泛纳为收藏。
年兽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独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夫诸
象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岭南异物志》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南部新书》有载。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蛟龙
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灵宝派出现的时间大致与上清派同时,以传授洞玄灵宝部经而得名。
自从汉末黄巾失败,张鲁降曹后,曹操令天师部众北迁,天师道众逐散布天下。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对道教活动的限制,五斗米道的发展暂时停滞。但是社会上的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师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跃,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葛玄、葛洪祖孙二人并称为葛家道,葛家道道士们为了神秘其书,将其托为夏禹或帝喾所授或所传。 其托始之辞虽不可信,而出世年代较早,却是可以从书中反映的时代思想特征来断定的。 尽管灵宝经书出现的时间较早,但其卷帙一直较少,流传也不广。直到继杨羲、许谧造作“上清经”之后,葛巢甫以古《灵宝经》为基础,加以附会引伸,造作出大批“灵宝”类经书,才使其卷帙有所增加。也正是在葛巢甫等大量造作“灵宝经” 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以此经书命名的灵宝派。葛巢甫造作“灵宝经”书的时间,大致 在杨、许造经之后,到其以经书传弟子任延庆、徐灵期之前。与张道陵的天师道与陶弘景的上清派相比历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灵宝派 。
所谓「葛氏道流派」辨析
甚麼是「葛氏道」?按小林正美的说法是:葛氏道始於三国吴的左慈,左慈以後,是葛玄、郑隐、葛洪、葛望、葛巢甫等,代代以葛氏一族为中心继承的道流……到刘宋末,葛氏道似就消失了。 4
小林正美所谓「道流」,就是中国研究者通常所谓「道派」。他说:
六朝时代江南存在著天师道、葛氏道和上清派三大道流。这裏所说的道流,是指共同尊尚特定的道典、共同信仰特定的神格、共同实践特定仙术的人派别和这些人的思想系脉。 5但是,用小林自己归纳的道流标准来衡量,所谓葛氏道并不符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辨析。
其一,被小林举为葛氏道传人的左慈、葛玄、郑隐、葛洪、葛巢甫等人,在尊尚道典方面,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至於葛望,实无可用资料,不在讨论之列)。
众所周知,《抱朴子》最推崇金丹术。左慈(字元放)、葛玄(字孝先)最尊尚的也可能是「金丹仙经」。葛洪《抱朴子内篇》明载:
昔左元放於天柱山中精思,而神人授之金丹仙经。会汉末乱,不遑合作,而避地来渡江东,志欲投名山以修斯道。余从祖仙公,又从元放受之,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余师郑君者,则余从祖仙公之弟子也,又从余祖受之,而家贫无用买药。余亲事之,洒扫积久,乃於马迹山中立坛盟受之,并诸口诀之不书者。(〈金丹〉)
而郑隐 (字思远) 却最推崇 《三皇内文》与《五岳真形图》。《抱朴子内篇‧遐览》载:「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三皇内文》是三皇派的经典,三皇派与金丹派旨趣有所不同。据《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介绍, 《三皇经》是「命召咒文,云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理天下,有急皆召天地鬼神敕使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遵从师教介绍了这两部道书的重要意义,但却委婉地表现有所保留:
上士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所在召山神,及按鬼录,召州社及山卿宅尉问之,则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试人……余闻郑君之言如此,实复不能具知其事也。(〈登涉〉)
也许葛玄、郑隐对三皇派和金丹派都有兴趣6 ,但葛洪明确反对祭祀鬼神,主张「祭祷之事无益也,当恃我之不可侵也,无恃鬼神之不侵我也」(《抱朴子内篇 ‧ 道意》),说到「厌劾鬼魅」等术时,认为「此皆小事」(《抱朴子内篇 ‧ 微旨》)。
《真诰叙录》载,「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据日本学者小林正美考证,葛巢甫造作的灵宝经主要是《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可能还有为上述「真文」作解说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 7 而他将他所造之经托为葛玄得自真人降授。葛巢甫必然尊崇《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等新出灵宝派经典,但左慈、葛玄、郑隐、葛洪等人生活在新灵宝经出世之前,当然不可能尊崇新灵宝经。
可见,左慈、葛玄、郑隐、葛洪、葛巢甫等人,并非「共同尊尚特定的道典」。
其二,上述诸位最尊奉的神格,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左慈、葛玄、郑隐尊奉何神,无直接材料可考。不过他们都是金丹派,那麼我们不妨间接推断,他们主要尊奉的可能是元君、老子。因为金丹派神话中的主要神格,据《抱朴子内篇 ‧ 金丹》所述,应是元君,亦称太乙元君,他是「老子之师」,「天下众仙皆隶焉」。如果说他们兼习三皇派(郑隐的三皇派色彩最浓),那麼他们主要尊奉的也可能是天地人三皇君。因为三皇派神话中的最高神格,据《无上秘要》卷六〈帝王品〉引《三皇经》所述,应是天地人三皇,他们是由「大有之祖气」化成的, 又名天宝君、 神宝君、 灵宝君。葛洪作为金丹派要角,也尊奉元君、老子,但并未把元君视为最高神格。综观《抱朴子》内外篇,虽然兼综诸子之学,但基本倾向还是儒家的。唐长孺师指出,葛洪的学术是「神仙谶纬之学」、「礼制典章之学」与「阴阳律历之学」的结合,这「正是董仲舒以降汉儒治学的特徵,也是江南儒生自陆绩、虞翻、贺循以至葛洪自己治学的特徵」,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葛洪是汉代遗风的继承人」。 8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主张儒道兼修,「道本儒末」,但他是要以本固末,而不是留本弃末。《抱朴子内篇》说到儒道二者的分工:
升降俯仰之教,盤旋三千之仪,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欢忧礼乐之事,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明本〉)
他是把「祭祀以祈福」这种宗教性活动划在「儒者」的职责范围内的,也就是说,在「神道设教」的意义上,葛洪是毫不含糊的儒教中人。所以,我仍然认为:「葛洪既不是道教组织的成员,也不是道教思想的同情者」,而「後来的道教徒牵强附会地把葛洪引作同道先哲,不过是借重葛洪的博学能文以壮本教声势」。 9
葛洪称郑隐「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抱朴子内篇‧遐览》)。似乎在葛洪眼中,师傅郑隐也和自己一样,是儒道兼修的儒教中人。我仍然认为,葛洪「本志是要申道义昌儒教而兼济天下,只是因为处境不顺,才不得已而求其次,修道术以独善其身」。 10 所以《抱朴子》裏没有谈到过与儒教神灵体系不同的另一个神灵体系、另一个最高神格。如果说他心目中有一个最高神格,恐怕还应该是儒教那个介於人格与非人格之间的「天」,其人格化的象徵就是皇帝才有权祭祀的「天帝」。
至於葛巢甫,他尊奉的应该是新灵宝经建构的新神格。他造构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 , 原本已无从得见, 《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大致即是。此经假托为元始天尊授予太上大道君,其中主要尊奉的神格是五方五老,及其上位神「元始」。可见,左慈、葛玄、郑隐、葛洪、葛巢甫等人,并非「共同信仰特定的神格」。
其三,上述诸位所实践的道术,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左慈、葛玄、郑隐、葛洪等都努力实践长生成仙之术。据《抱朴子内篇‧金丹》所说,他们因传授金丹仙经而形成几代师徒关系。《抱朴子内篇‧黄白》还说:「郑君言,曾与左君於庐江铜山中试作,皆成也。」《後汉书‧左慈传》载左慈擅长变化之术,该传注引曹丕《典论》,则说左慈擅长补导养生之术。《抱朴子内篇‧释滞》载葛玄「能闭气胎息」, 「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郑隐则注重三皇派敕使鬼神之术。葛洪得传众多方术,但最注重的只是金丹术。
而葛巢甫造构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强调五篇真文作为符咒的威力,其威力可以归纳为四:一是人可以成神仙,二是可以使天的运行正常,三是可制治死者世界(罗酆山)的鬼魔(六天),四是在洪水之际免於淹死。 11显然葛巢甫对金丹术等技术实验性的长生成仙之术缺乏兴趣。技术实验性的长生成仙之术重在自力,是以自身的努力为基础的,而五篇真文的符咒成仙之术则重在他力,以对外在神力的依傍为基础,两者趣向相反。左慈、葛玄、郑隐、葛洪等道术实践的目的基本上是个人性的,而葛巢甫道术实践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超乎自身个人范围,涉及全社会。後来在五篇真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灵宝派经书,接受大乘佛教影响,更加提倡无量度人,贬称个人解脱之道为小乘。例如《道藏》太平部所收《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曰:「宗三洞玄经,谓之大乘之士。先度人,後度身,坐起卧息,常慈心一切。」同部所收《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称赤乌三年(240)葛玄於劳盛山向一批道士开示他们未得天仙之由,是因他们:
「前世学道受经, 少作善功, 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人得道。不信大经弘远之辞,不务斋介,不尊三洞法师,好乐小盛,故得地仙之道。」可见,左慈、葛玄、郑隐、葛洪、葛巢甫等人,并非「共同实践特定仙术」。
所以,不能认为他们属於同一个道派。所谓有一个葛氏道流派的判断,不能成立。
三、所谓「葛氏道教世家」辨析
即使证明了葛氏道流派说不能成立,也还不等於证明「葛氏道教世家」说不能成立,因为道教世家的流派属性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所以,进一步的辨析还是需要的。以下从两个方面加以辨析。
其一,道教是不是东吴两晋丹杨葛氏家族的「家世信仰」?
《抱朴子外篇‧自叙》载有葛洪家世资料:
洪曩祖为荆州刺史。王莽之篡,君耻事国贼,弃官而归,与东郡太守翟义共起兵,将以诛莽,为莽所败,遇赦免祸,遂称疾自绝於世。莽以君宗强,虑终有变,乃徙君於琅邪。君之子浦庐,起兵以佐光武,有大功。光武践祚,以庐为车骑,又迁骠骑大将军,封下邳僮县侯,食邑五千户。开国初,侯之弟文随侯征讨,屡有大捷。侯比上书为文讼功,而官以文私从兄行,无军名,遂不为论。侯曰:「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乃自表乞转封於弟。书至上请报, 汉朝欲成君高义,故特听焉。文辞不获已,受爵,即第为骠骑营立宅舍於博望里,於今基兆石础存焉。又分割租秩,以供奉吏士,给如二君焉。骠骑殷勤止之而不从。骠骑曰:「此更烦役国人,何以为让?」乃托他行,遂南渡江,而家於句容。子弟躬耕,以典籍自娱。文累使奉迎骠骑,骠骑终不还。又令人守护博望宅舍,以冀骠骑之反,至於累世无居之者。洪祖父学无不涉,究测精微,文艺之高,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仁吴,历宰海盐、临安、山阴三县,入为吏部待郎,御史中丞,庐陵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少傅,中书,大鸿胪,侍中,光禄勋,辅吴将军,封吴寿县侯。洪父以孝友闻,行为士表,方册所载,罔不穷览。仕吴五官郎,中正,建城、南昌二县令,中书郎,廷尉,平中护军,拜会稽太守。未辞而晋军顺流,西境不守,博简秉文经武之才,朝野之论,佥然推君,於是转为五郡赴警。大都督给亲兵五千,总统征军,戍遏疆场。天之所坏,人不能支,故主钦若,九有同宾,君以故官,赴除郎中,稍迁至大中大夫,历位大中正,肥乡令。县户二万,举州最治,德化尤异,恩洽刑清,野有颂声,路无奸迹,不佃公田,越界如市,秋毫之赠,不入於门,纸笔之用,皆出於私财,刑厝而禁止,不言而化行。以疾去官,发诏见用为吴王郎中令,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迁邵陵太守,卒於官。
又据陶弘景〈吴太极左官葛仙公之碑〉载:
祖矩,安平太守,黄门郎。从祖弥,豫章等五郡太守。父焉,字德儒,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代载英哲,族冠吴史。
据此可见,汉晋丹杨葛氏家族是一个标准的儒教世家,其王莽时代的先祖就是坚守儒教尽忠报国大义的高级士大夫,这位先祖的下一代葛浦庐、葛文兄弟俩,既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又能表现孝悌礼让的美德,堪称儒教士大夫的典范。葛浦庐自下邳迁居丹杨以後,仍保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教传统。传到葛洪的祖父葛系、父亲葛悌(二人名据《晋书‧葛洪传》),都是孝悌忠信,高官显爵。这个家族总体上何曾有背弃儒教归依道教的异端倾向 ?
刘屹近著《神格与地域》,内有「晋宋『奉道世家』研究」一节,考证颇详。该节「结语」中有谓:
世家子弟个人的信仰选择,还具有相当程度的灵活性,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祖父子孙相系、全家世代奉道。如王献之的儿子跟随高僧慧远出家为道敬法师,郗愔与郗昙兄弟虔诚奉道,而郗愔之子郗超却奉佛,著有《奉法要》。可见,道教信仰在东晋士族那裏首先是依个人志向、情操而定的,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家传信仰和组织纽带在起作用 。 12
其说有理,可为本文拙论添加旁证,形成支援。
葛玄、葛巢甫等人的弃儒学道,葛洪的「道本儒末」式兼修儒道,显然都只是他们背弃家族主流传统的个人边缘化行为。 13 东吴两晋丹杨葛氏家族的「家世信仰」 , 显然是儒教而不是道教 。
所以,「葛氏道教世家」说和「葛氏道流派」说一样,都不能成立 。
而根据记载,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申,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
这是一个很长的传经故事。编造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灵宝经》是一部渊源古老的神书,这部神书在魏晋时期由丹阳葛氏家族世代传授。但是据近代学者考证,除《五符经》之外,大多数《灵宝经》实际上是由葛巢甫编造的,有些经文甚至晚至南朝才问世 。
由于除《灵宝五符》以外的大批《灵宝》类经典及其传承过程都不见于葛洪著述,齐梁道士陶弘景撰集的《真诰》卷二十又有“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的记载,所以学术界一般认为:除《灵宝五符》以外的大批《灵宝》类经典,实际出自葛洪从孙葛巢甫及南朝道士之手,其传承谱系也应是葛巢甫等人虚构 。
灵宝战役是1944年豫中会战后,日本第一军独立实施的一场战役,目的在不影响主作战的情况下占领潼关,为以后西安作战进行试探性攻击。结果在中国军队的抗击下,未达到目的而撤退。
基本介绍 名称 :灵宝战役 时间 :1944年豫中会战后 结果 :在中国军队的抗击下,未达到目的而撤退 目的 :占领潼关 中日双方的计画,中国军队的进攻,日本军队的进攻,中日军队的后撤, 中日双方的计画 灵陕之战,日军预谋已久,作战计画部署周密。参战主力为日军第一军,约有3万人。辖属的师旅有:第六十九师团(天兵团)、步兵第五十九旅团(地兵团)、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洋兵团)、神部队(由第26师团临时抽调兵力编成,部队长森冈光之丞大佐,下辖三个集成大队,大约相当于一个加强联队)、独立步兵第九旅团(杉兵团),以及坦克第三师团(虎兵团)之第十七联队为基干临时组编的熊兵团。当时日军多用“×兵团”或“×部队”作代号,以求保密。但同为“兵团”,天兵团属师团级(师团长三浦忠次郎中将),地兵团为旅团级(旅团长本村千代太少将)。 参战日军分南北两线:南线为天兵团指挥下的地兵团、洋兵团、神部队,南线之右翼为地兵团,推进至曲村、刘寺(曲村、刘寺现均属陕县张汴乡)地区,任主攻部队;左翼为洋兵团和神部队,该部队原驻大营、五原及陕县城一带,6月2日南调岘山,北寺院(北寺院今为寺院,属陕县张汴乡)地区,牵制国民党兵力。北线为第一军直辖的杉兵团、熊兵团,接替洋兵团调至大营、五原担任助攻。5月下旬前,攻陷陕州的日军仅有洋兵团、神部队,集结在大营、五原及陕县城附近。此后,天兵团率领下的地兵团、杉兵团、第十二军派来的熊兵团,先后开赴陕县,企图在阌乡以东、弘农河河两岸地区歼灭第八战区参战主力部队。 国民党军的部署与日军主攻方向相反,北线为主攻,南线为助攻。参战国民党军部队采用“两线、两翼”部署:第一防线指挥官为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左翼为吴俊的第八师,部署在大王村(今为灵宝大王镇)南北;右翼为李振清的一○六师,部署在阳店镇以东的岘山庙地区;戴慕真的第一○九师(欠三二五团)部署在大王村以西地区,备援第八师。第二防线的指挥官为第一军军长张卓,防线在灵宝城至虢略镇、周家山(虢略镇即现今之灵宝市区,周家山在五亩乡庄里附近)的弘农河两岸,主阵地在西岸。该线划左、右两地区。左地区指挥官为第五十七军军长刘安琪,防守部队为傅维藩的第九十七师,师部驻犁湾原,防区为老灵宝城、坡头、牛庄、北田村(老灵宝城现属大王镇,坡头现属函谷关镇,牛庄、北田村现属城关镇)。郭吉谦第二八九团守灵宝城至函谷关附近的南店头。曾庆春第二九○团守坡头、牛庄、北田。右地区指挥官为第一六七师长王隆玑,防守北田、虢略镇、周家山一线。匡泉美的第五六○团守北田至虢略镇,贺一迟的第四九九团守虢略镇南的岳渡至石家山地区。另有一○九师的刘明第三二五团防守周家山至朱阳镇的西涧河左岸地区。在灵宝参战的国民党军,共约10万人,统由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李延年指挥,隶属蒋鼎文的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领导。 日军得知国民党军这一部署后,好大喜功的第一军司令官吉本贞一中将就向华北方面军提出集中本军部队,在灵宝地区打击国民党军第八战区援军的建议,并请求攻击潼关威胁西安,遂电告华北方面军:“军准备约以一周时间,进行灵宝附近地区之作战,击溃灵宝以东特别是第八战区的部队”。 在郑州指挥所的冈村宁次对第一军的建议很重视,5月27日他带着参谋们飞抵陕县,与吉本贞一一起研究了下一步作战方案。最后冈村宁次同意了吉本的方案,并下令调遣未参加洛阳战斗的战车第三师团战车第17联队的两个中战车中队临时配属给第一军。为了遵从“一号作战”总体部署,华北方面军给予第一军的时间不多,命令其在6月10日前完成攻击任务并转入防御。 中国军队的进攻 就在日军紧锣密鼓调兵之时,蒋介石要求全线反攻。“5月25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曾颁甲作命第二十一号反攻命令,正遵办间,复奉令暂停行动。至31日,更奉蒋委员长辰寝戍令一元甲电令:「限6月2日10时开始反攻。」”此前,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将军认为单纯的防御不能保持阵地完整,已下令所辖部队自5月27日主动出击。 国民党军第8师和第106师担任对日军反攻的先锋。第8师反攻五原窑-大原一线,第106师(师长李振清)负责攻取岘山庙。国民党军第8师原为湘军劲旅,师长吴俊原为第一师第二团团长。为了守备灵宝一线,第八战区为这个师配属了重炮第11团105MM榴弹炮一个连,另将第九军炮兵营一个山炮连和第一军的一个37MM战防炮连调拨给该师。自5月27到6月2日,国民党军两个师以猛烈炮火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势。日军战史资料称:“当面国民党军两个战区的部队较多,并控制着灵宝至潼关大纵深的黄河南岸之狭长谷地,从5月27日到6月2日连连发动执拗的反击”。岘山庙阵地自被日军步兵第59旅团独立步兵第82大队占领后,就成为从平陆和垣曲渡过黄河而来的日军第一军在豫西立足的重要支撑点。日军连遭106师的猛烈攻击后,伤亡惨重,在6月1日的攻击中,半天的战斗,防守该阵地的山田中队就伤亡过半,增援来的泽谷中队奉命接防,刚进入阵地就陷入与国民党军惨烈的白刃战中。虽然国民党军未曾攻取岘山庙,但日军独立步兵第82大队经此一战,已丧失战斗力,被迫撤退后三角山一带休整。 6月2日晨,国民党军第八师冒雨发起猛攻,开始进展顺利,官兵前赴后继,锐不可当,一度攻取了五原窑阵地。敌军杉兵团从陕县调来汽车10辆,满载敌兵驰援。右翼106师没有按计画占领岘山庙,致使第八师孤军深入。3日12时,日军三四百援兵窜驰南北朝村,并向第二十二团的后方干扰,双方白刃肉搏,死伤枕藉。据师长吴俊回忆:“反复争夺一个据点达10余次之多,以至尸横遍野,其悲壮之激烈状况,不亚于淞沪战场。”(《反攻陕州及灵、虢防守战》第57军第8师师长吴俊,14时30分,副长官胡宗南下令:第八师撤至韩家凹、砦子沟、季家湾、五帝村之线(韩家凹今为韩家村,砦子沟今为沟北村,季家湾应为吉家湾)。4日,战场较为沉寂,第八师伤亡较重,反攻无力,防守亦难,李延年速调戴慕真的一○九师增援,令其在神窝、路井、桥头、朱家窝一带设防。6月5日,日军发动再反攻,国民党军第八师的反攻陕县告以结束。 国民党军统帅部对反攻陕州之役期望很高,陕州之役未能达成蒋介石亲自下达的预定目标,令蒋大失所望。当时,国民党军指挥部认为陕县的日军仅有天兵团所辖的地兵团等两个旅团人马。对洋兵团、神部队、杉兵团的调入并不清楚,对熊兵团的参战更为不知。国民党对这次作战,敌情不明,方略失当,命令多变,仓促上阵,被繁杂的日军参战部队保密代号所蒙蔽,自以为是以多打少,实际上是以少打多。6月4日夜,日军熊兵团在陕州大营完成集结,做好了机动准备,6月5日06时日军发动总反攻。于是,被反攻的普通装备步兵师以血肉之驱死拼日军坦克师团的大鏖战,在崤函高地、弘农涧畔,铭记下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历史篇章的光辉一页! 日本军队的进攻 6月1日,日军战车第三师团战车第17联队两个战车中队在联队长渡边谦太郎带领下秘密抵达战场,等待施以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3日,冈村宁次再次电令将山路秀男中将的坦克第三师团(虎兵团)全部配属第一军。这样,吉本贞一共指挥天、地、洋、杉、虎五个兵团,坦克90余辆,装甲车250余辆,发起灵宝战役。此外,冈村宁次还命第12军一部在洛宁、卢氏等地策应第1军作战。6月4日晚,战车第三师团在师团长山路秀男带领下陆续抵达陕县。同时,日军对于大反攻的部署做了相应调整。 六月4日10时30分,日军第一军司令部在陕县三里桥正式发布进攻命令:“本军拟按原定计画于5日晨发起攻击,首先迅速歼灭弘农河右岸敌军。”其要点是: ①杉兵团向董家、熊岭、韩家凹、乌里、布张推进; ②天兵团攻击岘山庙、曹家园、祖师庙、梅家山,推进到庙头、马家凹、高家山一线;同时,派地兵团夜袭三角山西南地区敌军,然后沿刘家河、南沟,向项城方向挺进;③渡边支队(熊兵团坦克的2个中队基干)5日晨越过杉兵团挺进至西水头附近,与天兵团密切配合截断敌军退路。第一军同时命令,在抵达虢略镇以后,渡边谦太郎的两个战车中队再归还战车第三师团建制。 日军战车部队的到来,令战场形势陡然发生改变。第八师师长吴俊后来回忆道:“敌人不仅以优势空军及炮兵掩护,更重要的是阵地前突然出现大批中型战车冲向我军阵地”。虢略一带的地形属于黄土地带,地面沟壑纵横。日军战车常停止在土坎上肆无忌惮地对国民党军阵地疯狂扫射炮击。国民党军士兵苦无反战车武器,只得在土坎下构筑掩体,以躲避战车的射击。吴俊命令士兵使用集束手榴弹潜往投掷于战车腹下,日军战车被炸数辆。其余战车才悻悻而去。第8师战前战斗人员9700多人,战斗结束后仅余1200人,此战之悲壮,战斗之激烈,牺牲之大可以想见。 日军战车部队是于6月5日投入战斗的,在国民党军战史资料中记载道:“第八师当面之敌,于五日拂晓,以猛烈炮火向砦子沟、焦岭、小南朝阵地射击。六时许,敌先头部队四百余,战车七辆,向该师阵地进攻。守军沉着应战,当毁敌战车三辆。”七辆战车为当时日军一个中战车中队的编制,而日军当时有两个中战车中队。国民党军战史续称:“旋敌站主力步兵千余,战车九辆,蜂拥而来,我复将其战车三辆击毁。”同时,“敌复以步骑兵五百余,向王和、韩家凹第24团阵地猛攻;另一部步兵七百,战车十余辆,向小南朝第22团阵地猛攻。”如果考虑在前面的战斗中被国民党军击毁的三辆战车,那么后面战斗出现的九辆战车和十余辆战车,几乎就是战车第17联队两个战车中队剩下的全部战车了,此战再毁三辆,日军战车在当天的损失有六辆之多,损失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被轻型反坦克武器(普通地雷、普通手榴弹等)所“击毁”的日军坦克,稍事维修又可投入使用。 国民党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只能以原始的方法对付这种钢铁猛兽。据国民党军士兵在多年后的回忆资料,守军在与日军交战前,就预见到日军有可能使用战车,因此在洛阳-潼关公路及其两侧阵地前沿,广泛挖掘反战车陷阱,当日军战车掉入陷阱后,守军一边反击日军步兵的冲击,另组织敢死队对陷阱内日军战车围而毁之,如此战术击毁日军战车六辆,恰与当日国民党军战史资料的记载相符。 尽管守军官兵英勇奋战,但连日的消耗尤其是日军战车部队的出现,令国民党军前线指挥官十分顾虑,5日晚前线指挥官命令各部收缩阵地调整部署准备再战。第二天一时许,日军即趁夜色以战车十余辆,步兵五六百,在炮火掩护下,向守军第八师24团阵地进攻,日军战车很快突破了守军阵地,双方步兵开始进行反复肉搏,激战中24团副团长马炳章壮烈牺牲。6月6日黎明时分,第八师阵地分别被日军战车突破,国民党军被迫全线后撤,转入到弘农河西岸的第二道防线坚守。在撤退前,国民党军对洛阳至潼关公路进行了彻底的破坏,利于日军战车可能行动的要道要点“一律布雷”。 国民党军在通向虢略的各条道路上均布设了大批地雷,令战车第三师团十分头痛。守军利用陡坡、台地和大面积的布雷区进行防守并集中使用战防炮进行反击,使战车第三师团的战车举步维艰。伴随战车第三师团前进的师团工兵队奋力进行排雷工作,试图为战车开辟前进道路,却往往因为守军坚决抵抗而进展极其缓慢。国民党军第97师291团二营(营长刘舜元)据守的弘农河东岸官庄原-蓝家凹阵地,依托有利地形,沉着抗击日寇四、五十辆战车和上千名日军四天三夜,随后成功突围回卫军部。豫中会战初期,日军坦克第三师团以两天半的时间,攻占了许昌、郏县、临汝,前进了大约150公里。这次,直到6月9日,日军坦克第三师团仅前进了20公里,刚刚抵达弘农河东岸。眼见距离华北方面军规定的6月10日终止战斗的期限只有一天了,而完成突破守军防线并与第69山地师团会师于虢略东北的计画还遥遥无期。华北方面军原来以为发动进攻后,很快就能突破并击溃守军的防御,因此第一军的参谋们还曾向华北方面军建议从渑池向西发动大规模进攻占领潼关,以为下一步进攻西安做准备。华北方面军甚至中国派遣军都自负地认为这一计画可行,但担心会影响一号作战的兵力使用,攻占潼关后没有足够兵力守卫为由,拒绝了第一军这一建议。现在6月10日的期限已经迫在眉睫,第一军原来预定的作战任务却还没有完成,这令第一军的参谋们十分难堪。 6月10日,日军战车第三师团主力渡过弘农河,向弘农河西岸的国民党军阵地发起猛攻,但守军的大面积布雷区,令战车第三师团长山路秀男十分为难。当日下午,第一军参谋长吉本贞一来到弘农河岸以东的西水头村战车第三师团司令部,与山路秀男一起勘察地形,选定进攻道路。战车第三师团参谋长桥本通义大佐向吉本做了战场汇报,心急火燎的吉本与山路秀男及战车第三师团作战主任参谋永山仙一中佐研究后,决定将突破点选在虢略镇附近的牛庄-毕家砦一线。当日傍晚,日军选择战车部队新的攀山上塬的攻击道路后,此处很快成为激战的焦点。国民党军在牛庄-毕家砦-雷家沟的防卫,分别由第97师、第8师和第106师(增援)承担。此时的战车第三师团,在6月10日上午的进攻中,因为地雷和国民党军空军的轰炸以及反坦克炮的射击,有不少战车被击毁和击伤,已经蒙受了很大损失。伴随其进攻的第62师团独立步兵第14大队也伤亡惨重,大队长金森正平少佐在上午九点被毕家寨守军击毙,换由尾崎接任,很快也被打成重伤,继由炮兵中队长柴田指挥,一天之内换三任大队长,可见战况之激烈。为了加强突击力量,日军孤注一掷,将从山西调来的最后一个预备队——原来留守在垣曲渡口的第12军最精锐的独立步兵第120大队配属战车第三师团。6月10日晚的激战后,日军战车部队突破了毕家砦防线,在战车和重炮火力掩护下,日军步兵继续向前贯穿扩大突破口。在此紧急关头,刚被106师317团换防替下火线的第八师副师长王剑岳率领残部杀回阵地,两次负伤,不下火线,英勇阵亡。 中日军队的后撤 国民党军的奋勇战斗,血肉之躯终挡不住日军的战车。当日在弘农河西岸的国民党军阵地被日军数处突破,国民党军参战各部被迫全线后撤。 李延年总司令,呈准转移阵地于东、西长安亘盘豆之线,二十四时,以作命第五号调整部署,其命令要旨如左: 一、当面之敌,连日向我朱阳镇、虢略镇亘灵宝主阵地猛攻;另敌敌约四、五百,已窜抵香炉沟、铁佛寺各隘口附近。 二、本集团决即转移阵地于有利地带,以一部于阳平镇公路南北之线占领阵地,阻敌前进,掩护主力,于今(十)日开始沿张华公路两侧,向卢灵关亘盘豆镇之线转进,重新部署。 三、第十六军李正先军长,指挥所部,速向突入之敌逆袭,予敌打击后,即于今(十)日二十四时,开始开始分向堡内、阌底镇附近地区转进,至新城子、关峪口(阌底镇南)附近,集结待命,第一零九师,应在朱阳镇附近高地占领阵地,拒止敌人,无命令不得撤退。 四、第一军张卓军长,指挥所部,速向突入之敌逆袭,予敌打击后,即于今(十)日二十四时,开始分向堡内、阌底镇附近地区转进,第九军炮兵营,沿张华公路西进,至谢家湾附近,归第四十军马法五兼军长指挥,各军之转进路线如后: 第一六七师,由焦村经巴鲁、官庄向马峰峪转进,迩后即集结马峰峪待命,第一军所属炮兵,沿张华公路经阳平镇向岱子营转进,尔后集结堡里待命,第五十七军沿陇海路经阌乡向阌底镇转进,即在该处待命,第一零六师,经张华公路向安家底附近转进。 五、第四十军马法五兼军长,指挥第三十九师、第一零六师、炮兵第五十二团、战防炮两连,即于喊山、(不含)南故县亘盘豆之线占领阵地,阻敌西进,并以一部担任黄河南岸之守备,第三十九师灵宝、稠桑河防之防务,须俟第五十七军通过后方得撤退。 六、各部转进时,第一线掩护部队,由张卓军长统一指挥:节节抵抗,并将转进路之交通通讯彻底破坏。 各部奉令后,于六月十一日一时开始行动,第一军之一部,节节抵抗,其余各部向指定地点转进,并令第十六军预备第三师,以一部警戒秦岭各隘口,主力掩护第四十军占领新阵地后,秘密於夫妇峪、大湖峪、后山山地占领侧面阵地,阻止由南向北突击西进之敌;同时令第五十三师,主力集结卢灵关以东地区,候令行动,突击西西进之敌。第一零九师,集结朱阳镇及其以东地区,求敌侧背而攻击之。至八时,转进部队概已完成,正面敌,除少数骑兵至巴鲁、永泉树、常家湾南北之线外,仅有战车七、八辆,步、骑百余之敌,进至屯里;另一部步、骑兵三、四百,经大阎原至稠桑镇附近,一部进至阌乡,潜伏于铁佛寺及山沟之敌,乘预备第三师主力转移,向东占领掩护阵地之际,绕经夫妇峪以东山口,向阳平镇、阌乡附近进出,即沿阳平以东高地金盆之线,与第三十九师及预备第三师警戒部队对峙。窜至阳平、坡头、金盆、阌乡之线敌人,于十一日夜,迄十二日晨,分股向我进攻,第三十九师及预备第三师之一部,分别反击,至十二日午,敌已呈动摇之势,此时虢略、灵宝方面,敌主力并未西进,且于十一日先后东退,阳平、阌乡之敌,亦相继东退。 6月11日中午,日军第一军下令各部队全体向东撤退,恢复进攻前态势转入防御。日军东撤后,李延年令司元恺的第39师、戴慕真的109师东返,恢复失地。13日第39师收复阌乡,14日收复函谷关,15日收复灵宝城。16日一○九师收复虢略镇。17日,基本恢复战前态势。灵宝战役也至此结束。 灵宝作战:中国军队在豫中战役并非完全溃败,日本集中第一军攻占渑池后,另一部攻蒲州准备入关中,其第十二军主力攻占许昌、襄城后向西没有及时把洛阳作为主攻方向,让中国军队很多部队得以退入关中,没有发挥日军在关内唯一的坦克师团的作用。但是关中的危机依然没有缓解,日军第一军力主攻打关中,该军会合坦克第三师团后依然仅三万人,华北参战十多万日军中,第十二军有九万,却没能发挥主力作用。第一军攻打关中面对十万守军,能逐步攻占灵宝、函谷关等险要防线,逐步向潼关推进,成为日军主力,在防御作战中,40军的106师发挥了主要作用,不仅多次打退敌军进攻,还能布设地雷阻击日军坦克。但是中国军队总体上难以阻止日军攻势,日军在六月上旬攻占阌乡,兵临潼关。此时日本华北方面军竟不听第一军要求入关中的意见,把第三坦克师团调离,失去了驻华日军中最强的机械化部队支援后,第一军转入防御,为中国军队争取恢复、整顿反击创造了条件。日军逼近潼关是在抗战期间关中最危险的时候,如果第十二军也投入攻击,或不调走坦克师团,形势对中国将非常不利。中国军队立即投入反攻,主要也是让40军作战,阌乡、函谷关、灵宝等地势险要的防线是日军攻击关中的重要前进基地,但是经过艰苦进攻作战的第一军没能阻止40军的39师收复这些地区。没有得到第十二军支援的第一军被迫放弃了这些战略要地,退守到陕县地区,潼关和关中地区终于摆脱了日军直接威胁,日军退出这些战略要地对未来对关中作战造成的消极影响不久就显现出来。日军要攻取关中夺取陕北的油田,并且把那里的资源运出,必须攻占关中平原的粮食产区,再依托陇海线、同蒲线的运输能力运送石油和粮食,因此夺取关中平原是前提,中国军队收复潼关以东阻止日军入关中对中国的战略利益有巨大影响。日军不久再想攻入关中,却面对灵宝、函谷关地区险要的防线,无力再投入艰苦的争夺,次年日本第十二军、一军试图从上庸、商洛武关等地突袭西进,也未能奏效。
现代网路小说《洪荒》中的虚构人物,网路游戏的主角之一。
小说简介: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这元灵无意中于昆仑山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经过不知几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在漫长难耐的混沌宇宙中,创始元灵成为宇宙间唯一的一个“清醒者”,忍受着难以想像的孤独寂寞。仿佛,为了完成某种约定而神秘的使命,创始元灵利用造化神器的无上灵力,竟又不知从哪来四个形象各异、灵窍初开的生灵。
中国神话与正统道教没有此人,道教不承认创始元灵、鸿钧等小说编造的人物。道教多次驳斥鸿钧、创始元灵等歪理邪说,佛教也辟谣了鸿钧、创始元灵。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创始元灵 外文名 :founding yuan ling 小说出处 :网路小说《洪荒》 小说弟子 :鸿钧、混鲲、女娲、陆压、杨眉 小说形态 :已破灭 小说类型 :现代网路小说 小说性质 :伪神 小说简介,创始元灵,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陆压道君,杨眉大仙, 小说简介 注意:以下所有内容均为现代某些网路小说杜撰的,仅供参考,正统神话没有任何记载,不要盲目相信 。 创始元灵 现代小说,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此时西昆仑山有一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这元灵无意中得此神器,经过数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这便是万物始祖,称“创始元灵”。此时,它将这造化神器的无上灵力,分别赐予另外四个形象各异、灵窍初开的生灵,使之各修一门。老大鸿钧老祖,修“玄清气”,老二混鲲祖师,修“玄灵气”,老三女娲娘娘,修“玄空气”,老四陆压道君,修“玄明气”,合之则为“清灵空明”。四位始祖从那些无数生灵中挑选具慧根者,各收于门下,并开宗立派。 创始元灵第五位徒弟——杨眉大仙,乃一异数。 小说形象 鸿钧老祖 大弟子小说主修丹道,因其法门独特,所以传人难寻。至此只有一个门人弟子。后世人尊称玄都大法师。 二弟子元始天尊,更在鸿钧老祖所传的“玄清气”中,修出“玉玄清气”的境界,并一手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阐教,所收门人弟子无数,其中尤以那“玉虚十二门人(阐教十二金仙)”为修行最圆通者,分别是:广成子,赤 ,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玉鼎真人和灵宝法师。法力高强、出神入化。 三弟子通天,曾在“玄清气”中,修出“上玄清气”的境界。端的也是融汇圆通、异常了得。也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截教,手下弟子能人无数,后来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几乎都是他的门人,此是后话,表过不提。后人皆尊其为灵宝天尊,也有人尊其为通天教主。 混鲲祖师 混鲲祖师,修“玄灵气”,弟子无数,什么蟒牛蛇兽、蛟鹏狮猴……各种形象各异的生灵都来者不拒。最得意处是有两大弟子。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两人一手创立了一门派别——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大弟子接引道人即为阿弥陀佛,一般又叫接引佛祖。原型为接引他人成佛的宝幢光王佛。 阿弥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称为释迦摩尼如来的“接引导师”,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来。住在西方极乐之乡。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后来受人之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老子、元始共破通天诛仙阵。后释迦牟尼如来创立了佛教,掌管小乘佛教,接引道人掌管大乘佛教。后唐僧西天取经所取得三藏真经,乃是接引道人赐给如来佛祖的,只是小部分。 在洪荒流小说中,乃是六大天道圣人之一,发大宏愿成就阿弥陀佛祖之尊。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准提佛母,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多年后,有一天产石猴横空出世,得一来历神秘的菩提祖师传授一身惊人道法。准提道人是一个开明人士。他多次来到东土渡化有缘人,对东方的道教颇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法自然更是了如指掌,为天道圣人之一。此外,“接引”对应的“接引佛”正是佛中之王阿弥陀佛。准提道人除了名字类似准提菩萨,十八只手、二十四首金身类似于准提菩萨,这里更是明确指出他就是准提菩萨。这可能与成书时的明代准提菩萨在中国佛教中的影响力有关。 女娲娘娘 女娲,修“玄空气”,这女娲自来便是一日七十化变模样,生性孤僻,不多说话,但其胸怀广大,素有悲天悯人之抱负。在其师侄元始天尊一斧头凿出一个天地后,女娲娘娘怜宇宙造化苍生万物之意,于是用水和黄泥,仿照自己样貌,捏了无数阴阳泥人,再吹一口气,往地上一放,竟都活了过来。后来人们感女娲造人之功德,尊其为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 尔后女娲以造化天地生灵遗德洪荒。被诸圣尊为“万灵之宗”、“大地之母”。 人类陷入了绝境。那悲天悯人的女娲娘娘炼烧红、黄、蓝、白、黑五彩灵石,以无上道法补天,并从一只深海万年巨龟身上砍下四条腿,作为支撑天地的四柱,天地终于重归宁静。在女娲娘娘补天之时,竟有一块顽石,似是不甘做平庸的补天石,竟偷跑了出来,那就是后世之天产石猴孙悟空(灵明石猴)。 根据部分网文创新设定:女娲亲传弟子:广寒仙子、后土娘娘,后土皇地祇乃是六大天道圣人之一,化六道轮回成圣。 陆压道君 正所谓“鸿钧老祖第一仙,弟子盘古初开天。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那说的就是后来人的模样都是出自陆压道君。创始元灵四大弟子: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前三者道法功深、开宗立派功德着实开天辟地,偏是这最小的小师弟陆压道人,生性胡闹打混,从无一天正经,却无什么名声留下。其师侄太上老君、如来等,尚尊其为小师叔,知道者也尊其为陆压道君,小辈神仙之中,却是闻者渺渺了。陆压道人乃是离火之精。飞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云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帝(彼时天庭似乎还非玉帝掌管)。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潇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 。 杨眉大仙 杨眉大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先天地而生的仙人,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力,掌控空间法则。杨眉大仙是创始元灵将一团灵气注入无极时期的宇宙中心的一棵巨型垂杨柳使其变成杨眉大仙,因他受了强大灵气法力的影响,故是宇宙一异数,他一出世就是混元大罗金仙,比鸿钧老祖早上了三千年,且无心,任何法宝对他无效,任何法术法力对他无效,准确来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伤到他。(洪荒小说 杜撰,仅供参考,不要盲目相信。) 先有鸿钧后有天”是太上老君开天文里的话,而“陆压道君还在前”、“我比鸿钧早千年”并非原著中所录,乃现代说书人自创。 根据部分网文创新设定:鸿钧是一条蛐蟮,在盘古之前就已有了,鸿钧本以为自己在世上是唯一的生物,没想到还有一位比他还厉害,他是一颗空心杨柳树,号杨眉大仙。据说他的眉毛像杨柳一样长。有一次鸿钧和杨眉大仙交手,鸿钧把所有的法宝都用了,可全被杨眉大仙收去,因为他本身就是一颗空心的树,不管用多少法宝全部充公。后来鸿钧败服,杨眉大仙把宝物全部归还,并告诉鸿钧在你得道时我已比你早上了三千年了。因为不喜欢扬名,没有神知道他,也不想过问世间上的杂事。毕生只收过一个徒弟曰:义虎。
求凡人修仙传韩立全部通天灵宝+伪灵宝名称
本文2023-10-26 11:36: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