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江浙话叫吴语,不叫越语
江浙地区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吴语,而不是越语,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历史和文化因素:吴语起源于古代江浙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周朝时期,江浙地区被称为吴越之地,后来逐渐演化出吴语这一语言。因此,吴语与吴越文化、历史和地理紧密相关。
2 语言特点:吴语与越语在语言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虽然两者都是中国方言,但吴语更多地受到古代江浙地区文化、历史和语言的影响,而越语则更多地受到当地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3 地域分布: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而越语则主要分布在浙江和福建等地区。虽然两者在地理上相邻,但吴语的分布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因此,尽管江浙话与越语都是中国方言,但它们在历史、文化和语言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江浙地区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吴语,而不是越语。
吴语在使用人数上是汉语第二大方言,不过分布地域并不是很广阔,江苏长江以南除南京、镇江地区(丹阳、高淳仍是吴语)、江北靖江海门启东通州、上海市、江西上饶市、福建浦城北部和浙江除淳安、建德、苍南、平阳外基本都讲吴语。皖南北部的铜陵、太平地区讲吴语宣州话,但是当地人一般对外使用江淮官话,吴语只在家庭内部使用,而且宣州吴语受到官话的严重渗透。吴语分布的总面积约1375万平方公里。这张图上标示的很清楚
温州话,闽南语,吴语。
古吴语与中原汉语关系相当独立,而温州话便是吴语中存古最多的一支方言。闽南话受唐宋音韵影响较大。
这个问题的提法要调整一下"中国最古老的语言",应该是指“汉语最古老的方言”。因为在中国现地域范围内,最古老的语言自然是汉语(华夏语)。尽管与汉语(华夏语)并列还有多个民族语言,但是这些古老民族与今天的相关民族之间不是一脉相承,而是经过了重大重组的。可见,这里讨论的必定是汉语方言的产生先后问题。
汉语,在汉朝之前的名称叫“夏言”,又叫“诸夏语”、“华夏语”。我们现在很明确地知道,在周代初年已经有民族通用语,叫“雅言”,地位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
西周时代,最早形成“夏言”方言的,不是南方地区,而是东部的齐国。姜子牙被封齐国,注意因势利导,尊重齐人(东夷为主)的原来风俗习惯,形成齐国特殊的文化,因此齐国的“夏言”带有浓厚的方言特色。从这个角度说,齐语是华夏语(古汉语)最早的方言。
至迟到东周战国时代,南方的楚国已经充分“华夏化”,不再被中原地区各个诸侯国认为是“蛮夷”,楚国的夏言就是当时突出的方言。
吴、楚文化根源相同。所以伍子胥从楚国到吴国,并没有语言障碍。战国后期,楚国尽占吴国属地,吴楚并为一家。刘邦围困项羽的“四面楚歌”,实际上是原来吴国地区(相与老家)的人唱的民歌,不是汉水地区的民歌。刘邦的《大风歌》作为楚风,也是今徐州一带的民歌。这说明吴楚同源。
楚方言后来分化,一部分留给今天的湘方言,另一部分留给了今天的吴方言。
但是,吴方言的真正形成要晚一些,要在东晋时期。西晋灭亡,大批北方贵族南逃到江南,在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后来多次南方与北方对抗,大批北方人多次南下,不断地使吴方言接近北方官话。所以今天的吴方言尽管比较古老,却并没有与北方官话完全分离,没有分离出一种汉语以外的语言。
粤方言的形成要早于吴方言,在秦代初年有50万大军进攻岭南,全部留守,后来又增发50万民工(劳役)及几十万妇女(缝补),形成岭南地区汉族(华夏)族群,所持语言以陕西关中话为主,称“秦语”。汉朝初年,岭南守卫部队司令赵佗自立为岭南王,推行民族融合政策,汉族与粤族相互影响,正式形成以“秦语”为主的粤方言。后来中原地区战乱,特别是北宋、南宋时期,北方人大举南迁,古粤方言不断更新,加入了中古汉语的因素。所以,粤方言虽然很早形成,今天的粤方言却是于宋朝得到很大的冲击和变化,使得中古汉语特色明显。
战国时代的越人后来南迁入闽。但是闽方言的形成要等到唐朝。当时从中原派了不少军队到闽地,并长期驻守。比如在兴化地区的驻军,基本上是从今河南固始县来的。这样大批的中原人南迁,改变了当地语言结构,形成闽方言。由于派兵不是一次过的,来源地区又不同,所以今天闽方言特别复杂。但是总体上,闽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唐朝官话特点。
温州话排不上大方言区,只是次级方言。温州原来是瓯越人的地方,方言兼有闽方言和吴方言的特点。
其它还有赣方言、和客家方言,都是从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南迁形成的。这两大方言有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现在,全国汉语方言,学界一般分8大方言区,分别是:
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粤方言区、湘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
________
至于哪个方言保留古代汉语成分最多,只能大致地说,粤方言保留秦汉时代的汉语成分最多
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江浙话叫吴语,不叫越语
本文2023-10-26 13:46: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