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神话是哪个朝代的人想象并绘画出来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西王母神话是哪个朝代的人想象并绘画出来的,第1张

一、关于西王母神话出处

1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西次三经》)《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历史记载不详。其书始见于《史记大宛传》,该书大致成于周秦间,旧说为夏禹时作,不可信。秦汉间又有附益,并非一时一人所作。这里所记述的西王母,只是“其状如人”,而她的职司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据晋郭璞《山海经注》解释: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的神。可以说是个“凶神”。

2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按杖字衍)。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 (《山海经海内北经》) 这里的西王母没有了“豹尾虎齿”,而只“梯几戴杖”,并有了伺奉的“下人”——三青鸟。原作“梯几戴胜杖,”从郝懿行校注时删掉“杖”。郭璞作注时言:“又有三足鸟,主给使。”

3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弱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头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山海经大荒西经》) 此处所引,较前二段文字详尽,唯《西次三经》说其状为人,而这里则初言“神”,随之又说有“人”。“神”、“人”相提并载,看来,记载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神”、“人”不分,将“奇状”视为“神物”,将“怪人”当作“神灵”,是“原始意识”在记载者思想(思维)中的表现。这种“神”、“人”浑说,是西王母后世成为至高、至尊、至贵、至佳天神形象的“言证”了,而这古籍中的“言证”是西王母神格升级的“基石”,一层层,一级级,由玉山石穴(洞)到天界金碧辉煌的玉皇大殿

4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老,与天相保。 (《易林讼之泰》) 《易林》是汉焦延寿所撰,其书以每一卦演为64卦,凡4096卦,卦下有韵文爻辞,用以占卜测验吉凶。《易林》中的西王母,已经成为一位“长生不老”的仙家。 焦延寿是汉梁人,为小黄县令,有政绩专治《易》学,自言得孟喜之传,曾授与京房,专言灾异。《前汉书》“儒林传”中记载了他治易的事迹。焦延寿把西王母说成“生不知老”“与天相保”,实际上是抱汉《易经》的阴阳学与战国以来盛行的阴阳五行学的“衣钵”。因为战国儒者,已经开始推灾异占卜指导着人们的行动,方士易数借天变灾异来附会经义,给儒学蒙上浓厚的迷信色彩,几乎起着宗教的作用。焦延寿把大量的迷信成份加入到他的易经学说里,目的想借以取得汉王朝的信任,推行自己的易学主张。

5西王母在流沙之濒。 (《淮南子地形训》)

6西姥折胜,薰神啸吟;…… (《淮南子览冥训》)

7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淮南子览冥训》)

以上所引句,皆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所撰的《淮南子》一书。“西王母在流沙之濒,”言西王母所处的地理位置;“西姥(西王母)折胜,薰神啸吟”,把西王母和薰神并提,说夏桀之时,“主暗晦而不明”的政治形势,连“神灵”皆愤然。实际上,刘安把西姥做为“神”而写的,因为《淮南子览冥训》篇末记了羿这位大神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这时的西王母已以一位“与天同寿”的天神形像出现在典籍中。

西王母,后代的人都爱照字面推想,以为定是西方的一个王母,年老而慈祥。那些不读书的道士们更造作了种种谎言,去证实这猜想的正确,其实却弄错了。西王母原是一位长着豹子尾巴,老虎牙齿,头发乱蓬蓬地披着,头上戴了一只玉胜,善于啸叫,掌管瘟疫刑罚的怪神。(见引文“1”;郭璞注:“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那时的西王母是男是女,很难断定。“胜”虽然是妇人戴的首饰,但是在荒远野蛮时代,男人亦可戴“胜”。传说她住在岩洞中,生活十分简单,三只青鸟经常轮流地找食物供她吃。王母、玉胜、青鸟皆带有女性的意味,所以,就渐渐把她女性化和温和化了。

关于三青鸟,《山海经西次三经》里这样记载:“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山海经大荒西经》又载:“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颖,一名曰少颖,一名曰青鸟。”《山海经海内北经》:“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唐代段成式在他的《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中说:“齐郡函山有鸟,呈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

如果帮到你的话 请采纳哦O(∩_∩)O哈哈~

 大家是不是都还在为毕业论文烦恼呢我为大家整理了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明清“宝卷流民间宗教”的兴起与传播,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中的西王母形象与信仰,创造了作为至上神的西王母和影响更大的无生老母。与以往神话、仙化、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西王母不同的是,民间教派宝卷与信仰中的西王母神格和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西王母的这种新的形象与信仰也随着民间宗教及其信仰栽体宝卷的流传,扩布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关键词 : 西王母 宝卷 无生老母 民间宗教

 西王母又称为王母、金母、瑶池老母、瑶池金母、西池金母、仙母、阿母、龟山金母、龟台金母、金母元君、王母娘娘等。明清两代,宝卷与宝卷念卷成为民间宗教借以表达其宗教思想、参与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与西王母有关的神话、信仰等文化资源,被民间教派融汇于宗教宝卷中,形成了多种以西王母为至上神的宝卷。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西王母形象和信仰发生了较大的分化,西王母的神格和信仰在宗教宝卷中得到空前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有关西王母的一种新的形象与信仰,民间宗教教派在传播的过程中,也把西王母信仰带到台湾甚至南洋各地。

一、与西王母为中心的宗教宝卷宝卷是民间“念卷”或“宣卷”的宗教活动和民间信仰活动中一种集信仰、教化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讲唱文艺的说唱底本。

       明中叶正德(1506-1521年)以后,各新兴民间教派均以宝卷的形式编写宣传宗教教义的经典,演唱宝卷(宣卷)成为这些民众的宗教活动。民间教派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及民间文化中的成分,试图创立“二三教合一”的宗教体系。较早以西王母为中心编创的宝卷是《护国威灵西王母宝卷》,二卷二十四品,为明朝刘香山所编西大乘教宝卷,又名《西王母诸仙庆贺蟠桃宝卷》。今存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刊本,四册;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刊折本,二册;傅惜华所藏首载崇祯七年(1634年)直隶沧州王胤生序旧抄本四册。《护国威灵西王母宝卷》是明朝西大乘教的重要宝卷。西大乘教为隆庆五年(1571年)京西保明寺(又称皇姑寺)尼姑归圆创立,该教创立时称大乘教,因发祥地在京西保明寺,故历史上称西大乘教。¨ 这个教派假托保明寺开山祖师吕牛(吕姑、吕菩萨)为第一代教主。传说吕牛在英宗朝幻化疯婆阻驾,历陈出师之不利,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军俘获,吕牛给英宗送饭,英宗获释回朝,吕牛又献计使英宗重登皇位。英宗在京西赐地修建观音寺,赐名“顺天保明寺”。该教历代教主多为女性,信仰者也多为女性,甚至当时明神宗之母李太后也成为其信徒,因此该教派受到李太后和官僚、太监的支持,并出资刊行该教派的宝卷,使最初在北京西山一带传播的西大乘教,后来流传到除华北各地区外,还远及四川、安徽、甘肃等地。其后有《王206母消劫救世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洞天聚贤堂刊本,一册①;《瑶池金母金丹忏》上中下三卷,民国十三年(1924年)刊本,原序为光绪年丁未岁中和节济颠佛祖序。

 近年在甘肃西王母圣地泾川发现《王母经》三卷,这部经和《玉皇经》三卷合为一部完整的经文,全称《玉皇王母救劫保生真经》,共8000字,其中《王母消劫救世真经)4100字。这部经为玉皇王母代言。和泾川回山供奉的东王公、西王母偶像吻合。该经文是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甲寅岁木刻版本。

 美国学者欧大年所藏《玉皇王母救劫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洞天聚贤堂刊本(一册),与泾川《王母消劫救世真经》为同一宝卷。值得注意的是,泾川是国内著名的西王母圣地,该地有很浓厚的西王母信仰,西王母祭祀仪式与文化景观群规模也相当大,泾川《王母经》的文化背景无疑与当地西王母信仰有关。

 另外笔者在青海乐都、民和地区调查时发现《王母经》②,1987年抄本;《王母新诗论》、《王母降下佛坛经》③,2000年抄本。三部经卷,较为短小。这些宝卷有可能是近代青海东部民间教派流传下来的宝卷。“进人近代后,青海地区出现了许多佛教社团,如:嘛尼会、同善社、清茶会、慈善堂、大乘会、清斋门等。……同善社、清茶会是典型的佛道混合之社团。抗日战争期间,清茶会与河南省传人的‘普化救世佛教会’联合更名为‘西宁普化救世佛教会’,又名‘一心堂’,教众多属小商贩和手工业者。此外,抗战时期出现的慈善堂多系一些同善社、清茶会更名而来,拥有较多教众。大乘会之中,会址在湟中西山堡普济寺的大乘会因有不少政界人士及知识分子参加,因而稍具规模。上述社团一般规模不大,信徒有限,且混杂于佛道之间,多有迷信色彩,影响不大。” 实际上这些“介于佛道之间”的组织是明清以来民间教派分化而来的组织。上述三部宝卷有可能是同善社等组织留下来的,因为同善社是清道光年后青莲教分化后的组织,青莲教和同善社都有以王母为尊神的信仰。解放后像同善社、清茶会、慈善堂、大乘会、清斋门等宗教教派组织都被取缔,停止了活动,而以女性为主体的嘛呢会成为一种承担当地民俗宗教活动的组织,传承了这些宝卷和西王母信仰。

 二、民间教派宝卷中的西王母

 西大乘教在各地的传播,是以西大乘教宝卷模仿“罗教五部六册”而自编的西大乘教“五部六册”和《护国威灵西王母宝卷》等宝卷为载体。《护国威灵西王母宝卷》明显吸收了道教的成分,认为西王母是“金枝大仙投生邰基,名日姜螈,即高辛帝妃。生前为后稷之母,没后为月殿之母”,是一位集创世与救世为一身的至圣女神,三教九流之祖,万民之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西王母可以“考察儒、释、道三教”圣人,一一给予封号,凌驾于诸神之上,俨然众神之王,享有民众的最高崇拜。《护国威灵西王母宝卷》首次把西王母视为民间宗教中的至上神。由于西大乘教有浓厚的`女性文化背景,西王母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可凭籍的少数几个女神之一,所以当时把西王母和无生老母融为一体,塑造出一个凌驾于诸神之上的西王母。

 《瑶池金母金丹忏》的功能是“瑶池老母鸾笔乃示慈航尊者以金丹要旨也,文凡三卷,上卷度仙,中卷度人,下卷度鬼”。此宝卷应是祭祀西王母和民间教派做法事时所用的仪式文本。文中构拟瑶池金母向慈航菩萨传道授法的故事,极力渲染瑶池金母的至上与神圣:“瑶池金母在大罗天上,瑶池宫中,坐最上莲台,放绝大豪光,与无极众圣,太乙诸仙,宣说未来。赞扬以往,是时天花散漫,法雨缤纷,大地流香,万源俱寂。”而观自在菩萨的虔诚、惶恐和对瑶池老母的万分尊敬,衬托了王母的威严:“圣母(西王母)宣说方

西王母是指中国神话里掌管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也叫王母、金母、阿母、西姥、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灵圣母、太华西真万_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等。“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丘于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母。

在神话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的女神,对应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晚期多将西王母奉为婚姻、生育、保护妇女的女神,并大量在民间传说、小说戏曲中出现。

许多古籍及传说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商代的《归藏》对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拥有不死神药。《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

西王母最初是一个中原之外的部落神,具有图腾性质。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山海经》是一个志怪古籍,所述事情我们现在人是无法理解和解释的,并没有对西王母成仙过程有详细的交代,我们知道西王母更像是在母系氏族状态的下的神,就像我们后来的神户传说西游记中的玉帝一样,掌管着三界中的一切,关于西王母的传说很多,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周穆王和西王母,据说他们在内蒙古的居延海(弱水)河畔有过巧遇,受到她的热情款待。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周穆王的受西王母款待和皇帝的天子之说,都是一个迷惑,便于统治的故事而已,这样的事情只可当故事来听,大家可以这样想一下,如果大家都认可和信奉西王母,那么有一个人说,西王母跟我很熟,而且还请我去吃喝玩乐了,招待得非常好,我是她的贵宾,那么身份自然就不一样了,身边的人自然会小心伺候,跟随鞍前马后都是一种荣誉,这个其实是统治者自己编出来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信奉他。

古代的皇帝称为天子,其用意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是让大家认命,以为给他服务就是天命,否则就是违抗天命,而皇帝的行为就是替天行道,代替天掌管人间,就是为了让大家俯首听命而已。

这样的招数很多人都用过,我们知道宋江就曾用过,他编出跟九天玄女的故事,让梁山兄弟们跟着他一起受招安,其实就是编的鬼话,当然任何一种起义也基本都是以这样开始的,从张角的黄巾军起义,到清朝末年的义和团,无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迷惑追随者,感觉自己就是受天所命,或者如宋江讲的替天行道。

西王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跟我们现在理解的王母娘娘具有同等的作用,是掌管妇女的神,当然这是神话传说,并没有真凭实据,过去有些人打折与西王母又来往或者受到她的青睐,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其实也是让不明真相的人盲目跟从他而已。

我们在西游记还有看到,王母娘娘请客,被请到的都是非常有身份的人,孙悟空就是因为没有被请,才愤而大闹天宫,把蟠桃宴会给搞了个乱七八糟。才开始了进入唐僧取经的节奏,让孙悟空进行立功赎罪,而一干人马都是因为犯了错误,被打下凡间接受惩罚的,猪八戒是调戏嫦娥,沙和尚是失手打了琉璃盏,而小白龙也是把玉帝赐给的东西打碎,这些都能看出是愚弄人的想法。

不过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这样简单的讲法已经没有多少人信了,所以西王母已经很少有人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如此。

华夏子民诞生以来,他们喜欢用神话故事来描绘天地万物最初的样子。 古人的认知里,天下原有十洲,后来天地动荡,第十洲升腾而起,悬在天上,称为昆仑。

昆仑山上悬有天梯,西王母就居住在此处。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西王母的住所远比这还要壮观。

那么神话中的西王母到底是何方神圣,这么多关于她的记载,哪个是最贴切的?多年来,关于西王母的论述一直没有断过。

西王母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不仅我们华夏子孙研究她,试图揭开她的秘密。 连外国人也来凑热闹。而且国外对西王母的研究比我们还要早。

外国人眼里,西王母起源于西亚,并非具有华夏民族的特征,很有可能是在古老的加勒底国。西王母本是西方女王。后来演变成中华的神女。

西王母的原型,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又猜想西王母和东方地母神是同一人。这一切责任都要归咎于两位女神形象的描写。

两位女神的身边总是仙兽环绕。她们的出身经历都很是相似, 但相同之处不代表重叠,两者不能一概而论。

因为《山海经》里的记载,人们一直对昆仑山有着不同的论断,认为这是埃及金字塔,还有人将西王母与埃及王后相联系的,并且给出了一系列的的证据。

外国人在这一点上真的很下功夫,洋洋洒洒几万字,最终也没有确切的结论。 当然,他们都是外行人。一切都是人类关于西王母的臆想罢了,无异于天方夜谭。

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分散,杂乱,真正能提供研究的文献少之又少。推翻古人的文献,我们对西王母的认知就是空白了。

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而行,厥姓侯氏,位配西方。 这就是关于西王母最早的记载了。

“西王母”这个称呼代表了古代人对女神的最高敬意。 瑶池,翠山,蟠桃,仙兽。西王母立于雪山之巅。她是女仙之首,是昆仑山的主人。是华夏神话中神圣的神明。

玉山是西王母的住所,西王母长得像人,但有着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头顶带着和女巫装扮一样的头饰。

《山海经》对西王母的记载,是非常有趣的。专家认为,豹子,老虎这些形象是西王母的图腾,而非她本人的相貌。

青鸟为她取食,老虎是她的宠物。多么气派。 西王母是掌刑罚,掌司法,掌管不死药,预警灾难的的长生女神。

经过多年来的研究,专家认为,西王母的首次出现大概是在商朝末期。 那时候世界起源,人类起源都被人们用神话故事来解释。

西王母是古时候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敬而衍生的 。先民无法解释万物的存在,更无法解释自己的出现。所以,这一切当然就是神创造的。

古人在描写任何自己崇尚的事物时,当然是将她描写得越神化越好,所以古代神话中的人物都是开天辟地的存在。

人们信奉鬼神,凡事都要祭祀,由此衍生出更多的神话人物。 人类是由神仙创造的,人类所有的功绩背后都有神的助力。

湖海山河,星辰日月,世间万物都是神的产物,都带着神的影子。 人是女娲捏土而成。羲和掌管日月。众神各司其职,为人间服务。

这样的观念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经过时代变迁,西王母的形象渐渐成型,之后被后人记录进了《山海经》中。

由此渲染出了一个庞大而宏伟的神话世界体系。居住在天上的西王母,和玉帝一起掌管着六界生灵。

这些神话内容大多都是先民幻想而来,随着后人的一次次完善修改,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的版本。

黄帝与蚩尤一战时,得西王母点拨,打败蚩尤,奠定了华夏基业。西王母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一直是神话中独立的存在,直到道教的出现。

她成为了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 她的形象在民间开始广为流传。西王母变成了美丽尊重的形象。道教中讲,凡是女子之登仙者,皆要去拜见西王母。

但在后来的《穆天子传》中,西王母仿佛变成了肉体凡胎,是西王母国的首领 。与周穆王有着难以言表的感情纠葛。

后世出土文物中也刻画了穆天子朝拜西王母的场景。这一传说更是为后世人提供了不少写作素材。

随着《穆天子传》中对西王母极尽美好的描写 ,后人恨不得将世间最美好的故事,最美好的形容都加注在西王母身上。

传说中黄帝统领华夏一族时,苦于社稷,忽然一日做梦,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古国,那里犹如人间仙境,人人怡然自得。他便向古国的首领讨教治国之道。而这古国的首领就是女人华胥氏。

那时候在父系时代开启之前的岁月里,一直都是母系 社会 。大大小小的部落都是由女人当家做主的。

在古老的中国,黄河流域周边有着很多的部落, 西王母国就是其中之一 。她势力庞大,远离中原纷扰。是那时候的世外桃源。

有文献表明,尧帝曾跋山涉水去面见西王母。尧帝将王座禅让给舜的时候,西王母曾向舜帝进贡白玉环,用白玉表示贤德之举。

中原君主更替,西王母都和这些君主保持着友好往来。即便后来夏朝君主出兵攻打西王母国,西王母也毫不畏惧。

珠流璧转,日居月诸。随着人类之间纷争不断,西王母国也渐渐消亡在 历史 长河中了。

可见《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和《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并不是一个人。但真相如何,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在岁月里,她们已经融为一体。

世人愚昧,总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和见识来解读古人的思想传承。 列夫托尔斯泰曾讲: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

最原始的文化中,掺杂着大量的神话故事。这些文化依然是我们华夏民族弥足珍贵的至宝。是先民智慧和想象的象征。

西王母神话是哪个朝代的人想象并绘画出来的

一、关于西王母神话出处 1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