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和华严经有什么不同,有人知道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法华经和华严经有什么不同,有人知道吗?,第1张

《华严经与法华经的的十种差别及两种同》

华严经合论表1-3

(本表根据唐李通玄长者所著《华严经合论》整理,文字部分均源自合论。)

法华经引权器以归真。华严者顿示大根而直受。虽一乘名合。法事略同。论其轨范。有多差别。今欲备举。事广难周。略举十门。用知纲目。

一、十种差别

主别

是化身佛说。

还过去灭度多宝佛来。证成此经。

三世诸佛。同共宣说。

有旧佛灭度多宝如来。今佛出世说法华经。

毗卢遮那为教主故。即是法报理智真身。

具无量相海功德之身之所庄严。

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时一法界。报相重重。无有障碍。古今一际。非三世故。旧佛非过去。今佛非新出。

为根本智。性相齐理。事不异故。

如是本佛说本法。顿受大根故。不是化佛故。

二放光别

放眉间毫相果光。

所照境界。但言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仍有限量。

不称无边无量无尽故。但彰果法。不彰因位。

华严一部经典。

教行因果。表法光明。始终具十。

后当更明。

三国土别

三变世界。令成净土。

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然后安置他方来众。

变此秽境令成净刹。

移转人天。方明净刹。

此是对权根。乃分自他滞见者之所建立。

即此娑婆世界。即是莲华藏世界。一一世界互相含入。

经云。一一世界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

世界不增亦不减。无比功德故如是。

又云。诸佛成道。在一小众生身中。化无量众。

其彼小众生。不知不觉。

只为凡圣同体无移转相。纤尘之内。自他同体。

四请法主别

请法主者。

即是舍利弗。以为劝请之首。

佛令文殊普贤随位菩萨。各自说自位法门。为说法首。

佛表果法。举果为因。起大悲行。成根本智。果体自成。故无言不说也。以大悲行。从无作根本智起。故文殊普贤表因位。可说佛果法。示悟众生。

阿僧祇品。世间数法。广大难量。唯佛究竟。不属五位中因果门故。是佛自位内法门。还佛自说。

随好光明功德品。即是如来自成因果后。自说佛法法尔之力。恒常福智光明之法门。亦不属五位之内行相因果故。佛亦自说。此明佛果无二愚也。

除此二品经外。诸余三十八品。皆是五位之内行相法门。是故佛不自说。总令十信十住十行等。当位之内菩萨自说。佛但放光表之。

当说华严经时。一无声闻及小菩萨为请法主。皆佛果位内诸大菩萨。自相问答。安立佛果法门行相。为悟大根者。故顿将佛果直受为因。因即以果为因。果即以因为果。如种种子等。以定慧力。思之可见。

五大会庄严真化别

法华会。

令三千大千世界清净庄严。

其诸化众。亦皆充满。

所来诸佛。皆云是化。

华严经 即有十处十会众。皆满十方。不移本处而充(满)法界。

一一身相及身毛孔。国刹重重。

菩萨佛身。互相彻入。杂类众生。亦皆无碍。

身土相彻。如影含容。所来之众。不坏法身而随相好。

法身 相好。一际无差。即相全真。无有化也。

六序分之中列众别

先列声闻众。万二千人俱。

次列摩诃波阇波提。与眷属六千人俱。此为姨母六千人俱。

次列耶输陀罗比丘尼。此是佛为太子时夫人。佛为太子时有三夫人。一名瞿夷。二名耶输。三名摩奴舍瞿夷。是善财童子十地法云地善知识。表十地法悦能慈故。为法利生。法悦身心。是其妻义。

次列菩萨。八万人俱。

次列诸天龙鬼等。

先列菩萨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尘数。不论其从者。

次列执金刚神众。已后诸神龙天等众部类。总有五十五众。一一部从各别。各各部从。各有佛世界微尘数众。或有部从。直言无量。

且于初会。通菩提场众。有五十五部众。其于十会之众。后当更明。

大意论之。佛身众海。无边法界以重重。一一诸身。普含容而无际。一身即以法界为量。自他之境都亡。法界即自身遍周。能所之情见绝。

约略论之如是。十会列众后当更明。

从初至八会都不闻声闻之名。九会之中。始有比丘三众。至位方明行相。

七龙女转身成佛别

法华经。龙女于刹那之际。即转女身。具菩萨行。南方成佛。法华经对权教三根见未尽者。令成信种。且将女相速转成佛。令生奇特。方始发心。趣真知见。不堪本法。而起善根。此明且引三权。令归一实。又破彼时劫。定执三僧祇。令于刹那证三世性。本来一际。无始无终。称法平等。裂三乘之见网。撤菩萨之草庵。令归法界之门。入佛真实之宅。故令龙女成佛。明非过去久修。年始八岁。又表今非旧学。

转女时分。不逾刹那。

具行佛果。无亏毫念。

法本如是。自体无时。

权学三根。自将见隔。

自迷实法。返称为化。

不知躬己本事如斯。

全处宅中。犹怀滞见。

云何界外。悬指僧祇。

此见不离。定乖永劫。

回心见谢。方始旧居。

何如今时。灭诸见业。

徒烦多劫。苦困方回。

但使自无情见。大智逾明。即万法体真。无转变相。

如维摩经中。舍利弗谓天女曰。何故不转女身。天女谓舍利弗。我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如庵提遮女谓舍利弗。自男生我女。当知万法。本自体如。有何可转。

如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善知识。文殊。普贤。比丘。比丘尼。长者。童子。优婆夷。童女。仙人。外道。五十三人。各各

确切地说,华严经中的境界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的定中境界。因为在禅定中,只有能与佛三昧相应的天人能闻,人间不得听闻,所以有“佛初成正觉为天人二十一天中说华严经”说法。龙树菩萨从龙宫取出,也就是龙树菩萨在定中获此法门,流传于人间。这个不要当成神话,只是坐禅获得三昧的境界和普通人的认知不一样而已。这种百十卷一般人背诵也是困难的,但要是定中就一知百知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梵网经》云:“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又《大智度论》卷十六云:“若实爱法,当以汝皮为纸,以身骨为笔,以血书之。”刺血写经有诸多步骤和讲究,前人多有论述。

参见:几年前,山东省图书馆的古籍从大明湖分馆搬迁到济南二环路的新馆,在点库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部刺血写的佛经,见诸报章,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其实,这部书很早以前就已收藏在大明湖奎虚书藏的二楼书库中了,不是什么新的发现。上世纪70年代全国进行古籍普查,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当时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把它收到善本书目里去,但这部佛经的确是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献

佛教强调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向以经典为三宝中之法宝,甚加尊敬,而且通过写经来为人祈福,或求解脱,故书写经典时,态度颇为严谨。写经多以墨书写者,也有人以金银泥写经。刺血写经,是人们对佛经的最高供养形式。《梵网经》云:“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又《大智度论》卷十六云:“若实爱法,当以汝皮为纸,以身骨为笔,以血书之。”刺血写经有诸多步骤和讲究,前人多有论述。

首先,古代人刺血,只从心脏以上取,或从舌头或从手指,或从手臂或从胸前处取血。刺血写经,有专门纯用血写的,也有合金、合朱、合墨、合水写的。如果用纯血书写,盛在清洁的器皿中,先用长针在血中尽力搅动,去掉血筋,这样血就不会粘笔,书写便会很流畅,如遇血凝,用生姜研磨后又可继续使用。刺血时,不可一时刺得太多。因为所采的血,久了就会发臭,无法再用来书写。如果是用手臂血,在刺后至多可接半碗。如果用不了晒干,再用水研开而用,或用血和朱红加胶做成血锭,经晒干后再用。其次,在刺血前,必须吃淡斋,减少吃食盐及大料调和品等。如果不是先戒食这些东西,就会使自己写的血经逐渐变黑发乌,而持戒所书,则字呈浅金**。第三,关于用纸。血性清淡,著纸即散,了无笔墨,成一血团。其纸必须先用白矾矾过,方可用。矾过之纸不渗,最省血。大纸店中有卖的,不需自制。另外在书写时,要一笔笔工整地用楷体书写,用行草来写经书是不提倡的。至于内容,刺血写经,目前存世的大都是《华严经》,其他还有《心经》、《金刚经》等。刺血写经对于历代的高僧们来说,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一日十字或百字,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或几十年,是人生信念的艰苦跋涉。

山东省图书馆所藏刺血写本《华严经》函套内,有佛弟子如典跋曰:“此大乘法宝乃康熙年间四明嗣法沙门深湛大师刺血书《华严经》一部。奉佛弟子颜光南成就功德于道光十五年在济宁州南门里,估货摊工出卖时,有京师成庵潘居士输财请归,送至玉露禅林方丈供奉。愿后之高僧披阅者,珍重护持,永存常住,流传法宝。惟愿人人入毗卢性海,各各登华藏玄门。”简略说明了这部《华严经》的作者和流传的经过,至于何时被山东省图书馆收藏,已无从考证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华严经》从字迹上看,描笔迹象很明显,用手抚摸时,字痕凹凸分明,不是直接用毛笔手书的,可能是先用印书用的木版在宣纸上压出字痕,然后刺血填写的,字体工整俊秀,一丝不苟,虽经历300多年的沧桑,清晰依旧,字里行间透露书写人的虔诚和执著。书的每一卷前都有木版摹印的释迦说法图,非常精美。当时民间写经祈愿十分盛行,笔者猜测寺庙在卖香火法器的同时,也用印经典的雕版不沾墨印了一些书,卖给发愿写经的僧侣和信众们,供他们描摹书写。

在我国一些古刹名寺中,也都存有刺血写本的佛经。如江苏苏州西园戒幢律寺,现藏有元代善继以舌血书写的《华严经》一部,历时20余年写成。安徽九华山历史博物馆藏有明代无瑕禅师,刺血研磨银砂,历经28年才抄写成的《华严经》。在北京云居寺有明崇祯(公元1628年)时期的僧人祖慧7卷“舌血”《华严经》。江西庐山博物馆收藏海会寺普超和尚用血抄写的《华严经》,他历时15载,因出血太多,圆寂时年仅45岁。广东省潮州开元寺现珍藏有智诚法师血书《华严经》。在福建省福州涌泉寺内,现在还藏有血书《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657册等。

法华经和华严经有什么不同,有人知道吗?

《华严经与法华经的的十种差别及两种同》华严经合论表1-3(本表根据唐李通玄长者所著《华严经合论》整理,文字部分均源自合论。)法华经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