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回流失文物
家估算了一下,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0多个博物馆中,中国流失的文物大约有167万件。在全球,中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有的是战争时期掠夺来的,有的是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窃取的,有的是盗墓贼或文物贩子走私出去的。
中国文物流失是在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后开始的。1860年10月18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中国文物史上最大的劫难。圆明园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庋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达10万尊以上。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和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等都散失殆尽。
目前,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总数多达23万余件,珍品如山。其中我国古画有数百件之多。被八国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永乐大典》、《女史箴图》、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和“考察队”窃取的敦煌画卷就收藏于此。这里的中国馆是1990年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200万英镑(约2700多万人民币)改建的,改建的目的是便于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展览。大英博物馆一向被认作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事实上,大英博物馆某些类别的收藏还要优于中国,例如敦煌画卷与经卷(经卷现已随大英图书馆一起搬出)。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除少数为爱好者捐赠外,绝大部分为大英帝国全盛时期大肆掠夺而来。近年许多国家纷纷向英国政府交涉,希望能够取回属于他们的展品。希腊为争取古代巴特农神庙埃尔金大理石雕的归还,至今仍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流失到日本的中国文物数量也非常大,且品种丰富。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文物,数量大概在数十万件。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巴黎卢浮宫国立博物馆分馆——吉美博物馆藏品的一半以上都是中国文物,达3万多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以收藏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我国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万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万件。
面对如此多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我们在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如此众多的无价之宝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和惭愧。
文物走私猖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非法文物交易价格不断攀升,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走私的巨额利润,导致全球性文物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河南、山西、陕西等文物大省,群众性的盗墓挖坟以及贩卖文物之风屡禁不绝,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行业。青海某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被毁古墓1000余座,5000多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珍品被哄抢一空。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有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在英国倒卖中国文物的犯罪嫌疑人住宅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这些唯利是图的文物贩子们是中国文物流离失所的源头,也是屡禁不止的文物犯罪的祸首。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2003年8月,深圳海关对外宣布,该关成功破获一起走私国家珍贵古生物化石的走私团伙,截获国家一级文物等国家限制出口文物共计2165件。这一案件是建国以来海关系统查获的最大一宗古生物走私案件。这批走私化石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品种之全,国内罕见。
因管理不善或监守自盗而造成的文物流失,已成为中国文物走私市场仅次于古墓盗掘的第二大来源。2003年6月18日,在因坐拥避暑山庄而久负盛名的河北承德,共有158件文物被从门禁森严的文物仓库中盗出,其中数件为堪称中国国宝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其余为国家二级或三级保护文物。案件所涉文物数量多,品级高,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博界第一大案。2003年10月9日,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管理文物的办公室副主任陈迪宽,因涉嫌贪污文物被当地检察机关逮捕,之后又有两名工作人员被刑事拘留。这个馆5000多件文物不翼而飞,也没有报案,主管部门也未作深究。2003年11月27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访谈”了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一个经营了近20年的博物馆连一个完整的账目都拿不出来,出现文物大量流失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此之前,也报道过故宫字号文物被盗流失的事,流失的原因也是难敌“家贼”。
长期以来,资金和人手不足是中国文物博物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客流量最大的上海博物馆,每年2000万元的门票收入仍不足以使其自足。有的博物馆则因为新文物的出土,不得不在既无人员补充又无资金注入的情况下,背上看守墓葬的沉重负担。近几年来,全国诸如周口店遗址这样的国宝级文化遗产,由于缺乏维护、保护资金,都纷纷陷入了困境。文物保护经费的巨大缺口在全国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目前国内许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都多少有些收入,有的单位如秦俑博物馆等的门票收入都过亿元。这些收入大部分上缴当地政府,上缴的部分返还给文物部门很困难,实际上很难做到专款专用。
海底“沉宝”“守业”难
2004年3月1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佳士得公司拍卖大厅,有1700余件精美的中国瓷器被同时拍卖。这些产自明朝万历年间的漳州瓷器是越南渔民几年前在南海的一艘中国古沉船上发现的。如此大量的中国海底文物在境外被批量拍卖已经不是头一遭。中国南海的古沉船应该超过2000艘。由于船的装载量大,因此在文物市场上形成了“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10万件以上的瓷器。
关于海底沉宝的归属问题,根据国家文物局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对于遗存于中国领海内以及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文物,无论其起源于中国或起源于外国,均属中国所有。为了获得中国文物并逃过法律制裁,海上盗宝者们使出了各种招数。比如探宝者在获得菲律宾国家博物馆的许可证后就可进行海底打捞工作,只须按协议与其共同分享打捞上来的宝物即可。但是有些探宝者利用这些国家的许可证作幌子秘密在中国海域进行打捞。外国盗宝者们将其打捞沉船的经纬度作为最高机密,从不对外公布,使外界无法找到其违法的证据。国际公约中有“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规定,于是他们钻国际法的空子,将从中国海域打捞上来的文物藏匿一段时间,等过了法律规定的确认期限,再将其堂而皇之地送往拍卖行拍卖。
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中国目前还无法对南海海域的中国沉船进行保护性打捞。尽管沉船数量很多,但是由于分布在浩瀚的大洋中,水下打捞无异于一场巨额赌博。打捞一艘比较深的沉船动辄需要几千万元。中国曾经组织过一次对一艘日本近代沉船“阿波丸”的大规模打捞工程,结果前期开支预算就高达1�2亿元。
海底沉船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其装载的文物值钱与否,人文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近年来,中国海底文物严重流失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有关部门的注意,目前中国正在着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遏制这一现象。
文物回归不惜血本
我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陆续回归。这原本是自己的东西,拿回来却花了大量血本。2003年9月,香港信德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鸿斥资700万元,以物业发展项目名义,购入圆明园乾隆御制錾花铜猪首并将其赠送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年4月,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书法国宝《淳化阁帖》最善本四卷被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从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回。据说这还是占了大便宜,此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比利时的博物馆、日本的藏家以及中国的一些拍卖行等都想要这一阁帖,出价均不低于这个数,日本人开的价是1100万美元。这四卷《淳化阁帖》在上个世纪40年代曾经在上海出现过,后来就流出国门。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为美籍犹太人安思远以30万美元拍下。
2002年12月6日,散轶多年的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研山铭》被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海外征集回国。国家文物局依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指定《研山铭》采取定向拍卖方式,在12月6日拍卖会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依法参加竞买,最终以2999万元购回《研山铭》,并由该中心代接代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放保护。这是国家设立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后收购的第一件珍品。故宫近几年在文物拍卖市场已经展示好几次大手笔了:1800万元收购张先《十咏图》、400多万元收购清石涛《高呼与可图卷》、600余万元收购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2200万元收购《出师颂》。
近年来,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中有30%左右为海外回流品。看到国人为购回国宝而奔忙不止,并且时有所获,我们在庆幸之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如果按照这些价格,数以千万计的大量流失文物,今后又将如何收回。一件件以巨款赎购根本就不现实。正因为经费短缺问题,不少国宝我们眼睁睁看着让人家买走,我们出不起那么大的价钱。2003年7月12日,康熙御用传世玉玺被海外神秘人士以600万元拍去。华辰公司在征集2003年春拍物品时,从一位海外收藏家手中征集到了这件国宝。这枚玉玺被称为“康熙御笔之宝”,仅印面就有9�5厘米见方,是康熙年号玉玺中尺寸、体积最大的一枚,在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遗失海外。康熙共有120方印章,大部分在这次国难中流失。玉玺这种文物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收藏价值不同于一般文物,它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学术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从2002年开始,国家财政第一次设立了“国家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一般安排5000万元。只能有所选择,“买回一件算一件”,以“填补文物空白”为要。大部分只能眼睁睁看着被人家买走。乾隆的《大阅图》有三件,第一件在故宫。前些时候第二件拿出来拍卖,故宫曾想以500万元收购,但人家的底价已是800万元,最后拍到了2000多万元。《康熙南巡图》一共12卷,故宫有几卷,卖方的开价高也没有买。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故宫的心理价位是1000万元,当叫到2300万元的时候,都不敢举手了,只好看着国外买家拿下了,后来进了美国的博物馆,估计永远不会再出来了。
立法保护有待加强
对非法出境的文物,世界各国少有重金赎回的先例。普遍的做法是依据法律和道义的原则,锲而不舍地竭力追索。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甚至不惜采用强硬的外交手段。2003年6月17日,美国向中国归还了6件走私文物,这是中国通过法律程序追索文物取得的一项成果。2000年3月,我国墓葬文物武士浮雕像出现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在中美两国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阻止拍卖,最终得以按照司法程序将这件文物没收为国家财产,并无偿归还给中国政府。武士浮雕像的胜利追索,开创了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合作,打击非法出口文化财产,返还被盗文物的先河。追寻文物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依靠国际刑警组织,协助各国追回被盗文物。我们现在追寻文物的主要法理依据是《国际流失文物返还公约》。但有一个问题存在,返还文物至公约生效以后实行,不溯及以往。当然,国际公约也没有肯定以前的非法流失文物的合法性。
被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文物无偿返回祖国,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人民的殷切企盼。国宝回归的前提是必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按照国际公约,于情于理,无可辩驳的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财富。若“不惜重金”赎回,确有损于中国人民的颜面和自尊,有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格。但2002年12月9日,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欧美博物馆联合发表《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表示反对将艺术品,包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依靠掠夺等非正当手段获取的文物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相抵触。按照规定,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这里所说的“没有任何时间限制”,就是不论战争何时发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归还要求。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决不放弃追索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为了打击文物走私,中国对文物出境实行许可证制度。这是国际上普遍实行的一种文物出境管理制度,未经我国文物出境鉴定机构审核许可,以任何方式携运文物出境都是非法的,是走私文物出境,都要受到法律追究。我国在禁止非法发掘、禁止文物的非法交易和严厉打击文物走私方面也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如果能得到严格执行,文化遗产受破坏的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变。针对国际文物走私猖獗的现象,亚欧一些文化官员呼吁制订一部国际公约,打击文物走私,防止文化遗产流失。目前许多国家都有针对文物走私而制订的相关法律规定,但国际社会需要一部更为详尽可行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以确保人们不会掠夺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同时保证被掠夺的文化遗产能返还给其原属国。
信札趣谈·启功
《启功》:启功(1912-2005),字元白,又字元伯。北京人,满族,爱新觉罗氏。书画家、教育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曾先后任辅仁大学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九三学社宣传部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论书绝句》《启功书画选集》《启功论书札记》《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古字体论稿》《启功絮语》《启功韵语》《启功赘语》等。
“稍痊当趋指承教” ——给陆宗达教授的信
启功先生谦逊而幽默是出了名的。在北师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先生,见面总爱称他为 “博导”。先生便言: “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 ‘拨倒’,不拨 ‘自倒’ 矣! ”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先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66岁的先生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这封写给陆宗达教授的信,是由时任文艺记者鲍文清女士带给陆教授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谦厚和诙谐,体现了先生一贯的处世原则和达观率真的天性。
该信是这样写的: “颖老先生: 贵恙大痊,甚为欣慰! 兹有鲍文清同志专往拜访,敢希惠予延见。鲍同志系外文局《中国建设》之编辑、记者,为报道专栏知名作家,采访名流,积稿甚多,皆曾在国内外发表。因仰我公为今学术界之灵光,亟有报道之要。渠与功相稔颇深,知公初愈,亦不敢久事打扰,暂作望门识荆,以后何时可以详谈,敬请当面指示,春寒仍望多加珍摄!功节前大病,感冒未愈,未敢叩起居。稍痊当趋指承教! ”落款“弟功敬上 初五”。据鲍文清女士讲,这是10多年前她在启功先生家再次采访,启功先生认为在教学方面他不值得采访,让她去采访陆宗达教授,并且亲自写了这封信,让她带着去找陆教授。对此,鲍文清颇有感慨。她说:“我去采访陆教授,他并不知内情。后来过了许久,才偶然了解到真实情形,陆教授很感动。启功先生淡于名而重友情,于此可见一斑。”
“《淳化阁帖》第4、6、7、8卷共4册为海内孤本”
——写给张文彬局长的信
启功先生的这封信写于1996年,信的背后揭示了一个富有传奇性的故事。
1995年3月,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王立梅,要赴美协商“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艺术” 展的事宜。行前,启功先生找到她说: “你这次去美国,能不能去找个叫安思远的美籍华人,据说他手中藏有北宋《淳化阁帖》3卷,请他拿到北京展览,我不见到北宋刻真本,死不瞑目。”
启功先生为何如此看重这一《淳化阁帖》呢 原来《淳化阁帖》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它全名为《淳化秘阁法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册。元代大书家赵孟頫曾这样评价 《淳化阁帖》: “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淳化阁帖》原刻本经历千余年的劫难,流传至今已是凤毛麟角。
启功提到的这个叫安思远的人并非美籍华人,他出身英国的名门望族,名叫R·H·Ellswoyth,因从小钟情于东方艺术,起了个中国名字安思远。他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斜对面的公寓里。王立梅几经周折,才找到了他。通过交谈,王立梅得知,安思远收藏的《淳化阁帖》第4卷和第6、7、8卷是他在1994年和1995年两次拍卖会上通过竞拍高价买到的。
安思远对王立梅说: “我也可以将《淳化阁帖》让给你们,但不是无偿,我们可以交换,我可以不要等价。”“你对交换的文物有目标吗 ”王立梅问。“可以交换故宫收藏的清代朝珠。” 安思远说。
回到北京,王立梅立即向国家文物局领导汇报了有关情况。文物局的领导很重视,马上和故宫博物院联系,请故宫选择可以交换的朝珠。另一方面又积极筹备《淳化阁帖》6、7、8卷及第4卷来北京展览的事情。故宫博物院挑选了3串朝珠。王立梅将朝珠的照片送给启功先生看后,启功先生专门给当时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写了这封信。
启功先生在信中写道:“美国安思远先生所藏著名古帖拓本若干种,曾在故宫展出,观者甚多。经我国专门研究者鉴定,其中宋《淳化阁帖》第4、6、7、8卷共4册为海内孤本。在我国列为一级文物(所展其余碑帖总和可抵此帖1册),极值收藏。”先生信中又写道: “窃念我故宫所存清代珠宝之属甚多,只有经济价值,而与历史文物不可并论。倘略出够资格之珍珠宝石物品,出手方不寒俭。”
张文彬局长接到此信后,又要求故宫博物院再次挑选可供交换的朝珠。王立梅又专程去故宫博物院,和当时任副院长的杨新到故宫珠宝库房挑选。王立梅说: “本来以为故宫所藏朝珠一定很多,结果确实可供选择的还真不多,好一些的都是典章制度中有记载的,不宜拿出交换,其他的真不够档次。我只好问安先生可否改换其他文物。”安思远提出故宫收藏的翡翠或家具也可以,但都未能成功。
2003年,经王立梅女士的积极斡旋,这件国宝级文物——“北宋祖刻淳化阁帖 ”最善本被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巨资从国外购得,最终回到了祖国。
启功画像 李延声
2013年末,永乐铜鎏金释迦摩尼像,以 236亿港元成交,创佛造像世界拍卖纪录;2014年末,永乐唐卡以 31 亿元天价被上海藏家刘益谦在香港拍得。2015年春纽约嘉德推出“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其中57 件佛教艺术拍品以 611075 万美元拍出。
当中国佛教艺术在短期内出现“井喷”行情之时,有人似乎突然顿悟:艺术品收藏是一种赚钱的方式。然而,笔者总以为,只将目光盯在收藏品的价钱上,只不过是一种经营行为。真正的收藏,是把人生的闲时、闲钱、闲情糅合在一点上,大俗而求大雅。收藏的真正知音,不是占有者,而是欣赏着。正像贾平凹先生所说:“我们收藏物,同时也被物所收藏。”
我想收藏更应该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
从圆明园铜兽头到《研山铭》 国宝回流有了里程碑
让流失海外的国宝回家,是中国人长久以来难以释怀的情结。随着国力日益强盛,一些有实力的收藏机构、公司和个人主动出击,通过国际文物市场购买流失的祖国文物,直接促进了海外文物及艺术品的回流,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通过竞拍以高价购得圆明园大水法前十二铜兽头中的虎头、牛头和猴头,结束了国宝飘零异国他乡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2002年 11月,流落在海外达三百年之久的宋代书法家米芾仅有的三幅大字作品之一——《研山铭》,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拍中,被国内买家以 2990万元的天价购得,最终由故宫博物院收藏,被文物收藏界认为是我国文物回流的里程碑。
《研山铭》是第一件启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抢救回归的文物。 2002年,国家财政部与国家文物局共同启动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研山铭》为该经费的第一次试水。而此前有多个文博单位多次在拍卖会上出手,显示出政府对艺术品回流的支持: 2002年中贸圣佳春拍上,北京首都图书馆以 800万元购入《孔子弟子像》 (手绘善本 ); 2002年 11月嘉德秋拍中,上海博物馆以 990万元购得《钱竟塘藏历代名人书札》,创历年古籍拍卖价格最高记录。
显而易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海外艺术品回流的一大重要因素。
回流文物艺术品在国内成交高价迭出
在十年前的中国,有人拿 3000万元买一件文物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但是今天成为了事实。经济的发展让很多人不但满足了温饱还满足了收藏爱好,而且如今不少人已经将文物收藏作为显示品位和经济实力的标志。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国内文物回流市场日益升温,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在 2002年,以中国各大拍卖公司在海外征集拍品为主的拍卖会,以创纪录的成交金额获得成功;第二次浪潮是在 2003年,以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为特征的海外文物商家直接到国内进行文物回流商品的销售;第三次浪潮就是在今年,开始出现海外收藏家团体在国外组织拍品,委托中国拍卖公司在国内进行专场拍卖。
以中国嘉德为例,在 2004年的拍卖品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海外征集来的,比例占到了总量的 40%,近两年拍出的艺术品包括: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 (2002年春拍, 2530万元 )、徐悲鸿的《春山十骏图》 (2003年秋拍, 627万元 )、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和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 (2004年春拍, 3575万元和 1650万元 )。
海外藏品数量惊人
原本“出身”就在中国的艺术品,正逐渐回流到中国,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间,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流失到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一百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而 1992年之后,一些海外收藏家开始陆续将文物艺术品拿到内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售。 1994年到 1998年,全国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拍品中,从海外征集的文物达到一万余件,截止到 2003年 10月,共计拍卖回流文物三万三千余件。而这十年来,从海外征集的文物一改过去价位偏低的状况,中、高档次拍品的比例逐年上升,刷新纪录的高价位成交拍品基本上都是回流文物,有些回流文物的成交价位已接近和达到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
据有关专家分析,旧中国文物流失国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新中国建立以后主要是两种途径流到国外:一是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二是前几年一些国外买家通过拍卖会、古玩摊子、文物商店等内地艺术品市场公开购得。与此同时,港澳台人士从内地和国外,通过购买等多种方式收藏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这些方式都是在中国艺术品没有得到国内的重视,普遍价格低廉的时期出现的。
而据了解,目前国内十余家著名文物拍卖企业中,海外回流文物已占全部拍品的 50%以上,回流文物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 60%,其中,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为中国书画和明清瓷器,海外回流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率保持在 90%以上。文物价格的“回归”,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从根本上彻底改写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物外流的历史。
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回流艺术品不仅对国家馆藏文物是个极大补充,也使许多珍贵艺术品由此进入民间,培育出一个巨大市场,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而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关注也就顺理成章了。
经济力量推动回流速度
2004年 6月,南京一家公司以 6930万元的天价竞拍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成功,开创了中国书画交易新的世界纪录,可以看成中国民间收藏力量潜力巨大的象征。富裕的江浙一带在掀起购房热潮之后,又开始将目光转向升值潜力更大的艺术品市场。这些民间投资力量的加入,极大地加快了中国艺术品的回流。
另外有个现象值得注意,一些文物通过竞拍的形式回到国内,但不久又立即转到海外,例如,曾被广泛关注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成交价高达 2530万元,刷新了当时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纪录,然而,最后的“赢家”其实是美国一家美术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国内的企业或投资者往往缺乏独立的鉴定和判断力,对瞬息万变的拍卖市场尚不太适应,片面追求保值、增值或带有“捡漏”的侥幸心理,导致难以成交。上海博物馆在得知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有意出让宋拓本《淳化阁帖》,立即抢先出手,最终以 450万美元购得此本,让启功先生感叹“不见此帖,我死不瞑目”的“我们的国宝”回到国内。
国家的支持自然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推动力量,恐怕还是中国这些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消费力。“盛世兴收藏”,这是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年代都可能出现的现象,中国这些年来国力的极大增强,为艺术品回流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例如美国在“二战”过后,国力空前强大,所以他们在国内兴建了许多博物馆,这一时期在欧洲大举购买名画。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海外文物回流改写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物外流的历史。随着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踏上回国之路,全球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已经开始重新整合,中国文物价位正在迅速接近或达到国际市场水平。而中国文物高价位的诞生,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藏家的关注,这也就促使流失的中国文物加快了朝国内移动的速度。
双边协议
我国已与多国签订文物返还双边协议
2011年3月11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外樱花盛开,一场签字仪式正在进行。
在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见证下,14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结束一年多的“颠沛流离”,正式被返还给中国。
这14件文物中不乏珍品:距今约1600年的北魏赤陶马、距今近1500年的北齐石灰佛像、距今1400年的隋代骑士陶马,还有唐代马雕像、宋代菩萨头像等。
它们之所以能够归家,要归功于中美之间的一项双边协议。两国于2009年1月签署了合作打击文物走私的谅解备忘录,并加强了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美国还发起了“长城行动”,专门打击走私中国文物来美的不法行为。
这14件文物,就是“长城行动”中的成果,由美国执法部门在纽约、阿拉斯加州和新墨西哥州三地查获的。
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些旨在打击文物犯罪、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的国际条约。如,1954年的《海牙公约》,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简称“1970年公约”),以及1995年通过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简称“1995年公约”)等。其中“1970年公约”迄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批准加入,是目前最重要的控制文物非法流转的国际公约。
多边国际公约影响大,但也有缺点:针对性较差。“多边公约是各方博弈的结果,条文规定大都较抽象,没有溯及力。所以近年来,我国与美国等18个国家签订了关于防止文物非法出入境以及促进文物返还的双边协议,并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成功实现了多批珍贵文物的返还。”霍政欣介绍。霍政欣多年来聚焦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是去年中国携手多国发布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跨国诉讼
历时1年半,五代时期“武士”终归国
当协议不成时,则要诉诸法律。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就是经历了一年多惊心动魄的跨国诉讼,才最终回归。
2000年初,国家文物局接到了一个消息,美国佳士得拍卖行将在3月拍卖一件中国文物——五代时期节度使王处直墓甬道处被盗的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1994年,一伙盗墓人用炸药和挖竖井的方法盗开了王处直墓,洗劫了随葬品,并将镶嵌在甬道和前室四壁的十块浮雕盗走,其后贩卖到中国香港。六年间,这批文物不知辗转至何方,直到2000年,出现在纽约的中国文物拍卖会上。
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立刻与美国方面联系,希望其阻止拍卖活动,并将文物返还中国。美国政府同意协助,但需中方提供法律文件和证据证明这件拍品是被盗的文物,比如失窃现场勘察报告、照片、警方立案报告等等。
在收到中国方面提供的证据后,纽约州南区美国地方法院于2000年3月21日通知克里斯蒂拍卖行停止对这件拍品的拍卖,同时下达了民事没收令,授权美海关总署纽约中心局没收武士像。一周后,美国海关官员查扣了这件中国文物。
不过,拍品委托人辩称此武士浮雕为其祖传文物,已拥有10年以上的历史。对此,河北省出示了包括浮雕与被盗现场遗留痕迹尺寸相同的证据,并出具了考古专家的证明。美国司法部门决定依法起诉这个香港货主,国家文物局代表中国政府参与诉讼。
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美国司法部门最终做出裁决,将浮雕武士像无偿归还中国政府。2001年5月26日,王处直墓的彩绘石雕武士像返回中国。
“法律的诉讼渠道,是不得已但也是很有用很重要的手段。”霍政欣介绍说,在绝大部分国家,诉讼需要一审二审三审,而且受制于当地民法善意取得和取得实效的限制,所以“诉讼耗时耗力”。但诉讼也有其好处,“一旦打起民事诉讼,会对对方尤其是机构和专门从事文物交易的文物商形成很大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应对诉讼,还要面临买卖非法流失文物的信誉下降风险。”
巨资回购
“竞拍文物会赋予非法流失文物合法性”
数据显示,目前国际海外文物的回流,有90%是靠回购,即个人或者机构参与国际市场上的商业拍卖,将文物买回来;我国也成立过流失文物的回购基金会。
1957年我国花巨款回购了著名画家韩湟的《五牛图》。2002年国家启动了珍贵文物征集转向资金,并花了2999万元买回了国宝级文物:宋代米芾的《研山铭》手卷,此后又先后花费2亿多元买回了包括战国虎形佩等在内的多件文物。机构和企业、个人也回购过不少文物:上海图书馆1998年花450万元从佳士得拍卖行买回了《翁氏藏书》;保利集团2000年斥巨资买回了圆明园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铜像。
但这种方式也引发了争议,并抬高了回购价格。仅以青铜兽首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一只兽首最高成交价也只有25万美元,保利集团2000年回购的牛首、猴首,两个花去了1593万港元;随后一只虎首耗资1544万港元,此后青铜马首的价格飙升至6910万港元。
霍政欣对采取回购方式让流失文物回家并不认可。他认为,应该禁止或者至少不鼓励国有机构参与非法流失文物的拍卖,对国有企业回购的行为也不应该提倡。“如果国有文博机构参与非法流失文物的商业拍卖,会给外界留下中国对这些非法流失文物合法性认可的证据,在法律上对今后的追索不利。”霍政欣说,“几年前中国流失的文物在国外拍卖,最后是中国两个机构在竞价。”
回赠、谈判
互惠安排换回被盗菩萨立像
2013年,皮诺家族向中国捐赠了价值连城的青铜鼠首和兔首,热极一时。
2000年,中国追索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的事情,被纽约的收藏家安思远了解到。他也曾在香港买过一件尺寸相同的武士浮雕,于是他主动联系国家文物局,并将彩色照片寄到中国,请求验证。经比对,这幅浮雕的雕刻手法、彩绘及石料加工与拍品一样,正是一对。经磋商后,安思远同意将这件文物无偿捐赠给中国。
但通过这种方式回家的文物,毕竟是少数。
除了上述四种方式之外,霍政欣还介绍了一种方式:直接谈判,即我国的文物机构和对方的博物馆等机构谈判。山东博兴县1994年被盗的精美北朝菩萨立像,就是这么回归的。
2000年时,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这尊被盗菩萨像出现在日本美秀博物馆的展览中。
“日本当时没有加入这方面的国际公约,而且美秀博物馆提供的证据也表明,当初是善意购得,所以从法律上追回来很难。”霍政欣回忆到,当时国家文物局通过各种渠道和美秀博物馆展开了谈判,而后者也非常希望今后能和中国有更多的文化交流。经过一年左右谈判,美秀博物馆同意把文物无偿地返还给中国。
“我们也做了互惠安排,当时美秀博物馆迎来建馆70周年的活动,我们同意其延展纪念,等活动结束后再给我们。”2008年1月,这尊菩萨立像在完成日本7年借展后,终于从日本回归祖国,并入藏山东省博物馆。
除此之外,霍政欣介绍说,国外一些国家,如埃及、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国也通过第三方斡旋的方式要回流失文物。他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关于促进文物返还及归还原属国的政府间委员会,主要是协助两个国家解决现存国际条约没有办法适用情况下,相关文物的权属纠纷问题。
各国如何追讨文物?
不少文明古国曾经历侵略掠夺,在现代社会之中他们通过努力追回,其中有许多成功的实践。
被盗文物
对馆长提起刑事诉讼
为追回被盗文物,意大利的手段可以说最为严厉。2005年,意大利正式对美国著名博物馆盖蒂博物馆的馆长特鲁厄提起刑事诉讼,指控其购买被**的意大利文物。盖蒂博物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博物馆很快解雇了特鲁厄,还花了1600万美元的律师费,和意大利达成协议:将来源有问题的40件博物馆藏品归还给意大利,远超意大利当时所追索的文物数量。此案之后,美国的主要博物馆都“怕了”意大利,次年在没提起刑事诉讼情况下,各大博物馆也纷纷将来源有问题的藏品归还给意大利: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返还意大利20件文物;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返还意大利13件重要文物……
战争损毁
抵还等量类似文物
欧洲有比较成体系的文物返还实践,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明确提到了这一问题,规定德国和奥地利等战败国,必须无条件归还从其他国家劫掠的文物。德国必须在比利时政府提出要求的三个月内,重建在战争中被德国焚毁的鲁汶大学图书馆;对于战争中焚毁的珍贵手稿、图书、地图及其他文物,德国必须依据“以书还书,以手稿还手稿”原则,以同等数量,相同或相类的其他文物相抵还。
二战掠夺
民间组织发起谈判
日本也劫掠了不少朝鲜半岛的文物。1965年日韩签订《日韩基本条约》,双边关系恢复正常化。日本此时向韩国返还了大量文物。韩国民间组织“收回朝鲜王朝实录委员会”同东京大学进行了多次谈判,2006年成功要回了东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的韩国古籍朝鲜王朝实录,为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解决二战期间被日本掠夺文物的返还树立了很好的先例。
二战后,德国根据法律和协议,归还给了犹太人很多文物;此后美国和苏联又将原属于德国的部分艺术品和文物归还给德国。
侵略掠夺
租借方式“归还”
公元1866年当时的法兰西帝国出兵朝鲜半岛,战败撤退时掠走朝鲜王朝大批外奎章阁图书(奎章阁是朝鲜时代的王宫图书馆,外奎章阁是其分阁)。韩国政府从1991年就开始与法国交涉,要求其归还。但法国称,图书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已属法国国有财产。1993年法国时任总统密特朗访问韩国。当时韩国要建高铁,法国希望能够为合作创造良好气氛,于是当时密特朗将其中一本书租借给韩国。此后韩国不断谈判,2010年G20峰会在韩国召开,李明博和萨科齐再次谈到了归还古书一事。随后双方签订协议,法国同意把所有外奎章阁图书以租借方式还给韩国,每个租期为5年,到时自动续期,相当于无限期地归还给了韩国。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下专门成立了文物归还管理局。2002年起,埃及通过与世界各个国家的博物馆、各大拍卖行以及个人收藏者的沟通、交涉或协商,已从瑞士、美国、英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追回了5500多件流失的文物。2009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宣布,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归还流失的文物以前,埃及将中止与卢浮宫博物馆的一切合作。当年法国文化部就此回应称,法国政府已决定将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古埃及法老时期的5件文物归还给埃及。
于我来说,艺术收藏为世间最妙的事业,你永远不会厌倦,也不会有终点生活总是趣味盎然。
――安思远
追忆
文/ 曹星原
历史是个奇怪的现象和存在,有时候是以事传人,有时候又托人传事。换句话说,一件事情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可以使一个人本来不足为奇的人进入历史,或者由于一个著名人物的介入使得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成为历史事件。
海外的著名藏家几十成百,独独安思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被过誉为“亚洲艺术的教父”。这样的体面和辉煌让几年前去世的大藏家王季千情以何堪?同住纽约的王季千出身苏州豪门,20世纪初到了美国之后把着手教会了一批美国人如何鉴定、如何收藏、如何写字、如何理解中国的笔墨。
安思远在公寓中
在85岁高龄时,安思远不小心摔倒在其纽约住宅而作古,于是所有留下来的私人收藏进行了拍卖,连着七天拍了六场,全部收藏散去、斩获816亿元人民币,引起了正走入收藏和艺术品交易高潮的中国藏家、古董商以及许多人的关注。当然,不可避免的,有人对这六场拍卖也有一些微词。
比如有人就认为那一对黄花梨的圈椅卖了900多万美元有点超出椅子在当下所应有的价值。
艺术品的民间收藏在欧美已经形成了有规模的商业模式,而且也派生了一系列规范和做法。以我个人的看法,安思远家里留存的东西不是一个收藏家的格局而是一个著名的古董商的家底。
我唯一一次去他的家里虽然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但是观感仍然比较震撼。进门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小玩意太多,看不过来,觉得自己像是阿里巴巴走进了一个宝库一样。第二个感觉是收藏无序。这些藏品,与其说是为了某种收藏目的淘来的,不如说是因为作为古董商的他特别喜欢而不舍得出手,或者是其他原因没能出手的结果。
一个藏家有自己的喜好与关注,从家里的摆设基本可以看出来。
一般来说藏家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专类收藏家只各处搜罗某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或者某一种题材的作品,甚至是含有某一种图像的一切东西。比如我认识一对母女收藏家专门收藏含有蜻蜓的一切东西。另一类是纵向收藏。也就是以美术史发展为线索、收藏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再一类是横向收藏,尽可能多地将同一时代的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在收藏中表现出来。还有一类是涵盖性收藏;涵盖性收藏比较宏大,其中包含了纵向收藏,在纵向收藏中对有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或画家做了横向收藏,甚至专类收藏。
一般来说,严肃的藏家身边都有两类人:一类是古董商,另一类就是美术史家。加拿大艾伯特大学的前校长,现任校董的三迪麦克泰格和夫人瑟利雅麦克泰格作为新入中国古董收藏的强手,周围就有古董商安思远、张宏、英国的美术史家韦驮,以及美国的一些美术史家。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麦克泰格夫妇进入了中国艺术品的收藏界,而且直接定位为以宫廷的作品和器物为主。
在1970年代,乾隆时期的东西并不值钱,但是作为新出道的藏家,这个定位含有深意:首先,宫廷的背景永远带有至高无上的色彩;其次,乾时期的东西虽然当时不值钱,但是毕竟乾隆帝是以收藏著称并指导了清宫后期收藏的规范化。所以在这个定位之内,只要进了清宫的或者是出自清宫的艺术品都被纳入麦克泰格的收藏体系。因此他们的收藏定位是涵盖性的、同时把乾隆时期作为横向关注。
到了20世纪80年代,麦克泰格家族的收藏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于是她和丈夫就请了一批她们一直依赖的古董商和艺术史家,包括我也在内,把她的东西全部鉴定评估一遍。我本人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那件应该算董其昌绝笔书法。无论是从笔墨的老辣遒劲还是从款识的时间上看,都是在董其昌最后的日子时写的。
住在麦克泰格家的那几天,我对安思远的了解多了起来。安思远本是美国人,年轻时,遇到在耶鲁大学教中文的王方宇教授,王教授不但给他取了这个令人过目不忘的名字,而且也是领他进入中国收藏和中国文化的人。
安思远的好学和聪慧使他逐步走入这一行当的中心并且慢慢地在纽约为自己做出了品牌。安思远纽约的拍卖预展,拍卖前的预展我们都去看,好几次就在拍卖公司的库房里跟安思远站在那儿聊天。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出手了一件大作品,心里十分高兴,挥着他那戴着巨大的镶金翡翠戒指的手,叼着巨大的雪茄烟说,星原,我今年活儿全干完了,可以休假了,跟我们一起出去玩儿。我说这才几月啊!他说不光是今年,明年的活儿都做完了。
万分得意自己的斩获,他带我去看那件天价古董。这就是古董商和收藏家的区别;藏家死也不肯出手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商人,虽然欣赏好东西,只要卖得出好价钱的东西,他都会出手卖了。
安思远在纽约大道的家
所以他的日子是在一边卖,一边买的节奏中行进的。不过他仍然把他最喜欢的东西留在身边,比如他从不离手的那个翡翠大戒指。现在这个戒指的去向是一个谜,有文章说拍卖七天之后,这个戒指也没出现。
就在麦克泰格做全部收藏评估那次,每天吃饭时,我被安排坐他旁边。他很会谈话,饭桌上的声音最有穿透力。
聊着聊着,他突然把手伸给我看,说:“星原,你见过这么漂亮的翡翠吗?你觉得这个翡翠怎么样?”我说不错,他对我的回答很不以为然,说:“只是不错啊,你以前见过几块这么透明、这么漂亮、这么大的翡翠?你就说了个不错!这是顶级的,再没有这么大的了,我永远不会让它离身。我专门到香港请了金匠,让他按我自己的设计做了个金戒指把这块翡翠镶在这儿。我戴在手上永远不离身。”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比划,一不小心,他的戒指就碰上了邻座的高脚酒杯,把那酒杯给打破了。三迪麦克泰格马上说:“打个酒杯没关系,戒指留给我们就行了。”安思远马上回答,这戒指我是到死都不离身的,我死了,戒指跟着我走。
瑟莉亚跟着就说:“这戒指你带不走。你死了,我去给你送葬,顺手把戒指脱下来我带走,玩笑。”安思远很认真地说,你带不走,你拿不走,我知道快要死了,我就把它吞下去。
大家说到这种时候,已经不能再往下接了,喝酒喝酒,那时候家里的佣人已经把酒杯换了,酒也换了,就接着喝酒,就过去了。
安思远一生收藏在七天内散尽,但这个戒指没出现。
专家估算了一下,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0多个博物馆中,中国流失的文物大约有167万件。在全球,中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有的是战争时期掠夺来的,有的是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窃取的,有的是盗墓贼或文物贩子走私出去的。
中国文物流失是在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后开始的。1860年10月18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中国文物史上最大的劫难。圆明园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庋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达10万尊以上。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和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等都散失殆尽。
目前,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总数多达23万余件,珍品如山。其中我国古画有数百件之多。被八国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永乐大典》、《女史箴图》、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和“考察队”窃取的敦煌画卷就收藏于此。这里的中国馆是1990年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200万英镑(约2700多万人民币)改建的,改建的目的是便于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展览。大英博物馆一向被认作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事实上,大英博物馆某些类别的收藏还要优于中国,例如敦煌画卷与经卷(经卷现已随大英图书馆一起搬出)。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除少数为爱好者捐赠外,绝大部分为大英帝国全盛时期大肆掠夺而来。近年许多国家纷纷向英国政府交涉,希望能够取回属于他们的展品。希腊为争取古代巴特农神庙埃尔金大理石雕的归还,至今仍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流失到日本的中国文物数量也非常大,且品种丰富。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文物,数量大概在数十万件。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巴黎卢浮宫国立博物馆分馆——吉美博物馆藏品的一半以上都是中国文物,达3万多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以收藏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我国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万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万件。
面对如此多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我们在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如此众多的无价之宝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和惭愧。
文物走私猖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非法文物交易价格不断攀升,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走私的巨额利润,导致全球性文物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河南、山西、陕西等文物大省,群众性的盗墓挖坟以及贩卖文物之风屡禁不绝,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行业。青海某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被毁古墓1000余座,5000多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珍品被哄抢一空。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有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在英国倒卖中国文物的犯罪嫌疑人住宅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这些唯利是图的文物贩子们是中国文物流离失所的源头,也是屡禁不止的文物犯罪的祸首。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2003年8月,深圳海关对外宣布,该关成功破获一起走私国家珍贵古生物化石的走私团伙,截获国家一级文物等国家限制出口文物共计2165件。这一案件是建国以来海关系统查获的最大一宗古生物走私案件。这批走私化石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品种之全,国内罕见。
因管理不善或监守自盗而造成的文物流失,已成为中国文物走私市场仅次于古墓盗掘的第二大来源。2003年6月18日,在因坐拥避暑山庄而久负盛名的河北承德,共有158件文物被从门禁森严的文物仓库中盗出,其中数件为堪称中国国宝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其余为国家二级或三级保护文物。案件所涉文物数量多,品级高,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博界第一大案。2003年10月9日,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管理文物的办公室副主任陈迪宽,因涉嫌贪污文物被当地检察机关逮捕,之后又有两名工作人员被刑事拘留。这个馆5000多件文物不翼而飞,也没有报案,主管部门也未作深究。2003年11月27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访谈”了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一个经营了近20年的博物馆连一个完整的账目都拿不出来,出现文物大量流失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此之前,也报道过故宫字号文物被盗流失的事,流失的原因也是难敌“家贼”。
长期以来,资金和人手不足是中国文物博物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客流量最大的上海博物馆,每年2000万元的门票收入仍不足以使其自足。有的博物馆则因为新文物的出土,不得不在既无人员补充又无资金注入的情况下,背上看守墓葬的沉重负担。近几年来,全国诸如周口店遗址这样的国宝级文化遗产,由于缺乏维护、保护资金,都纷纷陷入了困境。文物保护经费的巨大缺口在全国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目前国内许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都多少有些收入,有的单位如秦俑博物馆等的门票收入都过亿元。这些收入大部分上缴当地政府,上缴的部分返还给文物部门很困难,实际上很难做到专款专用。
海底“沉宝”“守业”难
2004年3月1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佳士得公司拍卖大厅,有1700余件精美的中国瓷器被同时拍卖。这些产自明朝万历年间的漳州瓷器是越南渔民几年前在南海的一艘中国古沉船上发现的。如此大量的中国海底文物在境外被批量拍卖已经不是头一遭。中国南海的古沉船应该超过2000艘。由于船的装载量大,因此在文物市场上形成了“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10万件以上的瓷器。
关于海底沉宝的归属问题,根据国家文物局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对于遗存于中国领海内以及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文物,无论其起源于中国或起源于外国,均属中国所有。为了获得中国文物并逃过法律制裁,海上盗宝者们使出了各种招数。比如探宝者在获得菲律宾国家博物馆的许可证后就可进行海底打捞工作,只须按协议与其共同分享打捞上来的宝物即可。但是有些探宝者利用这些国家的许可证作幌子秘密在中国海域进行打捞。外国盗宝者们将其打捞沉船的经纬度作为最高机密,从不对外公布,使外界无法找到其违法的证据。国际公约中有“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规定,于是他们钻国际法的空子,将从中国海域打捞上来的文物藏匿一段时间,等过了法律规定的确认期限,再将其堂而皇之地送往拍卖行拍卖。
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中国目前还无法对南海海域的中国沉船进行保护性打捞。尽管沉船数量很多,但是由于分布在浩瀚的大洋中,水下打捞无异于一场巨额赌博。打捞一艘比较深的沉船动辄需要几千万元。中国曾经组织过一次对一艘日本近代沉船“阿波丸”的大规模打捞工程,结果前期开支预算就高达1�2亿元。
海底沉船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其装载的文物值钱与否,人文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近年来,中国海底文物严重流失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有关部门的注意,目前中国正在着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遏制这一现象。
文物回归不惜血本
我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陆续回归。这原本是自己的东西,拿回来却花了大量血本。2003年9月,香港信德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鸿斥资700万元,以物业发展项目名义,购入圆明园乾隆御制錾花铜猪首并将其赠送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年4月,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书法国宝《淳化阁帖》最善本四卷被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从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回。据说这还是占了大便宜,此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比利时的博物馆、日本的藏家以及中国的一些拍卖行等都想要这一阁帖,出价均不低于这个数,日本人开的价是1100万美元。这四卷《淳化阁帖》在上个世纪40年代曾经在上海出现过,后来就流出国门。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为美籍犹太人安思远以30万美元拍下。
2002年12月6日,散轶多年的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研山铭》被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海外征集回国。国家文物局依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指定《研山铭》采取定向拍卖方式,在12月6日拍卖会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依法参加竞买,最终以2999万元购回《研山铭》,并由该中心代接代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放保护。这是国家设立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后收购的第一件珍品。故宫近几年在文物拍卖市场已经展示好几次大手笔了:1800万元收购张先《十咏图》、400多万元收购清石涛《高呼与可图卷》、600余万元收购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2200万元收购《出师颂》。
近年来,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中有30%左右为海外回流品。看到国人为购回国宝而奔忙不止,并且时有所获,我们在庆幸之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如果按照这些价格,数以千万计的大量流失文物,今后又将如何收回。一件件以巨款赎购根本就不现实。正因为经费短缺问题,不少国宝我们眼睁睁看着让人家买走,我们出不起那么大的价钱。2003年7月12日,康熙御用传世玉玺被海外神秘人士以600万元拍去。华辰公司在征集2003年春拍物品时,从一位海外收藏家手中征集到了这件国宝。这枚玉玺被称为“康熙御笔之宝”,仅印面就有9�5厘米见方,是康熙年号玉玺中尺寸、体积最大的一枚,在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遗失海外。康熙共有120方印章,大部分在这次国难中流失。玉玺这种文物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收藏价值不同于一般文物,它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学术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从2002年开始,国家财政第一次设立了“国家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一般安排5000万元。只能有所选择,“买回一件算一件”,以“填补文物空白”为要。大部分只能眼睁睁看着被人家买走。乾隆的《大阅图》有三件,第一件在故宫。前些时候第二件拿出来拍卖,故宫曾想以500万元收购,但人家的底价已是800万元,最后拍到了2000多万元。《康熙南巡图》一共12卷,故宫有几卷,卖方的开价高也没有买。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故宫的心理价位是1000万元,当叫到2300万元的时候,都不敢举手了,只好看着国外买家拿下了,后来进了美国的博物馆,估计永远不会再出来了。
立法保护有待加强
对非法出境的文物,世界各国少有重金赎回的先例。普遍的做法是依据法律和道义的原则,锲而不舍地竭力追索。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甚至不惜采用强硬的外交手段。2003年6月17日,美国向中国归还了6件走私文物,这是中国通过法律程序追索文物取得的一项成果。2000年3月,我国墓葬文物武士浮雕像出现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在中美两国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阻止拍卖,最终得以按照司法程序将这件文物没收为国家财产,并无偿归还给中国政府。武士浮雕像的胜利追索,开创了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合作,打击非法出口文化财产,返还被盗文物的先河。追寻文物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依靠国际刑警组织,协助各国追回被盗文物。我们现在追寻文物的主要法理依据是《国际流失文物返还公约》。但有一个问题存在,返还文物至公约生效以后实行,不溯及以往。当然,国际公约也没有肯定以前的非法流失文物的合法性。
被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文物无偿返回祖国,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人民的殷切企盼。国宝回归的前提是必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按照国际公约,于情于理,无可辩驳的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财富。若“不惜重金”赎回,确有损于中国人民的颜面和自尊,有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格。但2002年12月9日,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欧美博物馆联合发表《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表示反对将艺术品,包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依靠掠夺等非正当手段获取的文物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相抵触。按照规定,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这里所说的“没有任何时间限制”,就是不论战争何时发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归还要求。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决不放弃追索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为了打击文物走私,中国对文物出境实行许可证制度。这
如何追回流失文物
本文2023-10-26 17:55: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