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的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丹道的介绍,第1张

 丹道修炼源自黄老列庄养生思想,丹道的修炼在战国时期已然盛行,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下,对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丹道的介绍。

 丹道

 丹道修炼源自黄老列庄养生思想,丹道的修炼在战国时期已然盛行,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下,对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即是人的潜意识最深层处理性与感性的觉悟,对人命运的根本改变,由之长生久视是最终极的追求与向往。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

 《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和《阴符经》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丹道的基本资料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 ,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丹道释名

 1、丹者一也。以纯阳为本,归一为用,修持内景功夫,内炼气脉,以结内丹者,不离大道大法,故曰丹道家。

 2、丹家朱也。以阳火为本,阴质为用,所炼丹药,属于纯阳,名曰外丹。炼外丹亦不离大道大法,故曰丹道家。

 世有称为丹灶家,盖从采炼外丹,立炉安鼎而言,曲解为丹灶家耳。

 可知修持“内景”以结内丹,以藉外丹为助,具有各种法门者,谓之丹道家。

 故丹道家以修持内景结自身内丹为主,炼外丹为辅,以医药度人间苦厄,则为修积外功,在次第上属次要者也。又,丹法属“有部”的“小乘法”。

 故各宗各派,不能离此传统次第。苟能超其次第者,在宗教界而论,则为地上菩萨,非丹道家小乘法所能望其项背矣。

 然因其立法属于“有部”,故具有物质基础,所谓祛病延年者,皆医药之用。

 3、丹道家各宗各派之内容及其讹传。丹道家自晋后至于唐时符节不能统一,派别纷起,其大者以五岳为代表,现在所知者,武当派及青城派二派,为金莲正宗,具备心法药法各种法门,较得丹道之全。

 武当派居位最尊,为五岳之首,其余各派于心法心药,性功和命功,各有所偏。其余小宗派中之修命功者,流而为武功,炼药物者,局限于治伤,虽有丹道之名,而无其实矣。

 4、武当派。命功与性功之修持,俱甚高明,其教下之证得成就者甚多,丹药中用于性功尸解坐化之大还丹在元婴未成之前,用于转世夺舍移居坐死关之固魄胶(无此胶之助,不能成就,相当于佛家所说之四果徒,惟四果徒中无坐死关一门),各宗派于需要时,皆往拜请。

 又用于命功中,武功治伤科之八步回生丹和铁扇散,亦著称于各宗派。

 5、青城派。性功与命功之修持,以专修少阳脉为基本功夫,修持有得者,长年仅着单衣或夹衣一件寒暑不侵,教下之证得成就者极多。

 丹药以五行丹为各宗派所景仰的,外功上,用毒龙丹,有二十四候之传授,是为精到,其法是根据一百二十种病,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为二十四候以统摄之,盖其作用,因人身之病,不能离天地阴阳气机的“升降开合”之作用,合乎其疾之气机者,必能有益无损。

 例如春生时,阳陷于阴者,其阳亦必因之有升,以升药从其性而治之,其效大彰,虽阴虚火炎者,投以此药,则从其性而发越之,亦可无害也。故其门下以之治病者,皆能有功。

 6、华山派。武当派传自华山,因邱祖故,符节之传,归于武当,故其内容及修炼法诀,与武当派完全相同,药物中以松针不老丹为最,非他派所能及,盖得地利与遍山皆松之利耳。炼气士之坐茅蓬者,皆往请为服饵,其次为各种花露,亦著称于各派。

 a松针为初坐茅蓬者,辟谷时必要之服饵,于清明春分间炼之,共炼七次(一般只炼三次),法以初生松针,用水鼎配合桑柴灰炼之,先将松针内之血水炼出,再将余味炼尽,至秧黄甘淡为度。

 b松针得木火之精,为纯阳之物,以阴中之阳为大用,又能耐寒,三冬不凋,色青中空,而炼出之汁其红如血,将此种阴质炼出后,方能以阴中之阳为用,在修炼上善伏三尸虫,可耐饥渴;治病用于内科,可通经活血;用于痹症,可外用内服;用于外伤,可止血生肌;用于服饵,可耐饥寒。白龙丹青菜汁能解之。

 7、峨嵋派。性功与命功之修持,以《黄庭内景经》、《黄鹿外景经》、《阴符经》和《清净经》的功法和劝理来炼修气修脉。

 丹道的起源

 远古即产生

 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偶尔出现“气功”的提法,亦无完整的解释。而内丹是气功修炼的一种形式,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其理论思想与中医思想不谋而合,经过丹能在经络里的不断疏通,从而达到“经络全通、百骸俱暖”高质量生活状态,大多数门派的修炼步骤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筑基炼己:“炼精化气、练气化神,其中的这个过程便是伴随着筑基炼己,明心见性的过程”必须同时进行,否则道理不明,身体不行,根本无法修得炼精化气,练气化神之阶段,更别说之后的炼神还虚,聚虚合道)。从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可见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修炼气功内丹术。气功内丹术不是东汉道教的产物。而是中华民族自古有的产物,是对我们民族养生的眷顾,由此产生的中医学皆是由此出。

 基础

 气功丹道修炼术的理论基础是《周易》、《道德经》,这两部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

 中华道家修炼,源远流长。相传自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开始,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可

 自然 丹道

 见,黄帝之前,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修炼气功了。"河图"、"洛书"正是这一时期光彩照人的金丹大道起源的历史记录。开天地人三才整体观模式,也是贯通古今"易学"的原始模型。《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易"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但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易"的原理就是一阴一阳的变化,它是宇宙中对立统一规律的精辟描述。易理是金丹大道的理论基础。掌握阴阳规律,掌握宇宙旋律,掌握人体的节律,是修炼气功及金丹大道的诀窍。

 中华道家的老子、列子和庄子,都精于修养之道。司马迁《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说明老子很长寿。庄子在其著作之中 ,己述有坐忘、心斋、导引、吐纳、缘督、踵息等修养方法。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列子修养方法是后世真一内丹的渊源,后人并有所发展)《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从中华道家到道教,虽在形式上增添了宗教仪式等内容,然其修炼主旨却始终贯穿,成为中华道家的优良传统。历代中华道家人士皆以自己的身心作为试验,进行人体生命的可贵探索,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气功修炼学,形成了完整的理法体系。

 老子的《道德经》把金丹大道的理论推向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他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而无不为"是他道德观的根本,又是古典道生术(高功能气功)理论的高度概括。尤其是他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得其一,万事毕。""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等精辟的论述,为修炼金丹大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经验。

 早期丹家

 东汉时为道教气功内丹学奠基的著作,当推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后世尊为"万古丹经王",开创出"丹道"修炼体系,是我国第一部金丹大道理论专著。把人体当作炉鼎,以体内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烹炼,使精、气、神凝聚互结,产生真种,结成金丹。。《参同契》用《易经》的卦爻来描绘人体真炁周天运行的规律,并提纲挈领地讲述了炁功功法的要领。《参同契》的出世标志著内丹学的形成,也被认定为世界炼丹史上最古老的理论性著作。分上、中、下三篇,下篇附《鼎器歌》,内有提到:“真阳自动,元精出炉,下至会阴穴,以手法逆回鼎中,化为甘露。”魏伯阳将人体真炁运行的规律同天地间日月运行、阴阳消长的规律统一起来,又首次把金丹术和炁功纳入一个理论框架之中,这实际上为炁功比附金丹术(外丹)而称为内丹开了先河。《参同契》的内丹系性命双修而较重性功,为内丹学奠定了一整套理论框架和名词术语,被后世内丹家尊为“万古丹经王”。

 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早期经典。上清派擅长于存思气功,借存想身神(发神、脑神、眼神、心神、肝神等)调动人体器官的功能,通过咽津固精、积精累气进行气功修炼。《黄庭经》中指明了三丹田的部位,论述了它们在真炁运行中的作用,并将元炁称为“玄丹”,说明经中包含了早期的气功功法。《黄庭经》是继《参同契》之后又一部为气功学奠基的经典著作,这部书至今仍是必须诵习的珍籍。

 早期的气功功法,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也有记载。这种丹功都是由存思、行气和咽津相结合,以意引元炁在三丹田之间运行。葛洪称它为“真人守身炼形之术”,其功法是:“夫始青之下月与日,两半同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谨勿失。既往不追身将灭,纯白之气至微密,升于幽关三曲折,中丹煌煌独无匹,立之命门形不卒,渊乎妙矣难致诘!”值得注意的是,葛洪《内篇》中已详言三丹田的位置,在这段口诀中又有“中丹”之称(“中丹煌煌独无匹”),再加上《黄庭经》中“玄丹”、“子丹”(“子丹进馔肴正黄”)的提法,说明在晋代道教中已将炁功看作炼丹了。

 继承发展

 自南北朝,道教中各类气法并出,五花八门,其中以上清派的存思、守一气功最著。陶弘景编著的《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中就有服气、内视、导引等多种内炼功法。至南朝时,僧人大量引道入佛,如名僧昙鸾、智顗、密宗等等。慧思“为护法故求长寿命”,称“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大正藏》卷四六),内丹、外丹之名遂见于史籍。佛教密宗之说多类道教,包括有道教所擅的服气、服石、炼药、外丹、符祭等方术,追求长生成仙,其与道教的渊源关系,可能早在善无畏、金刚智等人唐弘密之先。据印度传说,1500年前(当中国南北朝初),有华人塔哈乌江至孟加拉一带传授中国密宗(即道教仙术)。印度教密宗经典《度母秘义经》、《摩诃支那功修法》、《风神咒坦特罗》、《须弥山坦特罗》等,皆称印度密宗的“支那功”来自中国。根据泰米尔文密教经典,南印度密教的十八位“成就者”(修行完成了的人)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其泰米尔名字为博迦尔(Bogar)与普里巴尼(Pulipani),这两位大师写过许多关于梵咒、医术和炼丹术的著作,他们于西元3世纪到印度伽耶等地传播道教的医学与化学思想,在印度的化学史与密教史上有重要地位。佛教密典中类似道教仙术之说,大概间接地渊源于印度教密宗,或直接源于道教。

 南北隋初时期,《周易参同契》在社会上公开传布,促进了内丹学的发展。据《罗浮山志》载,青霞子苏元朗于隋开皇中 来居罗浮,归神丹于心炼,“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唐代丹家以张果与司马承祯对内丹学之发展贡献最著。

 隋代道士苏元朗将《龙虎经》、《参同契》、《金碧潜通诀》纂为《龙虎通玄要诀》,以人身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模拟金丹术的炼制过程,套用外丹术语,归神丹于心炼。然而不管哪种丹道,其基本特点都是不着相不落顽空,离四句,越百非,而超终究涅槃。在以此为基础,最终清虚无为,破迷明道。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著《服气精义论》以及《天隐子》、《坐忘论》等,主张“收心”、“守静”,将道家的清静止水的思想融汇入道教气功中来。司马承祯将道、儒的炼养理论融入道家炁功,在内丹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枕中方》等书,讲行气、仙药、金丹、养性、房中、炼养诸术,极为丰博,代表著我国唐代道教修炼方术的空前繁荣。道教中出现了一批内丹家,如刘知古、吴筠、罗公远、叶法善、张果、陶植、羊参微等。内丹著作亦大量出世,如《日月玄枢篇》、《通幽诀》、《上洞心经丹诀》、《大还丹金虎白龙论》、羊参微《元阳子金液集》、《还丹金液歌》、林太古《龙虎还丹诀颂》、张果《大还丹契秘图》(《云笈七签》卷72还收有草衣洞真子《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吴筠《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陶植《还金述》和罗公远、叶法善注的《真龙虎九仙经》等,可知内丹学在唐代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唐末五代,是内丹学渐步完善成熟的时期。迨至金宋,内丹学逐渐排斥外丹在道教修炼方术中占据统治地位,使道教修持方术脱离开葛洪《抱朴子内篇》的框架,为之一变。因而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云:“迨及宋元,乃缘《参同》炉火而言内丹,炼养阴阳,混合元气,斥服食胎息为小道,金石符咒为旁门,黄白玄素为邪术,惟以性命双修,为谷神不死,羽化登真之诀”。自此以后,内丹学不断汲取儒、释、道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发展中又分宗分派,相互促进,经过一千多年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传唐时,钟离权、吕洞宾、刘玄英以内丹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为道教南北之金丹派开宗立基。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阐发他们的内丹学说。陈朴著《陈先生内丹诀》,将钟吕丹法在自己的修炼实践中重新去体验、创造。另有道教学者崔希范,著有《入药镜》,为内丹史上颇有影响的著作,相传吕洞宾有“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吕洞宾著有《采金歌》,清代傅金铨作《济一子道书》,《采金歌》便为其中《道书五篇注》的一卷。

 内丹史上的关键人物,是五代末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持。相传陈抟得钟离权、吕洞宾丹法,和谭峭相师友,“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宋史陈抟传》)。他还刻《无极图》于华山石壁,著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钩潭集》等。

 《无极图》奠定了“顺则生人,逆则成丹”的原理和“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的基本步骤,成了内丹学的骨架。中国道教内丹学“数千年间,有(魏)伯阳以导其流,有钟、吕以扬其波。”至陈抟而后,被张无梦、陈景元、刘玄英(又名刘操,号海蟾子)所继承,将内丹学发展到高峰,分化出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

 各派要旨

 道家修真之法,总不外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是也。丹经中以修清静者为天元丹法,修服食者为地元丹法,修阴阳者为人元丹法。要以前述之分法为普遍。

 大道渊源于黄帝,而集大成于老子。一传尹文始,即关尹子。尹传麻衣(即李名和),李传陈希夷,陈传火龙真人,是为文始一派。一传王少阳,开全真教一派。王少阳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纯阳。吕祖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宗,又称龙门派。吕洞宾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阳,开南宗,是为紫阳一派。(按海蟾亦曾以丹法传陈希夷,递传至张三丰,开一新脉。)至若晋之抱朴子葛洪,梁之陶隐居宏景,均抱高世之学,怀王佐之才,对于丹道学术,多所述著,传世不绝,惟非此脉脉相传承内者也。

 人元内丹,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文始派直修虚无大道,以无为法而兼学有为法,顿超直入,了性而自了命者也。少阳派则以阴阳大道为本修,自有为法而上修无为法,积功渐晋,了命而性亦因得了也。文始派曲高和寡,修者日希。少阳派则平易近人,尽人可修,尽人可证,故得大行于世。其最著者为南北两派,其后又有东派、西派、中派、青城派、崆峒派、三丰派、伍柳派,要皆可以南北两宗范畴之。余则不足道矣,且亦皆可并入两宗之内也。

 北宗始祖,则均尊称重阳真人王喆。世常称北七真者,即邱长春处机,刘长生处传,谭长真处端,马丹阳处钰,郝广宁太古,王玉阳处一,孙清静不二(马丹阳之妻)。七真又称七祖,皆重阳弟子。七祖中广开法派,奠定北宗之基者为长春真人。此派上采易理,旁涉禅宗,而一归之于道。微妙玄通,广大悉备。要在以清静单修为主旨。此派经典之最著者,除七真之著述语录外,即为金盖山(闵小艮真人)刊行之《古书隐楼藏书》。

 世常称南五祖者,系由张紫阳开其法派,张传石杏林,石传薛道光,薛传陈泥丸,陈传白玉蟾。总是南方人,是称南五祖。张祖又传刘永年,玉蟾又传彭鹤林,均为不世之杰出人物,故又合为南七真。此派修为,以阴阳双修为主,故其丹法重在命功,回阳换骨,采铅接命,太乙归真,片晌工夫可成。中老年人破体之身,修此较宜。又北七真中,马真究为阴阳所成,故另开一支,马传宋德芳,宋传李双玉,李传张紫阳,张传赵友钦(缘督子),赵传陈观吾(上阳子)。至南宗始祖,则均尊海蟾真人刘操。大张法门则始于紫阳真人。此派以张紫阳之《悟真篇》为圣经。而《白玉蟾全集》,亦名重道林。白著全近禅理,尤切清修,为世所尊。(按陈撄宁曾言:“白玉蟾则自幼出家,终身云水,未闻如道光禅师之还俗也。”认为白系清修证果。)

 东派则为陆潜虚所创始,亦称为吕祖亲传。著有《方壶外史》丛编,传其法乳。嗣后傅金铨又大张门庭,并编著有《证道秘书十七种》广行于世。纯主阴阳双修丹法,要可属于南宗。潜虚翁之最高最秘诀要,在清修百曰后,用鼎一次即成。综考东派道脉与双修诀法,深有过于密宗无上瑜伽双身修法之欲乐大定,实为上乘大法。惟后世借附其说,下者流于房术采战,亦殊深可惜也。

 西派则为李涵虚所开,亦称为吕祖亲传。曾有《道窍谈》、《三车秘旨》、《太上十三经注释》等行于世。虽亦为阴阳二品大丹,然较之东派,则又略有逊焉,以其丹法较为严繁也。惟仍可统属于南宗,其所分全在用鼎成丹之工程法,及其接命之术,略有异耳。

 其次,世又有三丰派丹法,为张三丰所开。盛行于世,此又称丹家之新派,以其介于文始与少阳之间也。由其《玄谭全集》与《大道指要》等可见其要旨,系主清静阴阳双修者。坊间流行之《张三丰全集》,复渗杂另一张三峰之房中法入之,致失其本来面目,惟明眼人,则一见可别真伪。

 至若世称中派者,则为尹真人师弟一派,有《性命圭旨》一书为其修持准绳,主三教合参。次如李道纯、黄元吉,亦为此派翘楚,此二巨匠,类多以儒说道,(着毅一子之杨毅廷亦然)彻入精微,而不落窠臼也。惟究其实际,亦可归入北派之清静丹法。崆峒派丹法亦如之。

 复有伍柳派,系明万历时伍冲虚柳华阳师弟所创。理论以道佛为基,方法以修气修脉,锻炼精神为主。浅近而指明白,故世之奉修者极众。伍之《天仙正理》与《仙佛合宗》,柳之《金仙证论》与《慧命经》等书,几与北派经典,同等畅行。二人均系由禅转道者,实则二门均未得究竟。(按柳祖固以禅师而修丹法,伍祖则自幼好道,以禅作印证者。文中称二人于禅道二门均未得究竟,实非允论。盖伍柳二真,于禅虽未可说超佛胜祖,于道则功参化育,极证无上果位。二真之功德智慧,不容妄议。)其法且极繁琐,防走丹一事,上夹下塞,尤为奇谈。(按伍柳一脉丹法,纯以自力修行,实修实证,而即身成就,其法至简至易,至圣至神。“繁琐”二字,论之不允。至若防走丹一事,上夹下塞,实为法诀之善巧方便,亦即伍柳派实修实证之殊胜。)惟以其纯主清静修为,故尚不失正途,其丹法则可列入北派之范畴。(按此段文字评论伍柳法脉,有失偏颇。)

 次如青城派,则系以南北双修为主,与三丰派近似,惟更有文始派之精髓。创始者为青城丈人,继起者为李八百等,丹法系先北修以奠其基,而后再南参以宏其功,双证以张其用。旨奥而诀幽,法简而功速,正如东派陆祖之法,有一鼎一次即成,可保无穷逸乐之功。惟门法最严,向不轻传。方内散人之江西派,衡岳真人之湖湘派可入之。青城派有《青城秘录》、《大道玄指》等秘笈,江西派有道书四种,湖湘派有《崆峒微传》、《文始秘要》等经籍,均系以南北两宗双修同运为主者。

 至若三峰派,乃朴阳子张三丰所创,属东派旁枝,世人常将其与张三丰混淆,实则非一人。其丹法则纯以泥水丹法为主,事阴阳采战,即世所谓左道旁门是也。惟“正人行邪道,邪道亦归正;邪人行正道,正道亦归邪。”故余常谓:左道,道也;旁门,门也。只要能心正意诚,并不止于入门,而复能升堂入室,则又未始不可一述以存之也。

 迄乎清代,道学鼎盛。如刘悟元、朱云阳。尽群经微旨,拨迷归宗;彻诸家指要,循流达渠,故又均能以学术鸣于世。朱之《参同契阐幽》与〈悟真篇阐幽〉两著,会心别出直彻真源。刘之《道书十二种》,显露玄微,博大精深;其《修真辨难参证》一书,尤可视为丹道指南。二真享誉极盛,历久不衰。

 迨黄元可出,则又综罗儒道,会归一致;独标正鹄,体用不遗,有如揭灯去暗,拨云见曰者。其《乐育堂语录》,与老子《道德经精义》二书,说理谈经,无不彻达上乘,极高明而达中庸,极博大而尽精微,实当之无愧。惟以其修炼授受,概主清静,故亦可列入北宗中也。近世四川尚有刘门,为刘止唐所创,又有罗门,为罗春浦所传,均为盛极一时者。

 丹道中千百门派,诀法实难尽述,口诀亦不易得全。故曰:“丹经万卷,重在心传;天机口诀,须有师授。”至此煞住,以上各门派之修炼要者,容后再为简述之。

古代丹家的药性论,即对物质问相互作用的认识,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周易参同契》在阐明阴阳学说时便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由阴与阳的彼此交媾,相须不离,使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唐代张九垓的《张真人金石灵砂论》则进一步把阴阳学说具体化,说明这一学说怎样指导金丹术。他说:“大道冲融而包天地,驱策阴阳,成乎宇宙。天形阳而左旋,地质阴而右转,日为阳精而昼行,月为阴灵而夜流。……一阴一阳曰道。圣人法阴阳,夺造化,故阳药有七,金二石五,黄金、白银、雄、雌、砒黄、曾青、石硫黄皆阳药也;阴药有七,金三石四,水银、黑铅、硝石、朴消皆属阴药也。阴阳之药各禀其性而服之,所以有度世之期,不死之理者也。”又说:“还丹者,取阴阳之精,法天地造化之功,水火相济,自无入有,以成其形。岂若砂汞,孤阴为体,无阳配生,不能合四象,运五行,所以孤阴不育,寡阳不生,阴阳配合,方成还丹。”

北京三正堂。五行丹是一种食品,是碱性食品,是平衡食品之王和解毒食品之王,又名竹盐,由北京三正堂自主开发、自主生产、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五行丹的制作工艺有1300多年的历史。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烟油的别名 5 来源 6 功能主治 7 烟油的用法用量 8 附方 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烟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烟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烟油 1 拼音

yān yóu

2 出处

《百草镜》

3 拼音名

Yān Yóu

4 烟油的别名

烟膏、太极膏、气泥、五行丹(《纲目拾遗》)。

5 来源

为陈旧旱烟杆内积存的黑色膏油。

6 功能主治

治蛇虫咬伤,恶疮,顽癣。

①《百草镜》:"凡蛇咬有蛇齿留肉内者,烟油涂之。"

②《纲目拾遗》:"解蛇毒,涂恶疮顽癣。"

7 烟油的用法用量

外用:涂敷。内服:用水稀释饮。

8 附方

①治毒蛇咬伤:竹木杆烟筒内烟油,用冷水洗出,饮一、二碗。受毒重者,其味必甜而不辣,以多饮为佳。(《增广验方新编》烟精膏)

②治痧症,疔毒:烟油少许,兑水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蜈蚣咬:烟筒内膏油,涂在咬处,或烟灰擦之。(《纲目拾遗》)

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烟油的方剂 烟油膏

āo《验方新编》卷十一:方名:烟油膏组成:烟杆中烟油。主治:疔。用法用量:厚敷四周,留头不敷,少刻疔

点眼艾熏散

内为细末,稀稠得所,令药著在乳钵底,然后取艾烧令烟出,却将乳钵合烟上熏之,候艾烟出尽,以槐木槌细研

神仙一袋烟

yīdàiyān《外科十三方考》:方名:神仙一袋烟组成:猩红1钱,百草霜4钱,铅粉1钱。主治:杨梅

通顶烟

gdǐngyān《奇效良方》卷二十四:方名:通顶烟组成:川乌1两。主治:诸头风,如斧劈,痛不可忍者

皮枯膏

科学》:组成:青黛6g,黄柏6g,煅石膏60g,烟膏60g(即土法烟熏烘消牛皮后烟汁结存的残留物质

更多用到中药烟油的方剂

用到中药烟油的中成药 艾烟丸

两,腻粉1分。制法上药再同研匀,入粟米粥和,以艾烟熏之,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赤目。用法用量每用

戒烟膏

拼音:jièyāngāo英文:处方:明党参4钱,云茯苓4钱,黄耆(炙)4钱,潞党参4钱,玉竹(炙)4

珠黄消疳散

用法与用量:吹喉或涂擦患处,一日数次。注意:忌烟酒,辛辣物。规格:每瓶装06g贮藏:密闭,防潮

柴酮片

Pian标准编号WS3-B-3651-98本品为烟台柴胡茎叶的浸膏片。制法取烟台柴胡茎叶10kg,

百咳宁片

片,除去糖衣,研细,置载玻上,缓缓加热,有紫红色烟雾发生。(2)取本品5片,除去糖衣,研细,加70

更多用到中药烟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烟油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火部]烟筒中水

俗名烟油。古今秘苑∶烟油染衣,以瓜子水洗之即去。同寿录云∶烟油入目,如小儿及好吃烟者误犯之,若将别

《验方新编》:[卷十三人畜蛇虫咬伤]蛇咬伤

遇毒蛇咬伤,恶毒攻心,半日必死。急取竹木杆烟筒内烟油(又名烟屎,其色如酱),用冷水洗出,饮一二碗。受

《验方新编》:[卷十七头面部]秃头癣癞

。又方∶麦芽、元明粉、元参各二钱,共研细末,多用烟油调和,剃破连日擦之,不可间断,不痛不痒,除根乃止

《验方新编》:[卷十一痈毒诸症]疔疮

一切恶症皆治,初起未成脓者更妙。烟油膏∶用烟杆中烟油,浓敷四围,留头不敷,少刻疔破,出水而愈,奇效。

《验方新编》:[卷十二急救]解蚂蝗毒

  古代“丹”字有11种释义,最常用的释义还是“丹砂;朱砂”,“红色”,“丹药”。

详细释义:

  1丹砂;朱砂。《书·禹贡》:“砺砥砮丹。”孔颖达疏:“丹者,丹砂。”

  南朝梁·萧统《文选·左思〈吴都赋〉》:“赪丹明玑。”李善注:“丹,丹砂也。”古代用作染色的颜料。《意林》卷四引 汉王逸《正部》:“皎皎练丝,得蓝则青,得丹则赤。”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2指不同色泽的美石。《山海经·大荒西经》:“白木琅玕,白丹青丹。”郭璞注:“又有黑丹也。《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而黑丹出。’然则丹者别是采石名,亦犹黑白黄皆云丹也。”

  3涂染成红色。《春秋·庄公二十三年》:“丹桓宫楹。” 汉扬雄《解嘲》:“纡青拕紫,朱丹其毂。”《新唐书·房琯传》:“杀卒四万,血丹野。”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倘面无粉泽,而止丹其脣,非但红色不显,且能使面上之黑色变而为紫。” 郭沫若 《黄山之歌》:“想见秋时枫叶丹,排空万面树红旗。”

  4红色。《仪礼·乡射礼》:“凡画者丹质。”郑玄注:“丹浅於赤。”《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晋傅玄《笔赋》:“嘉竹翠色,彤管含丹。” 宋蔡襄《荔枝谱》七:“绿核颇类江绿,色丹而小。”

  5道家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南朝 梁江淹《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诗:“方验《参同契》,金灶鍊神丹。” 明唐寅《题画》诗:“腰间小榼藏何物,九转芙蓉一颗丹。”

  6精炼的成药。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四:“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後世言药石之精亦曰丹。”

  7通“ 单 ”。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宣和遗事》前集:“帝(隋炀帝)用 麻胡 为帅,起天下百万民夫,开一千丹八里 汴河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驸马传》:“拜了二十丹四拜,山呼万歳两三声。”

  8喻赤忱。 明张居正《答翰学陈玉垒》:“然於不谷惓惓许国之丹,则可谓独观其深矣。”

  9形容色彩绚丽。见“ 丹霄 ”。

  10指南方。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云笈七签》卷六三:“丹者,南方之异名。”参见“ 丹冥 ”、“ 丹野 ”。

  11姓。晋代有丹木 。见《风俗通》。

炼气散

黄龙丹

清灵散,在免费热门小说很多好看的玄幻小说,

金髓丸

养精丹

萦香丸

黄栗丸

合欢丸

忘尘丸

腐心丸

辟谷丹

筑基丹

聚灵丹

定颜丹

饲灵丸

修髓丹

血凝五行丹

雪灵水

天火液

降尘丹

长生丹

补天丹

分元丹

天灵丹

至元丹

碧焰酒

万年灵液

定灵丹

醇液

安魂丹

九曲灵参丹

明清灵水

灵烛果

造化丹

失心丹

回煞丸

魔灵丹

火蟾内丹

绛云丹

雪魄丸

毒龙丸

昊元丹

寒髓

培婴丹

清虚丹

血气丹

玄冰丹

火阳丹

百草丹

化婴丹

还梦丹

紫阴丸

幻灭丹

阴元丸

血肢丹

魔炼天元丹

魔元丹

龙鳞果

馨香丹

化蛟丸

天心丹

天元丹

辟毒丹

血阳丹

灭尘丹

真蟾灵血

玉清丹

乾元丹

焕心丹

葵水真灵丹

黑炎丹

腾龙丹

真蟾液

芝龙果

腾云胶

妙芝丹

百圣丸

回灵水

望仙丹

天罗丹

绿阴丹

腾龙丹

气血丹

烈阳神丹

万妙丹

造化丹

琉璃天火液

虚灵丹

七彩丹

弥刚丹

凝魂丸

银绵丹

苦青散

晶月液

丹道的介绍

 丹道修炼源自黄老列庄养生思想,丹道的修炼在战国时期已然盛行,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下,对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下面是我为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