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和经书的关系是什么?可不可以理解为史书是经书(包括儒家和诸子百家)学问的具体实践和运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史书和经书的关系是什么?可不可以理解为史书是经书(包括儒家和诸子百家)学问的具体实践和运用?,第1张

史书确实是记录历史事实的,但是史书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会被不同的史家、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政治立场所解读和评价,因此同一段历史事件和同一位历史人物,不同的史书和史家所呈现的形象也可能不同。张良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生活在汉朝初期,是一位有着卓越智慧和政治才能的谋士和策略家。在历史上,张良被认为是韩信、萧何、张良三大谋臣之一,对刘邦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张良的思想和行为与儒家学派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儒家学派代表。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政治理念和学派归属并不明确。历史上,刘邦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被认为是一种“实用主义”,即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需要灵活变通。在刘邦的统治时期,汉朝政治上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多种学派,但是刘邦并没有明确地倾向于其中任何一种学派。刘邦之所以能够统摄这么多学派的人物,是因为他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袖魅力。刘邦能够在政治上容纳不同的学派和人才,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形成了以“仁、义、诚、信”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和制度,从而实现了汉朝的初步统一和稳定。

1、经部包括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2、史部包括:《史记》、《汉书》和《二十六史》等。

3、子部包括:《晏子春秋》、《曾子》、《子思子》、《新语》、《老子道德经》、《老子义疏》、《列子》、《庄子》、《管子》、《韩子》、《人物志》、《隋巢子》、《鬼谷子》等。

4、集部包括:《楚辞》、《司马相如集》、《灵宝经》、《法华经》、《长阿含经》、《四分律》、《华严经》。

5、“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分类方法。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编年体史书是什么,中国四大编年体史书

2022年01月13日编辑:关注:20536

中国编年体史书起源于春秋,它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目前数量极多,其中最出名的是《春秋》、《左传》、《竹书纪年》、《资治通鉴》,它们也被称为中国四大编年体史书,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

中国四大编年体史书

1、《春秋》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圆明园文物之一)中列为经部。《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里面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

2、《左传》

《春秋》内容太过于简洁,所以古人为《春秋》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如果《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那么《左传》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目前被列为中国四大编年体史书之一。《资治通鉴》共294卷,主编是北宋司马光,他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4、《竹书纪年》

战国魏国也有一部史书,不过该书原无名题,后世以所记史事属于编年体,就将其称为《纪年》,又以原书为竹简把它称为《竹书》,合起来就是如今的中国四大编年体史书之一《竹书纪年》。据了解,《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史书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史书按体例分为以下几类:

1、纪传体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2、编年体

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

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4、国别体

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都属于这一类。

  一、按真实性分类: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分正史是由官修的。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大金国志》以及《通志》等史书都属于别史。由此可见,别史实际上是正史类史籍的重要补充部分,犹正史之别支,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别史类叙》中才有“犹大宗之有别支”的说法。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如《汉晋春秋》。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它不同于纪、传、表、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政的别史。它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泛指“野史”。

  二、按体例分类。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都属于这一类。

  三、按时空分类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四、按学科分类

  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古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

经一般就指四书五经,后来也有十三经一说。其中值得一读的我想有《诗经》、《左传》、《论语》、《孟子》。

史就是史书。正史就是二十四史,全读太费时间。我觉得前四史还是值得一看,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有些别的史书也不错,例如楼主举的《资治通鉴》。

子多数集中在先秦。其中《老子》、《庄子》应该是必读的。兵家的《孙子兵法》也必读。汉之后也有子书,如《淮南子》、《抱朴子》,但成就略逊一筹。

集的意思与今天的一样。分总集别集。总集最好的当然是《昭明文选》了,陆游说“文选烂,秀才半”嘛。常见的比如《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都属于集,别集不是专业学者我觉得不看也罢。

中国古代的文献整理,成就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明代的永乐大典,一次是清代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今天还保存着,我的母校兰州大学就有一套。中国所有的古书,99%都收入四库全书了,北京也藏有一套,好像是文渊阁的一套?现在有台湾文澜阁的影印本,大一点的图书馆应该都有。

另外有一部配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全部古书都有权威的介绍和评价,其实你光是看过《提要》,对中国古籍就会有非常全面的了解了。

史书和经书的关系是什么?可不可以理解为史书是经书(包括儒家和诸子百家)学问的具体实践和运用?

史书确实是记录历史事实的,但是史书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会被不同的史家、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政治立场所解读和评价,因此同一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