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偏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哮喘的偏方,第1张

一、蜂蜜花生治哮喘,方法:用纯蜂蜜,蜜汁一定埋住花生,泡七天,每天早上空腹吃七粒,若严重时,可在睡前再吃七粒,常吃即见效。

二、芝麻核桃治哮喘,处方:核桃仁250克、黑芝麻一百克,上锅微炒、捣碎,再取蜂蜜一勺,约一百毫升,加水两百毫升,合在一起煮沸后,将核桃仁、黑芝麻兑入,搅拌均匀,上锅蒸二十分钟即可,每天早晚各一勺。

三、陈醋冰糖治哮喘,方法:陈醋五百毫升、冰糖五百克,同放砂锅,用尖火炙冰糖全化冷却后,装瓶备用,每天早晚各服十毫升,空腹服用,此方法制作简单,口感良好,效果也很佳,无副作用,凡久咳气喘多痰者均可用。

以上是治疗哮喘的有效偏方。

给哮喘患者的建议:

是病都有最佳的治疗时机,做为医生来讲建议您不要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可以根据以下问题,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在评论区进行回答,我会第一时间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医学大概了解你的病情并为你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①目前有哪些症状?

②今年多大年龄了?

③平时吸烟吗?

④上下楼梯/活动过后喘吗?

⑤有没有咳嗽?对冷空气刺激性气味敏感吗?

⑥你做过什么检查?确诊了吗?

⑦目前怎么治疗?效果怎么样?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疗哮喘的偏方21

黑芝麻500克,干瓜蒌1个,萝卜3个。

[制用法] 用水炖熟,随时服用。

[适应证] 老年哮喘。

哮喘是指有外在或内在过敏原或非过敏原因素,通过神经、体液导致气管痉挛的变态反应疾病,中医称“哮证、喘证”!

治疗本病宜辨症施治,实者用温宣、清肃、化痰、降气法;虚者用补肺、纳肾、益气、养阴法,驱邪扶正,多能治愈。

1:醋蛋疗法

制法:鸡蛋一个,陈醋50毫升共煮,蛋熟后再煮5分钟。

服法:食蛋饮醋,日服2剂。

疗效:服药10剂,有效率达936%

2:治各型哮喘

处方:茯苓、桔红、地龙各15克,桂枝、炙甘草各12克,杏仁、五味子、炙麻黄、粟壳各9克,桔梗6克。

随症加减:发热加石膏、知母、黄芩。喘重时加前胡、白前、桑白皮、银杏。痰壅气逆加苏子、旋复花、瓜蒌。咽喉不利加川贝,麦冬。气虚加党参、黄茋、白术。阴虚加熟地、沙参、阿胶。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20剂为一疗程。

疗效:用药3个疗程,有效率达96%

查询更多哮喘信息

不论内因或外因所致之哮喘,其病机都是气机的升降出纳失常,使肺气失宣、失降、失纳所致。因此对哮喘的治疗,关键在于理顺气机,而理顺气机的要点,可总括为宣、降、纳三法,因为肺气以宣为用,以降为顺,以纳为益(受纳于肾)。现分述于下。

(1)宣法。即宣畅肺气法。肺气以宣畅、布达为用。肺气只有宣达、顺畅,才能有效地吸清呼浊,维持生命之需要。若肺内夙有隐伏之痰饮,复感外邪,或饮食不慎,情志所伤,引动伏痰则使肺气失宣,发为哮喘。其治则当用宣浊,以宣通肺气。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宣浊又具体分为“温宣法”“清宣法”和“祛宣法”。即冷哮者,温宣以通;热哮者,清宣以通;浊哮者,祛宣以通。

①温宣法。温宣法是用性味辛温之方药,以温散束肺之寒邪,分解互结之寒痰,从而宣畅肺气,以收止喘平哮之功。此法用于冷哮证,症见哮喘因感受风寒,或进食生冷之物而诱发,哮喘急迫,胸闷气促,形寒肢冷,面青唇紫,痰白而黏,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喉间有水鸣声,肺部有哮鸣音等。

用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药,如射干、麻黄、细辛、法夏、桂枝、生姜、五味子、甘草等。麻、细、姜、桂都是辛温散寒宣肺之药,尤以细辛辛温走窜,善通关窍,为开通气道之先锋;麻黄辛苦温,上宣肺气,下降逆气,既开鬼门,又洁净府,是宣肺平喘之主将。

生姜、半夏善化寒痰,射干、桂枝寒温并用,善利咽通滞,少佐五味子收敛肺气以防宣散太过而伤肺气,甘草调和诸药而本身亦善平喘。如此则寒散痰化而气道通畅,哮喘自平。

②清宣法。清宣法是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清热化痰,宣通肺气,从而达到止哮平喘的一种治法。它适用于痰热交阻、壅塞气道的热哮证。症见哮喘声高息涌,胸胀气粗,膨膨然若气不能容,张口抬肩,倚息难卧,以呼出为快,或兼发热,口干,汗多,舌红,苔黄,脉滑数。听之喉间痰鸣如曳锯,肺部有哮鸣音,甚至干湿性口罗音(多系合并感染)。

常用自订的清宣平哮汤,即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子、马兜铃、桑白皮、鲜竹沥等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定喘为主药,辅以葶苈子、马兜铃苦寒降气,桑白皮、竹沥甘寒润肺,合用之,使肺热得以清泄,痰热能够化解,两邪即除,气道自通,哮喘焉作③祛宣法。祛宣法是指祛逐风邪法。过敏性哮喘,其来迅速,其去也疾,符合风邪的“善行而数变”之特点,因而将过敏原病邪归属于风邪一类较妥。祛宣平哮法用于风邪偏胜的哮喘,症见哮喘突然发作,胸闷气憋,咽痒,呛咳,痰少或无痰,舌苔净,脉浮滑。

常用祛风汤(自制验方):防风10g,荆芥10g,白芷6g,细辛3g,地龙10g,蝉衣6g,木蝴蝶5g,薄荷6g,苍耳子10g,甘草10g。风性轻扬,善客上焦,故用药宜轻,不仅药量宜轻,而且药质宜轻,如荆、防、辛、蝉衣、木蝴蝶等。药性轻扬,宣泄上焦,才能起到祛风止哮之功,此所谓“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降法。即通降肺气法。肺主肃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以壅塞上涌为逆。肺气的壅塞多因痰饮内伏窠臼,复感外邪引动,故而痰气交阻,闭阻气道,发为哮喘。因此,治疗哮喘常用降气法。

临床又据证分为两法。

①理气降逆法。理气降逆法多以涤痰、宽胸、下气药均组方,治疗以痰气交阻为甚的哮喘证,症见哮喘发作,声高息涌,喉间痰鸣如曳锯,胸闷气粗,痰涎壅盛,或见恶心呕吐痰涎,舌苔厚腻,脉滑或弦滑。

可用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荣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橘红、半夏、当归、前胡、厚朴、生姜、桂枝、沉香、甘草。本方以三子、橘红、半夏、前胡除痰实为主药,其中莱菔子、橘红、厚朴、沉香宽胸下气为辅,当归、桂枝、生姜、甘草能通利血脉,因肺朝百脉,百脉通利则有利于肺气降。全方既能除痰降气,又能通利血脉,气道乃通,哮喘可宁。

②釜底抽薪法。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气不降,则大便难通;反之,若大便不通,则肺气难降,两者都可诱发或加重哮喘。一般多见于肺热痰结型哮喘,或已发哮喘而兼见大肠热结者。症见哮喘发作,哮声响亮,胸闷腹胀,大便秘结,数日不通,或兼见额头大汗,口干渴,舌暗红,苔黄厚,脉滑数。

可用宣白承气汤加味,以清肺降气,化痰通下,药如生大黄、生石膏、杏仁、瓜蒌、桑白皮、枳实、厚朴、莱菔子。便秘甚者加芒硝。若病情紧急,不便煎汤药者,也可单用生大黄粉一味3 ~ 5g吞服,每日2 ~ 3 次,也有效果。

(3)纳法。肺气以呼、吸相合,宣纳互济为治。若肺气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则肺气将绝。若宣多纳少,则肺气耗散无根而形成虚喘。

若纳多宣少,则肺气壅塞而成喘。是故肺气的升降出入与哮喘之成因关系密切。纳气法多用于单喘无哮者,多见于慢性哮喘的间歇期,不哮单喘,动辄气喘吁吁,呼吸短促者。临床上根据证候不同,而有补肾纳气法与镇纳浮阳法两种。

①补肾纳气法。补肾纳气法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喘证,症见呼吸短促,急促低喘,易出汗,活动更甚,常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夜尿多,尺脉弱。

可用人参蛤蚧散加减,偏肺气虚,汗多易感冒咳嗽者,加玉屏风散、五味子、紫菀;偏肾气虚,阳虚怕冷,腰腿酸软,阳痿,夜尿多者,加胡桃肉、仙灵脾、肉苁蓉、鹅管石等;偏阴虚,五心烦热,盗汗,口干不饮,形瘦,脉细数者,加熟地、麦冬、五味子,或改用麦味地黄汤。

②镇纳浮阳法。镇纳浮阳法用于哮喘多年,正气极虚,元气耗散者,症见喘促急迫,呼吸短浅,汗出肢冷,面色粉红或苍白,惶惶然若气欲断,脉微细或浮散无根。选用参茸黑锡丹吞服,或参附龙牡汤。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病因

一、遗传因素

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

二、变应原

1、室内外变应原:尘螨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室内变应原,是哮喘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发病原因,尘螨存在于皮毛、唾液、尿液与粪便等分泌物里。真菌亦是存在于室内空气中的变应原之一,特别是在阴暗、潮湿以及通风不良的地方。常见的室外变应原:花粉与草粉是最常见的引起哮喘发作的室外变应原。

2、职业性变应原:常见的变应原有谷物粉、面粉、木材、饲料、茶、咖啡豆、家蚕、鸽子、蘑菇、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松香、活性染料、过硫酸盐、乙二胺等。

3、药物及食物添加剂:阿司匹林、普奈洛尔(心得安)和一些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是药物所致哮喘的主要变应原。

三、促发因素

常见空气污染、吸烟、呼吸道病毒感染、妊娠以及剧烈运动、气候转变;多种非特异性 如:吸入冷空气、蒸馏水雾滴等都可诱发哮喘发作。此外,精神因素亦可诱发哮喘。

临床表现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为惟一的临床表现(运动性哮喘)。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检查

一、体检

发作期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胸廓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多数有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严重哮喘发作时常有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发绀、胸腹反常运动、心率增快、奇脉等体征。缓解期可无异常体征。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数不明显,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数增高,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检查涂片: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胞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3、肺功能检查:缓解期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呼出50%与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与MEF75%)以及呼气峰值流量(PEFR)均减少。可有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经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4、血气分析:哮喘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和S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症哮喘,病情进一步发展,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5、胸部X线检查: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症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6、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哮喘患者大多伴有过敏体质,对众多的变应原和 物敏感。测定变应性指标结合病史有助于对患者的病因诊断和脱离致敏因素的接触。但应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诊断

对于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患者,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后,可作出临床诊断;对不典型病例,应作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阳性者可确诊。

鉴别诊断

1、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

多见于老年人。原因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二尖瓣狭窄或慢性肾炎等,发作以夜间阵发性多见。症状为胸闷,呼吸急促而困难,有咳嗽及哮鸣音,严重者有发绀,面色灰暗,冷汗,精神紧张而恐惧,与哮喘急性发作相似。患者除有哮鸣音外,常咯大量稀薄水样或泡沫状痰或可能为粉红色泡沫痰,并有典型的肺底湿罗音,心脏向左扩大,心瓣膜杂音,心音可不规律甚至有奔马律。胸部X线示心影可能扩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左心耳经常扩大。肺部有肺水肿征象,血管阴影模糊。由于肺水肿,叶间隔变阔,叶间隔线可下移至基底肺叶,对鉴别有帮助。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常年存在,有加重期。患者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有肺气肿体征,两肺或可闻及湿罗音。但临床上严格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区分有时十分困难,用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吸入激素作治疗性诊断可能有所帮助,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3、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这是一组肺嗜酸细胞浸润的疾病,包括单纯性嗜酸细胞性肺炎、迁延性嗜酸细胞肺炎、哮喘性嗜酸细胞肺炎、热带性肺嗜酸细胞增多症及肺坏死性血管炎等病都可列入本组疾病,它们都可能有哮喘症状,特别是哮喘性嗜酸细胞性肺炎尤为明显。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大多数与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有关。患者对曲霉菌呈过敏状态,故又名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常有发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反复再发。肺组织活检有助于鉴别。

4、气管、主支气管肺癌

由于癌肿压迫或侵犯气管或主支气管,使上呼吸道管腔狭窄或不完全阻塞,出现咳嗽或喘息,甚至伴哮鸣音。但病人通常无哮喘发作史,咯痰可带血,喘息症状多呈吸气性呼吸困难,或哮鸣音为局限性,平喘药物治疗无效。只要考虑到本病,进一步做胸部X线检查、CT、痰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就不难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办法,但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复发甚至不再发作。

一、治疗目标

1、完全控制症状;

2、预防疾病发作或病情加剧;

3、肺功能接近个体最佳值;

4、活动能力正常;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几率;

6、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7、防止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二、哮喘防治基本临床策略

1、长期抗炎治疗是基础的治疗,首选吸入激素。

2、应急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是吸入β2激动剂。

3、规律吸入激素后病情控制不理想者,宜加用吸入长效β2激动剂,或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联合用药);亦可考虑增加吸入激素量。

4、重症哮喘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仍长期反复发作时,可考虑做强化治疗。即按照严重哮喘发作处理(给予大剂量激素等治疗),待症状完全控制、肺功能恢复最佳水平和PEF波动率正常后2至4天后,渐减少激素用量。部分病人经过强化治疗阶段后病情控制理想。

三、综合治疗的治疗措施

1、消除病因和诱发原因。

2、防治合并存在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反流性食管炎等。

3、免疫调节治疗。

4、经常检查吸入药物使用是否正确和对医嘱的依从性。

寒哮(发作期):

证候:喘憋气逆,呼吸急促,喉中有哮呜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稀薄色白而有泡沫,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初起多兼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候分析: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风寒外袭,内合于肺,邪实气壅,故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稀薄有沫;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病因寒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均为寒盛之象。

热哮(发作期):

证候:咳呛阵作,气粗息涌,喉中如痰鸣吼,咳痰黄粘,咯吐不利,胸膈烦闷,汗出口渴,面赤口苦,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气壅盛,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热盛津伤故口渴;津液被灼为痰,故咯痰粘黄不利;痰火郁蒸,则烦闷、汗出、面赤口苦。病因于热,肺无伏寒,故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征。

肺虚(缓解期):

证候:喘促短气,语声低微,自汗畏风,痰清稀色白,面色晃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证候分析:肺主气,肺虚则气无所主,故喘促短气,语声无力;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故自汗畏风;痰饮蕴肺,故痰清稀色白。面色晃白,舌苔薄白、质淡,脉虚细,皆属肺气虚弱之征。

脾虚(缓解期):

证候:喘咳痰多而粘稠,咯吐不爽,痰鸣,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大便不实,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证候分析:脾虚健运无权,痰浊内生,留伏于肺,气道被阻,肺气失于宣降,故喘咳痰多而胸闷,痰鸣;脾为生痰之源,痰浊内停于脾胃,失于和降,胃气上逆故恶心纳呆。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蕴之征。

肾虚(缓解期):

证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或畏寒、自汗、面青、舌质淡,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久病肾阳虚衰,肺气无主,故喘促日久,形瘦神疲;肾为气根,下元虚损,气不摄纳,故呼多吸少;动则耗气,故喘息更甚,气不得续;肾阳虚,卫外之阳不固故畏寒面青。舌质淡,脉沉细为阳虚之征。若肾阳虚久,阳不敛阴,阴阳俱竭,可呈现颧红、汗出粘手之象。

疗效评定标准

一、自觉症状方面

1、临床治愈:不需任何药物,保持无症状在1年以上者。

2、显效:偶用支气管舒张药物而缓解喘息者。

3、有效:喘息症状有所减轻,但时常需药物治疗者。

4、无效:症状依然如故。

二、体检:主要根据哮鸣音的存在与否、偶然或持续出现、轻微或响亮来区分。

三、肺功能检查:FEV1或PEFR(呼气高峰流量)可作为参考指标。

预后: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顽固难愈的疾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难以速除。如果平素注意调护,坚持服用扶正固本方药,部分病人可望根治或减少、减轻发作。如反复重度发作其是老年哮喘病人,预后不良。

中医治疗:哮喘大发作时可见正虚邪实相互错杂。临床上根据已发、未发、分虚实施治。发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治标,分别寒热,予以温化宣肺或清化肃肺。久病虚实夹杂者,又当兼顾。平时以正虚为主,当扶正治本,审察阴阳,分别脏器,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1、寒哮(发作期):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温哮汤。射干12克,麻黄10克,半夏12克,细辛6克,生姜10克,款冬花12克,紫菀12克,大枣10克,葶苈子12克,苏子15克,白芥子12克,杏仁12克,地龙12克,白果12克,蛤蚧6克,桑皮12克,防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蛤丸、还少丸口服。

2、热哮(发作期):治法:清热宣肺,化痰降逆。

方药:定喘汤。麻黄12克,半夏12克,杏仁12克,苏子12克,桑白皮12克,黄芩12克,款冬花12克,白果12克,生甘草6克,地龙15克,葶苈子15克,鱼腥草30克,虎杖30克,生石膏30克,大黄6克,知母912克,南沙参12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热炎宁、鱼腥草丸口服。

3、肺虚(缓解期):治法:补肺固卫,益气平喘。

方药:益肺汤。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2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党参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沙参12克,玉竹、川贝12克,石斛12克,白果12克,地龙12克,绞股蓝20克,灵芝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珍珠丸口服。

4、脾虚(缓解期):治法:健脾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补脾汤。党参3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苏子12克,白芥子12克,莱菔子20克,苍术12克,杏仁12克,紫苑12克,款冬花12克,白果12克,地龙15克,水煎服。健脾丸、橘红丸口服。

5、肾虚(缓解期):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气汤。熟地黄20克,山萸肉20克,龙眼肉20克,枸杞子15克,山药20克,灵芝12克,黄芪30克,沙苑子12克,茺蔚子12克,女贞子12克,桂枝12克,附片6克,补骨脂12克,仙灵脾15克,鹿角胶10克,麦冬12克,地龙12克,蛤蚧3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属气阴俱竭可用生脉散合七味都气丸以滋阴纳气。中药雾化剂:冷哮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10g,苏子、橘红各5g;热哮用麻黄5g,杏仁、黄芩各10g,石膏30g,金银花20g,水煎2次,再浓煎并反复过滤,沉淀,取液50ml,装瓶,超声雾化,口腔吸人,每次雾化时间为40分。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

本病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气道广泛狭窄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间歇发作,往往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属于中医学的“哮证”范畴。主要由于中小型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充血,水肿,管腔内黏稠分泌物增多,使管腔狭窄,空气进出不畅,而表现为阵发性带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本病好发于冬秋季节,并常反复发作,不少病人自幼年即得病,延续多年,屡发不愈。日前认为哮喘发作的原因如下:

1.机体对某些动物、尘埃、食物,花草、药物等过敏而发生。即祖国医学认为平素肺肾阴虚所致。

2.大部分病人是由于呼吸系统的感染而诱发哮喘,可因受寒、热气候变化,情绪波动而诱发,即祖国医学所指肺有伏痰。

方一复方石英冲剂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组成蚤休15克,旋覆梗15克,麻黄9克,紫石英30克,白石英30克,皂荚3克,生甘草8克。

功用温肺平喘。

主治哮喘,对寒喘型及过敏型疗效显著。

方解麻黄、紫石英、白石英、皂荚温肺平喘,温化寒痰;蚤休、旋覆梗解毒降逆。

用法将上药浓煎成膏后和入珍珠层粉3克,制成冲剂,分成4包。1日服2~3次,每次1包,哮喘发作时加服1包,连服2周为1个疗程。

方二龙胆截喘方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地龙20克,胆南星15克,北杏仁15克,桔梗15克,防风15克,瓜蒌10克,枇杷叶12克,川贝12克,甘草8克。

功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哮喘。

方解胆南星、瓜蒌、枇杷叶清热化痰;地龙、北杏仁、桔梗、川贝止咳平喘;防风以辛温稍制其寒凉。

用法每日1剂,水煎1次服。

按语寒痰加款冬花12克、细辛10克;气喘重加葶苈子15克、苏子15克;热痰加连翘15克、制南星15克。

方三哮喘外熨散

出处《广西中医药》

组成白芥子40克,紫苏子40克,莱菔子40克,生姜5片,食盐250克。

功用温肺化痰平喘。

主治小儿顽固性咳喘。

方解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生姜性辛温,善散寒痰、顽痰。

用法将上药焙干,混合并共研细末,炒热至50℃左右,装入薄纱布袋,扎紧袋口,在患儿背部两侧肺区及腋下来回熨烫,30~40分钟/次,日2~3次。1剂药可连续使用2日。每次治疗前,药末必须经过再加热。

方四虫草芪枣汤

出处经验方

组成冬虫夏草10克,黄芪12克,大枣10,枚猪肺1具。

功用补肾纳气平喘。

主治哮喘。

方解冬虫夏草补肾纳气,黄芪益气扶正,大枣缓中,猪肺为血肉有情之品,入肺大补元气。

药理冬虫夏草、黄芪现代医学研究均有调节免疫,抗变态反应等作用,对过敏性哮喘有很好的疗效。

用法取猪肺(不落水)与诸药清水炖烂,饮其汤食其肺。每于哮喘发作先兆时用。

方五仙百合剂

出处经验方

组成仙茅10克,百部15克,百合15克,生黄芪15克,北沙参15克,麻黄5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炒赤白芍各10克,白芥子10克,紫苏子10克,化橘红10克,枇杷叶15克,鱼腥草15克,制僵蚕12克,生军(后下)2克,六一散5克。

功用润肺化痰,益气平喘。

主治哮喘。

方解仙茅、生黄芪补肾益气,百部、百合、北沙参、化橘红、枇杷叶润肺化痰,麻黄、杏仁、紫苏子宣肺平喘,桂枝、白芥子辛温散寒,炒赤白芍鱼腥草、制僵蚕、生军、六一散清热解毒,全方寒热病用,清补兼顾,使散不伤正,清润结合。

用法哮喘发作期每日1剂,每剂煎2次,喘缓解后巩固疗效或于好发季节作预防发作治疗。

方六加味止喘灵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

组成炙麻黄(发热者用生麻黄)3克,杏仁3克,白果3克,半夏3克,地龙3克,甘草3克,射干12克,五味子2克,茶叶1克,生姜1片,葱白半支。

功用宣肺清热,敛肺止咳。

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

方解炙麻黄、杏仁宣肺,白果、五味子敛肺止咳,地龙、射干、茶叶、半夏清热化痰,生姜、葱白、辛温解表,温化寒饮。

用法每日1剂,水煎代茶频服。此为3~5岁小儿用量,视年龄大小适当调整剂量。

方七二黄二子汤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

组成炙麻黄2克,生大黄(后下)10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葶苈子(布包)15克,橘红5克。

功用宣肺化痰,泻肺通腑。

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

方解炙麻黄、杏仁、浙贝母、橘红宣肺化痰,葶苈子、生大黄泻肺通腑。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便溏去大黄;腹胀加焦楂曲、莱菔子;咽红肿加桔梗、甘草、山豆根;发热去麻黄,加连翅、薄荷、山栀。

方八治哮灵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地龙5克,麻黄2.5克,苏子,僵蚕各1.5克,射干、侧柏叶、黄芩、贝母各2克,白藓皮、刘寄奴、甘草、苦参、细辛、橘红、冰片各0.5克。

功用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主治小儿哮喘。

方解地龙、黄芩、贝母、橘红清热化痰,射干、僵蚕、白藓皮清热解毒,麻黄、苏子辛温宣肺,侧柏叶、苦参清热燥湿,刘寄奴活血化瘀、细辛温化寒饮、冰片清热醒神,全方寒热并用,活血化痰兼顾。

用法上药经科学方法,浓缩制成糖衣片,每片含生药0.25克。日3次,3岁以内每次2~4片,4~6岁4~6片,6~12岁6~8片,12岁以上8~10片。10日为1疗程,一般服1疗程。

方九乌鱼虎马汤

出处《安徽医学》

组成乌贼骨(去壳打碎)、马兜铃各12克,鱼腥草、虎杖根各30克,炙甘草9克,陈皮5克,茯苓12克。

功用清肺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哮喘。

方解乌贼骨味咸、涩、性温,马兜铃清肺祛痰,止咳平喘,鱼腥草、虎杖根清热解毒,陈皮、茯苓健脾化痰。敛肺与清肺相结合,化痰与祛痰相结合。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喘息加葶苈子30克;咳甚加自前6克,百部、炙枇杷叶各9克;痰多加紫苑9克,桔梗(炒)6克;气虚加党参12克,山药50克;阴虚加南、北沙参各12克。

建议患者平时适当的合理运动,对哮喘的病情是有很大帮助的,建议可以采用外埋内疏疗法疗法,治好后不易发病。饮食上加入一些食疗方法对病情痊愈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提供给患者以下食谱可选用:

1、杏仁、麻黄各 9克,豆腐 100克,加水共煮 1小时,去药渣,吃豆腐饮汤。也可将杏仁捣碎,与等量冰糖混匀,每日早晚各服 9克,连服 10天为一疗程。

2、鲜嫩丝瓜 5个,切碎,水煎,去渣服,每日 3次,每次一食匙。

3、杏仁 10克,去皮研碎,水煎后去渣留汁,然后放入粳米 5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粥,每日 2次,温热食。

4、紫皮蒜 60克,红糖 9 0克,蒜捣烂如泥,放入红糖,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熬成膏,每日早晚各服一食匙。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宿痰内伏于病人肺内,再由外邪入侵、饮食失调、冷暖不当或情志不畅等外因而诱发,也有困久居寒湿之地而成者或由积热熏蒸、痰火内郁而成者。

哮喘的急性发作期通常以标实为主,而哮喘缓解期多以本虚为主,久病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肾、睥的虚证,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征。

哮喘的辨证施治应遵循“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表”的原则。

中医所指的哮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哮喘包括由心脏、肺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喘息症状,即中医的“喘证”;

狭义的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也即中医的“哮证”。

哮和喘相类,但哮乃喉及肺中有呷呀之音(哮鸣音),“哮证”通常以突然发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闷气粗、喘息不能平卧为证。

第一节病因病机

一、哮喘的内因(宿根)

由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宿痰停聚于病人的肺经,痰湿或痰热伏于病人肺内,而成为哮喘的宿根。

这是病人易感受外邪,诱发哮喘的内在原因。哮喘发作时,邪盛于肺,但疾病的根源则与肾和脾有关,这是因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但气的根本在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致使上下之气交接失常,《类证治裁》所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

说明了“肺主气,肾纳气,气出于肺而根于肾”的肺肾之间的密切关系,哮喘病人的辨证也可常见肾气虚者。

肺是“贮痰之器”,而脾是“生痰之源”,如果脾失健运,则聚液成痰,上阻于肺而引发哮喘,(证治心得)云:“肺为气之主,而脾则肺之母也,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

其中尤以肾气的盛衰,对于本病的进退更有重要作用。

痰也是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病之所以反复发作,多因有伏痰而遇诱因所触发。

痰的来源主要有三,

一因睥虚,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水湿停聚成痰;

二因肾阳虚衰,水气不化,上泛为痰;

三因肺气不足,肃降失职,也可以生痰。

因有痰湿停聚,所以一旦受诱因触发,就气动痰升,痰气相搏,气道不畅,呼吸受阻,出现胸隔胀闷,喉中有哮鸣音、喘咳不能平卧等气道壅塞的症状。

有些病人自幼即发哮喘,这种哮喘与病儿的内伏痰饮(宿根)关系密切,临床上称之为“天哮”。

第二节辨证施治

一、支气管哮喘的辨证

安、两唇青紫、哮喘声重等,主要为风寒或躁热犯肺,加之痰湿停聚,气逆痰升所致,较为常见,实喘有寒喘和热喘之分。

1寒喘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畏寒无汗、背冷、喷嚏、流清涕,肢体不温,面色苍白,痰液清稀而带泡沫,口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浮滑。若伴有恶寒怕风,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脉浮紧者为兼有风寒表证。现代医学通常是指寒喘为无呼吸道感染的单纯哮喘发作。

2热喘主要表现为怕热烦躁,面唇较红,哮喘发作时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喉痛,痰液粘稠而黄,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伴见发热自汗者为兼有风热表证。现代医学通常认为热喘是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二)虚喘

哮喘缓解期的主要证候为虚证,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动则气急,虽喘而声微,咳嗽痰

多等,主要与肺虚、脾虚或肾虚有关,应仔细进行辨证,分别给以益肺、健睥、补肾等法。

1肺虚多由外感病后气阴二伤所致。由于肺为气之主,因此主要表现畏寒自汗,咳嗽气短,痰多清稀,语音低弱,懒言,面色神疲,稍感风寒,容易诱发哮喘,发病前打喷嚏、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濡缓无力的属肺气虚;若气短咳嗽,少痰或无痰,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潮热,舌质红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的属肺阴虚。

2脾虚多因外邪入侵或多食生冷或辣而致脾不健运,痰浊内生上行于肺而致。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面黄少华,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食油腻则易腹泄或见浮肿。舌淡苔白润,脉缓或细无力。

3肾虚肾气不足在哮喘患者是最为常见的,肾虚往往可以贯穿于哮喘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是久病伤肾、肾元亏损、肾气失纳而致。表现为气短息促,呼多吸少,活动尤甚,心悸,吐泡沫痰,腰酸腿软。

肾阳虚表现为久病体虚,畏寒,动则息促,腰酸耳鸣,自汗,手足不温,面色苍白,小便清长或夜尿多,舌淡嫩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肾阴虚表现为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痰少粘稠,口干咽燥,尿黄大便干,消瘦,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若两者症状兼有,如畏寒肢冷,夜尿多,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肾阴阳两虚。

二、哮喘发作期的辨证施治

哮喘发作期多为实证,急则治标,以攻邪平喘为主,并可选用西药和针灸疗法,务求迅速缓解控制症状。应首先分清寒热,偏寒的应温化宣肺;偏热的应清化宣肺,临床上以偏寒较为多见。

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期往往是骤然起病,亦可先有鼻喉作痒、鼻塞、胸闷、打喷嚏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则均以呼吸困难、喉中痰鸣、痰粘量少、咳吐不利、甚至张口抬肩、目涨睛突、不能平卧、烦躁不安、面唇青紫等为特征。

病人因个体素质、发作季节、诱发因素以及兼证等不同,使哮喘病人的痰有寒化和热化之分,哮喘发作期有冷哮、热哮之分,寒喘和热喘之别。

第三节哮喘的治本与治标

中医治疗哮喘和治疗其疾病一样,亦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急性发作时多属实证,要先辨寒热,以攻邪治表,在哮喘缓解期以虚证为主,则要细辨肺、脾、肾的虚实及阴虚阳虚,以扶正固本。

对于许多常年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慢性哮喘病人则可标本兼治,只是应在治本方面和治标方面有所侧重而已。

哮喘的发作期以表实为主,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久病反复发作时则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征,临床医生应细心辨证施治,才能把握住治标、治本和标本兼治的原则。

而临证诊治危重型哮喘发作,出现喘脱现象时,宜配合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西医治疗措施。

针刺及其他疗法

哮喘的其他中医治疗方法较多,可以根据病情和条件酌情选用针灸、穴位挑刺以及某些新疗法如耳针、割治、埋线和穴位注射等。

(一)体针

1主穴定喘、膻中、中喘、天突、肺俞。

2配穴内关、足三里、丰隆。

3选穴方法和针法每次选主穴1—2个。发作时可先针定喘,用震颤手法并适当留针,若在患者刚出现发作预兆时,给予针刺,效果最好,无效再针膻中等穴。咳嗽多取郄门、尺泽、天突;痰多取丰隆;胸胀满痛取内关;发热取大椎、曲池。缓解期根据上述分型,参照经络学说,按计划治疗,可收治本之效。体虚可多用灸法,或针后加灸,或用温针。针刺胸背穴位应掌握进针深度,以免发生气胸。

耳针治疗哮喘

发作时可取耳穴平喘,深刺留针。

缓解期可以作耳穴平喘、肺、肾、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及敏感点埋针,配合其他治疗,常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简便的哮喘的辅助疗法。体针耳针同用,可以提高疗效。

割治疗法或穴位埋线治疗哮喘

取膻中、定喘或中喘穴,消毒后在局麻下,以上述穴位为中点切开皮肤长15cm左右,至皮下组织,取出少许脂肪组织,并用止血钳在组织内轻度按摩,然后置入肠线,缝合切口。必要时可另选穴重复割治。

穴位埋线通常取针刺有效的穴位如定喘、大椎、肺俞、厥阴俞、中府、尺泽、足三里等,埋植羊肠线,每20~30天一次,连续数次,有治疗及预防效果。

敷贴疗法治疗哮喘

方子用白芥子、细辛各20g,延胡索、甘遂各12g。研末分3次用,取生姜30g捣烂取汁。调和药末,摊油纸上,

分贴于肺俞、心俞、膈俞(双侧)穴上,也可贴于肺俞、膏盲、百劳、或身柱、天突、膻中等穴位,外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每10天贴1次,连贴3次,多在署伏天贴用(或每次贴半小时~1小时,在每年初伏、中伏、末伏备贴1次),有一定预防效果,可以酌情使用。

(五)穴位挑治疗法哮喘

取定喘、膻中、中喘、天突、肺俞等穴位,用挑刺针挑破皮肤并挤出少许暗红色血液,可用于轻度哮喘发作。

传递健康!传播爱❤️❤️

哮喘的偏方

一、蜂蜜花生治哮喘,方法:用纯蜂蜜,蜜汁一定埋住花生,泡七天,每天早上空腹吃七粒,若严重时,可在睡前再吃七粒,常吃即见效。二、芝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