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行大师《德行天下》‖修行之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读万行大师《德行天下》‖修行之路,第1张

万行大师,15岁信佛,18岁出家,20余岁的他就深信,佛法融入大众才会有生命力。僧人靠慈悲与愿力来维持它的法身慧命。

德是做人的根本,积善积德。

万行大师阐述了这个物欲膨胀的社会,极其需要这本书《德行天下》。

它对大众弘扬仁慈厚爱之心,敬畏谦恭感恩之情;以德开道,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做人处世的正知正见;滋润人的心灵,从而达到佛的修炼了最高境界——“无我”。

万行大师说,佛的行善积德是从“舍”入手。他教我们信任佛菩萨,敞开心灵,感受宇宙的能量场,感受名师的能量场;学会放下,注入源头活水。

只有舍,才有得。这点与美国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中观点很相似——你舍得称赞对方,舍得花时间倾听对方说话,对方自然会给你想要的。

《人生的弱点》讲的是做人做事的技巧,授以“术”而达到目的,与万行大师讲的“德”有区别。

“术”是技巧,可以潜心学习得来,是一种学习能力。

而“德”是一种修行,以实际行动为众生起心动念,为众生创造一份平安,带来一份和谐;是修福修德。

比如,一个老板除了有一定的学识和能力外,以德服人尤其重要。

老板需要得力的团队和劲往一处使的员工,靠的是凝聚力,是以德服人、以德垂范的感召力。

一个企业的生命线不外乎诚信和产品质量。而这两点与企业老板的为人,与他的德直接相关联。

一个老板即便能力差强人意,依然能凭德得人心,让自己的德配位而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拥有着菩萨的智慧和慈悲,懂得忍受负重;即便遇到逆缘、恶缘,懂得忏悔,不埋怨、不纵容;强大自己;起善念,广结善缘来获得认可和尊重。

让品德融入骨子里,不让别人感觉你的压力和威胁,表现低调,不露锋芒,让别人感觉你的友善、恭敬,就不会妨碍你的发展。

这样的人,利他利己;力求生命融入了道,实实在在地彰显了德 。

万变不离其宗,德,是一个老板的处世之道的“丈方宝剑”。

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红大作家、小说家 蒋坤元 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德配位的企业老板。

万行大师认为,面对同行的诋毁,外界的毁谤以及信徒的不认可,是因为德行修炼不到位,是自己的不配;从而觉观自己执守戒律,以德养道。

修行不够好,是因为习气重,嗜好多,“自我”重。

佛教、道教、基督教都崇尚修炼境界的“无我”超越自我,与万物同体。

佛的“无我”便是功德圆满。

面对人才竞争,除学识、才能外,西方的宗教信仰还是讲究“术”,其中含尔虞我诈,种族歧视和宗教差异。

佛讲究人品的竞争,道德修为的竞争;互利互惠,和平相处;呼吁全人类的和平发展。

万行大师还说,学佛需谨因慎果,按因果规律为人处事。随着阅历加深,修行的人要保持觉照,挑战自我,使自己越来越有胆识、智慧,保持觉察力、警觉性越来越强。

唯有修得“德”才能正确对待贪功近利的信徒的供养,学会接受福报,更要学会捐赠福报而得福报。

万行大师还从人品说到写作作品。他说,你的作品是公开发布的,让众生愿意阅读参与评价评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和阅历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发布后的作品再经过整理、修改、精炼,从而得到更多人的接受、认可和喜爱,经得起历史的经验能流传千古。

万行大师以自身的经历举例,说他把已写了的某诗歌发到微博上,让大家点评及提出建议,为他的进一步修改找到依据,查找出未知问题。

面对自己的弱点或错误,与其痛苦纠结,还不如努力修行人品德行。

一个学佛修德的人要舍得放下面子和尊严,从而使自己得到启发和提升,更快地积聚德的正能量场。

万行大师常对东华寺的常住说:“我能容忍你做错事,但不能容忍你不做事。”

在错误中感知觉悟,不得有惰性,要勇于开悟。

这些所有的论语正好加深了我对雪漠大师说的“守真息妄,当下精进。文化为媒,行为利众”的理解。

修行靠个人,这三个步骤最终还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觉悟。

1积善行德,开悟破执。

2观心守真,祛除妄念。

3安住执念,超越自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经常做善事、以道德心为人处世的家庭,家里的运道不错,经常有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这句话在农村有很多的例证的。像很多年以前的农村,明明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男主人就知道天天守着田地里的庄稼,而女主人呢,豆大字不识一个,但是有一年的高考,他们的儿子竟然考上了一流大学。村里老辈人都说,这是他们家祖上积德了,所以才有这样的好事发生。

一个家庭时刻教导孩子踏实本分,勿做欺压人的坏事情,如果自己有能力就帮助比自己更弱小的群体,这就是积善之家。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些看似很小的善事我们可以经常做,不要以为小就不屑于做,而那些坏的事情,看似很小似乎无关紧要,但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要做,在你的眼里是很小的事,在别人眼里或许就是大事了。经常这样做的家庭,也是积善之家。

积善之家因为经常的帮助别人,所以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非常开心快乐的,而且他们内心里也没有什么忧心的事情,一家人平平和和自然和谐的相处,在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是很淳朴自然,也是很聪明的。顺其自然的发展,就是栋梁之才,待到学有所成那肯定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了。所以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被历代许多的家庭作为家训,可见这句话的分量之重,这也是我们历代的老祖宗们的智慧结晶,这样一句饱含了智慧哲理的名言真应该让每个家庭成员牢牢记在心中。富贵如浮云,只有怀着淡泊的心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久而久之,那些好的运气自然而然的就会来到自己的身边。富贵积善,会让自己的富得更有价值,贫穷积善。好运自然会慢慢堆积上来,说不定哪天老祖宗开眼,值得庆贺的一件好事情就降临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应该是最具中华智慧的家庭格言了。

心有善心积福报,结缘积德有善果。

因果报应从古有,善报恶报躲不过。

慎言慎语不伤人,恶言恶语决不说。

孝敬父母心有报佛,行善积德不嘚瑟。

……………………………………

人老更应重德行,严以律己度人生。

功高盖主需自谦,家产万贯也淡定。

白天没做亏心事,夜静梦香到天明。

行善积德门庭旺,泽及儿孙事事成。

………………………………………

大爱无疆暖如春,雨露千家皆受恩。

德厚积善乡邻亲,慈怀救困行丈义。

善行抚危心宽仁,沙漠荒洲尽显绿。

雪中送炭见真情,救人危难尽全力。

……………………………………

做事做人施善心,关键时刻要挺身。

厚德载物不害人,积善行良铭记心。

刚愎自用不利人,迟早会有祸灾临。

举头三尺有神明,多行不义进监禁。

人来世上多不易,日月如梭已黄昏。

行善积德做好事,修成正果胜仙神。

有私,生息轮回者为生;知我。可行逆天者为灵。自世上生灵知有我时起。即知趋避,以善我者为善、恶我者为恶。斯为独欲之心亦是蒙昧源流。

利我者为善、害我者为恶,既然始出无名,当无善我、恶我之说。既然名成,则有规度在心,以此规度量知他人何行善我、何行恶我,善恶之名抽离而出,为世间众人规度,不复为我独欲利害之心,至此蒙昧省醒,始可谈人间修行。

德,品德也!在论语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即有才德的人。孔子认为,才德就是有包容之心,是学之开始。宋代朱熹也曾说:“入道之门,积德之基”,他认为德是引导初学者入门之基,是修身的开始。实际想想更是如此,万物开始都是从有德而始的。

一个人没有德行,就没有了人缘。没了人缘,即缺少了运。缺少了贵人气,缺少了人助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概就是说如此吧。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有了德,外在的表现即是行,行的体现就是“善”。常说日行一善,胜过日胜斗金;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满三千等等,都是在体现善的表现。人只有善良才有人缘,才有好运,才有在困难时有贵人相助也。故此,“积德”是为行善的果,“德”者得也。你会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福被子孙后代。“积善”是积德的始。在你行所善事时,德便得到也,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国语晋语六》:“夫德者,福之基也。”

读万行大师《德行天下》‖修行之路

万行大师,15岁信佛,18岁出家,20余岁的他就深信,佛法融入大众才会有生命力。僧人靠慈悲与愿力来维持它的法身慧命。 德是做人的根本,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