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萌宠石鲸鱼长什么样?为何被人称是陕西最低调的文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汉武帝的萌宠石鲸鱼长什么样?为何被人称是陕西最低调的文物?,第1张

这件名为“石鲸”的文物确实十分低调,因为它就是将石头雕刻成了鲸鱼模样,但是由于不是很相像的缘故很容易被误以为就是一块普通石头。有关于石鲸鱼,其实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便曾下令雕刻过石鲸鱼。这条石鲸鱼雕出来之后被放置在了“兰池陂”。待进入到西汉统治时期之后汉武帝也下令雕刻了两条石鲸鱼,然后将它们分别放置到了太液池与昆明池这两处地方。

汉武帝时期雕刻的两条石鲸鱼大致长度为49米,头部直径059米,尾部直径则为047米,鱼身直径最大有1米。《三辅故事》这一古籍也曾对这石鲸鱼做出过记载。这两条石鲸鱼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被发现,待出土之后被收藏于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今碑林博物馆)。不过后来因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开馆,出自太液池的石鲸鱼被转移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昆明池的石鲸鱼则一直留在碑林博物馆。

被转移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太液池石鲸鱼被放在了非常显眼的一处地方,但是即便如此却鲜少有人会关注到它。太液池石鲸鱼就放置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处的观景池里,不识石鲸鱼“真面目”的人会以为这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观景石。这是因为这石鲸鱼的雕刻风格采取了西汉时期非常盛行的写意手法,这一风格导致石鲸鱼缺乏写实性。

如果不曾提前了解过石鲸鱼的来历的话,确实很难知道这块直接放置于博物馆门口观景池中的大石头其实是一件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物。为此,石鲸鱼也被视为陕西最低调的文物。而博物馆之所以直接将石鲸鱼这件历史文物放置于门口的观景池中一是为了以水养石,二是因为这石鲸鱼分量够重,无需担心会被轻易盗走。

因为历史上曾经有十多个王朝曾建都于陕西,所以陕西境内的文物数量也是非常多的。除了汉武帝时期的石鲸鱼之外,于陕西出土的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尖底瓶,商代的蛇首匕,西周的列鼎列簋、日己方彝,秦朝的跪射俑、杜虎符等等。这些文物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且这些文物之中还包含了很多国宝级文物,比如说五祀卫鼎、镶金兽首玛瑙杯、客使图以及鸳鸯莲瓣纹金碗等。

1、青龙:为“四圣”、“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又称为苍龙,代表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方青龙”。

2、应龙:又名飞龙,亦作黄龙。背生双翼的龙,据说当年轩辕帝有名大将就是应龙,主要功绩有斩杀蚩尤、夸父。

3、虬(qiú):虬龙是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是无角的幼龙。

4、螭(chī):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类龙生物。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5、蛟(jiāo):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

6、角龙:指有角的龙。

7、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

8、云龙:云雾缠绕的龙。

9、望龙:头部呈侧面的龙。

10、行龙:传说鲤化蛟,蛟化龙,而当龙达到一定境界时,会化为行龙。

11、鱼化龙: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古代早已有之。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讲述的就是龙鱼互变的关系。

12、蜃龙: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蜃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是谁都没见到过的豪华,从窗口里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人们在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海市蜃楼。

扩展资料:

龙的历史起源:

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远古神话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动物-图腾。原始人分不清人与动物的界限,认为某种动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这就是图腾。

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标志,一般是单一的某种动物,氏族部落发生兼并战争,胜利者在俘虏对方之后,往往同时消灭其图腾,新产生的部族拥有的还是单一的图腾。

中国古人最早体悟到人性,舍弃弱肉强食的观念,在龙图腾的形成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了这种人性。这就是:为了团结、亲近那些被吞并了的氏族、部落的人,在消灭了这个氏族、部落之后,并没有完全消灭他们精神崇拜和文化寄托的图腾,而是将失败者的图腾中的一部分加在了自己图腾身上。

所以龙的形象就是一种和合团结的象征,表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祖先的一种极其宝贵的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源头。

-龙

-龙文化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早期的鲸鱼其实长着强而有力的腿,它们当时主要靠划动腿部在海洋中活动。这一新发现也许可以揭示鲸从陆地走向海洋的神秘进化过程。

  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美国科学家详细公布了他们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称,鲸的祖先曾经生活于陆地,与其他陆地哺乳动物一样都长有4条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慢慢开始习惯于水中生活。它们的前腿逐渐退化为鳍状肢,后腿和臀部消失。但是,现代鲸仍然都还保留着骨盆的痕迹,而且经常发生返祖现象,即一些新生鲸竟然长有后肢。到底是什么原因驱动鲸改变自己的解剖结构以适应水中生活?早期的鲸到底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解剖结构的呢?大量神秘的问题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兴趣。要揭开这些谜底,最关键就是要明确鲸长出宽大的尾片的确切时间。

  美国阿拉巴马州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马克-尤荷恩解释,“鲸尾片的出现也许是鲸从陆地走向海洋转变的最后一步。”为了探索这一神秘的过程,尤荷恩对最新发现的古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业余骨头爱好者于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边发现的,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死后所形成的骨头化石。沃洛特乔治亚古鲸生存于大约4000万年以前,游弋于北美墨西哥湾海域。这种古鲸身长大约37米,主要依靠其锋利的牙齿捕食鱼类为生。已知的最早长有尾片的鲸与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属近亲关系。但尤荷恩却发现,当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从其他鲸类分离出来仅仅200万年后,很明显没有尾片。

  尤荷恩重点分析了一种新发现的大约5厘米长的尾部椎骨。这种椎骨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大约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经分析发现,这种椎骨与鲸尾片附近的椎骨并不相象。于是尤荷恩认为,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主要是依靠摆动自己的后脚来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认为这种古鲸有着巨大的臀部,表明它们也长有巨大的后腿。奇怪的是,科学家们还发现它们的骨盆与脊椎骨并没有相连。直到现在,这一现象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尤荷恩说,“我们所证实的观点就是,这种古鲸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摆动臀部,通过脚部划水进行游泳。这与现代鲸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过现代鲸主要依靠身体的起伏波动进行游泳。”

  在生物的进化史上,从古代的陆上四足动物到现今的水中哺乳动物,一直缺少了一环。因此,学者们认为,上述发现的古鲸化石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缺。然而,古鲸为什么要从陆上迁到水中呢?原来,古鲸生殖及哺育后代的活动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就如现在的海狮、海狗、海豹等两栖动物一样。但是,生物的进化往往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约在5000万年以前,由于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对于陆地环境更易于古鲸生存,它们便开始进入水里;大约在距今1000万年时,古鲸的后代进化得与现代鲸非常相似,它们长着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后足也退化为鳍状的附属物,从此它们就不再上岸来了。

  科学家们对一种生活在4500万年以前的古鲸颅骨化石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扫描,发现它具有一个陀螺仪状的器官--内耳。内耳的作用是产生平稳感,它为一细小的管道,里面含有液体,管道内壁有敏感的细毛,当身体的平衡受到影响时,液体就会移动,并触动细毛基部的细胞,细胞则向大脑发送出相关的信号。科学家表示,正是内耳这一器官支持着古鲸由陆上转化为水中生活。上世纪末,美国密执安大学和巴基斯坦地质调查所的联合研究小组又发现,生活于陆地上的古鲸属于偶蹄目动物。2000年,他们在47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掘出两具古鲸的新化石,从其后蹄骨发现了该种具有偶蹄目动物特有的形状,从而掌握了表明鲸是偶蹄目动物的决定性证据。

  鲸属哺乳纲鲸目动物,世界上现存的鲸类有12科77种,它们中最大的体长可达33米,最小的仅有1米左右。现代鲸有颈而不明显,有前肢却呈鳍状,有后肢但完全退化。因此,古生物学家猜测鲸的祖先曾在陆地上活动过。

汉武帝的萌宠石鲸鱼长什么样?为何被人称是陕西最低调的文物?

这件名为“石鲸”的文物确实十分低调,因为它就是将石头雕刻成了鲸鱼模样,但是由于不是很相像的缘故很容易被误以为就是一块普通石头。有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