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大钟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大钟穴的定位 10 大钟穴的取法 11 大钟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大钟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大钟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大钟穴的配伍 16 特效 17 文献摘要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钟 1 拼音
dà zhōng
2 英文参考Dàzhōng KI4 [中国针灸学词典]
dàzhō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大钟 汉语拼音 Dazhong 罗马拼音 Tachung 美国英译名 Big Bel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KI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R6 富耶氏 R4 德国 N6 英国 K5 美国 Ki4
大钟为经穴名(Dàzhōng KI4)[1]。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足少阴肾经[1]。大钟是足少阴肾经的络穴[1][2]。大为小之对,钟同“踵”,即足跟,此穴在足跟,其骨较大,故名大钟[1]。大钟穴主治咽喉,胸肺,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咽喉肿痛,舌本出血,食噎不下,咳嗽咳血,哮喘,烦心,嗜卧,痴呆,疟疾,腰脊强痛,小便淋沥,足跟肿痛,咽痛,气喘,咳血,足跟痛,月经不调,咳嗽,咯血,癃闭,尿频,遗尿,便秘,腰痛,现代又多用大钟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口腔炎,食道狭窄,尿潴留,精神病,淋病等。
4 大钟的别名太钟(《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王注)。
5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
6 穴名解大为小之对,钟同“踵”,即足跟,此穴在足跟,其骨较大,故名大钟[1]。
大,小之对,又同太。钟,指量器,又有聚藏、容受之义,天之所赋为钟(种)。钟,同踵。指穴为经气在踵部藏聚之处,而踵部足之大骨,又如酒钟和钟铃也。踵是足跟部。穴当踝关节下方之足跟部,下大上小,且摇摆善动,亦钟铃之象也。肾主先天,即人精之聚也,此穴在太溪穴下5分,当跟腱内缘,为脉气盛大、钟聚之处,故名大钟。杨上善说:“钟注也,此穴是少阴大络别注之处,故曰大钟。”[3]
7 特异性大钟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络穴。
8 所属部位足部[4]
9 大钟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大钟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中[2]。
大钟穴位于内踝后下方,当跟腱内侧缘与跟骨的交角处[5]。
大钟穴位于跟区,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垂足取之[1]。
大钟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大钟穴在足部的位置
大钟穴在足部的位置
大钟穴在足部的位置
10 大钟穴的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平太溪下05寸,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凹陷处取穴。
大钟穴位于跟区,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垂足取之[1]。
正坐或仰卧位,内踝下缘平齐靠跟腱前缘处取穴[6]。
先取太溪、水泉,于二穴连线中点平齐靠跟腱前缘处取穴[6]。
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穴(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太溪穴),向下量半横指,再向后平推至凹陷处即是大钟穴[7]。
11 大钟穴穴位解剖大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的前方、跟骨。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支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其内的浅静脉向前注入大隐静脉,跟腱前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多。在跟腱前,有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针经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刺入跟腱和胫神经干之间,或刺于神经干上,神经的前方即是与该神经伴行的胫后动脉和静脉。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的前方→跟骨[1]。
皮肤→皮下组织→跟骨[8]。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前方有胫神经干和胫后动脉干经过[8]。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及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5]。
12 大钟穴的功效与作用大钟穴具有益肾平喘,调理二便的功效。
大钟穴有益肾和血、补精调神的作用[1]。
足少阴经脉“入肺中”,大钟穴具有滋补肺阴、止咳平喘之功,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9]。
足少阴肾经脉“络心”,交接于手厥阴心包经,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故取大钟穴可治疗神志病[9]。
肾主水,司二便,大钟近于足跟部,经脉又“贯脊属肾”,故大钟穴可补肾气、滋肾阴,治疗二阴病和腰痛、足跟痛[9]。
大钟穴系肾经之络穴,有滋肾清肺之功,主治咯血,气喘,腰脊强痛,二便不利,足跟痛,痴呆,尤长于诸虚不足之症[3]。
13 大钟穴主治病证大钟穴主治咽喉,胸肺,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咽喉肿痛,舌本出血,食噎不下,咳嗽咳血,哮喘,烦心,嗜卧,痴呆,疟疾,腰脊强痛,小便淋沥,足跟肿痛,咽痛,气喘,咳血,足跟痛,月经不调,咳嗽,咯血,癃闭,尿频,遗尿,便秘,腰痛,现代又多用大钟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口腔炎,食道狭窄,尿潴留,精神病,淋病等。
大钟穴主治咽喉、胸肺、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咽喉肿痛、舌本出血、食噎不下、咳嗽咳血、哮喘、烦心、嗜卧、痴呆、疟疾、腰脊强痛、小便淋沥、足跟肿痛等[1]。
大钟穴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5]。
大钟穴主治咳血、腰脊强痛、痴呆、嗜卧、月经不调、足跟痛[8]。
大钟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癃闭,尿频,遗尿,便秘;痴呆,嗜卧;腰痛,足跟痛[6]。
现代又多用大钟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口腔炎、食道狭窄、尿潴留等[1]。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痴呆,癔病;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淋病;
3 其它:哮喘,咽痛,口腔炎,食道狭窄,便秘,疟疾。
14 刺灸法 141 刺法直刺03~05寸[6][8][1],局部有酸胀感[6]。
注意:大钟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胫神经、胫后动脉,引起脚部运动障碍[6]。
142 灸法可灸[1][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艾灸大钟穴,每次灸5~15分钟,可治气喘、支气管炎[7]。
15 大钟穴的配伍大钟穴配中极、三阴交,有清热益肾的作用,主治尿闭。
大钟穴配神门、太溪,有滋阴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失眠。
大钟配定喘、肾俞、肺俞、膏肓俞,治肾虚气喘[6]。
大钟配肾俞、关元、三阴交,治月经不调[6]。
大钟配肾俞、命门、膀胱俞、三焦俞、委阳,治小便不利[6]。
16 特效拿捏大钟穴,可防治腰痛[7]。
17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疟,多寒少热,大钟主之。腰脊相引如解,实则闭癃、凄凄腰脊痛嗜卧、口中热,虚则腰痛、寒厥烦心闷,大钟主之。大便难,大钟主之。咳、喉中鸣、咳唾血,大钟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大钟、郄门,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大钟、太溪,主烦心满呕。
《针经标幽赋》: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1精神治疗:同神经衰弱。
2暗示治疗:常能取得戏剧性效果。可配合针灸、理疗、电刺激、静脉注射剂等方法。配合语言强化进行功能恢复训练。顽固者,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暗示。经多种治疗无效的不言、失音、耳聋等,可选25%阿米妥纳20ml缓慢静注,直到朦胧状态时进行交谈促其答话。
3对癔病性精神发作、激情状态、痉挛发作、或有自杀意念者,一般不做暗示治疗,应按急诊处理,可肌注氯丙嗪50~75毫克,或安定10~20毫克。对意识障碍者可针刺人中、少商、内关、合谷、涌泉等。
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病,以乡村多见。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精神因素和暗示的作用,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但是,当人们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暗示的作用以后,为什么有的人保持健康,有的人就患了癔症呢这与他们的性格不同有关。癔症患者的病前个性,是属于有强烈情感,缺少坚定理智,意志不稳定,幻想多,争强好胜,虚荣,情感不稳定,易冲动。这类性格的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感转移为另一种情感,他们对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整个精神活动均易受情感的影响而趋向极端。如对某人有好感时,觉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当遇到一点小事时就立刻认为这人一无是处,是最大的恶棍。这就是癔症者的“情感逻辑”。其判断推理完全从当时的情感出发,情感有了变化,其判断推理也随之改变。
(2)暗示性强: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极易受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的暗示影响,尤其是当他对某人印象良好时,则该人的意见都会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下来。他们的自我暗示也很强烈,以致各种身体不造感可作为自我暗示的基础。
(3)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们好夸耀自己,显示自己,乐于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他们富于生动的幻想,特别是当情感反应强烈时,想象和现实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时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象还是事实,因而造成他在说谎的印象。
癔症多发病于16~30岁之间,女多于男。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惊恐,被侮辱,委屈,不如意以及亲人的远离等较强烈的精神创伤,往往是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至于以后的发病,不一定都有很强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由于与精神创伤有联系的事件,或在与第一次起病相类似的情景下产生联想而突然发病。
有些患者可因躯体因素,如疼痛,发热,不适,劳累等,引起精神紧张和恐惧或精神不愉快而发病。
暗示有致病作用。具有特殊意义的谈话、表情和传说,以及看见其他患者发病均可成为病因,即通过自身体验和联想、产生疑虑,深信自己会发病而发病,这是自我暗示的作用。患者易受暗示,是癔症性格所致。�
癔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可类似多种疾病的症状,几乎占据了医学临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状表现。有人说“癔症的症状包括整个医学的内容”。法国夏克称本病患者为“伟大的模仿者”,也有人称患者是“不好的演员,各种角色都可扮演”、“调皮孩子,恶作剧 ”等,这都说明癔症的表现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哪一位医生也无法完全的描述癔症的全部症状。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第二版的修订版,将癔症的临床表现分为两个类型:①分离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②转换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仅有一二种症状出现,且每次发作多为同样症状的重复。
癔症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多数起病于35岁前,发病急骤,主要表现无器质性基础的感觉或运动障碍,或意识状态改变。具体有如下表现:
(1)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型障碍。
①情感爆发: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以尽情发泄为特征的临床症状。嚎啕痛哭,又吵又闹,以极其夸张的姿态向人诉说所受的委屈和不快,甚至捶胸蹬足,以头撞墙,或在地上打滚,但意识障碍不明显。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周围环境有关。情感爆发是癔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②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病人突然昏倒,呼之不应,推之不动;癔症性朦胧状态,兴奋激动,情感丰富或有幻觉、错觉;癔症性神游症,患者表现离家出走,到处游荡;癔症性梦行症,睡中起床,开门外出或作一些动作之后又复入睡;癔症性假性痴呆,表情幼稚,答非所问,或答案近似而不正确。
③癔症性精神病:患者表现情绪激昂,言语零乱,短暂幻觉、妄想,盲目奔跑或伤人毁物,一般历时3~5日即愈。
④癔症性神鬼附体:常见于农村妇女,发作时意识范围狭窄,以死去多年的亲人或邻居的口气说话,或自称是某某神仙的化身,或称进入阴曹地府,说一些“阴间”的事情,与迷信、宗教或文化落后有关。
(2)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型癔症。
①感觉障碍:感觉缺失,患者对强烈的刺激只能轻微感觉,甚至完全没有感知,其特征是不按解剖部位分布,不能用神经病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感觉过敏,患者对局部的触摸特别敏感,非常轻微的触摸即感到疼痛异常;感觉异常,患者感到咽喉部有异物或梗阻,好似球形物体在上下移动,但咽喉部检查却无异常发现;视觉障碍,常见者为突然失明,也有弱视、视野向心性缩小,但眼底检查正常,双瞳孔对光反射良好,患者什么也看不见,但行走时可避开障碍物;听觉障碍,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双耳失去听力,但来自背后的声音可引起瞬目反应,睡眠中可被叫醒,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心因性疼痛,在受到精神刺激后出现的剧烈头痛、背痛或躯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但客观检查未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②运动障碍:抽搐发作,常因心理因素引起。发作时常突然倒地,全身僵直,呈角弓反张,有时呈不规则抽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有时扯头发、撕衣服等,表情痛苦。一次发作可达数十分钟或数小时,随周围人的暗示而变化,发作可一日多次;瘫痪,以单瘫或截瘫多见,有时可四肢瘫,起病较急,瘫痪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活动但无力,重者完全不能活动。客观检查不符合神经损害特点,瘫痪肢体一般无肌肉萎缩,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少数治疗不当,瘫痪时间过久可见废用性萎缩;失音,患者保持不语,常用手势或书写表达自己的意见。客观检查,大脑、唇、舌、腭或声带均无器质性损害。
③躯体化障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也可表现为泌尿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反胃、腹胀、厌食、呕吐等症状,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或表现为心动过速、气急等症状。
所谓“鬼神附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癔症发作形式,偶尔也见于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障碍。此种情况多见于好感情用事、富于幻想或具有迷信思想的人,农村妇女尤为多见。首先,病人有相信鬼神存在的思想基础,有易于接受暗示性的性格特点,在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在自我意识障碍的情况下,经过自我暗示如疑心鬼神会附体,或环境或他人的言语暗示,患者自称某某神仙,已死者灵魂的化身,此时病人常以这些附体者的口吻、身份讲话,声调也变得特殊,讲话内容与患者当时的内心体验有关。历时可数分钟或数小时,经暗示治疗后,病人可迅速恢复其自身身分,发作过后可部分回忆发作经过。
“鬼神附体”本身仅仅是一种精神疾病的症状,是患者在强烈的情感反应下的一种病态体验,以死者、鬼神的口吻讲出她的想法和要求。只有患者本身相信鬼神的存在,他们犯病时才会出现“鬼神附体”症状。反之,不相信鬼神的人,不论怎样犯病,也不会出现这种症状。目前广大农村文化落后、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一些癔症病人发病出现一些所谓“鬼神附体”的现象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一些巫婆神汉借此机会宣传迷信,坑骗病人的钱财,催残病人的心灵和躯体。希望广大患者和患者亲属相信科学,不要上那些江湖骗子的当。
“老牛大憋气”是癔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占农村中癔症患者的半数,占住院癔症患者的1/5。多见于易激动、感情用事、自以为是的女青年,一旦违背了自己的愿望,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或争吵失利时感到委屈而发病。表现为在有人注意的地点和场合突然倒在地上、沙发上或有依靠处,以求得同情,同时四肢无规律的乱动或呈四肢僵直不动,嘴里喊叫、骂人或做怪样,并伴屏气或深叹气、吸气。虽问之不答,但并无意识障碍和呼吸停止,患者听得见,看得到周围人的反应和举动,其发作也随之波动。发作中无大小便失禁及咬破舌头,身体极少有外伤。发作时间至少半小时或数小时,多在白天、安全及人多的地方发病,不会因发病而致伤或致命。发作后行为正常,对病中情况可完全或片断回忆,过后病人常说:“当时脑子是清楚的,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因本病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起病,病程可随临床征象的不同而有差异。情感爆发、意识障碍、抽搐发作,一般于短期内即可消失,但常常有再发倾向。内脏机能失调和运动、感觉症状则历时较久,且于好转后也可再发。病程的长短和能否再发还取决于病后是否正确处理。不当的处理或接受不良暗示,尤其是医务人员的不当言语,常可增加疾病的顽固性,而使病程延长。因此,及时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及药物治疗,恰当的处理,可以较快地使症状消失,而且使疗效获得巩固,避免再发。
本病的预后一般是良好的,少数病人若病程很长,或经常反复发作,则治疗比较困难,具有明显癔症性格特征者治疗也较困难,且易再发。极个别表现为瘫痪或内脏功能障碍的癔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病程迁延,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可因合并症而影响寿命。
癔症的治疗既容易也最难,关键是医务人员应满腔热情地关心患者,帮助他们寻找发病的原因,引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的治愈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癔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等治疗。
(1)心理治疗
①解释性心理治疗: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种种疑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癔症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引导患者认识病因及病因与治疗的关系,应给予患者尽情疏泄的机会,给予适当的安慰或鼓励。患者本身也应加强自我锻炼,用理智的态度处理所面临的一切,而不要感情用事,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
②暗示治疗:是消除癔症症状,尤其是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治疗环境要安静,以消除环境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影响。一切无关人员均要离开治疗现场,避免由于家属或周围人的惊慌态度,或过分关注而使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医生在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以后,在接触病人并做全面检查的过程中,态度应热情沉着、自信,要对治疗充满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信任医生。实践证明,病人对医生信赖的程度往往是决定暗示治疗成败的关键。在言语暗示的同时,应针对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吸入氧气,针刺,给予注射用水或维生素C针剂肌肉注射,静脉推注钙剂及电兴奋治疗。
③催眠疗法:利用催眠时大脑生理功能的改变,通过言语,施以暗示,从而达到消除癔症症状的目的。
(2)药物治疗
癔症发作时,若病人意识障碍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疗,可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后症状即消失。
(3)物理治疗
中药、电针或针刺等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时如能加以言语暗示,则效果更佳。痉挛发作、朦胧状态、昏睡状态、木僵状态的病人,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穴位,均用较强刺激或通电加强刺激。对瘫痪、挛缩、呃逆、呕吐等症状,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治疗。对失音、耳聋症等,也可用电刺激、电兴奋治疗。
癔症临床表现尽管复杂多样,但概括起来可分类两型:一是分离型,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二是转换型,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
癔症的精神症状,常在精神刺激后发病,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情感失调,患者的情感色彩浓厚、夸张、做作和易受暗示。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多见,意识活动局限于与情感体验相关的内容上,给人一种向外表露或“尽情发泄”的印象。有的自觉十分委屈;有的惊恐惶惑;有的情感爆发,易激动,甚至大哭大笑,捶胸顿足,以头撞墙,在地上打滚,手舞足蹈,撕毁衣物,乱唱乱骂等戏剧样表现;有的昏睡;有的过度换气;有的抽搐发作;有的用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以博取旁观者的注意和同情,越是在人多的场合,发作越厉害。因此,发作时应将患者置于安静环境中,并应尽量减少陪人,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促使症状逐渐缓解。
癔症具有发作性、夸张性和易暗示性的特点,其症状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甚至给人矫柔造作的印象,可以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下发病,也可在暗示下好转。如已明确为癔症发作,在场人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指责患者装病。正确做法是,平息紧张气氛,即不否定又不夸大渲染患者的症状,使患者情绪平静下来,使其相信给予一定刺激后即可好转,随机可刺激或针刺患者合谷、人中、内关等穴位,待其平静后即可缓解。对于出现“老牛大憋气”者,切忌捂住口鼻、屈曲四肢,以免窒息。癔症性兴奋或躯体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找精神科医生处理。
某些人为避免不愉快事件的发生,或为获取赔偿,或为避免服役,或在囚犯中,常出现诈病现象,其表现有时难与癔症相鉴别。因癔症的夸张、表演色彩,常给人一种装病的感觉。但是诈病者有明确的目的性,症状易受意志的支配,可因时、因人、因地而异,很少能持续存在,且在公开场合常矫揉造作。
在集体场合下,例如学校,一人患癔症后,周围人目睹发病情况,由于对疾病不理解,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或者受到迷信或不科学解释的影响,更加重了精神负担。在此情况下,由于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些人相继症状相同地癔症发作,其中某些人由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月经期间,更容易引起发作。群体发作的症状与第一个发病者基本相同。
因为癔病发作之前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加之癔症病人的病前的特殊的人格特点,如情感强烈而不稳定,易感情用事,情感幼稚,急躁及任性等,有高度的暗示性,其情感和行为极易被别人的言语、行为和态度所影响,因此,癔病发作时,如果亲属的言语、行为、态度不当,会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素,造成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癔病发作时,亲属应首先镇静自若,避免过分关心和过分热情,避免惊慌失措,要正确对待该病的发生。为了改善病人的不愉快情绪,亲属可有意识地转移病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兴趣的事物或让病人暂时离开当时环境。
精神治疗是癔病的一种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治疗时,病人的亲属、亲友、邻居及单位领导、同事能否积极配合,也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癔病病人的亲属应注意听取医生的解释和劝说,了解本病的性质及发生原因,知道这是一种大脑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要改善对病人的态度,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及工作,调整环境,去除精神刺激。癔症发作时,亲属不要惊慌失措或过分关注。在癔症的治疗过程中,亲属应全面而客观地向医生介绍病史。在实施各种治疗方案时,亲属应放心地离开治疗现场,给治疗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否则,亲属的过分关注,紧张或惊慌情绪会影响到病人,很可能又成为一个不良暗示因素,使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经治疗后,某些症状得到好转时,亲属应配合医生继续鼓励或暗示病人,使症状更好地缓解。同时亲属也应正确对待精神刺激,给病人讲解本病的性质和转归,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对巩固治疗,避免反复发作有重大意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漏谷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漏谷穴的定位 9 取法 10 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漏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主治病症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漏谷 1 拼音
lòu gǔ
2 英文参考Lòugǔ SP7 [中国针灸学词典]
lòugǔ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P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漏谷 汉语拼音 Lougu 罗马拼音 Louku 美国英译名 Leaking Valley 各
国
代
号 中国 SP7 日本 7 法
国 莫兰特氏 RP7 富耶氏 德国 MP7 英国 Sp7 美国 Sp7
漏谷为经穴名(Lòugǔ SP7)[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太阴络[2]。属足太阴脾经[2][1]。漏即漏下,谷指五谷,本穴善治泄泻痢疾,故名漏谷[1]。主治腹胀,脘腹胀满,肠鸣切痛,腹胀腹鸣,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饮食不化,消化不良,疝气,腹痛,少腹疼痛,泄泻,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丹毒,偏坠,腿膝厥冷,膝踝肿痛,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精神病等。
4 漏谷的别名太阴络(《备急千金要方》)。
5 出处《针灸甲乙经》:漏谷,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
6 穴名解漏即漏下,谷指五谷,本穴善治泄泻痢疾,故名漏谷[1]。
漏,是渗泄和穴洞的意思。谷即山洼无水之地,又指肌肉之结合处,《黄帝内经素问》谓:“肉之大会为谷。”穴在三阴交上3寸处,胫腓二骨夹隙中。《医宗金鉴》谓:“在夹骨隙中”,故喻之为谷。又以胫骨有漏血孔,与本穴遥相关通,故名之为“漏谷”。[3]
本穴外表部位与足阳明络穴“丰隆”部位相对,或与足阳明经有所沟通,故名“太阴络”也[3]。
7 所属部位小腿[4]
8 漏谷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漏谷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5][6]。
漏谷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正坐或仰卧取穴[1]。
漏谷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后缘处[2]。
漏谷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漏谷穴的位置
漏谷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漏谷穴的位置(肌肉)
漏谷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漏谷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正坐或仰卧取穴[1]。
正坐或仰卧位,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连线的中点稍下(05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7]。
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点上6寸,胫骨后缘,当阴陵泉和三阴交的连线上取穴。
快速取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直上量两个4横指处即是漏谷穴[8]。
10 穴位解剖漏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三阴交。(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分布著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组织增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伴行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在小腿三头肌(腱)前方进入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在趾长屈肌的后方有径后动、静脉和胫神经并行经过,营养并支配以上诸肌。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1]。
皮肤→皮下组织→胫骺肌[6]。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布[6]。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及胫后动、静脉通过[2]。
11 漏谷穴的功效与作用漏谷有健脾化湿、理气宣痹的作用[1]。
漏谷有健脾和胃,利尿除湿的作用。
《备急千金要方》:“漏谷主久湿、痹不能行,主小便不利。”《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湿痹不能久立”,以该穴有通阳助热、渗湿利尿作用,治肠鸣、逆气、痃癖、冷气在腹、膝痹等症。[3]
12 主治病症漏谷穴主治腹胀,脘腹胀满,肠鸣切痛,腹胀腹鸣,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饮食不化,消化不良,疝气,腹痛,少腹疼痛,泄泻,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丹毒,偏坠,腿膝厥冷,膝踝肿痛,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精神病等。
漏谷穴主治腹胀、肠鸣、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6]。
漏谷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1]。
现代又多用漏谷治疗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等[1]。
漏谷主治腹胀腹鸣,消化不良,小便不利,丹毒,脚气,偏坠,腿膝厥冷等[2]。
漏谷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膝踝肿痛,脚气[7]。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消化不良;
运动系统疾病: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
其它:尿路感染,精神病。
13 刺灸法 131 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1]。
直刺1~15寸[2][6][7],局部有酸胀感[7],可扩散至小腿外侧[7]。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外侧。 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132 灸法可灸[1][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灸。
14 配伍漏谷配曲泉,有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血瘕。
漏谷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温经通络除湿的作用,治下肢重病[7]。
漏谷配中极、太溪、三阴交,治遗尿[7]。
15 特效以拇指指尖垂直按压漏谷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左右足各揉按1~3分钟,可缓解男性小便不利及前列腺问题[8]。
16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腹中热,若寒腹善鸣,强欠时内痛,心悲,气逆,腹满,漏谷主之。少腹胀急,小便不利,厥气上头颠,漏谷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痃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湿痹不能久立。
《类经图翼》:主治膝痹脚冷不仁,肠鸣腹胀,痃癖冷气,小腹痛,饮食不为肌肤,小便不利失精。
癔病的主要症状
①癔症躯体障碍(转化型癔症)。表现为麻木,感觉过敏,突然失明,突然发生完全性听力丧失;失音或喉部梗阻感;肢体瘫痪、不能站立或不能步行,但无肌肉萎缩;痉挛发作,倒地、抽搐,常常是手足乱舞,有时扯头发、咬衣服。
②癔症性心理障碍(分离性癔症)表现为突然情感爆发,哭笑不止,撞头、扯头发、咬衣服、捶胸顿足、满地打滚,常伴有情绪的急剧转变和戏剧性表现。还有的心因性遗忘病人,表现为有选择地遗忘那些与心理创伤有关的内容或某一阶段的经历;神游症患者,突然离开原先的活动,外出漫游,可历时数日。
由于癔病属于神经系统疾病,有时让人琢磨不定,同时没有器质性病变发生,所以,有许多人认为,癔病是邪病,是鬼神等作祟,到处向诬医神汉求救。不仅被人骗去钱财,还往往导致病情加重,耽误了正常治疗。
注意事项
对于癔症的确认应十分慎重,要注意四个要点:
一是该病是由于精神刺激突然引起的疾病;
二是该病的症状具有特异性,如躯体障碍表现出的体征,意识障碍表现出过多的表情和夸张性;
三是症状可因暗示而消失;
四是它不属于气质性躯体疾病。
癔症的治疗既容易也最难,关键是医务人员应满腔热情地关心患者,帮助他们寻找发病的原因,引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的治愈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癔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等治疗。
大钟简介
本文2023-10-26 20:21: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