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痰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4收藏

清痰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赤水玄珠》卷十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清痰汤的用法用量 3 《点点经》卷一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清痰汤的用法用量 3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清痰汤 1 拼音

qīng tán tāng

2 《赤水玄珠》卷十四 21 方名

清痰汤

22 组成

山栀1钱,黄芩1钱,半夏(炮)1钱,橘红1钱,茯苓1钱,瓜蒌仁1钱,枳壳1钱,贝母1钱,香附(童便浸)1钱,甘草5分。

23 主治

痰火攻作,项强口噤,角张反痓。

24 清痰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入竹沥、姜汁各34匙,食远服。

3 《点点经》卷一 31 方名

清痰汤

32 组成

苍术1钱,羌活1钱,甘葛3钱,二花1钱5分,半夏1钱5分,昆布1钱5分,海藻1钱5分,黄芩1钱5分,秦艽1钱5分,蚕砂1钱5分,蝉蜕1钱5分,乳香1钱5分。

33 主治

酒伤气注,或上或下,骨节肿痛,红白不一,畏寒发战,潮烧。

34 清痰汤的用法用量

葱白、生姜为引,煎服。取汗。

35 用药禁忌

禁风,忌油酒腻。

古籍中的清痰汤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蒲、芩、连、朱砂,名宁神导痰汤。御风搜风,不过乎清心换骨。御风丹川芎、白芍、桔梗、细辛、僵蚕、羌活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升)半夏(五合)上用千里长流水八升,扬之万遍,取清者五升,煮秫米、半夏,炊以苇薪,令竭至一升半,去

《古今医案按》:[卷八]痿

。自汗如雨者。肺金伤也。故治痿之法独取阳明。而兼清肺经之热。正合东垣清燥汤。服百帖。果愈。震按脉沉

《类证治裁》:[卷之一]火症论治

之属。经言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是也。如阴虚躁烦,唾痰如涌,面目俱赤,口渴便秘,外极似火,脉亦洪大,然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二章·六经方药]第五节·清凉剂

目录 1 拼音 2 《赤水玄珠》卷十一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秘传二奇汤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秘传二奇汤 1 拼音

mì chuán èr qí tāng

2 《赤水玄珠》卷十一 21 方名

秘传二奇汤

22 组成

升麻、乌药。

23 主治

便浊疼痛,兼治偏坠。

24 秘传二奇汤的用法用量

煎汤,食前服。

25 加减

若小便前痛者,以乌药3钱,升麻减半,加小茴香5分,黄柏5分,木通5分,龙胆草5分,汉防己3分;若小便后痛者,升麻3钱,乌药减半,仍加黄柏5分,柴胡5分。

古籍中的秘传二奇汤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秘传斗门方治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下血片,日夜不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外科

照,即起红晕,状如蒸饼,变为阳证,可保无虞,此其奇中大略也。照法日每一次,初次用捻三根或四根,次日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痘疹

多洗,洗后如无起势,乃气血败而津液枯,多不可治。秘传茶叶方(一二一)铺床席用。茶叶要多,楝去粗梗,入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滞下

(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粥饮调下。秘传斗门散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下瘀血,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外障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椒目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椒目的别名 24 来源 25 性状 26 炮制 27 性味 28 归经 29 功能主治 210 椒目的用法用量 211 注意 212 附方 213 各家论述 214 椒目的临床应用 215 备注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椒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椒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椒目 1 拼音

jiāo mù

2 《辞典》:椒目

21 出处

《本草经集注》

22 拼音名

Jiāo Mù

23 椒目的别名

川椒目(《赤水玄珠》)。

24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

25 性状

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泽,有时表皮巳脱落,露出黑色网状纹理。种皮质坚硬,剥离后,可见乳白色的胚乳及子叶。气香,味辛辣。

26 炮制

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炒出汗(油)用。

27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陶弘景:"冷。"

②《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③《唐本草》:"苦,寒,无毒。"

28 归经

《要药分剂》:"入脾、膀胱二经。"

29 功能主治

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

①陶弘景:"去水。"

②《唐本草》:"主水,腹胀满,利小便。"

③《本草衍义》:"治盗汗。又治水蛊。"

④《本草蒙筌》:"定痰喘。"

⑤《本草备要》:"治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210 椒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

211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212 附方

①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捣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②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

③治水泛于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卧:川椒目(沉水者,略炒)为末,每一钱,姜汤调下。(《赤水玄珠》椒目散)

④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补缺肘后方》)

⑤治肾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椒目、巴豆、菖蒲、松脂。以蜡溶为筒子,纳耳中,一日一易。(《药性论》)

⑥治久年眼生黑花不见者: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二两。上药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续本事方》)

⑦治白带:椒目末服之。(《金匮钩玄》)

213 各家论述

①《药性论》:"椒气下达,故椒目能治肾虚耳鸣。"

②朱震亨:"椒目下达,止行渗道,不行谷道,能下水燥湿。世人服椒者,无不被其奉,以其久久则火自水中起,谁能御之"

③《本草述》:"椒目治喘,似于水气之喘更为得宜,他如相火上逆之喘,反为禁药,盖其补命门之阳,与椒谅无大异也。"

④《长沙药解》:"椒目,泄水消满,《金匮》己椒苈黄丸用之治肠间有水气腹满者,以其泄水而消胀也。"

214 椒目的临床应用

用于平喘:将椒目研粉过筛,装胶囊或制成片剂内服,每日2~3次,每次量相当于生药1~15钱。观察108例气喘患者(绝大部分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以3天(38例)或10天(65例)为一疗程。结果平均有效率为942%,显效以上占408%。对咳、痰、喘的有效率分别为828%、723%、932%,以平喘疗效最高,平均显效以上达641%。10天一疗程者其疗效比3天一疗程明显增高。药效维持时间据21例观察,最短3小时,最长24小时。副作用:少数有头昏、恶心、痰血、热感,但不影响服药。

215 备注

除上述品种外,同属植物香椒子的种子亦同等使用。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椒目的方剂 牛黄桂枝丸

,桂枝12铢(一方6铢),牡蛎12铢(熬,研),椒目12铢(一方海藻24铢,不须椒目),葶苈子半升(

椒目丸

拼音:jiāomùwán《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椒目丸:处方:椒目45克(微炒去汗)汉防己45克消石

茯苓椒目丸

fúlíngjiāomùwán处方:葶苈子7两,椒目3两,茯苓3两,吴茱萸2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

治黄神丹

两,苍术(米泔浸)6两,甘草6两,川椒(去闭口并椒目)10两。主治:黄疸。用法用量:每服80丸,以酒

水银丹

dān《鸡峰》卷十九:组成:水银1两,牙消1两,椒目1两,苦葶苈1两。主治:水气。用法用量:空心或临

更多用到中药椒目的方剂

用到中药椒目的中成药 艾曲散

ǔsǎn处方艾曲1升(生),干姜1两,细辛1两,椒目1两,附子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利

强龙益肾胶囊

80697处方:牡蛎1500g龙骨1500g花椒目150g丁香50g黄芪500g阳起石500g鹿茸

宁嗽丸

四:组成:瓜蒌仁(略炒熟)1两,花椒1钱5分(去椒目),麦面1钟(炒熟)。主治:咳嗽。用法用量:不时

肾炎消肿片

、姜皮129g、大腹皮129g、关黄柏129g、椒目86g、冬瓜皮129g、益母草129g制法:以上

四苓散

散,猪苓3钱,茯苓3钱,泽泻1钱半,生于术1钱,椒目5分。各家论述:《医方考》:湿胜则濡泻。故湿生于

更多用到中药椒目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椒目 《临证指南医案》:[卷三]肿胀

司鼓动营运。阴土宜温。佐以制木治。生于术茯苓广皮椒目浓朴益智仁良姜某(六七)左脉弦。胀满不运。便泄不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蜀椒

珍曰∶蜀椒肉浓皮皱,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仁,故谓之椒目。他椒子虽光黑,亦不似之。若土椒,则子无光彩矣。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五]消渴水

食凡水气已经利下疾证往来不定附子木香石斛桂黄磁石椒目术当归鹿茸人参茯苓枳壳诃子上为细末以猪肾三对生研

《杂病广要》:[内因类]水气

。又曰∶腹满口舌干燥,此腹中有水也,方以防己葶苈椒目大黄丸主之。遂与服三丸,日三,少觉胸腹快。遂与《

《普济方》:[一百九十一水病门]十水(附论)

清痰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赤水玄珠》卷十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清痰汤的用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