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全面一点的讲全球武器发展史的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求全面一点的讲全球武器发展史的书?,第1张

1、《世界武器图典》

 

是英国“The Diagram Group ”团队所著的畅销书,国内多次再版翻译。涉及从公元前5000年到2007年,以“集人类武器之大成于一册”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有史以来使用过的全部武器种类。现在“新浪爱问 ·  共享资料”上可以下载。

 

 

 

 

2、《从弓箭到导弹--武器发展史话》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一本,龚学军著。算是入门书。在“国学数典论坛”上有下载。

 

 

 

3、《兵器史:由兵器科技促成的西方历史》

 

美国陆军情报中心的著名军事历史学家、资深情报分析家——罗伯特L奥康奈尔著

内容涵盖了从钉头锤到核弹头出现的全部历史。

 

 

 

4、《西方武器史》

 

 

——是英文资料

 

 

——上面两本都可在爱问资料里下载

 世界图书很多,那么世界最大的一部类书是什么?下面是我整理的世界最大的一部类书,欢迎阅读。

世界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永乐大典》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我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基本简介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它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 1408年)编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

 《永乐大典》共计有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字数约3亿7千万字。《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即使是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永乐大典》的规模更是西方同时代的典籍所望尘莫及的。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体例介绍

 这是一册完整的《永乐大典》,它高50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应该是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开本宏大,很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

 每册《大典》约有50叶(页)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册的,也有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的。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

 永乐大典的[书衣]

 古籍的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因为像人穿的衣服一样包裹在书的外面,就有了“书衣”这个形象的称呼。

 《永乐大典》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包背装书籍应该是立着插在书架上,不像后来的线装书是躺在架子上的。可以想象,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永乐大典》摆在架上,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真可以说是煌煌巨制了。

 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

 书衣正面的右上方还黏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这一册所属的韵目,又低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目的第几册。如果手里有一部当时通用的《洪武正韵》的话,按图索骥,,就能十分方便地从一万多册《大典》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翻开《永乐大典》

 翻开《永乐大典》书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叶(页)。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笔写成的。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整体看起来端庄美观,朱墨灿然。

 细看《永乐大典》的行格

 若不说,你恐怕不会知道,《永乐大典》每一叶朱色的边栏界行都是用手绘制、而不是印刷出来的。 《大典》的边栏四周都绘成双边,“朱丝栏”把每半叶隔成八行,版心间上、下各有一条粗粗的“象鼻”,中间还有一个“鱼尾”,“鱼尾”上方记载书名和卷数,下方记载叶数。行格的笔画粗细均匀,画得一丝不苟。

 如果仔细看看,还会发现朱丝栏线上、下都有针眼,根据这个针眼,你就能猜出为什么栏线能画得间距相等了吧。

 3亿7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这3亿多字在编纂时应该至少抄过一遍,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定稿后清抄,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 清抄的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由于现存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年间重录的,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不得而知。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见到永乐本后,曾经赞叹说,旧本缮写得太好了,现在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手了。从嘉靖重录本看,《大典》的书法较为瘦长,类似欧书,看起来流畅挺拨,相比较,清代的馆阁体则显得更圆润一些。当然,《大典》的书法也有匠气较浓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过于挑剔。

 《永乐大典》的编排

 一部《大英百科全书》,它的辞条是用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来编排的,那么在中国古代,如何把规模宏大的《永乐大典》组织成一个整体,让人很快能检索到要找的内容呢《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采用了“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幅《永乐大典》图版中,卷端第一行下方“四霁”就是韵目的顺序和名称,第二行的“寄”字就是属于霁韵的一个韵字。别看只有三个字,作用可是很大的呢!

 《永乐大典》的内容和组织

 我们现在的专家学者要编纂一部百科全书,往往要先确定条目,再根据大量的资料逐条撰写。像《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是这样。《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也要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条目,不过他们并不撰写什么文字,而是把各种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一段记载,甚至整部书籍全都抄录下来,还要点明采自什么文章、书籍,是何人撰写的,让人明晰出处,可以查考。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

 《永乐大典》记载内容通行的规则是用一行的大字墨书辞目,用双行小字朱笔记载作者和书名,墨笔记载书中的篇名和内容,就像这幅图版看到的样子。

 韵字下面也有文章:《永乐大典》裁选的典籍或文章一般都列在辞目下面。但根据具体情况,有些也列在标目字的下面。比如图版中的标目字“昭”的下面,就把《左传》中关于鲁昭公一节的记载全部列在下面,而且一列就是好几卷。

 古音古字汇于书中:《永乐大典》在检索字的下面首先要注明该字在《洪武正韵》中的音韵和最早的出处、训释,还要标明篆、隶、行、草、楷等各种书体和异体字。内容十分丰富。你看这个标目字“冀”字下面就列举了“冀”各式各样的写法,真像书法字典一样。

 《永乐大典》的图画

 我们现在从《永乐大典》的残本上,还可以看到其中的插图,这些图画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绘的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

 《永乐大典》完整的时候,插图的式样和种类一定非常多,如果单独编一本《永乐大典》插图集的话,那简直就是古代文明的一次大展示。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说到他编纂《四库全书》时,有一次翻到《永乐大典》上宋代兵器“神臂弓”的图画,很是惊讶。按照《永乐大典》上的记载,“神臂弓”可以立在地上,扣动扳机,箭飞出去可以穿透300步以外的铁甲,宋朝的军队用“神臂弓”来对付金兵很有效果。宋军对这一利器的使用有严格的军法要求,绝对不能遗失或被金兵得去。“神臂弓”在元世祖的时候失传了。纪晓岚也因为满清统治者的对汉人起义的恐惧,不敢将《永乐大典》中的相关记载辑出来,结果“神臂弓”最终随着《永乐大典》而消亡了。我们今天在**里有时还能看到与“神臂弓”类似的弩机的仿制品,看了真让人心胆俱丧。

 《永乐大典》的责任制度

 翻到《永乐大典》的最后一叶(页),能够看到空白页上的几行细密小字,这是历代官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格式,记载抄写者、圈点者和校验者的职名。这种做法,我们从现存最早的唐人写经上也能见到。

 永乐年间清抄《永乐大典》时有严格的责任制度,早进晚出,不允许雇人代写。官府每天供应砚台、水罐、笔墨、饭食,冬天还供应木炭等。某页如有抄写差错,发纸另写,不论抄多少遍,只算一页。消极怠工者,按罪论处。嘉靖间重录《大典》,用的也是这个方法,每人每天抄三页。传到今天的《永乐大典》,一点涂改、挖补、添加的痕迹都没有,说明了当时责任制度的严格。在这一幅《永乐大典》最后一叶的图版上,我们看到总校官、分校官、缮写者和圈点者的姓名,职责非常明确。

 编撰作者

 说到《永乐大典》,不能不提到主持编纂这部典籍的两个大功臣:解缙和姚广孝。

 解缙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刚刚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王朝的时候。明成祖朱棣很赏识他的才华,任用他主持过《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的编纂。不过最让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经历。

 姚广孝生于元元统三年(1335年),苏州长洲人,比解缙年长34岁。姚广孝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姚广孝被明成祖朱棣请出来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一则是因为解缙编纂的《文献大成》(《永乐大典》前身)还是遵循儒家正统,没有兼收佛道之书;另一则是朱棣听说建文帝隐姓埋名在佛寺中,要通过姚广孝主持《永乐大典》编纂的机会,拉拢佛道信徒,以找到建文帝,根绝后患。

 解缙等人在明成祖的全力支援下,果然不负嘱托,成功编纂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第一次编纂开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由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人负责,召集了147人,于次年完成了编纂工作。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再命姚广孝、解缙等人重纂,这次因为采选的书籍众多,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永乐大典》完成后,明廷又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人员数量现在已经无法统计了。

 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人员的生活条件优裕,他们居住在离皇家藏书处文渊阁不远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禄寺早晚供给酒肴、茗果,还发给膏火费,官员参与编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优厚。当时有人就以“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来形容《永乐大典》编纂的盛况。

 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流传到今天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其他因为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古代典籍是承载古代文明和文化的“郑和宝船”,它的形态、语言和内容是一个时代历史的真实写照,能激起人们探秘寻宝的强烈冲动。

 《永乐大典》就是这样的一个“宝船”,它曾经如此庞大和华丽,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可如今,人们只能通过露在水面上的一小段桅杆来猜测这艘沉没宝船的一切了。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它的毁灭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还有许多对《永乐大典》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永乐大典》的原貌。

《兵器谱》是古龙笔下一本虚构古籍,由小说中的人物平湖百晓生所著,列出当时武林中人的兵器、武功的排名。兵器谱的排名并非所有人信服,谱内的吕凤先及郭嵩阳均不服而不断与排名在其上的人挑战。同时因百晓生重男轻女,女性高手都没有被列名,当中蓝蝎子自称比青魔手伊哭厉害,亦获李寻欢认同。 

兵器谱-排列规则 1不排女子 2不排魔道 兵器谱-备注 

1 百晓生在排李寻欢和郭嵩阳的排名时曾犹豫不决,在思考了三天三夜以后最终把李寻欢排在第三。 

2 胡不归用的是柄竹剑,据说他的剑法也跟他的人一样,疯疯颠颠的,有的精奇绝俗,妙到毫巅,有时却又糟得一塌糊涂,简直连看都看不得,所以百晓生作兵器谱时,才没有将他的名字列上 

百晓生兵器谱 

第一,天机棒,又名如意棒 “天机老人”孙老头 ,死于上官金虹之手 

第二,子母龙凤环 “龙凤环”上官金虹 ,死于李寻欢之手 

第三,小李飞刀 “小李探花”李寻欢 

第四,嵩阳铁剑 “铁剑”郭嵩阳 ,死于荆无命之手 

第五,温侯银戟 “银戟温侯”吕凤先 

第六,未知,有不少网友认为是林仙儿的身体 

第七,蛇鞭 “鞭神”,“神鞭”西门柔 

第八,金刚铁拐 “横扫千军”诸葛刚, 死于郭嵩阳之手 

第九,青魔手 “青魔手”伊哭 ,死于阿飞之手 

第十, 东海玉萧 死在郭嵩阳的堂弟郭定之手 

第十九,流星锤 “风雨流星”向松 死于荆无命 

第三十七,判官笔 高行空 死于郭嵩阳 

第四十六,飞枪 燕双飞 死于李寻欢之手

天机老人所持的“天机棒”。如果我们要票选古龙一生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品,可能很多人都会把票投给他创作生涯中期撰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尽管从书名来看,这似乎是一个“以剑为尊”的武侠世界;但是主角李寻欢,却是闻名遐迩的“风云第一刀”,飞刀之术,无双无对。当时百晓生曾经点评天下群雄的武功,将其评为《兵器谱》。有着“例不虚发”之名的李寻欢,也仅仅排在第三位。第一位,到底是何等神兵,何等高手呢?

兵器谱第一名,就是天机老人之“天机棒”。天机老人在书中正面登场时候,已经是一个“老迈昏庸”的说书老人,一点也不复当年称霸江湖,未逢一败的“精气神”。但是我们把时间倒回前二十年,天机老人可谓是当时天下间,所有武林人士心中的一座“大山”和“高峰”,简直不可逾越。他当时以几乎碾压的姿态,挫败了上官金虹,郭嵩阳等人,因此被百晓生评点为“天下武功第一”。他手中的“天机棒”,跟随他多年,也就成了兵器谱的第一神兵。

天机老人在攀登到江湖顶点的时候,便急流勇退,告别了武林的纷纷扰扰;数十年来隐居市井之间,对武功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书中,作者不止一次的从各种旁白和情节来为我们暗示,天机老人在武道境界上,已经远远的超越了李寻欢,上官金虹。后两者,尚且纠结于“手中无刀,心中有刀”的修为;而天机老人已经问鼎“人刀两忘,无我无刀”的仙佛境界。

但是古龙的世界不同于金庸的世界。天机老人尽管在武功和修为上,已经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层次;但是他承受不了失败,又数十年没有人跟人动过手。因此,在故事的最后,他稀里糊涂的死在了上官金虹的手里。

求全面一点的讲全球武器发展史的书?

1、《世界武器图典》 是英国“The Diagram Group ”团队所著的畅销书,国内多次再版翻译。涉及从公元前5000年到2007年,以“集人类武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