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酒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4收藏

鲁王酒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鲁王酒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鲁王酒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鲁王酒 1 拼音

lǔ wáng jiǔ

2 鲁王酒的别名

鲁公酒

3 处方

茵芋30铢,乌头30铢,踯躅30铢,天雄24铢,防己24铢,石斛24铢,细辛18铢,柏子仁18铢,牛膝18铢,甘草18铢,通草18铢,桂心18铢,山茱萸18铢,秦艽18铢,黄芩(胡洽作黄耆)18铢,茵陈18铢,附子18铢,瞿麦18铢,杜仲18铢,泽泻18铢,王不留行(胡洽作天门冬,《千金翼》作王荪)18铢,石南18铢,防风18铢,远志18铢,干地黄18铢。

4 制法

上(口父)咀,以酒4斗,渍之10日。

5 功能主治

风眩心乱,耳聋,目暗泪出,鼻不闻香臭,口烂生疮,风齿瘰疬,喉下生疮,烦热,厥逆上气,胸胁肩肿痛,手不上头,不自带衣,腰脊不能俯仰,脚酸不仁,难以久立;八风十二痹,五缓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挛不可屈伸;贼风咽喉闭塞,哽哽不利,或如锥刀所刺,行人皮肤中,无有常处,久久不治,入人五脏,或在心下,或在膏盲,游走四肢,偏有冷处,如风所吹,久寒积聚,风湿五劳七伤,虚损百病。

6 鲁王酒的用法用量

鲁公酒(《千金翼》卷十六)。方中甘草,《千金翼》作干姜。

7 摘录

《千金》卷八

古籍中的鲁王酒 《普济方》:[卷一百十六诸风门]诸风杂治

。日三服。曝药为末。酒服方寸匙。以身体暖为度。鲁王酒(出千金方)治风眩心乱。耳聋。目暗泪出。鼻不闻

《证类本草》:[卷第十]羊踯躅

丸之类,及治风诸酒方皆杂用之。又治百病风湿等,鲁王酒中亦用踯躅花。今医方挪脚汤中多用之。南方治蛊毒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羊踯躅

丸之类,并治风诸酒方皆杂用之。又治百病风湿等,鲁王酒中亦用踯躅花。今医方捋脚汤中多用之。南方治蛊毒

《本草图经》:[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羊踯躅

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有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西晋时从古墓中发现的一部先秦纪年体史书。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十月汲郡汲县(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时魏王的墓被盗,墓中沉睡了五百多年的一批古书得以重见天日。这批写在竹简上的古书据说整整装了几十年。晋武帝对这一发现十分重视,命令将墓中出土的全部文物“藏于秘府”。

两年后,西晋朝廷征调了一批当时著名学者,对这批竹简古加以校读整理并将它们由古文改写为当时通行的隶书字体。

这批竹简是什么样子呢

据有关资料,竹简用素竹编联成册,每长度约为晋尺二尺,当战古尺二尺四寸,一简四十字,分为两行,每行二十字,用黑漆书写。简上文字为战国古文,即篆书,人们习称为科斗文。这种文字在秦统一后即已废弃,到了晋代、在当时人们看来简直茫光然若天书,且由于盗墓者的破坏,灯简散乱不全,所以整理起来十分困难。学者们整整花费了二十年时间,才大体整理完毕,计编校出古书十六种七十五篇,包括传世的《易经》《国语》等。

其中尤使人注目的是十三篇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夏、商、周、三代史事,西周灭亡后,即接晋国纪年,至战国三家分晋后,又用魏国纪年至

“今王二十年而止”,

所谓今据推算为魏襄王,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99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书记述的许多史事与儒家经典所言截然相反,如太甲杀伊尹,文王杀季历、幽王被逐等。以幽王时史事为例,史书称周、召二相共和,竹年称是共伯和执政,孰是孰非,这就在当时学术界中引起轩然大波,至今仍未得出定论。

唐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加强,与儒家经典不合的《竹书纪年》,为世人所漠视,经唐末五代战乱,到宋代仅剩残本三卷,约在宋末元初,连残本也流失了。

后代又出现了今本和古本。

今本是元末明清以来的通行本里混入了某些其它古书的内容。一些学者鉴于此,从古书中汇辑出竹书纪年的佚文,即竹书纪年的“古本”。古本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订正和补充一些史籍的失误和遗漏。如《史记》记战国自田成子杀简公自立为齐王,至秦灭齐,共历十世。但《纪年》则记为十二世,与《庄子·肤箧》

“田成子…十二世有齐国”

的记载是一致的,纪年的记载是正确的。

其记越王朱句名,《史记》中不见。传世的与新发现的两柄越王州句剑铭文有

“越王州句自作自剑”

说明历史上确存在过一位名闩“朱句”的越王。又是《竹书纪年》的记载正确。

再如《尚书·无逸》篇提到商王中宗。《史记》认为中宗为太戊,《竹书纪年》则称“

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

殷墟卜辞出土后,人们发现甲骨文中有“中宗祖乙”四字连文,证实了纪年记载的正确性。

而今本竹书纪年,经著名学者王国维考证,为后人重编,有许多作伪的东西。

关于《竹书纪年》至今还有不少没有解开的谜。

其一、《竹书纪年》是不是晋之《乘》?

《孟子》曾提到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秦焚书坑儒后,除鲁之《春秋》外,其他诸侯国的史书差不多都失传了。那么《竹书纪年》按其用晋国纪年,是否与晋之乘有关系呢历代史学家就持有这一看法,并为许多学者赞同,但这仅是推测,无直接证据。

其二,所谓今本《竹书纪年》,究竟哪些为原文

哪些是混入的他书,仍然没有完全弄楚。

所以史学家没有绝对把握,是不会随引用今本《竹书纪年》的。

说到盗墓笔记的故事,如果你真的看懂了,那么你真的会觉得三叔太厉害了,众所周知的是盗墓笔记有着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探索神秘的地下陵墓的故事,第二个主题是长生不老的故事,而第一个主题完全是围绕在第二个主题来写的,也就是南派三叔想给大家的是一本关于长生不老的作品。

不过这部作品是用盗墓的方式给写出来的,而且从盗墓笔记的七星鲁王到怒海潜沙,到秦岭神树,到云顶天宫,到蛇沼鬼城,到谜海归巢,再到阴山古楼,再到邛笼石影和大结局,这里边其实是写了8个故事,这八个故事完全是出于华夏大地八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七星鲁王在山东,怒海潜沙在西沙群岛,秦岭神树在陕西,云顶天宫在吉林长白山,蛇沼鬼城和谜海归巢在新疆的塔木陀,阴山古楼和邛笼石影在广西的巴乃,还有中间的四姑娘山和镜儿宫是在四川,这里边足足中国七个不同的大地域,这八个地域以现在的交通水平基本上在一个月内能逛完,但是如果换成古代的情况,这七个地域足足够一个人走一辈子了,那时没有地图,没有定位,没有导航,走到哪基本上就是靠着一张嘴。

而偏偏南派三叔写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边分别写了跟这七个地方风俗完全吻合的七个故事,最后又将这七个故事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丝毫没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就凭这这七个故事大家说完全是三叔编出来的,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能写出跟当地风俗完全吻合的故事,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三叔可能真的到过这七个地方,并且在这七个地方完全了解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传说,只有全部知道了,才能将他们融会贯通,所以这里边问题就来了。

既然三叔可能真的是总结了所有的当地的传说故事,那么谁敢保证三叔听到的传说,就一定不是真的呢,在民间一些流传的传说很多都可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所以说盗墓笔记中的故事很有可能是有几件事真的发生过的。

综合上述,个人认为这只是小说,但是南派三叔融入了一些流传故事写到小说当中了,所以他这部小说是已经将某些在地方流传的故事给写进了文中,至于真实性就无从考究了。

《山海经》是流传下来的,不是出土的。“山海经”之名第一次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但并没有说明作者。“山海经”之名第一次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但并没有说明作者。《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中的不死灵药与不死民

话说,当年的秦始皇为了追求不死灵药,命令一个名叫赵佗的侍卫随军出战百越,借征伐的名义,暗行求药之事,这赵佗深得秦始皇的信赖,战百越期间更是成为了一军统帅。

只是天不遂人愿,赵佗这边求药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呢,秦始皇却是让刘邦给征伐了,这下赵佗可就难做了,旧主已然离世,这刘邦确也不可能让自己苟活,说不定还误以为自己已经取得长生药,要把自己给抓回去呢。

思来想去,赵佗便决定把岭南到中原的通道封锁了,自己带着秦朝的这数十万军士在这自立为王,史称为“南越王”!

这赵佗在百越封王,可不是穷乡僻壤的土皇帝,相反,他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那便是百越之地水路纵横,河流浅滩不计其数,这些水路竟然汇成了一条商贸之路。

而那传说中的“羽人”,原来是古滇、夜郎等国的后裔,虽然流离异乡,但其本身出身于百越,擅长航海,于是乎竟然联同百越人民是构建了一条联系了东南亚多地的商贸之路。

以此路为媒介,赵佗真正在百越立足了,守着这么一条堪比“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他的日子过得十分美好。

而《山海经》中有着不死灵药的不死民,也在赵佗有意的探查中露出了水面,原来这些不死民多是广东、广西的原住民,所谓不死,其实是长寿,因为他们久居山林,饮食大大优于常人,在当时50岁已经是高龄的秦汉时期,这些人确实是可以称作是“不死民”了。

至于《山海经》中的不死灵药,后世考察后,认为多半是一些延年益寿的药物,因为赵佗在史书记载,确实活了100多岁,但绝非不死,而其现今的陵墓的所谓丹药,早已经碳化,无法辨清。

明鲁荒王陵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明鲁荒王陵,是安葬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陵墓区。陵园原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地宫封土面积约为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严,建筑典雅富丽,是一处典型的明代亲王陵园,也是山东省解放后发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座明代墓葬。

鲁王朱檀系明太祖第十子,生于公元1370年,十五岁时就藩兖州。朱檀本来谦恭下士,博学多识,甚为朱元璋所喜爱。其妃戈氏,以良家子入侍亲藩。洪武二十三年封为鲁荒王妃,子一人肇辉。但他后来走入邪路,信奉道教,终日烧炼“仙丹”以求不老之药,结果毒发伤目只活到十九岁。朱元璋得知后非常恼怒,认为他的行为荒唐,故谥曰“荒王”。

朱檀墓共出土各类文物一千余件,充分反映了明代劳动人民高度的工艺水平,同时也是对鲁王朱檀生前王府豪华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其0土数量较多的是玉制品,玉器中最好的要数玉带同它以二十五节养脂玉组成,用金片镶嵌,雕有镂空灵芝图案,玉质润泽,雕刻精美。带头三节用双层透花金片镶嵌着十一块蓝宝石,十二块红宝石,六颗白色玉筑和一颗稀有的猫眼宝石,其工艺之高超,实属罕见,是这批出土器物中的珍品。明代的织绵是历史上著名的工艺品,朱檀墓出土的主要是袍服之类,大多用金线织成,这些丝织品对于了解和研究明代的丝织技巧有重大价值。

雕花白玉杯,呈五瓣花状,壁薄透明。玉圭两件,质地分别为碧玉和羊脂玉。长296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玉砚为碧玉雕成,砚端呈弧形,砚池椭圆形,下有木刻仰、覆莲贴金须弥座。玉器中还有玉佩、玉笔管、玉笔架等。从这些玉器的雕刻琢磨工艺水平看,充分表现了五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聪明的才智。

明鲁荒王陵展示厅中展示的这批丰富珍贵的出土文物,是中华民族古文化中的灿烂瑰宝,对研究明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

朱檀(1370——1389),明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鲁王。十八年1385就_兖州。好文礼士,善诗歌。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帝恶之。二十二年1389薨。朱檀详细信息++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它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作者没有留下姓名。

关于《山海经》的发现,最早的文本记载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大宛传》,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也记载了其18篇的篇目,但内容早已散佚,无法查证。现公认传世的《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共计18篇。其中,《山经》包括《南山经》、《北山经》、《东山经》、《西山经》、《中山经》5个部分,主要记载了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海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8个部分,主要记载了海外地理、海内地理、神话、民族等。

《山海经》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民俗风物、历史事件、人物传说、动物植物、帝王的谱系到神话传说等,都有涉及。它对中国古代文化、地理、历史、医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山海经》的内容较为杂乱,很多记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阅读时需要谨慎对待其中的内容。

鲁王酒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鲁王酒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鲁王酒的用法用量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