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5收藏

古埃及的资料,第1张

奥塞里斯和伊西斯

传说奥塞里斯和伊西斯是古埃及太阳神拉的孩子,也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两人统治着埃及,奥塞里斯教会人们耕种和崇拜神灵,伊西斯将魔法传授给人们 天有不测风云,邪恶之神塞斯贪恋皇权,他杀害了奥塞里斯并企图霸占伊西斯为妻伊西斯没有接受恶魔的金钱利诱,强忍悲痛踏遍天涯海角,经历重重灾难,终于寻到丈夫的遗体并使之复生,两人过着隐居的生活,有了孩子何露斯然而恶魔并不罢休,他再次杀害了奥塞里斯并把他的尸体切成许多块抛向世界各地并劝伊西斯回心转意和他一起统治埃及,因为奥塞里斯已经没有复生的机会,可伊西斯依旧没有被悲伤与恶魔的折磨击倒,她在次上路寻找丈夫的尸块,这次的旅程比上次更为艰险,就连孩子何露斯也经历了重重苦难,最后终于把奥塞里斯的尸块全部找到并组合到一起何露斯最终击败了塞斯,成为埃及的国王,奥塞里斯复活后成了阴间之王,忠贞的伊西斯一直陪伴其左右,成为魔术女神

不死鸟与凤凰

Phoenix(不死鸟)

在古希腊和古埃及的传说中,凤凰是一种传说中的鸟,它与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和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有 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希腊的传说,凤凰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一口枯井附近。

鸟儿就在清 晨的阳光下沐浴,并唱着美妙动听的歌,而太阳神就停下他的战车静静的聆听这动听的歌声。这时世界上好像就只有凤凰的存在了。每当凤凰知道自己要接近死亡的时候(每500年或1461年),它都会用芬芳的树枝来筑巢,然后在火焰中燃烧。当它快燃尽的时候,会有一只新生的凤凰从火焰中飞出。它会用没药树的汁液涂在死去凤凰的尸体上并和它一起飞向太阳之城——Heliopolis。它会将卵放在太阳神的祭坛之前。而在埃及,它却被描述成为苍鹭的巢,但在古书上它被说成是孔雀,或者是鹰。而在中国,凤凰却被认为是龙的绝配,凤凰象征着不朽,复苏和重生。那个时候它常被放在石棺里,他和埃及的Benu,印度的迦楼罗,中国的凤有着某种联系 。

这是罗马诗人奥维德对不死鸟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来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不死鸟并非靠花草果实维生,而是以乳香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会落在棕榈树顶端的橡木枝上为自己搭建一个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当它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会悄然死去,此时从它的身体里将飞出一只新的不死鸟,同样拥有五百年的生命。等这只不死鸟长大到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会把父母的巢从树上升起,衔往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城,放在太阳庙里。这个巢是它的摇篮,同时也是它父母的坟墓。”

正如奥维德所说,不死鸟的记载源自亚述人,不过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例如中国的凤凰、日本的 Ho-oo、俄罗斯的火鸟(Firebird)、埃及的太阳鸟(Benu)、美洲的叶尔(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这些鸟都有死而复生的特点(寿命分别为500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的作者赫西奥德,最早详细描述不死鸟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底特斯,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

到了公元四世纪以后,不死鸟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传说寿限将至的成年不死鸟会在巢里自焚,三天后将重新升起,像基督一样复活,此时的“不死鸟”已经拥有了“永生”和“死而复生”的象征含义。罗马科学家普林尼在写给罗马参议员马尼利亚斯的一份材料中曾经提到不死鸟的再生,他说死去的不死鸟的骨头里会生出一 只小蠕虫,这只虫最终成长为新的不死鸟。

有人认为不死鸟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爱干净的鸟类,它们为了杀死身上的寄生虫,将翅膀放在火堆的烟上 熏,见者误以为它们是从火里诞生的。

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鸟(Benu)与不死鸟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学者认为关于不死鸟的种种神话传说实际上是对埃及太阳鸟神话的改编,古埃及人将太阳鸟视为太阳神拉(Ra)的象征,埃及语中的“Benu”意思是“ 紫鹭”和“棕榈树”,在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庙中有这种太阳鸟的标志。由于会死而复生,因此它们也常常被视为埃及之王、冥神奥西里斯的象征(见Ammut)。

阿拉伯传说中的安卡(Anka)也和不死鸟一样会在寿限将至时自焚并获得新生,它们的寿命约为1700年。安卡的体型巨大,足以载动一头大象,最初被认为是神的完美的创造物,但在后来的传说中却成为一种邪恶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时甚至会掠走儿童,于是犹太教徒们大肆猎杀安卡,使这种巨鸟最终灭绝。

古埃及人与猫:

古埃及人制干尸、修坟墓之风盛行。是因为古埃及人认为“肉体死亡为灵魂开启通往永生的大门”,他们把人的死亡看成是到另一世界“生活”的继续。古埃及人用盐水、香料、膏油、麻布等物将尸体泡制成“木乃伊”。他们把生前所钟爱的宠物也做成木乃伊,并跟主人埋葬在一起,希望这些宠物在“来世”也会陪伴着他们。 2001年,考古学家曾在埃及萨卡拉附近发现过猫木乃伊。

公元前525年,埃及和波斯发生战争。一次两国军队在尼罗河三角洲上的古城佩鲁斯发生激战,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后来,波斯人想出了一个致敌方于死地的办法,他们找来好多家猫。当双方士兵交战时,波斯士兵突然把猫扔到埃及士兵的身上。埃及人一见到猫,个个惊慌失措,无心恋战,波斯军队乘机一拥而上,杀败了埃及人,攻下了佩鲁斯城。古埃及人与猫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

原来,我们现在家庭里训养的家猫,最早时是全部生长在野外的野猫。大约至今5000年以前,生活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发现野外生活的猫抓吃老鼠,于是,古埃及人便捉一些猫放在家里驯养起来。时间久了,野猫变成了十分温顺的猫,而且抓捕老鼠的本领相当高强。家猫便在埃及人的家里,广泛、普遍地繁殖起来。

猫在古埃及是圣兽,传说夜晚时,太阳所发出的生命之光被藏在猫眼里保管。每晚太阳神乘坐的船由死者幽魂相伴,行经阴间,毒蛇Apep阻止太阳神饮用船下的水,但猫会现身并斩下Apep蛇首,死者幽魂便发出“喵”声为猫喝采。埃及人因此能再得见天日,在此传说中,猫象征拯救者,蛇则代表死亡与疾病。埃及妇女甚至企图将猫眼散发出的神秘气质移用到她们的双眸上,因而发展出她们特有的眼线描划法。

古代埃及人把猫奉为月亮女神Bast的化身和象征,这是因为月亮女神Bast强大无比,是专门掌管月亮、生育和果实丰收之神。猫的某些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如夜行性、毫不隐蔽的性爱生活和多产以及捕鼠以保证粮食丰收,正好和月亮女神Bast的职责相符合,也就很自然地和月亮女神联系到一起了。并且,月亮女神的形象也被描绘成人身猫头,甚至女神的兄弟太阳神,也被描绘成公猫的形象。在埃及月亮女神Bast是猫首,有猫群相伴,因此猫在埃及为圣兽,许多庙宇饲养猫,并按仪式喂食它们。在古埃及,流浪猫会受到善待,家猫则能分享家庭食物。

古代埃及人要为死去的猫举行隆重的葬礼后进行厚葬。养猫人家的猫死后,全家都要佩戴长纱,剃眉削发,以示哀悼。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在饲养的猫死后,都要给猫涂上香料和防腐剂,放进铜或木制的棺材,里面放上金制的叶片。然后,把这些棺材送到建有Bast女神庙的布巴斯蒂城,在该庙附近下葬。这些棺材中有的特意用金银铸造并镶嵌有名贵的宝石。陪葬品除了涂有防腐香料的老鼠外,还有许多金银铸造的猫形雕像,千姿百态,造型迥异。在崇拜女神Bast 的中心布巴斯蒂地区,就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猫墓地。人们把死去猫咪的头部用石膏定型,再饰以彩绘。制作师将它们的前腿折叠于胸前,再将后腿向上折叠于腹前。制作出的猫木乃伊形象可爱至极。

埃及猫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家猫。早在公元1400年前,尼罗河畔古埃及寺庙的壁画上,就画有一种带斑点的猫的形象。由于古埃及的衰落导致了埃及猫的地位也随之动摇,直至康士坦丁统治时期,埃及猫才开始作为普通的小生物而存在。1953年第一只埃及猫传入意大利,尔后传入美国,1957年,埃及猫首次在英国伦敦皇家猫展上亮相,15年后得到猫协承认。

埃及猫聪明温顺,胆小脆弱,记亿力好,对小孩很有耐心,叫声轻细、优美,怕陌生人。它的被毛柔软、光滑而富有光泽。最大特征是全身各部有各式各样的斑纹。典型的埃及猫额头有"M"形花纹,脸颊亦有花纹。颈部花纹呈细线状,肩部条纹较宽,肩部以后呈斑点状,喉部有断成两半的项链花纹,躯体色斑无规则分布,尾毛颜色较深,四肢有横条形花纹。毛色有三种代表色。银色:底色为淡银色,在不规则的银色条纹上有黑斑,鼻、唇;眼边缘均由黑线包围,鼻镜砖红色,足趾间黑色。古铜色:底色为淡棕色,在不规则的古铜色条纹上有巧克力色斑点,鼻、唇、眼边缘均由棕褐色线包围,鼻镜砖红色,足趾间为黑色或棕褐色。烟色:底色为深灰色,灰色中带有黑斑,绒毛为银色,鼻、唇、眼边缘由黑线包围,鼻镜为黑色,足趾间黑色。眼睛大,杏仁形,眼梢稍上吊,眼色淡绿色、玻璃绿或粟绿色。小猫高兴时眼睛显得越来越绿,如果生气,则转为琥珀色。

人们赞赏猫的敏捷和睿智,赞赏猫的娇媚身姿和月光般动人目光,赞赏猫的内敛、优雅、自负、忠于自己的感觉。它独立但又很深情。它很酷,却不残酷。

木乃伊的千年传说

20多年前,中国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具西汉时期的女尸,在地下保存2000多年,仍然完好无损。那时候,中国人使用的防腐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与中国同为世界文明摇篮的古埃及,在很早的时候,喜欢把国王或大臣的尸体制成干尸即木乃伊保存下来,没有很高的医学水平,做不到这一点。与古代中国不同,制干尸在古代埃及甚至形成一种风气,这是为什么呢?

在古埃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地神塞布的儿子奥西里斯很有本事,曾一度为埃及国王(法老)。他教会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如种地、做面包、酿酒、开矿,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因此,人们很崇拜他,把他视作尼罗河神,人们的生命就是奥西里斯给予的。他有一个弟弟叫塞特,存心不善,阴谋杀害哥哥,夺取王位。

有一天,塞特请哥哥共进晚餐,还找了许多人作陪。进餐时,塞特指着一只美丽的大箱子对大家说:“谁能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奥西里斯在众人的怂恿下,当着大家的面试了一试。但他一躺进去,塞特就关闭了箱子,上上锁,把他扔到尼罗河里去了。

奥西里斯被害以后,他的妻子雨神伊西斯到处寻找,终于找回了尸体。不料,这件事被塞特知道了。他半夜里又偷走了尸体,把它剖成14块,扔在不同的地方。伊西斯又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找到奥西里斯尸体的碎块,就地埋葬了。

后来,奥西里斯的遗腹子荷拉斯出生了,他从小就很勇敢。长大成人后,打败了塞特,替父亲报了仇,并继承了人间的王位。他把父亲尸体的碎块从各地挖出来,拼凑在一起,做成了干尸“木乃伊”。又在神的帮助下,使他的父亲复活了。

奥西里斯的复活不是在人世间的复活,而是在阴间的复活。在另一个世界,他做了主宰,专门负责对死人的审判,并保护人间的法老。

这个神话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后来,埃及法老听到了,便利用它来欺骗人民,说法老有神的帮助,因此活着是统治者,死后还是统治者。谁要是反对法老,那么,他活着时会受到惩罚,死后也不能顺利通过奥西里斯的阴间审判。

此后,每一个埃及法老死后,都要把奥西里斯的神话表演一番。第一步是举行寻尸仪式。第二点是举行洁身仪式,即把尸体解剖,取出内脏和骨髓,制成干尸“木乃伊”。具体方法是,先把尸体浸在一种防腐液里,溶去油脂,洗掉表皮。70天后,把尸体取出晾干。在腔内填入香料,外面涂上树胶,以免尸体接触空气和细菌,然后用布把尸体严密包裹起来。这样,经久不腐的“木乃伊”就制成了。第三步是诵念咒法,为“木乃伊”开眼、开鼻、开耳、开口,把食物塞进它的嘴里。据说,这样就能像活人一样呼吸、说话、吃饭了。最后是埋葬仪式,把“木乃伊”装入石棺,送进他们生前为自己经营的“永恒住所”——坟墓里去。

古埃及人在很早时,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把人的死亡,看成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继续,因而热衷于制干尸、修坟墓。他们用盐水、香料、膏油、麻布等物将尸体泡制成“木乃伊”,再放置到密不透风的墓中,就可经久不坏。深藏墓中不会腐烂的尸体,静静等待着死的灵魂重新回来依附于肉体。

古埃及人又意识到,人的复活只能在阴间,而不是在人间。因而,尸体同灵魂的重新组合,也不能使人重新回到人世,而只能生活在地下深宫。作为统治者的奴隶主为了满足自己死后生活的需要,不惜动用国家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坟墓,金字塔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坟墓里还必须摆放各式各样生前的生活用品,便于死者享用。

“木乃伊”的制作,夹杂着一些神秘和迷信的东西,就“木乃伊”制作本身来说,它反映了古埃及医学水平所达到的成就。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埃及人积累了不少解剖学的知识,初步了解到人体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关系,以及大脑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今天能看到的《爱德温·史密斯纸草》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医学文献。这部医学著作是19世纪60年代一个名叫爱德温·史密斯的人发现的,大约是公元前1600年的抄本,其中最古的部分可以上溯到中王国时期。纸草上半部系统地叙述了人体的构造,很有一点像今天的人体解剖学,并列举了48种病例,分为可治、难治、不可治三种类型,还对病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可惜的是,下半部已经失传。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当时医生施行外科手术的图像。这些都说明古埃及医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古埃及的医学成就直接与他们解剖尸体、制作“木乃伊”有关。

古埃及法老

法老,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作为颂词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将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国家政权的最高代表,掌握军、政、神权。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另外,古埃及年表如下

1 Egypt年事表

前王朝时期(前3500-前3050)

蝎王(King Scorpion)

纳尔迈(King Narmer)

一、埃及文明的发生

自然环境和居民 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 “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黑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文明的发生 --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边缘的梅里姆达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萨-巴达里文化等)都是农牧业混合型的文化。虽然埃及的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尚有争论,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农业文化已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埃及前王朝Ⅰ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Ⅱ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涅伽达 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在狄奥斯波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至战争的存在。

到前王朝Ⅱ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附:前王朝埃及考古文化表

按:学者们对前王朝时期埃及各文化的年代有不同看法,此表根据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一书绘制。见该书第16页。

早王朝时期据曼涅托(生活于公元前4—3世纪之交的一个埃及祭司)记载,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创建了第一王朝,此后,埃及经历了31个王朝(到希腊人征服以前)。近代的埃及学家又将古代埃及历史划分为若干时期,每个时期又包括了曼涅托的若干王朝。其中早王朝时期包括第1—2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2686年。

据曼涅托记载,美尼斯不仅是第一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埃及国家的建立者和统一者。他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征服了北方的三角洲地区。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他在河谷和三角洲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要塞城市——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腊人对该城的称呼),其守护神是普塔赫神(世界创造者、艺术和手工业的保护神)。现代考古学未发现有关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证。因此,现代埃及学家常把有文物证据的纳尔迈或阿哈与美尼斯视为一人,也有的学者怀疑美尼斯存在的真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希拉康波里、阿卑多斯等地进行的发掘,本世纪30—50年代初在开罗附近尼罗河西岸的萨卡拉进行的发掘,为研究早王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埃及的统一和君主专制的建立是逐步完成的。在希拉康波里发现的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反映了纳尔迈国王对北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带回了大批战俘和其他虏获物(包括牛、羊等)。如在纳尔迈权标头上刻着他从北方俘获了12万人、40万头大牲畜和142万头小牲畜。还有一个利比亚贡赋调色板,反映了纳尔迈对利比亚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在纳尔迈调色板的正面,这位国王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冠,在调色板背面,他又戴着象征下埃及王权的红冠,也表示了他对南部和北部的统治权力。但是,纳尔迈实际上并未完成对北方的征服而完全统一整个国家。

在纳尔迈以后的第一王朝其余诸王留下的文物中,有一些是与他们进行过统一战争有关的。例如,阿哈国王的一件文物上刻着俘虏的场面,并有“得到上下埃及”的铭文;阿哈还在三角洲地方建立了一个为舍易斯诺姆所崇拜的涅特女神的神庙。又如,第一王朝第五个国王登统治时期的雕刻中,国王登的头上同时戴着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白冠和红冠,还第一次采用了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双重王衔,他大概是想以此表明他已是上下埃及之王。但是,直到第二王朝末期,一位名叫哈谢海姆的国王雕像的基座上,还刻着他杀死“北方的敌人47209人”和“48205人”的字样,表明了对北方战争的巨大规模和残酷性。大概他通过这些战争,才最后征服了北方,统一了全国。因此,他的继承者哈谢海姆威(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国王是一个人)才采用了“荷鲁斯和塞特”双重王衔,他的较完整的名字后都附加有“在其中的两个神和睦相处”,这显然意味着埃及传说中的两个部分(以塞特为代表的上埃及和以荷鲁斯为代表的下埃及)的统一。统一是当时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统一使尼罗河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也有利于在更大的规模上利用尼罗河、发展灌溉农业,从而大大促进埃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帕勒摩石碑》中对尼罗河水每年涨水情况的记载就是一个证据。

随着国家的统一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原来小国寡民的国家机器过于薄弱,已远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因此,在早王朝时期,埃及新设置了许多国家机关。这些新设立的国家机关明显地是以国王为中心的,这表明了王权的逐步加强。君主专制在逐渐形成:王位世袭制出现了,王权神化明显加强了,国王聚敛了大量土地和财富(在国王阿哈的墓中,发现有一个王室地产模型可以为证),组成了王室经济。现代学者一般把第一王朝及其以后的埃及国王称为法老(不过,有的学者认为,严格地说,可能要到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国王才称为法老),即把他们视为专制君主。

欧洲十字军东征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1291年也被埃及军队夺得并宣告了东征的彻底失败。1200-1300这100年地中海东岸到高加索的广大地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东西方大夹击,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蒙古骑兵被称为最富有想象力的骑兵,他们有很多新鲜的战斗方法,被誉为天下第一骑兵,其标准装备是牛皮甲、弓箭、短斧和单勾枪。拔都围攻日尔曼-波兰联军、铁木真击溃金军主力都是经典战例,最突出的是“长子西征”在匈牙利首都佩斯城之战,当时的欧洲人喜欢列队出击,在教堂的钟声中步兵盾阵和重装骑兵鱼贯出城,蒙古人则低姿前进,遇到敌人主力冲击就一哄尔散,用弓箭阻止敌军的追击,匈牙利人首战告捷,但感觉受不了蒙古军乱射弓箭,就用马车围成一个大圈,上悬盾牌,主力呆在里面等待决战,蒙古人在抓住时机进行大迂回,完成包围后故意留下一个口子,当匈牙利人发现这些举动时决定突围,但是被驱逐到沼泽和灌木丛中屠戮,这一战充分说明蒙古人理解了战争的真正本质。而匈牙利人则充分的相信自己能够打败远方来的乌合之众,最后败都败得如此狼狈。另外蒙古骑兵以硬打硬的时候也很多,一旦主帅认定时机已到,主力部队就倾巢出动,连护卫王族的怯薛军团也不例外,骑兵手执近战武器“穿凿而入,砍将夺旗”。蒙古军射术精良,但遇到全身重铠的欧洲骑兵就没有太大作用了,这种战争中他们使用短斧砍劈和勾枪拖人下马,然后踩踏至死。

  蒙古军攻华沙时使用了抛石机,这种武器一头是皮兜用以射石,另一头很短并系重物,瞄准后砍断拉皮兜的绳子,短的一端在巨物重压下下落,发射石弹。蒙古人用的这种是当时个头最大的,约三丈高,可射一百公斤重的炮石达数百米远,再高的城墙也能越过,其绰号“回回炮”,学自波斯。古籍记载此武器在攻襄阳时发挥了重大作用:“中人立毙,中地下陷三四尺”。华沙一战,蒙古军用抛石机射出大量毒烟球,弄得全城都是砒霜和狼毒的烟雾,守军不堪痛苦,最后投降。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土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地当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海岸线长约2700 千米,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埃及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号称古埃及文明,有人说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文明,这是对尼罗河的最高评价。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 埃及地图

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古埃及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是“埃及的母亲”。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670余千米。它由发源于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之后流入埃及。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在埃及境内一段长达1530千米,确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资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其光辉灿烂的古文化。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开罗以南是宽约3~16千米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般称为上埃及。开罗以北称为下埃及。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4万平方千米。过去,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区,埃及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尼罗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亚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埃及面积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洼地,以盖塔拉洼地面积最大。有地下水的洼地形成绿洲。 尼罗河以东的东部沙漠,亦称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红海之滨,地势由东向西倾斜,红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占埃及面积的638%。地中海沿岸多 西奈半岛

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间歇性河流和干涸的河床。东部为高原,圣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传是摩西受“十诫”的地方。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底是如何建造的呢?

四大文明古国曾是世界的摇篮,然而遗憾的是除了中国之外,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巴比伦三大文明古国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古巴比伦的标志性建筑——空中花园。

整个空中花园犹如飘在空中一样,上面种满了各种名贵的花草。花园采用立体建造的手法,平铺在四层的阁楼之上,花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好像从天而降一般,如梦如幻宛如仙境。

这似乎有一种我们传统文化中天庭御花园的风格。整个空中花园由一个高25米的柱子支撑,并且设计了相配套的灌溉系统,由奴隶不停得转动把手以控制齿轮。

如此巧夺天工的设计,被盛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也是实至名归的。空中花园修筑于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又被称为“悬苑”。

虽然空中花园一直都是古巴比伦的代表性建筑,但是在国际上很多学者也对空中花园的存在提出了质疑的声音。由于古巴比伦灭亡后很多历史文献被毁,因而这座享誉世界的花园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背后也是迷雾重重。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和史书之后,为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跟大家一起揭开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神秘面纱。

第一:历史文献记载

最早关于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记载,小编可以查阅到的是公元前4世纪后期的迦勒底神父贝罗索的记载。

据古籍记载,国王尼布甲尼撒在迎娶了王后阿米蒂斯之后,王后因为思乡情切,想念家乡的花草树木,整日在王宫中郁郁寡欢。国王为了博得王后一笑,下令修建了这座旷世花园。

古巴比伦国王,似乎能跟我国的唐玄宗媲美。只不过一个是为王后修建空中花园,而后者是为杨贵妃修建了牡丹园和华清池。

从整座花园的设计上来看,整座花园并没有太多的支撑。通过层层的镂空旋转阶梯,再将其中都填上泥土种上花草树木,从远处观看,就似乎是一座悬浮在空中的花园一般优雅静谧。

第二:考古发现

现代考古专家对伊拉克当地的宫殿进行发掘的时候,却发现宫殿的位置与希腊历史学家记载的空中花园,在地理位置不符合,两个地方的位置相隔很远。

尽管如此,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岸边,确实发现了一个25米厚的墙壁遗址,经过了初步的计算,认为这个墙壁很有可能就是空中花园的一部分。

虽然如今关于空中花园的记载依然是寥寥无几,甚至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它本身的存在也持保留态度,但是却依然不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和考古工作者对它的热情。

第三:空中花园复原

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业,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拉克颁布了重建空中花园的计划,当然一同修建的还包括古巴比伦城。在古城的遗址上修建了城墙,城市中也建造了博物馆。

在整个工程中,小编认为最珍贵的是一块高达两米的褐色石碑。上面不光雕饰了太阳神授予汉穆拉比权力的故事,而且还完整镌刻了整部《汉谟拉比法典》全文。

在巴比伦古城中,确实发现了大量种植花草的痕迹。但是至今为止考古界也没有得出空中花园的具体位置,对于空中花园的很多描述,也只是后人想象之中的。

第四:如今现状

整个古巴比伦的大部分国土,在我们今天的伊拉克境内比较多。尤其是在近代,伊拉克历史因为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发动了很多次大规模的战争。

海湾战争、两伊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将原本富庶和历史悠久的古城几乎破坏殆尽。如今经过战争侵害的伊拉克已经从中东富庶国家,变成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废墟。

研究古埃及的主要古代文献材料为()。

A古典作家对古埃及的描写

B《旧约》中对古埃及的描述

C《新约》中对古埃及的描述

D十八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

正确答案:AB

国人热衷于神秘的夏朝,以至于有“苏美尔夏朝说”、“古印度夏朝说”、“埃及夏朝说”等四大夏朝说法,都能凑起来打麻将了。还有国内的“石家河夏朝说”、“三星堆夏朝说”、“良渚夏朝说”。

要说考古国内的夏朝说法我还能理解,跑到国外隔着半个地球几十个文明区弄个埃及,这什么心态?

从语言、文化、典籍中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两个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1从语言方面说起,学者判定古埃及和夏朝都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甚至距离古埃及最近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虽然美索不达米亚的阿卡德语跟古埃及有一点的关系,但他们的另一种语言苏美尔语和埃及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古埃及连美索不达米亚都影响不了,如何影响夏朝?

2夏朝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起来,而器物的演变说明了新石器文化和夏朝文化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再从农业角度来探讨,以粟、黍、稻、猪、犬、蚕等为代表的主要农业模式,从中国本土的新石器文化到夏朝文化是一脉相连的。羊和马是外来的,是从美索不达米亚来的,而不是从埃及来的。

3再从信仰和艺术角度探讨,在埃及的遗留下来的艺术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对于他们法老的描述,而对于夏朝对国王、君王的描绘在典籍中却很难看到。夏朝只对祖先有着崇拜,他们只用繁缛的抽象来纹饰祖先。

而两个文明在哲学观念上也不一样,埃及的哲学观念是永恒,要么一成不变保持永恒、要么生死循环不断永恒。夏朝对这一观念并不凸显,而是利用占卜的形式来寻找事件的规律性。艺术、信仰、哲学这种高度思维的活动都找不到共同点,两边又哪来的关联性?

1埃及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源远流长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多用于历史事物的来历、由来等。一般作为谓语、定语。

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ɡ”。

辨形源;不能写作“原”。

近义词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反义词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例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可谓~。

2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举世闻名 [jǔ shì wén míng]

[解释] 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埃及的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埃及的资料

奥塞里斯和伊西斯传说奥塞里斯和伊西斯是古埃及太阳神拉的孩子,也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两人统治着埃及,奥塞里斯教会人们耕种和崇拜神灵,伊西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