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的来历
建安24年(公元216),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象牙,黄龙所属之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黄龙溪镇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东经103°58’,北纬30°17’。镇区距成都市区42公里,只30分钟车程,双流县城34公里,华阳镇28公里。
民间风俗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
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
黄龙溪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有2100余年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市区40公里,距双流区35公里,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28公里。
黄龙溪镇面积为504平方公里,人口为3万(2013年)。
黄龙溪镇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也是全国重点镇。
东溪古镇东边的蛇皮滩处,有一条沿綦河边蜿蜒的古道,古道旁高耸着一块高42米,宽142米的石碑。碑上“抚我孑遗”四个大字非常醒目。碑两侧的石刻雕花护肩精美大气。有趣的是,碑上“抚我孑遗”四字中的“抚”(繁体字:抚)少了一点,观碑者发出疑问:这一点到哪儿去了呢?
据相关资料记载,“抚我孑遗”碑建于国民12年(1923年)。一块“功德碑”背后有着怎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段故事还得从国民党“川东边防军陆军第五纵队少将司令长官”曹天全说起。
曹天全何许人?据资料载,曹天全,字泽圃,江津县石门人,外号“曹老碾”。他原来是江津石门镇金龙庙甲的壮丁队长。当年他带领一队壮丁横行甲里,滥用职权,勒索他人钱财,被人告发后,为逃避制裁,他连人带枪上山立棚为匪。曹天全辗转于江津四面山、飞龙庙一带,沿途裹胁乡民,后又与贵州土匪陆安廷合伙,势力不断扩大。
他时常窜到相邻的綦江丁山坝、大罗坝、芭蕉僚等地打家劫舍,将东溪场巨商陈郇卿绑票(俗称拉肥猪),敲诈白银十五挑半(15000余两),此事震惊江津、綦江两县。曹天全啸聚一方,江津、綦江两地的小股匪徒也纷纷投靠他,心甘情愿当他的“边棚”,听发号施令。
1923年9月,吴佩孚用日本船运军火从武汉到重庆,时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旅长、四川“讨贼军”旅长的贺龙将军驻在涪陵,他正在同依附于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杨森、刘湘部队作战。贺龙知道运军火的事后亲自带人化装上船,缴获了军火。刘湘立即派重兵追来,贺龙当即决定取道东溪,直去广州。在取道东溪时,此时已把持东溪的曹天全想分点“果实”,率兵进行堵截,贺龙以超人的胆略,引数骑直奔曹营,对曹天全进行驳训,曹天全慑于贺龙的威力,只好让道。
民国13年(1924),江津全境因匪患和瘟疫的双重蹂躏死人无数,史称“壬癸大灾”。曹天全便将人马拉到江津毗邻的綦江县东溪场驻扎。东溪地处三河交汇处,有川黔古道和水码头,商贾很多,经济较好。曹天全凭着手中的人和枪在此建立根基。他在东溪场自定“防规”,在太平桥设立“护商处”,向过往商贾收取“保护费”。
不久,曹天全又接受黔军周西成的招安,先后当上“川东边防军第五纵队”的旅师长,成为盘踞在川黔交界重镇东溪的地头蛇。他依附于周西成,势力越来越大,不仅称霸东溪,而且还左右綦江县政。
曹天全暗中授意手下人,在东溪镇綦河岸边立“功德碑”。请一老秀才题了“抚我孑遗”碑文。碑成后曹天全非常满意,以此来夸耀自已的“功德”。
后来,国民革命军25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对曹天全部进行整编,曹天全无心戒马生涯,就携款钻进贵州经营“马帮”生意,他住贵阳四季花园,大批手下从云南运大烟到四川,再从四川运盐和百货到黔滇,大发黑道横财。直到1949年2月,因腿上枪炮伤口复发而亡。
“抚我孑遗”碑的本意是说曹天全“抚恤”地方百姓有功,本是一块功德碑。但工匠在建碑刻字时,故意把繁体“抚”字下边的4点少一点,成了3点,喻意曹天全在“抚恤”地方百姓方面还“差一点”,做得还不够,以此来发泄对曹天全不满。但曹天全本人至死也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肖溪古镇属于广安古镇村落的著名景点。
肖溪镇位于广安市广安区东北部,与达州市的渠县交界,距邓小平故居约60公里,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45万。肖溪古代称为"龙凤洲",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有肖姓移民于此,故称肖家溪。肖溪镇因此得名。
从广安市出发到肖溪古镇,虽然只有60余公里,但一路却要经过广福、北辰、协兴、彭家、悦来、兴平、杨坪、井河、花桥、龙台等十个乡镇和办事处。其间的协兴镇是邓小平同志的故乡,花桥镇是广安历代重镇,过去有"一花二代三观阁"之说。龙台镇是国民党杨森将军的故乡,杨森故居现部分保留。
肖溪的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众多,数不胜数。但最为主要的可算是"十古一江"。十古是:古道、古镇、古街、古桥、古匾、古寺庙、古石刻、古崖窟、古城和古墓葬。一江自然就是风光美丽的渠江了。
从广安花园乘船溯江而上,当你沉醉于两岸奇丽迷人的美景而赞叹不已时,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场镇就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极具明清特色的水运码头--肖溪古镇。肖溪镇原名肖家场。据《广安州新志》载,古谓龙凤州。传说有龙凤飞翔而得名。当年"湖广填四川"时,有肖姓移民在此建房落户,设店经商。因这里系渠江水运码头,又是渠县通往广安的必经之道,过往行人,贩夫商贾多在此憩息,故生意兴隆,店铺逐渐增多,街道自然延长,至清末时,形成了一条长三百余米的石板路。后因战火纷飞,土匪肆虐,原街房大部分被毁。民国十年,当地绅士林功亭、杨乾山率先在废墟上重建街房,经二十余年,形成规模。
新建街面较过去宽一倍以上,全都是青石板铺成。所有街房都沿街面各伸出檐廊4-5米,檐廊下地面比街心露天地面高出06至1米,赶场交易全部在檐廊下进行。晴天不被太阳晒,雨天不被大雨淋。正如俗谚所云:"落雨赶肖溪,买卖不湿衣;热天赶肖溪,清凉如家里"。
小街的街面因为是用青石板铺成,显得参差不齐,凸凹不平,但错落有致,古朴淳厚,韵味独特。而明清的建筑风格,更是古色古香,淳厚雅致。堪称是巴蜀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场镇。
古镇依山傍水,山是巍峨峻峭的摩岩山;水是清澈碧绿的渠江水。摩崖石刻造像形态各异。定光古佛雄居山顶,俯视滔滔渠江,数尽片片白帆,阅尽人间沧桑。渠江两岸翠竹丛丛,林木郁郁葱葱。江面渔舟穿梭,渔歌唱答,使小镇显得格外空灵恬静,人到古镇恍入世外桃源。
小镇不仅街古老、房古老、佛古老,且匾额题刻同样古老。竹林丛边,树木林里,造型各异的石板小桥错落其间,定格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瞻仰寺庙,拜拜菩萨,品位各种精美绝伦的匾额题刻,再观看清光绪年间修建的、气势恢宏的杨仪宁石室墓,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如果你静而思动,不妨来一个渠江水上游。乘一叶扁舟,看两岸飞驰,吼几句川剧,唱一段四川民歌,别有一番情趣。
哪个盘溪啊,浙江缙云的?重庆的?还是云南华宁的?你要知道全国重地名的有很多啊! 盘溪原名婆兮,建制较早,公元前111年设毋单县,1932更名为盘溪,取其在盘江之滨,溪水常流之意。 汉五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盘溪设毋单县。1662—1671年,福照庄翰林院检讨董健加筑大龙潭埂,开沟修建大、小冒洞。1741年,乡人陈丕显,倡导修建铁索桥。1777年开挖九甸大沟。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盘溪设二等火车站。1939年奥人李粥三兄弟二人在火车站建小型机械化的盘溪糖厂。1948年省工委派中共党员衬柏松、段亚华在盘溪段亚华家建立地下交通站,担负省与弥勒西山区游击队的联系等任务。并且在三江寨魏张氏家建立秘密联络点。1949年3月28日,边纵十一支队在磨沙塘与国民党26军战斗,遭到伏击,4月盘溪区委会成立。1950年1月12日盘溪区人民政府成立,同时华溪并入盘溪区。1956年7月动员兴修华盘大沟,并上阵1000民工修建华盘公路。1958年5月建华盘公路通车。1964年试种双季稻。1977年盘溪镇从盘溪公社划出,成立中共盘溪镇党委、盘溪镇人民政府。1979年7月10日,召开群众大会,给“民捍团”平反,政府拨款160万元,重修清真寺和兴建民族团结大桥。1981年,农村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2月,开始修建公路大桥。1988年1月,撤区建乡,改原盘溪区公所为“盘溪彝族乡人民政府”, 原盘溪区委会为“盘溪彝族乡委员会”。1998年12月乡镇合并。 前人用“明旗暗鼓八方树,倒挂金沟铁索桥”反映盘溪风景名胜,目前暗鼓、八方树、铁索桥已不存在。 七犀潭:现今叫大龙潭,清康熙初年出水,1662—1671年,福照庄翰林院检讨董健加筑大龙潭埂,开沟修建大、小冒洞。经水利技术人员考察测量,七犀潭呈锅状,深达78米,出水量4169立方/秒,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大潭。2000年市县投资80万元修建,2003年投资100多万元实施开发保护工程。如今的七犀潭,不但是全镇2万多人口的饮用水源和江东几千亩农田灌溉水源,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清真寺:盘溪镇现有清真寺7所,佛教寺1所,基督教堂1座,耶稣教堂1所。其中最为壮观、最具民族特征的是北门清真寺。该寺地处盘江村内,始建于清代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由复兴楼、礼拜楼、南北厢楼、沐浴室、院心花园组成。 小红山烈士塔:距盘溪镇政府驻地西南45公里,小红山北坡箐边,1991年为1949年3月29日边纵十一支队在磨沙塘遭国民党26军伏击牺牲烈士而修建,站地740平方米,建有一墓一塔。 明旗山:位于磨沙塘以西的群主山峰,面积约五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10米,气势磅博、雄伟壮观,似如平地耸起的一面旗子,故称明旗山,远望有点象一双耸立的马耳朵,所以地方人又称马耳朵山,是我镇最年青的山脉,距今约600万年左右。 华盘古驿道:华宁至盘溪抵达大寨达广西。 开化寺:又名龙株寺,位于盘溪镇西南3公里许,始建于清雍正末年,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镇江寺《重修常住碑记》碑:碑现存于盘江小学。 铁索桥:位于华二中东面的南盘江,建于清代乾隆七年,雅称宁津桥,毁于1958年。 希望是你所需要的,谢谢!
1968年建香溪公社,1983年改香溪乡,1985年改镇1996年,面积494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密山、训上、杨公、西仓、里家坞、东仓、香一、香二、香三、香四、香五、龙潭、保卫、姚郎、大路、黄沙圩、上莲塘、松树塘、董宅桥、缪沅、董宅、长塘后、盛道院、吴村、陈店、后畈、朱山、里徐、黄泥岭、陈家井、大屋基31个行政村。
2004年,撤销官塘乡,与香溪镇部分行政区域(香一、香二、香三、香四、香五、杨公、洲上、里山坞、西仓、董宅、缪源、密山、东仓、董宅桥、松树塘、保卫、上莲塘、黄沙圩、姚郎、大路、龙潭等21个行政村)合并设立新的香溪镇,辖4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香四村(香溪镇原镇政府驻地);原香溪镇黄泥岭、陈店、吴村、盛道院、后畈、长塘后、朱山、里徐、陈家井、大屋基等10个行政村划归云山街道管辖。
2005年末面积7707平方千米,人口359万人,辖香四、香一、香二、香三、香五、杨公、洲上、里山坞、西仓、董宅、缪源、密山、东仓、董宅桥、松树塘、保卫、上莲塘、黄沙圩、姚郎、大路、龙潭、官塘、下埠头、施家埠、九丼、杨村、祥于里、郭宅、下杨、鲍村、上坟头、官路边、小莲塘、施村、西章、坑边、上新方、前畈、黄坑边、厚同、择树潭、下新方、上李43个行政村。
邮编321114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30781108:~200 220密山村 ~201 220洲上村 ~202 122西仓村 ~203 121香一村 ~204 121香二村 ~205 121香三村 ~206 121香四村 ~207 121香五村 ~208 121东仓村 ~209 220龙潭村 ~210 122保卫村 ~211 122姚郎村 ~212 220松树塘村 ~213 220上莲塘村 ~214 220黄沙圩村 ~215 220大路村 ~216 220董宅村 ~217 220缪源村 ~218 220董宅桥村 ~219 220里家坞村 ~220 220杨公村 ~231 220施村 ~232 220下莲塘村 ~233 220官塘村 ~234 220官路边村 ~235 220上坟头村 ~236 220西章村 ~237 220坑边村 ~238 220下杨村 ~239 220祥于里村 ~240 220郭宅村 ~241 220下埠头村 ~242 220施家埠村 ~243 220九井村 ~244 220杨村 ~245 220鲍村 ~246 220前畈村 ~247 220黄坑边村 ~248 220下新方村 ~249 220上新方村 ~250 220上李村 ~251 220厚同村 ~252 220择树潭村
水碓周窑址:位于阳丰村水碓周自然村,有8条唐代至元代的窑床,产品有碗、罐、壶、瓶等,瓷土精细,胎薄而硬。
仓部圳:唐昭宗年间(公元889-904年),武义东皋人徐兹在仓部任职十余年,起为仓部员外郎,五年后升仓部待郎。调任兵部侍郎不久,即辞官回乡。在清溪地层砌筑涵瀛和多条支瀛,溪上水涸而堰水长流。下延历朝,灌溉农田万余亩,受惠乡民数千。百姓怀其恩德,将堰头村庄名为仓部堰,并立祠纪念。
水帘亭瀑布景观:位于镇南4公里车苏金柱山茶亭,有瀑布从30米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距10米处有一亭,与瀑相峙,名“水帘亭”,为游览避署胜地。南宋巩丰邀朱熹、吕祖谦、陈亮等观瀑,作诗唱和,留有《江南序·游水帘亭》。
刘宅“绿映亭”:南宋时,刘滂为官所建,是南宋理学大师吕祖谦及巩庭芝等在刘宅讲学赋诗之场所。
麻田村北山抗战将士阵亡墓:1944年,日军进犯丽水,国民革命军79师在清溪口阻击抵抗,阵亡28人。麻田村村民感其忠烈,于后山修墓立碑。
华山旅游风景区:坐落华山村白革山,大树成荫,系游览避暑之地。清嘉庆《武义县志》载:大士庵,在县南四十公里白革山上,昔异人支大士所居,故名。有大士岩、状元峰、三叠台、八宝陵、石佛、石果、仙掌、玉屏、龙井、狮岩十景。
清溪旅游休闲娱乐中心:位于清溪口水库西侧废弃采石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于2004开始营业。以水上娱乐为主,布局与山水自然结合,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美观大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巩宅花鼓”,白革的“大头和尚”,元宵节盛岭下的 “布龙”狂欢和“李皇老爷”出游,宅园的“舞狮”“叠八仙”等民间戏曲舞蹈颇有特色。现各村的老年协会正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
黄龙溪的来历
本文2023-10-27 01:30: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