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文化的对日本的影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中国史前文化的对日本的影响,第1张

中日学者认为中国史前文化7000年前就已影响日本

中日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距今8000多年前的中国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和日本列岛7000多年前的绳纹时代遗址有着相同的玉文化因素,玉器的造型和组合十分相似,从而成为中日史前文化交流的直接见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提出,中国史前文化对日本列岛的影响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其传播路线除了已知的从长江下游至日本九州、本州地区外,可能存在另外一条传播路径:分布于西辽河上游地区的兴隆洼文化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文化之一,它可能从中国东北地区途经现今俄罗斯沿海传到日本北海道和本州。

日本著名古玉专家藤田富士夫说,世界上最古老的耳环——玉玦在内蒙古兴隆洼出现后1000年,日本列岛也有同样的环形玉饰出现,有学者认为那是日本列岛土生土长的玉饰品。但是,那里还同时出现了与兴隆洼文化相同的另外两种玉饰。多种玉器同时在另外一个地方偶然产生的可能性极少,因此可以推测兴隆洼文化已影响到了日本列岛。

香港中文大者都相信,在绳纹时代,日本作为孤立的岛屿未与外界交流,他们不认为那里出现的史前玉玦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而是各自产生的,然而,继中国北方兴隆洼文化地区在8000多年前出现玉玦后,日本在1000多年后出现了同样的器物,中国长江流域也在1000多年后产生了同样的玉玦,俄罗斯北纬50度左右也有玉玦出现,这样看来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分别出现相同质地、形状和雕工的器物,从而佐证了玉玦起源“一元论”的说法,即中国东北兴隆洼产生玉玦后,逐渐向东亚大陆其它地区传播。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有100余件,包括玉玦、长条形或弯条形玉坠饰和玉管等,是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

中古时期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各方面受到中国唐朝的深刻影响。

一、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日本颁田制度效法中国的均田制,日本也有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二、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完全模仿长安。日本的建筑风格也是学习中国唐朝。日本的法隆寺、唐招提寺都是效法唐代建筑的典范。

三、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仿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唐诗广泛流传,深为日本人所欣赏。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尤为受到喜爱。日本士大夫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宫廷爱用唐式菜肴。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并派留学生学习唐乐。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唐人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五、社会生活方面:唐人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亦先后传入日本。日本人学习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服传入日本为日本人所喜爱,经改进为“和服”。端午节、重阳节,都由唐朝传入日本。

总之,唐朝是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日本从博大精深的唐文化中吸收、借鉴,参考、改良,其影响深远至今。

我国文学艺术影响日本的方面:

1、日本最初的教育受中国的影响特别明显,日本的文字就源于中国汉字。日本的古代教育比中国更贵族化,一般百姓与读书认字无缘。中世纪封建时代,佛教寺庙承担了大部分教育任务。明治维新对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872年设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

同年,制定了教育法和全民初级教育计划。日本政府到欧美各地考察先进的教育方法,并耗巨资请欧美人士来日本任教。

2、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印度佛教只有禅而没有禅宗,禅宗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精品。因此,可以说“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是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而日本临济禅吸收了中国禅宗的特色,并且不断地把禅的精神应用到绘画、建筑、茶道、武士道、文学等诸领域,也含持戒和护国等特色。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工艺文化与设计风格在日本长期占有主导地位。这种自然观与美学态度对日本艺术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微妙而广泛的,它已然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

3、日本传统的浮世绘便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中国传统画和日本浮士绘画有着共同的渊源,但由于受到不同的人文环境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桃花坞年画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州桃花坞年画起源于明代,明末已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画工与雕工结合,版刻已臻完美,被称为“姑苏版”年画。最早的年画传说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图》。

桃花坞年画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年产达百万张以上,行销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并远达南洋一带。苏州桃花坞年画远渡重洋到日本、英国和德国,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4、日本美学同中国美学一样,偏好“虚幻的美”。和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

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日本同是。

5、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

随着佛教寺院和寺庙的新艺术风格的传入,日本的整个艺术界采用了大量中国元素。绘画和雕塑是为了佛教的展现,但是这也影响整个艺术领域。其他形式的艺术,包括假面剧伎乐也是来自中国,正如雅乐宫廷舞蹈。

从隋朝日本派遣隋使开始,中国和日本的接触大概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隋唐,是中国对日本的哺育史、培养史,因为中国文化对它的熏陶、教诲、传播,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到了封建社会,从原始时的巫使文化发展到国邦文化。这完全是中国对日本的哺育和培养时期,中国没进行任何索取。而且根据史书记载,日本派的遣唐使是几百人、几百人的来,只要一踏上大唐的土地,所有的衣食住行都由唐朝来开销,不需要日本人的任何东西,而且回去的时候船由中国给。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

第二个阶段是唐末,五代十国和宋朝。是对中国的观察期,这个时期是中国纷乱时期,所以不来学习,而是进行观察。

第三个阶段是觊觎和侵略期,明朝时丰臣秀吉进攻朝鲜半岛,后来被中朝水军联合击败,包括甲午海战、九一八事变以及1937年开始的侵华战争,这是对中国的觊觎和侵略期。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

中国史前文化的对日本的影响

中日学者认为中国史前文化7000年前就已影响日本中日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距今8000多年前的中国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和日本列岛7000多年前的绳纹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