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业的开山鼻祖是谁?
农业:奉祀土神和谷神。周代的始祖名弃,又名后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其为祖师,并与社神合一,称为土地神。村野之间,每隔三五里的田头路边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庙,皖西南一带称之为“社祀庙”,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各土地庙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复。
裁缝业:尊奉轩辕氏(黄帝)。《史记》称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故被缝纫业尊为先祖。
蚕丝业:尊奉嫘祖(又作累祖)。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酿酒业:凡酒坊、酒馆、酒家均尊奉杜康为祖师。杜康即少康,为夏代的第五任君主。《说文解字》称其为“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又传禹帝曾命“仪狄造酒”,有的地方亦尊仪狄为酒业的祖师。相传夏禹时,帝女为进献品,而令仪狄造酒,其味甘美,甚得禹帝赞赏,因而蔚成造酒之风气。
堪舆五术业: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诩(亦有称禅),春秋时代河南琪县人,居云梦山,精通堪舆数术命相、医术、授徒孙膑,得道后受后人尊崇为祖师。
印刷业:仓颉。仓颉,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他造字以供后人沿击记录及沟通。“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
木制业:鲁班。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鲁国公族之后。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都城为今山东曲阜)人(一说曲阜人,另说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伞、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竹木泥瓦匠:同尊鲁班为祖师。历史上确有其人,氏公输,名般(取同音字为“班”),春秋时鲁国人,故称鲁班,生平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乌等,为当时杰出的发明家。
金属业:铁匠、铜匠、银匠与冶铸业均尊太上老君为先祖。《老子内传》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教育业:尊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旧时书生、学子、学童在家中正堂,私塾、县学、府学、大学均在正厅供奉孔子牌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晚年致力于教育并著述立说,史称他曾授教“弟子三干,贤人七十”。
商业:供奉财神牌位。道教奉“赵公元帅”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骑坐黑虎;相传其人姓赵,号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封号为“正一玄坛元帅”。商界又尊范蠡为祖师。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曾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弃宫经商,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在陶(今山东定陶)称陶朱公,经商曾“三致千金”均散济贫民,其商德极受后人崇敬。
豆腐业:江淮大地奉淮南王刘安为祖师。其人为刘帮之孙,袭封淮南王,治寿春(今寿县),因“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编成《淮南子》一书,并在熬制丹药时,无意间用黄豆、盐卤做成了豆腐脑(即水豆腐)。
中医业: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医术,后世即尊奉他为中医的祖师。扁鹊姓秦,名越人,河北任丘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倡导辨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为“医圣”。民间医业尊华佗为祖师,华佗名甫,字天化,沛国谯(今毫州市)人,曾创制麻沸散(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故被尊称为“外科鼻祖”。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被后世誉为“药王”。中草药制作及民间药铺药店则尊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祖师。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人(今湖北薪春人),著《本草纲目》传世。
制笔与造纸业:传说秦朝名家蒙恬曾改良过毛笔,故被尊奉为制笔业的祖师。蒙恬是秦朝时代大将,他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苍毫名秦笔,而被尊奉为制笔始祖。世传东汉蔡伦为造纸术的发明人,故民间纸槽作坊、纸业店铺均供奉“龙亭侯”朴像脾位,尊为祖师。
印染业:染坊店奉东晋葛洪为祖师。葛洪字雅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抱朴子》一书,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戏曲业:尊唐玄宗李隆基为祖师。因唐玄宗曾召集歌舞艺人与宫女在梨园学艺,并时常亲自执槌击鼓演奏配乐。因而,后世均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兄弟”。
火腿业:尊宋朝宗泽为祖师。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为宋朝名将。相传他发明了火腿的制作方法,流传甚广。
织布业:尊黄道婆为祖师。黄道婆为松江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少年时流落至崖州(今海南崖县),从黎族人学习了纺织技术。后回乡改革、推广轧花、纺车和织机技术,影响深远。
评书业:尊明末杰出的说书艺人柳敬亭为祖师。评书古称评话,又称鼓书、板话。柳敬亭,本姓曹,通州(今江苏南通)人,被后人誉称为“柳评书”。
人相业:风后氏。远古黄帝宰相,精通相术,首创风鉴之学
命相业:麻衣仙。精通民间相人术,著有麻衣相法流传於世。
画画业:王维、吴道子
烧窑业:女娲娘娘。神话记载女娲炼石而补天,是窑业之始祖发明人。
餐饮业:易牙。春秋朝代人氏,善於调味,见赏於齐桓公而闻名。
渔业:姜太公。名尚,在渭水隐居钓鱼,遇文王而奉为国师。
歌艺业:老郎神。相传唐代有灰狼变成红衣童子指导皇室梨园子弟练唱成果非凡,以娱唐明皇声色冶游。
理发业:吕洞宾或罗公。相传吕洞宾座下之柳木,曾以随剃即长术戏耍剃头师传,经吕洞宾以飞刀变剃刀制伏,故后世理发业供其为祖师。
皮鞋业:孙膑
美容业:李渔。清代戏曲家,人称李十郎,精於谱曲,指导艺人姿态表演及化妆。
茶业:陆羽。唐代人,著作有茶经之品茗书籍,后经传颂后,喝茶风气随之盛行。
针业:刘海
槟榔业: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因批评时政,遭贬官潮州,因水土不服身患湿寒之症,因吃槟榔而病愈。
刻字业:王维
旅馆业:关羽。关羽为人正直,做事言而有信,故为后世人当官及做生意人皆尊为祖师。
屠宰业:真武大帝。年轻时以杀猪为业,但心地善良,后为观世音菩萨渡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得道。
砚墨业:子路。子路为孔子学生,以砚墨而传之。
糕饼业:诸葛亮。三国时诸葛亮率军征蛮凯旋而回时,途经泸水,猖神阻道有待人头祭祀,诸葛亮改用牛马肉做馅,外包面粉作成馒头来替代祭祀而受尊崇。
磨刀匠:马上皇帝 扎柳匠:范丹
竹匠:泰山、张班 扎彩匠:致公禅师
修脚匠:陈七子 制陶业:宁封子
烧窑业(窑匠):童宾 雕漆业:俞伯牙
杠房业:穷神 煤窑业:窑神
裘皮行、熟皮作坊业:比干 糖坊:邹和尚
银楼业:欧岐佛 铜铁业:毡探老祖
银行业:赵玄坛 洗衣业:梅葛仙
豆腐坊:刘安、乐毅 牲口牙行:马神
花行、花农:花王神 孵化业:张五、陆相公
澡堂业:智公禅师 饭馆茶楼业:灶君
叫化业:韩熙载 酸梅汤业祖师爷朱元璋
各行业的先祖商人的理由:
酸梅汤业先祖朱元璋,其上任理由:酸梅汤是朱元璋发明的。
元末,湖北荆襄一带闹瘟疫。当时朱元璋以卖乌梅为生,当他卖到襄阳时,正赶上瘟疫流行,朱元璋自己也被传染,病倒在了旅店里。朱元璋去旅店库房取乌梅,闻到了乌梅的酸气,马上就精神了起来。然后朱元璋又煮了些乌梅汁来喝,病竟然好了。朱元璋知道乌梅汁可以治病后便广为销售,迅速富裕起来,为日后起兵反元奠定了基础。
在民国时期,在很多专门卖酸梅汤的小店里还能看到朱元璋的画像,定期都要上供祭拜。
绦带业先祖哪吒,其上任理由:抽过龙筋
绦带业的制品主要是服装和器具上使用的丝编的带子或绳子,是当时京师官宦士绅或商贾的必需品,所以此行业一直兴旺发达,各种大小店号在京城到处都是。此行业的祖师爷就是著名的神话人物哪吒。因为《封神榜》讲,龙王三太子前来捉拿哪吒,后被哪吒擒住,将其筋抽去,做了一条龙筋绦给自己的父亲束甲。绦带业的人就把龙筋绦附会为绦带,于是便把哪吒作为本行业祖师爷。
在老北京以前还有一座哪吒庙,位于南城的黑龙潭(今陶然亭公园)一带。庙不大,庙内供奉有哪吒像一尊,持枪端坐,旁边有两个侍童。每年阴历三月十五,绦带业的商人都要到哪吒庙祭祀哪吒。
理发业先祖罗公,其上任理由:拯救行业危机
理发业以前称剃头业、整容业。在清朝以前汉人是不剃头的,一直到了清朝入关逼汉人剃头才出现了剃头业。民国以后剪去头发才通称理发,但仍然有人叫剃头。
理发业祖师爷姓罗,江西人(也有人说是湖南人)。名字已经不可考,是一个穷道士。据说当年雍正皇帝患头疮很严重,太监每次为雍正请发(剃头)及打辫子(梳发辫)总是感到棘手,常常挨揍,甚至还要杀头。后来雍正又从民间找了很多梳头匠进宫伺候,但也都一样被处死或发配。京城很多剃头业、整容业的人都很害怕,有的出逃,有的甚至改行了。
三亚凤凰岭海誓山盟景区位于三亚市区东部,由凤凰岭、海螺岭、会岭等主要山峰组成,景区开发重点项目汇集在凤凰岭。凤凰岭是三亚城市生态旅游核心,据三亚古籍《崖州志》记载,凤凰岭海拔394米,为三亚市区的最高峰,方圆40里内无与匹敌。主要景点:青龙潭风水池、“海誓山盟”广场、九曲桥、水晶圣殿等。
青龙潭风水池
风水龙的设计是依照三亚市区内山岭的走势修建的,也是三亚市区的一条龙脉缩影,龙尾处的标志是公园的徽标“金火凤凰”,一凤一凰托起一个球,象征着和平幸福,整个龙池呈现出“龙凤呈祥”之意。集中国风水文化之大成,灵性十足,创意新颖,风格独特,让游客体验到中国民间博大精深的风水文化。
“海誓山盟”广场
经佛法大师开光的“海誓山盟”雕塑高约3米,造型典雅优美。 “海誓山盟”取山、海之灵气,依山为凭,贴海为据。象征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地久天长。有情人可在此许愿、祈福!
九曲桥
桥依山势建造,迂回曲折,恰好形成九曲。“九”表示吉祥且尊贵。老榕树自然生长,与九曲桥连为一体。“榕”和“荣”同音,荣为桐木,即梧桐,含“凤栖梧桐”的意思。360度观景空中长廊把三亚市主城区的山、城、海、湾等独特的自然、人文要素一览无余。
水晶圣殿
位于“水晶圣殿爱情主题森林景观区”最高点,是热带森林区的点睛之作,同时也是海南三亚最高,最具自然、浪漫情调的山顶水晶圣殿。晶莹通透的水晶圣殿内设“水晶仪式台”、白色钢琴、白色横椅。360°可观三亚连绵蜿蜒的青山与碧海蓝天。情侣可携手水晶殿堂,以蓝天白云为证,面山立盟,向海誓言,情定终生。
流放对于犯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比死还要痛苦,简单来说就是活受罪。流放地一般都距离非常遥远,更是苦寒之地,前往流放地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路上押送犯人的官差还有可能会刁难,到了流放地那也是要做苦工,而且是没日没夜的,不管原先是什么人,只要成了流放犯,就算是皇亲国戚,原本的一切也都丢了,从最高层跌落到最下层。不过古代这些流放地都在什么地方,又是如何选出这些地方来的呢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五千年的历史中,流放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文化。中国古代有四大流放地,都位于偏远地区,那么这些流放地是以什么样的标准选出来的呢
湖北(房县)房陵流放文化
房陵,是中国四大流放地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流放到这里的都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从先秦到宋朝,就先后有两位皇帝十王一驸马一丞相共14人流放房陵。在任皇帝流放,后来又回去当皇帝的,历史上只有唐中宗李显一人,其余将相王候不是老死山林,便是被杀死在房县。这些帝王将相举家迁徙最多时达一万四千余人。
海南的流放文化
对海南来说,这一切都是上天赏赐的福气。
多少文人豪杰被流放到海南这个自古被称为“天涯海角”的孤悬海外边陲蛮荒的偏安之地,为海南带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海南的发展。
早在两千年以前,三亚就已经归入中央朝廷管辖。三亚古称崖州。秦始皇时期,南方设置三郡,崖州就属于其中之一的象郡;西汉两伏波将军平定南疆,在海南全境建置郡县,在三亚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在古代,因三亚远离帝京,孤悬海外,一直被认为是边陲蛮荒的“天涯海角”,长期被作为贬黜罪臣的流放之地。古代一批名臣学士因政治斗争被贬黜到三亚谪居,据典籍记载,从汉代到明朝,被贬黜流放到崖州的贤相名臣学士就有15人之多,其中有10人长年居留今崖城镇的水南村,包括唐高宗太子冼马兼侍读刘纳言、唐代两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太祖时的宰相卢多逊、宋仁宗时的宰相丁谓,南宋参知政事赵鼎、李光,秘书少监、起居郎胡铨,元代宰相王仕熙,明代广东电白名儒莫蔡等。他们大多是中原杰出人物,被蒙冤贬谪流放三亚期间,他们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推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谪臣胡诠被贬崖州后,寄居在水南村裴闻义家中,他缘结乡里,兴建学堂,亲自执教,“日以经训传经书为事”,为当地黎、汉村民培养了大批学子。据水南村民介绍,当地村民非常重视子女教育,自古以来就出了不少读书人,目前也是三亚文化氛围最为浓郁的一个村庄,这与历代的名臣学士谪居于此积极传播中原文化有密切关系。
两千年的历史积淀,两千年的流陡不断。古代名臣被贬谪的悲歌与血泪,化成了无数的诗词歌赋与文章,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人类精神财富。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这是三亚流放文化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
追寻历代名臣学士贬谪的足迹,细细地梳理他们寓居在三亚的生活故事,人们仿佛就走进了一个深邃迷离的历史时空隧道,让人领略到中国历史的悠远和三亚旅游文化的深刻厚重,这也许是许多中外游客慕名到三亚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烟瘴西南
提起潮州,就不能不提起地处潮州境内的瘴江,瘴江今天已经因为一个人而易名为韩江,这个人就是唐代的大诗人韩愈。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韩愈是正统儒学大家。他以孔孟之道,反对盛极一时的佛门道院之玄学。宪宗十四年(819年),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书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因而被贬官流放到粤海之边的潮州。
在流放的路上,马过秦岭时韩愈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此诗,是写给前来为他送行的侄子的。字里行间,除了透骨的悲凉之外,还咏叹地预言:他的一把老骨将埋葬于出使的潮州瘴江。诗中表现了作者无罪被贬,英雄虽然失意,但仍刚正不阿的精神。
黑龙江宁古塔流放文化
宁古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流放地。据介绍,宁古塔为蛮夷音,实意不是一个塔,而是一个地方的名称,原址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公元1666年迁到黑龙江省宁安市。明末清初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清朝顺治年间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
渤海文化、金元文化和宁古塔流放人文化被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誉为黑龙江三大历史文化亮点,这其中渤海文化和宁古塔流放人文化发源于牡丹江流域。据介绍,宁古塔流放人文化对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流放人不仅在这里种植粮食,还养蜂熬蜜,采药制药。一些文人雅士写诗著书,使这里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明末兵部尚书张缙彦在清朝时被发配到宁古塔,他组织的"七子诗会"是黑龙江省第一个诗社,他写的散文集《意外集》是黑龙江第一部散文集。
彭水郁山是唐朝流放之地,原属黔州府。
黔州唐朝南方流放之都
黔州,原名奉州,是北周武帝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在今郁山所置,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改为黔州。
郁山一直为黔州府所在地,黔州府曾统领现重庆渝东南、贵州铜仁、湖北鄂西、湖南新晃、广西玉林等地。黔州因盐丹而繁荣,也成了朝廷被贬官员的主要流放地。
三亚凤凰岭海誓山盟景区位于三亚市区东部,由凤凰岭、海螺岭、会岭等主要山峰组成,景区开发重点项目汇集在凤凰岭。凤凰岭是三亚城市生态旅游核心,据三亚古籍《崖州志》记载,凤凰岭海拔394米,为三亚市区的最高峰,方圆40里内无与匹敌。主要景点:青龙潭风水池、“海誓山盟”广场、九曲桥、水晶圣殿等。
青龙潭风水池
风水龙的设计是依照三亚市区内山岭的走势修建的,也是三亚市区的一条龙脉缩影,龙尾处的标志是公园的徽标“金火凤凰”,一凤一凰托起一个球,象征着和平幸福,整个龙池呈现出“龙凤呈祥”之意。集中国风水文化之大成,灵性十足,创意新颖,风格独特,让游客体验到中国民间博大精深的风水文化。
“海誓山盟”广场
经佛法大师开光的“海誓山盟”雕塑高约3米,造型典雅优美。 “海誓山盟”取山、海之灵气,依山为凭,贴海为据。象征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地久天长。有情人可在此许愿、祈福!
九曲桥
桥依山势建造,迂回曲折,恰好形成九曲。“九”表示吉祥且尊贵。老榕树自然生长,与九曲桥连为一体。“榕”和“荣”同音,荣为桐木,即梧桐,含“凤栖梧桐”的意思。360度观景空中长廊把三亚市主城区的山、城、海、湾等独特的自然、人文要素一览无余。
水晶圣殿
位于“水晶圣殿爱情主题森林景观区”最高点,是热带森林区的点睛之作,同时也是海南三亚最高,最具自然、浪漫情调的山顶水晶圣殿。晶莹通透的水晶圣殿内设“水晶仪式台”、白色钢琴、白色横椅。360°可观三亚连绵蜿蜒的青山与碧海蓝天。情侣可携手水晶殿堂,以蓝天白云为证,面山立盟,向海誓言,情定终生。
海南岛最早进入的汉人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随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时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时的驻军。当时主要的据点在 琼山和儋州。
路博德、杨仆等人的军队主要来源是全国征发来的罪人以及淮南的水军。
三亚古称“崖州” ,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南方三郡,崖州是其中之一的象郡的“外檄”(边界)。在宋以前为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始砌砖墙,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坚固城池。古城现存文明门、北门小段城墙及崖城学宫、迎旺塔、盛德堂等古建筑。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使之成为海南岛规模较大的一座坚固的城池。 史料记载,古崖州城在宋朝以前为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始砌砖墙,绍定六年(1233年)扩大城址,开东、西、南三个城门。古城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为南疆规模较大的坚固城池。清道光年间,古城建筑基本定形,古城东、西、南、北门分别是阳春门、镇海门、文明门和凝秀门。城外开护城河设吊桥,城内设御敌楼、谯楼、月城等。
宋末元初著名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居住在崖城水南村近40年之久,向当地黎族人民传播纺织技术。历代的文人墨客,圣贤学者,达官名流的流配谪居,广东、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的商贾留居落籍,对崖州城的兴盛,具有重要的影响。 到了明代时,崖州已具有“弦诵声黎民物庶,宦游都道小苏杭”的盛况。
据《三亚市志》记载:乾隆二十年,崖州已设有东关市、西关市,老街上有布店、酒店、首饰店、书店等三十多间。可以想象,昔日崖州古城商罗棋布,商贾云集,满街人流,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从唐朝(注唐代的崖州不在今三亚,唐代的崖州最早在海南西部,后来迁往海南北部)起不少官僚名仁被奸臣陷害,曾被流放到崖州城来。单是副宰相以上的大官重臣就有14人之多,如唐朝的韦执谊、唐瑗;宋朝的丁谓、赵鼎、卢多逊、胡铨,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个、赵谦等。因此崖城又有“幽人处士家”之称。尤其是著名的唐高僧鉴真和尚于唐代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遭遇强台风袭击,所乘坐的帆船飘流到崖州城,他在这里帮助修建了大云寺,留下了一批准备带去日本的佛教经典,这是崖城文化史上带有神奇色彩的宝物。元朝女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也曾居住在崖城的水南村近40年之久。到了明代,崖州已具有“弦诵声黎民物庶,宦游都道小苏杭”的盛况。原古城有东、西、南三门。东门叫阳春门,西门叫镇海门,南门因在学宫之前,故称文明门。东、西两门早已无存,修缮一新的南门,是几经劫难而残存的唯一崖州古城真迹。修复后的南城门,呈拱形,赭红色,门庭垛口均仿旧修复,门北“文明门”三字是清代磨石碑刻,字迹清晰如故。修复后的南门上添建一座两层亭式棱房——文明楼,与城门浑成一体,使之更加雄伟壮观。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崖州城的城门已修缮一新,显得雄伟壮观,中外游客川流不息。在崖城还有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区大小洞天,其形如巨鳌,枕海壁立,峰峦竟秀,林木重叠,山奇石怪,千姿百态,绿榕垂荫,红豆如星,泉清似醴。明朝时曾在此建有“鳌山书院”,在鳌门的西南麓海滨,便是“大小洞天”,南宁淳熙年间吉阳知军周康游此地时曾做《摩崖》、《石痕记》等名著。淳佑年间郡守毛奎做《大小洞天记。进入小洞天登上“钩台”》,只见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那巍巍磐石迎击波浪,临海雄踞,上面有一市尺见方“钩台”两字,这是毛奎所写。还有一块精致的摩崖石刻,1962年郭沫若同志来游时留下的诗词和题记。一条长石形成的“构绳”从构台上沿着石壁垂延下海,大为神奇而耐人寻味。“钩台”下面是幽曲深径的崖洞,“小洞天”三个醒目大字刻在洞口上方。东边是迷人的“海山奇观”,此外还有直指云天、叠石峥嵘的“试剑峰”和层层叠石形成的“天梯”。还有被形容为“中虚不载江湖物,外实无烦斧凿修”,形象逼真的“石船”以及维妙维肖的“仙人脚印石”和神奇的“鲨鱼坟石”,尤其是那离奇莫测的“景犹奇绝而深秘”的“大洞天”更加吸引游人。
在崖城的西北附近还有令人神往的“玉井温泉”两池相邻,原先是一池半暖半冷,一池热滚如沸,却是暖者变凉,滚者热,洗浴正宜。明朝正德年间曾砌石保护,久而倾倒,到清朝光绪十五年,知州唐意源重修,建筑“既济亭”,而今亭废泉在,仍是玉井如镜,四时皆宜沐浴。 崖城镇现为是三亚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中国最南端的孔庙--崖城学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如盛德堂、广济桥、迎旺塔等;书院、公馆、会馆、庙宇、名人故居和重要古名居50多座,如鳌山书院、三姓义学堂、何秉礼故居、廖永瑜故居、孙氏宗祠等;新石器遗址7个如河头遗址、卡巴岭遗址等;古城墙和历史文化遗迹地20个,如钟芳故里、相公厅、鉴真和尚登陆地、黄道婆崖城居住地等;民国时期历史骑楼街区,轿夫、牌坊骑楼街区等;红色历史纪念地,如崖城革命历史纪念碑等。
崖州古城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三亚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2000多年三亚文化的符号和生动反映,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也是异常宝贵的旅游资源。
古代崖州是现代海南三亚市崖城镇。
位于三亚市西40多公里处,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宋朝以来历代的州、郡、县治均设在这里。今天的崖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繁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海南旅游胜地。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崖州城的城门已修缮一新。在崖城还有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区大小洞天。
扩展资料古城历史1920年前,崖州古城城池仍保持原貌。民国九年至十年(1920-1921年),崖县先后拆除东、西城门,建筑公路通进城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拆毁一段北门城墙。解放后,古城城墙基础还可循沿环视。文革期间,群众挖城砖搞建设,大部分墙基遭到破坏,现古城仅剩文明门及北门小段城墙。
—崖州古城
历史名人雕塑园有十位历史名人的雕塑,他们都与古崖州(今三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尊名人雕塑背后都有一段或精彩或悲壮的故事,他们凝固的身影伴随着不息的涛声矗立在天之涯海之角,无声地诠释着三亚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遥想怀思。
1、黄道婆雕像
她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人,现上海市人。黄道婆18岁时逃婚跟随商船来到海南岛崖州湾,上岸后流落到今天的三亚崖城水南村,被黎族阿婆收留。当时的崖州曾是中国的重要纺织基地,其“黎锦”一直成为贡品并远销东南亚一带,我们今天看到的“龙被”就是那一时期的织品代表。黄道婆在崖城学习到了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并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六十岁时,黄道婆随船返回故乡,把使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之法的“崖州被”的纺织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经她改良后,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的"乌泥泾被"不胫而走,远销各地,使松江一带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几百年而不衰。18世纪乃至19世纪,松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衣被天下”的美誉。黄道婆也被称为中国纺织业的祖婆。
2、林缵统雕像
这个雕塑是一位三亚本地的著名文人,他就是参加“公车上书”的海南唯一的举人林缵(zuǎn)统。他出身世代书香门第,二十岁参加郡试,名列第一而中举。后来到广州“广雅书院”,在“万木草堂”听康有为讲学,与梁启超同为受业弟子,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元1895年)入京会试,参加康梁等人组织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为戊戌变法的骨干成员。变法失败后,林缵统潜回海南,被清廷革除了功名。
回到海南后,他不忘忠心报国,多次同友人到万宁琼海等地召集商讨议事,筹划开发西沙群岛,被赞誉为“华夏开疆之幸事”。他是晚清提倡开发西沙群岛的第一人。
3、冼夫人率兵平叛雕像
这个从背后看着像一只鹰的白色雕像,是著名的冼太夫人雕像。冼夫人本是广东高州人(名叫冼英),嫁给高州太守冯宝,在统一岭南之后,请命梁武帝“重置崖州”,结束了海南岛自东汉中原政府弃置650年的遥领状态,而成为对海南历史上最具贡献的历史名人。冼夫人生活在南北朝的梁朝、陈朝和隋朝三个时期,她不仅是岭南地区的百越女首领,更因在历史大变革时代,赞成国家统一,不仅被梁朝册封为“保护侯夫人”、陈朝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文帝册封她为“谯国夫人”,更因在她的治理下,岭南地区维持了110多年的长治久安。因她维护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显赫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盛称她是“我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第一人”。此处冼夫人雕塑是一组群雕,反映了她率众征战的场景。
至今海南各地建有近百座冼太夫人庙宇,每年农历二月至五月,琼北地区各市县乡村都会举办军坡节,民间称“公期”“婆期”等民俗节庆,更是对她的供奉和纪念。军坡节俗称"发军坡",以原琼山新坡镇最为隆重,节日时,有来自海口周边等地成千上万民众到冼太夫人庙朝拜。如今海南冯氏基本上是她的后裔。
4、鉴真雕像
这座塑像是鉴真大师,鉴真大师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因学识渊博,才能卓越,蜚声海内外。日本当时佛教始兴,唐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天皇遣派僧人专程来扬州,邀请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授戒律,为传播弘扬佛教,鉴真欣然应允。因受当时航海条件所限,一连四次渡海赴日都没有成功。唐天宝七年(748年),鉴真率弟子和日本遣唐僧等一行15人从钱塘湾第五次东渡日本,但在海上突遇台风,漂流14天后,来到海南振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登陆,滞留了一年多。鉴真在振州滞留期间,不因海难而消沉,也不因置身天涯而愁苦,而是泰然处之,热心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他与弟子为当地修建大云寺佛殿,传经授典,“讲律度人不歇”,传播了中原文化,开化了当地世风,成为开拓海南佛教文化的先驱,影响久远。一年后,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鉴真北归,并于天宝十二年(753年),第六次东渡日本获得成功,成为日本律宗的创始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纪念鉴真大师为中日两国做出的伟大贡献,在天涯海角游览区的雕塑园内修建了两座中日友好亭。一座是具有日本特色风格的“逐波亭”,另外一座就是具有中国浓厚建筑风格的“踏浪亭”。
5、钟芳雕像
海岸边的一座亭子里,面海端坐阅卷的汉白玉雕像叫钟芳,是三亚本地的一位著名人物,也是崖州人最大的骄傲。
钟芳原籍琼山县,出生于崖州高山所(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继文庄(丘浚),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海南人。
钟芳,也是“崖州神童”,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
他7岁能诗,10岁中秀才,25岁中举,32岁登进士,入选翰林院,后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和户部右侍郎。
钟芳博学强记,多才多艺,在以科举为重的明代,他撰写的《学易疑义》和《春秋集要》是当时考生必修的书目。
钟芳父子也是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一对,其子钟允谦,嘉靖八年(1529年)登三甲进士第148名,历任浙江宁海知县、刑部主事、福州知府、莱州知府等职。父子先后考中进士,同为朝廷命官,被世代传为佳话。
6、胡铨雕像
胡铨(quán),江西庐陵府(今吉安)人,南宋兵部侍郎。金兵渡江南攻时,他力主抗战,募招义兵保卫乡里。他因与赵鼎一样极力反对秦桧与金人议和,并掷书皇上请斩秦桧,被秦桧唆使宋高宗将他一贬再贬至吉阳军(即今三亚崖城镇)。秦桧死后,胡铨始得北归,胡铨被海口五公祠列为“五公”之一,为后人所纪念。
绍兴十八年(1148年),胡铨由新州启程前往自己新的谪地吉阳军。他从雷州半岛乘船,于澄迈县通潮驿(今老城镇)登岸绕岛西线前往,途经临高。在临高买愁村(今皇桐乡美巢村),口占“买愁村”七绝一首:“北望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既怀念已经故去的赵鼎,又担心自己日后的命运,可见诗人当时的心绪。好在胡铨在贬谪广东新会县时,邂逅一美女名黎倩,相伴至崖城谪居八年之久,俩人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7、李德裕雕像
李德裕,唐代宰相,今河北赵县人,曾两度为相,唐宣中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因“牛李之争”被贬为崖州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卒于贬所,终年63岁,逝后被封太尉,赠卫国公。
李德裕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因贬谪而客死岛上的宰相。
曾作诗《登崖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海口五公祠纪念的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等“五公”,五公祠内的苏公祠、伏波祠分别纪念苏东坡和两位伏波将军。
8、赵鼎雕像
这座面对天涯海角广场的雕像是南宋宰相赵鼎,他是山西人。也是岳飞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培植才有了岳家军的崛起。大家仔细观看塑像,他头发散乱,双目悲愤,左手握拳,右掌拍案,其忧愤之心、激昂之情,非常传神。
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很多人都主张割地求和,但赵鼎坚决反对以秦桧(huì)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遭到了秦桧的忌恨。秦桧当上宰相后,对赵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不断捏造罪名,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三亚)。在吉阳军,秦桧逼死赵鼎的野心昭然若揭。为免拖累家人及朋友,赵鼎自撰墓铭“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绝食而死,墓地葬在今日的东方县旧州村。
在中国历史上,赵鼎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为后世所称颂。海口五公祠将其列入“五公”之一,供后人缅怀纪念。
9、路博德雕像
路博德,西汉西河平周人,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南越王叛乱,汉武帝授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领军平定南越王叛乱,南越人慑于其威名皆降,大获全胜。越地平定后,在岭南设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就在海南岛上,这是海南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行政建制,海南自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人建有伏波庙以示纪念。
10、马援雕像
马援,东汉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今越南)征侧、征贰两姐妹因不满当地太守的暴政,反叛自立为王。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交趾,(今越南),并铸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边界。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得到后人的崇敬。马伏波在海南留有许多历史遗址,其中儋州白马井相传就是因他的白马踢沙涌出泉水而闻名于世。海南历代建有伏波将军庙以示纪念。
上述两位将军都是稳定祖国南疆,开发海南岛的有功之臣。在他们身后的柱子顶上的动物就是中国易经中的“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中的南朱雀,它代表了南方的守护神,和两位将军一起镇守我国的南大门,取稳定南疆,保护国土之意。
评书业的开山鼻祖是谁?
本文2023-10-27 02:23: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