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籍成语 古籍成语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什么是古籍成语 古籍成语是什么,第1张

1、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2、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4、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1)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2)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3)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4)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诗经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50个如下:

1、凤凰高飞

释义本指凤凰高飞,百鸟慕而随之。后以凤和凰相偕而飞,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出处《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2、未雨绸缪

释义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3、高山仰止

释义比喻高尚的品德。

出处《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4、风雨如晦

释义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5、夙兴夜寐

释义指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出处《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6、辗转反侧

释义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一日不见

释义指一天不见,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处《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8、绰绰有余

释义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9、小心翼翼

释义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10、鸠占鹊巢

释义指强占别人的住屋,土地,产业等。

出处《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11、耿耿于怀

释义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

出处《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12、进退维谷

释义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13、天作之合

释义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形容人婚姻美满。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14、耳提面命

释义形容教诲殷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15、兢兢业业

释义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16、爱莫能助

释义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17、投桃报李

释义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18、人言可畏

释义指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出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19、空谷足音

释义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出处《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20、忧心忡忡

释义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

出处《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1、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3、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4、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5、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6、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释义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8、摧眉折腰 :出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含义:形容低头弯腰,在上官前讨好的样子。

9、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10、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11、见贤思齐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含义: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13、无人问津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含义: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14、 不耻下问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含义: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处:《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有这样的故事:周瑜计划火攻曹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还没有刮起来,不能顺风放火。含义: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6、按部就班 出处: 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含义: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17、 安贫乐道 含义: 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成语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18、百废俱兴:含义: 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19、杯觥交错:成语典故: 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觥,酒器。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0、彼竭我盈 含义: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1、敝帚自珍 含义: 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出处: 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

22、苍颜白发含义: 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3、 宠辱皆忘 含义: 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4、箪食瓢饮 含义: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5、 耳濡目染 典故: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成语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26、 峰回路转含义: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6、 风栉雨沐fēng zhì yǔ mù 含义: 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成语出处: 《元史·礼乐志》:“相我祖宗,风栉雨沐。”

27、 俯首帖耳fǔ shǒu tiē ěr 含义: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成语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28 根深蒂固 含义: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成语出处: 《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29、觥筹交错 gōng chóu jiāo cuò 含义: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0、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含义: 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31、 顾名思义 成语典故: 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32、草庐三顾 含义: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3、草菅人命 cǎo jiān rén mìng 含义: 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成语出处: 《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34、后发制人 含义: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成语出处: 《荀子·议兵》: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35、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含义: 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36、浑然一体 含义: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成语出处: 《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37、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含义: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38、 豁然开朗 含义: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成语出处: 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9、岌岌可危jí jí kě wēi 含义: 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成语出处: 《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40、嗟来之食 含义: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成语出处: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41、竭泽而渔jié zé ér yú 含义: 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42、不求甚解 含义: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成语出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43、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含义: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44、刻不容缓 含义: 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成语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45、岿然不动kuī rán bù dòng 含义: 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成语出处: 《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46、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含义: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47、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 含义: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成语出处: 《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48、流言蜚语liú yán fēi yǔ 含义: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成语出处: 《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49、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 含义: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50、秣马厉兵mò mǎ lì bīng 含义: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不耻下问、随心所欲、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三省吾身、不亦乐乎。

1、不耻下问:

读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随心所欲:

读音:suí xīn suǒ yù

解释: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温故知新:

读音:wēn gù zhī xīn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三十而立:

读音:sān shí ér lì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5、不惑之年:

读音:bù huò zhī nián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成语解释及出处

 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简拼: kzqj

 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例子: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拔苗助长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简拼: bmzz

 近义词: 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反义词: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例子: 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简拼: szdt

 近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 通达权变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例子: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谒后语:

 谜语: 柳

 成语故事:

 宋国有个农夫,一天,在地里干活时,看见一只兔子飞奔过来,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从此他每天到地里也不干活,只是守着那棵树桩,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什么也没等到,反而被人们耻笑。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

 (出自《韩非子五蠢》)

 南辕北辙

 拼音: nán yuán běi zhé 简拼: nybz

 近义词: 背道而驰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例子: 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相差甚远,有甚么和议可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

什么是古籍成语 古籍成语是什么

1、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