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植方面的诗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8收藏

关于种植方面的诗句,第1张

1关于种植的诗句

步东坡(白居易)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

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

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

新叶鸟下来,萎花蝶飞去。

闲携斑竹杖,徐曳黄麻屦。

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白居易)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刘禹锡)

帝城宜春入,游人喜意长。草生季伦谷,花出莫愁坊。

断云发山色,轻风漾水光。楼前戏马地,树下斗鸡场。

白头自为侣,绿酒亦满觞。潘园观种植,谢墅阅池塘。

至闲似隐逸,过老不悲伤。相问焉功德,银黄游故乡。

金缕曲/贺新郎(刘辰翁)

问何年种植。独成蹊、秾花烂漫,锦开千步。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并吹却、道边谢墅。黄四娘家今何在,也飘零、偎向前村住。千万恨,寄红雨。携壶藉草行歌暮。记前宵、深盟止酒,况堪扶路。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觉二三四五。更竹里、颠狂崔护。试语看花诸君子,但如今、俯仰成前度。君不见,曲江树。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刘得仁)

帝里余新第,朱门面碧岑。曙堂增爽气,乔木动清阴。

直去亲瑶陛,朝回在竹林。风流才子调,好尚古人心。

薜荔遮窗暗,莓苔近井深。礼无青草隔,诗共白衣吟。

轩静留孤鹤,庭虚到远砧。掩关裁凤诏,开镜理琼簪。

种植今如此,尘埃永不侵。云奔投刺者,日日待为霖。

种茄(王冕)

种植便生地,还宜去草莱。

所期羞膳具,毋吝日滋培。

雨露恩时及,风霜气莫摧。

且令根本固,看尔实恢恢。

苇丛(翁洮)

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倒影翘沙鸟,幽根立水虫。萧萧寒雨夜,江汉思无穷。

2关于播种的诗句有哪些

1、《悯农》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2、《山农词》

唐代: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译文: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43732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

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3、《寻陆鸿渐不遇》

唐代: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译文: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4、《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5、《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3关于种植的句子

第1句一场毛毛雨刚过去,风里还带着冬季的寒意和冰雪的味道。田野里的草子花却冒着水霜开得茂盛,还有一种叫做黄花草的小朵小朵的黄花,也正是冬春交接时,就开遍了田野,远远望去,像金色的星星。它们是从风雪中一路走来的使者,在点缀早春的温暖。正是在这个季节里,在乍暖还寒的田野,我看见了熟悉的姿势——农夫播种的姿势。这种姿势带着新翻泥土的芳香,以最优美的角度切入我的目光,以最佳的位置触动我的心事。

第2句夏热终于来了,投我以热烈的拥抱,我用泪水告别了春的初暖,新翻的泥土,释放了孤独,着装整齐地列队迎接,等待了一冬的种子鱼贯而入,狠了狠心,丢下你,还你自由,满心期待硕果累累的秋。

第3句播下阳光的种子,会长出,美好的心情,开垦生活的荒地,让爱的梨针,耕耘,心头烦乱的忧愁,把云朵种在黑夜,朝霞会长在灿烂的黎明,把想象撒向天空,翅膀会伸向无边的宇宙,在文字里播种希望,田野长出画意诗情,在书海里播下探索,理想在未来的港湾招手,每个人,都会在春天播种,播种,是一种快乐的劳动,劳动是一个民族的美德,秋天,会收到丰硕的成果。

第4句那些种子,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是婴儿被母亲抱进摇窝时的体验,还是儿子被父亲举起抛向空中时的感觉?它们一心想着发育生长,一个劲地向往着夏天的翠绿和秋天的金黄…… 在播种人的姿势里,我看见了父亲惬意的表情,随着种子一捧捧飞出,父亲脸上的皱纹舒畅地展开,像多喝了一杯土谷酒,似醉非醉的模样……

第5句我不曾追求太多,只求一缕阳光把我带来,我不敢妄想成为一朵云彩,让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追随而来,我不敢,不敢把所有的希望都建立于奢望,把所有的梦幻都造就成浪漫,我不敢,既然举起双手也不能摘到星星,就算潜入海底也不能捧起月亮,那么,我们何不脚踏实地,在坚实的土壤上,播种快乐和幸福,播种光明与希望,不管明天的收获有多少,哪怕只是夕阳染尘,哪怕只是风霜满林,我也会兴致索然,因为播种的是幸福,而收获的却是一份快乐。

4关于农作物的诗句

1、《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2、《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稻田》

唐代: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译文:

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苗肥棵壮,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直接云天。在这绿色海洋的上空,数不尽的白鹭自由翱翔,宛如飞入一幅天然的彩色画屏。

4、《十亩之间》

先秦:佚名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译文:

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

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

5、《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魏晋: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译文:

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5形容种菜的诗句有哪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 陶渊明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 陶渊明

译文: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译文:小孩子们不懂得如何耕田织布,却也要学着种菜瓜果。

4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读山海经》 魏晋 陶渊明

译文: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5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唐 柳宗元

译文: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

6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读山海经》 魏晋 陶渊明

译文:(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7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译文:白天去种田晚上耕织麻衣,村里的男儿女儿们各自有各自的事。

8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归园田居·其二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63396339》 魏晋 陶渊明

译文:我种的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9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雨过山村》 唐 王建

译文: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10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归去来兮辞》魏晋 陶渊明

译文: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

6关于播种的诗歌

1、播种百谷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迎神》

2、只是勤播种

聂夷中

《古兴》

3、弄田播种近臣从

乾隆

《御园耕种》

4、播种无由可入土

陈淳

《贺傅寺丞喜雨二十六韵》

5、原畴无播种

陈襄

《马筱潭报雨》

6、台笠看人争播种

程公许

《祷雪麻仙洞前立春一日湫压县境而雪霰已集连》

7、服牛利播种

方回

《驿马叹》

8、千里播种无不毛

郭印

《和诗守丰年行》

9、布谷尚应勤播种

廖行之

《有禽声急而似可晓乡人以催税目之其声亦颇类》

10、布耕播种种何处

刘学箕

《七禽咏·早耕早布》

11、嘉谷失播种

穆修

《丙寅春雨》

12、冥搜为播种

释文珦

《为顾美山赋五字田》

13、法从福田勤播种

王迈

《又九月朔同诸将观石马桥》

14、播种甚莽卤

王禹偁

《观邻家园中种黍示嘉佑》

15、天田播种勤农事

夏竦

《奉和御制内苑嘉谷》

16、播种之功

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17、播种为教

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18、播种为教

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19、先农播种

佚名

《雍熙享先农六首》

20、播种之功

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21、播种为教

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22、播种为教

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23、先农播种

佚名

《雍熙享先农六首》

24、驱儿播种贫家事

曾几

《次劝农韵》

25、乘兹各播种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7关于播种的诗歌

1、播种百谷隋《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迎神》2、只是勤播种唐聂夷中 《古兴》3、弄田播种近臣从清乾隆 《御园耕种》4、播种无由可入土宋陈淳 《贺傅寺丞喜雨二十六韵》5、原畴无播种宋陈襄 《马筱潭报雨》6、台笠看人争播种宋程公许 《祷雪麻仙洞前立春一日湫压县境而雪霰已集连》7、服牛利播种宋方回 《驿马叹》8、千里播种无不毛宋郭印 《和诗守丰年行》9、布谷尚应勤播种宋廖行之 《有禽声急而似可晓乡人以催税目之其声亦颇类》10、布耕播种种何处宋刘学箕 《七禽咏·早耕早布》11、嘉谷失播种宋穆修 《丙寅春雨》12、冥搜为播种宋释文珦 《为顾美山赋五字田》13、法从福田勤播种宋王迈 《又九月朔同诸将观石马桥》14、播种甚莽卤宋王禹偁 《观邻家园中种黍示嘉佑》15、天田播种勤农事宋夏竦 《奉和御制内苑嘉谷》16、播种之功隋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17、播种为教隋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18、播种为教隋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19、先农播种隋佚名 《雍熙享先农六首》20、播种之功隋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21、播种为教隋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22、播种为教隋佚名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23、先农播种隋佚名 《雍熙享先农六首》24、驱儿播种贫家事宋曾几 《次劝农韵》25、乘兹各播种元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8描写植物古诗词

描写植物的古诗 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唐王维《临湖亭》 3、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至剡中》 4、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5、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唐高蟾《上商侍郎》 8、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9、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山》 10、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11、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12、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唐韩愈《榴花》 1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 唐李欣《送陈章甫》 1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15、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16、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1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唐杜甫《宿赞公房》 20、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2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唐赵《长安晚秋》 22、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2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宋李清照《醉花阴》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寒菊》 25、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

元许有《获港早行》 26、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27、一树寒梅白玉条,临村路傍溪桥。

唐张谓《早梅》 28、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9、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邢员外》 3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已《早梅》 31、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宋晏几道《清平乐》 32、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王安石《临江仙》 3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34、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3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宋黄庭坚《虞美人》 36、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37、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38、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 39、雪后蔬梅,时见两三花。宋辛弃疾《江神子》 40、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未《寒夜》 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 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 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 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草 (白居易) 离离园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涧底松 (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洞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乏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杨柳枝词(白居易)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序言:荔枝是消费者们所能购买到的一种普通的水果,并且荔枝还有这一段关于杨贵妃的历史故事,荔枝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十分的悠久,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荔枝的种植历史吧!

一、荔枝最早的栽种历史。

根据中国古代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荔枝最初生产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关于荔枝在中国的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长达2000多年的汉代。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可以最早追溯到荔枝的相关信息,是在西汉的司马相如所撰写的《上林赋》中,并且据这本古籍记载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发现将荔枝和枝干一块儿剪下,会增加荔枝的保质期的方法。在李时珍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关于荔枝的记载。

二、荔枝的传播历史。

由于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十分的繁盛,所以荔枝早在17世纪末就从远送于缅甸,并且在百年后又将荔枝传入了印度。随后分别传入了夏威夷加利福尼亚,以色列以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目前,荔枝在世界的种植范围遍布于中南美洲、亚洲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现在,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已经成为了荔枝的主产国家。

三、现存的古荔枝树。

现存的荔枝拥有13个品种,分别是三月红、糯米糍、淮枝、黑叶、圆枝、桂味、挂绿、陈紫、兰竹、元红、妃子笑、水晶球以及白糖罂。其中荔枝最优的品种要数桂味和糯米糍莫属了。并且荔枝中挂绿这一品种栽培难度十分的大。福建莆田市内有一棵在唐朝时栽种的古荔枝树,这棵古荔枝树的名字被叫做宋家香,目前已经被列为莆田市的重点保护文物。在莆田枫古蔡氏,有一棵在宋朝栽种的古荔枝树。

(1)段成式,唐朝人,所著《酉阳杂俎》成书于公元1000年之前,其中有“又有一种,形如番芋,蔓生,艺者架小棚使蔓之,花开亦落土,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的描述。

(2)贾铭(1279—1368),元朝人,在《饮食须知》中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食,滞气难消……”的记述。《饮食须知》中的内容均来自诸家本草,成书年代应在14世纪中期,而所摘引材料的来源则应更早于成书年代。

(3)蓝茂(1397—1476),明朝人,所著《滇南本草》中有关于花生的记载,其成书年代约在15世纪中期。

(4)《常熟县志》(1503年)中有花生条目称“花生三月栽,引蔓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亦生子土中,故名,露后食之,其味才美”。

(5)《上海县志》(1504年)、《姑苏县志》(1506年)均有关于花生的描写。

(6)赵学敏,清朝人,1765年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对落花生有较详尽的考证,书中引用过唐朝《酉阳杂俎》中有关花生的叙述,认为唐朝时已有花生栽培。

(7)檀萃,清朝人,1799年所著《滇海虞衡志》中有“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宋元间,棉花、番瓜、红薯之类粤估从海上诸国得其种归种之……”,“……棉花、番瓜、番芋、落花生同时传入中国”的记载。这说明中国在宋、元年间(即公元1000年左右)已有花生栽培,而且是与甘薯等作物同时从南洋诸岛国得来的。客观上,我国古代在自然科学方面尤其与农业有关的著述并完整保留下来的不是很多。明朝后期李时珍作著《本草纲目》(1578)和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1628)均未见关于花生的记述,其原因可能是到明朝末年在中国花生还不是一种广泛种植利用的农作物。唐朝《酉阳杂俎》对花生的描述是现存最早而明确的文字记载,但该书若干不同版本中又没有关于花生的文字表述,因此该书关于花生的记述是否出自唐朝原始版本尚有待考证。更早的文献如西晋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304)中有关于“千岁子”的描述,性状均与花生相同,清朝广东编撰的《大埔县志》中则称千岁子即是花生,而千岁子这一植物名称最早见于汉朝文献《三辅黄图》。从上述有限的文字记载中,暂且不考虑若干不确定的部分,也可以说明在14世纪中期之前中国已有花生的栽培和文字资料。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1492年,欧洲文献中直到1535年才有关于花生的记述。

  水稻历史资料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中国稻种资源丰富,到明末清初《直省志书》中所录16个省223个府州县的水稻品种数达3400多个。另外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继承和发展过去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稻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1984年全国水稻栽插面积达3317.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370.0千克,稻谷总产量达到17825.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约29%、170%和266%。

1关于种植的诗句

步东坡(白居易)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

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

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

新叶鸟下来,萎花蝶飞去。

闲携斑竹杖,徐曳黄麻屦。

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白居易)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刘禹锡)

帝城宜春入,游人喜意长。草生季伦谷,花出莫愁坊。

断云发山色,轻风漾水光。楼前戏马地,树下斗鸡场。

白头自为侣,绿酒亦满觞。潘园观种植,谢墅阅池塘。

至闲似隐逸,过老不悲伤。相问焉功德,银黄游故乡。

金缕曲/贺新郎(刘辰翁)

问何年种植。独成蹊、秾花烂漫,锦开千步。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并吹却、道边谢墅。黄四娘家今何在,也飘零、偎向前村住。千万恨,寄红雨。携壶藉草行歌暮。记前宵、深盟止酒,况堪扶路。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觉二三四五。更竹里、颠狂崔护。试语看花诸君子,但如今、俯仰成前度。君不见,曲江树。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刘得仁)

帝里余新第,朱门面碧岑。曙堂增爽气,乔木动清阴。

直去亲瑶陛,朝回在竹林。风流才子调,好尚古人心。

薜荔遮窗暗,莓苔近井深。礼无青草隔,诗共白衣吟。

轩静留孤鹤,庭虚到远砧。掩关裁凤诏,开镜理琼簪。

种植今如此,尘埃永不侵。云奔投刺者,日日待为霖。

种茄(王冕)

种植便生地,还宜去草莱。

所期羞膳具,毋吝日滋培。

雨露恩时及,风霜气莫摧。

且令根本固,看尔实恢恢。

苇丛(翁洮)

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倒影翘沙鸟,幽根立水虫。萧萧寒雨夜,江汉思无穷。

2有关中药的诗句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3描写中草药的诗句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

端阳

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

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

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

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南宋爱国词人

用中药名写了一首

词云:“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

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

北宋进士洪皓在

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

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诗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该诗十分巧妙地将五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药名谜

明代戏曲作家

写过一首题为

的谜语诗,诗云:“农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头无渡船。就在溪边眠一觉,蓑衣箬笠护头边。”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药暗藏于诗中,谜底是“黑牵牛、当归、宿沙、防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里农民月夜耕田、夜以继日地辛劳、风餐露宿的悲惨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切之情。

4关于中草药的诗词

1、药圃无凡草

朱庆馀

《赠陈逸人》

2、药出山来为小草

陆游

《涧松》

3、寻草烧茅烹药柜

白玉蟾

《万法归一歌》

4、寸草曾收药笼功

陈允平

《僧房薜荔》

5、笑拈草化烧金药

方回

《隐者》

6、烧药炉存草亦灵

方岳

《又和晦翁棹歌》

7、不将瑶草充大药

胡寅

《和诸友春雪》

8、是草皆为药

释文珦

《幽栖》

9、把手与药兮谁寻本草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10、草侵药种多难辨

王之道

《秋兴八首追和杜老》

11、长生瑶草成丹药

王镃

《山居即事》

12、药收阳地草

翁卷

《寄沈洞主》

13、药苗如草长

徐照

《题丁少瞻林园》

14、药署深严才草诏

杨亿

《梁舍人奉使巴中》

15、滋草犹拈药

阮汉闻

《示弟》

16、药多前代草

童佩

《送盛朝用读书方山》

17、草香千品药

杨基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5中草药诗歌

1、静夜思[宋]·辛弃疾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南宋诗人辛弃疾以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轻粉、粉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药名搭配在一起写了这首词。

2、《话离别》[当代]长垣马传胜紫宛话别,合欢树前。马宝吾友,生地困难。

春吃山药,百合做膳。夏暑莲子,扁豆为餐。

秋凉胡桃,栗子上盘。冬寒防风,生姜祛寒。

心莲寄语,送君车前。两载当归,吾迎桂园。

作者用八句话,十六个中药名,描述了一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牵挂与难分难舍之情。巧妙的应用春夏秋冬四季中医适时养生膳食的理论,表达出对心上人生活起居的关心及内心相思之情!3、中 药[当代]马传胜药,温热,寒凉。

具五味,调五脏。用之如兵,疾无不恙。

时珍著本草,仲景组良方。相恶相反禁配,相须相使效强。

宣通补泻轻重记,滑涩燥湿功用良。

6关于药材的诗句

《水调歌头 汤头拾趣》

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四海疏郁罢,常山浴涌泉。

注:词内含汤头三十个,依次为:竹叶柳蒡汤、泰山磐石散、龟鹿二仙胶、逍遥散、桂枝汤、四君子汤、三子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玉女煎、天仙藤散、阳和汤、桃花汤、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饮、八珍汤、白头翁汤、何人饮、醒消丸、凉膈散、葛花解酲汤、保元汤、人参养荣汤、回春丹、还少丹、四海疏郁汤、常山饮、涌泉散。

7描写“中草药”的诗句有哪些

1、白居易的《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2、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用药名写的情书: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其中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半夏、当归、天南星、白芷都是中药)

3、龚自珍的《远志》诗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4、朱庆馀的《赠陈逸人》

乐道辞荣禄,安居桂水东。得闲多事外,知足少年中。

药圃无凡草,松庭有素风。朝昏吟步处,琴酒与谁同。

5、陆游的《涧松》

出山来为小草,楸成树后困长藤。

涧松郁郁何劳叹,却是人间奈废兴。

花鸟虫鱼虽然是大自然中普通的动植物,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赋予了其深度的内涵,自古以来多有花鸟派大画家出现。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使花鸟画在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花鸟不仅书画作品中多有呈现,而且还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生活更加富有情趣,因此也有诸多专著。

牡丹被誉为我国的“国花”,颇受文人推崇。如北宋大诗人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全文约2700余字,分3篇:一曰“花品叙”,列出牡丹品种24个。指出牡丹在我国生长的地域,认为“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二曰“花释名”,解说花名由来;三曰“风俗记”,记述洛阳人赏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方法,并说为将花王送到开封供皇帝欣赏,采用了竹笼里衬菜叶及蜡封花蒂的技术。

我国宋代的牡丹书还有张邦基《陈州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谱》等。除牡丹外,尚有其他花类。到了明代,浙江石布政使王象晋在家督率佣仆经营园圃,积累了一些实践知识,并广泛收集古籍中有关资料,用10多年时间编成了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二如亭群芳谱》,简称《群芳谱》。《群芳谱》全书30卷内容按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12谱分类,记载植物达400余种,每一植物分列种植、制用、疗治、典故、丽藻等项目,其中观赏植物约占一半,对一些重要花卉植物收集了很多品种名称。到了清代,清圣祖玄烨命汪灏等人就王象晋《群芳谱》增删、改编、扩充,于1708年成书,原名《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简称《广群芳谱》。

《广群芳谱》全书100卷,分为天时、谷、桑麻、蔬、菜、花卉、果、木、竹、卉、药11个谱。汪灏等人大幅度改编《群芳谱》,对其篇目有分有合,删去了其中一些和农事无关的内容,对原书引文错误及脱漏之处,一一加以补正。经过改编,全书形式整齐划一,内容严谨充实,取材也较丰富,减少了矛盾重复之处,可视为一部新书。凡是原书保留下来的旧条文,开头皆注有“原”字,新增内容则开头处用“增”字标明,很易区别。玄烨本人所写诗赋,则以“御制诗”标明,归集在诸条集藻项下。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而食物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就拿主食来说,南方人吃稻,北方人吃麦则是最明显的区别。

我们本篇就来说说“麦”,不过该从哪说起呢,干脆就从《诗经》中的“麦”说起吧,毕竟在《诗经》中“麦”字出现了七次之多。

《诗经》中的麦。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开端,可以说是最早的诗歌总集,不少人提到《诗经》就会想到《关雎》这首诗,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是里面的一句诗一定听过,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本著作成书的年代已经没有确切记载了,不过其中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所以成书应该是在春秋中叶,它对于现在而言,已经不单单只是一本诗歌集,更是历史的写照,更是古人生活的写照。

就拿我们现在常见的麦子来说,在《诗经》中就出现了七次,这也就是说至少在春秋时期,麦子已经开始被人们种植了,我们就挑出其中两则比较有意思的记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诗经·硕鼠》

用现在的话来说,意思就是,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来,我辛辛苦苦伺候你,你却这样对待我,我现在发誓定一定要摆脱你,去那充满欢乐的国度,那里才是我所向往的。

看到这或许有些人会觉得不理解,田地里吃麦的田鼠而已,有必要让作者这么感叹吗,其实这里的硕鼠是作者用来指代统治阶级的,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心理,而麦子在这里出现不仅指代食物,也更指代一种精神食粮。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诗经·载驰》

这首诗是《诗经》中为数不多的有确切作者记载的诗之一,这首诗的作者是许穆夫人,也是我国最早的有记载的女诗人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许穆夫人的祖国卫国被狄人占领之后,她星夜兼程赶到曹邑,吊唁祖国的危亡而写下的。

意思是说,我在田野中缓缓行驶,垄上的麦子密密麻麻,很多大臣想要去大国去陈诉心中的苦闷,但是没人能来救援,朝中的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在这考虑上百次,还不如我亲自跑一趟。

由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许穆夫人不仅有才,还心系国家危亡,是当之无愧的巾帼女诗人,而在这里密密麻麻的麦田虽是许穆夫人在赶路途中看到的景象,但亦代表了她紊乱和复杂的心情。

此外《诗经》中其它的关于“麦”的记载,我们也就不再一一列举,不过《诗经》出现的麦,究竟是不是北方人现在的主食原料小麦呢?

这点没有定论,不过从上面两首诗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人们对于麦的重视程度,还是播种面积,都和现在的小麦类似,由此可以推论,诗经中出现的麦其实指的应该就是小麦,因为在当时小麦已经成为了麦类的主要的粮食之一。

不过小麦并不是我国本土的粮食,而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小麦原产于两河流域,距今1万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栽培小麦了,而我国小麦的种植就很可能经历了从西亚经过中亚,然后再到我国西部地区的过程。

在我国小麦的种植上大体也经历了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发展历程,而现今最早的麦作遗存都发现在西北地区,《诗经》之外的其它一些古籍中也记载了西部民族种麦食麦的情况,比如说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中就记载了周穆王西游时,西部一些部落馈赠给周穆王的食品中就有麦。

麦子在我国的种植,丰富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于土地开发利用和人口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小麦作为一种外来或是后来的主食作物,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其实还是克服了重重障碍的,最终凭借着人们的认可,使得自己在粮食供应中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环。

那么小麦究竟什么时候才被大面积种植呢,应该是在汉朝。

汉朝的麦。

小麦被大面积种植这事,由于相关文献的记载较少,所以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日本学者西嶋定生认为实在唐代,即:

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碨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

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学者的不断研究和考古的发现,这一说法逐渐无法站稳脚跟,而逐渐被人们认可的是在汉朝就已经开始被大面积种植了,这点在班固的《汉书》中也有佐证:

董仲舒说上曰:《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汉书·食货志上》

这段话是董仲舒看到了汉朝对外战争不断,民众讲求功名利欲,各种劳役和费用一同兴起,而百姓却很多放弃了本业而导致汉朝矛盾重重,于是就上书给皇帝提了一个建议。

意思是说:《春秋》这本书不记载其它的谷物,但却记载了还没有成熟的麦子和稻子,由此可见,古人最重视的五谷就是麦子和稻子,不过现在关中民众不喜欢种麦子,这就损害了使百姓生活所需的物质器具,希望陛能够向大司农下令,使关中的百姓增加隔年熟的麦子的种植,让他们不要误了季节。

从这句话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则信息:

1、在汉朝时期,麦子已经成“本”。董仲舒提出这一建议就是在不少农民放弃了本业的情况下提出的。

2、在汉朝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十分重视麦子的种植,并且出现了隔年熟的“宿麦”。

3、在汉朝时期,麦子在粮食供应中,已经具备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然董仲舒也不可能直接上书皇帝,让皇帝直接向大司农下达命令,监督百姓种植麦子。

所以,从这些消息中,我们不难看出,汉代小麦的种植相比较先秦时期,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促使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因为麦子的品种有了变化,而是人们对于麦子的食用方法发生了变化。

说到这,我们就有必要再来说说另外一种物品,即石磨,正是石磨的出现,才促使人们对小麦的食用方法从煮着吃向“深加工(磨成面)、再食用”的转变。

现在人食用的麦子,其实是经过了深加工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面食,而面食的主要构成就是小麦磨成的面粉,不少北方人或许对“打面”一词十分熟悉,这两个字的背后,就代表了小麦到面粉的“进化”过程。

我还在记得小时候,跟随长辈打面去小作坊的场景,小麦倒进机器里,不一会就出来了面粉和麦麸,感觉还挺神奇,现在这些打面的小作坊也已经快成为了历史。

不过在古代人们并没有打面的机器,那么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一过程的呢,这就用到了石磨,而我国大面积种植小麦也是以石磨的推广使用为标志的。

石磨大概是战国时期出现的,而普及使用则是在汉代,当然这也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近年来不断出土的石磨,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经出土的汉代石磨和陶磨大约在80件以上,涉及到了十余个省份,五十多个县区。

而这些石磨的出土,其实也正是小麦在汉代已经被大面积种植的最有力的佐证。

既然在汉代小麦的食用方法有了变化,那么面粉做成的食物又有哪些呢?

汉朝的面食。

在石磨出现之前,人们对于小麦的食用是和大豆一样的,即用来煮着吃,现在大豆依然还有煮着吃的方法,但是煮着吃小麦,这对于现在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我小时候就吃过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小麦,但是煮着吃小麦,还真没尝试过。

或许也正是因为小麦煮着吃真不好吃,所以石磨出现之前,小麦在农作物中的地位一直不靠前,石磨出现之后,小麦就可以用来磨成面粉,于是古人对于小麦的食用,就从粒食转变成了面食,这是我国饮食史上的一大进步。

时至如今,面食已经是大众所喜爱的食物,那么在汉代都有哪些面食呢?

细细数来有:饼、面条、馒头、包子、水饺等,这些面食中就流行程度而言,饼无疑是位居首位的。

在汉朝时期,饼的种类已经有很多了,烹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蒸、烤等等,做饼之前先将麦子磨成面,去掉麦皮,然后掺水捏成饼状。

蒸的话,就直接放入釜中蒸熟即可,《急就篇》中颜注曰:溲面而蒸熟,则为饼

而这种制作饼的办法,依然被人们沿用,不过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面的发酵方法,所以这时候的饼多为“死面饼”,这种食物我们现在依然可以吃到。

烤的饼又叫做“胡饼”,《太平御览》引《汉书》中云:灵帝始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可见胡饼在汉代还比较受欢迎,如果用现在的一种食物形容的话,其实就是烧饼。

其实这些用面粉做成的食物,我们现在大多依然还在食用,就拿包子来说,现在就是很多北方人首选的早餐,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惊叹。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从汉代开始,小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古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经过汉代的大力推广,麦子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也提高了,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也上升了,并且逐渐成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战备物资,而在汉朝及之后的战争史上,小麦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史书中。

就拿东汉末年的曹操来说,他就把盛产麦子的兖州作为大后方,而把对手的小麦产地作为主要进攻目标,后来曹操在攻打张鲁时,向百姓征调军粮就是麦子,后来因为麦田常被兵马所践踏,曹操还专门下了“士卒无败麦,犯者死”的军令。

有一次,曹操自己的马踏进了麦田,曹操还以身作则,割了自己的头发,代替死刑,虽然只是一个形式,但也表现了曹操对于麦子的重视。

而曹操只是重视麦子种植和生产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统治者,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统治者也越来越重视麦,时至如今,麦子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已经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喜欢面食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由此可见,麦作为外来作物,无疑是本土化最为成功的一种农作物,不过它毕竟是外来的主食作物,不可能完全取代我们原有的土生土长的作物,也不可能完全改变我们的饮食方式。

比如说在食麦的北方,虽然人们接受了小麦带来的饮食结构的变化,但并没有选择以面包作为主食,再比如说在食稻的南方,小麦自始至终都没能撼动稻子的地位。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汉书》、《诗经》、《春秋》、《穆天子传》等。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关于种植方面的诗句

1关于种植的诗句 步东坡(白居易)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 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