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报告解读,如何分析平衡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美国农业部报告解读,如何分析平衡表,第1张

  如何正确解读USDA报告

  USDA报告是美国农业部对农作物的相关信息数据如产量、消费量、库存、播种面积和单产等的一个评估调整报告,它是一份相对重要的官方报告,也是许多投资者投资农产品期货市场时参考的一份重要报告。因此,正确解读这份报告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对USDA报告解读时不仅要“瞻前顾后”,而且要理解(还原)数据变化的预期程度。

  一、“瞻前”——与前期报告预测数据比较

  以下是6月30日报告与市场此前相关预测数据的具体对比(单位:十亿蒲):

  1谷物季度库存

  本次报告 平均预测 预测区间 上季度库存 去年同期库存

  玉米 4028 3925 3550-4326 6859 3533

  大豆 0676 0669 0615-0743 1428 1092

  小麦 0306 0278 0247-0461 0710 0456

  玉米季度库存同比上涨14%,大豆季度库存同比下降38%,小麦合计季度库存同比下降33%。 ( do it yourself !)

  2种植面积(单位:百万英亩)

  6月30日USDA发布的二季度报告可以说是对本年度大豆较有影响意义的种植面积报告。数据显示,大豆播种面积比3月份的预估减少,从3月份的7479万英亩下降到7453万英亩。单纯地从这个数字看,减少的面积并不大,但是重要的是对收获面积的预测。此报告预计新季大豆收购面积为7212万英亩,而3月份的预计为7380万英亩,减少了168万英亩,使美豆的收获率下降到968%的较低水平,按照这个数据计算,美豆2008/2009年度的库存消费比在346%,比本年度42%的水平还要低,这对市场形成很强的利多作用,刺激了CBOT大豆的连续3日上涨,美豆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突破了3月份的重要高点。( connection! )

  二、“顾后”——与报告评估日之后的市场变化对比

  6月份以来连日的暴雨致使美国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流域多处地段出现水漫堤坝、农田被淹甚至桥梁被毁的情况,主要受灾的区域包括爱荷华、密苏里、伊利诺斯、印第安那、堪萨斯和明尼苏达等中西部各州。本次洪灾的重灾区主要是美国的中西部地区,而这一地区是美国大豆和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其中爱荷华州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美总面积的153%和 131%,伊利诺斯州为146%和118%,明尼苏达州为88%和95%,印第安那州为66%和74%。

  本次洪灾的出现正值玉米和大豆的播种关键期。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截止到6月15日,美国大豆的播种进度仅仅为84%,远远落后于去年同期的95%和5年平均的94%,美国农业部估计,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约为7480万英亩。大豆播种的延迟,对大豆单产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单产恐将很难达到农业部预计的412英亩/蒲氏耳。洪灾的出现,将会使得原本趋紧的2008/2009年度玉米和大豆供给格局愈发吃紧。

  USDA二季度报告是基于2008年6月1日前的市场状态的评估,报告出台日是6月30日,而在6月1日到6月30日这一段时间,市场又发生了较大变化且对数据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需要考虑进去的。这段时间美国主产大豆和玉米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了较大的洪涝灾害,这将使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及未来产量发生变化(减少的可能性高),因此当6月30日出台与市场预期比较相对而言利空的USDA二季度报告时,美豆并未产生回落,而是振荡并继续上涨,创出合约新高。

  美国农业部承认6月底的报告很难评估出破坏程度,并正在进行额外的调查,将在8月公布另一份完全反映洪水影响的报告。在收获面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预计大豆仍将较为坚挺,以振荡上涨为主。

  三、对数据变化的“预期实现程度”的理解与认识

  美国农业部6月份预估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 (单位:百万吨)

  USDA6月份报告第一次预估了2008/2009年度全球大豆平衡表,此平衡表比本年度调高了期末库存115万吨到5041万吨,期初库存调低了1318万吨,2008/2009年度的期末库存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大幅调高2008/2009年度的产量来实现,产量增加2187万吨到24067亿吨。由于目前大豆价格的高企,将可能吸引更多的种植面积,因此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大豆种植面积将较大幅度增加,从而提升明年的产量。

  报告中初期库存被大幅调低,说明市场需求的强劲,因此不可轻易对市场看空。而产量和期末库存的大幅调增,是基于种植面积的预期大幅增加,若未来播种面积没有明显增加或者单产出现下滑,则期末库存数据还会被调回来。因此对月度供需报告里的各种数据如期初库存、产量、进出口量、国内压榨量和期末库存等数据变化的分析要比对期价的变化对这种“预期数据变化”是否过度反应。

  总之,投资者依据USDA报告数据来进行分析时,应该做横向、纵向以及结合期价变化来做科学合理的量化分析。所谓横向分析即当期与上期报告数据对比,纵向分析即当期与去年同期数据对比,而且应该充分理解报告当时的市场信息及状态,分析期价变化是否已经透支(或未全部反映)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数据。比如USDA二季度报告是基于2008年6月1日前的市场状态的评估,而8月份将进行公布的是对6月份洪涝影响的评估报告。这一时期时间比较长,而此时间段天气等因素仍将发生变化,而期价也同时在发生变化。

  USDA的报告数据是“静态”的,而外部市场信息以及期价的变化则是动态的,投资者在利用USDA报告时应该“动静”结合,并前后对比,这样才能较好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做出较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农业增加值查询方法有国家统计局网站,农业部网站,商业数据库,专业报告。

1、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统计局是中国的官方统计机构,其网站上公布了各种经济数据,包括农业增加值。您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找相关数据或报告。

2、农业部网站:中国农业部也是官方机构之一,其网站上公布了各种有关农业的政策、数据和报告,您可以在该网站上查找有关农业增加值的相关信息。

3、商业数据库:商业数据库是指收集各种商业信息的专业网站或数据库,如CEIC、Wind等。您可以在这些商业数据库上查询有关农业增加值的数据和报告。

4、专业报告:各种知名机构和咨询公司都会发布有关农业增加值的分析报告,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您可以关注这些机构发布的报告,了解农业增加值的最新动态。

给你个财务数据分析报告看看

财务数据分析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建立财务分析报告指引

财务分析报告尽管没有固定格式,表现手法也不一致,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如果建立分析工作指引,将常规分析项目文字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诸如现金流量、销售回款、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变动等一系列的分析说明指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失去人口红利的优势,面临农业劳动力不足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性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有必要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科学化耕作。

对于我国而言,智慧农业是我国智慧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能够有效的解放人力,解决我国农业方面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逐年增加

2014-2019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1240万亿,较2018年同比增长915%。

粮食是我国最基本的生存资料,而肉类和鱼类的供给是我国人民补充营养的主要食物,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俗语足以说明农业在我国的重要性。但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减少,未来我国面临着农业领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我国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从我国人口出生率来看,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据国家统计局在公布2018年数据时显示,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952年以来的新低。但随着时间推移,2018-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0%,较2019年下降198个百分点。

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54亿人,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181%,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26%,我国人口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综合来看,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我国正在失去人口红利优势,未来或面来在农业方面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对于我国农村而言,生育率本身较低外加青壮年和部分以务农为生的中年人不得不选择机会更多,制度更为完善的城市打工,造成了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村人口变少使得务农人员减少,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智慧农业利用现代技术解放人力

近年来,智慧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智慧农业是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是我国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高效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且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建立溯源系统,有利于保障我国的农业食品安全。

在我国智慧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植保无人机、农业无人车、自动采摘机器人、自动分拣机器人等现代设备对农作物进行播种、采摘使得老人和小孩在经过培训后也可以轻松的完成农作物生产,大大解放了人力。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什么是农产品上行农产品上行是指以农村电商为媒介,开启本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特色农产品从田间直达全国百姓餐桌的一种运营模式。下文是我收集的农产品上行的定义以及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欢迎阅读!

农产品上行的定义以及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一、农产品上行定义

农产品上行是指以农村电商为媒介,开启本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特色农产品从田间直达全国百姓餐桌的一种运营模式。

农产品上行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其伴随着网际网路的高速发展蓬勃发展。其终极目的是把农产品放到网上来出售。

  二、农产品上行意义:

农产品上行的意义在于通过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要提升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效率,降低农产品上行供应链运营成本。所谓的“降本增效”,即在保持产量稳定或提升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的利润水平。

1、供需直接连结下的农产品上行让优质农产品直面市场,而优质农产品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定价自然会提升,反过来又会促进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2、通过供需连结并提供有效的供应链服务,如网货的集约化、规模化、统一品牌和包装化,以及对农产品上行中有关快递物流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上行中的供应链运营成本。

三、农产品上行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产品滞销频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市场资讯不对称。农户不了解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从一开始就带有盲目性, 也注定隐藏着“过剩”的风险。加之资讯交流渠道的缺乏,供需双方虽都十分需要对方,却无法建立起及时有效的沟通。“网际网路+”时代的到来正在逐步改变这种局面,进而衍生出了“农产品上行”。

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现在发展农产品上行是一个良好的机会,且具有巨大的潜力。

原因:①政策利好。现在各级 ,包括我们的部委对于农产品扶持的政策非常多;每年除了2000万的国家拨付资金之外,各地 都配套了跟物流、仓储、品牌推广相关的政策资金,为农产品电商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助力农产品上行。

②国内经济的不断壮大发展,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地标特色农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产品供应充足;

③科技不断进步,现在很多企业致力于发展乡下电子商务,包括淘宝、京东、社员网等;

④现在新型消费经济体正在产生,同时新型的售卖者也在产生,因为很多的80后、90后都已经开始参与到农产品买卖的活动中;

⑤产业基础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目前已经具有地标性的产品有5000多件,地标农产品比例也较高。此外大多地标农产品是 加上当地的企业,再加上当地自然口碑形成的品牌,它的溢价价值会高于普通的农产品,故目前我们具备了产业基础。同时,政策也促进产业基础的形成。在2016年,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做了电子商务服务规范,并给予资金扶持,用于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的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的建立,以及农村电子服务站体系的建立,还有物流链体系的解决。

四、农产品上行面临的困难

第一、产品之困。我国农产品生产大多为小规模生产,存在盲目化、分散化、低端化、碎片化等问题。由于农产品数量不成规模,电商持续运作存在困难。另外,农产品受季节和产地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周期性 ,尤其是生鲜类农产品。

第二、物流之困。农产品通过电商“上行”,只能通过快递运输,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制约著农村电商的发展。若出售规模有限则会增加物流成本。而生鲜农产平所需还需要冷链物流,在很多农村的覆盖还很不健全,使得生鲜农产品流通受限。

第三、运营之困。目前,大部分农产品尚未有统一的品质控制标准体系,“农产品上行”面临着产品是否合格、质量是否安全等问题。

第四、人才之困。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50岁以上的老人,让老人使用网际网路购物尚存在困难,更不用说推动“农产品上行”了。

要想突破农村电商中农产品“ 上行”的瓶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抓好源头特色产品质量;②完善冷链物流体系;③着力培育新农人。

五、先行者

社员网,是解决农产品上行最专业的先驱者,更是中国最懂农业的网际网路综合服务云平台。其按照国家“三农”发展战略和要求,依托中国供销集团,努力打造成为服务农业大户的农业网际网路生态平台。其通过网际网路+及资本对接的方式,推动农业大户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绿色健康产品,来直接面对市场消费终端,减少中间商层级,进而获得理想收益,也使得城市里的广大消费者能享用到更多优质的绿色健康农产品。

目前,社员网围绕农业大户及国内市场需,通过线上线下双向渠道,依托特有的农产品网上销售系统为众多农民、农业大户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如 2016年12月,社员网帮山东潍坊白老板牵线,将其40万斤白萝卜直接销往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交易金额达40万元,增收35万元。2017年1月16日,社员网帮助谭老板将手上的15万斤台农芒果卖出去了,为他增收了3万。

在成长为网际网路服务商NO1的道路上,社员网始终践行“把所有麻烦留给自己,把所有方便留给农民兄弟”的目标,我们日夜兼程,永远在路上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分析报告

一、中经网介绍 中国经济信息网(简称“中经网”)于1996年12月3日正式开通,是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各地及部委信息中心组建、由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运营的,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要业务的专业性信息服务网络。

国家信息中心是国家发改委的直属事业单位,以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为依托,通过加强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宏观经济预测监测,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和快速反映,为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支持服务。中国经济信息网是所有经济类数据库中唯一一家有权力使用政府域名的,直接由国家信息中心主管,并承担部分政府职能的数据公司。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简称“中经网公司”)成立于 1996年6月,承担中经网的开发建设与维护工作,是国家信息中心的控股公司。中经网公司创始至今,一直致力于专业经济信息内容开发、信息分析及专业数据库建设,通过在线浏览、专网传送、光盘及印刷期刊等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经济新闻、市场动态、统计数据、宏观经济研究、行业分析、金融市场、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经济咨讯。

中国经济信息网物理上连接了全国15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地方经济信息中心,覆盖全国并与互联网宽带连接,为互联网接入和各类大型全国性专用网络应用提供基础。 日更新量达250万汉字和150兆的视频节目,通过卫星广播、专线传送、在线浏览、E-mail 定制、光/软盘、纸介质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二、数据库结构框架介绍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是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凭借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良好合作关系,经过长期数据积累并依托自身技术、资源优势,通过专业化加工处理组织而成的一个综合、有序的庞大经济统计数据库群。内容涵盖宏观经济、行业经济、区域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等各个领域,是一个面向社会各界用户提供全面、权威、及时、准确的经济类统计数据信息的基础资料库。包括“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和“世界经济统计数据库”两大系列,同时还特设增值栏目,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

图1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界面

1、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11宏观月度库 反映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态势的月(季)度统计数据信息库,全部指标来自国家权威统计机构,涵盖国民经济核算、财政金融、贸易、投资房产、工业交通、物价工资共 14个专题2

千多项指标内容,拥有自1990年至今的70多万条数据。该库数据精准,更新频度高,及时跟踪发布机构最新数据调整。以时间序列化特有模式实现对近 15年180多个时点数据的任意检

12行业月度库

13海关月度库

反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状况的统计信息数据库。以中国海关统计数据

14综合年度库

15城市年度库

2、世界经济统计数据库

3、增值栏目

31数字快讯

本栏目主要提供国内外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的新闻资讯、政府公告或权威科研机构的一些研究报告。分为国内国际两部分,其中国内部分又细分为:综合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金融、对外经济贸易、价格指数、人民生活、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及邮电业、保险业、房地产投资、港澳台经济等。国际部分按地区分为:全球经济、亚太经济、欧洲经济、北美经济和拉美经济五部分。还适时提供一些权威研究人员的市场预测报告。

32宏观预测

此栏目借助中经观测视角来分析市场行情,并做出相关预测。中经观测采取图形表现的形式,对国民经济状况进行直观描述,其全部数据都来源于中经数据。中经观测内容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商品零售额、工业生产、物价指数、金融、对外贸易、沪深股市等集中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领域;集中挑选了二十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以图形形式反映其月(季)度变化情况。图形分为两类:曲线图和饼图。曲线图旨在通过指标的短期波动

来反映我国经济走势。如:工业增加值指数、进出口额指数等。饼图则是针对当月统计数据来描述其结构。如,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情况,我国对美国、日本、韩国、东盟及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份额变动图。此外还提供了当期的国民经济简要评述,用户据此了解国民经济发展现状。

33中经指数

中经指数是根据短期波动理论及方法经过科学计算与处理而来的“景气指数”。分为景气动向、宏观经济、行业景气、分析预测和方法介绍五部分。

34经济地图

经济地图将所有经济指标按数值大小各分为几个阶段并在地图上用不用颜色标注,更加清晰的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

35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将所有经济指标分为若干类别,用户可以分类查看相关经济指标的定义。

三、数据库特色分析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是以 SQL Server 为平台、以统计数据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数据库。 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系统特点

分析及行业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节省分析研究人员搜集整理数据的时间。

2、数据特点 21内容全面:指标涵盖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跟踪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修订,包括月度、季度、年度国内外经济数据。

22来源权威: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正规统计渠道,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人民银行为主,兼顾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省市统计局及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统计资料。

23更新及时:统计数据在部委统计报表报出后及时更新,每月、每季、每年第一时间提供最权威的时间序列的经济运行数据。

24质量准确:在统计数据入库前、后都进行严格规范的校对检验。

25据实用:所有指标都追溯到指标统计年份起,统计数据均为满足分析长度的时间序列。

26服务专业:专业数据分析师 24 小时给予有效答复,同时对数据应用提供专家建议。

27产品灵活:基于网络化的有序的国内国际经济数据库群系统,提供方便的数据库查询以及相关的处理技术服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定制自己所需产品,使内容组合更灵活、全面。有视频、文字、、数据、图表等多种形式。

3、查询特点 提供时间、指标、地区三个维度的组合方式及任意词检索方式;对口径、范围、调整变更及重要概念的注释和说明;数据导出 EXCEL 格式可方便外接分析软件;提供了灵活的作图工具,对所需数据指标,可自动生成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名词解释功能,对数据库中涉及到的指标、重要概念、计算方法都进行了说明解释。

4、专家队伍优势

中国经济信息网依托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聚集了国内研究宏观经济、行业经济、区域经济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其中的著名经济沙龙“50人论坛”,成员为国内经济界最活跃、最有影响的一批中青年经济学家,如:吴敬琏、林毅夫、樊纲等;联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国内著名的14家经济研究院的专家设立“联合论坛”。

5、中经网缺陷

深度内容比重较少,大部分资料都是来源于其它机构,自有版权的文献比例较少。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对资源的需求特别是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土地“闸门”把得更加严紧,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双重压力比往年更大、困难更多、任务更艰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正确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握主动、积极应对,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各项工作平稳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国土资源现状

(一)土地资源

据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显示,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面积 179142 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456%,比2005年下降了008个百分点;建设用地面积1362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43%,比2005年增加了011个百分点;未利用地1909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01%,比2005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

2006年,全省建设占用耕地1440297亩,通过开发、复垦、整理及其他方式共增加耕地1566921亩,扣除建设占用耕地1440297亩,还增加了126624亩。从全省来看,2006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其中长沙、湘潭、衡阳、永州四市实施了耕地的异地占补平衡。近年全省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见图1。

全省未利用地面积年初287252146亩,年末286378759 亩。2006年年末未利用地减少面积为1379017 亩,增加505630 亩。

全年未利用地转为农用地1037994亩,其中耕地536565亩、园地9874亩、林地422843亩、其他农用地68712亩;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341023亩。

图1 2000~2006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二)矿产资源

2006年全省新发现矿产地9处,其中铅锌矿1处,推断资源量为16金属万吨;锑矿6处,预测资源储量1475金属万吨;金矿1处,预测资源储量2500金属千克;石膏矿1处,推断资源量1037矿石万吨。

全年共提交资源储量:煤595397万吨,铀10305吨,铁矿石2668万吨,铜8997吨,铅锌21万吨,钨35452三氧化钨吨,锡110吨,锑3133万吨,金9967千克,石膏922万吨等。其中,社会投资项目共提交资源储量包括:煤33735万吨,金3096千克,石膏922万吨。

全年省级共评审备案矿产储量报告377个,其中小型矿288个,零星分散矿89个。储量报告中,煤矿321个,其他矿56个。

二、国土资源开发利用

(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2006年湖南省共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734个,涉及土地面积2986364公顷,总投资7944337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123%。增加农用地1108058公顷,其中增加耕地995946公顷,比2005年增加4395%;通过开发、整理、复垦增加建设用地41102公顷,是2005年的333倍。

1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项目600个,涉及土地780579公顷,总投资2406506万元。增加农用地706467公顷,较2005年增长2576%,其中增加耕地682161公顷,比2005年增长2143%;增加建设用地2711公顷,是2005年的108倍。

2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项目114个,涉及土地2108448公顷,总投资5182083万元。土地整理增加农用地347028公顷,比2005年增长19497%,其中增加耕地261176公顷,比2005年增长10616%;增加建设用地38391公顷,是2005年的251倍。

3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项目20个,涉及土地97337公顷,总投资355748万元。增加农用地54563公顷,比2005年增加11856%,其中增加耕地52609公顷,比2005年增加11675%;没有增加建设用地。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2006年全省矿产勘查活跃,地勘投资增加。全年属地化地质勘查投入275752万元,是2005年的41倍。其中,中央财政拨款616788万元,比2005年增长33945%;地方财政拨款472556万元,比2005年增加15776%;企事业资金投入1322009万元,是2005年的51倍。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完成了全省存量土地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全省建设用地存量土地的底子,掌握了闲置土地、空闲土地以及批而未供土地的情况,并提出了盘活存量土地的建议。加大了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的力度。全年存量土地供应达到532756公顷,占全省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63%。

全省土地市场日趋规范。制定实施了《湖南省土地市场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启动了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建立了预测、预警、预报分析制度。对土地市场中严重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和纠正。

2006年,全省土地供应总面积801836公顷,比2005年减少了55%。其中,土地出让10599宗,面积584031公顷,比2005年减少了83%,占供应总量的728%,土地出让总收入17150亿元,比2005年增长84%;以划拨方式供地183667公顷,占供应总量的229%,单位面积出让价款平均为29365元/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了1820%;土地租赁1258宗,面积32261公顷,租赁收入860358万元,是2005年的1818倍;其他方式供地68宗,面积1877公顷,供地收入12249万元,比2005年减少了8523%。供地方式构成见图2。

图2 国有土地供应方式构成情况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所占比例稳步提高,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2006年湖南省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和出让价款分别为309046公顷和11631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073%和2446%,占出让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291%和6781%,分别比2005年提高908和874个百分点。各市州、县市区全部实现了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出让用地按用途分,主要以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为主,三类用地合计分别占出让用地总宗数、总面积和总金额的9623%,9591%和9680%。其中商服用地出让1766宗,面积99121公顷,金额36108994万元,分别占出让总数的1666%,1697%和2105%;住宅用地出让6911宗,面积187261公顷,金额87120992万元,分别占出让总数的6520%,3206%和5080%;工矿仓储用地出让1523宗,面积 273744 公顷,金额42786668万元,分别占出让总数的1437%,4687%和2495%,详见表1。

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转让30616宗,比2005年增长672%,转让面积140351公顷,转让金额57078122万元,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3081%和2385%。

出租土地245宗,比2005年下降5158%,出租面积1302公顷,比2005年增长2592%,收取租金42686万元,比2005年下降6755%。

抵押土地4737宗,面积897467公顷,抵押金额357878677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770%,5498%和5267%。

表1 2006年全省各类用地出让情况

国有土地转让、出租和抵押主要以商服用地、工矿仓储和住宅用地为主。商服、工矿仓储和住宅三类用地共计转让30547宗,135362公顷,54345327万元,分别占转让土地宗数、面积和金额总数的 9977%,9645%和9521%;上述三类用地共计出租245宗,面积1302公顷,租金42686万元,均占出租总数的100%;三类用地共计抵押 4662 宗,面积876376公顷,抵押价款35172004万元,分别占抵押总数的 9842%,9765%和9828%。

(二)矿业权市场

1探矿权出让

探矿权出让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全省共出让探矿权67宗(其中,煤矿30宗、金矿6宗、铁矿1宗、锰矿6宗、锑矿1宗),出让价款725576万元。出让交易中,拍卖11宗,价款328610万元;挂牌56宗,价款396966万元。

2采矿权出让

采矿权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招标拍卖挂牌宗数和价款分别比2005年增加10%和14%。全年共出让采矿权2604宗,出让价款10917727万元。出让的采矿权中,行政审批1977宗,金额598834万元;招标2宗,价款23万元;拍卖47宗,价款3897302万元;挂牌558宗,价款10297万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607宗,占总宗数的2331%,出让价款4929302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451%。

四、国土资源行政管理

(一)依法行政

1立法工作

出台了《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完成了《湖南省地质遗迹保护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出台了《湖南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暂行办法》、《关于坚决制止重点工程建设中抢搭建、抢装修、抢种养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协助修改了《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共计65件。

2行政复议与裁决

2006年省厅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67件,全部在法定时限内办结,其中不予受理的8件,撤回申请的3件,终止审理的11件,决定维持的45件;共收到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申请25起,办结裁决案件31起,还有1起在办理过程当中,其中告知其采取其他法律途径解决的9起,不予受理的5起,驳回裁决申请的4起,维持的8起,已协调结案的4起,撤销的1起。办理法院应诉案件和以省国土资源厅或省人民政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20余起,全部以胜诉或者协调解决结案。

3信访工作

2006年,处理群众来信956封;接待来访1284起3615人次,其中集体上访61批 1570 人次;进京上访133起455人次。与2005年同期比较,来信增加12%;来访次数增加363%,人次增加121%;集体上访批数减少76%,人次增加61%;进京上访起数增加47%,人次增加30%。来信来访反映各类违法用地问题占信访总量的29%,征地补偿、拆迁安置问题占322%,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占47%,探采矿权纠纷问题占108%,揭发批评占48%,咨询建议占15%,乱收费占04%,其他问题占166%。

(二)土地行政管理

1农用地转用

2006年共批准用地总面积1752593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231506公顷,耕地面积635576公顷。其中省级批准量分别为1434631公顷,965712公顷和505673公顷(含2006年以前申报),分别比2005年增加 6418%,6045%和 5555%,详见图3。

在批准用地中,分批次建设用地1103908公顷,占 6299%;单独选址建设用地 648685 公顷,占3701%,其中交通运输用地32162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60631公顷。

图3 2000~2006年省级批准农用地转用情况

2土地征收

全省各类建设用地项目共计征收土地1684588公顷,其中农用地1255480公顷,耕地654468公顷,征地总费用为129916225万元,安置农业人口295413人。

3土地划拨

2006年全省划拨各类土地1485宗,面积183667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289%。

4土地资产处置

2006年,共处置89家省直管单位,271宗土地资产,75956万平方米的土地,核定土地资产总价值3786亿元。其中,出让土地184宗,面积4298万平方米,价值313亿元。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征收土地出让金805亿元,省级财政结算入库土地出让金665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

5基本农田保护

省国土资源厅与省农业厅共同制定下发了基本农田保护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和补划基本农田工作暂行规程,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建库工作,安排了93个县开展建库,有60多个县市完成初步成果。根据国务院《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代拟了《市州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并报省政府审定。

全省基本农田数稳定在336716522公顷。安乡、平江、南县、湘潭、衡阳5个县被批准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三)地矿行政管理

1整顿规范开发秩序

2006年全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组织各类整治行动183次,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2128起,关闭非法和整改不合格的矿山(点)2806个(次),限期整改和停产整顿矿山954个,关闭非法和整改不合格的选矿厂170个,停产整顿选矿厂210个,对56起非法采矿涉嫌犯罪行为破坏的矿产资源价值进行了鉴定,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128人。

2管理机制创新

不断探索创新,推行矿业权规划计划管理。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凡矿产资源规划没有批准或与规划不符的,一律不予审批矿业权;规范矿业权审批行为。省厅下发了《关于规范采矿许可证审批发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收回了原委托市州发证的矿床储量规模为中型(含)以下的铅锌等21种矿产的发证权限,进一步理顺了省市县的审批职能;调整矿业权利益分配关系。矿产资源收益主要向基层倾斜,对于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将省市县矿权收益分配比例调整为3∶2∶5;全面推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2006年全省收缴备用金71亿元,强化了矿业权人治理矿山环境的责任;开展了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全省完成甲类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2765个,占应完成数的85%;落实矿山年检制度,将储量动态监管、采矿登记发证、“三率”指标考核、补偿费追缴、地质环境备用金收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年检变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面检查。

3资源储量管理

全年省级共评审备案矿产储量报告377个,其中小型矿288个,零星分散矿89个。储量报告中煤矿321个,其他矿56个。全年共确认采矿权评估报告124个,备案探矿权评估报告88个。发布了《湖南省矿业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全省矿山储量监管机制,3292个矿山已基本完成了储量动态的野外工作,省厅已审查通过75个矿山储量年报,审查了215个压覆矿产报告。用地项目压覆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金矿、石灰岩和矿泉水。全年依法汇交成果地质资料409种。

4勘查许可证批准登记

2006年全省批准登记勘查许可证317个,其中能源矿产85个(包括煤81个、地热2个),黑色金属矿产34个,有色金属矿产100个,贵金属矿产76个(金矿73个),非金属矿产22个,批准登记面积279114平方千米,比2005年(383046平方千米)同期减少2713%,收取矿业权使用费5582万元,同比(8989万元)减少3790%。从获得勘查许可证的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156个)和私营企业(68个)为主要勘查力量,分别占到持证总数的4921%和2145%,其他是有限责任公司(40个)、股份有限公司(10个)、集体企业(3个)、股份合作企业(23个)、联营企业(9个)、其他企业(5个)。

5采矿许可证批准登记

全省批准登记采矿许可证6797个,其中非金属矿产4430个(化工矿产180个),能源矿产1598个,黑色金属矿产270个,有色金属矿产409个,贵金属矿产76个(金矿75个),稀有、稀土矿产4个,水气矿产10个。批准登记面积249805平方千米,采矿权使用费114003万元。

从采矿企业经济类型看,以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分别为4183个和1287个,其余依次为国有企业242个、股份合作企业160个、股份有限公司276个、有限责任公司230个、联营企业48个、独资经营企业44个、外资企业3个和其他企业。

(四)地质环境保护

1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2006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和发布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了市州级地质灾害隐患点366处,县级隐患点1500多处。全省建成省、市、县三级气象预报预警网络,并已延伸到2000多个乡镇国土所,共有预警责任人3175位。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在防御“617”、“625”和“715”等3次严重群发性地质灾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2006年,完成了隆回县、花垣县、城步县、攸县、邵东县、常宁市、临湘市、嘉禾县、宜章县、汝城县、安仁县、沅陵县12县262个乡镇和5885个行政村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面积27万平方千米。查出隐患点540处,受威胁人口40114人,受威胁财产46亿元,并逐点制定了防治方案。全省已有56个县市区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编制了《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0年),并已经省政府批准颁布实施。

3地质灾害防治

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完成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检查,完成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475个,其中一级63个,二级96个,三级316个。组织编制和审查了2005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设计,申报了2006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国家项目,争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资金3000万元。完成了2006年度“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9个项目,被评为全省“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建立和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相配套的制度。全省已收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71亿元,其中省本级收存63亿元。

五、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

2006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6908件,涉及土地面积161292公顷(耕地43649公顷),其中历年隐漏2100件,涉及土地面积39722公顷。2006年立案查处3766件,涉及土地面积134135公顷(耕地36901公顷),其中隐漏案件立案963件,涉及土地面积34199公顷,2006年发生案件立案2803件,涉及土地面积999359公顷(耕地27901公顷)。与2005年发生案件立案数(3136件)相比,减少了333件,下降了1062%。

全年共结案3580件,涉及土地面积112989公顷(耕地267107顷),其中处理2005年未结案件288件,占804%,处理隐漏案784件,处理2006年发生案件2508件,占7006%。从查处的违法主体看,各级政府土地违法案件83件,比上年增加537%,其中省级机关2件,市级机关4件,县级机关52件,乡级机关25件;其余是其他单位和个人土地违法案件,其中村(组)集体219件,企事业单位522件,个人2741件。

全年共拆除构筑物2158397百平方米,没收构筑物8574百平方米,收回土地5953公顷(耕地997公顷),收取罚没款446916万元。全年通过动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 8087 件,涉及土地面积193385公顷(耕地55076公顷),制止违法行为7004件,涉及土地面积1560703公顷,其中耕地402018公顷,挽回经济损失1465839万元。全年行政处分13人,党纪处分6人,刑事处罚5人。

在处理2006年发生的2803件案件中,买卖和非法转让土地案件294件,占1049%;破坏耕地案件133件,占474%;未经批准占地2247件,占8016%;其他案件127件,占453%。

(二)矿产违法案件查处

2006年全省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共立案1240件,比2005年(1343件)减少767%,其中勘查类违法案件22件,占177%;开采类违法案件1211件,占9766%;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7件,占056%。从违法主体看,企事业单位152件,集体130件,个人958件。另有2005年未结案件98件。2006年结案1211件,比2005年(1313件)减少777%,其中勘查7件,开采1112件,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7件,处理2005年未结案85件。

全年吊销采矿许可证59个,收取罚款199672万元,全年行政处分3人,党纪处分2人,刑事处罚37人。

2006年立案查处的矿产违法案件中,以开采类违法行为最突出,全年共查处1211起,占2006年立案的9766%,其中尤以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现象普遍,共查处1094起,占2006年查处的开采类违法案件的9034%。开采类违法中个人违法案件942件,占全年查处案件总数的7597%。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与人员情况

(一)国土资源体制改革

2006年全面完成了体制改革任务,国土资源行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全省14个市州全面实现对34个区分局的人、财、物的垂直管理,88个县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上收到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2264个基层国土资源所作为县市局的派出机构,机构、编制上收为各县市人民政府管理。各市州局增设了总工程师或总经济师。全面落实了国土资源执法部门“三定方案”。全面落实了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基层国土资源所矿产资源、测绘管理行政职能,实现了土地、矿产和测绘的集中统一管理。

(二)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

2006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从业人员较2005年有所精减,全省共有县级以上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123个,从业人员16392人,减少了33%。行政编制人员3229人,比2005年减少42%。

全省共有乡级土地管理所2141个,从业人员5698人,其中专职人员5696人,占9996%。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全年共有2973人次通过了管理及业务知识培训,其中党校培训1397人次,各级行政学院培训303人次,其他培训1273人次。

全年参加学历教育2367人,其中在读博士7人、硕士47人、本科1196人、专科 1117 人。2006年取得硕士以上学历学位6人、学士学位5人。

美国农业部报告解读,如何分析平衡表

  如何正确解读USDA报告  USDA报告是美国农业部对农作物的相关信息数据如产量、消费量、库存、播种面积和单产等的一个评估调整报告,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