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鲧、颛顼、后稷重生之谜?变成鱼形就可以死而复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4收藏

山海经:鲧、颛顼、后稷重生之谜?变成鱼形就可以死而复苏?,第1张

在《山海经》中有很多上古大神,都具有死而复生的神异特质,但这三位的死而复苏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他们都或多或少与“鱼”有关 ,难道这就是神话中“复活密码”的关键所在?

鲧治水失败后,最后被天帝杀死,但关于其死后化身,则有三种说法,其中便有这么一条:

对于鲧为何死后“化鱼”,晋人王嘉给出的理由是“ 鲧字或鱼边玄也 ”,虽然这种改字的说法备受争议,但是也足够证明鲧与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那么,鲧死而复生的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当然有,这里叫做“羽渊”,还有的地方称之为“虞渊”,所谓“羽渊”再次强调了这是一个由羽水汇集成的渊池,而“虞渊”则表明了鲧最终回归的地方,是一片黑暗混沌的水中世界。

所以,鲧复生的神话学意象便是这样: 化为鱼,沉虞渊,后复生 。

在《山海经》中没有记载颛顼和鲧之间的事迹,但是在其他古籍中两者却是父子关系。也就是说,鲧的这种“死而化鱼”的神性可能正是来源于其父颛顼。

巧的是,颛顼在《山海经》中的确有此神性,并且直接点明了“鱼妇”是死即复苏的关键。

关于这段记载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所谓“偏枯”即是半人半鱼,其名便叫鱼妇,传说当风从北边吹来,蛇会便化为鱼,颛顼便从鱼妇中复生。

可以看到,颛顼复生的神话学意象也是如此: 化为鱼,大水泉,死复苏 。

关于后稷死而复苏之事,在《山海经》中并未记载,见于《淮南子》中:

这段记载猛地一看,似乎与颛顼化鱼的记载几乎一模一样:比如“死而复苏”和“其半为鱼”。但是唯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句话,交代了后稷所处位置在“建木西”,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建木”可是《山海经》中沟通天地的神树,传说是“ 太皞爰过,黄帝所为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关于“氐人国”记载的方式与“后稷垄”惊人地相似:

所以几乎可以这么说,这两则材料所指是同一个地方,记载的人也是同一批人:

即“后稷垄”对应“氐人国”,“其半为鱼”对应“人面鱼身”

在史前时期的彩陶盆上,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纹饰,称为“人面鱼纹”,而关于它的内涵也有诸多说法,其中比较一致地的观点认为有两个: 生殖与复活 。

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以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件 人面鱼纹盆 最为著名。考古研究表明,这种绘有“人面鱼纹”的陶盆应该是儿童瓮棺的棺盖,而在这个盆的底部甚至还有两个小孔,这就说明了此盆定然不是实用器,而属于一种独特的葬具。

那么,古人绘制这种人面鱼纹的目的为何?

一方面,因为原始社会人口繁殖率低,而鱼则被认为是 多子的象征 ,繁殖率高。

另一方面,盆底的两个小孔则是为了方便小孩子 灵魂出入用 的,是一种灵魂不灭的观点。

此外,仔细观察人面鱼纹的图案排列,就会发现在灵魂不灭的基础之上,似乎还有生死轮回的原始观念

画面中的两条鱼和两个人面鱼纹组成了一个圆形,相同的图案则两两相对,而两条鱼的鱼头恰好朝向相反,并且与人面鱼纹头部右上方的白色图案连接,成为一个 可循环的、逆时针 的圆圈。

好了,明白了史前时期的“人面鱼纹”的特征内涵之后,再回过头看《山海经》中记载的颛顼、后稷事迹,一切疑惑便可迎刃而解了。

颛顼、后稷的半人半鱼形象,极有可能就是这种“人面鱼纹”的模样;而两者之所以能够死而复生,也和“人面鱼纹”中说蕴含的生死轮回有着极为类似的逻辑。

而在建木西的“氐人国”可能正是以“人面鱼身”纹饰作为部落图腾的象征。所谓氐人/互人之所以能够沟通天地,其实表现地就是“鱼”能够作为生死轮回媒介的特征,而“人面鱼”则是这种神性的外在表达方式。

鲧采用围、堵、截等手段,治水9年,失败。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变堵截为疏导,变被动为主动,经过10年的努力,挖通9条大河,把洪水引入大海。

启示:做事要要遵循事物的规律,要用对方法,要变通,考虑要周全,不能蛮干,不能违背事物的规律。

尧舜禹共同的优良品质:公而忘私,不畏艰险,不畏牺牲,开拓进取

尧: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

禹:与大众同甘共苦

鲧的治水经验概括起来就是"水来土掩"。即用填堙的办法阻挡洪水。他总结了共工氏的失败教训,把提高整个居住区的高度改为四周筑以围墙,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搬运土石方的工作量,也使居住区更加集中和有序,提高了战胜水患的整体力量。《尚书·洪范》及《国语·鲁语上》等古籍中,留下了"鲧堙洪水"、"鲧障洪水"和"鲧作三仞之城"等记载,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据说中国在古代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水势的浩大,灾害的严重,简直使人难以想象大地一片汪洋,庄稼淹没了,房屋冲塌了,人们扶老携幼,都逃到山上或大树上去有的人虽然逃到了山上或树上,但因为经不住风雨的吹打,特别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冻死饿死了有些人虽然侥幸逃到了比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栖身,或用树枝树叶搭起窝棚躲避风雨,寻找树皮、野菜充饥,暂时维持生命,但人多树少,各种毒蛇猛兽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胁人类,所以每天没有被淹死、饿死、冻死,以及被野兽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可以说是掐指可算

这时,人们都苦苦地哀告天帝,祈求他斥退洪水,把他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顾自己在天庭中寻欢作乐,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难的“蚁民”(在他的眼里,下方的人民就像蚂蚁一样不值钱)放在心上,对于人们的苦苦哀号,毫不理会

人们悲惨的遭遇倒是感动了天神鲧(gun三声),他命神鸟去偷窃能阻止洪灾的“息壤”(神土,能生长不息),“息壤”虽小,分量却不轻,鲧就叫来了神龟去驮,神龟将“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顿时好转

天帝知道了,就将“息壤”收回,并处死了鲧三年后鲧的肚子突然裂开了,生出天神禹禹出生以后,鲧就变成一条玄鱼游走了禹决定像他的父亲鲧一样去治水,但他没有求天帝,而是率领他的部下,前去治水他们杀死了引起水灾的魔神共工的部下无支祈,但共工知道后,连忙逃走

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许多神知道后,都愿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图,河神冯夷送禹一幅河图禹收下后就开始治水了连帮鲧偷“息壤”的神龟和应龙也来助阵,使得进展很快但他们到龙门时问题就大了:龙门是个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们花了5年时间才将龙门开凿出一个豁口,使河水畅流而下,一泻千里

禹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启,禹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就是这样,禹在治水期间,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都没有进去过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禹从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顾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了十三年,禹终于将大水治理好,完成了鲧的遗愿

鲧禹治水

学习目标

1会写方格中的生字,会认读横线格中的生字。注意“壤”左边“土”字旁,最后一笔为“提”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信息提炼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基础达标 奖励: ☆ ☆ ☆

1看拼音,写词语。

wāng yáng xīrǎng gǔn tàng hàn liú jiā ba

i

2照样子写词语。

反义词: 山南海北近义词: 天寒地冻纠错栏:

整体感知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治理洪水。鲧借助 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代价;禹继承父志,采用 制服洪水。

精读感悟

1朗读课文5-10自然段,大禹在治水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是如何克服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在书中做好批注,并说一说鲧与禹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2浏览全文:

⑴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离奇的想象

⑵我通过阅读这些句子感受到了神话具有 、 的特点。

巩固练习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 ) 敬佩--( ) 推举--( )

2联系上下文,你从划线部分的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3假如你参与了大禹治水的整个过程,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拓展延伸

通过网络、书籍等资源,阅读《鲧王治水》《禹王锁蛟》和《三过家门》的故事,并在同学之间交流收获。

山海经:鲧、颛顼、后稷重生之谜?变成鱼形就可以死而复苏?

在《山海经》中有很多上古大神,都具有死而复生的神异特质,但这三位的死而复苏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他们都或多或少与“鱼”有关 ,难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