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位名人最喜欢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哪位名人最喜欢鹅?,第1张

中国古代王羲之最喜欢鹅。

他特别爱鹅,有关他写经换鹅的故事也是广为传诵的。

书成换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扩展资料:

关于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在《晋书·王羲之传》和《太平御览》中也都有所记载。一次,王羲之听说会稽一个老妪养有一只奇鹅,叫声既特别又悦耳,于是他便派人去购买,可是老妪没有卖鹅。但王羲之不死心,邀了几位朋友亲自前往。

老妪看到王羲之亲自来访,便连忙殷勤接待。到了中午时分,她请王羲之等人吃饭,结果从厨房端出一个大碗,碗内赫然是那只他梦寐以求的鹅。王羲之看到此景,眼泪都快掉下来,一连好几天都闷闷不乐。

古今还有许多研究书法的学者却认为,王羲之爱鹅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观察思考鹅的动态,因为鹅优美的体形及行姿,对他的执笔和运笔方法以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启发。

王羲之通过鹅游水的优美姿态而揣摩出拈毫运笔之神韵,感悟出书法的线条之美,诸如执笔时如鹅头昂扬微曲,运笔时则似鹅掌拨水。以《兰亭集序》为例,二十个“之”字的写法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化而来的。

——王羲之 (东晋时期书法家)

咱们都知道,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小小年纪的骆宾王为什么能写出这么脍炙人口的诗来因为他有生活。他有什么生活因为他家养了一堆鹅。他家为什么养了一堆鹅

因为在唐朝,养鹅,就像现代人做微商,人人都想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能做。而且,据说还能赚钱。要是万一天上再掉个馅饼啥的,还能一夜暴富。

所以,在唐朝,不只是骆宾王家,而是无家不养鹅。甚至在某些地方官府中,养鹅也是重要的“三产”项目,往往雇佣劳力专门养鹅。姚合在《扬州春词三首》中说“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就是唐朝养鹅业的经典概括。

那么,唐朝为什么“无家不养鹅”

因为,鹅不但具有经济价值,更有社会价值。

周朝时候男子在成婚时下聘礼的时候,礼单中必须要有大雁。到了唐朝,礼单中的大雁却偷偷地换成了大鹅。那么,假如下聘礼时没有大鹅不行吗?也行,但丈母娘永远都是阿姨。

外国人喜欢斗牛,中国人则喜欢斗鸡斗蟋蟀。但唐朝的时候除了斗鸡斗蟋蟀,还喜欢斗鹅。当然,斗鹅不是唐朝人的发明,因为早在东晋的时候,斗鹅就有大量的斗鹅爱好者。但到了唐朝,斗鹅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是宫中重要的娱乐项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唐禧宗。史载,他闲着没事就到兴庆池,“与诸王斗鹅。”

根据文献记载,唐朝一只鹅的价格大约二三千钱。但这是普通的鹅。而斗鹅,是“公鹅中的战斗鹅”,价格当然要比普通鹅高得多的多。斗鹅中的极品鹅,每只甚至能卖到五十万钱。所以,万一哪家养出个“战斗鹅”来,岂不是比“拆迁户”还厉害

即使养不出“战斗鹅”也不要紧,唐朝鹅的深加工产业也是十分的发达。鹅产品的加工与销售都已成气候。不但可以吃鹅肉,吃鹅蛋,还可以用鹅毛做鹅毛被,也可以用来制笔,制鹅毛扇。而鹅脂,则是妇女们涂脂抹粉时的高级护肤品。

你看,唐朝的鹅如此重要,如此高贵,家里要是不养上几只鹅,是不是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所以,就连现代人都对唐朝的鹅无比羡慕嫉妒恨。有人感慨万千地写道:“我是那只多情的鹅,历史长河任我停泊。从乌伤到唐都长安,经历人生辉煌坎坷……我愿做唐朝那只鹅。”

但是,这位现代诗人大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因为“唐朝的那只鹅”,并不总是“辉煌”,更有“坎坷”。

骆宾王的“鹅”诗写得好,但唐朝“鹅”诗写得好的人可不只骆宾王一个。李白、杜甫、李商隐等都有“鹅”诗精品。其中白居易的“鹅”诗别具一格。他是边咏鹅边替一鹅大打抱不平。

白居易的一首《鹅赠鹤》,就表现出了鹅对鹤的极端不服气。诗中写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雪颈霜白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白居易诗中的鹅吃了鹤的醋,为鹅的遭遇颇感不平。但,这只是鹅的不平,并不是鹅的不幸。鹅的最大不幸,并不是吃鹤的醋,而是被人宰了醮着醋吃。

是鹅,总是要被吃的。唐朝也不例外。而且,相比于喜欢吃鹅的明朝,唐朝人吃鹅,吃得是既精细入微,又大气磅礴。

唐朝人吃鹅,不像明朝人那样拿只整鹅就蒸、煮、炖,人家是分部位吃。 一只鹅,唐朝人要把它“大卸八块”,分成头、脖、脯、翅、掌、腿、肫、肝八个部分,分门别类地吃。

用宋代人陶谷的说法,这叫“ 剔鹅作八副 ”。明朝崇祯皇帝是把蔬菜放在鹅肚子里蒸着吃。而唐朝人可没这么小气,他们是把鹅放进羊肚子里吃。

《太平广记》中说,唐朝的这道菜叫“浑洋殁忽”,具体做法是:把鹅毛及五脏去掉,用糯米、肉、五味调煨好。杀一只羊,去掉羊的肠胃。然后,把鹅放进羊肚子里,缝合好放在火上烤。等羊肉半生不熟的时候,把鹅从羊肚子里掏出来,把羊扔掉,只吃鹅。

看到这里,不知道“想做唐朝那只鹅”的人还“想做唐朝那只鹅”吗?

但写了“唐朝那只鹅””的骆宾王肯定是不“想再做唐朝那只鹅”了。因为骆宾王是成也鹅,败也鹅,他的人生几乎成了“鹅生”。

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引起了众多好管闲事的人的愤怒,这其中就包括骆宾王。“冲动是魔鬼”,骆宾王一冲动就加入了叛军徐敬业的部队,还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讨武曌檄》。当然,反对武则天当皇帝不只徐敬业骆宾王一伙,还包括当朝宰相裴炎。

为了推翻武则天,裴炎就想和徐敬业联系,来个里应外合。于是,他便给徐敬业写了一封秘信,信中只有“青鹅”两个字。武则天截获了这封密信,然后立即宣布裴炎谋反,砍头示众。其他人不明就里,聪明的武则天却揭穿了裴炎的文字游戏:把两个字拆开来(当然是繁体字),就是“十二月,我自己”。意思就是说到了十二月份,咱们里应外合共同起事。武则天揭穿了“青鹅”的把戏,也平灭了徐散业的反叛。而骆宾王,也从此驾鹅西游、人间蒸发了。

骆宾王人间蒸发了,但他笔下那只鹅,却一直在“曲项向天歌”。当然,骆宾王说鹅是“曲项向天歌”,其实就是“曲项向天叫”。而且,鹅的叫声既跑调,又沙哑,跟“歌”根本不沾边。但是,骆宾王就是因为把鹅叫写成了唱歌,《咏鹅》诗才令人回味无穷。但生活,并不都是诗歌,更多的也不是“鹅歌”,而是鹅叫。

公元前390年的一天,高卢人夜袭罗马城。高卢人眼看就接近罗马城时,却惊动了城边栖息的一群鹅。受惊了的群鹅集体来了个“曲项向天叫”,也惊醒了睡梦中的罗马士兵。他们迅速集合,打退了敌兵,守住了罗马城。从此,罗马人便把鹅尊为圣物,称为“灵鸟”。

无独有偶,唐朝大将李愬,也是大大地沾了鹅叫的光。

话说这一天,李愬奉命攻打割据势力吴元济的大本营蔡州。李愬的战术,也是想夜半偷袭。要想偷袭,就得像鬼子似的“悄悄地进庄,打枪的不要”。可李愬带领的是千军万马,想要悄无声息地偷袭进城,谈何容易

正在李愬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突然间传来几声鹅叫。循声望去,只见护城河里有一大群鹅。李愬灵机一动,马上命令士兵们用棍子敲打水面。鹅群受惊,响起了一片叫声。吴元济的士兵们没有罗马城的士兵们警惕性高,还以为是偷鹅贼在捣鬼,也没当回事。结果,李愬趁着嘈杂的鹅叫声,一举攻入蔡州城,活捉吴元济。

鹅叫,不但被骆宾王听成了动听的歌曲,也挽救了罗马城,更成就了李愬的一世英名。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鹅叫的。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就曾说过:“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唐朝的鹅毛没少拔,而且越到后来拔得越多。一开始,被拔毛的鹅以性情温存的肉鹅为多,鹅倒是没怎么叫。但拔着拔着,就拔到黄巢等斗鹅身上了。终于,把这些斗鹅身上的毛拔得像“葛优的头型”的时候,这些斗鹅们终于忍无可忍,开始了真正的“曲项向天歌”。而且,还边唱边“武”边吃,终于把唐朝这只大肥鹅,连肉带皮地吞到了肚子里。

《增广贤文》曰:“鹅,古之家禽,看家守门之物,有吉祥之意。”但《增广贤文》没说:能看家望门的吉祥之物,也能让你彻底败家,正如唐朝的鹅。

是。

中国古代称天鹅为鹄、鸿、鹤、鸿鹄、白鸿鹤、黄鹄、黄鹤等,许多地名中仍包含了这些词汇,比如雁门关、鹄岭、鹄泽,黄鹤楼等,至今有些地方依旧是天鹅等雁形目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诗经》中有“白鸟洁白肥泽”的记载,至今日语中的“白鸟”就是指天鹅。天鹅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李商隐的诗句“拔弦警火凤,交扇拂天鹅”。日本是天鹅的越冬地之一,日语中天鹅的古名约有20多个,有的如“鸿”“鹄”等是由中国传入,有的则是天鹅栖息的地区的名字,还有的用的是天鹅鸣叫的拟声词,有的是对天鹅形态的描述。

徐达被朱元璋赐蒸鹅自尽的典故出自哪里?正史中是如何记载的?剧中这一情景,是让人看了很心痛的一幕。已经老迈的大将徐达,面对朱元璋赐予的烧鹅,撕下一块鹅肉欲吃时,不禁老泪纵横。剧情通过画面回忆,显示徐达此刻万千往事萦怀,当年忠心耿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战场上拼死征杀、拼死相救、营帐里帮朱元璋洗脚的情景,都涌上心头··· ···徐达非常明白皇上朱元璋赐鹅的用意,但他有苦难言,绝对不敢说破,只有选择身死效忠。剧中徐达的痛哭,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和对痛苦的宣泄。民间有关朱元璋赐鹅毒死徐达的传说甚广,但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是不是仇家或是后世满清抹黑尚无定论。值得怀疑的是,如果朱元璋要杀一个大臣,可以安一个“谋反”的罪名凌迟处死,也可以赐喝了必死的毒酒,怎么会选一种“赐鹅”、可能会没有效果的毒杀方式呢?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当了皇帝之后,确有诛杀功臣的劣迹。从谋士李善长、刘伯温,到武将蓝玉、傅友德,跟着他打天下的人好多死在了他的刀下。史书上记载,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在临死之前,率领大军征杀漠北,驱逐北元残余势力,而在完成任务后,留守北京的时候背上生疽,不久之后稍稍好转。可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徐达还是病重去世了。这里,徐达“背上生疽”的史实,就给民间传说留下了想象空间。加上朱元璋也真的存在残忍好杀的特点,因此,这件事就被联想在一起了,进而引出朱元璋赐蒸鹅杀死功臣徐达的故事来。徐达多年征战,积劳成疾,很可能是最后病死的。他本人功勋卓著,但为人不偏不倚,又低调持重,从来不敢违逆朱元璋的旨意,而且还是与朱元璋几个儿女的亲家。最后得以善终,也符合情理。

“老鹅汤”里有文化

人们吃过鸡、鸭、鸽等禽类的煲和汤,很少吃过食草的家禽——鹅。来自安徽凤阳的名厨杨四先生,利用10多年时间,研究发明了“老鹅汤”,并很快向全国铺开。永嘉县瓯北镇新近开张的“杨四老鹅汤”生意十分红火,食客到该店吃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鹅肉,谈论更多的是关于鹅的文化。

  家鹅的野生祖先来自雁属中的鸿雁和灰雁,中国的家鹅绝大部分是由鸿雁驯化而来。鹅肉是人们理想的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绿色保健食品。鹅是食草动物,鹅肉中含蛋白质、钙、磷、钾、钠等10多种微量元素。古代中医云:鹅肉具有养胃止渴、补阴益气、暖胃开津和缓解铅毒之功效。民间自古就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说法。《本草纲目》书中记载:鹅肉有甘平无毒,利五脏,解五脏毒,止消渴,补气之功效。永溪

中国古代哪位名人最喜欢鹅?

中国古代王羲之最喜欢鹅。他特别爱鹅,有关他写经换鹅的故事也是广为传诵的。书成换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