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有哪些值得加入的社团
一段美好的大学时光,一个优秀的学生社团,定能相得益彰,丰富我们的课余时光,在这个适合相遇的季节里,集交友、生活、学习于一体的学生社团,期待着与你们的第一次相遇,四时可爱惟春日,一日能狂便少年。正青春你我同行,于百团共绽风采。让我带大家来看看有哪些指得加入的社团!!!
🌷值得的社团——岐黄社团
🌱社团简介
2021年3月,20名热爱中医药经典文化、有志于投身和弘扬中医药事业的暨南,中医学子学生们在暨南大学中医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岐黄学社。
岐黄学社是以“习中医经典,做岐黄传人”为宗旨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对内,社团常规活动包括中医经典晨读打卡活动、中医经典研讨会、岐黄大讲堂、中医经典大赛等,旨在激发同学们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情与兴趣,增强同学们的中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学习能力
🌱中医经典晨读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在大学里,如果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秉承“珍惜时光,不负韶华”的信念,岐黄学社将中医经典晨读打卡设置为日常活动,并且向中医学院申请到了岐黄学社专属的社团自习室,让社员们得以充分利用好每个周末早晨的宝贵时光,在自习室里一起相互背书、踊跃讨论,脚踏实地、夯实基础,为日后成为新时代优秀中医人不懈努力。
🌱中医经典研讨会
中医经典古籍里面往往玄机深藏,阅读起来难免会有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为了摆脱这一窘境,帮助大家克服畏难心理,岐黄学社会每月看展一次中医经典研讨会,邀请中医学院经典教研室的老师或高年级师兄师姐前来为大家指点迷津,深入讲解经典条文的奥义,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解答同学们阅读经典时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值得的社团——棒垒球社
🌱社团介绍
2007年,两位来自台湾的同学在礼堂旁边的空地上练习垒球传接,2011年,一群热爱棒垒球运动的台湾外招生同学向学校提出申请,正式成立了暨南大学棒垒球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创立之初,协会中的成员几乎全部来自港澳台,其中以台湾居多,棒垒球协会在同学间口口相传,逐渐吸引了更多成员的加入,这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内招生同学。
🌱棒垒规则
棒垒球运动是风靡欧美、日韩的一项小众运动,一般来说,棒球以男性居多,垒球以女性居多棒垒球比赛规则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简单地说,就是投球,击球,接球,棒球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轮流进攻与防守,在9局/7局比赛中,得分最多的队获胜
🌱棒垒活动
我们每周都有大活动,平日里也有固定的训练时间,训练和大活动时,有亲切的(可以选不亲切的)师兄师姐负责教授带练,接球、传球、打击以及防守练场(来了就懂 来了就懂!!)我们可以是很正经的球队,打比赛 抢分扑垒不在话下我们也可以是一群不离不弃的小伙伴,我们会有很多的活动!!团建各种,有比赛有竞争,更是兄弟,朋友!!!
🌷值得的社团——排球社
🌱社团介绍
这是由一班热爱排球的暨南学子们组成的协会,自2007年成立至今的这个协会,一直都以“让排球融入生活,让生活更健康快乐”的宗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去进行课外活动,希望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不忘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各位的校园生活更健康与多姿多彩!
🌱社团活动
他们除了平时会打排球之余,还会不时与珠海各大高校进行交流和举办不同的活动,比如说他们的品牌活动一—珠海澳门高校排球联赛,这可是一年一度的排球盛会,当中汇聚来自珠澳两地不同高校的排球精英一起挥洒他们的汗水去竞赛,每个队伍都争分夺秒地去争取每一个分数,现场场面十分热烈。
🌱社团友谊
★排球协会还不忘带上协会的同学们近距离观看球星和结识不同的球友,他们分别去过2019世界女子排球联赛、美丽湾沙排、大镜山夜场等,活动内容十分精彩!
★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在超越自己的极限,每一次的比赛都是在突破着不同的挑战。排球协会的大家都说自己在这个协会中获得到了十分多的东西,除了很好地锻炼到肌肉和拥有了举办体育比赛的经验之外,更珍贵的是队友们之间的友情,经过了不同磨合的他们,每个人都学会了包容与理解,从而组成一队队优秀的排球队伍。
🌷值得的社团—— 滑板社
🌱社团介绍
SKNight滑板社成立于2018年,虽然是新兴社团,但它也是珠海校区最大的社团之一,那么既然是滑板社,顾名思义社团活动就是以滑板活动为主啦。
如果你在想“滑板不就是滑板而已吗?这有什么好玩的,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先不论滑板玩法的多样式,就连滑板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的,例如双翘、长板、小鱼板等,当中每次不同的种类搭配不同的玩法,都可以拼凑出新的花式出来,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与体验。
🌱社团发展
社团已经拥有100多位社员,滑板社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热爱滑板的同学们一起交流经验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部员们平时除了玩板之外,偶尔也会一起约饭、约出游,社团气氛十分浓厚。相信他们今后都能够在这个社团继续展现出他们的活力与魅力,散发青春气息!
大学正青春,少年当昂扬。暨南大学社团积极创新,在发扬社团文化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以青春之活力,担当使命,书写风云人的青春故事!快来一起参加!这样的社团你值得拥有!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中国悠久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都是依靠中药来治病救人的,而经过中国漫长的岁月检验,事实证明中医也确实是存在一定的疗效的,不然的话不可能在中国有这么长的历史。而中国古代有一些特别著名的中医典籍,其中大家都可能听说过的一些,比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青囊书,黄帝内经等等。
其中青囊书是华佗书写的一本医学典籍,可惜随着华佗去世,青囊书也不见了踪影,所以我们现在并没有完整的青囊书流传下来,但是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这些都是有成本的流传下来的。其实我们现在医学已经发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中医的这些医学典籍究竟还有没有参考价值?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是以西方医学为主的医疗体系,而中医则主要还是在中国有一定的分布,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得十分的快,所以现在的医疗体系也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对于一些病和一些药做了很透彻的研究。
但是中医好像渐渐的不受到大家的信任,主要就是因为在一些基础的药理研究上,中医还是存在很大的欠缺的,就比如我们买到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居然连不良反应这些都没有写明而相反我们现在买到的西药上面连病理不良反应等等这些都是有很清楚的标注的,这样也更能够让人放心一点。
所以我觉得中医需要进行一个科学的理论改革,把过去模糊不清的概念,甚至自相矛盾的解释都进行一个透彻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一些药方是否有用,也应该做一个科学的实验论证,而中国那些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典籍应该去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把其中有用的留出来,而没有用的就可以去掉,以免对后来学医的小伙伴造成一定的误解。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难经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以下是中医中药典籍,有些是医有些是药,有些是医、药合集。
《金匮要略》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脉经》王叔和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陶弘景
《千金方》孙思邈
《褚氏遗书》褚澄
《方剂导览》刘完素
《济阴纲目》武之望
《景岳全书》张景岳
《古方八阵》张景岳
《本草纲目》李时珍
《濒湖脉学》李时珍
《阐要编》伤寒三论闵庆芝
《证治心传》袁班辑
《针灸大成》杨继洲
《脉诀阐微》陈士铎
《四诊心法要诀》吴谦
《眼科心法》吴谦
《杂病心法》吴谦
《正骨心法》吴谦
《妇科心法要诀》吴谦
《血证论》唐容川
《医林改错》王清任
《医学妙谛》何其伟
《傅青主女科》傅山
《医略十三篇》蒋宝素
《医源》石芾南
《竹林寺女科》竹林寺僧
《类症治裁》林佩琴
《痧胀玉衡》郭志邃
《温热论》叶桂、顾景文
《医学三字经》陈修园
《医灯续焰》潘楫
《黄帝八十一难经》佚名
《黄帝内经》佚名
《神农本草经》佚名
《医脉摘要》佚名
《针邪密要》佚名
《针灸歌赋》佚名
《鬼门十三针》佚名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佚名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暨南大学有哪些值得加入的社团
本文2023-10-27 05:19: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