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汉语的胡志明,为什么在越南建国后立马下令废除汉字?
越南作为我国的邻国,自古就与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交情。越南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胡志明,在我国生活长达二十几年。回国之后他发动了革命,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不过在他回国之后,很快就废除了汉字,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使越南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国家。
我们都知道文字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我们的汉字在几千年中延绵不绝,传承着中华文明,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一定程度上,文字也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由于长期受我国的影响,越南认识汉字的人非常多,作为越南的主席,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要想越南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国家,他就必须要废除汉字,重新建立自己国家的文字符号。所以尽管胡志明本人精通汉语,为了国家的发展,他还是废除了汉字,推行新文字。
胡志明在建立越南的时候得到过中国非常多的帮助,虽然他回国后就马上废除了汉字,但是我们对此也应该抱以理解的态度。每个国家都希望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汉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同,胡志明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目前越南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这对于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由于越南长期受中国的文化影响,创造了新文字之后,越南就与他们之前的文化形成了割裂,也给文化传承带来了不便。
根据汉代刘向编纂的《说苑》所记载,《越人歌》其实是楚人翻译的越国舟子的唱辞。 其背后的故事里还有一个故事: 楚国的襄成君刚受爵位的那天,穿着华丽的衣裳,被随从们簇拥着来到河边。楚大夫庄辛刚好路过,他拜见完襄成君站起来,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握手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是一种非常不严肃的行为,所以襄成君听后十分生气,脸色大变。庄辛见了也有点不自在,他转身去洗了洗手,给襄成君讲了一个鄂君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楚国的王子,名叫子皙,爵位是鄂君。鄂君也生得十分俊秀。有一次他穿了华丽的衣服,就在这片水面上泛舟游玩。为他划船的是个越国来的奴隶。突然这越人开始唱歌,歌声委婉动听,鄂君子很受感动,但就是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于是鄂君子招来了一位翻译,让他将划船人的歌词翻译成楚国话。这就是后世闻名的《越人歌》,歌词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子皙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感动,按照楚人的礼节,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又庄重地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被面披在他身上。
对于为何庄辛会对襄成君说这样的话,后世有人说是庄辛是想借《越人歌》,表达他对襄成君的爱慕之心,即两人有同性恋之嫌(又称龙阳癖),这到底是真是假,也难以辨识。
至于说《越人歌》中之越人又是什么人,是男是女,而今应属哪个民族?也依然是一个谜。
古籍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籍是用来记录中华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古籍上面记载了很多古代的文学知识,对于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们的国家也非常注重对古籍的保护以及传承和发展,也开始重视对古籍的修复。古籍虽然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好像已经很久远了,但是古籍文化必须要传承下去,也一定要加强公众和古籍之间的关系。要想让古籍很好的传承下去,就一定要注重中小学的教育,虽然近几年国画书法等也相继的进入了中小学的课本课堂里,但是也一定要让古籍进入中小学的课堂里。一定要让下一代知道古籍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文化载体。
要知道古籍是一个非常能体现我们华夏文明的载体,一定要加强青少年的古籍基础教育,多培养青少年们对古籍的兴趣,最好是通过去学习等方法来让青少年了解古籍的历史以及发展。古籍中记载有很多知识,比如我们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一些看法,对世界的看法等等。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中国人,那么古籍就是非常好的渠道之一。不光是中国人,可以通过古籍了解中国,对于一些外国人来说也是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古籍不能够仅仅只在学者之间了解起来,而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到古籍的重要性。古籍从很多方面能够串起中华5千年的文明,这就是古籍本身的魅力,以及我们之所以坚持要传承古籍的原因。我们不光要保护古籍,而且一定要让古籍传承下去。
六诏,7世纪初,在今云南洱海地区的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
蒙巂诏:今巍山县北及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六诏中偏南
越析诏:今宾川县地,六诏之东
浪穹诏:今洱源县地,六诏西北
邆赕诏:今洱源县邓川,六诏之西
施浪诏:今洱源青索,六诏东北
蒙舍诏:今巍山县地,六诏最南
蒙舍诏因其位于诸诏之南,又称南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南诏国。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
在古代越南,曾有南诏国是“赵武帝佗之后”的说法。在越南古籍《岭南摭怪‧南诏传》中,提出历史上的南越国被汉朝所灭后,“其赵氏子孙,各散四方”,后来更在越南北部地区“劫掠海滨之人,戮汉守令。其民畏服,呼为‘南赵’。”并进一步以为“南赵”讹为“南诏”,因而南诏国是南越赵氏遗族所建立的。
对此,中国学者戴可来作出驳斥,认为与史实不符。理由是南诏的“诏”其实是王或首领的意思,而该政权是六诏中的蒙舍诏所建立。至于杜撰南诏是赵佗之后的原因,戴可来认为是“因为越南人以赵佗为其‘开国之君’,编造这套传说,借以自夸,不足为信。”
而近现代的越南史家,也已经对南诏历史有较深的认识,如陈仲金说南诏国境内“这个地区之人称王为诏”、“蒙舍诏位于最南面,故称南诏”;1970年代越共学术机关编撰的《越南历史》,亦说“‘诏’是民族首领的称呼”,与陈仲金见解相同。
本文2023-08-05 03:38: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