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具代表的建筑之一,建筑下面曾挖出什么宝贝,可谓独一无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4收藏

南京最具代表的建筑之一,建筑下面曾挖出什么宝贝,可谓独一无二?,第1张

这个独一无二的宝贝就是“七宝阿育王塔”。这座塔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塔身最大制作工艺最高超的阿育王塔。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很多的文物古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古迹就应该是大报恩寺了。据说,这座寺庙是明朝时期朱棣修建的一座皇家寺庙,寺里面建了一座五彩的琉璃宝塔,这座塔是用白色和五彩的琉璃瓦砌成的。从建成以后,就成了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除了这座塔寺里还有很多精美的建筑群,和各式各样的文物。

这座寺庙建成之后,就经历过多次的劫难。第一次是嘉靖时期突起雷火,当时朝廷修缮了它。第二次是因为年久失修导致塔顶倾斜。后来到了清朝也经过了多次的修缮。最后一次修复,据说还由专人做了志。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这座大报恩寺也没能避免灭亡的结局。在列强入侵的时候寺庙里很多的文武被盗走。

大报恩寺就这样毁在了列强的手里。后来在南京出土了很多的琉璃构件,据专家考证,这些构件和琉璃塔所用一样。此外大报恩寺还供奉着有名的玄奘法师的顶骨。不过这里最珍贵的收藏品是“七宝阿育王塔”。据专家研究,这座塔不管是从外表还是制作上,都属于名副其实的世界塔王。因此这座塔也应是大报恩寺里最值钱的宝物。

南京博物馆收藏文物大约42万件,其中经专家和市民评出十八件镇馆之宝。种类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瓷器、字画、刺绣、竹木雕刻、民俗和当代艺术。

金色保护之宝——金兽到今天为止,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文物,是一件罕见的实物,金属铸造和锤击技术完美结合,被誉为“我国的瑰宝”。御窑之宝——釉下红年寒三友梅文瓶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甲明洪武红梅瓶。通天之宝——鸟兽装饰我国最早出土的雕刻精美的鸟和动物图案是良渚祖先的神秘象征,他们认识神并显示权威。高贵之宝——金蝉玉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闺房珍品极其有趣,令人惊叹。奇迹之宝——青瓷的天兽西晋青瓷杰作是中国最早的刻制瓷器之一,它具有奇特的精神状态和优秀的造型精神。保护之宝——银线玉衣中国第一件考古发现、科学修复、外观精美的汉代银线玉衣。

祭祀之宝——人与动物相结合的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作,玉雕工艺精湛,是良渚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鲜明的象征。焦红的瑰宝——金喇嘛塔一组独特的明代佛教工艺品,是中国唯一出土的“迷你”镀金喇嘛塔。水墨瑰宝——徐渭杂花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大师的杰作无愧于“世界第一徐青年”的美誉。

银错的轻青铜牛灯之宝汉代青铜灯具是实用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最佳作品,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幸福长寿之宝——寿山福海青花瓷炉明代宣德官窑瓷器的顶峰是唯一完好的大型同类瓷器。地图的瑰宝——利玛窦的伟大通用地理地图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世界地图是基于一份硬拷贝,这为中国绘制世界地图创造了一个模型。文房之宝——嵌金兽形铜盒砚韩震的文具盒砚以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汉代砚业的最高成就。肖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中国考古中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大型人物砖制品——南朝帝王墓壁画,是20世纪中国100大考古发现之一。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们的国人对于古墓和文物都是比较有兴趣的。以前国家还不太重视古墓的保护,以至于许多盗墓贼经常“光顾”一些古墓,将其中的文物**出来然后转卖出去,而近代以来,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古墓和文物的保护,还对此出了一些政策。

经过长期以来的考究,如今的南京可算是古墓的聚集地,许多的文物都出土于此。因为古时候的许多王朝都是在这里建国,所以这里被人们看作是一块“风水宝地”,那些有身份的的人大多都是在此安葬,于是就有很多古墓了。

而在这块宝地上,风水最好的应该就是西善桥这一带了,许多的珍贵文物都是在这里出土的,但在这块宝地上,却有一座小山,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寸草不生的,不管是野草还是农民专门种植作物,都没有长出来,而人们有的又相信一些鬼神之说,将这里看作是有非科学存在的东西,于是人们就将这里看作是个禁区了,一般都不让孩子到这里玩,也不在这里耕种了。

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世上哪有什么鬼神,都不过是人们的迷信罢了,1953年,有人就在这附近建造砖厂,于是就有人陆陆续续的到这座小山上挖土,最后他们发现这土层下面居然有青砖。由于这一带经常发现古墓,所以这些人一下子就知道这可能是古墓,然后他们就通知了文物局的人。

虽然发现古墓这种事在当地是非常寻常的一件事情,但是这次发现的地点是这座小山,很多人就非常好奇,围观的人也就非常多了,他们想看这古墓到底能出土什么文物,更想听专家来解释一下为何这里寸草不生。

经过一番考究,专家们确定这是明朝时期的古墓,然后有又发现了一块墓志铭,从中知晓这座古墓的主人是明朝的司礼太监“金英”。虽然说太监这一职位似乎很低,没什么看点,但是这位“金英”就不一样了,他可是侍奉了四代皇帝,理应说他的地位应该越来越高,毕竟是几代皇帝的身边人,算得上是宫里的“老人”了,不说在明景泰帝的时候他因惹怒了皇帝,念在他是几代皇帝的身边人,他只是被贬到南京。

一般来说太监被贬出宫的话,日子应该是非常难过的。但是他可不一样,先不说他在侍奉皇帝的这期间他收了多少贿赂,光是从他能侍奉四代皇帝就能看出,这个人非常有心机,不然怎么能在皇帝身侧伴这么久。所以就算是他被贬,但是靠他圆滑的处事方法,他的生活也是过得非常好的了。

虽说这人的墓穴里面的珍贵的文物应该很多,但是经历了前人的“洗礼”,专家们只在这里发现了一件称得上是国宝级的文物。而人们更加想知道这里为何寸草不生,其实是因为这古墓使用了石灰类的夯土,还有一层砖砌的墓壁,植物的根系就算能穿过夯土层,也是没法穿过砖头的,所以就很难汲取养分,植物也就生长不出来了。

所以啊,这世上哪有什么鬼神之说,我们还是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我国古代墓葬都会进行精心的设计,除了会在墓室通道中设计各种机关以防后世的盗墓贼,墓室内部也会按照墓主人生前的夙愿进行编排,有的会根据地形设置称悬棺,而又的则是罕见的阵法。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了一座大型战国诸侯墓,里面的棺底就刻着北斗七星,甚至棺木都是按照二十八星宿进行摆放的,极有仪式感。

除了星宿,还有墓室会根据八卦太极来进行排布,2010年在南京就曾挖出一座明代古墓,里面的棺床程八卦状,因而这座墓也被u称为是道教祖师的墓。南京旧时被称为金陵,是东晋、南宋等六朝古都,公元420年,刘宋当朝,南京所在的建康城更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可见古时候的南京有多么繁华。

据统计一共有40个皇帝在此当政,而南京也是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异族政权当政的古都,因此当地所修建的皇陵也有不少,诸侯墓就更多了,南京市的文物局和博物馆非常重视当地的文化保护,为了弘扬南京的历史文化,市博物馆至今都是免费开放的,游客可凭借身份证明直接入馆参观。

2010年12月,政府对雨花区的民房进行修缮,为了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必须要加快施工进度,因此工程队就投入了大量的挖掘工具,一共有30辆挖掘机,12月15日那天,挖掘机正在施工坑里取土的时候,突然地面塌陷,产生了一阵巨响,工人们额在震惊之余立马过来查看,只见这底下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所以上面的图层因为没有承重能力,在挖掘机多次工作的时候终于塌陷,进入这个砸出来的空间,会发现里面竟然是一片墓葬区,于是赶紧上报给了文物局。经过专家过来勘测,确定这是一座明朝的墓穴,因为挖掘机下落对墓室的损坏比较严重,于是专家马上下令对其进行抢修。

按理说南京是六朝古都,底下的墓葬一般非富即贵,再不济也会有少量的陪葬品,开始这个墓室却十分古怪,里面除了一口棺木,什么也没有,若只要葬一口棺木,为什么有要挖这么大一共墓室才入葬呢?可见这人并非平民百姓,但若是达官贵人也说不过去。

由于墓室中只有一口棺木,专家们就对它进行了研究,只见这口棺木呈现了八卦状,极为罕见,更奇怪的是,棺木本体被四条大铁链给锁住了,像是在封锁住什么东西。专家们将这口棺木移居到研究所,对上面的墓志铭以及特殊的八卦阵法进行研究。

终于得知,这竟然是明朝长春真人刘渊的墓,刚刚大家看见的被锁住的棺木就是“铁链悬棺”,而他本人则是明朝的道教高人,因此这座墓也被称为是道教祖师的墓,目前一被南京文物局给保护了起来。

一、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省南京市的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工序繁杂,经过“装造掏范、障口、掏边、找断头、接头、拽花、摇纬、练梭、抛梭、挖花过管、妆花配色、织造打纬”等十多个步骤,超过百道工序,耗时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四五年最终织造出南京云锦。

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3。2018年5月15日,该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二、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是南京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华一绝”之称。

南京金箔工艺始于东晋,至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南朝当时的文献中已有生产金银箔的记载。元朝时,开始大量生产金箔,到了明清,更有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南京金箔得到迅猛发展,远销世界各国。

2006年5月20日,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36。

三、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活动,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是中国最早的灯会。唐代时得到了迅速发展,明代时达到了鼎盛。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一直是历代南京民众辞旧迎新、祈求吉祥、喜庆热闹的社会文化空间。秦淮文化是古老的金陵文明的代表,秦淮灯会则是传承秦淮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006年5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申报的秦淮灯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50。

四、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

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称。 

白局属于联曲体说唱艺术,白局曲牌大多来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富有江南特色;白局的伴奏多采用江南丝竹乐器,如二胡、琵琶、三弦、竹笛等,再配上板鼓、碟盘、酒盅等特色打击道具,表演起来十分生动有趣。 

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表演内容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历史传说、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百科全书,对于研究南京方言,人文风俗有很高的历史贡献。

2007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南京剪纸 

南京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据史书可考,明代已流传民间。

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多聘请艺人来家用大红纸剪各式喜花,缀于箱、柜、被、枕等嫁妆之上,其它如斗香花、鞋花、门笺等品种,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含义丰富。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秦淮灯会

——南京白局

——南京剪纸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1657件,其中一级藏品42件,包括太平天国颁行的原刻本官书《钦定士阶条例》和《钦定军次实录》及天王洪秀全批准颁行官书的“旨准”

木印、“渡船规条碑”等传世珍品。重要复制文物有天王和幼天王玉玺、洪秀全亲笔“守天浦诏”以及巨幅太平天国“望楼”壁画等 427件。

该馆的专业性图书资料室,藏有太平天国专著、地方志8000余册,清代苏松太道兼署江苏布政使吴煦档案11大箱,咸丰、同治年间名人函札200多件,太平天国文物、遗迹底片5000余份。

团龙马褂

团龙马褂为太平天国高级官员穿着的官服。黄缎质地,马褂式样,袄短袖肥。上绣四条团龙,四团龙分别绣在前胸、后背与两袖。其间绣以牡丹、蝙蝠和流云海水等纹样,色泽鲜艳,工艺精湛,保存完好。

此件团龙马褂系1864年清朝官员席宝田在江西俘获幼天王洪天贵福时所得,他视为珍宝留传子孙。解放后,席宝田后代将其捐献。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铜炮

此炮置造于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年)。铜质,炮身长965厘米,口径6厘米。炮身阴刻“太平天国乙荣五年置造,重贰佰斤,粉玖两”等铭文。该炮是1957年12月在昆明金属回收时发现,发现时炮内还存有遗留的火药。1958年移交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规条碑

此碑为石质,碑高95厘米,宽46厘米,碑文楷书阴刻。已残破不全,碎成三块。它是太平天国甲寅四年十二月三十日(1855年2月4日)所立。其内容为保证码头畅通,防止“刁顽船户”对渡河人的任意讹诈,制定了收费标准,并规定“凡无钱之人有紧急事情,务宜飞渡,虽系一人亦须送去”。此碑于1955年12月在安徽省当涂县江心洲太阳河村发现,故而也叫太阳河码头渡船规条碑。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镇库钱

黄铜铸造,直径101厘米,厚14厘米,重810克。正面刻“太平天国”,背刻“圣宝”。镇库钱铸造精良,为太平天国非流通货币。1953年2月在南京某仓库废铜中发现。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太平天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十八年,它的钱币制造、流通的时间也很短很短,尽管如此,但还是充满迷人的魅力。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开始选派人员铸造钱币,钱币的铸材,主要有金、银、铜、铁、铅,可谓五金皆备。钱币一面是“太平天国”四字,另一面大都是“圣宝”二字,由于洪秀全自称天王,赞美耶稣为救世圣主的宗教纲领,因此几乎各方面都加称一个“圣”字。文字多为规正的宋体字,这是太平天国钱币的一大特征。另外,“太平天国”四字既是国号,又是年号,在中国历代钱币中,将国号和年号合而为一使用的只有太平天国。

纵观太平天国钱币,它的朴实、厚重,无不映射出农民起义将领们的纯朴和刚毅。当我们抚摸着这样一枚小小的钱币,陶醉在对历史的回忆中时,不禁要赞叹它是我国几千年钱币文化史中熠熠生辉、独具风采的一页。

常熟墙头诗

常熟墙头诗为1860年9月16日太平军攻克常熟后所写。墨笔题写,高115厘米,宽275厘米,每行4字,共10行40字。其内容为:“常热(熟)有妖,如若不退,百姓寿(受)难;天兵家(驾)到,不起(欺)子民,不烧房屋;如若团练,烧杀不留,劝至(致)百姓,逃者为高。”1957年在常熟市山北乡农民顾关泉家发现。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商凭

此商凭白纸墨刷,墨笔填写。高309厘米,宽331厘米,在商凭两字中间,盖有“荡口镇官卡查过”长方形回纹边朱戳,年月日上盖“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开朝勋臣殿前户部正地官陈潘武” 长方形朱印。在荡口镇人家所藏弘治刻本《三国演义》中发现。

商凭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各商店的营业执照。该商凭为求天义陈坤书等于1861年12月18日发给金匮县荡口镇黄兴和头绳花布店商凭,上载明应遵守的法令:“一切货物,务须公平交易,既不得奇货自居,亦不得高抬市价,如敢垄断渔利有害民生者,准尔铺户指明禀究”。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田凭

此田凭连史纸墨刷,墨笔填写。高298厘米,宽273厘米。年月日上盖“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王宗殿后北破忾军主将乾天义李恺运”长方形朱印,骑缝上另盖长方形朱印,印文不清。

田凭是太平天国颁发的土地证,田户执有这种凭证,即拥有对土地使用的所有权。这张田凭内容丰富,外观完整,尤其是发给祠堂田凭更属少见,它对研究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该田凭是1953年在金匮县荡口镇某家所藏的弘治刻本《三国演义》中发现的。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史密斯日记

“史密斯日记”由英国人乔治史密斯所写。时间从1863年10月16日起至11月29日止。日记由三部分组成,即:“史密斯日记”、“史密斯日记戈登抄件”和“史密斯致香港《中国之友》信稿”。纸质。日记长73厘米,宽118厘米。抄件长21厘米,宽268厘米。信稿长203厘米,宽253厘米。

史密斯曾在慕王谭绍光部下帮助太平军作战,1864年在常州保卫战中阵亡。该日记后为戈登所得,戈登将日记予以抄录,并在某些段落旁加了批注。这些资料对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中外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世纪60年代英国研究太平天国史专家柯文南博士在英国戈登文书中发现日记原件,1979年5月来华,将日记原稿赠送给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吴煦档案

《吴煦档案》是吴煦任职知县、知府、道员、布政使、常胜军督带期间的公务档案和私函。时间上起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下讫同治六年(1867年)。吴煦(1809—1872)字晓帆,号春池,晚年荔影。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吴煦档案》纸质。共约数10万件,多为第一手原始资料,档案的大部分内容是吴煦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各个时期的上谕、奏折、禀报、往来书信、情报、探报、外交公文照会底稿,厘金和军饷帐册、报销底册、科举试题、记事等等,涉及清政府和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会党活动、农民抗漕、中外交涉、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清朝官场腐败和商业、物价等众多方面。

吴煦去世后,档案一直由其后人收藏家中,1953年,其后人在杭州将这些档案当作废纸出售时,被浙江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发现并予以收购,后送至中央文化部。1859年4月和1978年分别由中央文化部、中国革命博物馆先后拨运档案13大箱交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现已装裱成606册。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钦定士阶条例

太平天国颁刻印书之一。纸质。高27厘米,宽15厘米。封面题“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新镌”,纸张泛黄,且有部分虫蛀。半页8行,每行12字,共33页,是国内唯一的完整无缺的初刻本。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也收藏有一部,但不完整,缺第5、17、18页。

这一部印书刻本,首载干王洪仁玕等拟议《试士条例敬献圣裁奏》,次载正总阅李春发、副总阅黄期升等序,然后分条记载科场士阶条例,从科举制度、试场条例,以至品级、章服的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它是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1957年在江苏常熟梅李区珍门乡收购废纸中发现。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大齐门牌

1853年3月1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初无门牌之设,这年七月,“讹言有官兵混入江宁城,举国若狂”,当时天京城卫戍司令韦昌辉“倡议设立门牌,逐户编查”,遂有门牌制度。太平天国最初门牌的设立是作为一种军事措施加以施行的,后随着领地的日益扩大,每占一地,设立乡官,清查户口,编立门牌,门牌逐渐演变成一种安民措施,其目的是便稽查杜奸宄免滋扰。我馆现存的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认天义陆顺得发丁大齐门牌是太平天国后期门牌的一个代表。这张门牌上列有户主丁大齐祖孙三代、旁系近亲的姓名、年龄、生故情况以及与户主的关系等,年月日上盖有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殿前南破忾军主将认天义陆顺得朱印。这张门牌形制完整,印文清晰,内容丰富,是馆藏一级文物。

孔雀牡丹壁画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专门设置了绣锦衙负责各府第衙馆的绘画事宜,委派  职同指挥的“典绣锦”官员主持工作。据史料记载,当时天京城内各府第衙馆“门扇墙壁,无一不绘”,而且,按照各自的官阶等级绘制不同内容的壁画图案。即使是在天京城失陷,经过湘军的焚烧毁坏后,仍然还有一千多处壁画遗存,可想当年天京壁画盛极一时。斗转星移,岁月如梭,直到1952年南京堂子街发现了太平天国某王府壁画,才使我们有幸一睹太平天国壁画之风采。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现存18幅,孔雀牡丹图是其中的一幅,它以青翠的松树与浓艳的牡丹做背景,衬托出翘首开屏的孔雀主题。整幅壁画构图严谨,运笔娴熟,设色极工,是太平天国壁画中花鸟题材的杰作之一。

喜欢看网络小说的朋友应该会清楚,某本大火盗墓类小说里,有种职业叫做"观山太保"。"观山太保"是明朝前期,帮助老朱家选定龙穴,堪舆风水的顶尖术士。然而2015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发掘一批明朝古墓群,墓主人的来历非凡,似乎和传说中的"观山太保"有关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15年4月至6月,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南站南侧宏运大道附近,考古队员在这里清理了14座明代竖穴土坑墓。起初南京考古研究所,为了配合南京南站东片区地块的出让进行事先勘探。没想到,这次事先勘探还真的有所斩获。出土的14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南北两侧分布的12座墓葬,其形制简单,遗物比较少。整个墓地中央的两座墓葬,出土不少具有研究价值的陪葬品。据悉,这两座主墓葬共出土大约100余件文物,其中大多为金、银、铜、石、砖等形制文物,墓主棺椁内有不少形状奇怪的陪葬品。

比如主墓室中出土三枚金币,这三枚金币是我国古老"冥币"。所谓"冥币"就是术士进行堪舆风水,替人解惑消灾时使用的一种道具(不是纸钱)。除此之外,这两座墓葬还出土了不少铜佩、银耳挖、铜钱、汉代五铢钱。一看这些器物,就是古代术士所用的专业道具。所幸,这片明代墓葬群还有不少墓志铭,上面字迹清晰可辨。经过文物部门的仔细勘探,原来主墓埋葬的分别是南京钦天监贝琳,另一位则是贝琳的夫人。

史书记载,贝琳曾进士及第,被朱祁镇擢升为嘉议大夫、翰林学士、国子监酒,兼任钦天监副。出土墓志铭记载,贝琳卒于公元1482年,其生活轨迹应该是横跨宣德、正统、天顺、景泰、成化。贝琳原籍河北,出生年月大概是在公元1429年,主墓室还出土了不少明代典籍,以及有关风水玄学的书籍。所以考古专家认为,贝琳是成化年间,颇受皇帝器重的钦天监。笔者查阅其他民间资料得知,原来明代南京还真的有个贝家被称为"大明玄学第一家"。

贝琳虽原籍河北,但他博古通今,通过自学还掌握了不少外国语。大家别以为,明朝人学的外语就是西班牙语或者英语。其实不然,贝琳不仅通晓古文,色目文、蒙古语均有涉猎。早在洪武大帝朱元璋执政时期,重八便从元大都带回来400多册天文书籍。这些天文书籍大多都是色目人文字,朱祁钰执政时期,贝琳主动承担翻译工作,他一边翻译一边学习书籍中堪舆知识,由此贝琳成为风水一门宗师,其子孙大多承袭父业,贝家被誉为"大明玄学第一家"。

其实,古代钦天监的工作较为枯燥,除主管之外,其余人等均要负责枯燥的测算,汇报工作。贝琳乃是钦天监副,并不需要担任如此复杂的工作。坊间传言,朱祁镇下葬之前曾秘密询问过贝琳"寻龙点穴"的事情,贝琳也妥善解决了朱祁镇的疑虑。总之,2015年南京南站出土的这批墓葬,墓主人贝琳应该是明代皇帝器重的大臣。而古代钦天监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也需要承担给王公贵族选风水宝地,择良辰吉日下葬这些额外任务。这么说吧,小说当中的"观山太保",似乎就是按照贝琳或其他钦天监为原型。不过这些钦天监任务非常简单且繁琐,也没有小说当中如此神通广大。

这位贝琳通晓多国语言,也是明代皇帝颇为器重的一位顶级术士。然而,这位叱咤风云的明朝钦天监或许也没想到,自己坟墓会在几百年后以这样的方式重见天日吧?

参考文献:明史、大明会典、新中国出土墓志·南京卷

南京最具代表的建筑之一,建筑下面曾挖出什么宝贝,可谓独一无二?

这个独一无二的宝贝就是“七宝阿育王塔”。这座塔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塔身最大制作工艺最高超的阿育王塔。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