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中顶火盆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白事中顶火盆是什么意思,第1张

 旧社会办白事(丧事)充满了封建迷信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在办白事的过程中极尽排场、铺张浪费之能事,从人死到安葬要经过许多复杂繁琐的迷信形式。

  如今有些老年人还能记忆起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天津屈指可数的几次大出殡的情况。如民国总统黎元洪以及几个军阀、官僚乃至褚玉璞时代天津李孝女殉亲的大出丧等,都是轰动津门的事情。其殡中的全副仪仗队伍(俗称“执事”)长达二三里地,而其中一档一档的内容有如最热闹的“过会”。例如,大殡要“兴师动众”,在沿着出殡路线的马路两侧搭上看棚,有的动用军警沿途临时戒严,还有更排场的在出殡前首先用“黄土铺道,净水泼街”。至于仪仗行列更是五花八门,以显其盛又示其威。棺罩未出前庭,而前面的“三营白马”(出动马军一队百数十人,一律骑白马倒跨马枪,代表三营人马)已经在路上徐徐行进,以示“弹压”。街上万头攒动,此刻却鸦雀无声。其后才是连续不断的各种行列,形成一条走不完的长龙。这些情况虽然也有零星的文字记载,但全部的详细内容却鲜为人知。现将“办白事”的有关情况以及见闻分述在下面。

  一

  旧社会所谓“五行八作”是当时人民在社会上谋生的各种行业。它在群众生活上起着种种不同的服务作用,如果详细统计起来略可分为三百多行。而在办白事这一方面就涉及了不少行业。如“杠房”,那时杠房在社会上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晚清干这一行的必须有“龙票”(就是一种特殊的执照,那时有几个行业如钱庄、盐滩必须领到龙票才能营业),民国以后也必须具有官府发给的“帖”,因此与一般小铺户不同。此外如棚铺、白货铺、扎彩作、油漆作、寿衣店、棺材铺、成衣行、马车行等等不一面足。有密切关连的还有庵、观、寺、院等诵经的班子和乐队、吹鼓手,还有在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被临时凑起来的殡葬“执事”、“打小空的”,乃至附属于杠房、白货铺的一些人,更有赁货铺、茶房等辅助性质的人员,这些都是“白事”不可缺少的相关行业。当然,包含在这些行业中的手艺人各有专长,如雕刻、扎制、裱糊、造型、油漆彩画以及演奏器乐等等。

  二

  旧时办白事的整个内容并非能以三言两语说清,其中包含了许多从民俗史的文字材料中难以考证的习俗,那些繁琐的风俗习尚有的有“出处”或寓义,有的则只是相沿成习地流传下来。而且随地区不同,习俗也有异。如天津和北京在办白事上就有出入,仅天津在这一方面又分南礼、北礼之别,“大户”与“小康之家”也有区别。

  准备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这里指的是丧家老人死亡,够得上大办白事的人而言)丧家马上找到近亲近友研究办理。所有一切准备不外是花钱的路数,包括请、设、找。赁、订、购、制以及其他各项。现以其顺序来说:

  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裁缝店是随来人通知马上现做。

  12.订酒席 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13.零星购置 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头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其次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轿、租马车 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车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

  寿衣

  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九连环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

  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一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不过是显示其阔绰,别无涵意。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钱越贵。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用**绸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女姓寿衣则为汉装,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

  总之,关于寿衣及附属饰服尽极奢华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负担的。

  布置

  1.室内布置 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全部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

  2.外厢布置 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

  通报。

  1.报丧 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义出帖,其内容为:

  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家人XXX叩禀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

  2.立丧榜 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大门内。

  3.挂佐钱纸 黑漆木杆,头装白铜如意钩,挂上白纸一缕(上琢钱印),每串三条,角相连,下端剪成尖头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岁而定条数。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门过道。

  4.立幡杆 在大门外用三棵杉篙,上涂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顶装一纸糊的“童子骑仙鹤”。

  还有一则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门,不立幡杆,其灵床也不能停在过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殓及孝服

  1.小碱 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

  2.领香 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

  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得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能卷起来烧。

  3.“献孝”与“送孝” 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

  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

  送孝是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由家人用托盘一个,上边放一块白布,用红绒线打上十字衬上红线托,送到女方,是一种象征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开红线,拿去白布,接着放赏钱。如果这些女方在丧家出殡前送上挽帐等奠礼,则丧家要给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丧家孝服分南礼北礼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带扎肚子。有的在帽子两旁钉一老钱缀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殓时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长,名曰“请麻”,放在材内。再有用白布封鞋,后跟钉一块红布,其意是为

  后辈人“留福”。

  入殓前后

  如果说上述各项不过都是一些旧社会常有封建余毒的排场,下面再揭露一下种种纯属迷信色彩的“过场”与举动。

  1.转咒 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个和尚在四周转行念经,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会做生意,如有的庙专门派和尚到处探听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杆,就抢着去转咒。这以后所有念经活动就得请他们庙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财路。

  2.迎材 这个节目很简单,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拿着一升高粱和一条红布裤子,材到门口,将两物放入空棺内,高喊“迎财”。同时孝妇们也哭喊“爹(妈)迎财呀!”

  3.入碱 所谓入殓先由阴阳生看好时辰,请来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乐。院内摆有旗、锣、伞、扇,一时锣声瘆人,由孝男抱尸头部,孝女抱尸脚部,忤作用五尺长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内。用红包(毛头纸包大草纸)掖紧四周,放随葬晶。再用新棉花盖在脸的四周,叫做“开脸”。再由忤作用银针蘸盆内清水,在脸上虚划一下,名曰“开光”。后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脸。当时孝子、女等都站在棺两旁看着。这时茶房宣布一切停当,请家属过目有无不妥之处,此时亦是向遗体告别。茶房喊:“还有哪位看看”如无人再看,由忤作放“子

  盖”,漆封口,后将大盖浮盖。众人举哀大哭,此时将佐钱纸摘下,放入纸人或纸牛肚内烧掉。

  入殓后就开始早晚在灵前供饭。天亮时烧鸡鸣纸,晚黑时烧黄昏纸各一次。在供饭时孝妇等均要哭一阵。在人死后将其所枕的枕头先拆开一小口放在棺材下边,待出殡时将其内之物倒出烧掉,枕皮扔去,这叫“倒枕

  头”。

  4.烧包 用白纸叠好剪成网状袋,其中装入金银纸锞子,口上插红纸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烧一次,一“七”烧一个,二“七”烧两个,以此类推,直到七“七”为止。

  5.接三 死后第二天晚上唪经(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时)后“送三”。念经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门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经,将各样纸活在空地烧掉。与此同时在大门外台后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属、亲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举是指死人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经的念到一个阶段,家人就大哭一场。接着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请各路鬼魂”,当念到死者名字,家人举衣。和尚大座扔小馒头,有的其中夹着铜钱。看热闹的小孩抢着捡。硬说是吃了不害怕,纯属迷信之谈。

  6.唪经 一般是棺灵在家中停放时间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并非天天念经,都是一“七”一个经。除去在家请的经外,还有至亲“送经”。念一棚经的价钱也不一样,一般说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钱(民国时用银元)。

  念经这个“节目”也很复杂。这一天庙里先派来送经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内摆几张桌子,挂红缎绣花围,桌子放佛像镜框、香炉、蜡扦、各种法器(乐器)。桌前附近挂红缎绣花“欢门”。棚内四壁挂十帧“水陆”,上画十殿阎君。在门外幡杆上挂一布幡。这都是庙里的“排铺”应做的工作。开始是和尚便装(普通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刚经(尼姑同),到下午“烧门子”时,排铺向和尚喊一声“师傅们搭衣”,他们穿上绣花道袍(俗称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7.烧门纸 将黄昏时,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盘,内放“疏”引路,后面是一些纸活,再后面是带孝的亲戚,最后是本宅人和孝子。这些人排成一列,行经规定的道路,然后到一空地,茶房将托盘交给孝子,点着了“疏”,烧纸活。这些仪式完毕后,和尚仍归本宅或暂回庙,晚上再来放焰口。

  8.放焰口 这个项目分两种,一是“接三”之后有一场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种形式更为复杂,包括如下三点:①传灯:先在灵台下到经台装两条连贯的铁丝,上安滑轮。灵前放一木仙鹤,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盘,可放三盏灯光。前后用白绳拉动,灯光是用黄白色绵纸叠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灯芯(或小蜡烛)。北京办白事也有此习俗,即是在将死人放在吉祥板时就开始“散灯花”,其意义不外是以此引路灯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异。灯花的数目和死人的岁数成正比,每个灯花在绳上行走约二三分钟,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灵前跪着,时间很长,有时得孝孙暂时代替。②渡桥。这是从灵前的绳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内用桌子搭一大经台,约四张桌子码起来拼凑成台,共四层,有四米来高。念经的和尚均着法衣。四层高处正中坐着“大座”,手拿手铃,头戴五佛冠,两边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钹、锣、磬、钟、木鱼、管、笙、笛等,而最下层坐穿黄衣红袈裟的“长老”。孝子还要跪听念经。这都是“北派”的举动,其意义是超度。这其中茶房起着很大作用,他指导着孝子在场内的各种活动。

  9.家祭 头道经后,正午家祭,孝子向灵前行三献礼。

  10.开吊 家祭后算是“礼成”,此时可以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门外有一组吹鼓手,一遇有客进门,他们就吹一阵,通知宅内。灵台上两边跪着孝子,台中铺着红毡拜垫。客人一上台行礼,台下细乐班开始吹奏(来客有较客气的先将红毡掀起再行礼),台下有家属专等谢客(单腿打扦),来客下台,旁边茶房打钟,细乐停止,由“知客”(招待员)献绢花一朵挂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11.散帖 帖为深灰色或土**的折卷,外页印“讣文”二字,内容文字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

  显考讳XXX(妣X母X氏)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距生于X年X月X日XX岁,不孝男侍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哀此。讣

  闻 谨择于X月X日

  禅经

  接三

  X月X日首七·经送库

  X月X日辰刻发引

  孤哀子泣血稽颡

  (父死称孤子、母死称

  哀子)

  族繁不及备载

  这就是送帖的整个内容,封建礼教的又一表现。

  12.题主 神主又称“灵书”,是写着死人姓名(有的带官衔)的木牌位。讲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带座、带木套。先是请书家名士写神主,名曰题主。题写时孝子去孝服、换吉服(青布袍子马褂),跪在桌下的红毡上,写完后叩头送客,然后送上席一桌。

  13.点主 仅是在写完的神主上点一笔红点,就要大费周折。点主所请的人要请有功名的文官,称为“点主官”。被请者到丧宅时前边鸣锣开道,着官便衣、坐八抬大轿,另有长随捧官服。到后在客厅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两旁有“陪主”。待点主官用新毛笔蘸朱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红点(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个血点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红,一司执笔。此后丧家须送敬仪或席面。

  出殓前后

  1.送路 整个程序进行到“设宴”、“送路”已接近出殡的前夕。设宴招待客人前面提过,不再赘述。送路,是在晚饭后,前导是旗锣伞扇和死者官衔板,继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导客人前行,后边是外姓亲属、本族直系亲属顺序,最后是孝子由两名茶房架着,手托纸制牌位,走到空旷地方焚烧,和尚吹打一通,完毕后孝子叩头谢客,客散。执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为止,这叫“坐棚”。

  2.伴宿 送路归来,凡是近亲友都可在丧家住宿。待到子时辞灵,亲属家人按顺序向灵位行礼,奏细乐,名曰“辞灵”。礼毕还要“扫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着是“嵌棺”,即将棺材嵌起一角,下垫一枚铜钱,举哀,棺上寿钉挂一串五彩绸线。

  3.捡罐 辞灵的后一项是捡罐。将预备好的寿罐内装五种杂粮,再由孝子等将死者生前爱吃的菜捡点入罐。筷子由茶房拿着,并放一苹果堵口。红布盖面再用红绒线缠绕成网络,放棺头上。这都由茶房操作,待发引时由“全人”将罐放在儿媳妇怀中抱着,坐轿或车送葬。

  4.发引 就是出殡。早饭后发引,所来客人吃一顿上席,饭后等着送殡。丧家重孝子都站着吃,表示寝食不安,哀伤已极。

  5.参灵 所请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乐队、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灵台前吹奏一遍,名为参灵,其后开始出殡。

  6.丧家发引准备 由“全人”准备点蜡压炕(用磁瓶放一苹果)。不到回灵时不得坐炕上。发给本族送殡人两个小馒头,揣入怀内,要准备扶孝妇的人,棺出堂,孝妇哭喊留财,其手不准碰门框。

  7.祭门 棺将出门,由茶房将大门关闭,贴白纸两条,此时由“祭门官”(需请有声望的武职官员)向着外边大门行礼。礼毕转头离去,不进内宅,茶房揭纸开门,事后丧家送祭门官一笔厚礼。

  祭门后,门外所排列的出殡仪仗队都要按行列顺序经过丧家门前出发,因此大殡中的这些队伍往往排满几条街道。

  8.纸活种类 出殡是另一套纸活,最前面是开路鬼、大头鬼。纸制的行列有:卧室全部“家具”,床帐被褥都是真的,还有陈设、古玩,其后是真服装的“男女仆人”、“丫环”、“小童”等,最少是8个,纸人前胸贴上名字,并将其耳、目、口、鼻扎个眼(以示能听看、言)。它们手中都捧着一样东西,如脸盆、梳头匣、水烟袋、痰盂、糕点、鱼肉蔬菜等。有的纸糊马车、汽车,四轮可活动,由人推行。

  9.上杠 发引前一天就在门前空地摆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时移到大杠。其时对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阵。孝子跪杠前,这时杠工的指挥打“响尺”,说一声“请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阵,同时放炮三响。茶房接过引魂幡给孝子杠着,另一手拿“哭丧棒”,开始出街上路。另有专人“撤纸钱”,最好的手艺是一撮纸钱向上一扔后,又高、又撒成满天星,一个个徐落。

  出殡

  1.仪仗队的阵容和排列顺序按大殡而言,它的顺序是:开路鬼,左右各一大头鬼,铭旌(约4米来高,形如亭子,中挂红绸子,其上钉死者官衔),其后是一对大锣,一班吹鼓手(均着号衣),几对官衔牌,一堂红彩谱,一顶返魂轿(绿呢黑顶),再就是几个“大座”,包括灯亭、炉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内放遗像及神主),每个大座前有一堂与亭绣片相同颜色的八顶绣花大伞,八挂香谱。然后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着,两班人倒,每人发新毛巾一条,打执事的孩子带刘海箍,发新鞋一双。 接着是花圈、挽联、匾额、送殡的亲友、客人、纸活、带孝的亲、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

  2.棺杠 棺杠的情况不一样,视其家势、地位、经济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数。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阔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两班就是108人),都有双叫响(头儿)打响尺,指挥换肩、停止、前进、换班等动作。此人在行进当中还有一套“行话”以示众人。杠夫穿绿驾衣,黑红平毡帽上插一鸡翎,米黄套裤。

  大杠前是一顶大红绣花伞,半副鸾驾(包括木制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杠后又是半副鸾驾。最后是丧家内眷所乘的白轿、马车。

  整个队伍行进较慢,有时大座还要“路落”,某一大座压住阵角,待前边执事走远,抬起大座在这段一两丈远的路上跑步前进,头儿口喊“落……”,跑起来讲究步子齐,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壮观。

  3.茶桌 在出殡经过的路线当中,由总管派人与商号联系,在其门口设茶桌,为队伍供应茶水。另有茶房给孝子、内眷等送茶水。

  4.路祭 这是由亲友送的一个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将遗像供桌上,并摆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内跪陪行礼,众送殡者顺序拜礼。后回到队伍继续前进,再有“祭棚”同上。

  5.留灵谢客 送殡客人可以在留灵谢客之际离去。全程中可停几次。

  回灵以后

  1.大回灵 殡到留灵谢客,几乎是全部过程已到尾声。

  到了坟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后,还有回灵。铭旌、纸活、雪柳等随大杠下地后,其余执事都要回到丧家门前才能散去。神主、遗像由死者的小儿子或孙子请下来,托着安放在住宅内。

  2.迈火 大门内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着冰糖,凡回来的人进门必须迈过火盆,“全人”发给一块糖果。

  3.安灵 丧家在棺木出堂后,在原住室备好白围桌以供神主、挂遗像、点烛上香,奏细乐,孝子们叩头行礼安灵。

  4.圆坟 葬后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领家中主要成员带香蜡纸锞到坟地圆坟,祭奠。请一位穿红衣的小姑娘绕坟走三圈,名曰“开财门”。回来后孝子们脱孝服,每人取一个红糖馅的热馒头,名曰“冷手抓热馒

  头”。

  至此,全部白事程序就算终结。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朋友中有三个同乡,一个姓杨,本城高枧1乡下地主的独生子。一个姓韩,我的旧上司的儿子(就是辰州府总爷巷第一支队司令部留守处那个派我每天钓蛤蟆下酒的老军官的儿子)。一个姓印,眼睛有点近视。他的父亲曾作过军部参谋长,因此在学校他俨然是个自由人。前两个人都很用心读书,姓印的可算得是个球迷。任何人邀他踢球,他必高兴奉陪,球离他不管多远,他总得赶去踢那么一脚。每到星期天,军营中有人往沿河下游四里的教练营大操场同学兵玩球时,这个人也必参加热闹。大操场里极多牛粪,有一次同人争球,见牛粪也拚命一脚踢去,弄得另一个人全身一塌胡涂。这朋友眼睛不能辨别面前的皮球同牛粪,心地可雪亮透明。体力身材皆不如人,倒有个很好的脑子。玩虽玩得厉害,应月考时各种功课皆有极好成绩。性情诙谐而快乐,并且富于应变之才,因此全校一切正当活动少不了他,大家亲昵的称呼他为“印瞎子”,承认他的聪明,同时也断定他会短命。

每到有人说他寿命不永时,他便指定自己的鼻子:“大爷,别损我。我有这条鼻子,活到八十八,也无灾无难!”

有一次,几个人在一株大树下言志,讨论到各人将来的事业。姓杨的想办团防,因为作了团总就可以不受人敲诈,倒真是个地主的好打算。姓韩的想作副官长,原因是他爸爸也作过副官长,所谓承先人之业是也。还有想管“常平仓”的,想作县公署第一科长的,想作苗守备官下苗乡去称王作霸的,以及想作徐良、黄天霸,身穿夜行衣,反手接飞镖,以便打富济贫的。

有人询问那个近视眼,想知道他将来准备作什么。

他伸手出去对那个发问人打了个响榧子2,“不要小看我印瞎子,我不像你们那么无出息。我要做个伟人!说大话不算数,你们等着瞧吧。看相的王半仙夸奖我这条鼻子是一条龙,赵匡胤3黄袍加身,不儿戏!”他说了他的抱负后,转脸向我,用手指着他自己那条鼻子,有点众人不识好汉英雄的神气,“大爷,你瞧,你说老实话,像我这样一条鼻子,送过当铺去,不是也可以当个一千八百吗?”

我忙笑着说:“值得值得!”但因为想起另外一件事,不由得大笑起来了。

另一时他同我过渡,预备往野猪坡大岭上去看乡下人新捕获的大豹子,手中无钱,不能给撑渡船的钱。船快拢岸时他就那么说:“划船的,伍子胥4落难的故事,你明白不明白?”

撑渡船的就说:“我明白!”

“你明白很好。你认准我这条鼻子,将来有你的好处。”

那弄船的好像知道是什么事了,却也指着自己鼻子说:“少爷,不带钱不要紧,你也认清我这鼻子!”

“我认得,我认得,不会忘记。这是朱砂鼻子,按相书说主酒食,你一天能喝多少?我下次同你来喝个大醉吧。”

弄船的大约也很得意自己那条鼻子,听人提到它便很妩媚的微笑了。那鼻子,简直透红得像条刚从饭锅里捞出的香肠!

第1选狗从外型入手、骨架要长得好、结构要协调、身形紧凑、过长过高都不好、各方面协调就好、脚细的狗勤快、同时速度快、比较灵敏、腰细弓背如虾(奔跑速度快)、腰部硬朗的狗、力量大、前胸看起来胸腔骨凸(气门大,好长途奔袭)协调就好、不用太宽、毛:要枯,像枯草一样的,油光发亮的不好,赶狗油毛就懒.主要是脊梁上的毛要粗,长成鹰勾毛和麂毛的好.毛要硬、又硬又杂乱的最好、越是硬越是乱的狗、性格越是好、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基本要求。

第2个就是最重的鼻子、 瓦盖鼻――快;竹筒鼻――稳;漏斗鼻――准、稳; 软鼻――敏感; 薄翼――起骚快; 粗砂――分辨率高; 深孔――冷骚好。鼻型要求要大,方正,平整,起角狗鼻孔要深;螺肉要薄;鼻孔要透光;一般情况下,白狗的鼻子容易透光,其次到黄狗,再到黑狗;鼻子周围的毛长得越少越好、触摸狗鼻的情况下,鼻子像不新鲜的坏杨梅那样:湿湿的,泛起肉渣,用手擦一下鼻子,鼻子马上出现又大又粗的鼻砂 没有十全十美的狗鼻,但狗鼻只要同时具备:

1软鼻;

2粗砂;

3鼻孔深、透;

这3种条件就及格了。‘’比较好用的鼻型。

瓦鼻型:两边鼻翼翘高微向前倾,形似一片瓦片盖在鼻子上那样、这样的鼻子找热骚快、

茶话(一)

  茶是水写的文化,不仅能洗胃,更能洗心。无论大隐于市,还是小隐于野,他们都要喝茶。赵州和尚教人佛法,皆曰吃茶去。茶不入禅,皆为俗事。禅不入心,皆为文字。拈花微笑,喝茶悟道。酒越喝越糊涂,茶越喝越清醒。品至清至洁的茶,悟至灵至静的心。

  茶前应敬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喝茶当学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开门七件事,雅俗共尝,品味人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现在只剩下掺茶倒水。所谓茶艺,本末倒置花拳绣腿,能泡出壶好茶吗?曾进茶坊,因惜茶贵,而将茶喝白。过后肚里翻江倒海,回家呕吐。之后再不上茶楼,一惧茶价,二怕茶劣。不以真心待茶,永远不入茶道。

  男人喝普洱保健,女人普洱瘦身。老人喝普洱益寿,小孩喝普洱开胃。听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说,普洱茶好就好在保持了原生态,而原生态是不能用科学去定义的。科学的精神,并非唯我独尊,而是不断超越。

  茶话(二)

  二十多年前,父亲爱去茶铺喝早茶,喝完茶回家天还没有亮。我们爱下午去喝茶,虽然同在一个茶铺,但始终不见面。有一天,记不清是什么原因,天未亮我们就去喝茶。看见父亲独自坐在椅上,似醒非醒的正在喝茶。我非常后悔,忘记了父亲会来在这里喝早茶,只好硬着头皮上前问早。那时孩子对大人,还是很敬畏。

  十多年前,扩路拆了那家田园茶铺。老茶客四分五散,父亲从此再也没有出去喝过早茶,我们的纯真年代也一去不返。之后,找到一家风景如画的河边茶铺,一至喝到现在。其间,陆陆继继增加了一些女茶客(我们的妻子)和一些小茶客(我们的孩子)。见证我们成长的地方,除去家就是茶铺。心灵从小到大在茶水中浸泡得平和,精神在长年累月的久坐中松懈。长久守着清淡生活,也会尝出其中真味。

  几年前戒掉烟酒,更离不开茶。过后,渐渐放下爱茶之心,喝茶如水。记得有家茶楼名字取得真好,叫圆缘园。品茶,真正品的是自己和人生。茶之至道,解渴而已。茶之真味,是对别人真有所关心。或者无为,或者有为也不是为自己。

  最近,我有个同学是云南女婿,象传教士一样传播普洱茶。喝过的人都说好,还教亲人朋友喝。普洱对身心的洗涤,几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值得一尝。世道人心必要归正,或许普洱可作一道具,希望如此。

  茶话(三)

  喝茶时,反复聆听描述主佛普度众生的音乐,无限慈悲感人至深。心内无数听众,五体投地洗耳恭听。音乐从无中来向无中去,贯穿自己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一首乐曲,包涵整个宇宙的信息。一听不会忘记,再听心内振奋,三听无限感激,反复听会融进去。恭听佛的心曲,人要如何珍惜!

  没有什么比茶更能溶于水,没有什么比水更近于道。茶的灵魂入水,水的灵魂入心,心的灵魂入道。做好人行善事,与道没有间隔。反之则如,茶苦水涩,茶艺无存。茶人渴望回归自然,永远追求纯真。茶人复舒茶叶的灵魂,茶叶唤醒茶人的心灵。一花一草一茶,皆可明心见性。如果人与茶没有感应,所谓茶道只是笑话。茶道即人道,人若不立,茶不足道。

  吃茶去,本是句日常用语,从赵州和尚嘴里说出来,就成为著名话题。同样是茶,因人而异。万物为人而生,人只可善用,而不可亵渎上天的礼物。茶是水中至善,为什么不去喝,不去品,不去悟呢?

  茶话(四)

  水为茶母,壶为茶父。壶刚水柔,茶性毕露。喝别人泡的茶,总不如自己泡的亲切,有如养子亲子之别。古时贵为至尊,也会亲自泡茶。茶道森严,好象为人父母力求尽善尽美。没有深切的呵护,何来四溢的灵气?

  独自在家饮茶,感悟在心,妙不可言。去朋友处对饮,相互坦然,话题绵绵。三人饮茶如三江汇合,浊水瞬间激变为清流,令知情者骇然。男女老少聚饮,古今中外一席话,三教九流一壶茶。茶艺是为了泡壶好茶,茶道是为了做个好人。不去喝永远尝不到好茶,不去做永远成不了好人。天天喝茶可以改善自己的肠胃,日行一善可以改变自己的世界。如果喝茶无感,无异于喝水。

  品陈年普洱,象杯鹿血,茶烟似画,下喉如丝绸。人善待茶,茶也会善报人,更何况人善待人呢?先要救己,才能救人。救世必先救心,用水洗身,用茶清心。从古到今饮普洱的习惯,喝得唏哩呼噜,悟到惊天动地。

  茶话(五)

  心神不宁,茶道无存。静中惊天地,定里换乾坤。茶本世间俗物,茶美而心愈静。因茶而忘俗,因心而忘茶,因道而忘心。镜能照面,茶能照心。茶能承载人赋与的精神,人能领悟茶本身的内涵。品茶,是人与自然造化的良性互动。

  佳茗似佳人,如何动其心?最硬的钻石和最软的甜言,瞬间能打动女人的心。茶心飘渺,趁热而来,随烟而去。以捕茶之心捕自心,尽得茶道奥妙。心观世间,如梦如幻如露如电,何况一杯茶呢?一杯茶掺来倒去,还是一杯茶。放下千思万虑,才是茶道功夫。学茶道的目地,不在茶而在道。上渡船的目地,不在渡船而在彼岸。

  普洱醒酒第一,消食立竿见影。如今吃进肚里的东西存在严重隐患,如果有缘得喝普洱可解。中秋家宴后,泡壶又红又浓又纯的普洱,欣赏又明又圆又大的月亮。

  茶话(六)

  一杯茶已经深不可测,一个人更是难以捉摸。一个人喝一杯茶,一定会有所得。茶杯轻握在手,茶水入肚完全能消受,真实的拥有。生命太浓如酒,难以控制。生命太淡如水,了无生趣。不浓不淡,品茗论道学神仙。

  酒连喝数杯会醉得一塌糊涂,茶连饮数杯如醍醐灌顶。肠胃会影响思维,欲静思虑先净肠胃。茶道并非越精致越好,也许粗茶淡饭境界更高。如果不能直指人心,茶道只是世间小道,不过娱人悦己而已。三教九流推崇茶道,绝非仅限于此。人若专心于茶,茶也不会负人。

  天下没有两块滋味完全相同的普洱,世上没有两颗一模一样的人心。瞬息万变的心去品千变万化的普洱茶,妙不可言啊!三杯普洱下肚,没有不说好的。净化肠胃的有普洱茶,净化心灵的有什么呢?

  茶话(七)

  所谓茶道,借茶言道。道生天地,天地生茶,茶中有道。水对于生命已经是恩赠,茶更是奢侈。我们只是无休止的向自然索取,而又回报给了上天什么呢?得喝好茶是福气,证明心还有感觉。惜缘吧,不仅仅是茶。

  眼里无茶,心中有道。高僧连佛经也能放下,何况是茶。凡艺无止境,凡道不可测。<<茶经>>上说茶也有弊病,再好的东西也要理智对待。先有牛饮,后有细品。知人知茶,恰到好处而止。茶本清淡,心本清静,用人性泡出茶性。茶道,一分在茶,九分在人。天生万物以养人,人若因喝茶而感恩上天,茶之功德圆满。人类绝不会因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而成为万物之灵。茶喝到嘴里是恩赠,喝到心里是感恩。

  各地都有好茶,只是好茶难求。茶水天天在体内循环,茶不可不察啊!茶应该是物美价廉的日用品,而不是大海捞针的奢侈品,毕竟民以食为天。快餐是垃圾食品,花功夫慢饮茶,也是一种回归传统吧。

  茶话(八)

  茶是水的艺术,遵循传统,应为茶之正道。以茶入禅,应为茶之至道。茶之缘深且广,入世出世只在张口闭口之间。所谓茶话,喝茶聊天,十分自然。酒会过后一片空白,茶会过后犹在品味。惜茶惜人惜缘,也许此次相聚过后,可能永远不会再见。

  有的茶喝到嘴里,有的茶喝到肚里,有的茶喝到骨子里。清中思静寂,香中思变化。品茶,对嘴而言难,对心而言易。其实哪里是在静心品茶,分明是在反观自身。人生百年好象茶烟起灭,有人留下一缕清香,有人随风飘散。清幽如茶,转眼即逝,何况繁似华花。心叹世间无常,小住几日,唯有离去。

  离茶而无道,非茶道也。心困于壶壶杯杯茶茶水水,永远不会破茶而得道。茶使心静如水,守住死寂不异于疲于奔命。难啊难啊,雾中不见物,迷中不见道。手里端杯茶,就能破迷吗?

  茶话(九)

  茶水壶,三位一体。放茶如放盐,斟酌再三。水温如观火,一瞬即逝。老壶如老校,倍增茶香。和谐如茶,执行如水,地方如壶。如果官员是好壶,白水也可泡出茶香,真能无为而治。如果劣迹斑斑,只会糟蹋好茶,浪费好水。

  平时喝得神清气爽,水舞足蹈的茶,一次聚饮时,只有苦涩的水味。泡茶的人坐立不安,出茶的人焦眉愁眼,品茶的人沉默寡言。换了无数种茶,也都无一丝茶香。眼看天黑,主人不得不请出百年老壶。结果,依然颜面扫尽。没等吃饭人散去大半,吃完饭又去一位非常严谨的朋友家尝茶。存茶的书房发出淡淡的茶香,茶具都非常精美,平时他是看着秒表泡茶。这次,同样一败涂地。难道,竟然真是水出了问题?几天前,我们还在自夸,家乡山清水秀,自来水也可泡茶。进入冬天枯水季,浅浅的流水仅供利益集团饮用,老百姓只能喝污染严重的地下水。水能鉴茶,茶能验水。最根本的水都污染了,还空谈什么提高生活质量呢?再也不敢说,家乡不象别的城市那样尘沙飞扬了。

  普洱熟茶,色重于味,七八分老茶的形,二三分老茶的魂。普洱生茶,味重于色,野性十足,天生丽质。加以岁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陈年普洱,已经造化出一个世界,喝进肚里留在心中。茶香象烟花绽放,瞬间感动,终身难忘。

  茶话(十)

  身心柔静,品茶从入口到下腹的千般滋味,已然忘我。对茶的色香味,重视而不注重。道在人心,一不在口腹。身动而后心动,润物细无声。茶集美善一身,一肚衷肠诉于有缘人。没有为她生命的绽放与逝去,而感动流泪,就没有明白茶的内涵之于人的意义。

  白瓷好象掐住茶的脖子,只看见茶的一张脸。青瓷观茶,从头到脚一览无遗,亭亭玉立。白瓷大行,青瓷绝迹,优雅无存。玻璃杯泡茶,更是彻底庸俗。机器代替身体,电脑代替人脑,最后只剩下欲望的眼睛。茶一点一点的浇灌我们枯萎的生命,她是神农的灵草,观音菩萨的圣水。日本茶道起点不高,一直在滑翔。而我们从山峰跌到山谷,摔得粉身碎骨。两者的过去和现在,都无法相比。复兴民族回归传统,非一人之力,只是昼思夜想而已。

  上帝曾画彩虹之约,普洱是上天告诉人们,传统就是好的信物。她朴实无华越陈越香,一旦溶入水中就会释放出惊人的魅力。金壁辉煌的的过去早已轰然倒塌,谁在创建更加绚丽的未来呢?历史丰碑铭刻的只会是他们,而绝不会是他们。结局未到,善恶已明。

茶话(十一)

  美难求易失,聚集精气神泡出茶的色香味,一气呵成。茶道,一个动作不多,一个动作不少。茶美,源于细微的积累。泡好茶修好心,人若成仙茶亦灵。茶如此利我们,我们如何利茶?敬天爱地,天人合一。

  一天喝下无数杯茶,指尖闻到茶香,感觉好象醉了。记不清从哪年起,心就不再休息。一次一次超越自己,极限只是下一次突破的起点。生活好象一成不变,心在经历千锤百炼。身体的细胞,好象变成一颗颗灼热的沙粒。知道乾坤倒运,看着中华被人戏,如何让自己保持平衡?泡壶茶喝,身心受益,转忧为喜。化茶有形于无形,炼成济世救心良药。

  一次右手不便,左手泡茶,喝起没有平时爽滑。用心泡茶,千变万化。茶美绝不仅仅因为水温,茶人注入了自己的精神。好茶当然有灵性,更重要的是经过万物之灵的手塑造出灵魂。越是赞美造物主的伟大,越是深知人类的神奇。

  茶话(十二)

  茶不浓不淡最好,浓到不苦淡到不簿也行。同样的茶,十个人会泡出十种味。虽然只是些微差别,但那正是不同风格。茶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然的最大特点是变化。茶之奇妙,在于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捕捉茶最佳变化的过程中,心在不知不觉的恢复本能,这就是茶道的奥秘。凡有利于心,皆可谓之道。喝自然的茶,明自己的心。

  心静身安,围坐在小桌前煮茶喝。茶忍受煎熬升华成汤,最彻底的奉献成就最高的价值。茶不煮如钢不炼,怎能与醍醐甘露抗衡呢?古法之妙,用过方知。你一句赞语,我一份感激,都是茶的至高荣誉。深感天地之造化,茶之美妙,渐渐入道。如果喝茶无感无思无悟,那么就是在喝水。敬万物如生命,才不愧为万物之灵。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智慧越大越彻知万物。反复琢磨,印证一二句茶经。不明昔时茶,不知今日人,茶道难续。茶贵人贱,离道甚远。

  杯中的茶水,是茶人的一份心意。茶美境美不如人美,人美在形更在心。借茶传心以花示意,自然已具万美,只需善用而已。茶洗去尘污,使心思纯朴。茶道不厌其烦,以坚茶人之心,过后知大道至简。喝茶只是喝茶,真功夫在茶外,在心内。

  茶话(十三)

  生日家宴,煮普洱当热饮,冬天吃得脚心发热。过后,吃蛋糕配红茶,异常香甜。茶入家宴,其乐融融。茶为国饮,天下太平。茶至俭至善,平和而具深蕴,最使人潜移默化。茶水入肚,茶性入心,久饮肌骨轻通仙灵。茶圣陆羽,虽无孔子之大,也如孔子之精。茶人欲复茶道,喝茶不济煮茶去。

  茶泡出来是水,煮出来是汤。茶与食相通,泡茶与煮茶就象泡面与煮面,完全是两个概念。煮茶喝过后再喝泡茶,寡然无味犹如吃夹生饭。精美的紫砂壶,腰斩了正宗的煮茶道。我们可以给宠物洗澡穿衣,为什么就不能为自已花点功夫煮煮茶喝呢?真正的品味生活,也许并不取决于金钱,而在情趣。如果生命没有乐趣,那么造物主就不是慈悲而是残忍。茶不是使欲望满足的快乐,而是发自内心的愉悦。

  盖碗花茶端在手,如与小家碧玉相厮守,别无所求。铁观音好象大家闺秀,点点滴滴,尽露风流。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茶香可求,心清不可求。香不香在茶,清不清在心。把追求茶香的功夫,花在向内清心上,已在茶道中。

  茶话(十四)

  茶有滋味,有香味,有韵味。彻底释放茶的底蕴,唯有煮茶。何时兴煮茶,何时茶道兴。泡茶如山坡,煮茶如山峰。茶之至高感人至深,仿佛品出几世轮回。无不盛赞茶煮出来的韵味,好象醍醐甘露,心被彻底征服。好茶加上好法,才能留住人和心。

  煮陈年藏茶,清亮如泉,甘甜似糖,感受到雪域高原的纯净圣洁。之前泡过更好的藏茶喝,因为没有泡出底蕴而被忽略。真爱茶就煮茶吧,其实喝茶是跟茶诀别啊!看着桌上的插花,虽然美丽也很残忍。失去身体的花容不忍多看,心静感应万物都是生命。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越谦卑,才越伟大。只有我们摆正位置,才能真正成为万物之灵。

  茶可试水,试人,试心。听说三千年的老茶树,喝一口就会起一身鸡皮疙瘩。确实太珍稀,不该再用来满足口腹之欲。三千年茶树值得敬畏,五千年历史更应该尊重。没有两棵相同的茶树,没有两片相同们茶叶。用心品茶,领悟自然造化之道。

  茶话(十五)

  听人介绍,去佛家茶艺馆喝茶。选址险绝,摆设怪异,茶水苦涩。慕名而去,落荒而逃。真空不是无,清静不是冷。茶水壶人景物,样样俱佳组成坤卦。陆羽说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站在茶厂堆积如山的茶前,寒气袭人手脚皆冷。

  普洱可洗心,藏茶可传神。茶与人合一多么舒畅,人与道合一何其逍遥。品遍天下名茶而不化,困于口腹不得解脱,不如一气贯通。茶商淡泊而精明,善待茶与人,广传茶之盛德。敬茶敬人敬心,茶是心灵的宗教。茶友之缘,清淡而悠远。该谈古论今归于身心,一席话了几世愿。过去越来越明了,未来越来越清晰。茶之味要用火煮,茶之蕴要用心悟。好茶不如好法,至法在心可以无茶。

  第一碗茶敬佛,其余施于众人,最后一碗归己。茶一接到手,犹如揭开新娘盖头。如果女人象茶,男人快活似神仙。夫妻恩爱,爱可一时,恩可一世。相互牵手,彼此交心,情只为你浓。浓极而苦,再美也不能失去理智。幸福必须经历无数诱惑,仿佛茶之清气绝不可污。

  茶话(十六)

  西藏寺庙的老茶,不仅陈化还纯化,甚至神化。环境能改变人,不能改变茶吗?花儿不经佛手,又怎么会传道呢?看得见的拈花微笑,看不见的佛恩浩荡。人不悟道,只会倒茶不会茶道。茶喝白了也就无味,道说白了也就无趣。不喝茶而知茶意,不闻道而悟其心,天地都会笑。

  心静如水,哪还在乎喝不喝茶。身在红尘,茶的确是最佳道具。什么是茶之本意,上天为什么会造化出茶呢?花为悦目,茶为清心。茶艺不离鲜花,集美善于一身。斗室虽小,聚天地之精英,赏之不完品之不尽。心越细微,天地越广阔。天女散花,天神施茶,心被感化。任何能使心与神相通的,都是圣物。心开神在,一朵花一杯茶,可能成为千古佳话。穿过花的眼,透过茶的心,悟到人的真。

  放不下茶的心,打不开茶道的门。放下到不能再放下即为得,简化到不能再简化就是道。重复表面相同的饮茶,感悟每次不一样的变化。用完整的心,去品茶的整个过程。袅袅茶烟遮挡不住天人奥秘,功夫深自然成。

  茶话(十七)

  鸡为荤汤,茶为素汤。鸡汤补身,茶汤补心。营养过剩,道德无存。可少吃鸡,宜多喝茶。心已象火焰山,哪来那么多齐天大圣能借来芭蕉扇。不如学愚公,一杯一杯喝茶,或许最终能把心火熄灭。茶叶只是茶叶,包含无穷无尽内涵的恰恰是深究茶的心。

  心是一念,与茶合一至为善。若再放下茶,心空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由心生,喝茶可以暂时放下红尘,使心得以休整。谁也不愿先放松手里拔河的绳,心就一直紧绷。抓紧绳最终会得到什么呢?松开绳最终会失去什么呢?得失都只是一根绳。再笨的人都不会把自己的手脚绑起来,再聪明的人有时也会作茧自缚。眼里的广阔不是因为天上的几朵云,心中的空灵不是因为水中的几片茶。分辨色香味的是眼鼻舌,没有分别的是心,喝茶如喝水。

  室外架炉煮茶,天地也不大,茶壶也不小。心中天地如壶,眼里壶象天地。大也可小,小也可大,随意变化。一茶一水一壶,一人一景一物,都是同一来源。茶香水甜壶古,人灵景幽物雅。环环相连,一尘不染,可心洗心。明造化之理,享真正自由。茶中不变的,那就是道了。

  茶话(十八)

  心象水明澈,思如茶精微。春暖花开茶香更浓,趁热连饮数碗。身与水溶,心与道合,沉浸茶境。生命如泉涌动,身体不由舒展,嘴里不禁呼笑。久思理也会迷,长饮茶也会醉。天下没有最好的茶,只有最爱喝的茶。

  据说以前有人喝茶喝得倾家荡产,虽然极端,却也唯美。茶的精华溶留于水中,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人不利人,哪来价值?理解别人,错在自己;原谅别人,解脱自己;帮助别人,成全自己;照亮别人,修正自己。别人如镜,照明我心。人与人之间没有一个美好关系,一切理想都是空谈。女儿主动叫我煮茶喝,先敬母亲一碗,露出难得一见的轻松笑脸。吃过团年饭,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喝茶,亲情比茶浓。

  好茶如好言,朴实无华,韵味悠远。健康的饮食和健全的文化,为人所必需。常见曝光饮食之毒,难闻披露文化之害。枪杆子使人弯腰,笔杆子使人匍伏。正用为大善,邪用为大恶。茶入肚可以解毒,入心使人清醒。茶之礼先人后己,茶之义清浊自知。酒象纠纠武夫,茶如谦谦君子。

  茶话(十九)

  茶艺茶道都是由心而发,只是艺有形而道无形。茶艺可以安身,茶道可以安心。与其繁琐不如简练,与其勉强不如自然,与其浓妆不如素面。没有形神合一,千万不要上台表演。茶水的流动可以表演,心灵的变化怎样体现。茶道在人,人道在心,心道在己。

  春茶美如春花,最美丽也最易失。藏着记忆走过四季,待到明春再品春茶。在大河边喝茶,河水枯干见底,河底如人脚底。一只白鹭呆呆的站在淤泥里,它们的到来曾经以为重归自然,现在看来只是回光返照。河水泛滥还可以逃离,没有河水了,逃都逃不掉了。喝水都没有了,更别说喝茶。无穷的欲望,使我们失去了有限的资源。欲望的尽头不是幸福,而是毁灭。珍惜茶,更应珍惜水。不要注重末节,更不要忽视根本。

  私心深入骨髓,事事皆与愿违。天道为公,大地无私,自私自利只能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日本茶道的和敬非常好,清寂里面有问题,并没有得到真传。掺茶倒水脱离不开生活环境,参惮悟道也脱离不开自身根基。道象水一样无穷尽,人象杯一样有极限。悟到道的无限,其实只是达到自身的极限而已。茶的精神是彻底奉献,饮茶也要与人分享。所谓修养,就是为别人着想。

  茶话(二十)

  花美在自然的色,茶美在自然的味。欣赏自然,如同赞美母亲,一体相连。夜晚,万家灯火,人们都在屋里看电视。我坐在朋友家的露台上,喝茶聊天,仰望月亮的笑脸,星星的璀璨。一阵阵清风送来凉爽,也使乌云卷走了天上的美景。在城市,自然的名字叫奢侈。

  炎炎夏日,一壶凉茶好象装入体内的空调。天越来越热,地越来越干,人越来越急,一杯茶能解决什么问题?凉茶一杯接一杯的豪饮,人越来越清醒。人为的灾难,只有自然的恩赐才能挽救。江河比钱财更加宝贵,茶叶比时装更有品味。人心千变万化,茶心始终如一。喝着至真的茶,扪心自问,自己假不假?茶是大自然最朴素的艺术品,只要还有一点真心,人都会有感应。茶是试真心的圣水,多多的喝吧!

  身体象碳,精神象灰,茶不能使人起死回生。一杯茶似一口井,水源在心。张开嘴茶水才会流进体内,打开心茶性才能渗入灵魂。生命完全开放与自然彻底交流,茶把好的洗净,坏的冲走。小小的一杯茶,能够运行大大的一个良性循环。不要小看了茶,更不要小看了自己。

白事中顶火盆是什么意思

 旧社会办白事(丧事)充满了封建迷信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