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配方及制作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三伏贴的配方根据病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配方: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2、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配方: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三伏贴发挥的冬病夏治的功效是中医学防治疾病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方法。在夏季最炎热的时间段贴上三伏贴能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让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不断地加强,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机体抵抗外界疾病的能力。三伏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点:
1、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这个时候贴三伏贴能帮助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让伴随长久的疾病得到改善,还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2、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人来说,气温低的冬季疾病容易复发,而夏季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时机。三伏天外贴服药主要用于治疗喘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文 | 段俊红
图 | 来源于网络
三伏天贴三伏贴,冬病夏治养阳气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在三伏天,天气炎热,宜伏不宜动。 每年的三伏天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贴 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融中药、经络、针灸为一体,通过把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
什么时间贴敷效果最好呢?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 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 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
因此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 当然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疗效的。
今年“三伏贴”贴敷时间:
初伏:20210711 - 20210720
中伏:20210721 - 20210809
末伏:20210810 - 20210819
为什么要在三伏天贴三伏贴?
疾病因时而生,治疗也应顺时就势,择时而治。冬病夏治理论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由此衍生的冬病夏治,在夏天治疗冬病,使得冬病在冬季减轻或消失。
这种治疗与“天人相应”的思想理论密切相关。因此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选择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贴敷,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 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及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发作的症状。
贴敷后要注意哪些问题?
1、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 忌烟、酒、生冷、甜食,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食物。
2、敷药后并不是贴敷时间越长越好, 以周围皮肤发红为度,局部有痒感、烧灼感或疼痛感即可取下药饼。
3、如果贴敷局部起泡,也不要慌张,我们进行局部清洁消毒,外敷无菌敷料。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内液体,再外涂紫草膏,切记不可用手乱抓,以免造成局部皮肤感染,或到医院就医处理。
最后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由医生诊治后给予正规的“三伏贴”治疗。 希望在炎热的三伏天,通过三伏贴治疗,能够养好你的阳气,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很多人都知道“冬病夏治”,所以三伏天来临,三伏灸、三伏贴就特别火。这不,三伏天还没到,就有很多伙伴提了不少相关的疑问了。比如:“三伏灸是三伏贴吗?”、“三伏贴真的有效吗?”、“三伏贴和三伏灸哪个效果好呢?”
一、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时进行中药贴敷治病的方法。做法是,在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或治疗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有刺激性的药物,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以达到治病的效果。
二、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灸,就是在三伏天进行艾灸养生治病的方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冬病夏治伏天保健疗法。
三、三伏贴、三伏灸大比拼
1、治疗原理比拼
三伏贴没有用到火,原料多样三伏贴的治疗原理是在三伏天,用于冬病夏治的贴敷疗法,由于没有用到火,它又称“冷灸”。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三伏贴”迅速爆发,引来各路人物收割,除了中医院,各种路边店、购物网也在销售“三伏贴”。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三伏贴所用原料不同,有的三伏贴是沿用《张氏医通》里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方,还可配伍加减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其中白芥子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甚至引起水泡。细辛,含可致肾衰竭的马兜铃酸,也含较多的肝毒性黄樟醚。有的三伏贴则是艾叶帖,用料为艾叶加发热层,仅仅发热而无燃烧的艾叶,疗效很难得到保障。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经发布一个通知,要求加强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要求开展三伏贴服务的机构应为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同时,规定三伏贴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拟定,并明确其禁忌症及相关注意事项。执法机构还特别提醒:药店、美容院、推拿中心等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三伏灸用到火,艾叶为原料三伏灸的治疗原理是在三伏天,用于冬病夏治的艾灸疗法。灸法是通过艾燃烧的温和热力刺激体表腧穴,借助经络传导,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运行(调气)的作用。当然,艾灸能起到作用的前提是必须用艾来灸,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东西所能比拟。艾草性温为地之阳,有温经散寒作用;艾味芳香,有开毛窍及透肌肤作用。纯正艾绒灼烧的热量是比较足的,艾叶以火灸之,其“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透诸经而除百病”的药性(出自《本草纲目》,李时珍),才能最大限度的透发出来作用机体,从而调整人体阴阳,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2、起源比拼
三伏贴的起源于清代,流行于最近10年在中医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从民国往前数的全部)几乎没有关于三伏贴的记录。一个常见的说法是,三伏贴起源于清代《张氏医通》,原文提到:“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从时间、药物、穴位来看,此法与今天很多三伏贴基本相同,方法是涂,与贴也差不多。三伏贴在古代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三伏涂”的原型,没有广泛流行,没有疗效验证,很多人把三伏贴等同于三伏灸并说三伏贴历史悠久,是错误的。检索中国知网可见,三伏贴论文2003年、2004年、2006年各1篇,2005年2篇,2007年4篇,之后逐渐多起来,至2016年达到顶峰,76篇。也就是说,三伏贴的真正历史只有十年左右。三伏灸历史悠久,流行于古代《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所宜。”艾灸疗法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调养和治病的过程中,更是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做到最大限度调动人体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三伏天是全年中最热、阳气最盛的时段,这时候,人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在此时借助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的力量做艾灸,不管是冬病夏治、还是固本扶阳等都会比平时疗效更好。在中国的古代,三伏灸的主流是三伏温灸和疤痕灸,尤其是立秋的前半个月更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上至达官贵族、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会用艾灸来做保健。
3、疗程长短比拼
三伏贴一个疗程长达3年以前,很多三伏贴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共贴敷3次。如今,在三伏期间的任何时间都可进行贴敷,但每次应间隔7~10天。再加上夏季高温帖三伏贴可能造成皮肤炎症,很多三伏贴仅仅只是帖4个小时甚至更短。并将贴敷疗法长达3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更要延长疗程。三伏灸没有疗程三伏灸没有疗程的说法,有的病艾灸几次就有很大的好转,有的病灸一段时间就痊愈,但是有的病,却要灸上整个三伏天、甚至过了三伏还要坚持艾灸才能好。
四、三伏灸、三伏贴到底哪个更好?
三伏灸和三伏贴哪个更好?作为一位中医爱好者,相比于“三伏贴”这种近几年突然热起来的新民俗,本人当然是更认可历史悠久、疗效得到考证的三伏灸。不过,如果你是一个图省事,图简单的人,也可以采用三伏贴哦,但是记得一定要留意三伏贴的原料,及注意安全使用。
三伏贴 是人们在盛夏酷暑之时常用的保健养生理疗方法,是趁着一年之中阳气最重的 三伏天 将药物贴敷到人体特定穴位以治病防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专业中医师指出,贴三伏贴认准穴位最关键,针对不同的病症,贴敷的穴位也不同,一般建议还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一起来稍微了解一下。
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属膀胱经。能宣肺理气,平喘止咳。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适用于咳嗽气喘、感冒、外感风寒、盗汗、背痛等病症。
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要治疗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
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能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此穴适用于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可益气壮阳。
膏肓穴
每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用到一个词:“病入膏肓”。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中医一对重要的穴位。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等。常灸此穴有强身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配肺俞主治久咳;配肩井主治肩背痛;配百劳主治虚劳。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三伏贴的配方及制作
本文2023-10-27 07:57: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