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6收藏

清文言文,第1张

1 清 古文怎么讲

与“浊”相对 [limpid] 沧浪之水清兮。

--《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

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清洁;洁净;纯洁 [clean;pure]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

--《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

--《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视若清明。

--《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

注:“明审也。”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清凉 [cool] 清有余也。

--《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

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清冷,凄清 [chilly] 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 清平;太平 [peaceful and orderly]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寂静 [quiet]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清雅高尚 [morally lofty or upright]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清白 [fair]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

--《史记·乐书》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清静;恬静 [quiet]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清正 [clear and upright]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

--《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

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清廉 [honest and upright]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

--《新唐书·赵宗儒传》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清香、清馨、清醇 [delicate fragrance] 香远益清。--宋·周敦颐《爱莲说》 无余 [without residue] 六月之内交清。

--《广东军务记》 清雅 [elegant]。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通“精”。

纯粹 [pure]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

--《灵枢·大惑论》 清 〈名〉 朝代名 [the Qing Dynasty]。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

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滤去酒糟的甜酒 [rice wine]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通“圊”。粪槽,厕所 [latrine] 修采清,易道路。

--《荀子·王制》 姓 清 〈动〉 清理 [liquidate]。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清除 [clear]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汉书·晁错传》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付款结 [帐] [settle]。 如: 帐清了吗 数 [count]。

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2 清 古文怎么讲

与“浊”相对 [limpid] 沧浪之水清兮。

--《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

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清洁;洁净;纯洁 [clean;pure]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

--《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

--《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视若清明。

--《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

注:“明审也。”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清凉 [cool] 清有余也。

--《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

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清冷,凄清 [chilly] 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 清平;太平 [peaceful and orderly]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寂静 [quiet]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清雅高尚 [morally lofty or upright]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清白 [fair]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

--《史记·乐书》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清静;恬静 [quiet]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清正 [clear and upright]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

--《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

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清廉 [honest and upright]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

--《新唐书·赵宗儒传》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清香、清馨、清醇 [delicate fragrance] 香远益清。--宋·周敦颐《爱莲说》 无余 [without residue] 六月之内交清。

--《广东军务记》 清雅 [elegant]。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通“精”。

纯粹 [pure]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

--《灵枢·大惑论》 清 〈名〉 朝代名 [the Qing Dynasty]。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

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滤去酒糟的甜酒 [rice wine]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通“圊”。粪槽,厕所 [latrine] 修采清,易道路。

--《荀子·王制》 姓 清 〈动〉 清理 [liquidate]。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清除 [clear]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汉书·晁错传》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付款结 [帐] [settle]。 如: 帐清了吗 数 [count]。

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3 文言文中 清的用法

一、作形容词。

1、清澈。例如: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小石潭记》

2、纯洁。例如: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3、清凉。例如: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4、清冷,凄清。例如: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5、寂静。例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6、清香。例如: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二、作名词。朝代名。例如: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清”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哪些寓意

1、(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物,跟“ 浊 ” 相反:清洁| 清水 | 清澈 | 天朗气清、2、寂静:清静 | 冷清。

3、公正廉洁:清廉 | 清白 | 清官。 4、单纯:清茶| 清唱 | 清汤。

5、清楚:说不清楚 | 问清底细 6、一点不留:把帐还清了。 7、清除不纯的成分;使组织纯洁:清党 8、(账目)还清;结清:清欠 | 账已经请了。

9、点验: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10、朝代,公元1616-1911,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

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参见“清朝”。

11、姓。 2相关词语 清澈:qīngchè 清而透明。

形容水、天空、月光等。 〖例句〗这条小溪与家乡那条小溪一样,清澈见底,我站在这里仿佛回到了家乡。

清脆:qīngcuì ①(声音)清楚悦耳。形容歌声、说话声、鸟的叫声等。

②(食物)脆而清香。多形容瓜果蔬菜。

〖例句〗国王被夜莺那清脆婉转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了。 清理:qīnglǐ 彻底整理或处理。

〖例句〗大扫除时,老师带领我们清理校园的垃圾。 清贫:qīngpín 贫穷。

〖例句〗方志敏保存着大笔 的活动经费,但他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 清爽:qīngshuǎng 清新凉爽。

〖例句〗我们漫步在海边,微凉的风吹拂在脸上,清爽宜人。 清晰:qīngxī 清楚;容易辨认或了解:吐字清晰;思路清晰。

〖例句〗天渐渐亮了,远处被烟云笼罩着的青山也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清闲:qīngxián 清静闲暇。

用于形容人的生活、工作或心情。 〖例句〗年轻人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不能只图清闲。

清醒:qīngxǐng ①(头脑)清楚;明白。②(神志)由昏迷而恢复正常。

〖例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已经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了。 3相关成语 熬清守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熬清守谈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熬清受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傍观者清 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

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

亦作“旁观者清”。 闭壁清野 犹言坚壁清野。

是作战时采取的一种策略。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

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冰洁玉清 比喻德行高洁。 冰洁渊清 犹冰清玉洁。

冰清水冷 指冷冷清清。 冰清玉粹 比喻德行高洁。

冰清玉洁 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冰清玉润 润:滋润。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

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才高气清 指才能高超而气质清峻。 缠夹不清 缠夹:纠缠夹杂。

杂七杂八搅在一起,弄不清楚。 澈底澄清 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澄清天下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雏凤清声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

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炊鲜漉清 指煮鱼滤酒。

词清讼简 词讼清简。指狱讼稀少,政事清闲。

摧陷廓清 摧陷:摧毁;廓清:肃清。攻破敌阵,肃清残敌。

比喻写文章打破陈规。 戴清履浊 犹戴天履地。

清指天,浊指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

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

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独清独醒 独自清白,独自觉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杜弊清源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耳根清净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肺石风清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风清弊绝 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风清月白 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

同“风清月皎”。 风清月皎 轻风清凉,月光皎洁。

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风清月朗 风凉爽,月明亮。

风清月明 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

同“风清月朗”。 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

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固壁清野 固壁,指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指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海晏河清 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海清宴 比喻天下太平。

同“河清海晏”。 河清海竭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

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河清海宴 比喻天下太平。

同“河清海晏”。 河清海晏 河:黄河;晏:平静。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清难俟 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

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河清人寿 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之极言人之长寿。

河清三日 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河清社鸣 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河清云庆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黄尘清水 比喻变化迅速。 黄河水清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激扬清浊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

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同“激浊扬清”。

激浊扬清 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

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坚壁清野 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简要清通 指处事简练扼要,明白通达。 洁清。

5 有度清的文言文句子

度清霄(五首)

一更一点一更初。城门半掩行人疏。茅庵潇洒一事无。孤灯相对光清虚。蒲团安稳身不拘。跏趺大坐心如如。月轮微出天东隅。空中露出无名珠。

度清霄(其二)

二更二点二更深。宫钟声绝夜沈沈。明月满天如写金。同光共影无昏沉。起来间操无弦琴。声高调古惊人心。琴罢独歌还独吟。松风涧水俱知音。

度清霄(其三)

三更三点三更中。烟开雾敛静无风。月华迸入水晶宫。四方上下同一空。光明遍转华胥同。千古万古无初终。铁蛇飞舞如流虹。倒骑白凤游崆峒。

度清霄(其四)

四更四点四更长。迎午迸鼠心不忙。丹炉伏火生新香。群阴剥尽回真肠。金娥木父欢相当。醍醐次进无停觞。主宾倒置情不伤。更阑别去还相忘。

度清霄(其五)

五更五点五更残。青冥风露逼人寒。扶桑推出红银盘。城门依旧声尘喧。明暗二景交相转。生来死去纷易换。道人室中天宇宽。日出三竿方启关。

6 清朝的历史(用文言文写)

大清,满州之国也。姓爱新觉罗氏所建,天命元年立国,国号金,史称后金,天聪十年易号清,顺治元年入主中原,屠戮甚重,又强令剃发易服,永历三十七年,台湾郑氏降清,汉人尽失其地。迨宣统三年,末帝溥仪退位,清亡。清自入主中原后,历十帝,纪统二百六十又八年。

帝系

太祖努尔哈齐

太宗皇太极

世祖福临

圣祖玄烨

世宗胤禛

高宗弘历

仁宗顒琰

宣宗旻宁

文宗奕詝

穆宗载淳

德宗载湉

废帝溥仪

1 于清端公传译文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人。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易》行于世。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闾巷间多画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兴定末,召为英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转应奉翰林文学。拜监察御史,言五事称旨,又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杖杀之。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坐此为人所讼,罢去。久之,用宰相侯挚荐,起为太学博士、南京转运司户籍判官,迁翰林修撰。一夕暴卒,年四十八。

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为人躯干雄伟,髯张口哆,颜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为文章诗喜新奇。善结交,凡当涂贵要与布衣名士无不往来。居京师,宾客踵门未尝去舍,家无余赀,及待宾客甚丰腆。莅官喜立名,初登第摄遂平县事,年少气锐,击豪右,发奸伏,一邑大震,称为神明。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四十八)

参考译文]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人,父亲雷思,是著名的进士,官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释《易经》流传于世。雷渊是偏房所生,年龄最幼,兄长们都轻视他,父亲死了以后无法在家中安居,于是发愤进入太学,衣破鞋烂,坐榻没有席子。因为光着双脚,经常一人端坐读书,不迎送宾客,别人都以为他傲慢无礼。他的朋友商衡了解他,就为他辩护,并且周济他。后跟随翰林李之纯交往,于是知名于世。金卫绍王至宁元年考中词赋进士甲科,调任泾州录事,因高庭玉一案获罪几乎丧命。后来改任东平,黄河以北地区为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凭借外敌自重,从行台以下都尽量抚慰他们,雷渊出入军中则安然不被他们屈服。没有几个月,里巷之间的平民大多悬挂他的画像,虽统兵大将也不敢以新进书生对待他。不久升东阿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兴定末年,召为英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转应奉翰林文学。授为监察御史,对五件事提出进谏都符合皇帝的心意,又检举官吏过失,不避权贵要人,出去巡察郡邑,所到之处都受到称誉。对于奸豪不法之辈,立刻将其杖杀。到蔡州,杖杀五百人,当时号称“雷半千”,由此被人起诉,罢官离职。许久以后,由于宰相侯挚的推荐,起用为太学博士、南京转运司户籍判官,迁翰林修撰。一天晚上突然死亡,时年四十八岁。

金哀宗正大七年倒回谷之战,雷渊曾经上书反对朝臣所谓孤注一掷的不当言论,征引根据深刻切实,明白易见。掌管军事的大臣加以阻止

2 《刘崧传》文言文翻译

刘松,字子高,是泰和人。原来的名字叫刘楚。家境贫寒,致力苦学,天寒没有炉火,手都冻裂了但是仍然抄录不停止。他自幼就很博学,天性清廉谨慎。兄弟三人共居在草屋里,有薄田五十亩。等到他显贵后,也没有增添任何田产。

十年都用一条布被,直到被老鼠咬坏,才更换掉,但仍然把它修补改成衣服给儿子穿。做官时从来不让家人跟随在身边。到北平上任时,只带了个书童,到达北平后就把他打发回去了。黄昏时差吏们下班,只有他孤灯读书,常常是一直到天亮。他善于作诗,豫章人有推崇他为“西 ”的说法。

原文:

刘菘,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炉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茆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十年一布被,鼠伤,始易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时吏退,孤灯读书,往往达旦。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 》云。

此文出自清朝·张廷玉《明史·刘崧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康熙四年(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明史》修纂第一阶段无绩可言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史料的缺乏和人力的不足。当时不仅没有力量整理明朝的邸抄和档案,而且在征求图书时,献书者也极少,就连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历朝实录也不完整,天启朝实录缺少七年以后部分,崇祯朝因亡国而无实录。如此种种,也限制了《明史》修纂工作的进展。

3 宋书 宗悫传 文言文翻译

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所以没有被乡亲称赞。

= =下面是无关内容`

=============================================================

江夏王刘义恭任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宗悫随同义恭镇守广陵。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

(445),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战斗。刘义恭向文帝推举宗悫说他有胆量和勇力,于是任命为振武将军,作为安西参军萧景宪的副将,随同交州刺史檀和之围攻区粟城。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派一支偏军抵挡,被敌打败。又派宗悫前往,宗悫分兵几路,放下军旗悄然无声地前进,一下子就攻破了敌军,占领区粟城,进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调动全国兵力前来抵抗,把铠甲披在大象身上武装起来,象群进入阵地前后没有边际,宋军不能抵挡。宗悫说:“我听说狮子能威慑镇服一切兽类。”于是仿制狮子的形状,与大象相抗,大象果然惊恐奔散,敌军人马因此溃败逃散,于是攻服林邑。收取林邑奇珍异宝及其他各种物品,多得数不清。宗悫自己一点也没有要,除随身携带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无所有,文帝十分赞赏他。 -

元嘉三十年(453),孝武帝刘骏讨伐刘劭,以宗悫为南中郎咨议参军,兼领中兵。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左卫将军,进封洮阳侯。孝建年间,不断升官为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早先,同乡人庾业,家境十分富足用度奢侈,用一大桌子的菜肴招待宾客,而宗悫到来就摆上酸咸菜和小米饭,对客人说:“宗悫是军人,习惯于吃粗糙的饭食。”宗悫吃饱后就离去。这时庾业为宗悫的长史,出任梁郡太守,宗悫对他很厚道,不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受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了一番,宗悫耸身跳跃数十下,跳跃时左顾右盼气度豪放威严,皇上赞扬他的健壮。到出兵时,隶属于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部下。起初,刘诞哄骗部下说:“宗悫是帮助我的。”及至宗悫来到,骑在马上绕城急驰高呼说:“我就是宗悫。”事情平定后,入朝任左卫将军。大明五年(461),随从皇上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脚被折伤不能上朝值班,皇上任他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宗悫有好牛,符合进贡皇上的条件,官府去买,他却不卖,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第二年(462),恢复原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465),任命宗悫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衔。这年宗悫死。朝廷追赠为征西将军,加谥号为肃侯。

4 崔子忠文言文翻译

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常见。(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译文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县学读书时,(家境)很贫穷。他写的文章很奇崛深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很洒脱地放弃科考离开了。住的地方都是柴门土墙,(但是)洒扫得很整洁干净;冬天穿一件粗布袄,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袄,很勤勉劳作,(他的)三个女儿也能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可以保证一日三餐的生计,但他很愉快。他善于作画,(常常)画一些与世隔绝之地的绝美之景,经常借助不俗的匠心来寄托傲世之志;更善于画人物 ,没有不逼真的。当时身份尊贵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但)他总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欢饮酒,两三个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离开。很多士人从各地赶来,都仰慕他的为人,(但他)大多推辞不见。有人责怪他,他笑着说:“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视为私结朋党,东汉末年的历史可以借鉴。”后来果然有以搞“复社”建立党派的,可见他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如此过人!他所作的诗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画而已。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5 汪克宽文言文翻译

明史汪克宽传原文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

《诗》有《集传音义会通》。《礼》有《礼经补逸》。

《纲目》有《凡例考异》。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

至正间,蕲、黄兵至,室庐赀财尽遭焚掠。箪瓢屡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

赐银币,给驿还。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传一》) 译文 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传。

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

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

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春秋》则以胡安国(所传的)为主,又广泛地考证众家学说,汇通精选成书,命名为《春秋经传附录纂疏》。

《易经》则撰有《程朱传义音考》。《诗经》则撰有《集传音义会通》。

《礼经》则撰有《礼经补逸》。《纲目》则撰有《凡例考异》。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到他门下从师受业的很多。至正年间,蕲县、黄县的乱兵到达,居室资财全部遭到焚烧抢掠。

饮食多次断绝,(但是他却)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与人)一同修撰《元史》。

书成后(朝廷)将要授官(给他),以年老生病坚决推辞。(朝廷)赏赐他白银及其他礼物,给予驿站车马回乡。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岁。注释1、受业:从师学习。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宋苏轼《秘阁试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夫樊迟亲受业于圣人,而犹惑于是说。”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徐庶成真》:“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2、饶鲁(1193-1264):饶州余干(今江西万年)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饶鲁先后从柴元裕、柴中行、黄干、李燔学。

游学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归里,建朋来馆,广聚学者,互相切磋。复筑石洞书院,聚徒讲学。

其学以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辨为先,而笃行终之。远近从学者众。

受诸道部使之聘,历主白鹿洞、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诸书院。景定元年(1260)荐授迪功郎差饶州州学教授。

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西铭图》等。3、勉斋黄氏: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祖籍长乐县,徙居闽县(今福州市区)。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职吉州,黄干从行,结识刘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

时大雪,黄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访,不料朱熹已外出,黄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归。

黄干自见朱熹,便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为其妻。绍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时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书黄干,请其“代即讲席”,并编《礼书》。庆元二年(1196)“伪学”之禁起,朱熹罢祠落职,仍讲学不辍。

黄干于建阳潭溪建潭溪精舍,为其“讲道著书之地”,亦为朱熹往来云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忧,黄干奔丧福州北郊长箕岭,筑墓庐讲学,从者甚众。

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黄干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诀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朱熹病逝,黄干守丧三年毕。

调监嘉兴石门酒库,揭露库吏勾结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卖,反而自卖私酒之行径。嘉定元年(1208)黄干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

先后任江西临川令、新淦令及安徽丰安军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汉阳军,面对严重旱灾,筹集赈荒米7万馀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赈粜,活者万家。

嘉定十年(1217)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次年,讲学江西白鹿洞书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专事讲学,弟子日盛,编礼著书,孜孜不倦。病逝后,于绍定六年(1233)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赐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斋书院纪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从祀于孔庙,又在府学里建黄勉斋祠。

著有《朱熹行状》《勉斋集》《书传》《易解》《孝经本旨》《四书通释》《仪礼通解》等。4、专。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课标)

1.江 南 (汉乐府)

江 南 可 采 莲,

莲 叶 何 田 田!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

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莲 叶 北。

2.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 勒 川,

阴 山 下,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4.风 (唐)李 峤

解 落 三 秋 叶,

能 开 二 月 花。

过 江 千 尺 浪,

入 竹 万 竿 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6.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7.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9.凉州词 (唐)王翰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洛 阳 亲 友 如 相 问,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12.鹿 柴 (唐)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15.静夜思 (唐)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16.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 白

小 时 不 识 月,

呼 作 白 玉 盘。

又 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18.赠汪伦 (唐)李 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20.早发白帝城 (唐)李 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21.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22.别董大 (唐)高 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23.绝 句 (唐)杜 甫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25.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26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桃 花 一 簇 开 无 主,

可 爱 深 红 爱 浅 红。

27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28游 子 吟 (唐)孟 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29江 雪 (唐)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

独 钓 寒 江 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青 箬 笠, 绿 蓑 衣,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31塞下曲 (唐)卢 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3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33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3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

萋 萋 满 别 情。

35池 上 (唐) 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36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 南 好,

风 景 旧 曾 谙。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 来 江 水绿 如 蓝。

能 不 忆 江 南。

3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轮,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38悯 农 (唐)李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39悯 农 (唐)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40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41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42清 明 (唐)杜牧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43江南春 (唐) 杜牧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44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45蜂 (唐)罗隐

不 论 平 地 与 山 尖,

无 限 风 光 尽 被 占。

采 得 百 花 成 蜜 后,

为 谁 辛 苦 为 谁 甜?

46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入 风 波 里。

47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48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49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 檐 长 扫 净 无 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浓 妆 淡 抹 总 相 宜。

52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53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54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 当 作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

不 肯 过 江 东。

55示 儿 (宋) 陆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57四时田园杂兴(1) (宋) 范成大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58四时田园杂兴(2) (宋) 范成大

梅 子 金 黄 杏 子 肥,

麦 花 雪 白 菜 花 稀。

日 长 篱 落 无 人 过,

唯 有 蜻 蜓 蛱 蝶 飞。

59小 池 (宋)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61春 日 (宋)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62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63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64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 遍 山 原 满 白 川,

子 规 声 里 雨 如 烟。

乡 村 四 月 闲 人 少,

才 了 蚕 桑 又 插 田。

65墨 梅 (元) 王冕

我 家 洗 砚 池 头 树,

朵 朵 花 开 淡 墨 痕。

不 要 人 夸 颜 色 好,

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66石灰吟 (明) 于谦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67竹 石 (清) 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68所 见 (清) 袁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69村 居 (清) 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70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1 道的文言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2 高中文言文都有哪些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总目录: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1、《诗经•氓》2、《离骚》(节选)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4、《逍遥游》(诵读)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六)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三(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八)五人墓碑记(张溥)(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十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46330)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十二)鸿门宴(司马迁)(十三)秋水(庄子)(十四)非攻(墨子)必修四(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十八)秋声赋(欧阳修)(十九)陈情表(李密)(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二十二)渔父《楚辞》(二十三)逍遥游(庄子)(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参考资料 :/q/1483994268727738src=140。

3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第一册)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

6、鸿门宴·司马迁

必修二(第二册)

4、《诗经》两首

氓(必背)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必背)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兰亭集序·王羲之(必背)

9、赤壁赋·苏轼(必背)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背诵2、3段)

必修三(第三册)

4、蜀道难·李白(必背)

5、杜甫诗三首(必背)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背)

9、劝学·《荀子》(必背)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必修四(第四册)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必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必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必背)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背诵后5段)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必修五(第五册)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必背)

5、滕王阁序·王勃(背诵2~3段)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必背)

4 文言文《道虚篇》原文及翻译

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须鸿笔之臣褒颂记载,鸿德乃彰,万世乃闻。

问说《书》者:“‘钦明文思’以下,谁所言也?”曰:“篇家也。”“篇家谁也?”“孔子也。”

然则孔子鸿笔之人也。“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也。

鸿笔之奋,盖斯时也。或说《尚书》曰:“尚者,上也;上所为,下所书也。”

“下者谁也?”曰:“臣子也。”然则臣子书上所为矣。

问儒者:“礼言‘制’,乐言‘作’,何也?”曰:“礼者,上所制,故曰制;乐者,下所作,故曰作。天下太平,颂声作。”

古代建立了鸿大功德的帝王,必须要有擅长写作的臣子赞美记载,他的鸿大功德才会显著,万代以后才能知道。问解释《尚书》的人:“‘尧敬慎节俭,明察四方,善治天下,思虑通达’以下的话,是谁人说的?”答:“著作家说的。”

“著作家是谁呢?”“是孔子。”这样说来孔子是擅长写作的人了。

“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才把《诗》的乐曲进行了整理使它纯正,《雅》乐和《颂》乐各得其适当的位置。”孔子挥动大笔整理乐曲,大约就在这个时候。

有人解释《尚书》的含义说:“‘尚’就是‘上’(君王)的意思;君王的所作所为,下面的人把它记录下来,因此叫《尚书》。”“下面的人是谁呢?”“是臣子”。

这样说来臣子是应当记录君王的所作所为的了。问儒者:“为什么把礼说成是‘制定’的,把乐说成是‘创作’的呢?”答:“礼是君王制定的,所以说是制定;乐是下面的人创作的,所以说是创作。

天下太平,歌功颂德的乐曲就创作出来了。”。

5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五,文言文中“当”和“道”出现的语句,和他们的

当——承担: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元·关汉卿《窦娥冤》

——面对着: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武力抵敌: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资治通鉴》

——应当: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判决罪人,断狱: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假使: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宋·苏洵《六国论》

——守卫(关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过去(某一时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指某人的事业、活动或生命的那个全盛时期:遥想公瑾当年——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当世∶当代;指地位显要的人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道——出现的次数很多,《师说》里比较集中。

6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论说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书都可以看成是论文集。

《战国策》等书中保存的纵横家的说辞,有很多也是论文。在现存的文献中,单篇的论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全书系统地阐述了贾谊的思想和主张,《过秦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还不是纯粹的单篇论文。

论说文的写作特点,和今天的论说文差不多,做到说理深刻、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才是好文章。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把心、理、辞看成是写论说文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心里想得正确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深刻、没有漏洞破绽;而遣词造句精审严密,又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

我们欣赏分析论说文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眼。一、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论说文,风格不同。

自汉代以至南北朝,或有意铺排,或着意对偶,而其论述的展开往往是层层推理,沿着一条线索直贯而下,层次比较简单。唐代自韩、柳起,就很讲究文章的波澜起伏、回转曲折,其变化奇诡多端,使人莫测;而作者的结论,就在这中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到了宋代,以苏轼为代表,除了继承前代遗风之外,又有了通畅明快、气势浩然的特色。试以贾谊《过秦论》和韩愈《杂说一》作一简单比较,看一看这种区别。

《过秦论》一般被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依次叙述:秦从孝公起日益强大;其他诸侯网罗人材、合纵缔交以攻秦,反为秦所败;延至始皇帝,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此后秦行愚民弱民政策,想传业万世;但陈涉揭竿而起,很快就推翻了秦;结论:秦之速亡,是由于在靠暴力取得天下后却不能施仁义以守业。

中篇承上篇继续论述秦不能安民的过失:首言处于战国动乱之后人民思安;次言秦始皇帝“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再言秦二世更为暴虐,以致国事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得出结论:“故先王见终始(事情的开头与结尾)之变,知存亡之机(关键),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可以说:上篇以述代论,从事实中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命题;中篇才做了系统的推论,历史事实的叙述是作为论据出现的。

其论述如千丈瀑布一泻而下,较少纡徐曲折。再看《杂说一》。

这是一篇不过一百一十几字的短论: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灵于龙:比龙还“灵”。

茫洋:即汪洋,浩瀚无际的样子。玄:玄冥,指广大空间。

薄:迫,接近。伏:等于说遮蔽。

景:同“影”。震:指雷。

神:动词,指其变化很神奇。水:动词,流水,降水)文章的主题是论云、龙关系,借以喻指君、臣应该互相依赖和帮助。

文章虽短,却富于变化。先说云“弗灵于龙”;“然龙乘是气”句一转,得出“云亦灵怪”的结论;说到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处又是一个波折;“然龙弗得”句却又把意思扭转回去。

然后发出“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的感叹,最末

清文言文

1 清 古文怎么讲 与“浊”相对 [limpid] 沧浪之水清兮。 --《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