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中华传统美食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4收藏

最古老的中华传统美食有哪些?,第1张

荆州是我国著名的古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每次过年回家时,家乡都会变得非常热闹,街边各种各样的传统特色小吃也会变多,迅速吸引大家的注意。

在家乡的各种传统街头小吃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恐怕就要数这个“挺糕”了吧?也有人会把它叫做“顶糕”,反正在家乡方言里,发音其实差不多,大家都可以听懂。

干州锅盔是陕西的一种传统美食,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突出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用刀切开,状如猪肉的板油。闻着香,吃起来酥,回味无穷,并且耐饥饿,耐贮存,离家远行携带方便。

在中国庞大的煎饼家族中,安徽歙县的石头馃特别与众不同。它的制作离不开一块石头,这就是歙县名产——砚石。借由石头的重量将内馅油脂逼出,馅与饼融合得紧实,吃起来干香四溢。除了最经典的豆黄馅,还有各种蔬菜的组合馅料,皮薄料足又香脆,出了歙县根本吃不到!

众所周知,在我国封建社会当中,皇帝就是九五之尊,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财富权利集于一身的人。从西汉时期开始,尤其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封建君王就来是讲究起君权神授了,为此还专门给刘高祖刘邦编了一个神话故事。说汉高祖刘邦是刘邦的母亲和蛟龙结合的产物,而刘太公只是刘邦的养父而已,当然这个神话传说,虽然比较离谱,但是确实也为皇帝的身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古代皇帝的生活非常的奢华,在吃的方面,皇家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天三顿饭的菜谱:

早膳:羊肉炒、猪肉炒黄菜、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香米饭、豆汤、泡茶。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羊肉水晶角儿、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三鲜汤、豆汤、泡茶。

是不是非常丰盛当然,朱元璋还算是非常节俭的皇帝,因为毕竟吃过苦,知道生活的不易,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明朝万历皇帝的菜谱:

米面食:八宝馒头、攒馅馒头、蒸卷、海清卷子、蝴蝶卷子;大蒸饼、椒盐饼、夹糖饼、芝麻烧饼、奶皮烧饼、薄脆饼、灵芝饼;枣糕、白馓子、糖馓子、芝麻象眼减煠;鸡蛋面、白切面、水晶饭。

肉食:烧天鹅、烧鹅、清蒸鸡、暴腌鸡、川炒鸡、烧肉、白煮肉、清蒸肉、猪屑骨、荔枝猪肉、鲟鳇鲊、蒸鱼、猪耳脆、煮鲜肫肝、玉丝肚肺、蒸羊、燌羊。

汤品:牡丹头汤、鸡脆饼汤、猪肉龙松汤、玛瑙糕子汤、锦丝糕子汤、木樨糕子汤、酸甜汤、葡萄汤、蜜汤、牛奶。

比起老祖宗朱元璋来说,万历皇帝的菜谱更加的丰盛,虽然皇帝吃的菜花样非常多,而且都是人间美味,但实际上皇帝根本吃不了这些菜,有些菜想吃都不能多吃,每个菜只能吃三口,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皇帝的生活实际上大多时候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有时候皇帝并不能随心所欲,包括吃饭也是一样,很多时候皇帝吃饭都由身边的太监伺候,在开膳之前,都要由太监进行试吃,然后皇帝才能动筷子。

而且皇帝每个菜都不能多吃,只能吃三口,皇帝吃多少口,身边的太监们都心里有数,皇帝吃完三口之后立刻就会将这盘菜端走,换另一份菜,这样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要保证皇帝的营养均衡,如果只吃一样菜,久而久之担心皇帝身体会出问题,要知道古代皇帝是万金之躯,稍有闪失就会对国家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二是防止小人利用皇帝的喜好来发展培植自己的势力。

最古老的中国传统美食有:

生鱼片和烧烤。中国古代的生鱼片叫脍,烤肉叫炙,远古人类就是为了吃到熟的食物才学会了使用天然火的,正所谓脍炙人口。尽管这两样食物现在来说不是家常必备菜,但他确确实实是最古老的中国美食。

炖肉。现在的红烧肉,猪肉炖粉条,水煮肉片儿,这些都是从古代的炖肉中演变而来的,追根溯源,这些菜肴也很古老。

饺子。这是最有中国代表性的美食,古代只能在皇宫中吃到,但是现在已经进入到每个家庭中了。

腿炖肘子

原文摘录

凤姐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第十六回)

考证分析

火腿炖肘子,清代名菜,今镇江、扬州一带仍行此食,美其名曰“金银蹄”,亦称“煨火肘”。《北砚食单》上说:“煨火肘:火腿膝湾配鲜膝湾,各三副同煨,烧亦可。”“金银蹄:醉蹄尖配火腿煨。”这是一只火工菜,口感要酥烂,适合老年人食,故王熙凤用以招待赵嬷嬷。

制作方法

用火腿肘子(南方叫“蹄膀”)与鲜肉肘子合炖,食盐调味,少加酒糖,炖极烂。

火腿鲜笋汤

原文摘录

晴雯笑道:“已经好了,还不给两样清淡菜吃。这稀饭咸菜闹到多早晚?”一面摆好,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火腿鲜笋汤,忙端了放在宝玉跟前。宝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说:“好烫!”(第五十八回)

考证分析

火腿即火肉,用猪腿腌熏而成。《遵生八笺》中说:“火肉,以圈猪方杀下,只取四只猪腿,乘热用盐,每一斤肉盐一两,从皮擦入肉内,令如绵软,以石压竹栅上,置缸内,二十日次第,三番五次用稻柴一重一间重叠起,用稻草烟熏一日一夜,挂有烟处。初夏水中浸一日夜,净洗,仍前挂之。”火腿鲜笋汤在清代中叶,是高档食品

制作方法

用好火腿、好汤、鲜笋或玉兰片(即好笋干)配绿色蔬菜,按常规烧汤。

糟鹅掌鸭信

原文摘录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半日雪珠儿了。”……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到:“这个须得就酒才好。”(第八回)

考证分析

糟鹅掌糟制菜肴为江南食俗,由来已久。五代时僧人谦光说:“愿鹅生四掌”,言其极嗜此食。雪芹之祖父曹寅亦爱食此类物,其《药后除食忌谢方南董馈炸鸡二品,将有京江之行》有句“百嗜不如双跖羹”,也是这个意思。看来,此亦为曹家之食。糟鹅掌用的是熟掌,《宋氏养生部》说:“糟:熟鹅、鸡同掌、跖、翅、肝、肺,同兽属。鹅全体剖四轩,糟封之,能留久,宜冬月。”宝玉食糟鹅掌之时,外面已下了半日雪珠儿了,说时此食正当其时。

糟鸭信鸭信,即鸭舌。鸭舌作菜,江南食俗。糟鸭舌为清乾隆年间扬州名菜。童岳荐《童氏食规》说: “糟鸭舌,冬笋片穿糟鸭舌。”苏州亦行此食。清袁栋《书隐丛说》说:“其宴会不常,往往至虎阜(即虎丘)大船内罗列珍馐以为荣。春秋不待言矣,盛在夏之会者,味非山珍海错不用也。鸡有但用皮者,鸭有但用舌者……”今扬州、苏州一带鸭舌名菜仍很多,如琵琶鸭舌、烩鸭舌掌、瓢儿鸭舌、糟鸭舌等等。

制作方法

将鹅掌及鸭舌煮熟,剔骨,用鸡汤加盐复煮,捞出后用香糟汁或糟油糟食。

野鸡崽子汤

原文摘录

王夫人又请问:“这会子可又觉大安些?”贾母道:“今日可大好了。方才你们送来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第四十三回)

考证分析

即野子鸡煨的汤,肉嫩味鲜,故贾母尝了汤,觉得“倒有味儿”。吃了肉,“心里很受用”。清袁枚《随园食单》中“野鸡五法”大略介绍了这两种吃法:“野鸡披胸肉,清酱郁过,以网油包放铁奁上烧之,作方片可,作卷子亦可,此一法也。切片加作料炒,一法也。取胸肉作丁,一法也。当家鸡整煨,一法也。先用油灼,拆丝,加酒、秋油、醋,同芹菜冷拌,一法也。生片其肉,入火锅中,登时便吃,亦一法也,其弊在肉嫩则味不入,味入则肉又老。”

制作方法

“崽子”即仔鸡。切块,过油,加黄酒、食盐、葱姜,用好汤代水炖之,炖极烂出锅。

鸽子蛋

原文摘录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第四十回)

考证分析

鸽子蛋,为清宫御食,有清宫老档可查。鸽子蛋有多种制法,《童氏食规》上载扬州制整煨鸽蛋之法:“煨鸽蛋:法如煨鸡肾同。”——“煨鸡肾……又,鸡肾数十枚,煮微熟去膜,同鸡汤、作料煨之,鲜嫩绝伦。”扬州盛行鸽馔,鸽肉、鸽蛋为高档筵席常用之物。

制作方法

把鸽蛋煮微熟,去皮,用鸡汤加作料煨炖,令入味。

酒酿清蒸鸭子

原文摘录

说着,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第六十二回)

考证分析

酒酿,即江南人所谓酒娘。《调鼎集白酒娘》中说:“白糯米一斗,夏日用冷水淘,浸过夜,次日捞起蒸熟,不要倾出,用冷水淋入甑内至微温为度,倾扁缸摊凉。用白酒药三粒,捣碎如粉,拌饭铺平,饭中开一锅穴,再用碎白药一粒。糁匀窝穴四周。其缸用包袱盖好。三日,其窝有酒,即成酒娘。”清蒸,指不加其它配料,不用浓重调味品,以主料略加调味蒸制而成。凡清蒸菜,都特别讲究原料之新鲜。鸭馔,为乾隆宫廷御膳常物,种类甚多,如炒鸡白鸭子杂烩、燕窝八仙鸭子、清蒸鸭子糊猪肉攒盘、肉丝清蒸肥鸭旋子、酒炖鸭子……等等。《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三群之虫,水居者腥。”鸭肉略带腥气,以酒蒸之,可解腥味,故江南鸭馔调味多用酒。

制作方法

鸭肉切块,用酒酿汁(北方叫“糯米酒”)细盐拌腌片刻,盛汤碗中,上摆小葱及生姜片适量,入锅蒸四

时。

小燕窝

原文摘录

燕窝成了御膳常馔,多用燕窝配鸡、鸭,配得最多的还是鸭子:燕窝秋梨鸭子热锅、燕窝苹果烩鸭子热锅、燕窝冬笋烩糟鸭子热锅、燕窝鸭子葱椒面、燕窝鸭子徽州肉镟子、燕窝松子清蒸鸭子、红白鸭子燕窝八吉祥、燕窝鸭子炖面筋、燕窝醋溜熏鸭子、燕窝攒丝鸭子。此外野鸭、小鸡、鹿尾配燕窝菜也较多。

《红楼梦》中第14回写秦可卿损亏吃第45回宝钗因黛玉多咳,便取自家的燕窝劝黛玉食冰糖燕窝粥,第87回宝玉因哀悼晴雯,未吃晚饭,一夜未眠,袭人要厨房做燕窝汤给宝玉吃

考证分析

燕窝又称燕菜,有自燕、毛燕、血燕等不同分类,是与鱼翅、熊掌齐名的山珍海味之一,历来被人们奉为美食极品。其主要成分为七人体所必需的各种高级蛋白质、氨基酸、含氮物质、纤维、多种旷物质、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及独特的表皮生长因子,具有很好的滋补养生作用。燕窝作为珍贵滋补品,对大多数人都很有稗益。

燕窝甚为平和,容易消化,男女老幼皆宜。对老人、体质虚弱者、裳美女士特别有效。

适用量:每次干品10-15克。

制作方法

烹调燕窝的方法最好是文火隔水炖。燕窝要持续吃才有功效。因为它性质平和,功效慢慢渗透,不能期望吃一两次就神奇效果。大约有20%的儿童因吃了燕窝而引过敏症,故儿童应慎食。

油盐炒枸杞芽儿

原文摘录

柳家的忙道:“……连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来给我,我倒笑起来了……(第六十一回)

考证分析

枸杞菜,即枸杞的嫩芽茎。茄类,落叶小灌木。茎丛生,有短刺,叶卵状,披针形,春夏季开淡紫色花,浆果卵圆形,红色。嫩茎、叶可作蔬菜。《茹草编》中说:“枸杞头:昨有道士揖余言,厥惟灵卉可永年。紫芝瑶草不足贵,丘中枸杞生芊芊。摘以莹玉无瑕之手,濯以悬流瀑布之泉,但能细嚼辨深味,何以勾漏求神仙?村人呼为甜菜头,春夏采嫩头,汤焯,盐醢拌食。”《遵生八笺》中说:“枸杞头:枸杞子嫩叶及苗头采取如上食法,可用以煮粥更妙。四时惟冬食子。”枸杞芽、枸杞子,乾隆时为宫中后妃所食之物,大观园姑娘们亦食之。

制作方法

春天采摘枸杞之嫩叶,用油盐清炒,有滋肾养阴、清肝明目、退热解毒之功。

牛奶茯苓霜

原文摘录

又笑道:“……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我们想着,正宜外甥女儿吃。……”(第六十回)

考证分析

用鲜茯苓去皮,磨浆,晒成白粉,因色如白霜,质地细腻,故得名。茯苓,《史记》称伏灵,又叫松苓、伏菟,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上,以云南产者为最佳,号云苓。《本草正》中说:“若以人乳拌晒,乳粉既多,补阴亦妙。”所以柳家的哥嫂把她丈夫值班分的茯苓霜包了一包,送给怯弱有病的外甥女柳五儿吃。

制作方法

日取十克茯苓霜(广东产的中药补品),冲牛奶服之,能滋补强身,肌肤玉泽。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治疗上述症状可与人参、白术、甘草和用称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以疗效稳健著称,后世的许多补气益脾的方剂都依此方而来。赤茯苓和茯苓皮能利尿消肿,可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眩晕心悸等证,多与白术、猪苓、泽泻、桂枝配伍,称五苓散,是中医治疗各种水肿的基本方剂。茯神有扶脾、养心安神的作用,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失眠多梦、虚烦易惊、健忘等证的病人,可选用以茯神、人参、当归、龙眼肉等配制的归脾汤(丸)治疗。茯神木则能舒筋活络。

除方剂中的应用外,茯苓历来还被当做珍贵的滋补食品为人们所喜爱。据说慈禧在晚年就喜食一种叫茯苓夹饼的小点心。《红楼梦》第60回中还详细介绍了茯苓霜(碾碎的白茯苓末)的服法:即用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霜冲化、调匀,于每日晨起吃上一盅(净含量约20克),其滋补效力最好。茯苓中含有大量人体极易吸收的多糖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久病、体弱、老年人均有帮助。其中的某些成分如茯苓次聚糖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可促进癌症患者化疗、手术后的康复。

豆腐皮包子

原文摘录

宝玉笑道:“好,太渥早了些。”因又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第八回)

考证分析

豆腐皮,一名豆腐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捣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汁、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苦、咸、酸、辛之物,皆可收敛耳。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清代以豆腐皮作包子,有数种做法,一为豆腐皮包裹馅心,如纸包之四折,成方包,以蛋清糊其封口,上笼蒸之;一为用豆腐皮裁成小片,包馅成兜子,以麻线收口,蒸熟成型,再去麻线。亦有以豆腐切碎,拌调味品为馅,包面皮,蒸熟。看名称“豆腐皮包子”,似为前者而非后者。豆腐皮包子清代亦为贡品,清宫御膳档案中有此物。

制作方法

用豆腐衣(北方叫油皮、豆腐皮)与金针、木耳、香菇、青菜等制馅,包成素菜包子。此为一简便制法

鹌鹑

原文摘录

《红楼梦》第46回写了王熙凤劝邢夫人不要因大老爷先生(贾赦)要娶鸳鸯的事去找老太太(贾母),临了说了一句:「才我临来时,舅母那边送来了两笼鹑,我吩咐他们炸了。」这就是「炸鹌鹑」这道红菜的来历。由於鹌鹑有食补的价值,所以在红菜研制中也大显身手。

考证分析

有「糟香鹌鹑」、「香酥鹌鹑」、「油榨鹌鹑」等不同作法,各具千秋。美食家口味不同,有的喜欢生炸,有的则喜欢熟炸或其他制法。

制作方法

主料∶ 活鹌鹑10只(约100克)。 配料∶ 生菜200克、芝麻50克、鸡蛋4个、面粉75克。

调料∶ 盐3克、绍兴黄酒30毫升、胡椒粉15克、香油150克、葱姜各适量、花椒盘一小碟、番茄 沙司一小碟。

制作方法∶ 将鹌鹑宰杀,褪毛,去内脏,洗净。用刀剔出鹌鹑脯,去筋,用刀背拍松剞上花刀,用盐黄酒胡椒粉、葱、姜腌渍2小时备用。将鸡蛋除去蛋黄,留蛋清放在盆中用蛋抽将其抽起,加入适量面粉拌均匀。将鹌鹑脯逐个粘上面粉,然後在抽起的糊中拖饱满,并在一面糊上芝麻,入烧热的香油锅中炸酥透。生菜洗净消毒,平铺在餐盘四周,中间放上炸好的鹌鹑,随上椒盐、番茄沙司即成。

野鸡瓜子

原文摘录

《红楼梦》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羶」中写雪後李纨、宝玉等约新到的邢岫烟、薛宝琴、李纹、李绮等人於次日在芦雪亭聚会作诗。次日早,宝山因性急,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子忙忙地吃完了。贾母说:「我知道你们今儿又有情,连饭也不愿吃了」。

野鸡瓜子,类似炒鸡丁一类的下饭菜。清代《调鼎集》有云:「野鸡瓜:去皮骨切丁配酱瓜、冬笋、瓜仁、生姜各丁、菜油、甜酱或加大椒炒」。这说明「野鸡瓜子」这道菜在清代已很普遍,成为侯门公府的家常菜了。

考证分析

野鸡瓜子野鸡属鸡类,气味酸,微寒,无毒,功能补中益气,可主五脏气喘野鸡瓜子以野鸡为主,配以酱瓜、青红椒,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成菜颜色金黄,口感鲜、香、脆嫩。

《红楼梦》中多处写到以野鸡为原料的菜肴,如「野鸡崽子汤」、「炸野鸡」、「野鸡瓜子」等。第53回「乌进孝进租」单上还列有「野鸡、兔子各二百对」,这些野味成了贾府餐桌上的珍品。

制作方法

主料∶ 野鸡净肉300克。

配料∶ 酱瓜100克、青红椒50克、鸡蛋1个、葱姜蒜各适量。

调料∶ 酱油15毫升、绍兴黄酒25毫升、花椒油100克、葱油15克、鸡精03克、盐1克、清汤100毫升、水淀粉30克、花生油100克。

制作方法∶ 将野鸡肉用冷水浸泡1小时,洗净,沥乾水份,切片剞上花刀,切成2厘米见方的丁放在碗内加盐、黄酒、蛋清、水淀粉渍味上浆备用。酱瓜反覆浸泡数遍,去掉咸味,用刀一剖两开,去净瓜瓢, 切成2厘米见方的丁。青椒去蒂、去籽洗净也切成2厘米见方的丁备用。起锅置旺火上,锅烧热後倒入花生油,油温烧至四五成热,时下入丁滑散,倒入酱瓜丁、青红椒丁略滑即倒入漏勺内澄油。锅置火上,放入少许葱油,将姜蒜片煸出香味,倒入鸡丁和配料,快速烹入用酱油、黄酒、盐、鸡精、胡椒粉、水淀粉和适量清汤兑成的碗汁,颠翻两下即可出锅。板栗烧野鸡野鸡气味酸,微寒,无毒,功能补中,益气,主治气喘。野鸡肉配板栗、香菇、冬笋同烧,更增鲜美。是秋、冬季补品之一。

板栗烧野鸡

考证分析

是根据小说中提供的原料而制的一道红菜,味鲜肉美,色泽金黄,为广大美食家所欢迎。

制作方法

主料∶净野鸡肉500克、板栗250克、肥膘肉100克。

配料∶水发香菇50克、冬笋30克、葱姜各适量。

调料∶酱油10毫升、花生油100克、盐3克、绍兴黄酒30毫升、白糖10克、鸡精03克、香油10克 、水淀粉、鸡汤各适量。

将野鸡肉洗净,切成5厘米大小的块,用沸水滚过,去净血沫。肥膘肉切成鱼鳃片,板栗剞十字刀,入锅煮熟,取出剥壳去衣,用油略炸一下备用。冬笋切成滚刀块,香菇去蒂一切为二备用。起锅至旺火上,放入少许花生油,待油热下入葱姜略煸,出香味後放入鸡块、绍兴黄酒煸炒,再加入酱油、盐、糖、鸡精、鸡汤大火烧开,转文火,焖至五六成熟时,放入板栗、香菇、冬笋同烧,烧至酥烂,拣去葱姜、肥膘肉,晃勺收汁,待汁稠时,将鸡块盛在盘中,锅内余汁加点水淀粉,淋上香油浇在鸡块上即成。

美味茄鲞

原文摘录

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凤姐奉贾母之命,挟了些茄鲞给刘姥姥吃,刘姥姥吃了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味儿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了,只种茄子了。”

这道菜的做法,书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凤姐向刘姥姥讲解说:“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考证分析

茄子又名落苏、昆仑瓜、紫瓜等。属茄科,是一年生灌木型草本蔬菜。茄性味甘寒,无毒,具有散血、止痛、收敛、止血、利尿、解毒等作用。其内含维生素很多,多食能增加微血管的抵抗能力,可防止血管脆裂出血。茄子经烹调可做出多种菜式。「茄鲞」用茄子做主料配以各种干果,营养极为丰富。成菜味道咸鲜,有浓郁的糟香,略带回甜,色泽光量鲜艳。

“茄鲞”是《红楼梦》中写得最为详实的一道菜,刘姥姥吃过之后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样的味儿来了!”说明这道菜非寻常人家见过吃过。“鲞”,即是剖开晾干的鱼干,如“牛肉鲞”、“笋鲞”等,都是腌醋成干的片状物。“茄鲞”,当是切成片状腌醋的茄子干。

制作方法

主料:茄子500克、斑鸠肉100克。

配料:桃仁5克、杏仁5克、腰果5克、榛仁5克、松仁5克、榄仁5克、花生仁5克、莲子5克、板栗5克、五香豆腐干5克、鲜蘑5克、香菇5克、红绿青椒16克、鸡蛋一个。

调料 :花生油100克、糟酒30毫升、鸡油15克、酱油10毫升、盐3克、糖2克、绍兴黄酒25毫升、水淀粉30克、鸡精033克、清汤100毫升、葱姜蒜各适量。

1、将茄子削皮、切片,用刀将茄片切成方形,再切成均匀的小骰子丁状备用。

2、将斑鸠肉用水洗净,沥干水份,用刀轻轻拍松,剞上花刀,再切成小骰子丁状备用。

3、将各种干果去皮用油炸酥脆。水发香菇、鲜蘑、豆腐干、红绿青椒切成小骰子丁状备用。

4、起锅至旺火上,放入鸡油,将茄子丁炸成金**澄去油。锅内留少许底油,放入葱、姜片煸出香味即下入茄丁、糟酒、酱油、盐、糖、醋、清汤将茄丁煨透入味,勾入少许芡粉,出勺盛入盆中。

5、另起锅放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熟,下入斑鸠丁划散,随下入鲜蘑、香菇、豆腐干、红绿青椒及各种干果仁,澄去油后,锅内留少许底油,将葱、姜片煸出香味后倒入划散的主、配料,快速烹入用盐、糟酒、糖、鸡精、清汤、水淀粉兑成的碗汁,颠翻几下,出勺覆盖在茄丁上即成。

风腌果子狸

原文摘录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贾母晚餐桌上,先吩咐将自己吃了半碗的红稻米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一碗笋和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还有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考证分析

《隋园食单》中第三节“杂牲单”,果子狸赫然在目。

查《辞源》、《辞海》得知其体小如猫,喜攀援树上,好食谷物果实之类,所以肉清香鲜美如水果味。怪不得晚饭桌上老太君自己舍不得吃,着人送与两玉。较之凤哥儿的半碗红稻米粥,兰小子的那碗肉,档次高多了。据[辞海]“果子狸”条,“果子狸”生活在东南亚,以及长江流域,但从《随园食谱》中“鲜者难得”的抱怨来看,几百年前,果子狸在南方餮饕族的威胁下,活得已经比较狼狈了。其实果子狸入菜的记载还应更早。

制作方法

“风腌果子狸”的做法,我在《随园食谱》中看到有记载说:“果子狸,鲜者难得。其腌干者,用蜜酒酿,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计水泡一日,去尽盐秽。较火腿觉嫩而肥。”单曰:“果子狸,鲜者难得。其腌干者,用蜜酒酿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泔水泡一日,去尽盐秽,较火腿觉嫩而肥。

《宋氏养部》谈到另一种蒸的方法:“银锡沙锣中先铺白糯米,以花椒葱盐酒沃狸身,置于上蒸熟。宜蜜,宜火,宜小麦面之蒸。”不知贾府之蒸如何,想来应从《隋园食单》。果子狸何以如此值得精工细做?

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

原文摘录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到:“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 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

考证分析

所谓“内造”指的是宫内所造,见于《随园食单》。

制作方法

具体的制作方法是这样:“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另外如“杨中丞西洋饼”,做法是这样:“用鸡蛋清和飞面作稠水放碗中,打铜夹剪一把,头上作饼如碟大,上下两面铜合缝处不到一分。生烈火烘铜夹,一糊、一夹、一熯,顷刻成饼,白如雪,明如绵纸。微加冰糖、松仁屑子。”

冰糖燕窝粥

原文摘录

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考证分析

冰糖燕窝粥的主料是燕窝和大米。燕窝为金丝燕及同属的一些燕鸟在海边岩洞中用其吐出的胶状液体筑成的巢。燕窝性平味甘,入肺、胃、肾经,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的功效,可治虚损等症,古列为八珍之一,为历代贡品。因为燕窝具有滋阴润肺、清热止咳的功能,是高级营养补品和名贵药材,其价昂贵。

制作方法

主料 官燕窝50克、冰糖25克、大米150克。

调料:盐少许。

1、将燕窝用冷水浸泡两个小时后,捞出放在白色的餐碟中,用镊子,检去燕毛和杂质,用清水漂洗几次,漂洗时手要轻,注意保持形状,然后再用凉开水浸泡。

2、使用前倒去水,根据燕窝老、嫩程度分别使用2克或15克咸和燕窝拌和均匀,随即用开水一浸,使燕窝涨起;倒去一半水,再用开水浸三四次,至燕窝的体积膨大成原来体积的三倍、手感柔软、可掐断时,再用清水漂洗后,置凉开水中浸泡备用。

3、大米洗净,加适量清水烧开,转小火慢慢熬,熬至八成熟时加入冰糖,待糖融化再把发好的燕窝轻轻放进锅中,略煮几开即成。

浸燕窝宜用冷清水,发出来的口感滑溜细致,用热水发浸虽然缩短时间,但口感变粗。

注意:购买燕窝须小心选择,以免买到用海藻制的假品。

书中好几次都提到燕窝,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都有不同的吃法,如黛玉体质虚弱,不宜大补,所以宝钗教她吃清补的燕窝粥;有一回写凤姐小产,也每日用燕窝粥调养,但与黛玉吃的不同,凤姐吃的燕窝粥还配了两碟精致小菜,可见是吃咸味的;又有一回秦可卿生病,尤氏也喂她吃了半盏燕窝汤。

蒿子杆炒肉丝

原文摘录

第六十一回,“前日春燕来说,晴雯姐姐要吃蒿子杆儿,你怎么忙着还问是肉炒鸡炒?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筋儿,少搁油才好。

用料:蒿子杆250g 猪通脊100g 干枸杞1茶匙(5g) 糟酒1汤匙(15ml) 水淀粉1汤匙(15ml) 油1汤匙(15ml) 盐1茶匙(5g)

做法:

1蒿子杆用水洗净,将叶子择去不用,只保留茎杆部分,再用刀切成5cm长的小段。

将蒿子杆洗净,把上面的叶子全部择下,只保留中间的主茎。

2猪通脊洗净,用厨房纸巾擦干表面水分,再切成5cm长的细丝。

3在猪肉丝中调入糟酒、蛋清、水淀粉和盐(1/2茶匙,3g),混合均匀腌制10分钟。

4干枸杞放入小碗中,用温水浸泡至发起(约20分钟),再沥干水分。

5在汤锅中放入适量热水,大火烧沸后将蒿子杆小段放入汆烫30秒,捞出沥干水分待用。

6中火烧热炒锅中的油,待烧至七成热时(将手掌置于炒锅上方,能感到有明显的热气升腾),将猪肉丝放入翻炒至熟。

7最后放入汆熟的蒿子杆小段和泡发的枸杞,调入余下的盐(1/2茶匙,3g)拌炒均匀即可。

笼蒸螃蟹

原文摘录

《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 螃蟹咏”,写史湘云和薛宝钗为“海棠诗社”第一次活动准备了一席“螃蟹宴”,并各自赋诗讽咏螃蟹,宴后又赏菊题诗,反映贵族之家公子**们的闲情雅兴。这席“磅蟹”虽经过精打细算,但七八十斤的笼蒸清水大螃蟹,仍然花了约二十两银子,故来自乡下的刘老老感叹道:“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蟹又称无肠公子、含黄伯、郭索、拥剑、执火、彭越等。因其横行又统称螃蟹。螃蟹又分海水和淡水两类。笼蒸螃蟹使用的是淡水蟹,即河蟹,此蟹只能吃活的,其肉鲜美,食时需除去蟹的肠、胃、鳃和脐部。祖国医学认为蟹有散痰血,通筋络, 续筋接骨,解漆毒等功效。但蟹不可以和柿子同食,因为易引起腹泻。蟹性寒,食用时需蘸姜、醋或饮酒,以暖胃去寒,杀菌消毒。

制作方法:

1将蟹用清水洗净,并将每只蟹的蟹脚用马莲捆牢备用。

2将鲜荷叶洗净,垫铺在竹笼屉内,将螃蟹脐向下排放在荷叶上,用旺火蒸熟。

3鲜姜洗净去皮切成细末,和镇江香醋调在一起,分装两个小碗随路蟹上席蘸食。

调鼎集,堪称食谱大全啊。清代中后期成书,全十卷,从开设陈席,调制作料,到各色食材好坏、产地、存制、烹饪,基本上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光是素菜肴2000+,茶点果品1000+,鱼类烹饪300+。把以上诸位说的都一网打尽了,哈哈。作者不可考,据说乃淮扬一带的名厨。书中确实对江浙一带的小吃记录更为详尽,对扬州菜的记述也很正宗。网上流传的还挺多的,有兴趣的同学请自行点开看目录,长得吓人啊。调鼎集目录_百度文库另有林洪《山家清供》。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栗、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感觉都是吃了会飘飘欲仙的菜,尽极野趣风雅之能事。有几样印象深刻:——汤绽梅:十月后,用竹刀取欲开梅蕊,上下蘸以蜡,投蜜缶中。夏月以熟汤就盏泡之,花即绽,香可爱也。——橙玉生:雪梨大者碎截,捣橙、醋入少盐、酱拌供,可佐酒兴。——雪霞羹:采芙蓉花,去心蒂,汤瀹之,同豆腐煮,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名雪霞羹。(此法我做过,确实色味俱全。)——雷公栗:夜读书倦,每欲煨栗,心虑其烧爆之患。一日马北廛逢辰曰:只用一栗蘸油,一栗蘸水,置铁铫内,以四十七栗密覆其上,用炭燃之,候雷声为度。(第一次读这段觉得好笑到雷人,但的确是风趣的好笑。)还有什么采桂花做糕,称“广寒糕”,用板栗和山药炖羹,称“金玉羹”,诸如此类。配合他闲云野鹤的场景描写,尤其醉人。对了,此人身世也很有点意思,愿意读此书的话,不妨先了解看看。

1、冰糖葫芦的由来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那是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了怪病,她突然变得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眼见贵妃一日日病重起来,皇帝无奈,只好张榜招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他在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棠球子'(即山楂)与红糖煎熬,每饭前吃5~10枚,半月后病准会好。”贵妃按此方服用后,果然如期病愈了。于是龙颜大悦,命如法炮制。

后来,这酸脆香甜的山楂传到民间,就成了冰糖葫芦。

2、年糕的由来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没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3、巧克力的由来

最早出现的巧克力,起源于墨西哥地区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种含可可粉的食物,它的味道苦而辣。后来大约在16世纪,西班牙人让巧克力“甜”起来,他们将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饮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别出心裁,在上述饮料中再掺入一些牛奶,这才完成了现代巧克力创制的全过程。不久之后,又有人想到,将液体巧克力加以脱水浓缩成一块块便于携带和保存的巧克力糖。

4、北京烤鸭的由来

烤鸭的祖先是西方的烤鹅。烤鹅技术被两次传入中国,一次是在元朝,一次是在清朝。元朝的时候,蒙古帝国占领了很大的地盘,从中国的东部,到地中海地区,都是他的地盘。所以西方人如马可波罗可以到中国来。他们带来了不少西方的文化,包括大炮,也包括烤鹅。在元大都就有了烤鸭店。为什么从烤鹅变成烤鸭?这是因为鸭子是中国的特产。在清朝末年,烤鸭的方法改变了,从焖炉改为挂炉,而且吃法也带有明显的山东的特色,实际上烤鸭店就是山东荣城人开办的。其特点是用饼、大葱或黄瓜、酱和鸭子一起吃。饼卷大葱黄瓜和酱,是山东最常吃的东西。而且这时候,烤鸭的鸭子也从一般鸭子变成填鸭。填鸭的方法也来自欧洲烤鹅的方法。

5、糖炒栗子的由来

糖炒栗子是京津一带别具地方风味的著名食品,也是具有悠久传统的美味。

南宋时,陆游在《老学庵笑记》中曾记述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他说:“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开封)李和炒菜,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接着写道:“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据此可以推知,汴京的炒菜专家李和在外族人侵时家破业敝,他的儿子带着炒栗的绝技流落燕山。他用献给故国使者的栗子,表达自己对统一祖国的热望。

6、臭豆腐的由来

臭豆腐很有名气,究其来历有段“古”:清康熙八年,安徽仙源县举子王致和赴京考试落第,又无盘缠返乡。王家原以做豆腐饣胡口,王致和亦懂此手艺,于是留京以磨豆腐谋生。一日,遇到豆腐滞销,积存不少,王生怕豆腐变坏,血本无归,便将豆腐切成小块,配以盐香料,置于坛中,并封其口,以为这样便可造出腐乳来。谁知过了一些日子坛口打开,腐乳做不出来,豆腐臭气熏天。王生试尝之,其味鲜美。遂将此臭豆腐试销,竟也获得顾客好评,臭豆腐从此流传开去,到了清末,臭豆腐已是大行其道。

7、豆腐的由来

1959年到1960年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曾发掘了两座汉墓。一号汉墓中,有大面积的画像石,其中有豆腐坊石刻。这是一幅把豆类进行加工、制成副食品的生产图像。考古专家认为,此刻画可以证明,中国豆腐的制作不会晚于东汉末期。

淮南堂是我国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据传原是为了纪念豆腐的发明人——汉代淮南王刘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么会发明豆腐呢?原来刘安讲求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把他献给刘安享用。刘安一尝,果然好吃,下令大量制作。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

8、火锅的由来

我国的火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浙江等地曾出土五千多年前的与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可以算是火锅初级形式。北京延庆县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火锅,有加热过的痕迹。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一种小铜鼎,高不超过20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有的鼎与炉合二为一,即在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有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人们称这种类型的鼎为“温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火锅了。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积一般为250~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唐宋时,火锅开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大诗人白居易喜欢邀友至家吟诗赋词,他的那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的“红泥小火炉”,即是唐代流行的一种陶制火锅。在五代时,就出现过五格火锅,就是将火锅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时的火锅又称暖锅,一种是铜制的,一种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来食用。到了清代,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嘉庆皇帝登基时,在盛大的宫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陆并陈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锅宴请嘉宾,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9、涮羊肉的由来

史书记载,涮羊肉最早始于我国东北和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原称“涮锅”。据说,涮羊肉的起源之一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

相传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北征途中,忽然想起清炖羊肉了。厨师急忙杀羊剥皮,剔骨割肉。这时,探马报道:“敌军铺天盖地而来,离此不远了。”兵贵神速,眼看清炖羊肉吃不上了,聪明的厨师想出一个办法,他在羊肉上拣了一个好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煮沸的水中,用饭勺草草地搅一下,便急急忙忙捞在碗里,加了点盐,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饱餐了一顿,感到这肉片格外鲜嫩。待忽必烈胜利返朝后,重赏了厨师,问清了这种羊肉片的烹调技术,御赐菜名为“涮羊肉”。

10、“比萨饼”的由来

“Pizza”,即比萨饼是意大利的著名食品。凡到过意大利的人,一定要品尝一下比萨饼。刚从红通通的炉膛里烤出的比萨饼,色鲜、味浓、外焦里嫩、香气诱人。关于比萨饼的来历,人们一般认为它于公元1600年诞生在那不勒斯。传说,当地有一位母亲,因家里贫困,只剩下一点点面粉,正在为给孩子做点什么东西吃而发愁。邻居们得知后,凑来了一点西红柿和水牛奶酪。这位母亲就将面粉和成面团烙成饼,将西红柿切碎涂在上面,再把水牛奶酪弄碎撒上,然后放在火上烤,就成了香喷喷的比萨饼。如今比萨饼为世人所喜爱,并走进了中国。

11、春卷的由来

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

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

明代李时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

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宋朝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这样描述:“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128种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

12、月饼的由来

据说,月饼在唐代就曾出现,至宋代更盛。它是中秋佳节祭拜月亮时最主要的物品,祭供后由全家分食。由于月饼象征团圆,有些地方称为“团圆饼”。《燕京岁时记月饼》载:“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亮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的《淞南采府》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已和现在的月饼颇为相近。

13、过桥米线的由来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源于滇南蒙自。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的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日备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见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忖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许时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快,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人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从杨秀才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成为云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14、饺子的由来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除这些文字记载,还可以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它是从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出土的。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被放在一个木碗中。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饺子已传入我国的边远地区。

15、元宵的由来

元宵,南方人又叫“汤圆”、“水圆”、“汤团”等。宋人陈元靓写的《岁时广记》称它为“元子”;《乾淳岁时记》称它为“乳糖元子”;《大明一统赋》称它为“糖元”;《武林旧事》称它为“团子”。各地制作的种种元宵,虽然风味各异,但均带有团圆的寓意和象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元宵最初起源于宋朝,那时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因为“元”和“袁”、“宵”和“消”同音,“袁消”有袁氏灭亡的意思。

最古老的中华传统美食有哪些?

荆州是我国著名的古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每次过年回家时,家乡都会变得非常热闹,街边各种各样的传统特色小吃也会变多,迅速吸引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