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目录,第1张

第一章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

三 中国古代科技的独特体系

四 融合于文化中的古代科学

第二章 先秦诸子与古代科技

一 《周易》的科技思想

二 先秦儒家与科技

三 先秦道家的科学思想

四 墨家的科学思想

第三章 传统文化与古代数学

一 《九章算术》与儒家文化

二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算经十书”

三 宋元时期的数学与理学

四 数理问题的深入探讨

第四章 传统文化与古代天文历法

一 汉代儒家与浑天说的确立

二 祖冲之的《大明历》与儒家经典

三 郭守敬的《授时历》与理学

四《周易》对古代天文历法的影响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古代农学

一 农书中的重农思想

二 古代农学的“三才”理论

三《礼记·月令》与月令式农书

四 农学知识的文化来源

第六章 道教炼丹术与古代化学

一 道教炼丹术的形成与发展

二 道教炼丹术的理论基础

三 道教炼丹术的基本方法

四 道教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

第七章 传统文化与古代医学

一 先秦诸子的养生文化

二《黄帝内经》的文化特征

三 儒学对古代医学的影响

四 道教的医学养生思想

第八章 沈括的科技思想与传统文化

一 科技的高峰与宋学的兴起

二 沈括及其《孟子解》

三 沈括的科学怀疑

四 沈括的求理精神

第九章 朱熹的理学与科学

一 朱熹的“格物致知”论

二 朱熹与浑仪

三 朱熹对《梦溪笔谈》的研究

四 朱熹的天文学思想

第十章 明清经世之学与科学

一 经世致用与科学研究

二 “西学中源”与中西会通

三 乾嘉时期的文化与科学

四 从“格物致知”到“科学”

第十一章 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

一 儒家文化并不排斥科技

二 科学研究动机与儒家文化

三 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四 与儒家文化共兴衰的古代科技

第十二章 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

一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

二 张之洞的“科学救国”思想

三 康有为、严复的“科学救国”思想

四 民国初年的“科学救国”思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以艺术与科技完美的结合来进行发明创造,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虽然方向不同,但更兼具融合相通、互补的一面,从“盘古开天”的神话中,先民的第一声呐喊鉴定了动态艺术的存在,从原始时代敲打出的第一块石器工具开始,不仅揭开了人类的文明史,它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一次造型艺术的创造与欣赏。 考古材料证明,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祖先就开始用兽皮、兽骨、象牙、羽毛来装饰自己,尤其是新石器时期大量出现的彩陶,造型各异,在材料的选择、成型技术和艺术加工等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科技水平,如:大汉口出土的一件兽形器,整个彩陶造型犹如一只仰首、竖耳、狂吠的动物(配图)动物的口就是倒水的瓶口,它的臂就是陶器的把手,设计非常精巧美观,又如马家窑出土的一件尖底瓶,瓶上四方连续的旋纹,给人一种流动的韵律感,尖底瓶的造型不但美观,上重下轻是为了便于倾斜汲水。 春秋战国时代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而带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冶铁技术的进步,铁制的生产工具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中逐渐普及对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工艺,从铸造技术到艺术风格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铸造工艺由传统的渐铸发展出了蜡模、焊接、镶嵌等工艺,形制由传统的礼器向着生活日用器转化,纹饰出摆脱了商周时代狞历森然的风格,神秘的宗教色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轻松自由的新风格,并出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工艺器,如:曾侯乙编钟(配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编钟,整套编钟共65件,依大小不同分层排列,至今仍可演奏乐曲,它音律准确、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体现了古代高度发达的铸工艺和科技成就,每个编钟造型独特,以纹饰美化,多个编钟组成统一的整体,其中托举编钟的铜人全身彩绘,束带配剑,可见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工艺是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在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新成就。 秦汉时期的长信宫灯(配图)造型别致,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宫女跪尘持灯,宫灯的烟气通过右臂进入持灯人头部、体内,烟灰贮留后再排出,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灯座可转动,灯罩可启合,可调节烛光的亮度与方向是古代工艺和科技结合的典范。浑天仪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冶铸技巧、机械构造等多方面的科技与工艺高度发展的结晶。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发展的总趋势来看,秦汉时期是一个走向衰落的时期,中国青铜艺术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与战国时代相比,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类上都减少了,造成这种现象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它工艺门类的发展,如釉陶和漆器等工艺的发展,它们以其制作简便,质轻且表面光洁等特点优势,逐渐代替了部分青铜器,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工具逐渐代替了铜工具。 唐三彩是烧制的一种低温铅彩釉陶器,当时的科学烧制技术促进出工艺水平的提高,宋朝的赵州轿(配图)拱形的石桥符合了建筑力学的要求,也满足了人们视觉美感的需要。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平形透视是西方在视觉艺术中的巨大贡献,科学的透视原理的运用,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效果,在二维空间中体现了三度空间。解剖学的出现,不仅成就大批的艺术家迈向一个新的艺术领域,也使医学,光学等科学得到了发展。 评议:从石器、木器、陶器、青铜器到现代合金器皿,从埃及金字塔、万里长城、屹立如林的摩天大厦到遨游宇宙的空间飞行器,无不是古代造型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结晶,艺术美的规律影响着科学发展创造的规律,反之科技的进步发展也带动了艺术的发展,“科学需要艺术,艺术出需要科学”。

大学生践行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方法: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 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

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文化科技发展依托“科技进文化”和“文化进科技”两条主线,形成了四个方向:

一、是新科技与新生活方式交融催生文化新业态;

二、是科技改造现有文化业态,助力现有文化产业升级;

三、是新技术让公共文化资源效能释放,进入消费领域;

四、是利用科技将文化元素融入实体经济和制造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目录

序第一章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一 问题的提出二 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三 中国古代科技的独特体系四 融合于文化中的古代科学第二章 先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