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4收藏

京杭大运河,第1张

春秋时就己有叫邗沟,隋炀帝把已有的连在了一起,北起诼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由南向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元朝也有运河

京杭运河在唐以前称为沟、渠、漕渠、运渠,宋代始有运河之称,至元代渐成通称。它由历代分段开凿,至元代始陆续完成。隋唐宋时的运河,是由涌济渠、山阳渎、孟渎和永济渠联络而成。

元代定都北京,为避免绕道,一是开凿从山东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一是开凿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同时对山阳渎、孟渎加以疏浚。元朝这两段运河与隋朝的运河相连接,从大都到淮南、南北要比隋代的运河缩短了500华里。这就是今天的京杭运河。

元代运河大体上可分八段:大都至通州谓通惠河,通州至天津谓北运河,天津至临清谓南运河,临清至东平谓会通河,东平至江苏邳县谓中运河,淮阴至瓜州谓淮南运河,一名江北运河,原即隋炀帝所开山阳渎故道,丹徒之京口至丹阳谓江南运河,丹阳至浙江省杭州谓浙江运河。至此可知,元代对于完成沟通我国五大水系的伟大工程的京杭运河,具有一定功绩。

1135年金兴起至1260年元世祖建立元朝行将统一全国这一时期,因为战乱频仍,一方面是南北漕运完全停废,一方面则是水利失修,造成运道多处淤塞。当时淮安以北至山东东平一段,就因黄水侵淮,致使南旺、沛县、邳县三段浅涸。《中国图书集成》1120卷741页有一段关于山阳渎兴替的记载:“古山阳渎也,隋开皇六年凿……三国时以无运而塞,隋因开城而广之,五代亦以不运而涸,周以平吴而浚之,元无以兵阻而废。”可见元初山阳渎因战乱淤浅,漕运趋于败落的状况。

1279年元灭南宋全国统一形成后,元世祖即疏凿运河,恢复漕运。因为当时东南漕粮由清口以至董口,须经黄河200余里,风涛险恶,漕船时有倾覆。为保证大都粮食供应,特又开辟了海运航线。这条航线是从长江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河、渤海,直到直沽,转往大都。通过海运的东南之粟,最多时,年达300多万石,南北海道成为元朝运输粮食的一条重要航线。对此,《古今图书集成》、《中国水利史》第五章《运河》中亦有一节记述:“终元一代,始终以海运为主,河运为辅,海运量最多时年达三百多万石,河运量不过数万石。”

宋元交替之际,南北漕运停废,山阳渎北段一度壅塞淤浅。这一时期,是淮安水运处于低潮时期。元统一全国恢复漕运后,虽曾在淮安设立过漕运总督署,统管南方诸省漕运,但因其通过海运的很多,通过河运的甚少,所以淮安水运远不如隋唐时的盛旺。

元代时,淮安南北漕运衰落,盐运却有所发展。

淮南沿海地区的煮盐业,早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兴起。迨黄河夺淮入海后,范公堤以东沿海海岸线迅速向外伸展,堤东原有盐场,到元代已是“海远卤淡渐不宜盐”,产量下降。至元代中叶,为不影响盐课收入,于是向淮北开发,淮北盐场因之而兴起,产量日增,逐渐取代了淮南盐业,淮安盐运也随之兴旺起来。当时淮安城北河下镇最大的商业就是盐业。苏北沿海所产的食盐统称淮盐,产量、质量均为全国之冠。淮北食盐在坨地集中后大都通过盐河转入运河抵淮安,也有先陆运即由板浦车运至安东(今涟水)渡黄,经草湾对岸的盐河运抵河下镇,而后再分发转运皖、豫及苏南各地销售,当时河下曾设有数十处盐堆栈、经淮安年运销正纲盐达140余万引(每引合200市斤)。对此,《淮安府志》卷曾记载:“淮安城北为淮北纲盐屯集地,任盐商者皆徽州、扬州高资巨户,役使千夫。”其时,淮城与城北河下已成为北盐南销的“中转站”,商贾辐辏,百货山列,真可谓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位于中国东部,为“大运河”的一条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

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将经济中心江南与政治中心元大都相连接,决定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建。改建保留了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中间裁弯取直,不经洛阳而在山东开凿了新的运河,使得两点距离缩短。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缓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

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

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2014年,京杭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现况

近百年来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有些城市河道已成为排污沟,近代工业与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沿河历史文化遗迹。在黄河以北,大运河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相当普遍。

2002年12月27日,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大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2006年6月获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浙东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合并,名称改为“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大运河”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位于杭州的杭州市京杭大运河余杭塘栖至钱塘江段,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是世界文化遗产。

沿河有很多以运河文化、古街历史为主题的游览点,还有不少博物馆和美食街,这些景点分布得较为分散,如果想要单个到达,会花费太多时间,比较值得推荐的是坐着水上巴士去游运河、享美食、看博物馆。

对游客来说比较实用的是水上巴士1号线,从濮家/武林门经

的游线,这条线路发展得比较成熟,沿途也有不少博物馆和美食街。武林门站附近的

、浙江省科技馆等适合学生、小朋友来长知识。信义坊站附近以美食为主,信义坊美食街、

都在近旁。信义坊附近有个新建的

,是中国唯一供奉厨神的寺庙,里面有两座清代石塔。拱宸桥站旁边的

,有许多茶馆、饭店、咖啡馆,晓枫书屋、

就在这里,你还可以逛逛

,这里保留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此外,也有一些观光线路可以选择,比如运河夜游,可从武林门到拱宸桥再返回,看运河两岸的灯光工程;

一日游,含7小时游览,不定时发船,出发前先电话预约。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参考游览时间:12小时 - 3天。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最窄处不足10米,运输能力大减,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内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对运河很多区段进行了疏浚、扩展,沿河建设了不少航闸,两岸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目前,大运河全程虽不能通航,但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公里,对分担津浦铁路的货流,特别是承担煤炭、建材、盐、日用工业品、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中短途运输任务,对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大运河将作为南水北调的主要路径,古老的大运河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京杭大运河

春秋时就己有叫邗沟,隋炀帝把已有的连在了一起,北起诼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由南向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元朝也有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