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明代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1、唐寅:
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虚阁晚凉图》、《杏花茅屋图》等。
2、徐渭: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他是我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3、周臣:
周臣,我国明代中期的著名职业画家。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周臣山水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周臣代表作《柴门送别图》 ,描绘一文人携琴访友后,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明月早已挂在高空,船工也已在船头熟睡,直至客人快要上船了,他还未酲来,说明主客送别时间之长,友谊之深,这其中也融含周臣画体的“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相融之处。
周臣被人们称为非院派的“院派”画家。
4、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董其昌善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画作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作品《戏鸿堂帖》(刻帖)。颇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5、关思:
关思(公元十六~十七世纪),字九思,一作何思,号虚白,浙江湖州人。能诗善画,笔兼四体。尤长山水画,远学关仝、荆浩,近学黄公望、王蒙,而能自出机杼,苍秀奇崛,多作变化,为吴门派名家之一。善仿宋人笔意。
关思所化山水,早年蹊径水口犹多覆叠,晚年山头石画,简笔粗疏,微加皴染,林树杂披,略点墨叶,人物飘然,舟室古雅,别具清明之格。其画名重海内,与宋旭齐名。作品有《松风斜照图轴》,《山水图轴》。
6、谢时臣:
谢时臣(公元1487~1567年),字思忠,号樗仙,江苏苏州人。山水师法沈周,得其意而稍变,笔势豪放,设色浅淡。凡长卷巨幛,出笔纵横自如,颇具魄力,风格介于“吴派”与“浙派”之间。人物近学吴伟,远宗李公麟,线条劲细潇洒。
作品有《溪山秋晚图轴》,《仿黄鹤山樵山水图轴》,《策杖寻幽图轴》,《虎阜春晴图轴》,《武当南岩霁雪图轴》,《太行晴雪图轴》。
董其昌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董其昌生平简介
董其昌,著名书画家。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82岁。董其昌擅长书画。在绘画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万钟的美称;在书法方面,集各家之长于一身,使自身的书法有超越前人之势,在中国的书法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董其昌在而立之年后,进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顺,在朝廷里,几进几出。由于仕途的坎坷,让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便在辞官回乡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在专研学习前人书画经验,并自发组织坊间书画爱好者,和自己一同探讨书画方面的知识。并且大量临摹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名作,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开创自己的书法之美。
后人对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评价颇高。清代年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特别推崇董其昌的书法,闲暇之余进行大量的描摹。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成为文人画的创作指导核心。
董其昌的书画成就对后世的书画发展影响颇深。在书法方面,他所著的《白居易琵琶行》、《金沙帖》等流传于世;他所绘的《昼锦堂图》、《疏林远岫图》等仍被珍藏于各博物馆。
董其昌去世后,后人常去董其昌墓、董其昌故居瞻仰这位书画大师。
董其昌字画价值
目前,董其昌的字画被收藏于中国各个博物馆。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瞻仰大师的书画之风。除此之外,董其昌的字画也为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董其昌自幼在字画方面造诣颇深,因为爱好的缘故,自己一边在读书考取功名之时,一边研习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并进行描摹、创新。最终集各家书画优势为一体,成为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对后世书画创作影响颇远。
书法方面,董其昌在临摹前人书法基础上,将自己的创新意识融于其中。字体淡雅隽秀,刚劲有力,尤其在草书和楷书方面,造诣颇深。康熙皇帝曾大赞董其昌的书法飘逸空灵、丰神独觉,深得康熙皇帝的偏爱。而在民间,也刮了一阵效仿董其昌书法之风,其兴盛之风,难以想象。
绘画方面,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他提出,绘画时不应只画出景物的表皮,应该注重实物的本质,并结合道家的思想观念来进行创作。除此之外,董其昌在绘画时,认为文人画太过于单调,在完成之后,加入了诗词创作,让画作主旨更为饱满。
董其昌一生的作品很多,所以,流传于世的作品也很多。
人物生平 布衣修史
明崇祯元年(1628年)出生的姜宸英从小受到其祖辈父辈的影响,以才思敏捷、博闻强记而著名。康熙17年(1678年),在平定三藩之后,清廷为稳定人心,网罗人才,特开博学鸿词科。这是有别于乡试和会试的特殊科制,规定凡学行兼优,文词卓越者,由京官三品以上,各省督抚布按官员推荐,无论是否中过举,都可以参加。当时姜宸英已在翰林院担任纂修明史的任务,对明代的厂卫制度及刑法有其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当时主持明史修编的内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和翰林学士叶方霭的赏识。徐乾学把明史稿进呈御览后,康熙大加赞赏,说姜宸英与另两位修史的人员朱彝尊、严绳孙是海内三布衣。开创了有清以来 “布衣修史”的先河,叶方霭更是竭尽全力,荐举姜宸英参加博学鸿词科。然而,这场恩科并未改变姜宸英的命运,最后还是名落孙山。在叶方霭的极力推举下,姜宸英才正式列为修编明史的人员,领取相当于七品官员的俸禄。
交契容若在完成《明史》的编修任务后,清廷又开始了《一统志》的编修。主持这一编修任务的是左都御史徐元文。因徐元文是徐乾学之弟,故姜宸英仍有机会出入尚书府第,并在徐乾学的荐引下,结识了虽年轻而在文坛已享有盛名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是满族正黄旗人,其父纳兰明珠是当朝首辅,权倾朝野,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是,纳兰性德这位八旗子弟并没有醉心于权术,却对发轫于中原的古典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纳兰性德凭借其对艺术领悟的天性和聪颖绝伦的资质,在对汉文化的自觉吸收与再造过程中,把明末以来已趋向颓废的词的创作,再次推向了兴盛。他在遍览了唐宋名家的词作之后,认为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他的这种审美情趣为他的词创作奠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发个性的 与展现才华的禀赋相结合,从而成就了他饮誉中原大地的艺术高峰。
姜宸英性情孤傲,纳兰性德虽出身贵族,却主张个性的张扬,这是他与姜宸英在交往中得以沟通的重要前提。除了姜宸英外,还有当时的一些名流如梁佩兰,顾贞观,吴天章,朱彝尊等人经常聚会欢宴,吟诗填词,他们避开官场的争斗角逐,以词牌唱酬作桥梁,既咏叹明亡清兴的无奈,又注重彼此间以文会友的情谊,创作了一大批被后人认为是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的传世之作。须知道,这类词作的问世和流传,是冒有极大风险的。这是因为,当时的时局虽渐趋稳定,但还是有不少晚明遗民打着 “反清复明”的旗帜,暗中积极活动,不肯受制于清廷。也许是纳兰性德的特殊身份,也许是康熙忙于政务,没有空暇去过问这些文人的活动,使他们的词作在流传后并没有带来严重的后果。
纳兰性德自幼学习射骑,文武兼备,自16岁中进士以后,就被授予三等侍卫,不久又升迁一等。就是这么个仕途通达,灵性十足的贵胄子弟,却偏偏与康熙所推行的文化政策格格不入,这使得他的许多宏伟抱负难以实现,于是就有了 “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等弃世嫉俗的作品。这种郁郁不得志的心态与当时姜宸英的处境十分相似,这也许就是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的环境因素。
康熙24年 (1685年),纳兰性德在与姜宸英,朱彝尊、顾贞观等人聚会豪饮后,又作了 《夜合花》一词,词完便猝然而逝,年仅31岁。挚友的突然病故,使姜宸英悲痛欲绝。一连几天,他茶饭不思,泪涕滂沱。为表示哀悼,他专门写了一篇祭文,以寄托哀思。 “我常对客欠伸,兄不余傲,知我任其真;我时谩骂无问高爵,兄不余狂知我疾恶;激论事,眼瞪舌,兄为抵掌助之叫号。”这是姜宸英与纳兰性德交往的真实写照。也可见两人友谊非同一般。为纪念这位年青的故友,姜宸英与几位文友把纳兰性德的词作加以搜集整理,编印成册,取名为 《纳兰词》,后来一并入 《通志堂集》。
入仕罹难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得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还得了第3名,被康熙授予翰林院编修,这时,他已是一位白发皓首的七旬老翁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副主考官,是科发榜后,物议沸腾,当时落第士子戏称:“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因科场案牵连,十一月丁酉(初三日),被江南道御史鹿弹劾,姜宸英与李蟠入狱,宸英饮药自尽,死于狱中。死前自拟挽联:“这回算吃亏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门,坐冷板凳,作老猢狲,只说是限期弗满,竟挨到头童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何足算也;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不久康熙得知浙江宁波考生姚观确有文才,下旨释放姜宸英,追回被充军的李蟠。康熙得知宸英已于狱中自尽,痛惜咨嗟不已。
二十岁赴科场,七十岁钦点探花,这条路走了整整半个世纪。然而,高中探花仅二年,就因顺天乡试案被牵连,自杀狱中。
个人成就 书法姜宸英擅书法,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家”,为清代帖学的代表人物。宗米芾、董其昌,书法以摹古为本,融合各家之长,七十岁后作小楷颇精。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虞、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惟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能品上。杨宾 《大瓢偶笔》 评曰:“西溟少时学米(芾)、董(其昌)书有名,至戊辰后,方用第四指学晋人书,丁丑后方用大指,专工小楷,是时年已七十矣。使其少时即知笔法,力学至老,岂非丰劳功后一人哉?”。《频罗庵论书》言:韦间先生每临帖多佳,能以自家性情,合古人神理,不似而似,所以妙也 。亦兼精鉴,名重一时。家藏亭石刻,至今扬本称姜氏兰亭。“
“韦间先生每临帖多佳,能以自家性情,合古人神理,不似而似,所以妙也。”——《频罗庵论书》
文史姜宸英曾参与修纂《明史》,史称为文“宏博雅健,但叙事稍差”。姜宸英深谙经史之学,为文有根柢,善于通过史论阐发一些颇有意义的见解。如《楚子文论》中“自古人才难得也;用一人百人得而挠之,则功不可以成。”《二氏论》评述佛道二教源流,结尾抨击当世一些儒者,如同“舍其家千金之璧而羡人之瓦缶釜瓮以为美,然且不惜穿穴而求得之”。此外,如《张使君提调陕西乡试闱政记》,揭发科举考试的弊病;《明史刑法志总论拟稿》,历数明代刑法种种弊端;《江防总论拟稿》、《海防总论拟稿》概论水域边防利害,显出作者博学多识;《五七言诗选序》论述诗体通变,明白贯通,成一家之言。
他也能诗词,如《赠陆翼王征君》、《偶题有讽》、《杂咏》等诗,〔临江仙〕《秋柳》、〔蝶恋花〕等词,或抒愁怀,或感身世,颇有寄托。
姜宸英著有《湛园未定稿》、《湛园题跋》、 《苇间诗集》、《西溟文钞》 等。另有《姜先生全集》33卷由后人编撰。
主要著作《湛园未定稿》
《湛园题跋》
《苇间诗集》
《西溟文钞》
《姜先生全集》33卷,后人编撰。
作品选摘宜亭
不知秋远近,水色涨平芜。晒岸多渔网,浮舟半竹庐。
桥欹眠折苇,槛倒坐间凫。落日宜亭上,寥寥吾辈俱。
夜合花
窗前故摇曳,况复晓风吹。得地为交让,生庭即采芝。
分阴上阶薄,交翠拂帘迟。良会欢今日,无烦蠲忿为。
惜花
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
哭魏叔子
苦节谁云不可贞,翠微山共首山清。更无安道能求死,只有韩康解避名。
远愧文章当缟,不教官爵累铭旌。临风一恸江天豁,未觉前贤愧后生。
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
长安六月三伏始,主人门对御河水。御河流水声潺潺,玉泉奔赴城西湾。
是日都人看洗象,立马万骑车千两。曼延蹴罗岸帝,吹角鸣钲沸川上。
满堂宾客何从容,棋局未了酒不空。日中报道象奴出,至尊朝罢明光宫。
形诡貌三十六,一一骑就深潭浴。云起乍疑龙蛇蜒,湍回更与人翻覆。
须臾小吏前推排,将军拔营群象回。就中一象行踯躅,齿毛脱落颜摧颓。
长者谓余岂解事,此物经今不知岁。闻说先朝万历初,贡车远自扶南至。
中更四帝时太平,一朝闯贼残神京。忍死不食三品料,俯首泪下声哀鸣。
沧桑变换忽尘梦,勉强逐队留残生。茫茫旧事君莫说,劝君且饮杯中物。
王羲之
历朝历代既是军人又是书法家并不鲜见,其中最负盛名的大书法家东晋王羲之就是一位将军。王羲之是一位史所公认的书圣,曾历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尤以《兰亭集序》而获“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为后代书法家和喜爱书法的人们所景仰。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可以说是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颜真卿
在历代大书法家中,屡建军功的还有一位,就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颜真卿,其在书法史上是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楷书方严正大,朴拙雄浑,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自成一种大气磅礴的“颜体”而独步天下。值得一提的是其行书遒劲舒和,神采飞动,比肩王羲之,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据史志记载,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颜真卿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颜真卿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因抗敌有功,入京后颜真卿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令人可惜的是,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力劝归降,却为李希烈缢杀,时年77岁。
岳飞
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南宋岳飞。岳飞出身军伍,精忠报国,是一位统领千军万马的元帅,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但人们可能不太了解的是,岳飞文武双全,能诗善词,书法以行、草为主,也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军中书法家。他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气势磅礴,奔放洒脱,是稀世珍品,是行书之瑰宝,世人赞不绝口。传世书迹还有《书谢眺诗》、《还我河山》等将军书画研究院提供。
毛主席
以党和国家***而言,毛主席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代的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作集中展示了一代伟人的艺术人格和艺术魅力。毛泽东传世的墨迹主要为草书,他五、六十年代书写的《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和《满江红》和《郭沫若》等震古烁今之作,大气磅礴,锐力雄浑,异彩纷呈,豪放潇洒,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称得上一代书法大师。
其他
周恩来、朱德既是伟大的军事家,又是书法大家,他们的传世书法佳作被人们广为传颂和珍藏。
先秦
甲骨文 金文 郭店楚墓竹简 大盂鼎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 攻吴王夫差鉴 侯马盟书 散氏盘 墙盘 石鼓文 青川木牍 大克鼎 陈曼簠 战国越王剑铭
秦汉
李斯 张芝 篆书 汉隶 草书 楷书 行书 皇象 蔡邕 石门颂 乙瑛碑 曹全碑 张迁碑 鲜于璜碑 秦诏量铭文 莱子侯刻石 天发神谶碑 阳陵虎符
魏晋南北朝
王羲之 王献之 钟繇 索靖 王珣 陆机 泰山经石峪 张猛龙碑 张黑女墓志 敦煌书法 元怀墓志 元晖墓志
隋唐五代
冯承素 张旭 颜真卿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孙过庭 李阳冰 贺知章 怀素 李邕 智永 徐浩 柳公权 杨凝式 董美人墓志
宋辽金
苏 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赵佶 蔡京 朱熹 欧阳修 李建中 林逋 薛绍彭 张即之 吴琚 白玉蟾
元代
赵孟頫 鲜于枢 康里巎巎 欧阳玄 危素 虞集 赵期颐 倪瓒 饶介 张雨 杨维桢 邓文原
明代
董其昌 祝允明 文徵明 陈 淳 王宠 王铎 倪元璐 黄道周 徐渭 张瑞图 宋克 陈洪绶 沈粲 陈献章 姚绶 陈继儒 张弼 邢侗 文彭 蔡羽 米万钟 沈度 唐寅 憨山 解缙 释担当 莫是龙 孙慎行
清代
傅山 金农 吴昌硕 邓石如 蒲华 黄慎 郑簠 石涛 赵之谦 吴熙载 姚鼐 何绍基 宋曹 查士标 杨守敬 万经 巴慰祖 翁同龢 沈曾植 吴大徵 汪士慎 李鱓 梁巘 莫友芝 刘墉 黄易 钱沣 徐三庚 翁方纲 伊秉绶 俞樾 张裕钊 何绍基 郑燮 周亮工 高凤翰 包世臣 张照 铁保 王文治 陈鸿寿 龚贤 丁敬 曾国藩 梁启超 康有为 王维贤
杜度,字伯度。生卒年不详,东汉著名书法家,草书大家怀素称他的章草“天然第一”。
崔瑗(77年—142年),字子玉,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东汉书法家。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汉末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卫铄(公元272—349年),别称卫夫人,字茂漪,晋代著名书法家。
王廙(276年—322年11月4日),字世将,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音乐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东晋大臣、书法家。
智永和尚(生卒不详),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善书,书有家法。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陆柬之(公元585-638),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其书法以隶书见长。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唐朝大臣、书画家。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以草书著名,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徐浩(703~783),字季海,唐代书法家。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唐代名臣、书法家。
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
李建中(945年-1013年),字得中,北宋书法家。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朝第八位皇帝,著名书画家。
宋高宗赵构(1107621—1187119),宋朝第十位皇帝,著名书画家。
张即之(1186——1263年),字温夫。宋代书法家。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管道升(1262年—1319年5月29日),字仲姬,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康里子山(1295-1345),元代重臣,罕见的少数民族汉学名流和书法家。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明代书法家。
宋广,字昌裔,生卒年不详,明代书画家。
宋璲(1344-1380),字仲珩,明代书法家。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明代大臣、文学家、书法家。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明代著名书法家。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王宠(1494年--1533年),字履仁、履吉,中国明代书法家。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明代书画家。
张瑞图(1570-1644),明代官员、书画家。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明末清初书画家 。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明末官员、书法家。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
中国古代明代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本文2023-10-27 10:35: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