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丹寨县有哪些非文化遗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贵州省丹寨县有哪些非文化遗产,第1张

贵州省丹寨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苗族古瓢舞、苗族贾理、苗年、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苗族服饰、苗族芦笙舞(锦鸡舞)、苗族蜡染技艺、皮纸制作技艺。

丹寨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县。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苗族、水族等世居民族在千年变迁和繁衍生息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同时,丹寨县也实行了“抱团发展,一起推广宣传”的战略。他们组织了一系列非遗文化活动,如非遗文化节、非遗文化展览等,让这些传统文化在新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另外,苗族古瓢琴舞、翻鼓节、苗族历法、苗族百鸟衣、苗族芦笙词、四滴水芦笙制作技艺、苗族婚俗、苗族丧葬习俗等22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瓢舞舞蹈形式

大多在每年农历四月上旬的赶狗场和猪场以及新谷节(一般为农历九月十日)进行。古瓢舞用古瓢琴伴奏而得名,古瓢琴用桐木雕成,状似家用水瓢,琴的面板有四个音孔,一根音柱,音柱由板面直插入共鸣箱内,古瓢琴既是男青年们舞蹈时手上的道具。

也是舞蹈中的唯一伴奏乐器,古瓢舞,一直是围着圆圈跳,由两个男子拉古瓢和四个以上的姑娘一起跳;更多的是人们围成两圈:年长的、小伙子们在外,手持瓢琴边拉边跳。

姑娘在里,踏着“踩歌堂”的舞步,时而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而逆时针方向移动,两膝盖微带颤动。不论舞步怎样变化,姑娘的手始终是两肘弯曲架在胸腹前不停地上下左右移动。

贵州省丹寨县有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古瓢舞等非遗项目。

苗族蜡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在贵州省境内的苗族聚居地区广泛流传,苗族蜡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贵州省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古法造纸:是贵州省丹寨县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源自唐朝。古法造纸采用当地构树皮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所生产的纸张具有韧性好、耐保存的特点,曾被用于印制苗族古歌书。

苗族锦鸡舞:是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贵州省丹寨县,锦鸡舞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经常上演,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苗族古瓢舞:是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与锦鸡舞类似。古瓢舞以古瓢琴为主要乐器,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诗意,是贵州省丹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贵州的地形地貌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省丹塞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楚剧是来自武汉吉庆民俗街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丹寨拥有8项国家级(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口头经典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祭祀乐舞、古瓢舞)、17项省级、34项州级等超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非遗之乡,其中排莫村的手工艺蜡染、石桥村的手工艺古法造纸、卡拉村的手工艺鸟笼等等传统的艺术瑰宝备受大家青睐,游客们纷纷为之奔赴而来一探究竟。

苗族芦笙舞的风格特色:

芦笙舞从音乐到舞蹈,都蕴含着一种沉缓,凄楚的情绪。如。“探路步”“上河滩”“望家乡”等舞段和动作,据说是苗族古史传说中苗民负重在泥泞的路上行进,倒骑于牛背上遥望家乡并观看后面的同胞是否赶上逃难的队伍,以及怀念因渡河死去的人们等等场景的再现。

举足维艰的动作,配上呜呜咽咽如泣如诉的哀怨笙声,舞蹈给人一种凝重、悲怆之感。仿佛是一种历史的追忆,仿佛是在向人们展现一轴活的历史画图。

笙舞以“探路步”为基本舞步。“探路步”舞者左脚提起往左侧空划小半圆落地,右脚左靠,身体同时往左侧横移,微右斜腰,右脚又做对称动作。这种前行中又有向左右两侧横移的动律,和花苗其他舞蹈如“笛子调”“竹竿舞”等一样,有着自己浓烈的民族特色。

贵州丹寨县的非遗文化有:苗族蜡染、手工制作苗族服饰、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鸟笼编制之灵。

1、苗族蜡染

苗族蜡染是中国传统的印花工艺,历史悠久。在丹寨县,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苗族蜡染作品。蜡染可以通过点蜡或画蜡的方式,在布料上制作出独特的图案和纹理。

2、手工制作苗族服饰

苗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鲜艳和精美的手工制作而著称。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苗族青年男女会穿上手工制作的苗族服饰,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风情。

3、古法造纸

丹寨县的石桥村保留着古法造纸技艺,这一技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石桥村的古法造纸以其独特的白皮纸和彩色纸而闻名,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而成。

4、苗族锦鸡舞

锦鸡舞是源自丹寨县排调镇的一种特色舞蹈。锦鸡舞以芦笙伴奏,男性吹奏芦笙,女性则跳舞,舞姿优雅、流畅,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享受。

5、鸟笼编制之灵

卡拉村以鸟笼编制技艺闻名,被誉为中国鸟笼文化艺术之乡。每年,卡拉村的村民制作数十万个鸟笼,展示了精湛的编制工艺和独特的文化艺术。卡拉村也成为贵州省乡村旅游的重点村落之一。

-丹寨县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册亨布依戏、侗戏、福泉阳戏、思南花灯、锦鸡舞、苗族大迁徙舞等。布依戏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布依戏过去称土戏、欢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

比如册亨县布依戏主要流传于巧马镇、丫他镇、秧坝镇、弼佑乡、八渡镇、百口乡、双江镇、者楼镇等地。侗戏流传于贵州省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广西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县的部分侗族村寨。

福泉阳戏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就是以祭祀仪式出现的二十四坛法事,具有还愿的性质。思南花灯在贵州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婉转动听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灯打击乐,优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而倍受人们青睐。

自然资源

贵州是中国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1000多种,其中15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生植物3800多种,其中16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5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贵州药用植物有4419种,约占全国中草药品种80%。森林覆盖率为438%。

矿产资源大省。全省矿产种类多,门类全,储量丰,分布广,矿质好。已发现矿产137种,探明储量的87种,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位。

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六位,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赤水河,这四江一河的水能蕴藏量和可开发容量占全省总量的80%。

-贵州省

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芦解析笙舞等。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楚剧是来自于武汉吉庆民俗街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

芦笙舞的起源

关于芦笙舞的起源,苗族有朴素和美妙的传说。相传盘古开天地之时,大地一片荒凉。那时,苗族祖先是靠狩猎飞禽走兽作衣食的,为了解决捕获鸟兽的困难,当时一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树木和竹子,做了支芦笙模仿鸟兽的鸣叫和动作,吹跳起来以引诱各类鸟兽。

从此,人们每出猎均有所获,于是芦笙舞就成了生活的必需而世代相传。这类传说与现今仍流传着众多模拟鸟兽鸣叫和形态的芦笙曲调及舞蹈动作的现象虽相吻合,但要弄清它的起源,仍有待从史料方面进行研讨。

贵州省丹寨县非物质遗产名录有苗族古瓢舞、苗族贾理、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芦笙舞(锦鸡舞)、苗族蜡染技艺、皮纸制作技艺、苗族祭尤节、苗族翻鼓节等。

1、苗族古瓢舞

丹寨县的苗族“给哈舞”俗称“古瓢舞”,现仅存于丹寨县东南面的雅灰乡送陇村,源于纪念洪水滔天之后幸存的葫芦兄妹。“给哈舞”至今已延续七十二代传人。

2、苗族贾理

苗族贾理,集创世神话、族源传说、支系谱牒、知识技艺、原始宗教信俗、民俗仪礼、伦理道德、诉讼理辞和典型案例于一身,荟萃了苗族的原典文化,集中反映了苗族的精神情感和智慧意识。

3、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

苗族最早的乐器芦笙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乐器“笙”和“匏”。在长期战争和迁徙的过程中,芒筒芦笙一直是苗族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具。

4、苗年

苗年即苗族新年,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举行,过苗年一是为了悼念五千多年前在部落大战中罹难的苗族始祖蚩尤,二是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三是祭祀祖宗神灵及苗族视为保护神的枫木、竹木、岩妈、水井等。

5、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6、苗族芦笙舞(锦鸡舞)

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穿锦鸡服饰的锦鸡苗族。

7、苗族蜡染技艺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黄平、凯里、榕江、安顺、织金等县市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古老的蜡染技艺代代传承。

8、皮纸制作技艺

皮纸制作技艺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用竹和楮树皮制作的竹纸和皮纸是传统手工纸的两个重要品种。

9、苗族祭尤节

“祭尤节”是苗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苗语叫“农尤”。“农”意为祭或吃,“尤”为人名,族名,每年农历10月的第二个丑日聚会祭奠苗族古歌传颂的祖先蚩尤的场所开展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10、苗族翻鼓节

在黔东南州丹寨、雷山、麻江、凯里等县市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村寨,每年三月即农历二月初的时候,都盛行着这样一个节日——翻鼓。

贵州省丹寨县有哪些非文化遗产

贵州省丹寨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苗族古瓢舞、苗族贾理、苗年、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苗族服饰、苗族芦笙舞(锦鸡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