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经籍志》的古史主要是说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隋书·经籍志》的古史主要是说什么,第1张

 《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史志目录,《隋书》十志之一。《隋书·经籍志》是贞观十五年(641)至显庆元年(656)由魏徵等主持修纂的梁、陈、齐、周、隋五朝史志中的一种。主要参考隋代柳的《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和梁阮孝绪的《七录》编成。

  《隋书·经籍志》共收录四部经传3127部,36708卷。在注释中附载梁代尚存至隋已佚的图书1064部,12759卷,总计著录四部经传4191部,49467卷。分经、史、子、集 4部40类,其中经部有易、 诗、书、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纬、小学等10类;史部有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 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等13类;子部有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等14类;集部有楚辞、别集、总集等 3类。附道录、佛录,著录道教佛教文献。每书著录书名、卷数,多有简要注释,注明作者时代、爵衔,图书内容真伪及存亡残缺情况。前有总序,概述图书收藏和目录的发展。各部类有小序,叙述该类学术流派。

  《隋书·经籍志》反映了中国唐代以前的古籍状况。其分类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成帝时期校书,诞生目录文献《别录》。社会发展,战乱不断,造成史书大量增加,其数量足当“诗,兵,技,术”类图书之和,故,保留经子,增史,并上述四类

《别录》的分类体系从校书的分工来看很可能已分成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六大类及总序辑略共七略,之后的《汉书艺文志》沿袭七略的六分法。至西晋荀勖,则开创我国最早的四部分类书目《晋中经新簿》,总括群书分为甲乙丙丁部。

将六艺略分为甲部,后世改称经部;诸子、兵书、数术三略合为乙部,后称子部;而这时史书数量已多,所以丙部将分在六艺略春秋里的史书独立出来,后为史部;丁部则为诗赋图赞,传为集部。东晋时期李充根据新簿编撰《晋元帝四部书目》,将史书提升到乙部,诸子列到丙部,确定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四库全书的诞生:

最后在清朝编辑我国古代最大一部丛书《四库全书》时,将编辑过程中撰写古籍提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汇编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便是经史子集分类法的确立。

通志总序全文翻译是各条河流流经地域不同,但必定汇聚到海洋,然后天下才能免除洪水的威胁,各国开辟的道路不同,但必定都通向中原,然后边区才去掉阻隔的苦恼。通志是记述其上起三皇,下迄隋代的综合史料通史。郑樵在通志中提出会通思想,主张修通史,强调史事、典章制度相依因的联系

通志虽在校雠学、音韵学、文字学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未能在各方面都达到这样的水平。他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他认为史家应重视实际和学习一些自然方面的知识,并用实际的观察来核实史书的记载。

通志的背景

通志南宋郑樵著纪传体中国通史,当今称其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但中国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列为三通之一。也有将其列入百科全书类的。全书200卷,有帝纪18卷、皇后列传2卷、年谱4卷、略51卷、列传125卷。作者郑樵,一生勤于著述,曾几次献书。

通志为纪传体,但把年表改称年谱,把志改称略,保存了《晋书》的载记部分。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除礼、器服、选举、刑等略外,其余各略都有新意。《通志》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元至治元年(1321年)摹印元大德本。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本为流行的版本。二十略有单行本。

《隋书·经籍志》的古史主要是说什么

 《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史志目录,《隋书》十志之一。《隋书·经籍志》是贞观十五年(641)至显庆元年(656)由魏徵等主持修纂的梁、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