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外交情况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唐朝的外交情况,第1张

  唐朝自称为西凉李暠之后,近人亦有疑其为胡族的,信否可不必论,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统。唐朝除太宗太子承乾具有胡化的性质,因和此时的文化不相容而被废外,其余指不出一些胡化的性质来,其当认为汉民族无疑了。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天下既定之后,其哥哥太子建成和兄弟齐王元吉,要想谋害他,为太宗所杀。高祖传位于太宗,遂开出公元627至649的23年间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记载他的治绩,至于行千里者不赍粮,断死刑岁仅39人,这固然是粉饰之谈,然其时天下有丰乐之实,则必不诬的了。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参看第六至第十章可明。

  对外的情势,此时亦开一新纪元。突厥因隋末之乱,复强盛,控弦之士至百万。北边崛起的群雄,都尊奉他,唐高祖初起时亦然,突厥益骄。天下既定,赠遗不能满其欲,就连年入寇,甚至一年三四入,北边几千里,无处不被其患。太宗因其饥馑和属部的离叛,于630年,发兵袭击,擒其颉利可汗。突厥的强盛,本来是靠铁勒归附的。此时铁勒诸部,以薛延陀、回纥为最强。突厥既亡,薛延陀继居其地。644年,太宗又乘其内乱加以翦灭。回纥徙居其地,事中国颇谨。在西域,则太宗曾用兵于高昌及焉耆、龟兹,以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之地为四镇。在西南,则绥服了今青海地方的吐谷浑。西藏之地,隋时始有女国和中国往来。唐时有一个部落,其先该是从印度迁徙到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是为吐蕃。其英主弃宗弄赞,太宗时始和中国交通,尚宗女文成公主,开西藏佛化的先声。太宗又通使于印度。适直其内乱,使者王玄策调吐蕃和泥婆罗的兵,把他打败。而南方海路交通,所至亦甚广。只有高句丽,太宗自将大兵去伐他,仍未能有功。此乃因自晋以来,东北过于空虚,劳师远攻不易之故。直至663、668两年,高宗才乘其内乱,把百济和高句丽先后灭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来是很广的。其最西的可萨部,已和东罗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内乱,把他戡定。分置两个都督府。其所辖的羁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对外的声威,至此可谓达于最高峰了。因国威之遐畅,而我国的文化,和别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文化。日本亦屡遣通唐使,带了许多僧侣和留学生来。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的举国华文化,实在此时。其余波且及于满族。公元7世纪末年,遂有渤海国的建立,一切制度,都以中国为模范。南方虽是佛化盛行之地,然安南在此时,仍为中国的郡县,替中国在南方留了一个文化的据点。西方则大食帝国勃兴于此时。其疆域东至葱岭。大食在文化上实在是继承希腊,而为欧洲近世的再兴导其先路的。中国和大食,政治上无甚接触,而在文化上则彼此颇有关系。回教的经典和历数等知识,都早经输入中国。就是末尼教和基督教,也是受了回教的压迫,才传播到东方来的。而称为欧洲近世文明之源的印刷术、罗盘针、火药,亦都经中国人直接传入回教国,再经回教国人之手,传入欧洲。

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比较开放、开明和广泛的,唐朝经济发达,社会、科技、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等附属国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洛阳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例如:

1、抗击突厥,保卫中原封建农耕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2、对外和亲,如文成公主的出嫁,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3、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接收遣唐使,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4、与西域各国密切交往,把一些物种引进中原地区,促进了内地农业文明的发展。

5、巩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

扩展资料:

唐朝实行的外交政策的背景:

唐朝的建立是在推翻隋朝,并进一步剪平各地割据势力的基础上,唐朝的政治意图扩展到征服全国之时,唐就与突厥人的战略发生了冲突。后者的意图是趁隋末大乱,分割中原各地势力并使之互相争斗,自己则从中控制,如同早期对待北周和北齐那样。

唐朝的战略打破了突厥人的幻想,双方由同盟者转变成为对手。自从唐朝建立以后,突厥就对中原展开持续进攻。唐高祖当政的9年,中央政权的主要任务就是削平各地的武装势力,而这些势力恰恰受突厥人的支持。太宗即位的当月,突厥颉利可汗就率领10万大军向唐进攻,这对唐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逐一剪平各地割据势力之后,唐朝便将其中心任务转向对付东突厥。贞观四年(630),唐朝趁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暴风雪灾害频仍之机,派大军并联合回纥、薛延陀等势力,将东突厥征服。这是唐朝建国以来对外战争取得的空前胜利。随后,唐朝又征服了漠北的薛延陀势力,在东北和西域两地展开攻势。

公元640年,唐军消灭高昌国,在此地建立西州,由唐人直接控制。唐朝以此为契机,进而又征服了西突厥势力。而在东北,唐太宗也数次调派大军东征高句丽,直至高宗即位后,唐终于将高句丽制服,从而完成了自隋文帝以来中央王朝对东北区域的战略目标。

-唐朝

唐朝国力强盛,海陆交通发达,政府又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都促进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唐朝也以开阔的胸襟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如阿拉伯的医药学、天竺的熬糖法、西域的音乐和舞蹈等,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开创了万国来朝的盛世 唐朝在军事上采取类似于今天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基本实现了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治,但其采取的少数民族士兵和少数民族将领主导的边防军体制在唐玄宗时期便暴露出的缺陷,例如安西都护府与阿拉伯大食帝国的恒罗斯之战,唐军净是雇佣兵,表面上唐军占有压倒性优势,汉族和少数民族士兵作战十分勇敢,但关键时刻葛逻禄部却在唐军阵中叛变,导致恒罗斯之战的失利,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也是如此。2唐朝在经济上采取广纳万国之策,又欢迎万国学习的博大胸襟,例如平城京与长安,这时唐朝的长安城成为世界性大都市,官府的布帛堆积如山,粮食都快放坏,这就是开元盛世。3唐朝有十分注重文化上的发展,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就是统治者重视文化发展的印证。总之唐朝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一个高点,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现在政府才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赞同

唐朝时一个开放的朝代,由于唐朝的大融合思想,使得世界各国都非常了解唐朝的文化政治,非常向往唐朝的高度的文化水平,都来学习,使得唐朝在世界上的威望非常高,号称天朝上国,唐太宗甚至被尊称为天可汗等等 赞同

国力变强盛,唐朝在军事上采取类似于今天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基本实现了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治,但其采取的少数民族士兵和少数民族将领主导的边防军体制在唐玄宗时期便暴露出的缺陷,例如安西都护府与阿拉伯大食帝国的恒罗斯之战,唐军净是雇佣兵,表面上唐军占有压倒性优势,汉族和少数民族士兵作战十分勇敢,但关键时刻葛逻禄部却在唐军阵中叛变,导致恒罗斯之战的失利,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也是如此。2唐朝有十分注重文化上的发展,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就是统治者重视文化发展的印证。总之唐朝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一个高点,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现在政府才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赞同

唐朝的开放政策传播了唐朝文化,提升了唐朝在当时的国际地位,

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使者,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

1鉴真

简介: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12年中,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对日本的佛教、医学、建筑等有较大的影响。

2、玄奘

简介: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3、杜环

简介:杜环身为一个游历的文人,他在那个花团锦簇的时空留下一本名为《经行记》的书本。杜环於751-762年遍游了黑衣大食国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丰富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伊斯兰医药的部分,包括拔汗那国(费尔干纳)产的庵罗(明代李时珍於《本草纲目》中收录)、地中海南岸突尼斯产的鹘莽(Khurma,波斯人对椰枣的称呼)、亚俱罗(Aqur,阿拉伯语“亚述”之义,即今天我们所知的美索不达米亚)河洲产的香油、扁桃等、末禄国所产的军达(choghondar甜菜)、茴香等。杜环还曾游历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且称赞过当时地中海的医学。

杜环则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可指到达非洲的中国人(后世到达非洲最著名的是明代的郑和)。杜环也是《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出身望族。在公元七五一年怛逻斯战役中被阿拉伯人俘获后,送到库法,受到优待,使他得以周游西亚,并随著阿拉伯使团经过埃及、苏丹而到埃塞俄比亚的摩邻国。

在唐朝的外交体制中,交往各国都有等级,这个等级是由唐朝设定的,相应的接待工作,也按等级进行。专门的外交部门,唐朝叫做鸿胪寺,“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 鸿胪寺的长官鸿胪卿、副长官少卿也有相关的出使任务,“若诸蕃大酋渠有封建礼命,则受册而往其国”。册封政治首脑,是中国皇帝(唐太宗开始也称“天可汗”)的权力,而鸿胪卿等是执行者,即参加各国首脑的加冕仪式,表达中国皇帝的政治姿态。鸿胪寺管辖的典客署,职责为招待外宾,“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等位,显然是个关键因素,具体而言,“三品已上准第三等,四品、五品准第四等,六品已下准第五等”。第一次来中国的外国使者很可能没有官阶,不过唐朝也有安排,即“其无官品者,大酋渠首领准第四等,小酋渠首领准第五等。所乘私畜抽换客舍放牧,仍量给刍粟”。(以上引文,俱见《唐六典》卷十八《鸿胪寺》)级别不同,待遇不同,这是那个时代的等级特色。

所谓品阶,就是唐朝的官员品阶,包括职务、将军号和爵位等。国外领袖,获得唐朝的官职,在当时很普遍,显然是双方共同遵守的一项规则。以阿史那思摩为例,他是突厥人,在东突厥内部官职为“夹毕特勤”,没有兵权,几次出使唐朝,唐高祖最初封他为“和顺郡王”。贞观四年(630年)三月,唐太宗任命他为“右武侯大将军、化州都督”,五月又册封为“怀化郡王”,将军号为正三品,而郡王品阶为从一品。很多册封,是具有沿袭性质的,比如新罗王为乐浪郡王、百济王为带方郡王、高丽王为辽东郡王等。与唐朝交往各国,率多为附属国,向唐朝称臣朝贡,而接受唐朝的册封官职,应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史书对于唐朝的邦交国,也称“外臣”。因为唐朝主宰外交事宜,与中国交往的条件与待遇,各国或者只有接受一种可能。形式上的平等交往并不存在。

唐朝对于这种朝贡贸易,有独特的语言描述。对于朝贡一方,唐朝称之为“献方物”,名马、战象、狮子等等,都是具体的“方物”。唐朝有专门的规定,如何接收处置,都有明确的程序和办法。如果方物是药物、食物,一进入唐朝边境,边境的州县就要验收、打包、封印,然后交给使者,同时上报鸿胪寺。鸿胪寺检验无误,通知少府监和市场管理部门,派专门官员检验贡品并且确定价值,然后奏报并送往朝廷,是否引见、宴会等皆听从朝廷指示。使者归国(称作“还蕃”),一定要赏赐(“赐各有差”),地点是朝堂之上,典客署的官员负责引导使者领取,并教会使者拜谢礼节等。为什么“赐各有差”呢?之前对朝贡品的定价,在最后的赏赐环节发挥因果作用,皇帝的赏赐是有依据的,即根据进贡方物的价值决定赏赐的多寡。虽然没有使用交易之名,而本质上就是交易。

唐朝皇帝对外交使节的赐物,并非百物皆有,通常只是纺织品,这就是“赐物”的真正含义。不过,赐物分内外,如果是朝臣,“赐物十段”的具体内容是绢三匹(四丈为一匹)、布三端(五丈为一端),绵四屯(六两为一屯),如果是“赐蕃客锦彩”,则“十段”为锦一张、绫二匹、缦三匹、绵四屯。看来为蕃客准备的赐物更加丰富多彩。唐朝与边境之外的居民有互市,有些物品不许用来互市。根据唐朝的《关市令》:“锦、绫、罗、縠、绣、织成、紬、丝绢、丝布、牦牛尾、真珠、金、银、铁,并不得与诸蕃互市及将入蕃”。同是锦绫等丝织品,皇帝的赐物中有,但却不许互市交易,或许是想体现浩荡皇恩的独特性。朝贡贸易本质上是贸易,但毕竟打上了深刻的政治印记,所以受到政治的影响不可避免。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回鹘曾经援助唐朝平乱,这为唐后期的双方关系带来了长期的问题。回鹘利用互市关系,输送大量的马匹给唐朝,以换取唐朝的绢帛,为唐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我们都知道,各个国家都会派遣自己的官员去到别的国家驻扎,表明这两个国家的友好往来,这个官员叫做外交官,这种交往形式叫做外交。自古以来,外交这种交往形式就已经存在。隐藏时期,国力强盛,八方来朝,有许许多多的国家都和唐朝建立了外交关系。那么,唐朝外交使臣的外交礼仪规范和影响到底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唐朝外交使臣的规范

(1)对于来朝的使臣,唐朝会专门设立四方馆来专门接待外国的使者,每一位使者来到都会有专门的人员接待、访问、记录,会完整的将他们国家的风土人情、礼仪制度等内容,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

(2)会划分专门的外交等级对待不同的使臣,唐朝会设置专门的外交部门,比如鸿胪寺,来接待外宾。

(3)他们还会,根据进献的物品来决定是否召见和宴请使臣。并且会仔细的检查他们进献的物品,这些进献物品通通被称为“方物”。

(4)当然,唐朝也会进行回礼,以根据他们进献物品的多少和价值来决定赏赐物品的多少。

二、唐朝外交使臣的影响

(1)这些外交使臣的到来,将唐朝的历史和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各个地区,加强了唐朝的影响力,体现出包容开放的多元文化特点。

(2)两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和平与繁荣的发展,促进了当时的民间贸易和佛教文化的传播。

(3)促进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唐朝在当时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无论是到访的使臣还是出访的使臣,都体现了当时唐朝强大的国力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

我给你推荐几本好书吧。古籍类的:《旧唐书》本纪部分(其他部分不用都看,太长);《资治通鉴》唐纪(强烈推荐!!) 现代著作:《唐代藩镇研究》张国刚,《 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吴宗国 普及读物:《唐史并不如烟》(读这个不如直接看通鉴)

1鉴真简介: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

2玄奘简介: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z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都有传播

唐朝的外交情况

  唐朝自称为西凉李暠之后,近人亦有疑其为胡族的,信否可不必论,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统。唐朝除太宗太子承乾具有胡化的性质,因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