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孤本《造葵便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古籍孤本《造葵便览》,第1张

书名:《造葬便览》

编著:不详

年代:清抄本

页卷:213页

大小:283M

简介:内容目录如下:生克制化歌,纳言五行歌诀,正五行总歌诀,廿四山分阴阳,洪范五行,八卦五行,双山五行,阴府五行,正五行,玄空五行,廿四位龙运泊宫吉凶定局,龙运泊宫克应总歌,泊宫凶歌,选择口诀,天机克择歌,造命总诀,禄马贵人格,趋吉神,命格妙诀,避凶杀,廿四山合大小中利各山白详列,最吉四大利星,鳌头廿四山大利年山向方,九星选日,年家总例墓龙变运定局,廿四山穿山甲定局,太阳临山法,太阴临山法,十二神将所属,查流年星宿,过宫歌,定太阳出没歌,定寅时歌,逐月动土吉日,逐月定磉吉日,立柱吉日,上梁吉日,逐月竖造吉日,盖房子吉日,造作门楼,造门安门吉日,逐月安葬吉凶,横推时局吉凶便览,丧葬行丧停丧总忌,安葬不可金立则取四利方,道寻太阴太阳月德临方,月家天官符定局,官符占山方局,重丧煞,罗天大退年诗例,大退日,大退时,杨公大败日,暗重丧日,天月重丧,太阳密日忌安葬,天地重复日,师忌例,师忌例,害师日时师主葬紧当防,四季大杀日葬师忌,移柩周堂,斩草破土吉日,下砖石吉日,逐月斩草破土吉日,入棺吉时,大殓吉时,行年六道,入殓安葬的呼日,六十甲子日有碍生入定局凡造葬等事皆依此避忌,成服吉日,逐月成服吉日,除灵罢服,除灵周堂,化命避忌,缠身官符,岁害杀,倒冲杀,刺害杀,岁冲杀,刺穴杀,刺血杀,落枕空亡即扫地空亡,启攒迁葬,墓龙不守塜吉月,墓龙在冢凶月,天牛不守冢吉日,发攒棺历鸣吠对日,故墓宿杀,会同改墓吉日,二十四山开门放水吉凶,通天窍年月日时走马六壬月局,真太阳斗母正到分针定局,罗天大进年家吉局,大进月最吉方,捉杀帝,星捉财帝星,六十年八节三奇帝星定局,天帑星立成局,六十年月家阴阳贵人定局,六十年月家催官使定局,飞解神年月定局,飞天禄马年月吉定局,飞天德年月定,飞天马年月吉定局,飞月德年月吉定局,壬癸水德星年月局,周天罗星年月定局,五通六圣催官年月定局,玉皇銮驾吉星总局,紫微銮驾年龙口工兔日虎时牛,紫微銮驾帝星年干吉星到山,年支白星到山,三亓年方白法定局,三元月白山向修方定向,三元日白方定局,三元时白方定局,阳遁年月日时定局,阴遁年月日时定局,天符经年支局,日家尊帝二星定局甲己丁壬戊癸日时家阳局,乙庚丙辛日时局,廿四山金精鳌极吉年定局,六十年五运年临山定例无移,斗首课格定局番化,金精鳌极廿四山定穴位爻,日精明暗到穴定局,月华明暗气日到穴定局,五天气治定局,论五炁减退局,论五气生旺局,吉气合垣局,五炁正垣局,论减福泄气局,廿四山缝针定局等。

《造葬便览》,清抄本。堪舆风水系列,全书共213页,总容量约为283M。古籍屋收藏。更多堪舆风水系列百度搜索古籍屋进入网站查看。感觉不错关注留言点赞。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温馨提示:

1本文古籍来源于网络,对于内容真伪无法考证,请大家不要较真去尝试,否则后果自负!

2 分享的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发扬和传承我国文化!

3 影印古籍数量过多,个别会缺页少码或扫描不清晰,也很正常!

如果喜欢此文的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在此感谢!

4更多珍贵古籍,请关注公号古籍屋。

二十四况

一曰“和”

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循徽叶声,辨之在指,审之在听,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和也者,其众音之款会,而优柔平中之橐答乎? 论和以散和为上,按和为次。散和者,不按而调,右指控弦,迭为宾主,刚柔相剂,损益相加,是为至和。按和者,左按右抚,以九应律,以十应吕,而音乃和于徽矣。设按有不齐,徽有不准,得和之似,而非真和,必以泛音辨之。如泛尚未和,则又用按复调。一按一泛,互相参究,而弦始有真和。 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 夫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浅实而忌虚。若绰者注之,上者下之,则不顺;按未重,动未坚,则不实。故指下过弦,慎勿松起;弦上递指,尤欲无迹。往来动宕,恰如胶漆,则弦与指和矣。 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固有分数以定位。若混而不明,和于何出?篇中有度,句中有候,字中有肯,音理甚微。若紊而无序,和又何生?究心于此者,细辨其吟猱以叶之,绰注以适之,轻重缓急以节之,务令宛转成韵,曲得其情,则指与音和矣。 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故欲用其意,必先练其音;练其音,而后能洽其意。如右之抚也,弦欲重而不虐,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弛;左之按弦也,若吟若猱,圆而无碍(吟猱欲恰好,而中无阻滞),以绰以注,定而可伸(言绰注甫定,而或再引伸)。纡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此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也。其有得之弦外者,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人尚〕恍。暑可变也,虚堂疑雪;寒可回也,草阁流春。其无尽藏,不可思议,则音与意合,莫知其然而然矣。 要之,神闲气静,蔼然醉心,太和鼓畅,心手自知,未可一二而为言也。太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

一曰“静”。

抚琴卜静处亦何难?独难于运指之静。然指动而求声恶乎得静?余则曰,政在声中求静耳。 声〔厂万〕厉则知指躁,声粗则知指浊,声希则知指静,此审音之道也。盖静由中出,声自心生,苟心有杂扰,手指物挠,以之抚琴,安能得静?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矣。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约其下指工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音自静。如热妙香者,含其烟而吐雾;涤界茗者,荡其浊而泻清。取静音者亦然,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渊深在中,清光发外,有道之士当自得之。

一曰“清”。

语云“弹琴不清,不如弹筝”,言失雅也。故清者,大雅之原本,而为声音之主宰。地而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而指上之清尤为最。 指求其劲,按求其实,则清音始出;手不下徽,弹不柔懦,则清音并发;而又挑必甲尖,弦必悬落,则清音益妙。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厂昔〕?指如敲金戛石,傍弦绝无客声:此则练其清骨,以超乎诸音之上矣。 究夫曲调之清,则最忌连连弹去,亟亟求完,但欲热闹娱耳,不知意趣何在,斯则流于浊矣。故欲得其清调者,必以贞、静、宏、远为度,然后按以气候,从容宛转。候宜逗留,则将少息以俟之;候宜紧促,则用疾急以迎之。是以节奏有迟速之辨,吟猱有缓急之别,章句必欲分明,声调愈欲疏越,皆是一度一候,以全其终曲之雅趣。试一听之,则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涛,幽然谷应,始知弦上有此一种情况,真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矣。

一曰“远”。

远与迟似,而实与迟异,迟以气用,远以神行。故气有候,而神无候。会远于候之中,则气为之使;达远于候之外,则神为之君。至于神游气化,而意之所之玄之又玄。时为岑寂也,若游峨嵋之雪;时为流逝也,若在洞庭之波。倏缓倏速,莫不有远之微致。盖音至于远,境入希夷,非知音未易知,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吾故曰:“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一曰“古”。

《乐志》曰:“琴有正声,有间声。其声正直和雅,合于律吕,谓之正声,此雅、颂之音,古乐之作也;其声间杂繁促,不协律吕,谓之间声,此郑卫之音,俗乐之作也。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郑卫之曲动而心*。然则如之何而可就正乎?必也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按此论,则琴固有时古之辨矣! 大都声争而媚耳者,吾知其时也;音淡而会心者,吾知其古也。而音出于声,声先败,则不可复求于音。故媚耳之声,不特为其疾速也,为其远于大雅也;会心之音,非独为其延缓也,为其沦于俗响也。俗响不入,渊乎大雅,则其声不争,而音自古矣。 然粗率疑于古朴,疏慵疑于冲淡,似超于时,而实病于古。病于古与病于时者奚以异必融其粗率,振其疏慵,而后下指不落时调,其为音也,宽裕温厖,不事小巧,而古雅自见。一室之中,宛在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此能进于古者矣。

一曰“淡”。

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修修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 舍艳而相遇于淡者,世之高人韵士也。而淡固未易言也,邪而存正,黜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不着意于淡而淡之妙自臻。 夫琴之元音本自淡也,制之为操,其文情冲乎淡也。吾调之以淡,合乎古人,不必谐于众也。每山居深静,林木扶苏,清风入弦,绝去炎嚣,虚徐其韵,所出皆至音,所得皆真趣,不禁怡然吟赏,喟然云:“吾爱此情,不求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而波之涛也。有寤寐于淡之中而已矣。”

一曰“恬”。

诸声淡则无味,琴声淡则益有味。味者何?恬是已。味从气出,故恬也。夫恬不易生,淡不易到,唯操至妙来则可淡,淡至妙来则生恬,恬至妙来则愈淡而不厌。故于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及睨其下指也,具见君子之质,冲然有德之养,绝无雄竞柔媚态。不味而味,则为水中之乳泉;不馥而馥,则为蕊中之兰止。吾于此参之,恬味得矣。

一曰“逸”。

先正云:“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非有逸致者则不能也。”第其人必具超逸之品,故自发超逸之音。本从性天流出,而亦陶冶可到。如道人弹琴,琴不清亦清。朱紫阳日:“古乐虽不可得而见,但诚实人弹琴,便雍容平淡。”故当先养其琴度,而次养其手指,则形神并洁,逸气渐来,临缓则将舒缓而多韵,处急则犹运急而不乖,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尽是潇洒不群之天趣。所以得之心而应之手,听其音而得其人,此逸之所征也。

一曰“雅”。

古人之于诗则曰“风”、“雅”,于琴则曰“大雅”。自古音沦没,即有继空谷之响,未免郢人寡和,则且苦思求售,去故谋新,遂以弦上作琵琶声,此以雅音而翻为俗调也。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藉琴以明心见性,遇不遇,听之也,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 然琴中雅俗之辨争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则俗,入弦仓卒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种种俗态未易枚举,但能体认得“静”、“远”、“淡”、“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

一曰“丽”。

丽者,美也,于清静中发为美音。丽从古淡出,非从妖冶出也。若音韵不雅,指法不隽,徒以繁声促调触人之耳,而不能感人之心,此媚也,非丽也。譬诸西子,天下之至美,而具有冰雪之姿,岂效颦者可与同日语哉!美与媚判若秦越,而辨在深微,审音者当自知之。

一曰“亮”。

音渐入妙,必有次第。左右手指既造就清实,出有金石声,然后可拟一“亮”字。故清后取亮,亮发清中,犹夫水之至清者,得日而益明也。唯在沈细之际而更发其光明,即游神于无声之表,其音亦悠悠而自存也,故曰亮。至于弦声断而意不断,此政无声之妙,亮又不足以尽之。

一曰“采”。

音得清与亮,既云妙矣,而未发其采,犹不足表其丰神也。故清以生亮,亮以生采,若越清亮而即欲求采,先后之功舛矣。盖指下之有神气,如古玩之有宝色,商彝、周鼎自有暗然之光,不可掩抑,岂易致哉?经几锻炼,始融其粗迹,露其光芒。不究心音义,而求精神发现,不可得也。

一曰“洁”。

贝经云:“若无妙指,不能发妙音。”而坡仙亦云:“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未始是指,未始非指,不即不离,要言妙道,固在指也。 修指之道由于严净,而后进于玄微。指严净则邪滓不容留,杂乱不容间,无声不涤,无弹不磨,而只以清虚为体,素质为用。习琴学者,其初唯恐其取音之不多,渐渐陶熔,又恐其取音之过多。从有而无,因多而寡,一尘不染,一滓弗留,止于至洁之地,此为严净之究竟也。 指既修洁,则取音愈希;音愈希则意趣愈永。吾故曰:“欲修妙音者,本于指;欲修指者,必先本于洁也。”

一曰“润”。

凡弦上之取音惟贵中和,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温润呈之。若手指任其浮躁,则繁响必杂,上下往来音节俱不成其美矣。故欲使弦上无杀声,其在指下求润乎? 盖润者,纯也,泽也,所以发纯粹光泽之气也。左芟其荆棘,右熔其暴甲,两手应弦,自臻纯粹。而又务求上下往来之法,则润音渐渐而来。故其弦若滋,温兮如玉,泠泠然满弦皆生气氤,无毗阳毗阴偏至之失,而后知润之之为妙,所以达其中和也。古人有以名其琴者,曰“云和”,曰“泠泉”, 亦润之意乎?

一曰“圆”。

五音活溌之趣半在吟猱,而吟猱之妙处全在圆满。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不少不多,以至恰好,谓之圆。吟猱之巨细缓急俱有圆音,不足则音亏缺,太过则音支离,皆为不美。故琴之妙在取音,取音宛转则情联,圆满则意吐,其趣如水之兴澜,其体如珠之走盘,其声如哦咏之有韵,斯可以名其圆矣。 抑又论之,不独吟猱贵圆,而一弹一按一转一折之间亦自有圆音在焉。如一弹而获中和之用,一按而凑妙合这机,一转而函无痕之趣,一折而应起伏之微,于是欲轻而得其所以轻,欲重而得其所以重,天然之妙犹若水滴荷心,不能定拟。神哉圆乎!

一曰“坚”。

古语云“按弦如入木”,形其坚而实也。大指坚易,名指坚难。若使中指帮名指,食指帮大指,外虽似坚,实胶而不灵。坚之本全凭筋力,必一指卓然立于弦中,重如山岳,动如风发,清响如击金石,而始至音出焉,至音出,则坚实之功到矣。 然左指用坚,右指亦必欲清劲,乃能得金石之声。否则抚弦柔懦,声出委靡,则坚亦浑浑无取。故知坚以劲合,而后成其妙也。况不用帮而参差其指,行合古式,既得体势之美,不爽文质之宜,是当循循练之,以至用力不觉,则其然亦不可窥也。

一曰“宏”。

调无大度则不得古,故宏音先之。盖琴为清庙、明堂之器,声调宁不欲廓然旷远哉? 然旷远之音落落难听,遂流为江湖习派,因致古调渐违,琴风愈浇矣。若余所受则不然:其始作也,当拓其冲和闲雅之度,而猱、绰之用必极其宏大。盖宏大则音老,音老则入古也。至使指下宽裕纯朴,鼓荡弦中,纵指自如,而音意欣畅疏越,皆自宏大中流出。 但宏大而遗细小则其情未至,细小而失宏大则其意不舒,理固相因,不可偏废。然必胸次磊落,而后合乎古调。彼局曲拘挛者未易语此。

一曰“细”。

音有细缈处,乃在节奏间。始而起调先应和缓,转而游衍渐欲入微,妙在丝毫之际,意存幽邃之中。指既缜密,音若茧抽,令人可会而不可即,此指下之细也。至章句转折时,尤不可草草放过,定将一段情绪缓缓拈出,字字模神,方知琴音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竭,此终曲之细也。昌黎诗“昵昵儿女语,恩恩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其宏细互用之意欤? 往往见初入手者一理琴弦便忙忙不定,如一声中欲其少停一息而不可得,一句中欲其委婉一音而亦不能。此以知节奏之妙未易轻论也。盖运指之细在虑周,全篇之细在神远,斯得细之大旨者矣。

一曰“溜”。

溜者,滑也,左指治涩之法也。音在缓急,指欲随应,敬非握其滑机,则不能成其妙。若按弦虚浮,指必柔懦,势难于滑;或着重滞,指复阻碍,尤难于滑。然则何法以得之?惟是指节炼至坚实,极其灵活,动必神速。不但急中赖其滑机,而缓中亦欲藏其滑机也。故吟、猱、绰、注之间当若泉之滚滚,而往来上下之际更如风之发发。刘随州诗云“溜溜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其斯之谓乎? 然指法之欲溜,全在筋力运使。筋力既到,而用之吟猱则音圆,用之绰注上下则音应,用之迟速跌宕则音活。自此精进,则能变化莫测,安往而不得其妙哉!

一曰“健”。

琴尚冲和大雅,操慢音者得其似而未真,愚故提一健字,为导滞之。乃于从容闲雅中刚健其指,而右则发清冽之响,左则练活溌之音,斯为善也。 请以健指复明之。右指靠弦则音钝而木,故日“指必甲尖,弦必悬落”,非藏健于清也耶?左指不劲则音胶而格,故日“响如金石,动如风发”,非运健于坚也耶?要知健处即指之灵处,而冲和之调无疏慵之病矣,气之在弦,不有不期去而自去者哉。

一曰“轻”。

不轻不重者,中和之者也。趣调当以中和为主,而轻重特损益之,其趣自生也。盖音之取轻属于幽情,归乎玄理,而体曲之意,悉曲之情,有不其轻而自轻者。第音之轻处最难,工夫未到则浮而不实,晦而不明,虽轻亦未合。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更飘摇鲜朗,如落花流水,幽趣无限。乃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清实中得之耳。 要知轻不浮,轻中之中和也;重不杀,重中之中和也。故轻重者,中和之变音;而所以轻重者,中和之正音也。

一曰“重”。

诸音之轻者业属乎情,而诸音之重者乃由乎气。情至而轻,气至而重性固然也。第指有重、轻则声有高下,而幽微之后理宜发扬,指势太猛则露杀伐之响,气盈胸臆则出刚暴之声,惟练指养气之士则抚下当求重抵轻出之法,弦上自有高朗纯粹之音,宣扬和畅,疏越神情,而后知用重之妙,非浮躁乖戻者之所比也。故古人抚琴则日“弹欲断弦,按如入木”,此专言其用力也,但妙在用力不觉耳。夫弹琴至于力,又至于不觉,则指下虽重如击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所以为重欤!及其鼓宫叩角,轻重间出,则岱岳江河,吾不知其变化也。

一曰“迟”。

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之气,故名其声日“希声”。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冷然音生,疏台寥廓, 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者,此希声之始作也;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因候制宜,调古声淡,渐入渊原,而心志悠然不已者,此希声之引伸也;复探其迟趣,乃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而日不知,夕不觉曙者,此希声之寓境也。严天池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其于迟意大有得也。若不知“气候”两字,指一入弦惟知忙忙连下,欲放慢则竟然无味矣。深于气候,则迟速俱得,不迟不速亦得,岂独一迟尽其妙耶!

一曰“速”。

指法有重则有轻,如天地之有阴阳也;有迟则有速,如四时之有寒暑也。盖迟为速之纲,速为迟之纪,尝相间错而不离。故句中有迟速之节,段中有迟速之分,则皆藉一速以接其迟不候也。然琴操之大体固贵乎迟:疏疏淡淡,其音得中正和平者,是为正音,《阳春》、《佩兰》之曲是也;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音,《雉朝飞》、《乌夜啼》之操是也。所谓正音备而奇音不可偏废,此之为速。拟之于似速而实非速,欲迟而不得迟者,殆相径庭也。然吾之论速者二:有小速,有大速。小速微快,要以紧紧,使指不伤速中之雅度,而恰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务令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能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速以意用,更以意神。小速之意趣,大速之意奇。若迟而无速,则以何声为结构?速无大小,则亦不见其灵机。故成连之教伯牙于蓬莱山中,群峰互峙,海水崩折,林木幽冥,百鸟哀号,日:“先生将移我情矣!”后子期听其音,遂得其情于山水。噫!精于其道者自有神而明之之妙,不待缕悉,可以按节而求也。

友情提示:以下风水书籍都在  秘籍网  中可以下载下载

│          古三坟书[绍兴十七年婺州州学刻本]pdf

│          古籍-荆楚派玄空诀pdf

│          古籍择日pdf

│          吕氏风水择日学理论----天时系pdf

│          吴明修《九星法地理理气探原》pdf

│          吴景鸾葬坟略考pdf

│          喜庆择吉至用日表doc

│          四十八局图说pdf

│          四大局pdf

│          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演禽通纂-不着撰人pdf

│          地学精华(第三册)pdf

│          地理三字经-峦头篇(上)pdf

│          地理三字经-拔砂篇(下)pdf

│          地理三字经-理气篇(中)pdf

│          地理三字经pdf

│          地理便览pdf

│          地理全书-洞林照胆九宫篇pdf

│          地理全书pdf

│          地理四真全书pdf

│          地理大全(上)pdf

│          地理大全(下)pdf

│          地理妙诀(手抄本)pdf

│          地理家宝手抄本pdf

│          地理山洋指迷-清周景一pdf

│          地理枢要pdf

│          地理水法全成pdf

│          地理演会pdf

│          地理玄龙经pdf

│          地理精蕴图书集成pdf

│          地理要览-韩国网版pdf

│   地理辩正doc

│          堪舆图pdf

│          堪舆学正门pdf

│          堪舆经pdf

│          堪舆一览(4卷全)pdf

│          堪舆完孝录 风水古书籍pdf

│          增订阳宅井明pdf

│          增释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张九仪pdf

家传天星秘本pdf

│          家传挨星秘本+三元玄空秘本[手抄本]pdf

│          寻龙点穴家传手抄秘本pdf

│          居住时空选择学  择日学的操作与实例pdf

│          山房天心正运-手抄本pdf

│          廖公秘传拨砂经pdf

│          廖家嫡传手抄本doc

│          张九仪《秘传造葬制煞作法》pdf

│          张受祺_参两正义pdf

│          张成达-阴宅实用点窍pdf

│          张成达《释解阴宅镇破大全》pdf

│          张树淮+金锁玉关特训笔记pdf

│          张树淮金锁玉关特训笔记pdf

│          张渊理--玄空阳宅实例pdf

│          张渊理《地理特诀》pdf

│          形峦神断书pdf

│          徐芹庭 易经秘本择日法(天元乌兔、董公择日法合编)pdf

│          慧缘大师风水学(详细)pdf

│          戴洪润天心正运手抄本pdf

│          手抄本宅谱秘诀(1-2卷全)pdf

李氏玄空大卦地理择日实务已集pdf

│          杨公三元秘传pdf

│          杨公十八忌玄空经房煞pdf

│          杨公呼龙点穴秘诀上集pdf

│          杨公呼龙点穴秘诀下集pdf

│          杨公真传龙脉经pdf

│          杨公进神水法148局详解pdf

│          杨公造命地学秘诀pdf

│          杨开展《妙派名人风水秘诀》pdf

│          杨救贫 - 七十二局批注pdf

│          林国雄《玄空飞星风水》pdf

│          林森山《诊穴大观》pdf

│          林源田《阳宅秘论》pdf

│          梁剑豪《玄空风水攻防战》pdf

│          梁智深《形气风水应用精解》pdf

│          正三元杨公心法-干坤国宝pdf

│          正五行择日真谛pdf

│          正宗三合二十四山至宝全书 风水pdf

│          正宗三合二十四山至宝全书pdf

│          正宗天心正运pdf

│          正宗杨公风水刘化庆-峦头篇(弟子班笔记)16开32页pdf

│          殷儒童《堪舆玄空大卦奥义集解上》pdf

│          殷儒童《堪舆玄空大卦奥义集解下》pdf

│          民间真地理黄金抄本pdf

│          民间祈福择吉通书pdf

│          水法内藏pdf

│          江公择日秘诀全集(古本)pdf

│          江公择日秘诀全集pdf

│          江湖残绝命籍辑逸(八册合集全)pdf

│          江西高安民间伤科跌打书手抄本pdf

│          河洛择日务实doc

│          洪武大定地理禁书pdf

│          测法用本pdf

│          清刻本棉纸书《阳宅精粹》光绪八年pdf

│          玄微二十四山定局pdf

│          玄易门改运八法暗法之秘 王士文编着pdf

│          玄空大卦挨星密旨全书pdf

│          玄空大卦秘诀破译(上下)pdf

│          玄空择日真诀pdf

│          玄空探原录pdf

│          玄空易卦择日些子法真传_丙丁居士pdf

│          玄空河洛先后天心法秘诀pdf

│          玄空秘本:64卦理气抄本pdf

│          玉枢宝经(择日古籍)pdf

│          玉髓真经1pdf

│          玉髓真经2pdf

│          玉髓真经3pdf

│          玉髓真经4pdf

│          玉髓真经5(名人喝形图例)pdf

│          珠玉宝藏pdf

│          理气心印pdf

│          畅54三僚古代风水抄本秘籍汇编pdf

│          白鹤鸣+古代择日真本-+pdf

│          真八宅风水学精华荟萃pdf

│          真八宅风水学精华荟萃261页pdf

│          祖源风水千金指pdf

│          神授法奇门秘籍pdf

│          禽星古本手抄本pdf

│          禽星手抄星宿推算+pdf

│          秘本阳宅望门断pdf

│          章仲山《临穴指南》81页pdf

│          章仲山《临穴指南》页pdf

│          章仲山宅断-临穴指南pdf

│          章仲山宅断pdf

│          算七政交食凌犯法pdf

│          精抄历代六壬占验汇选pdf

│          紫微星诀四卷全清代抄本pdf

│          红囊经精解pdf

│          罕见奇门遁甲古阵法摆设手抄本pdf

│          苏国圣-择日秘典pdf

│          董绳遇-水法拣金pdf

│          葬法倒杖 ([唐]杨筠松 着)pdf

│          葬法百验新书pdfpdf

蒋大鸿:插泥剑地理玉钥匙pdf

│          赖布衣着形家集要pdf

│          赵九峰 绘图地理五诀最新修订版pdf

│          赵九峰绘图地理五诀最新修订版pdf

│          赵清海-无极风水(风水与命易)pdf

│          赵玄著八宅详定83页pdf

│          运气总论(韩国收藏)pdf

邓逢光-清地学正论醒迷全集pdf

│          邵伟华--民间择吉全书 225页pdf

│          郑钧蔚阳宅形局断验篇pdf

│          郝建朋《大玄空天机密》pdf

│          郑西元三元地理pdf

│          金志安-金氏地学粹编下卷pdf

│          金志安-金氏地学粹编卷上pdf

│          金志安-金氏地学粹编卷中pdf

│          阳宅八门九宫图大全pdf

│          阴宅阳宅理气要诀pdf

│          阴阳正要三元备要百镇秘书pdf

│          阿部泰山--六壬天文易秘传百法pdf

│          陈倍生《妙派阳宅风水秘诀》pdf

│          陈继儒《选择地理秘窍》pdf

│          陈雪涛《堪舆道》pdf

│          陈雪涛《玄空风水之天机妙诀》pdf

│          陈雪涛《阳宅制劫法》pdf

│          陈希夷龙图序注解+玄空秘指浅注(抄本)pdf

│          韩国图书馆藏书-锦囊经pdf

│          风726《地理辨正得一说(5卷全)》pdf

│          风水堪舆经典天玉经解pdf

│          风水宝鉴完整版pdf

│          风水形气命学秘诀pdf

│          风水点穴秘诀pdf

│          风水秘录pdf

│          黄一凤重订选择集要pdf

│          黄寅-择日星海谈pdf

│          黄寅《风水择日学》pdf

│          黄寅风水择日学pdf

│          黄明超-形气得一全书一至四pdf

│          黄鉴的八卦形象风水学pdf

│          黑囊经pdf

│          龚梓林《阴基、阳宅风水资料》pdf

友情提示:以下风水书籍都在  秘籍网  中可以下载下载

这个 太多了 年代不一样 流派不一样 书籍更是五花八门 楼主请看

堪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 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 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堪舆 地理四秘全书 [清]尹一勺撰 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

堪舆 地理四弹子 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 铅弹子地学正义 金弹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 玉弹子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 清聚锦堂刻本 十卷全

堪舆 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 [清]张九仪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 [明]刘青田释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六法点穴大全 [唐]杨佐仙等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五决 [清]赵九峰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选择录要 [清]蒋大鸿撰 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阳宅大全四集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 [清]蒋国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地理直指原真 [清]释彻莹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地理葬埋黑通书 [清]释彻莹撰 清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 [清]张九仪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 [清]沈镐撰 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赣州风水秘传 无名氏 民国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

堪舆 郭璞葬经 [晋]郭璞撰 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罗经顶门针 [明]徐之镆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罗经解定 [清]胡国桢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罗经透解 [清]王道亨撰 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秘本搜地灵 [明]刘伯温订 光绪有益堂刻本 2卷1册全

堪舆 平砂玉尺经 [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 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 2卷1册全

堪舆 乾坤法窍 [清]范宜宾集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 [清]瞿天赉撰 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1册全

堪舆 入地眼全书 [宋]静道和尚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三元总录 [明]柳珍纂辑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阳宅大全 [明]一壑居士集 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乾隆刻本 4卷4册全

堪舆 阳宅爱众篇 [清]张觉正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宝照秘诀 无名氏 清稿本 1册全

堪舆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 4卷2册全

堪舆 阳宅集成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8卷4册全

堪舆 雪心赋辩讹正解 [清]卜应天撰[清]孟浩注 宣统元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阳宅三要 [清]赵九峰撰 民国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阴宅集要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阴阳二宅必用[附鲁班经秘决仙机元空法鉴] 无名氏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宅谱指要 [清]魏青江撰 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陈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诀 [清]陈应选撰 民国抄本 1册全

堪舆 倪公阐明阳盘住宅秘诀 无名氏 嘉庆抄本 一卷全

堪舆 地理辨正直解 [清]蒋大鸿撰 经元堂刻本 5卷全

堪舆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明]张鸣凤编 明世德堂写刻本 十二卷全

堪舆 地理黑囊经 [明]范越风撰 清初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星体图格真龙名髓 无名氏 明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三卷全

堪舆 地理指迷篇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二卷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 [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 清康熙宏德堂刻本 四卷全

堪舆 地学 [清]沈镐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二卷全

堪舆 地学精华 [民国]夏更清撰 民国版铅印本 1册全

堪舆 分房变气论宅法 [清]蒋平阶撰 清稿本 一卷全

堪舆 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璞葬经 [明]吴征岀定郑谥注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堪舆 格水定针法 无名氏 地理手抄稿本 一卷全

堪舆 管氏地理指蒙 [魏]管辂著 清印本 ​

堪舆 郭璞古本葬经 [晋]郭璞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红鸾经四十八局定例 祖传风水地理孤本 110 1

堪舆 胡矮仙至宝经 [唐]胡矮仙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黄帝宅经 无名氏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 [唐]空石长者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李思聪堪舆杂撰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 无名氏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堪舆要诀 [明]狄奄氏手录 嘘龙村舍藏本 一卷全

堪舆 考验通书法窍秘决 无名氏 清印本 二册全

堪舆 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策扒砂经 [宋]廖禹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 四卷全补遗一卷全

堪舆 李思聪总索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灵城精义笺 [清]沈竹礽撰 自得斋丛书 一卷全

堪舆 刘基堪舆漫兴 [明]刘基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缪希雍葬经翼 [明]缪希雍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秘诀仙机) 无名氏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堪舆 刘见道乘生秘宝经 [唐]刘见道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二卷全

堪舆 杨曾地理元文 [清]端木国瑚撰 清刻本 一册全

堪舆 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 清内府抄本 五卷全

堪舆 续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 清内府抄本 四卷全

堪舆 水龙经阴阳宅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

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讲述琴乐表演艺术理论的专著,也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在总结前人琴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古琴表演艺术的24个审美范畴,即所谓“二十四况”。 这二十四况是:

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徐上瀛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而提出“二十四况”,并且通过对24个琴乐审美范畴的阐发,较为完整而精到地探讨了古琴演奏美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其中尤为可贵的是,其审美理论的阐述,是以古琴演奏技艺手段为基础,而技艺上的分析又是以其琴乐审美思想为指导,这就为后人研究琴乐演奏的技艺美学提供了非常丰富,并且可供借鉴、吸收的琴乐审美思想及表演艺术理论。

在琴乐“二十四况”中,具有理论核心意义的就是“和”。所以徐上瀛在卷首便提到“二十四况”中,“其所首重者,和也”。说明“和”况作为琴乐审美范畴之一,在琴学理论中,具有其他琴况不能替代的地位。这是认识,理解徐上瀛琴乐美学思想的要点之一。

认识、理解徐上瀛琴乐美学思想的要点之二,事要把握住,徐上瀛谈琴乐审美,从整体上讲,始终是着眼于琴乐的实践,从古琴演奏中的“弦、指、音、意”的相互关系去谈“和”的审美意义。其他各况所谈,也都与此相关。徐上瀛提出,“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合至矣”。藉以说明“和”在琴乐演奏与审美中的不同层次和内涵。

徐上瀛认为,从演奏技艺上讲,弹琴首先要达到对演奏技巧的运用自如与纯熟,无论是循徽按弦、拨弹奏音,各种技法的应用,都应是“往来动宕,恰如胶漆”,使弦与指处于顺和的融洽关系中,由此达到“弦与指合”的技艺水准;其次,在掌握纯熟的指法技艺基础上,在音乐演奏的处理中,要“务令宛转成韵,曲得其琴”。使琴曲的演奏合乎音乐的章法、句度(“篇中有度,句中有侯,字中有肯”),从而产生悦耳而富于韵味的情绪音调,达到指与音的相“和”,这也是琴乐演奏中技艺美的实现;最后,为达到更高的审美要求,论者并未停留在“曲得其琴”的层面上,而是进一步寻求“音与意合”的审美境界,提出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与音之深微”的要求,即以演奏技艺达到的精妙细微的乐音表现,来触及人内心深处最敏锐的幽深的心理体验,而这是从单纯的乐音运动形式中难以领会到的。

对于“音与意合”,徐上瀛在书中点出,这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他说:“其有得之弦外者,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徜恍。暑可变也,虚堂凝雪;寒可回也,草阁流春。其无尽藏,不可思议,则音与意合,莫知其然而然矣。”这里实际上是肯定了人在音乐审美中借助于内心的想象、联想等情感体验,使审美感受变的更为丰富和充实。相反,如果把琴的演奏仅仅当作一种技艺来对待,不去追求审美 境界及其在音乐上的表现,琴曲艺术也就会失去它的“真传”,即丧失自身特有的美学品格了。徐上瀛在书中所告诫的,演奏者若“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即是此意。另外,徐上瀛所说的“音与意合”,从其描述的“暑可变”、“寒可回”这种审美情感活动的展开看,他讲的“和”,也并非是平淡无味之“淡和”,也并非庸然无所思,而是蕴含着相当动人的情感力量的“和”。这也是,《溪山琴况》琴乐美学思想中值得借鉴、吸收的精华。

二十四况 一曰“和”

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循徽叶声,辨之在指,审之在听,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和也者,其众音之款会,而优柔平中之橐答乎? 论和以散和为上,按和为次。散和者,不按而调,右指控弦,迭为宾主,刚柔相济,损益相加,是为至和。按和者,左按右抚,以九应律,以十应吕,而音乃和于徽矣。设按有不齐,徽有不准,得和之似,而非真和,必以泛音辨之。如泛尚未和,则又用按复调。一按一泛,互相参究,而弦始有真和。 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 夫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浅实而忌虚。若绰者注之,上者下之,则不顺;按未重,动未坚,则不实。故指下过弦,慎勿松起;弦上递指,尤欲无迹。往来动宕,恰如胶漆,则弦与指和矣。 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固有分数以定位。若混而不明,和于何出?篇中有度,句中有候,字中有肯,音理甚微。若紊而无序,和又何生?究心于此者,细辨其吟猱以叶之,绰注以适之,轻重缓急以节之,务令宛转成韵,曲得其情,则指与音和矣。 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故欲用其意,必先练其音;练其音,而后能洽其意。如右之抚也,弦欲重而不虐,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弛;左之按弦也,若吟若猱,圆而无碍(吟猱欲恰好,而中无阻滞),以绰以注,定而可伸(言绰注甫定,而或再引伸)。纡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此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也。其有得之弦外者,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人尚]恍。暑可变也,虚堂疑雪;寒可回也,草阁流春。其无尽藏,不可思议,则音与意合,莫知其然而然矣。 要之,神闲气静,蔼然醉心,太和鼓畅,心手自知,未可一二而为言也。太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 一曰“静”。

抚琴卜静处亦何难?独难于运指之静。然指动而求声恶乎得静?余则曰,政在声中求静耳。 声[厂万]厉则知指躁,声粗则知指浊,声希则知指静,此审音之道也。盖静由中出,声自心生,苟心有杂扰,手指物挠,以之抚琴,安能得静?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矣。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约其下指工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音自静。如热妙香者,含其烟而吐雾;涤界茗者,荡其浊而泻清。取静音者亦然,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渊深在中,清光发外,有道之士当自得之。 一曰“清”。

语云“弹琴不清,不如弹筝”,言失雅也。故清者,大雅之原本,而为声音之主宰。地而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而指上之清尤为最。 指求其劲,按求其实,则清音始出;手不下徽,弹不柔懦,则清音并发;而又挑必甲尖,弦必悬落,则清音益妙。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厂昔]?指如敲金戛石,傍弦绝无客声:此则练其清骨,以超乎诸音之上矣。 究夫曲调之清,则最忌连连弹去,亟亟求完,但欲热闹娱耳,不知意趣何在,斯则流于浊矣。故欲得其清调者,必以贞、静、宏、远为度,然后按以气候,从容宛转。候宜逗留,则将少息以俟之;候宜紧促,则用疾急以迎之。是以节奏有迟速之辨,吟猱有缓急之别,章句必欲分明,声调愈欲疏越,皆是一度一候,以全其终曲之雅趣。试一听之,则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涛,幽然谷应,始知弦上有此一种情况,真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矣。 一曰“远”。

远与迟似,而实与迟异,迟以气用,远以神行。故气有候,而神无候。会远于候之中,则气为之使;达远于候之外,则神为之君。至于神游气化,而意之所之玄之又玄。时为岑寂也,若游峨嵋之雪;时为流逝也,若在洞庭之波。倏缓倏速,莫不有远之微致。盖音至于远,境入希夷,非知音未易知,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吾故曰:“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一曰“古”。

《乐志》曰:“琴有正声,有间声。其声正直和雅,合于律吕,谓之正声,此雅、颂之音,古乐之作也;其声间杂繁促,不协律吕,谓之间声,此郑卫之音,俗乐之作也。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郑卫之曲动而心*。然则如之何而可就正乎?必也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按此论,则琴固有时古之辨矣! 大都声争而媚耳者,吾知其时也;音淡而会心者,吾知其古也。而音出于声,声先败,则不可复求于音。故媚耳之声,不特为其疾速也,为其远于大雅也;会心之音,非独为其延缓也,为其沦于俗响也。俗响不入,渊乎大雅,则其声不争,而音自古矣。 然粗率疑于古朴,疏慵疑于冲淡,似超于时,而实病于古。病于古与病于时者奚以异必融其粗率,振其疏慵,而后下指不落时调,其为音也,宽裕温厖,不事小巧,而古雅自见。一室之中,宛在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此能进于古者矣。 一曰“淡”。

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修修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 舍艳而相遇于淡者,世之高人韵士也。而淡固未易言也,邪而存正,黜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不着意于淡而淡之妙自臻。 夫琴之元音本自淡也,制之为操,其文情冲乎淡也。吾调之以淡,合乎古人,不必谐于众也。每山居深静,林木扶苏,清风入弦,绝去炎嚣,虚徐其韵,所出皆至音,所得皆真趣,不禁怡然吟赏,喟然云:“吾爱此情,不求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而波之涛也。有寤寐于淡之中而已矣。” 一曰“恬”。

诸声淡则无味,琴声淡则益有味。味者何?恬是已。味从气出,故恬也。夫恬不易生,淡不易到,唯操至妙来则可淡,淡至妙来则生恬,恬至妙来则愈淡而不厌。故于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及睨其下指也,具见君子之质,冲然有德之养,绝无雄竞柔媚态。不味而味,则为水中之乳泉;不馥而馥,则为蕊中之兰止。吾于此参之,恬味得矣。 一曰“逸”。

先正云:“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非有逸致者则不能也。”第其人必具超逸之品,故自发超逸之音。本从性天流出,而亦陶冶可到。如道人弹琴,琴不清亦清。朱紫阳日:“古乐虽不可得而见,但诚实人弹琴,便雍容平淡。”故当先养其琴度,而次养其手指,则形神并洁,逸气渐来,临缓则将舒缓而多韵,处急则犹运急而不乖,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尽是潇洒不群之天趣。所以得之心而应之手,听其音而得其人,此逸之所征也。 一曰“雅”。

古人之于诗则曰“风”、“雅”,于琴则曰“大雅”。自古音沦没,即有继空谷之响,未免郢人寡和,则且苦思求售,去故谋新,遂以弦上作琵琶声,此以雅音而翻为俗调也。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藉琴以明心见性,遇不遇,听之也,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 然琴中雅俗之辨争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则俗,入弦仓卒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种种俗态未易枚举,但能体认得“静”、“远”、“淡”、“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 一曰“丽”。

丽者,美也,于清静中发为美音。丽从古淡出,非从妖冶出也。若音韵不雅,指法不隽,徒以繁声促调触人之耳,而不能感人之心,此媚也,非丽也。譬诸西子,天下之至美,而具有冰雪之姿,岂效颦者可与同日语哉!美与媚判若秦越,而辨在深微,审音者当自知之。 一曰“亮”。

音渐入妙,必有次第。左右手指既造就清实,出有金石声,然后可拟一“亮”字。故清后取亮,亮发清中,犹夫水之至清者,得日而益明也。唯在沈细之际而更发其光明,即游神于无声之表,其音亦悠悠而自存也,故曰亮。至于弦声断而意不断,此政无声之妙,亮又不足以尽之。 一曰“采”。

音得清与亮,既云妙矣,而未发其采,犹不足表其丰神也。故清以生亮,亮以生采,若越清亮而即欲求采,先后之功舛矣。盖指下之有神气,如古玩之有宝色,商彝、周鼎自有黯然之光,不可掩抑,岂易致哉?经几锻炼,始融其粗迹,露其光芒。不究心音义,而求精神发现,不可得也。 一曰“洁”。

贝经云:“若无妙指,不能发妙音。”而坡仙亦云:“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未始是指,未始非指,不即不离,要言妙道,固在指也。 修指之道由于严净,而后进于玄微。指严净则邪滓不容留,杂乱不容间,无声不涤,无弹不磨,而只以清虚为体,素质为用。习琴学者,其初唯恐其取音之不多,渐渐陶熔,又恐其取音之过多。从有而无,因多而寡,一尘不染,一滓弗留,止于至洁之地,此为严净之究竟也。 指既修洁,则取音愈希;音愈希则意趣愈永。吾故曰:“欲修妙音者,本于指;欲修指者,必先本于洁也。” 一曰“润”。

凡弦上之取音惟贵中和,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温润呈之。若手指任其浮躁,则繁响必杂,上下往来音节俱不成其美矣。故欲使弦上无杀声,其在指下求润乎? 盖润者,纯也,泽也,所以发纯粹光泽之气也。左芟其荆棘,右熔其暴甲,两手应弦,自臻纯粹。而又务求上下往来之法,则润音渐渐而来。故其弦若滋,温兮如玉,泠泠然满弦皆生气氤,无毗阳毗阴偏至之失,而后知润之之为妙,所以达其中和也。古人有以名其琴者,曰“云和”,曰“泠泉”, 亦润之意乎? 一曰“圆”。

五音活溌之趣半在吟猱,而吟猱之妙处全在圆满。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不少不多,以至恰好,谓之圆。吟猱之巨细缓急俱有圆音,不足则音亏缺,太过则音支离,皆为不美。故琴之妙在取音,取音宛转则情联,圆满则意吐,其趣如水之兴澜,其体如珠之走盘,其声如哦咏之有韵,斯可以名其圆矣。 抑又论之,不独吟猱贵圆,而一弹一按一转一折之间亦自有圆音在焉。如一弹而获中和之用,一按而凑妙合这机,一转而函无痕之趣,一折而应起伏之微,于是欲轻而得其所以轻,欲重而得其所以重,天然之妙犹若水滴荷心,不能定拟。神哉圆乎! 一曰“坚”。

古语云“按弦如入木”,形其坚而实也。大指坚易,名指坚难。若使中指帮名指,食指帮大指,外虽似坚,实胶而不灵。坚之本全凭筋力,必一指卓然立于弦中,重如山岳,动如风发,清响如击金石,而始至音出焉,至音出,则坚实之功到矣。 然左指用坚,右指亦必欲清劲,乃能得金石之声。否则抚弦柔懦,声出委靡,则坚亦浑浑无取。故知坚以劲合,而后成其妙也。况不用帮而参差其指,行合古式,既得体势之美,不爽文质之宜,是当循循练之,以至用力不觉,则其然亦不可窥也。 一曰“宏”。

调无大度则不得古,故宏音先之。盖琴为清庙、明堂之器,声调宁不欲廓然旷远哉? 然旷远之音落落难听,遂流为江湖习派,因致古调渐违,琴风愈浇矣。若余所受则不然:其始作也,当拓其冲和闲雅之度,而猱、绰之用必极其宏大。盖宏大则音老,音老则入古也。至使指下宽裕纯朴,鼓荡弦中,纵指自如,而音意欣畅疏越,皆自宏大中流出。 但宏大而遗细小则其情未至,细小而失宏大则其意不舒,理固相因,不可偏废。然必胸次磊落,而后合乎古调。彼局曲拘挛者未易语此。 一曰“细”。

音有细缈处,乃在节奏间。始而起调先应和缓,转而游衍渐欲入微,妙在丝毫之际,意存幽邃之中。指既缜密,音若茧抽,令人可会而不可即,此指下之细也。至章句转折时,尤不可草草放过,定将一段情绪缓缓拈出,字字模神,方知琴音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竭,此终曲之细也。昌黎诗“昵昵儿女语,恩恩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其宏细互用之意欤? 往往见初入手者一理琴弦便忙忙不定,如一声中欲其少停一息而不可得,一句中欲其委婉一音而亦不能。此以知节奏之妙未易轻论也。盖运指之细在虑周,全篇之细在神远,斯得细之大旨者矣。 一曰“溜”。

溜者,滑也,左指治涩之法也。音在缓急,指欲随应,敬非握其滑机,则不能成其妙。若按弦虚浮,指必柔懦,势难于滑;或着重滞,指复阻碍,尤难于滑。然则何法以得之?惟是指节炼至坚实,极其灵活,动必神速。不但急中赖其滑机,而缓中亦欲藏其滑机也。故吟、猱、绰、注之间当若泉之滚滚,而往来上下之际更如风之发发。刘随州诗云“溜溜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其斯之谓乎? 然指法之欲溜,全在筋力运使。筋力既到,而用之吟猱则音圆,用之绰注上下则音应,用之迟速跌宕则音活。自此精进,则能变化莫测,安往而不得其妙哉! 一曰“健”。

琴尚冲和大雅,操慢音者得其似而未真,愚故提一健字,为导滞之。乃于从容闲雅中刚健其指,而右则发清冽之响,左则练活溌之音,斯为善也。 请以健指复明之。右指靠弦则音钝而木,故日“指必甲尖,弦必悬落”,非藏健于清也耶?左指不劲则音胶而格,故日“响如金石,动如风发”,非运健于坚也耶?要知健处即指之灵处,而冲和之调无疏慵之病矣,气之在弦,不有不期去而自去者哉。 一曰“轻”。

不轻不重者,中和之者也。趣调当以中和为主,而轻重特损益之,其趣自生也。盖音之取轻属于幽情,归乎玄理,而体曲之意,悉曲之情,有不其轻而自轻者。第音之轻处最难,工夫未到则浮而不实,晦而不明,虽轻亦未合。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更飘摇鲜朗,如落花流水,幽趣无限。乃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清实中得之耳。 要知轻不浮,轻中之中和也;重不杀,重中之中和也。故轻重者,中和之变音;而所以轻重者,中和之正音也。 一曰“重”。

诸音之轻者业属乎情,而诸音之重者乃由乎气。情至而轻,气至而重性固然也。第指有重、轻则声有高下,而幽微之后理宜发扬,指势太猛则露杀伐之响,气盈胸臆则出刚暴之声,惟练指养气之士则抚下当求重抵轻出之法,弦上自有高朗纯粹之音,宣扬和畅,疏越神情,而后知用重之妙,非浮躁乖戻者之所比也。故古人抚琴则日“弹欲断弦,按如入木”,此专言其用力也,但妙在用力不觉耳。夫弹琴至于力,又至于不觉,则指下虽重如击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所以为重欤!及其鼓宫叩角,轻重间出,则岱岳江河,吾不知其变化也。 一曰“迟”。

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之气,故名其声日“希声”。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冷然音生,疏台寥廓, 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者,此希声之始作也;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因候制宜,调古声淡,渐入渊原,而心志悠然不已者,此希声之引伸也;复探其迟趣,乃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而日不知,夕不觉曙者,此希声之寓境也。严天池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其于迟意大有得也。若不知“气候”两字,指一入弦惟知忙忙连下,欲放慢则竟然无味矣。深于气候,则迟速俱得,不迟不速亦得,岂独一迟尽其妙耶! 一曰“速”。

指法有重则有轻,如天地之有阴阳也;有迟则有速,如四时之有寒暑也。盖迟为速之纲,速为迟之纪,尝相间错而不离。故句中有迟速之节,段中有迟速之分,则皆藉一速以接其迟不候也。然琴操之大体固贵乎迟:疏疏淡淡,其音得中正和平者,是为正音,《阳春》、《佩兰》之曲是也;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音,《雉朝飞》、《乌夜啼》之操是也。所谓正音备而奇音不可偏废,此之为速。拟之于似速而实非速,欲迟而不得迟者,殆相径庭也。然吾之论速者二:有小速,有大速。小速微快,要以紧紧,使指不伤速中之雅度,而恰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务令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能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速以意用,更以意神。小速之意趣,大速之意奇。若迟而无速,则以何声为结构?速无大小,则亦不见其灵机。故成连之教伯牙于蓬莱山中,群峰互峙,海水崩折,林木幽冥,百鸟哀号,日:“先生将移我情矣!”后子期听其音,遂得其情于山水。噫!精于其道者自有神而明之之妙,不待缕悉,可以按节而求也。

太平广记: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

 许宣平刘 张殖萧静之朱孺子

 许宣平

 许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行如奔马。时或负薪以卖,担常挂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腾腾拄之以归。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尔来三十余年,或拯人悬危,或救人疾苦。城市人多访之,不见,但览庵壁题诗云:「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好事者多咏其诗。有时行长安,于驿路洛阳同华间传舍是处题之。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览诗吟之,嗟叹曰:「此仙诗也。」及诘之于人,得宣平之实。白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累访之不得。乃题其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

古籍孤本《造葵便览》

书名:《造葬便览》 编著:不详 年代:清抄本 页卷:213页 大小:283M 简介:内容目录如下:生克制化歌,纳言五行歌诀,正五行总歌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