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史称“五岭以南,自李唐以前,声名文物远不逮夫中原”〔3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梗阻不便。自唐张九龄奉开大庆岭体p大梅关)新道后,这一状况才有所改观。自此,大庚岭道成为广东北上主要交通线。另外,唐代广州崛起为世界性贸易巨港,也是“广州通海夷道”的起点,而自隋开京杭大运河,改善了五岭南北交通,广州港腹地更扩大了,促进了物资和人口流动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岭南文化被滋润和吸收了新养分,在前代积累基础上持续但又不平衡地发展起来,改变了过去的文化格局和景观。
一、汉俚文化融合深化
文化形成与民族融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六朝移民高潮的结果,是汉人在岭南的人口比重显著提高。加上上述经过洗夫人的努力,汉俚文化融合过程在隋唐强大封建政治经济力量推动下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程度也更加深刻。例如移居海南的汉人,唐代以前为 2万人,唐代增加到 7万,分布地区也从岛北部沿海逐步向比较偏远、开发迟而瘴病较严重的南部和东南部扩展。以往是汉在北,俚在南。环岛建置的完成,形成汉在外、俚在内的分布格局,表明有一部分俚人被汉化。在汉俚杂居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有显著提高,岛上不但有不少土特产作为“贡品”输入中原,而且生产的商品也很精美。琼山郡守韦公干驱使俚人家奴“织花练文纱”,制角器,熔锻金银,用珍木造家具和大船,舶运到广州出卖。这说明汉文化已为越来越多俚人所掌握,否则不会有这样的工艺制作。俚人另一居地雷州,唐代还从闽南移入一批居民,壮大汉人队伍,进一步开发雷州半岛。类似这样的民族迁移和民族融合事例,实质上反映汉文化越来越处于优势地位,汉俚文化界限在这里逐渐消失了。俚人中还出现一批掌握汉文化的知识分子,如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在汉未央宫大宴群臣,曾“命突厥颔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戴咏诗。既而笑日‘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35〕。这。雅事历被传为俚人汉化的佳话。
二、开疆文化的贡献
汉文化在岭南的传播除以大量移民为载体以外,个人历史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唐代岭南在中原人心目中,仍是一个瘴病之地、化外之区,因而成为朝廷处置政敌和罪犯的场所。许多在党争中败北者,都被一贬再贬,最后流落岭南。他们中不乏有见识的政治家或文化人,来到岭南后,多致力于传播中原文化,推动当地文化发展。这种以开发落后地区为目的,在边睡地区传播的汉文化被称为“开疆文化”。秦汉进军岭南所产生的文化后果,当然可以说是开疆文化在岭南之始。唐代开疆文化在岭南进入一个重要阶段,流寓人物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这些人物著名的有杜审言、宋之间。李德裕、韩愈、刘禹锡、李宗阂、杨嗣复、王义芳、韩援、韦方质、李孝逸、韦执谊、敬晖等,他们都各有建树。例如韩愈贬潮州,在那里驱鳄鱼,放免奴婢,办学兴教,正乡音等,促进潮州风气改变。为纪念韩愈而命名的韩江、韩山、韩文公词、思韩亭、思公帕等,皆为中原文化在潮州扎根的见证。唐代贬惠州的有同平章事张锡、兵部尚书牛僧孺、著名诗人李尚德等,他们对惠州文化建设也起过一定作用。唐代贬海南的高级官吏更多,李德裕是他们的代表人物。李贬潮州再贬崖州(今琼山县境),在逆境中不忘著述,在崖州城修建望闭亭,民间还有其子孙化为黎人的传说,作为一代名相,千百年来一直为海南人所纪念和赞扬,这与其滴居时对海南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三、海外文化移入
我国与海外交通要地,首在广东。秦汉以来,从徐闻、合浦港发航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很兴旺,所以海外文化假道前来,流布岭南也势在必然。唐代以前,岭南文化正处在形成阶段,尚未成熟,故更容易接受外来异质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也是岭南文化多元性的一个原因。 秦汉时,集散香禹的一些土特产采自南海周边地区和民族,包括香药、琉璃、玛瑞、水晶等,《史记•货殖列传》和椒书•地理志》记载了番昌与海外交通的盛况,可以说,这是有文字可稽的海外文化进入岭南之始。据考证,汉初在我国栽培最早的海南岛棉花,是从印度经越南传人的〔36〕。至于中国官员、商人、使者外出交流,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向我国进贡珍奇宝货之事史不绝书。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州发掘多座汉墓,除了出土大量上述物品,还有不少托灯男女 陶涌,他们的人种学特征和服饰异于汉人,也不同于当地越人,而很有可能来自东南亚、西亚或东非〔37」。这类陶涌在徐闻、合浦、贵县、梧州一带亦有发现。从文化主要依靠移民传播而言,不管这些陶涌真正身份如何,这都可视为海外文化传入的佐证。但只到了唐代,随着海上交通发展,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民族文化才更多地移入岭南,极大地丰富了岭南文化内涵。这主要包括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作物品种、特殊材料、器皿等。例如唐代岭南生产各款陶瓷制品,如瓦当、板瓦、筒瓦、砖石等建材,多有贴附坐佛或莲花瓣纹。佛教寺院、塔、雕刻等建筑大量兴起,与佛教传入有关的菩提树、蒲桃也在岭南安家落户。伊斯兰教清真寺、塔,伊斯兰教徒聚居善坊等在广州出现。伊斯兰教著名补品补骨脂也随同其他舶来品一起传进来。还有许多身穿奇装异服,“镍耳贯胸之类,殊深绝限之人”卜别也往来于各交通大道,歇息于哪店驿站之中。只有在岭南,才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外来文化景观。
四、文化发展反差
隋唐岭南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开发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并存,个别先进经济据点被大片蛮荒地区包围。这种区域发展的核心性也表现在文化上,形成较大的区域反差,成为这一时期岭南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
大庚岭道开通,“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近矣,遇则之风俗日变矣”〔39〕。这是中原文化南下在交通沿线产生的结果。主要包括粤北、西江和珠江三角洲某些地区,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褥面积在这些地区还有所减少。9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列举当时中国四大商港,内有“广府”(广州)一地。这些地区生产水果。蔬菜、稻米、大小麦和甘蔗等,渐渐跟上中原农业发展步伐;所产陶瓷,釉色纷呈;所产葛、麻、蕉、竹、棉等纤维织品,别具一格,为中原人所珍视,多以购得自炫;所酿酒类众多,其中荔枝酒为其中珍品,受到诗人白居易赞美;城镇在这些地区也很兴旺。广州过去被称为‘茅草都市”,唐宋憬任广州都督,《新唐书•宋憬传》称,宋原“教之陶瓦筑堵,列哪肆”,取代茅草修茸房屋,将中原建筑文化引入岭南。珠江三角洲兴起金利、龙江、容奇、桂洲、黄连、北水、马齐、香山、青歧等圩镇。圩市作为一种文化景观也在它们中形成。佛教文化在惠能传教韶州时十分隆盛,唐天宝年间“韶州生齿登皇籍者三万一千户,削发隶寺曹者三千七百名,建刹为精舍者四百余区”〔40),即不到 10户有僧舍 1区。从中可以窥见,这类地区文化色调很浓重,这当然是文化内外交流的结果。反观沿海低地和东江、韩江流域及海南五指山地区,不是多种野生动物渊豪,野象出没、鳄鱼为患,就是“皆雕蹄凿齿、绣面鼻饮”卜川俚人所居。不少志书都说,“自岭已南二十余郡,大率上地下湿,皆多瘴病,人尤夭折……推结箕踞,乃其旧风”〔42」,土著文化仍占一定优势。这种地区反差,恰好说明岭南文化各个组成部分这时仍处在激烈的碰撞和整合之中。
一、 岭南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
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气候湿热,长年繁花似锦。
二、岭南文化
什么是岭南文化?首先,岭南文化是作为地理和政治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岭南人在岭南地区创造的文化为主体,岭南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岭南文化形成于明清之际,以岭南三家文化形成为代表,由此开始,岭南文化才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
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时期达到了它的高峰时期。
改革开放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地方文化兴起提供了条件,各地文化开始复兴,在这一潮流中,岭南文化发展得最为迅速香港在七、八十年代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岭南文化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现在手工业上,在清中期,岭南丝织业迅速崛起,广州和佛山有数万名纺织工,在质量上更是超出了江南,“金陵、苏、杭皆不及”,被誉为“广纱甲天下”。广州的红木家具与“京作”、“苏作”并立为三大家具流派之一。清代“广州钟”是清宫中最重要的工艺佳作。
在工艺美术方面,岭南文化从明代开始酝酿成长,到清朝晚期,岭南工艺美术开始完善,形成独立的风格和体系。源于明代广州民间绘彩的“广彩”, 盛于清代的石湾微雕,为当时远近闻名的佳作。广州牙雕、广绣、金银工艺皆都名扬中外。
岭南文化是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变法直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岭南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主要领导者,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主要动力和主要领导者。因而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
正是由于岭南文化的先进性、革新性,才先后自创一体,如特色鲜明的岭南画派、岭南园艺、岭南戏剧、岭南建筑等。
三、岭南建筑及装饰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
1、岭南建筑装饰的形成
岭南建筑装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及文化素养等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空气潮湿多雨、植物繁茂常青,花卉四季常开,环境清新秀丽;由于气候原因,人们喜爱室外环境及活动;这里接近海外,受外来文化、思想影响较快;这里物产丰富,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多种多样。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建筑装饰风格,充分展示了这里的气候、习惯、材料、环境、经济、文化的风貌。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
2、岭南建筑装饰的特点
岭南建筑与装饰空间组织比较自由,没有特殊的程式,不追求严谨的纵轴对称,以地形和景物为依托,以连廊为手段进行室内外空间的组织,有机地将不同标高、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曲径回廊相联、喷泉水池相通,假山叠石相衬,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大小空间组织有序的建筑群体。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
四、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岭南古代的园林匠师,综合了多元文化类别,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国的园林艺术兼收并蓄,灵活吸收,使园景布局显得挥洒自如,不拘一格。
岭南园林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玲珑剔透的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形式规整的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珠江系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其中尤以广州话方言区即粤文言区的广府文化,特别是近代前后以来的广府文化为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广州作为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改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从岭南文明史开始,几千年来,广州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的代表。
广州的文化艺术,包括文学、戏剧、影视、音乐、书画、民间工艺、园林建筑艺术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其中粤剧、广东音乐和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工艺等,是岭南文化风格和流派的典型代表。
粤剧是广州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享有“南国红豆”的盛誉。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东南亚以至欧洲、美洲、澳洲等华侨、华人居住地区也常有粤剧演出。粤剧是北方一些剧种,主要是戈阳腔、昆腔、徽班、湘班等与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如南音、粤讴、木鱼、龙舟等融合而成的。腔调以梆子、二黄、西皮为主。兼容并蓄、通俗易懂、音乐优美是粤剧的主要特点。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明珠。广东音乐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吸纳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音乐,同粤剧一样也具有明显的融合特点。广东音乐由于曲调悠扬、婉转动听,不单广东人喜爱,全国人民甚至外国人也都十分喜爱,故历来就有“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的说法。其中《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广东音乐名曲,已成为乐坛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而经常被各类音乐会演奏。
岭南画派是现代中国画派之一,始创于利“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和陈树人。他们早年师从花鸟画家居廉,曾留学日本。之后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台日本和西洋画法,而自创一格,注重写生,多画岭南风物,色彩鲜丽,面目一新,学之者甚众,被称之为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勃兴而诞生的,有时代的创新精神,是中国画的改革派。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物高剑父、陈树人和高奇峰,早年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岭南画派的第二代传人。当代画家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继承和发展了岭南画派的优良传统和风格,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培养出大批人才。
广雕、广彩、广绣是驰名中外的岭南民间工艺品。
问题一:岭南文化介绍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一直被视为边缘文化的岭南文化充分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岭南人得风气之先,竞相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与民主思想,寻找救国强国的真理,从洪秀全到梁启超再到孙中山,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革新发展了的岭南文化从广东辐射全国,在近现代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开放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广东承担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岭南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这时候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提出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的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这种状况影响至今,所谓“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论调便是证明。这往往出于偏见或者无知。为今之计,就应当对岭南文化给予正确认识和评价,做到:充分肯定,大力弘扬,认真正视。 充分肯定:说“广东没有文化”,在于所持的是传统中原文化的标准。岭南人不必妄自菲薄,要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中发现优秀的因素,在复杂纷纭的形式中梳理出优长的特质,如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等,从而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
问题二:岭南文化有哪些特征 岭南文化文化特质
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实利重商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 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潮州帮”(潮商)“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问题三:岭南文化是什么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抚,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广州作为现阶段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改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
岭南文化-文化特质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问题四:岭南文化的特点,岭南文化元素有哪些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岭南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如江门学派等。在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孕育和产生出以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的一代先进人物。
岭南的文学艺术雅俗并茂,岭南画派、粤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诗人张九龄、陈献章享誉全国,**最先从岭南传入。岭南教育起步较晚,但宋明办书院风盛,近代更领教育革命之先。葛洪在岭南炼丹,创金丹道教理论,并有贡献于化学、医学。 教、佛教较早从海路传入岭南,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及于全国以至世界。岭南的农技、手工技、医学等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定地位,明清之际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中国最早的生态农业,西医东渐,中国的西医院、西医学校以及西医生,均在岭南最早出现。岭南民俗与岭南饮食,异于北方,最富于地方特色。
问题五:关于岭南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鳌
唐代龙窟遗址位于荷城区沿江路,东邻风景秀丽的龟峰山。1957年,广东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高明县文物工作人员在
大岗山(现已辟为沿江路一部分)进行文物普查,在“探沟”中发现古陶碎片,并发掘出20多件陶器及垫烧物、釉渣、红烧土等,经考证为唐窑器物。当时的《南
方日报》曾以“广东发现古窑址,高明县算最老”为题作了报道。
高明古椰遗址震惊考古界 早在1984年“高明古椰遗址”就已被发现,真正价值并未被充分挖掘。直到2006年9月,由于即将开工的
广明高速途径遗址所在区域,广东省考古部门才对开始抢救性挖掘。广东高明“古椰贝丘遗址”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出土了众多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其中
20粒保存完好的稻谷,在岭南史前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出土的遗物包括贝壳、陶釜、陶罐、石斧、木块和动物骨骼、植物橄榄、南酸枣等。在去年底的一次论证
会上,有国内专家甚至认为,高明“古椰贝丘遗址”的价值堪比“河姆渡”。
杨镇夫妇墓在高明明城镇石塘村附近的官迳交椅山中。墓建于南宋,1985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据杨镇家谱记载:“杨
镇,原名公杰,号英叔,高明罗格村人,幼年随父翰林署中,后恩选博学宏词,御试诗文第一,特选附马都尉,赐名镇,尚赵氏三公主,赐继配潘氏,公主葬福州,
杨镇与潘氏御葬于官迳交椅山”。
墓坐西向东,以灰沙夯筑,碑高78厘米,宽48厘米,正中刻“大宋附马都尉五世祖扬公之墓”,左刻
“赵氏三公主”,右刻“赐继配潘氏”,下款“嘉靖四十五年,十四世、十五世房族众子孙重修”。在距墓50米的山上有“御葬,杨山后土之神”石碑,再往上延
伸30多米,有同样石碑一方,在交椅山两臂中,各竖有“杨山后土之神”石碑一方。墓石大都遭拆走,都分散落山脚各处。夫妇墓规模较大,现仅存墓碑和墓臂较
完好。
商周时期
岭南,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历史上,唐朝岭南道,也包括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在宋代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岭南之概念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区。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南越国的辖地。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广东、广西是岭南文化发源地。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 岭南各式建筑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先秦时期,广东属"百越"之地,而史料多称广东古代是一块"化外之地"、"瘴疠之乡"、"刀耕火种"、"人畜不蕃"的地方。因此,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广东先秦时期不存在青铜时代,也没有进入奴隶社会。他们的论据是,虽然在广东发现出土了许多年代上带有先秦时期特点的器物,但多是外地传入,不能说明是自身的文化。另外,未能有一处在地层上足以证明广东在先秦时代已进入青铜文明的遗迹。但是此次发掘的罗阳春秋时期的墓葬群中的水晶陪葬品,显然不是平民百姓的墓葬,可能是贵族墓,而在银岗窑址发现的筒瓦就是宫廷贵族的用品。由此,广东考古工作者普遍认为,尽管先秦时代广东的青铜文明与中原地区有一定差距,但从博罗出土的青铜器和墓葬证明,广东确实经历过青铜时代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社会。
《晋书·地理志下》将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明确了岭南的区域范围。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范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五岭不单是指五个岭名,也包括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
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历史上大致包括广东(含海南、香港、澳门)、广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岭南文化是由本根文化(即语言认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迁的北方文化)、海外文化(即舶来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组成,其内涵丰富多彩。
近代相继出土大量的文物,实证了岭南在秦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岭南民族:
岭南自古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先秦时期,古籍中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落,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南越、西瓯、骆越等,岭南地区分属南越、西瓯、骆越三大部族。
南越演化为今天广东地区的汉族、壮族、瑶族、畲族等,而西瓯、骆越演化为今天广西、海南、西南地区的壮族、瑶族、黎族、布依族、傣族、侗族、畲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仫佬族、水族等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也有南迁的移民融合入。
广东省是56个民族成份齐全的省份。汉族民系主要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闽南民系。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特色食品、岭南特色风俗、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
岭南文化简介: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岭南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如江门学派等。在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孕育和产生出以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的一代先进人物。
岭南文化与广州的关系
广州作为现阶段岭南文化的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革新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虽然从岭南文明史开始,粤北的韶关,粤东的潮汕得益于江西学派南下和闽学西进,在唐宋曾为广东的文化中心。而粤西的高州一带隋唐冼夫人期间曾为政治中心,但从明朝开始广州作为广东的省城,与其他省份一样开始确立了其他府城无法撼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具体位置是广东、广西、海南全境及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原因如下:
发配岭南是因为那里当时是一片蛮荒之地,自然条件差,气候炎热,很难适合当时发配的人生存。既然是犯人,既然触犯了流放的刑律,唐朝何必姑息他们的生死。
在行政上,岭南曾是唐代行政区岭南道之名,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及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后来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是广东、广西分治的开始。五代时期,越南独立而分离出去。宋代淳化四年(993年)岭南道之名改为广南路。
扩展资料:
岭南一带很早就生息着一个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这就是史籍上所说的越族。越族由于种族众多,各部落差别较大,故称之为“百越”。
在中原文献描述中岭南至秦军南下带来先进技术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近代相继出土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水晶等文物,实证了岭南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岭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岭南
介绍一下岭南文化
本文2023-10-27 12:12: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