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般用的书法是什么字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明朝一般用的书法是什么字体?,第1张

扩展资料:

明代书法的代表书家介绍:

1、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对于古代名家墨迹是认真临摹的,在用笔用墨和结体布局方面,能融会贯通各家之长。他的楷书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

神采风韵似赵孟頫。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同时他又善于鉴赏,品题书画虽片语只字,也被收藏家视为珍宝。

2、文征明

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七年,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 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卯、 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

3、祝允明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其书《出师表》谨严浑朴。

晚年,临写《黄庭经》不注重点画的形似,而结构疏密,转运遒逸,神韵益足。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

-明代书法

鹮字怎么读如下:

鹮,汉语二级字,读作鹮(huán),鸟类的一科,身体大,嘴细长而弯曲,腿长,生活在水边。

详细释义

构成鹮科的几种与鹭有亲缘关系的涉禽的通称,产于东西两半球的温暖地带,以水生动物及两栖动物为食,特征是有一个细长而向下弯的喙。中国常见的有白鹮,少见的有朱鹮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䴉亥集中鸟部康熙笔画:24画部外笔画:13画

《集韵》《正韵》胡关切。音还。绕飞也。

又䴋目,水鸟也。《前汉·司马相如传》鵁鶄䴉目。《索隐》荆郢闲有水鸟,大如鹭而短尾,色红白,深目,目旁毛长而旋,此其是乎。

又《集韵》旬宣切,音旋。《前汉·相如传注》䴉目,本作旋目。又《正韵》音暄。《扬子·法言》朱鸟䴉䴉,归其肆矣。

鹮字造句

1、然后对朱鹮在科学、美学、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朱鹮也是一种具有很高人文价值的动物物种。

2、本文经由在陕西洋县朱鹮呵护区的实地查询拜访,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清算的基本上,回首回头回忆了朱鹮呵护的历史和现状。

3、北京动物园自1986年对朱鹮进行易地保护研究以来,已繁殖了20多只,但都是人工孵化和哺育成活的。

4、朱鹮虽有翅,飞不往江南。

知识拓展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嗄的读音:[á]、[shà]

部首:口    

笔画:13    

五行:木    

五笔:KDHT   

组词:嗄飰、嗄饭、沙嗄、不嗄、做嗄、号嗄、嗄嘶、嗄哑、嗄程、嘻嘻嗄嗄   

笔画:竖、横折、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扩展资料:

①][shà]

《广韵》所嫁切,去禡,生。

《广韵》於犗切,去夬,影。

(1)声音嘶哑。

(2)代词。犹什么。表示否定。

(3)旧时仆役对主人、下级对上级的应诺声。

②][á]

(1)叹词。表示反诘或惊讶。

(2)叹词。表示省悟。

古籍解释

丑集上口字部嗄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10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嫁切,沙去声。《玉篇》声破。《集韵》声变也。《老子·道德经》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集韵》或作㣺。

又《广韵》於犗切《集韵》《正韵》於迈切《韵会》幺迈切,$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

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读作: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释文译文大意是: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扩展资料

该簋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是该器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虽很简略,却记录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 。利簋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

之前,由于缺乏实物资料,关于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千百年来,史学界多有纷争,历代学者根据有关记载推算出的年代就有数十种之多。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过程中,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给出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

天文学家依据铭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它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

利簋的发现,除澄清了以往关于武王伐纣具体日期疑惑外,还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记载的某些具体史实。

例如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这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的记录,也与《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

又如,利簋铭文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总之,利簋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西周利簋

明朝一般用的书法是什么字体?

扩展资料:明代书法的代表书家介绍:1、董其昌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的家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