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竹茹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4收藏

橘皮竹茹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 4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功效与主治 4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45 方解 46 临床运用 461 加减法 462 使用禁忌 463 橘皮竹茹汤治呃逆 47 现代适应证 471 幽门不全梗阻 472 术后呃逆 48 橘皮竹茹汤的药理作用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48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484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8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86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应激作用 49 各家论述 410 歌诀 411 出处 5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5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功能主治 5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55 各家论述 56 出处 6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64 出处 7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橘皮竹茹汤 71 组成 72 主治 7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74 出处 8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 81 组成 82 主治 8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84 加减法 85 出处 9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出处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橘皮竹茹汤 1 拼音

jú pí zhú rú tāng

2 英文参考

jupi zhuru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upi Zhuru Ta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橘皮竹茹汤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卷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橘皮12g、竹茹12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具有理气降逆止呃,益胃清热之功效,是治疗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加减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幽门不全梗阻呕吐、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等属于胃虚有热,胃气上逆的多种疾病。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

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抗溃疡、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因而对各种炎症所致幽门不全梗阻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有积极调整、促进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和抑制有调整作用,因而可治疗幽门不全梗阻所致呕吐及术后呃逆。但研究还发现该方剂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有积极影响,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也有保护作用,因此可扩大适用范围。[1]

4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医学纲目》卷十六)、竹茹橘皮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竹茹汤”。

42 处方

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2]。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3]。

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4]

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斤,甘草5两,人参1两。

43 功效与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具有理气降逆止呃,益胃清热之功效。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虚烦少气,或吐利后,胃虚膈热呃逆;或产后呃逆;或四时伤风咳逆。舌嫩红,脉虚数。

橘皮竹茹汤功能益气和胃,降逆止呕[3]。治久病体弱,或胃虚气逆不降而致的呃逆或呕哕;现也用于妊娠呕吐、幽门不全性梗阻呕吐以及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而属胃虚气逆者[3]。

4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2]

水煎,分三次服[3]。

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45 方解

橘皮竹茹汤为治疗呃逆证的常用方。呃逆的原因是因为胃病引起,但胃病有寒热虚实的区别。本方所治的呃逆是由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引起的。胃虚宜补,胃热宜清,气逆宜降,故治疗以益气清热,降逆和胃为法。方中橘皮理气健胃,和中止呕;竹茹清胃降气止呕,二药相伍,既能降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君药。生姜和胃止呕,为呕家之圣药,助君药降胃气之逆;人参益气补中,与橘皮相合,则行中有补,同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补脾养胃,合人参以补中益胃,奠安中土而复胃气之虚,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合用,共成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4]

方中橘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竹茹清胃热,止呕逆;人参益气和胃;生姜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补虚安中[3]。诸药合用,补虚理气,温而不热,气顺热清,胃得和降,则呃逆可止[3]。

46 临床运用

橘皮竹茹汤是治疗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呃逆频作或干呕、舌红嫩、脉虚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61 加减法

若胃阴不足较甚,口干、舌红少苔者,可加石斛、麦冬等以滋阴养胃,或合麦门冬汤加减;胃热呕逆而气虚不显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丁香、柿蒂等加强降逆止呃之力;若胃热较甚,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者,宜加黄连以清泄胃热。[4]

462 使用禁忌

若呃逆呕吐属虚寒者或实热者,不宜使用。[5]

463 橘皮竹茹汤治呃逆

林某,男,34岁。呃逆已十余年,时好时坏,经常发作,曾经治疗无效。此次发作加剧,呃逆频发,恶心吐涎,口渴,上腹部疼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脉弦,舌质红苔黄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呃逆,中医诊为木土不和,肝阳有余,胃阴不足,肝胃火逆而致呃。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45g,竹茹9g,玉竹9g,麦冬6g,炙草3g,石斛9g,大枣3枚,生姜3片,柿蒂45g。二诊,呃逆已减,晚能入眠,胸前痞闷。前方去大枣、柿蒂,加生栀子、豆豉除胸脘痞闷,蔻仁宽中理气,连翘清热散结。三诊,呃逆已止,诸症亦瘥,惟心中灼热,脉稍转缓,舌苔微黄。前方倍石斛以养胃阴,加知母滋阴清热泻火。连服三剂,痊愈出院。四个月后追访未再发作。

47 现代适应证

橘皮竹茹汤适用于幽门不全梗阻及术后呃逆不止等属胃虚有热者,可加减所有[5]。

471 幽门不全梗阻

幽门不全梗阻可由暴饮暴食引起,同时幽门、十二指肠梗阻或狭窄也可诱发,手术后或十二指肠幽门感染造成炎性渗出、水肿均可导致幽门不全梗阻;此外十二指肠幽门畸形如十二指肠隔膜、附近组织器官肿瘤、十二指肠瘀滞症均可导致该部位狭窄;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均可引起不全梗阻,这些不全梗阻的主要症状为食后不久即呕吐,查体可见胃形及胃蠕动波,同时伴脱水及营养障碍。[5]

472 术后呃逆

术后呃逆大部分是因胃肠及其周围组织手术,手术过程中过度牵拉或手术 局部神经,使膈肌发生痉挛;其他部位大手术等重大创伤性疾病,对病人精神上也是重大打击,或因病人本身神经素质较差,如思想忧郁、多疑善愁等,即使手术创伤不大,也可因过度精神紧张、焦虑等而引起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使膈肌痉挛而发生呃逆。[5]

48 橘皮竹茹汤的药理作用

[6]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橘皮可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其所含橙皮苷、柚苷等可抑制霉菌生长,橘皮油可杀死螨虫,其所含右旋柠檬烯可触杀和熏蚊虫,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有抗农业害虫作用。竹茹粉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臣药生姜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金**及白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肺炎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及 滴虫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佐药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对金**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同时甘草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于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的增殖、复制等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甘草多糖能抑制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甘草酸抑制腺病毒、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能力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甜素对上述病毒及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橘皮所含橘皮油能络合胆石中的钙、镁等元素,从而具有溶解胆内结石的作用,甲基橙皮苷可增加胆汁分泌及促进胆汁固体物质的排泄量;同时甲基橙皮苷还能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合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K4时,其抗溃疡作用显著增强;橘皮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 作用,有助消化作用;橘皮煎剂有抗乙酰胆堿作用,其所含橙皮苷对肠道平滑肌呈双相作用,即先有短暂兴奋,然后抑制之,橘皮的多种成分对消化道有多重作用,且因消化道机能状态不同而异表现出“芳香健胃、驱风下气”,缓解“脾胃气滞”的综合功效。竹茹煎剂有很强的止呕作用。臣药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有镇吐作用;生姜煎剂可促进胃黏膜合成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对胰酶有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对淀粉酶和脂肪的消化作用,姜辣醇及姜辣烯酮对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佐药大枣具有保肝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进一步加强甲基橙皮苷的抗溃疡作用。人参皂苷Ro及齐墩果酸对急性肝损伤均有抑制作用,人参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类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并能减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再生,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还能抑制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对肝细胞死亡最终阶段的Ca2+内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防止肝细胞死亡;甘草酸还能抑制磷酸脂酶A2的作用,从而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其内各种酶的释放,改善肝功能;甘草浸膏、甘草粉煎剂均表现出抗溃疡作用,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生胃酮能与胃蛋白酶结合而降低其活性,同时能促进黏液的分泌和延长胃上皮细胞的生存时间;甘草FM100可明显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具有抗溃疡作用;甘草FM100和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堿样特异性解痉能力,并能解除氯化钡、组胺、乙酰胆堿所致的肠痉挛;甘草锌能促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及基质而具抗溃疡作用;甘草次酸能明显抑制胃黏膜细胞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总之,甘草所含各种成分均有抗溃疡作用,并能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

48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橘皮所含橙皮苷能增加肾上腺素毒性,抑制儿茶酚甲基转移酶,从而减少肾上腺素的破坏,因此可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激动α受体和β受体。臣药生姜能兴奋心血管中枢及呼吸中枢,姜辣醇、姜辣烯酮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与抑制过程,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及神经网络的建立有促进作用,增强神经活动过程中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高应激反应能力,促进性腺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促进胰岛素释放,有降血糖作用;能改善脑血液循环,抑制缺氧对海马细胞的损伤,促进脑组织蛋白质及RNA的合成,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与释放,提高脑内DN和NA含量,人参二醇及三醇皂苷对纹状体Na+K+ATP酶均有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对Ca2+ATP酶有激活作用,而Mg2+ATP酶可被人参二醇皂苷兴奋,被三醇皂苷抑制;人参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供氧,促进大脑合理摄取、利用葡萄糖氧化产能;能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加大脑皮层厚度和重量,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突触数目,提高海马神经元功能;对海马突出体膜中Na+K+ATP酶活性有兴奋作用,所以能有力地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生姜除有中枢镇吐、解热、镇静、抗惊厥、镇痛作用外,其醇提取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佐药大枣含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氨基酸,钙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神经的传导、神经肌肉的应激等均有重要作用;铁是脑内单胺氧化酶代谢中的重要元素,缺铁可使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排泄量增加、神经兴奋性增高,补铁可起到镇静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静滴可提高缺血再灌注脑梗死脑线粒体ATP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具有镇痛、解痉及抗惊厥作用,同时能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从而提高了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使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平衡,起到“扶正固本”的治疗作用。

484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橘皮煎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增加心搏输出量,升高血压,其所含甲基橙皮苷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橙皮苷兴奋α、β受体,可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肌传导;橘皮既含有升压成分松柏苷、紫丁香苷等,又含有降压成分腺苷、芸香苷、橙皮苷等,且这些成分并存,对血压的影响取决于所含升压与降压成分谁占优势。臣药生姜所含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对血压产生一过性降低、明显升高、持续性降压三相性作用,同时生姜能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B2、PGs的合成,减少6酮PGF1α、TXB2、PGI2的合成,因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输出量,其所含人参总皂苷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减慢心率;其中人参皂苷Ro等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还有抗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的作用;人参可降低血红蛋白对缺氧的亲和力,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人参皂苷能抑制肌酸磷酸肌酶(CPK)活性和使PGI2/TXA2比值降低,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加重有保护作用,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人参总皂苷对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可使全血黏度下降,因而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佐药大枣所含钙可促进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甘草黄酮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样作用,同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8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橘皮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人体嗜堿性白细胞释放组胺和中性白细胞释放8尿甘酸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臣药生姜能对抗5HT,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人参能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 骨髓造血,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都有广泛影响,不仅对正常动物,即使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能提高其免疫功能,其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人参多糖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人参根和茎多糖还有抗补体活性;人参皂苷不仅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而且可促进T、B淋巴细胞对分裂原 的淋转反应,并能增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浓度,促进IL2的产生,提高脾脏NK细胞活性;人参三醇皂苷可促进IL1基因的表达而促进IL2的生成。佐药大枣可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肌力和体重,大枣提取液在抗Ⅰ型变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有明显的抗补体活性,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解;大枣多糖能促进脾细胞自发增殖反应,促进淋巴细胞分泌TNFα及IL1。甘草的多种成分对免疫功能均有影响:其中甘草酸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具有抗过敏作用;甘草Lx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参与吞噬作用的有关酶,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而显示免疫抑制作用,对过敏性休克具有保护作用;甘草酸还能增加脾脏和胸腺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并能显著提高抗体的产生;甘草多糖则为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分裂原,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诱导巨噬细胞NO的产生;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

综上所述,该方剂既可增强体液、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具有抗过敏作用。

486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应激作用

君药橘皮所含橙皮苷和甲基橙皮苷对各种原因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对肉芽肿反应也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可完全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特别是对心肌感染及动脉硬化患者的脂质过氧化物形成有抑制作用。臣药生姜有对抗5HT作用,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人参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其所含麦芽醇、水杨酸、香草酸等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麦芽醇不仅能捕捉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以降低膜蛋白分子中巯基的外露,从而可稳定膜蛋白结构;人参乙炔类化合物均可降低血清及肝中丙二醛的含量,抑制微粒体质脂过氧化反应;人参根或茎叶皂苷均能增强血清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人参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人参二醇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同时人参水煎剂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辐射、抗衰老作用;人参无直接抗炎作用,但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大量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佐药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同时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对变态反应性炎症如Arthus现象及Schwartzman反应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能抑制自由基生成及过氧化脂质生成,甘草所含6羟基香豆酮也有抗氧化作用;同时甘草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大量的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大枣所含大枣多糖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全血化学发光中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最强,同时能提高血浆、脑及肝中SOD及CAT活力,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49 各家论述

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10 歌诀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4]

411 出处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

5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5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麦门冬竹茹汤(《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七)。

济生橘皮竹茹汤[3]。

52 处方

赤茯苓、橘皮、枇杷叶(去毛)、麦门冬、竹茹、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人参、炙甘草各半两[3]。

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53 功能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体强新病,未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呃逆声重相连者。

橘皮竹茹汤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3]。

5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3]。

55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散逆气;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56 出处

《严氏济生方》卷二

6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61 处方

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62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6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64 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7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橘皮竹茹汤 71 组成

竹茹、麦冬、建曲、鲜斛、炙草、橘红、沙参、谷芽、茯苓、杷叶。

72 主治

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7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74 出处

《麻症集成》卷四

8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 81 组成

陈皮三分,人参二钱,炙甘草、竹茹、柿蒂各一钱,丁香五分[3]。

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炙)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82 主治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橘皮竹茹汤治胃虚膈热而致的呃逆[3]。

8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为末,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服[3]。

上锉1剂。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84 加减法

如身热作渴,去丁香,加柴胡、黄芩[3]

身热发渴,加柴胡、黄芩,去丁香。

85 出处

《寿世保元》卷三

9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 91 方名

橘皮竹茹汤

92 组成

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93 主治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9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9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96 出处

中国历史上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第一例糖尿病治愈案例是唐代南平公主的驸马,名医王焘他爸——王敬直。

糖尿病,又称“消渴症”。中医古籍对消渴有较多记述。消渴病名,最早出自《内经》。如《素问·奇病论》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内经》中约有十四篇,分别对消渴的命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病名方面,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消渴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谓。在病因方面,《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的病因,强调了体质因素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其主要病机。《金匮要略》有专篇对消渴的证治进行阐述,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至今为临床医家所推崇。

在《内经》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后世对消渴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治疗都有补充和发展。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主张"先行一百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初步认识到体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并对本病的并发症有所记述,认为"其病变多发痈疽"。

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在他的论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对消渴症的诊断,他最早提出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针灸治疗消渴症"。他的81种消渴名方,被称为我国研究糖尿病的第一个历史里程碑。

后人对他的81种消渴名方的研究发现,他的医术和用药十分精准,能够根据糖尿病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对症下药,并且十分准确。

唐朝还有一位叫王焘的神医,他著有影响医学界深远的《外台秘要》,《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录《古今录验方》(已遗失)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他父亲患糖尿病,王焘亲自尝了其父的小便是甜的,并制定了饮食调理方案,使他父亲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王焘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确诊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清热固表汤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7 《温病刍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清热固表汤 1 拼音

qīng rè gù biǎo tāng

2 处方

生石膏30克 地骨皮12克 浮小麦30克 糯稻根30克 知母10克

3 功能主治

清热固表。治内热而表不和所致之自汗盗汗。

4 清热固表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备注

方中生石膏、知母、地骨皮以清内热;浮小麦、糯稻根敛汗固表。五药合用,共奏清热固表之功。

6 摘录

《温病刍宫》

7 《温病刍言》 71 方名

清热固表汤

72 组成

生石膏30g,地骨皮12g,浮小麦30g,糯稻根30g,知母10g。

73 主治

内热而表不和,以致自汗盗汗。

74 各家论述

生石膏、知母以清内热;地骨皮、浮小麦、糯稻根皆为养阴止汗之剂。且汗为心之液,汗多则心气亦虚,小麦为心之谷,专能补养心气,惟浮小麦中空体轻而走皮表,故兼有固表止汗之功。

古籍中的清热固表汤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自汗

气并于阳而阳虚,宜敛汗固表,清热解毒,使卫气充实,无痒塌溃烂之患。保元汤(大法)当归六黄汤(盗汗)主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自汗

气并于阳而阳虚,宜敛汗固表,清热解毒,使卫气充实,无痒塌溃烂之患。保元汤(大法)当归六黄汤(盗汗)主

《医方集解》:[清暑之剂第十一]清暑益气汤

,使能摄血,斯无本方除青皮、泽泻、干葛,名黄人参汤(东垣)∶治暑伤元气,长夏倦怠,胸满自汗,时作头

《医碥》:[卷之二·杂症]伤暑

者,湿也。脉洪大(热也)而濡或迟,(湿也。)须以清热燥湿之剂治之。东垣清暑益气汤谓热伤气,故以黄益气

《伤寒论辑义》:[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目录 1 拼音 2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加减 25 用药禁忌 26 全虫方的临床应用 27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全虫方 1 拼音

quán chóng fāng

2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21 组成

全虫(打)2钱,皂刺4钱,猪牙皂角2钱,刺蒺藜5钱1两,炒槐花5钱1两,威灵仙4钱1两,苦参2钱,白鲜皮5钱,黄柏5钱。

22 功效

祛风止痒,除湿解毒。

23 主治

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

24 加减

如限局性或泛发的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如用之不应,可加乌梢蛇;如搔痒甚烈,皮损增厚,明显色素沉着或伴有大便干燥者,可加川军3钱至5钱。

25 用药禁忌

本方对于慢性顽固的搔痒性皮肤病偏于实证者最为相宜,而对于血虚受风而引起的隐疹(如皮肤瘙痒症)不宜用。服此方时,禁食荤腥海味、辛辣动风的食物。孕妇慎用。

26 全虫方的临床应用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侯某某,男,67岁。初诊日期:1972年8月14日。主诉周身散发片状肥厚粗糙之皮损,奇痒,已10几年。现病史:患者10几年前四肢、躯干、颜面、臀部均有粗糙、肥厚之皮损,奇痒,曾经某某医院诊断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多次治疗不效。今年4月外用西药水剂后,局部皮损发生糜烂,痒感加重,曾注射"葡萄糖酸钙"、抗生素,外用西药膏,均不能控制。检查:患者颜面、耳廓有轻度糜烂皮损,渗出液不多,作痒,躯干及尾骶部皮损肥厚,上复少量血性痂皮,有明显抓痕,脉象弦,苔薄白。西医诊断:神经性皮炎。中医辨证:血虚风燥,肌肤失养。立法:疏风止痒,养血润肤。方药:全虫3钱,威灵仙6钱,白鲜皮1两,丹参5钱,地肤子1两,干生地5钱,黄柏3钱,刺蒺藜1两,生槐花5钱,猪苓3钱,金银花6钱。外用普连软膏、珍珠散。服上方7剂后,皮损糜烂平复,渗出液减少,痒感已减轻,可以入睡。继服前方,局部只存留原粗糙之皮损,较正常皮肤稍厚。

27 各家论述

本方是以大败毒汤(五虎下西川)为借鉴而化裁的经验方。是以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为主要药,其中全虫性辛平入肝经,走而不守,能熄内外表里之风;皂刺辛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气,涤清胃肠湿滞,消风止痒散毒。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辛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同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辛苦温,祛风"治诸风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驱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助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搔痒。另外,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搔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胃肠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川军一般都惧其通下太过,岂不知川军能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古籍中的全虫方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五]白附子百三十九

物也,而除风亦有效验。中风口斜,同僵蚕、全虫,酒下末。(验方第一。)偏坠疝气,为末,津合敷脐,艾灸三

《麻疹阐注》:自叙

其实瑕瑜不掩。醇驳杂出。甚至有以蜈蚣全虫五虎散治麻疹。夸为神方。笔之于书。而互相传授者。是可哀也。

《目经大成》:[卷之三散阵]省风汤九

,蒸其津液,结为痰涎,上涌头面。爰用防风、白附、全虫、川乌,以活经络之风痰而正口眼,胆星、半夏、甘草

《五十二病方》:颓()∶

□。●一,治颓()初发,伛挛而未大者方∶取全虫蜕一,□□□,皆燔□□□□□□□□酒饮财(二二三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小柴胡汤不仅可以治感冒,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功效,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小柴胡汤的功效与组成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组成有哪些1

 1、解热抗炎:柴胡含有皂苷和挥发油,具有解热止痛,中枢性解热降温的作用。

 2、柴胡中含有柴胡粗皂苷,皂苷元A等物质,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小鼠做过实验,可以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所以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保肝利胆:通过对动物实验,柴胡可以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和核糖核酸含量恢复接近正常,使血清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而且能抑制损伤肝脏的纤维增生,促进纤维吸收,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4、对胃肠的调节作用:柴胡中含的柴胡粗皂苷有明显的抑制胃液分泌的功效,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使溃疡系数减少。

 5、降压抗凝:柴胡中的粗皂苷能使大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明显的抗凝作用,使血压凝固。

 6、小柴胡还对口中发苦耳鸣,头痛眼花,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等,具有抑制治疗作用。

 

 7、小柴胡汤是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炙甘草组成的,主治伤寒中风少阳证,像头出汗,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不欲食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组成有哪些2

 别名:柴胡汤、黄龙汤、三禁汤、人参汤、和解散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3两(切),生姜3两(切),大枣12个(擘)。

 加减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4两半,栝楼根4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4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3两,温覆微汗愈。

 功效 和解表里。

 主治 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

 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

 发热,耳暴聋,颊肿胁痛,胻不可以运。

 伤暑发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咳嗽烦渴,小便赤;败毒瘀心,毒涎聚于脾,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不能言者。

 为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岭南地毒苦炎,燥湿不常,人多患此状。

 瘰疬,乳痈,便毒,下疳,及肝经分一切疮疡。

 一切扑伤等证,因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者。

 肝胆经风热,肿痛色赤。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温服1升,1日3次。

 用药禁忌 忌发汗,忌利小便,忌通大便。

 临床应用

 1伤寒少阳证:有人患伤寒五六日,头汗出,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冷,心下痞闷,大便秘结,或者见四肢冷,又汗出满闷,以为阴证。

 予诊其脉沉而紧,予曰:此症诚可疑,然大便结,非虚结也,为少阴证,多是自利,未有秘结者。

 予谓此正半在里半在表。

 投以小柴胡汤得愈。

 2左胁痛(渗出性胸膜炎):吴某,男,36岁。

 形寒发热三天,咳嗽气促、左胁牵痛,胸闷欲吐,遍身酸楚,胃呆,口渴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数。

 体温40℃。

 叩诊左下背部呈浊音。

 听诊呼吸音消失。

 胸透诊为左下渗出性胸膜炎。

 即用小柴胡汤加葶苈子6g,服药仅二剂,热退净、咳嗽胸胁痛大减。

 3热入血室:一妇人患伤寒,经水适来,谵语如见鬼状;且渴欲饮水,禁而不与,病势益甚。

 诊之脉浮滑,是热入血室兼白虎汤证也。

 即与水不禁,而投以小柴胡汤。

 此即仲景所谓其人如狂,血自下,血下自愈。

 病势虽如此,犹当从经水而解也。

 五六日果痊愈。

 4疟疾:一女子病疟,热多寒少。

 一医用药而呕,一医用药反泄。

 诊时疟利并作,且呕,脉之但弦。

 投以小柴胡汤加芍药,未至五帖,诸证并瘳。

 5久咳:孙某,女,47岁。

 从小咳嗽至今,历40年,每年秋末发作,冬季较甚,夏季自愈。

 发作期间,昼轻夜重,甚则难以入寐,痰多而稀,喉咙发痒。

 投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9g,半夏9g,黄芩9g,党参9g,五味子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服。

 一剂便能安然入睡,四剂咳嗽已去大半,继服数剂而咳止。

 6李某,男,40岁。

 患病月余,口苦咽干,轻度黄疸,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

 血胆红素36mg%。

 用小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

 药服十八剂,诸症消失。

 7高热: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86例高热,其中呼吸系统感染36例,胆道感染20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产后感染4例,败血症2例,肝炎3例,乙脑2例,伤寒2例,腮腺炎5例,菌痢3例。

 病程1-30天,平均15天。

 退热天数1-5天,平均3天。

 在急性感染性疾病过程中,起初恶寒发热,时作时止,继则但热不寒,定时如潮,此后见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在此期间,

 抓住上述三个热型之高热兼证(高热伴头痛眩晕,咳嗽胸闷;或口苦纳差;或汗出恶风小便难;或心胸烦闷;或恶心呕吐)之一者,即可投与本方加减。

 剂量及用法:高热用柴胡10-14g,党参10-30g,黄芩10-30g,甘草10-20g,半夏、生姜各10-20g,大枣10-30g;高热无汗,重用柴、芩,柴胡后下;高热微汗,重用柴、茶,等量同煎。

 汗出问题:大剂柴胡用于高热,每多汗出, 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当柴胡汤剂仿仲景再煎法时,服之可致无汗或微汗;当柴胡量倍于黄芩时,每可致汗。

 药理作用

 ①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1;4:30):通过经四氯化碳造成肝损害的小鼠服小柴胡汤原方,证实该方能相当地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

 ②促进被损害肝细胞的修复《药学杂志》(1980;6:602):小柴胡汤可使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大鼠体内甾体类化合物的含量亦增高,从而促进被损害的肝细胞的修复。

 各家论述

 1《伤寒明理论》:柴胡味苦平微寒,黄芩味苦寒。

 《内经》曰:热*于内,以苦发之。

 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

 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撤热发表之剂。

 人参味甘平,甘草味甘缓,邪气传里,则里气不治,甘以缓之,是以甘物为之助,故用人参、甘草为佐,以扶正气而复之也。

 半夏味辛微温,邪初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为之助,故用半夏为佐,以顺逆气而散邪也。

 里气平正,则邪气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里。

 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

 《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

 表邪未已,迤逦内传,既未作实,宜当两解。

 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发散,故生姜、大枣为使,辅柴胡以和表。

 七物相合,两解之剂当矣。

 2《医方考》:柴胡性辛温,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温者春之气,故就之以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

 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然邪之伤人,常乘其虚,用人参、甘草者,欲中气不虚,邪不得复传入里耳!是以中气不虚之人,虽有柴

 胡证俱,而人参可去也;邪初入里,里气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半在表,则荣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3《古今名医方论》引程郊倩: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

 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

 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

 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4《衷中参西》:小柴胡汤证,原忌发汗,其去滓重煎者,原所以减柴胡发表之力,欲其但上升而不外达也。

 备注 柴胡汤(《金匮》卷中)、黄龙汤(《千金》卷十)、三禁汤(《此事难知》)、人参汤(《得效》卷十一)、和解散(《伤寒六书》卷一)。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组成有哪些3

 小柴胡汤是由柴胡、人参、黄芩、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等七位中药组成的方剂。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七味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小柴胡汤还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小柴胡汤组成

 名 称小柴胡汤

 出 处《伤寒论》

 组 成半斤(24g);三两(9g);三两(9g);炙,三两(6g);洗,半升(9g);切,三两(9g);擘,十二枚(4枚)。

 方 诀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主 治

 1)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用 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 论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方 解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

 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抗病原体作用

 曾有人报告,北柴胡注射液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从此种注射液馏出的油状未知成分对该病毒也有强烈抑制作用。

 对结核杆菌的某一菌株据称有效。

 有人曾推测北柴胡可阻止疟原虫的发育,但实验研究,不能证实。

 对肝脏的影响

 对因喂食霉米而发生肝功能障碍之小鼠,同时喂食北柴胡,则谷丙及谷草转氨酶之升高,远较不给柴胡之对照组为轻;柴胡甙之作用,似不及北柴胡粉。

 对伤寒疫苗引起的兔肝功能障碍(尿胆元呈阳性反应),口服北柴胡煎剂(05~10克生药/公斤),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对酒精引起的肝功能障碍亦有些效,但不如甘草;对有机磷引起的则效力很差,而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无效。

 对注射新鲜鸡蛋黄溶液引起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亦无保护作用。

 同属植物新疆柴胡及圆叶柴胡据称有利胆作用。

 对心血管作用

 北柴胡醇浸出液能使兔血压轻度下降,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阿托品不能阻断此种抑制,北柴胡注射液则虽用较大剂量对在位猫心、血压皆无影响。

 柴胡甙对犬能引起短暂之降压反应,心率减慢;对兔亦有降压作用,并能抑制离体蛙心、离体豚鼠心房,收缩离体兔耳血管。

 其他作用

 北柴胡煎剂或醇提取物,予兔口服,可升高血糖。

 煎剂有溶血作用(相当于Merk制纯皂甙的1/100)。

 产地及采集时间不同皂甙含量及溶血强度也不同。

 柴胡甙对大鼠的应激性溃疡有防止作用,能促进小鼠小肠的推进运动,增强乙酰胆碱对离体豚鼠回肠之收缩作用(不能增强组织胺的此种作用)。

 对离体兔肠亦有些兴奋作用。

 粗甙有显著的局部刺激作用。

 北柴胡注射剂对子宫无作用。

 柴胡的毒性很小,其酒精浸膏对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11毫升/10克(10%水溶液),柴胡甙对小鼠口服之半数致死量为47克/公斤,腹腔注射在100毫克/公斤以下。

 柴胡注射剂毒性极微,5毫升/公斤静脉注射对猫的血压、呼吸、心脏无影响;02毫升/20克皮下注射,对小鼠无毒性。

 结语: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冒发烧的时候,喜欢自己泡一些小柴胡颗粒喝,其实这就是包含了柴胡治疗感冒发烧的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症状 5 分类 6 辨证分型 61 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 62 小儿腹痛·乳食积滞证 63 小儿腹痛·胃肠积热证 64 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 65 小儿腹痛·气滞血瘀证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儿腹痛的方剂 2 治疗小儿腹痛的穴位 3 治疗小儿腹痛的中成药 4 小儿腹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小儿腹痛 1 拼音

xiǎo ér fù tòng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小儿腹痛(infantile abdominal pain[1])为病证名[2]。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出《小儿药证直诀》。

4 症状

凡婴儿出生后,无故啼哭不止,或夜间啼哭,多是腹痛[2]。

5 分类

临床分寒实腹痛、积热腹痛、伤湿腹痛、积痛、虫痛、锁肚痛、盘肠钓痛、症瘕痛、虚寒腹痛等[2]。

6 辨证分型 61 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

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with syndrome of cold attacking abdomen[1])是指贪凉饮冷,脘腹中寒,以脘腹疼痛,阵阵发作,痛甚时额出冷汗,唇色青紫,得温痛减,面色苍白,肢冷,或呕吐腹泻,舌淡,苔白滑,脉弦为常见症的腹痛证候[3]。

62 小儿腹痛·乳食积滞证

小儿腹痛·乳食积滞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with syndrome of milk and food stagnation[1])是指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常,乳食积滞,以腹部胀满疼痛,按之痛甚,嗳腐呕吐,纳呆,泄泻臭秽,泻后痛减,舌苔多厚腻,脉滑数有力为常见症的小儿腹痛证候[3]。

63 小儿腹痛·胃肠积热证

小儿腹痛·胃肠积热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lm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ed 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1])是指过食煎煿厚味,酿热成积,热结胃肠,以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烦躁不安,潮热口渴,手足心热,唇舌鲜红,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为常见症的小儿腹痛证候[3]。

64 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

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1])是指脾胃阳气虚衰,失于温运,以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面白少华,神疲纳呆,手足不温,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唇舌淡白,脉沉缓为常见症的小儿腹痛证候[3]。

65 小儿腹痛·气滞血瘀证

小儿腹痛·气滞血瘀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1])是指气机阻滞,血行瘀滞,以腹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锥刺,或腹部症块拒按,肚腹硬胀,青筋显露,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为常见症的小儿腹痛证候[3]。

7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半夏厚朴汤 41 半夏厚朴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半夏厚朴汤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45 方解 46 运用 47 现代适应证 471 癔症 472 胃肠神经官能症 473 慢性支气管炎 474 慢性咽炎 475 食道痉挛 476 其他 48 半夏厚朴汤的药理作用 481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483 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484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8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86 对肿瘤的影响 487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炎作用 49 各家论述 410 歌诀 411 出处 5 《兰室秘藏》卷上方之半夏厚朴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半夏厚朴汤的用法用量 54 运用 55 摘录 6 《直指附遗》卷七方之半夏厚朴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半夏厚朴汤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半夏厚朴汤 1 拼音

bàn xià hòu pǔ tāng

2 英文参考

Banxia Houpo Ta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inelliae and Magnoliae Officinalis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anxia houpu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半夏厚朴汤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苏叶6g,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导致湿郁为痰,痰气互结咽喉而导致的梅核气证。现代常用于咽异感症、癔病、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食管痉挛、化疗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结肠肝(脾)曲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美尼尔病、脑震荡后遗症、甲状腺腺瘤、颈前血管瘤、环状骨膜炎、闭经、婴幼儿秋季腹泻、新生儿幽门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4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半夏厚朴汤

实验研究本方可抑制喉反射,并有镇静和抗过敏作用[1]。该方剂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积极影响必定对癔症、胃神经官能症、食道痉挛等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性疾病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其抗菌、抗炎以及免疫增强作用,必定对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起到治疗作用[2]。同时还发现该方剂对肿瘤及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也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临床可以大胆试用于上述疾病而见气滞痰阻者[2]。

41 半夏厚朴汤的别名

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仁斋直指方论》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42 处方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紫苏叶二两[1]。

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苏叶6g[3]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4]。

43 半夏厚朴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分四服,日三、夜一服[1]。

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白天服3次,夜间服1次[5]。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4]

44 功能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半夏厚朴汤功能行气开郁,降逆化痰[1]。主治痰气郁结核气,咽中如有炙脔,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及胸胁满闷,或湿痰咳嗽,或呕吐等症;近代也用于食管痉挛,癔病,胃神经官能症而见上症者[1]。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半夏厚朴汤具有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之功效[3]。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3]。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3]。

45 方解

方中半夏化痰开结,和胃降逆,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同为君药;苏叶助半夏、厚朴以宽胸畅中,宣通郁气,茯苓助半夏化痰,生姜助半夏和中化痰,且解半夏之毒性,同为臣药[1]。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辛开苦降,化痰降逆,则痰气郁结之证可解[1]。

梅核气证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导致湿郁为痰,痰气互结咽喉而成[3]。治当行气与化痰兼顾[3]。方中半夏、厚朴均为苦辛温燥之品[3]。前者属祛痰药,功擅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后者属理气药,长于行气开郁,下气除满[3]。两者相配,痰气并治,共为君药[3]。臣以茯苓渗湿健脾化痰;苏叶除可宣肺外,尚能引药上行以达病所,是臣药又兼使药之职[3]。佐以生姜之辛温散结,和胃止呕。诸药合而成方,散结行气,降逆化痰,故为治疗痰气互结之梅核气的常用良方[3]。另惊悸、癫痫、痰嗽、妇女妊娠恶心呕吐等,属于气郁痰滞者,也有一定疗效[3]。

本方主治梅核气系由痰气互结咽喉,肺胃宣降失常所致[5]。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为痰,痰气交阻,互结咽喉,故咽如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等[5]。气不行则郁难开,痰不化则结难散,而且痰凝可加重气滞,气滞又可促进痰结[5]。治宜两者兼顾,法当行气解郁,化痰散结[5]。方中半夏苦辛温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5]。厚朴苦辛而温,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助半夏以散结降逆为臣[5]。两药为伍,一行气滞,一化痰结[5]。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散温行,助半夏和胃而止呕,共为佐药[5]。苏叶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为使药[5]。综观全方,是辛苦合用,辛可行气散结,苦能燥湿降逆,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5]。

46 运用

1.本方是治疗梅核气的代表方剂[3]。凡临床上出现以咽中如有物阻、但饮食吞咽无碍、苔白腻、脉弦滑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2.加减法:若气郁较甚者,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利咽;痰气郁结化热,心烦失眠者,酌加栀子、黄芩、连翘以清热除烦[3]。

3使用注意:本方药物多为苦辛温燥之品,易于伤阴助热,故阴虚津亏或火旺者不宜使用[3]。

4梅核气:张某,女,52岁、半年来咽部似有所塞,犹如梅核,如絮如膜。咽不下,咯不出,腹部作胀,有气攻冲,大便秘结,得矢气则舒,苔薄腻,脉沉弦。气机失畅,痰凝气滞,化痰导滞为主,半夏厚朴汤加枳实9g、姜竹茹9g、莱菔子9g、全瓜蒌12g、生甘草15g,2剂后咽部阻塞感消失,精神好转。

5胃脘痛:谢某,男,21岁,脘痛牵引两胁,胸闷嗳气频频,纳谷乏味,口渗清涎,脉象弦滑,舌苔薄腻。病起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拟半夏厚朴汤损益,姜半夏1钱半、制厚朴6分、云茯苓4钱、苏叶1钱半、大麦芽4钱、炒枳壳1钱半、新会皮1钱半、粉甘草8分。服上方2剂后,脘痛大减,惟负重力屏气后又致胸闷且痛,原方加竹茹3钱,红枣4枚,2剂后愈。

6眩晕:徐某,男,46岁,头晕,目眩,耳鸣,作泛呕吐2天,视物旋转,头不能转侧,动则眩晕更甚,不思食,食入作泛呕吐。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会诊,除上述症状外,观形体稍胖,闭目怕睁,时有干恶,苔白腻,舌质稍胖淡,脉弦滑。拟下气消痰,降逆和胃,佐平肝熄风。取半夏厚朴汤加减:制半夏10g、川厚朴10g、云茯苓10g,老苏梗10g、珍珠母(先煎)30g、双钩藤(后入)15g、代赭石(先煎)15g、广皮5g、炒苍术10g、建泽泻10g,5剂。服3剂后,自觉眩晕好转,能进些饮食,5剂毕,行动自如。

47 现代适应证

[6]

适应证:癔症、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均可用之。

471 癔症

癔症病因机理至今不清楚,应属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其发作常与外界精神 有关。多见于青年女性,每次发作多有外界因素 诱发,病人多在人多场合下发作,每次诱因及发作形式大概相同,发作形式多样,暗示可使其终止或发作。常见的有:①癔症性抽搐,肢体抽搐无规律,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时瞳孔、呼吸无改变,暗示方法可使之加重或终止,脑电图等检查多无异常改变。②歇斯底里,该类型患者多有相当特别的癔症性性格,有高度的情感性,暗示性很强,自我为中心,好幻想。表现为:a.精神障碍,以蒙眬状态多见;另外还有情感暴发,可因微细原因大发雷霆,大吵大闹,捶胸顿足,撕毁衣物,随后经安慰又可破涕为笑;也可表现为麻痹和木僵状态。b.运动障碍,亢进时如癫痫大发作,减低时表现为瘫痪或表现为失音。c.感觉障碍如失明、失听等。d.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呕吐、嗳气、呃逆、呼吸困难等。

472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肠神经官能症并不是胃肠的器质性疾病,而是由于患者神经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疑病或癔症等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而每次发病均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473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两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因常常是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害气体、尘埃吸入、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入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花粉、粉尘或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失衡等细菌蛋白质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也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

474 慢性咽炎

咽炎分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喉炎多见于感冒之后,多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致喉黏膜急性卡他性炎症;同时用声过度或吸入有害气体、粉尘、烟酒过度等也可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声嘶、咳嗽、咳痰及喉痛。慢性喉炎是指喉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分单纯性、肥厚性和萎缩性喉炎3种病理类型。常见原因是用声过度;长期吸入有害气体或粉尘;急性喉炎长期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下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咳嗽 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反复的或时轻时重的声嘶。喉部不适、干燥感,说话多了喉痛,有的患者喉部有黏痰。

475 食道痉挛

食道痉挛是由精神因素或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神经功能调节障碍使食道平滑肌兴奋性增高所致,临床表现咽下的食物通过障碍感等。

476 其他

常用于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化疗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结肠肝(脾)曲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美尼尔病、脑震荡后遗症、甲状腺腺瘤、颈前血管瘤、环状骨膜炎、闭经、婴幼儿秋季腹泻、新生儿幽门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3]。

48 半夏厚朴汤的药理作用

[7]

481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半夏煎剂具有中枢性镇咳、镇吐、镇静作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半夏煎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 作用,可使血中皮质酮水平升高;半夏中的葡萄糖醛酸衍生物对士的宁和乙酰

橘皮竹茹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 41 橘皮竹茹汤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